登陆注册
21433000000013

第13章 仁宣之治,大明的“文景之治”(3)

等到戴纶和林长懋被押解到京后,朱瞻基又下诏由自己“亲审”。没想到的是,戴纶、林长懋他们二人毫不畏惧,竟然又在百官面前大胆谏言,斥责朱瞻基的种种过失,这一举动更激得朱瞻基龙颜大怒,立即下令将戴纶就地处死。本来朱瞻基是想将戴纶全家都满门抄斩才解恨。但经过杨士奇等人的苦苦相劝,力言此举恐怕会引起众人的非议,朱瞻基执拗不过眼前这些大臣,只好再次“虚心纳谏”,杨士奇等人也因此救下了无数无辜的性命。但“死罪可免、活罪难逃”,戴、林二人的父亲——河南洛阳知府戴贤,太常寺卿林希文都被打入了大牢,终究没能忍受住牢狱之苦,惨死在了牢中。

事情到这儿还没结束,不知道朱瞻基是不想留下任何祸患,还是认定戴纶真的犯下了滔天大罪,他又再次下令:凡是与戴纶家有联系的“十族”,其家产全部充公。对于青年男女,比如未婚男子、未婚女子都被发配宫中,一辈子为奴为婢;对于弱势群体,比如老人、妇女都被流放边疆。不幸的戴纶终于没能逃过一劫,被判处死刑。而他的好友林长懋,也被判入狱。但他比戴纶幸运一点儿,原因是他在广西任职的时候一向为官清廉、造福一方。事发后,当地的百姓组织到京城“上访”,为了不扰乱民,朱瞻基只得对他“网开一面”。但终究却未能逃过十年牢狱之灾。直到明英宗朱祁镇即位后,才赦免了林长懋,命他继续担任郁林知府,在当地颇有政绩,印象也很好。

戴纶作为一代帝师,本应该宦途似锦,但可惜的是,他却因为直言遭来杀身之祸。而当年与戴纶一起辅助朱瞻基的陈山、张瑛二人,却以逢迎谄媚一再得宠,后来陈山、张瑛都官拜内阁大学士。后来,虽然明宣宗朱瞻基以陈山、张瑛品行不端、性格怪异,而有意疏远了他们。但与戴纶的不幸遭遇比起来,已是天壤之别。

南北取士,大明王朝的“高考”

提及“科举考试”四个字,很多人将其比喻为如今的“高考”。明太祖朱元璋建立明朝后不久,于洪武三年(1370年)正式开科考试。这对于“马背上打天下”的朱元璋来说,守业更比创业难。要想长治久安,就要施以教化,推进经济文化发展,才能让黎民百姓过上好日子。国家要发展,关键在人才。为此,朱元璋专门做出规定,以后选拔“公务员”,全部由科举考试来选拔。

自古“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未来局势的发展正如朱元璋所预料,士子们想当“公务员”,就像朱元璋当年想当皇帝的心情是一样的。自实行“科举考试”以来,天下读书人纷纷为之响应,人心思定,社会发展,稳定了政权的同时,也为朝廷选拔了诸多优秀的人才。后来,由于国内和周边局势的各种影响,中间停考了好几年。直到洪武十五年,朱元璋再一次恢复了科考制度,而且正式颁布了新的“科举考试”,为大明王朝的“南北取士”提供了丰富的经验。“南北取士”其实是在仁宣年间确立的,但它的“导火索”却是洪武三十年(1397年)的“南北榜之争”。

洪武三十年(1397年)二月,明王朝迎来了其“三年一度”的科举会试。在主考官的选择上,有点强迫症的朱元璋经过反复斟酌,终于圈定了78岁高龄的翰林学士刘三吾为这次考试的主考官。

刘三吾,在当时可谓大儒士,是元朝的旧臣。在元朝末年,他就曾担任过广西提学。明朝建立后,他更是贡献多多。比如,明王朝的科举制度条例由他制订,还有明初的刑法《大诰》也由他作序。此外,他还主编过《寰宇通志》,这本书可以称得上是人们了解当时中国周边国家的“百科全书”。同时,他还与汪睿、朱善三人并称为“三老”,当时的人们对他印象很不错,说他是“为人慷慨,胸中无城府,自号坦坦翁”,可谓是人品才学俱佳的领袖人物。这一次,朱元璋选择他为主考,不仅是对他的认可和信任,也是对这次科举的莫大期望。

等到三月殿试时,陈获得第一名,尹昌隆获得第二名,刘仕谔获得第三名,是为春榜。据统计,此次科共录取宋琮等进士一共52人,有点凑巧的是,这次录取的居然全部是南方人,故又称南榜。那些北方举人不知是何原因,全部落选了。待公布完录取榜单后,一瞬间舆论哗然,尤其引得那些北方举人的强烈不满,他们纷纷指责主考官刘三吾,说他因为自己是南方人,就包庇南人,毫无节制地压抑北方人。六天过去了,会试落第的北方举人依然不肯泄愤,反而变本加厉,联名上书,跑到明朝礼部鸣冤告状。而在南京街头上,还有数十名考生沿路喊冤,甚至拦住官员轿子就跑上去告状。一时间,街头巷尾各种传言纷飞,有人说主考是收了钱的,也有人说主考在搞“地域歧视”,各种说法让主考们自己也有口难辩了。

坏事传千里,很快消息就传到了朱元璋的耳朵里。朝堂上下为之震撼,先后有10多名监察御史上书,要求朱元璋务必要彻查,还那些落榜的北方举人一个公正。这时候,朱元璋的侍读张信等人,也怀疑此次科举考试有鬼。朱元璋本人为此也很是恼怒,马上下诏,成立了12人的“调查小组”,特命侍读张信﹑侍讲戴彝﹑右赞善王俊华﹑司直郎张谦﹑司经局校书严叔载﹑正字董贯﹑王府长史黄章﹑纪善周衡和萧揖,以及已经殿试取录的陈﹑尹昌隆﹑刘仕谔等人,在落榜试卷中每人再各挑选十卷进行阅读,增录北方举人入仕。然而,调查小组经过数日的复核,到该年四月末终于做出调查结果。但是,这次的结果再一次让朱元璋瞠目结舌,经复阅后上呈的试卷,真的文理不菲、无可挑剔。可以断定的是,这次考试所录取的51人皆是凭自己的才学录取的,没有任何问题。

结果一出来,再次引起各界的哗然。那些落榜的北方举人依然不服气,再次上疏朱元璋,有人上告说张信与刘三吾相勾结,故意挑出北方举人的劣等试卷送呈皇上,并且严厉指责这是一种欺君罔上的行为。朱元璋大怒,五月突然下诏,指斥本次科举的主考刘三吾和副主考纪善、白信三人为“蓝玉余党”,尤其抓住了刘三吾在10多年前曾上书为胡惟庸鸣冤的旧账,再次认定刘三吾是“反贼”,随后便把他发配到了西北。其他涉案的诸官员也未能逃此一劫,都受到了严惩。曾质疑刘三吾的张信更惨,因他被告发说曾得到过刘三吾的授意,最后落了个凌迟处死的下场。其余诸人也被朱元璋毫不留情地被发配流放,只有戴彝、尹昌隆二人幸运免罪。原因是他们在复核试卷后,列出的中榜名单上有北方举人,这才救了自己一命。

尔后,朱元璋决定亲自阅卷,录取了任伯安等61名为进士。同年六月殿试,黄观获得第一名,韩克忠获得第二名,王恕获得第三名,是为夏榜。因录取的61人全是北方人,故又称北榜。这就是著名的明代“南北榜之争”,又被称为“春夏榜之争”。

朱元璋的一系列作为,虽然暂时缓解了科考矛盾,但并未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到了明仁宗时期,录取名额不均衡、不公正的问题依然没能消除。为了能够彻底地缓解矛盾,明仁宗征求了大学士杨士奇的意见,决定以后实行“南北分省取士”。又过了不久,明仁宗去世了,刚刚登上宝座的明宣宗又继续采用了明仁宗的政策,分省取士,分配名额,力求做到“一碗水端平”。这看似“一碗水端平”的做法,其实也凸显了当时潜藏已久的不正当竞争。

明称贤相,必首“三杨”

明朝曾经流传这样一句话,“明称贤相,必首三杨”。所谓“三杨”,就是指明朝前期内阁大学士杨士奇、杨荣和杨溥三个人。他们都是历任明成祖、明仁宗、明宣宗、明英宗四朝(1403-1449年)的重要权臣,在朝臣中德高望重、声誉卓越,是股肱之臣,可称得上是明朝前期政坛上的“元老级”人物。

他们三个人因为居住地和郡望都不一样,为此,人们称有学行的杨士奇为“西杨”,称有才识的杨溥为“南杨”,称有雅操的杨荣为“东杨”。也正是在他们三个人的大力辅佐下,明朝在洪武之后的半个世纪内,呈现出“天下清平、朝无失政、中外臣民翕然”的大好景象。他们的功德和政绩,在杨家的族史上留下了最为光辉的一笔。他们三人的确是功德无量、居功至伟。

杨士奇,江西泰和人。在他年幼时,因为出生贫寒,父亲又早逝,孤儿寡母的生活更是雪上加霜、难上加难。被逼无奈之下,母亲也改嫁了。为了能够生活自立,他便在湖广一带当了教书先生,过着平静的日子。直到建文初年,在王叔英的极力举荐下,他以布衣身份进入了翰林,充任编纂官,并参与了《太祖实录》的编修工作,正式开始了从政的生涯。到永乐初年,他又与明朝第一才子解缙等人被朱棣一起选入内阁。等到明仁宗即位以后,因为一直备受仁宗的信任与恩宠,他又以东宫旧臣的身份,被升为礼部左侍郎兼华盖殿大学士,并长期主持内阁,这也是他仕途最得意之时。明仁宗去世后,他继续成为明宣宗朱瞻基的首席顾命大臣。

杨荣,福建建安人。他警敏通达,善于察言观色,在文渊阁治事三十八年,尤其擅长谋划边防事务。然而,由于他恃才自傲、狂妄自大,总是容不下他人之过错,常与同事产生过节纠纷。甚至还经常接受边将的馈赠,惹得不少人非议。建文二年,杨荣考中进士,被授予翰林院编修。建文四年,等到朱棣进入南京之时,杨荣便和解缙、杨士奇等人一同迎附。永乐初年,因为他思维敏捷、足智多谋,深得朱棣的大力赏识,并多次跟随朱棣北征,规划边务、参决军事,他的贡献最为突出。明仁宗即位后,他又先后被升为谨身殿大学士、工部尚书。到了明宣宗的时候,又加少傅,赠太师。明英宗正统五年去世。

杨溥,湖广石首人。他和杨荣同为建文二年进士,同授编修,但是他们两人的仕途经历却大不相同。杨荣因其后被检入内阁,又跟随朱棣北征而成为永乐帝的近臣。而杨溥却在永乐年间被太子朱高炽封为洗马官,成为太子身边的官僚,也因此遭到汉王朱高煦夺嫡的再三陷害,一度为这场夺嫡斗争而入狱,一入狱就是十年。但是,他在牢房中依然读书不辍。直到明仁宗即位后,杨溥才终于获释,并主持修建了弘文阁。宣宗即位后,杨溥又进入内阁,开始与杨士奇、杨荣等大臣共掌机要,并升为礼部尚书。待到正统初年,“三杨”便完全以“三朝元老”而构成了一个稳定的“政治三角人物”。

“三杨”中,先来说杨士奇,他先后受到过明仁宗、明宣宗、明英宗三位皇帝的信任和重用,也因此引来其他大臣们的妒忌。仔细算来,他在文渊阁处理政事足有四十年,在明朝的任职时间算是最长的了。为官多年,他一直本着顾全大局、不计小处、兢兢业业的态度,不仅关心民情,请求减免赋税,缩减官田,审理积案,减汰工役,还想尽一切办法安抚逃民,惩治那些贪官污吏。为此,他深受广大百姓的爱护和拥戴。又因为他慧眼识人、善于选拔新人,他推荐的于谦、况钟、周忱等人后来也都成了明朝名臣,他的功劳的确不小。

再说杨荣,他在文渊阁任职的时间没有杨士奇长,好像只有38年,但也很不错了。他凭借机敏通达、善于观察、多谋能断的诸多优点,深受朱棣的赏识。人们都知道,朱棣一向脾气暴躁,每次遇到大臣议事未决,就总是大发雷霆,迁怒于朝臣们。但是,只要杨荣来到朝堂,朱棣马上就会变怒为喜。毫无疑问,议事自然也会有个好的结果。此外,杨荣曾五次随朱棣出塞,两次巡边,立下军事大功。皇室对杨荣的优遇可谓是厚重多多,这是其他人所不能比的。但他却从未因此恃宠骄矜,一直在坚持着他“事君有体、进谏有方”的本分。杨荣的一生竭尽才智、安定社稷、爱民亲仁,尚不失为贤相。

最后说杨溥,因为性格内向,不善于表达情感,以至于他没有杨士奇、杨荣那样优秀、那样卓越。但是也正因为他成熟、稳重的个性,朝中的许多大臣都从心底里佩服他、支持他。明宣宗也十分信任这位阁臣,对他提出的建议也总是认真对待、虚心接纳,君臣关系甚是要好、融洽。在“三杨”执掌内阁的这段时期,被认为是明朝国力最强、政治最清明的时期,也呈现出了“仁宣之治”的局面,这种盛世局面的形成,“三杨”功不可没。

他们三人,不仅在政治上有着极高的地位,在文学上也有着很高的造诣。明朝建立以后,随着政治的稳定和经济的繁荣,也逐渐形成了许多新的文学流派,“台阁体”就是明代出现的第一个文学流派,它的代表作家就是“三杨”。其中,杨士奇的代表作是《东里文集》,杨荣的是《杨文敏集》,杨溥则有《文定集》。多年来,由于“三杨”拥有较高的政治地位、社会地位,而且文学成就也突出,这使得那些追逐功名利禄的士人们垂涎三尺,也开始拼命学习。得官之后,他们又竞相摹仿传习,以致相沿成风,成为影响很大的一个文学流派。

同类推荐
  • 抗战之殇

    抗战之殇

    “九一八”事变后,国民政府奉行“攘外安内”的策略,逐渐失掉东三省,一批热血青年,愤然报考黄埔军校,走上战场,与日军展开血战。随着中日战争的全面爆发,几个人的命运也卷入了历史的漩涡。刘裕民和黄文安在正面战场率国军与日军血战,胡翼在军统特工战线上隐忍锋芒,窥探敌人最核心的秘密,周耀辉和赵诗婷则加入了中共特科。同时,几个人的情感也发生了不同的变化,胡翼家庭被日本人破坏后对爱的漠视,周耀辉和赵诗婷对爱的坚守,刘裕民在硝烟中对爱的寻找,黄文安对爱的痛苦…在这段历史中,每个人都在战斗,每个人都在希望和坚持中等待那一天的到来…
  • 白鹿青崖间

    白鹿青崖间

    年轻有为的君王、鞠躬尽瘁的大臣、风流倜傥的诗人、绚烂多姿的舞蹈、香醇可口的美酒……构成了盛唐最美的风景。天朝大国,四方来贺!物极必反,花盛必凋。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安禄山盛装登场,山河呜咽,生灵涂炭……面对安禄山的屠刀,封长清、张巡、李光弼、郭子仪等挺身而出,捍卫大唐江山……诗仙李白就生活在这样的时代,他曲折的人生经历见证了唐朝由盛而衰的历史……
  • 志戏三国

    志戏三国

    一个弱不禁风的现代青年学生,为了筹钱救人,兼职众多的他在一次意外事故之后,莫名其妙的穿越到古代汉朝末年三国时期。在那个人命如草芥的时代。那是赤裸裸的靠实力说话!没有人会同情弱者,活着才是硬道理。然而他一个没有背景,没有亲人,还没有武功的现代青年,到底是怎样在三国时期生存下来,他会不会改写历史?能不能回到现代,总总疑问,让我们一起跟随着他细细看来!
  • 梦来铁马冰河

    梦来铁马冰河

    逢其主,不逢其时。三国纷争、群雄逐鹿中隐姓埋名,阿丑早知命定。“袁门烈府竟然选了刘备,刘备选了诸葛亮,诸葛亮选了你,你选了郭嘉,偏偏那郭奉孝......选了搅混水。你们呐,聪明一世,都让郭嘉毁尽了”兜兜转转,打打杀杀二十余年,好似重新回到了起点,刘晋安两鬓花白,长发不挽,除了心如死灰再回蜀中也别无他法。终于一生,她与袁烈,也是一面未曾见过。一生许多事,都何其遗憾......
  • 大明火枪兵

    大明火枪兵

    穿越大明改写历史,抗日援朝,睦邻友邦;金戈铁马,收服女真;怒海扬帆,征伐东倭;万炮齐鸣,驱逐荷兰;云帆济海,开疆拓土。向世界发出最强音:“犯我强汉者,虽远必诛。”神宗朱翊钧:四夷臣服,宇内清澄,全赖兴汉一己之功,有此良臣,朕无忧矣!光宗朱常洛:大明中兴,全赖兴汉一己之功,真乃肱股重臣,首辅之位非其莫属!熹宗朱由校:宇内臣服,全赖兴汉一己之功,朕册封爱卿为异性亲王,主政全球!思宗朱由检:兴汉四世老臣,活了恁大岁数咋还不归位,也好让朕施展治世才华!他再不殡天,朕去煤山上吊!潘兴汉:大明非一人之大明,乃百姓之天下!崇祯小儿,你就在紫禁城规矩呆着吧,政事自有帝国内阁议会裁决!努儿哈赤、郑成功、李自成,你们三位陪孤环游地球,视察大明帝国。扬帆起锚,前进!
热门推荐
  • 祸妃重生之溺宠毒妻

    祸妃重生之溺宠毒妻

    自古圣邑无双地,天下兰陵第一州。兰陵萧氏,朝夕灭门。萧氏嫡女,涅槃重生。誓要南朝江山白年基业拱手让人。萧德音携灭世之恨,重生十岁之时。幕后推手,运筹帷幄。翻手为云,覆手为雨。搅得那云中城一片血雨腥风。迷了谁的眼,乱了谁的心。陌上人如玉,公子世无双。幼失双亲,少时逢难。幸得佳人,点滴眷顾。自此遇神杀神,佛挡屠佛。一生相随,护她周全。艰难困苦,有他;荆棘满布,有他;红尘十丈;有他;岁月静好,有他。(本文纯属虚构,请勿模仿。)
  • 重铸轮回

    重铸轮回

    亲人的离去,爱情的背叛一段段悲惨的经历没有打倒这个平凡的少年。机缘之下领悟开天,看这平凡的少年如何对抗阴谋。天道不全,世间怨灵聚集,看他如何一步步重铸轮回、再塑世界!
  • 杏林拾翠

    杏林拾翠

    本书收集了近四十篇短文,基本上是围绕着探索中医五千年史中一些有意义和有趣的问题。
  • 恶魔契约:中间人

    恶魔契约:中间人

    人们常说,命运,是天注定的。寿命长短,祸福旦夕,都是由老天爷来决定,没有人能够更改!这是真的吗....?是真的.....!但是....人不能更改的事情,不代表“恶魔”不可以!来吧!签下这份“契约”你将拥有你想要的一切!
  • 天阙苍穹

    天阙苍穹

    一页废纸,将萧云推向死亡。冒牌重生,再创人生辉煌。昔日敌人,今朝有仇必报……
  • 鉴宝王

    鉴宝王

    “臭小子,把你的脏手拿开,这可是明青花,是你的脏手碰得的吗?”某老板声嘶力竭的叫骂道。“赝品,不值一文。”年轻小伙拿开了手,不屑的撇嘴……凭着一只可感知一切的右手,小伙子在古玩的热浪中淘尽大浪……
  • 山色青青暮雨来

    山色青青暮雨来

    卫羽羽:南穆,一直没有告诉你,我有那么爱你。楚涵,你知道吗?我与他,犹如冬日里,口中呼出的暖气与空气中的寒气,即使那么格格不入,却最终融为了一体。南穆:卫羽羽,我知道,你有多么爱我。楚涵,你知道吗?我多想叫你另一个称呼。楚涵:卫羽羽,我只想叫你卫羽羽。南穆,我想叫你一声,以其他的称呼。林岩铮:死不了,却又活的不快活。林宇铮:可笑。古来成王败寇,我从来不怕生死,只要结果。林沐铮:我希望大哥能做一个好皇帝。(本文纯属虚构,请勿模仿。)
  • 尸骨王座

    尸骨王座

    执心剑,屠神灭圣。携魔势,登王座。俯视亿万生灵,万千神圣。谁能知吾心....不愿!
  • 羽翼之唐门

    羽翼之唐门

    唐门,一以暗器、毒药闻名中原的门派,一直隐世山林,很少与外界联系,是一个讲究“你不犯我,我不犯你;你若犯我,我必犯你。”羽翼,神界传说中的神器,其羽毛可以用于打造神器,传说在神界禁地出现过,救了天灵神女儿天冰。唐门在一夜之间毁灭,唯一活下来的掌门继承人唐叶能否重建唐门?【你我皆唐门,生在绝世中】暗器分类:机恬类手法类(针类)唐门绝学:玄天功〔一共分九重,此为所有绝学基本功〕练手之法——玄玉手练眼之法——紫极魔瞳〔分四个阶段,纵观,入微,芥子,浩瀚〕练步之法——鬼影迷踪步擒拿之法——控鹤擒龙
  • 离君越远,思君越深

    离君越远,思君越深

    一代人的爱恨情仇,争权夺利,在那道圣旨下了之后就已拉开序幕,表面看似风平浪静实则暗潮汹涌。在残酷的现实面前‘死’是最懦弱的表现,善良的活着有爱的活着,在经过无数的劫难之后你还能笑着以压倒众生的气势站在人前,那才是笑到最后的赢家。命运狂澜,人心险恶,千帆过尽之后谁才是珍爱你之人?谁才是与你携手白头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