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1433000000037

第37章 隆庆之治,我要做个好皇帝(3)

同年十二月,朝政格局发生了出人意料之外、却又在情理之中的事情。朝中的反对派们开始活跃起来了,率先弹劾张居正的是陕西道御史杨四知,他上疏例举了张居正的十四条罪状。万历帝朱翊钧看完此疏后,依然有些犹豫不决。这时候,敏感的朝臣们心领神会,随后弹劾的奏章如同雪片一样不断飞来……一时间,闹得朝野上下乱哄哄,最后终于说服了朱翊钧,下令要对尸骨未寒的张居正痛下杀手。

万历十二年(1584年)四月,朱翊钧颁发了查抄荆州张家的诏书,并由司礼监太监张诚和刑部右侍郎丘木舜等人主持这次的抄家行,这就把皇帝翻脸不认人的冷酷面目表现到了极致。在他们还没有赶到张居正的老家,就已经命令地方官员闯入张府门口,彻底封闭府门。府中一些老弱妇孺来不及逃出,门就已经被彻底封闭了,最终饿死十余人,其中还有三名婴儿。

此番查抄张居正家所获的财物,据刑部当时所列的清单,共计为:黄金2400两、白银17700两、金器3710两、金首饰900两、银器5200两、银首饰10000两,另有玉带16条等等。其实,这与朱翊钧原先的估计相差甚远。或许少的那些财物都是被张居正贪图享受用了吧?

科学的“先驱”徐光启

回顾万历朝的前十年,在小皇帝朱翊钧的大力支持下,张居正在政治上、经济上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朝廷面貌焕然一新,对于改善明王朝的经济状况也算是卓有一番成效。十年过去了,除了国家财富的增长之外,朱翊钧也逐渐成为一个20岁的青年。万历十年(1582年),当初的小皇帝朱翊钧开始亲政。

朱翊钧虽然贪图享乐,懒于处理朝政,但眼界还算开阔。他鼓励西方传教士传播西学,并提倡明朝的官员研习西方数理知识以及新的科技用于本国建设,比如西式的火器与水利办法。徐光启就是当时最早一批学习西方科技的明朝官员,也是中国第一个把欧洲先进的科学知识,特别是天文学知识介绍到中国的人。他不仅是我国近代科学的“先驱”,也是中西方文化交流的先驱者之一。

徐光启,是明朝南直隶松江府上海县人,中国明末的科学家、农学家、政治家、军事家,官至礼部尚书、文渊阁大学士。明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生于南直隶松江府上海县法华汇(今上海市)一个小商人的家里。当时的法华汇还不是一座城市,而是一个贫穷的小乡村,在他家四周都是种满庄稼的农田。幼时的他,每次进学堂读书时,就开始留心观察周围的农事,对农业生产有着极其浓厚的兴趣。

徐光启的父亲徐思诚不仅精通商业,而且博识强记,对阴阳、医术、星相、天文等方面十分精通。徐光启的母亲是一位勤劳善良的妇女,她操持家务,每天从早到晚纺织耕田,深深具备中国劳动人民的优秀品质,这对徐光启日后重农兵、尚实践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等到徐光启长大后,他就决心考取功名,准备参加科举考试。

万历九年(1581年),徐光启20岁时顺利考中秀才。后来,因为家境的关系,他在家乡和广东、广西等地教书。他白天给学生们上课,晚上在微弱的灯光下阅读古代的农书,开始钻研农业生产技术。由于农业生产与天文历法、水利工程的关系十分密切,而天文历法、水利工程又离不开数学。于是,他又进一步博览古代的天文历法、水利和数学著作。再加之连年遭遇自然灾害,他参加举人考试又屡试不中,这期间,他备受辛苦,也算是对他的一个难得的考验。

万历二十一年(1593年),徐光启受聘去韶州任教,两年后,他又再次转移至浔州。他在韶州教书时,很幸运地见到了传教士郭居静,这是他与传教士的第一次碰面。后来,他还去了郭居静的住宅,这是他第一次见到一幅完整的世界地图,又第一次听说地球是圆形的,还第一次听说意大利科学家伽利略制造了天文望远镜。所有这些,对于他来说,都是一些闻所未闻的新鲜事。从此,他便开始接触西方近代的自然科学,只为了学到更多丰富的知识。

万历二十五年(1597年),徐光启由广西入京参加应试,本来应该落选了,却又被主考官焦竑在落第卷中去除,并提拔他为第一名。现在看来,徐、焦二人之所以都主张文章学问,应该“益于德,利于行,济于事”,或许在经世致用思想上的一致,徐光启才得到焦竑的大力赏识,并被提拔为第一名的。但没过多久,焦竑就被朝中大臣屡屡弹劾,最终丢了乌纱帽。第二年,徐光启参加会试也未能考中进士。于是,屡试不中的他又乖乖回到家乡继续教书育人。

在同郭居静交往的那段日子,徐光启听说有一位叫利玛窦的欧洲传教士也在这里传教,并介绍西方的科学知识给当地的读书人。这下徐光启彻底坐不住了,四处打听利玛窦的具体下落,想要当面向利玛窦请教各种问题。后来,在熟人的介绍下,徐光启于万历二十八年(1600年),得到了利玛窦正在南京传教的消息,立即专程前往南京去拜访。徐光启一见到利玛窦,就对他表示了仰慕之情,希望可以向他学习西方更多的自然科学。利玛窦看他也是个读书人,也想向他学习中国古代的文化典籍,于是二人就交谈起来,从天文谈到地理,又谈到中国和西方的数学。临别之际,利玛窦还送给徐光启两本宣传天主教的小册子。一本是《马尔谷福音》,讲的是耶稣的故事,另一本是《天主实义》,是利玛窦用中文写的解释天主教义的书。

万历三十一年(1603年),经过三年的考虑,徐光启终于决定在南京接受洗礼,一家人都加入了天主教。后来,徐光启还成为教会中最得力的干将。第二年,徐光启终于考中进士,正式步入仕途。徐光启20岁中秀才,36岁中举人,43岁考中进士,掐指算来,他为科举功名花了整整23年的时间。可以说,徐光启是明学术界、思想界兴起的实学思潮中的一位有力的鼓吹者、推动者。徐光启考中进士后,便担任翰林院庶吉士的官职,留在了京城。

万历三十四年(1606年),徐光启再次请求利玛窦传授西方的科学知识,利玛窦早已经把徐光启当做至交,所以爽快地答应了。利玛窦用公元前三世纪左右希腊数学家欧几里得的著作《几何原本》做教材,对徐光启讲授西方的数学理论。利玛窦每两天讲授一次,徐光启每次都能够准时到达,一刻也不耽误。此外,徐光启在公余之暇,还经常去拜访利玛窦,彼此间慢慢熟悉了,开始建立起了深厚的友谊,成为无话不谈的好朋友。

在利玛窦的培训下,经过了一段时间的学习,徐光启已经熟练掌握了欧几里得这部著作的内容,并深深地为它的基本理论和逻辑推理所折服,认为这些正是我国古代数学的不足之处。于是,徐光启希望利玛窦能够跟他合作,一起把它译成中文。一开始,利玛窦对这个建议犹豫不决,因为欧几里得的这部著作是用拉丁文写的,拉丁文和中文语法不同,词汇也很不一样,书里的许多数学专业名词在中文里都没有相应的现成词汇。想要译得准确、流畅而又通俗易懂,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之前曾经有一个姓蒋的举人也同利玛窦合作试译过,就因为这个缘故才半途而废的。但是徐光启坚持认为,只要肯下一番苦功夫,肯定可以译成的。在他的一再劝说下,利玛窦终于同意了他的建议。

同年冬天,他们二人就开始了紧张的翻译工作。利玛窦先用中文逐字逐句地口头翻译,再由徐光启草录下来。每译完一段,徐光启再字斟句酌地做一番推敲和修改,然后再由利玛窦对照原著进行核对。遇到译得不妥当的地方,利玛窦就把原著再仔细地讲述一遍,让徐光启重新修改,如此反反复复。徐光启对翻译工作十分认真,常常到了深夜还不肯休息。利玛窦休息了,他还独自坐在灯下加工、修改译稿。有时候,为了确定一个译名,他不断地琢磨、推敲,不知不觉就忙到第二天。到了第二天更顾不得休息,继续翻译,总想着要以最快的速度翻译完,才觉踏实,才肯罢休。

万历三十八年(1610年),徐光启担任较为闲散的翰林院检讨。和当时一般文人官吏热衷于笔墨应酬不同,徐光启有了更多的时间对天文、算法、农学、水利等科学技术进行研究,也从事了不少这方面的翻译和写作。在此期间,徐光启还与传教士合作,再次校订了《几何原本》并出版了第二版。同时,他还为李之藻与利玛窦合译的《同文算指》、熊三拔编著的介绍天文仪器的《简平仪说》等书撰写了序言,这些序言都表达了徐光启对西方科技知识的真实看法。

万历四十六年(1618年),北方后金叛乱军队袭击边关,有人极力举荐召回徐光启。徐光启觉得自己的力量不够,于是又写信给自己的好友焦竑,希望他能助一臂之力。看得出,他不但自己立即赴命,同时还感召别人共赴国难。至天启三年(1621年)的三年多时间里,徐光启一直从事选兵、练兵的工作。这期间,焦竑还把徐光启推荐给登莱巡抚袁可立,徐光启在兵器方面的才干终于得到袁可立的赏识。后来,他们在战略思想上都主张加强对朝鲜的控制,只可惜在天启四年的时候,二人受到阉党的排挤而先后离职。这时徐光启虽已年近六十岁,但是保国守土的爱国忠心,昭昭可鉴,不让壮年。

万历四十七年(16l9年),徐光启以詹事府少詹事兼河南道监察御史的新官衔督练新军。他主张“用兵之道,全在选练”,“选需实选,练需实练”。在这期间,他写了各种军事方面的奏疏、条令、阵法等等,后来大都由他自选编入《徐氏庖言》一书之中。但是由于财政拮据、议臣掣肘等原因,练兵计划进行得并没有那么顺利。徐光启也因为操劳过度,于天启元年(1621年)三月,正式提出回天津“养病”的申请。同年六月,辽东兵败,他又再次奉召入京,但终因制造兵器和练兵计划不能如愿,于十二月,再一次提出辞职,回到天津安度晚年。

狂士李贽之死

李贽生于嘉靖六年(1527年),福建晋江(今泉州)人,初姓林,名载贽,后改姓李,因避讳明穆宗朱载垕的“载”字,改名李贽,字宏甫,号卓吾,别号温陵居士、百泉居士等。是明代官员、思想家、文学家,泰州学派的一代宗师。

他幼年丧母,跟随父亲读书,自幼善于独立思考。在他十二岁时,写了一篇作文,反对孔子把种田人看成“小人”、“下人”,一下子点中儒家理论的软肋。后来,迫于科举的需要,他不得不以《四书》《五经》为课本。

嘉靖三十一年(1552年),26岁的李贽得中举人,中举后因经济困难,没能继续参加科举。四十多岁时,他又出任云南姚安知府,进入明朝高官的行列。但三年的任期做满之后,他已经对官宦生涯彻底厌倦,目睹了官场的黑暗与腐朽,觉得自己与官场上的迂儒昏庸及假道学者们不能相容,终于在万历九年(1581年)辞官,携带家人离开云南,寄居到湖北黄安。正常情况下,他应该衣锦还乡,泉州的亲族也这样期盼他,因为这样一个退休官僚回家,对亲族还是有庇护作用的,但他宁愿漂泊异乡。

过了没多久,李贽又迁居到麻城龙潭湖芝佛院后,就一直在那里待了近二十年。期间,他读了大量的书籍,也留下了大批富有批判精神的著作,以《焚书》《藏书》最为著名。李贽认为自己的言论针砭了当世道学家的膏肓痼疾,是他们所不能容忍的,也必定会焚弃,所以取名《焚书》。关于《藏书》,李贽充分发挥史论的作用,对历史人物做了重新评价。他自称这是一部“颠倒千万世之是非”的作品。在当时看来,李贽的确敢“言别人不敢言”,说出了许多进步人士的心里话。他的著作在受到了许多人喜爱的同时,也引起了麻城当地的官僚地主阶级的一些不满,他们围起群攻。于是,李贽干脆削发为僧,与鄙俗断绝。

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麻城几个无赖还纵火烧毁了李贽所住的芝佛院。李贽的老朋友马经纶听到消息后,立即从北京赶来,把李贽接到通州居住。这时候,李贽已经75岁了,他觉得自己活这么久是他的倒霉与不幸。李贽的一生充满矛盾,他有很强的思辨能力,但却没能创造出自成体系的理论。他看到传统历史观的错谬和伦理道德的虚伪,不幸的是,他自己正是这个传统的一部分,所以尽管有切肤的痛与恨,却不能重建新的历史观、道德观。他言论攻击、调侃、批判的居多,建设的少,有时难免偏激、矫饰。他生命的巅峰,是在狱中的壮烈一死。

在对待死亡这个问题上,李贽曾在一封信里说:“今年不死,明年不死,年年等死,等不出死……可如何?”在李贽眼里,他觉得这个世界太黑暗,根本不值得再活下去。对他来说,重要的不是死不死的问题,而是死在哪、怎么死?人生一世,如草木一秋。李贽知道自己这种人不会有什么好结局。对于死,他有两个愿望:一是宁可死于女人之手,不可死于假道学先生之手;二是“荣死诏狱”,他认为死于诏狱是自己最好的死法。武将死于战场,马革裹尸;文人为了自己的思想,死于捍卫自己思想的牢狱之中,也不失为人生一件快事。只是可惜,他的愿望只能达成一半。最后他是“荣死诏狱”,也是死于假道学的黑手。

同类推荐
  • 风云大明

    风云大明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一首古诗也随着的沈默一声叹息而结束了!但不灭的是我华夏男儿的热血传奇!人生醉是一场梦,此梦幻复我独醒!金戈铁马入梦来,我自风云啸九天!
  • 走出硝烟之血在烧

    走出硝烟之血在烧

    以许青云、许克、许鹏飞三代人为背景展现中国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历史
  • 清末之复国大业

    清末之复国大业

    曾经很痛但已过去,如果能在那时重生也许就不一样。从清时复生,从清时复国,从清时探索一条不一样的路。{本书修改,换名为《天下变局》大家多捧场。
  • 重生之方天画戟

    重生之方天画戟

    穿越了历史的穿越者最大的优势是什么?没错,就是未卜先知。但。如果当一个穿越者穿越到了三国后,却发现自己失去了记忆……端看南宫亮如何凭着一杆方天画戟,如何将纵横天下血舞到极致。
  • 淳淳春秋

    淳淳春秋

    夏康淳在一个特别的晚上机缘巧合地魂穿到了春秋时期一个和他长得一样的人身上,在春秋末期,诸侯割据混战。打战方式也由车战到人战,但康淳并没有因血腥且没有太平的时代而变得冷酷无情,而是在与朋友、妻子的相处下,感受到了爱与温暖……
热门推荐
  • 橄榄青春

    橄榄青春

    小学同学,初中同学,高中同学,一年又一年,不知不觉,几个人打打闹闹的走过了这么长时间,走过了彩的春,炙的夏,凉的秋,冷的冬,不知道他们是否会走下去,还是一场一场的变故,将他们拉开,扯得远远的,再也不见。这是青春,我们的青春。“我爱你,蓝溪静。”
  • 玉箓资度解坛仪

    玉箓资度解坛仪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碧瞳空间

    碧瞳空间

    过日子是问题叠着问题,人生的道路上则布满一道接一道的关口,每道都是涉及亲情、友情、爱情的难题,日子该如何过好?充斥着这些难题的关口当如何渡过?都是肖桐为免遭惩罚,带着碧瞳空间努力为升级而奋斗之余,需要慎重考虑,乃至做出最终抉择的问题!
  • 风临朝歌

    风临朝歌

    后都十国,豪杰蜂起。一场权与谋的决弈,伊始于此。陷入迷局的他们,在漫漫争斗中相爱相残,愈残愈爱,爱后觉累,累后再残,周而复始……(以上纯属恶搞)他,纵横于天下,一袭白衣尽染霜华。她,独步于江湖,玉姿如莲斜依蒹葭。墨眸明淬,醉了这红尘,还是醉了他?妖颜如画,乱了这天下,还是乱了她?棋盘之上,风云莫测,暗潮汹涌。一子落定,一子接踵。谁在背后,举棋不定,步步为营?兜兜转转,究竟是为谁做嫁衣裳。风流最后,究竟是倾了谁的心,入了谁的梦……
  • 慕长生

    慕长生

    天之外,众灵争渡,谁晓诸天仙凡隔,难慕长生天地存。
  • 剩女我最大

    剩女我最大

    以剩女柳苏苏和离异陈文栋感情纠葛为主线,叙述了大龄女青年对爱情的不敢碰触和对婚姻的盲目慌张,三个女人不完满的爱情与婚姻经历,尽显了爱的此岸纠结了众多无法泅渡到彼岸的因由,而三个女人对生活的坚强态度又使人欣慰和鼓舞,毕竟有些感情注定只属于曾经的刻骨铭心。
  • 时间去哪儿了

    时间去哪儿了

    周兮编著的《时间去哪儿了(最实用的时间规划管理书)》讲述了:习近平主席曾说:2014年春节期间,中国有一首歌,叫《时间都去哪儿了》。对我来说,问题在于我个人的时间都去哪儿了?我们每个人都会问自己,时间去哪儿了?如何合理安排时间?合理利用时间?合理规划时间?你的时间丢了吗?这些问题正是《时间去哪儿了(最实用的时间规划管理书)》要解答的。
  • 二次元之屿

    二次元之屿

    我只是一名普通的高中生羽炽,除了在300里装逼和作死啥也不会!就是那么牛掰!不过。。。一天我居然偶遇进入了这个二次元之屿,各种动漫融合一起。。。我还是一只精灵!之后只能听天由命喽!
  • 出人头地

    出人头地

    本故事根据真实人物背景改编。文升的哥哥文浩,因为一次失恋,性格也变的匪夷所思。常常在家里打闹,逼着家里要摩托车,要手机。在那个时候,摩托车和手机还属于奢侈物品,这个本来就不富裕的家庭开始变的支离破碎。弟弟文升,妹妹文欣饱受生活的折磨,兄妹两个一心想出人头地,来改变家庭的状况,让妈妈过上好日子。因为他们都没受过很好的教育,想要出人头地……命运将会带着他们走向何方,繁华的都市又会给他们带来什么?给他们热心帮助的高明,王丽,家境贫苦的文玲他们的命运又会何去何从……
  • 盛景豪门:娘子好难追

    盛景豪门:娘子好难追

    商界叱咤风云的简家藏匿着,不可告人的秘密。简昕失忆,他一直把简言当成他的亲妹妹。可简言却一直默默守候着她,直到简昕不辞而别。陆家大少终于有机会了,眼看水到渠成,不知打哪儿蹦出来个拜金女,非说跟他定下了娃娃亲,而这时简昕又回来了。家族利益让陆少不得不暂放下简言,重新部署粉碎阴谋!还有不知死活的阔少想跟他抢女人。这位表面阳光实则腹黑的陆少爷求爱之路真是无比艰险!最终抱得美人归,可大婚在即,新娘子却消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