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1433000000008

第8章 叔侄争权,大明的“永乐盛世”(1)

他是大明朝一代英主,人称“永乐大帝”。他戎马一生,“靖难之变”后终于坐上帝王宝座。永乐年间,他巩固边防、疏通运河、迁都北京、建造紫禁城、修著《永乐大典》,可谓是功绩卓著的一代帝王。在位二十余年,被后人誉为“永乐盛世”。作为帝王的他,是成功的,他手下战将如云,有郑和下西洋与外通好的盛事,还有第一谋士姚广孝助其成就伟业;作为丈夫的他,是幸福的,拥有一代贤后徐皇后,他就是明成祖朱棣。

靖难之役,祸起萧墙

朱元璋建立明朝后,对佛教采取了保护政策。不仅如此,他还在朝廷设立了僧录司官,一统全国佛教。每到诸王初封时,朱元璋都要为他们精心选出一名僧人加以辅佐。曾经有一位僧人法名道衍(本名姚广孝),是当时一位颇有谋略的人,朱棣对他十分赏识,所以在他被封为燕王的时候,就主动向朱元璋要了道衍。道衍到了燕邸没多久,又向朱棣引荐了一位术士,这个人名叫袁珙。于是,他们两个人都成为了朱棣的谋士。

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朱元璋去世,被后人称为“明太祖”。他的孙子朱允炆继承皇位,成为明朝第二位皇帝,年号建文,历史上称之为建文帝。朱元璋为什么没有把自己的皇位传给儿子,而是传给了自己的孙子?事情原来是这样的,建文帝的父亲是朱元璋的太子朱标,而朱标的母亲则是朱元璋的原配妻子马皇后。由于朱标早逝,朱允炆则成了朱元璋的继承人,真可谓是“根正苗红”。

“新官上任三把火”,建文帝即位没多久,就烧起了第一把火,先是废除了一系列必要的改革。紧接着,又烧开了第二把火,他用亲信齐泰、黄子澄之议削藩,不到一年时间,周王、岷王、湘王、齐王、代王五位藩王便先后被废。毫无疑问,燕王朱棣成为他第三把火的直接“矛头”。朱棣看大势不妙,就想先下手为强。他先是挑选了数名壮士,以充实自己的护卫军。后来又以勾逃军为名,收罗了不少异人术士。表面上,朱棣藏起锋芒,假称自己有病在身。暗地里却在加紧练兵。此外,他还利用燕府崇深之便,没日没夜赶制军器。

建文元年(1399年),坐镇北平的燕王朱棣正式起兵,并以诛齐泰、黄子澄为名,革除建文年号,仍称洪武三十二年。他谕令将士,同时上书朝廷,声称根据《祖训》,“朝无正臣,内有奸逆,必举兵诛讨,以清君侧之恶”。从此开始了一场长达四年之久的战争,历史上称“靖难之役”。

战争开始后,朱允炆任命耿炳文为大将军,统率副将军李坚、宁忠率师30余万北伐。但实际上只有13万人,军驻真定(今河北正定),在滹沱河的南北两岸分营扎寨。而当时的燕王朱棣,躬擐甲胄,率师至涿州,击败官军,耿炳文退守真定。耿炳文的失败让建文帝很是忧虑,因为他可是硕果仅存的老将。太常卿黄子澄却认为无需担忧,并推荐了曹国公李景隆代替耿炳文。于是,建文帝亲饯江浒,赐以斧钺,期在必胜。

李景隆,是开国元勋李文忠之子。他不过是个膏粱子弟,从未尝试过习兵见阵,只知道纸上谈兵。朱棣听闻是李景隆出战,心中暗喜起来,对作战也更加有信心了。于是他先出兵永平,引诱李景隆攻北平,而让世子朱高炽留守北平,并告诉他只许守、不许战。很快,朱棣打败了永平守军,进击大宁,并勾结兀良哈三卫渠长,挟迫宁王跟他结成联盟,一起对付李景隆。李景隆没能攻下北平,背后又有朱棣回军的追杀,他一战而败,被逼无奈之下只好退走德州“养精蓄锐”。

建文二年(1400年),朱棣和李景隆在白沟河再次作战。白沟河地理位置特殊,它流经华北平原,在保定与涿县之间。这一次李景隆的作战气势看似比以前强了不少,他率领60万大军列阵等待作战,待朱棣的军队到来,战斗就开始了。第一天的战斗非常激烈,直至深夜,双方才各自收军。这一仗朱棣的军队损失很大,再加之是深夜,打了一整天仗的士兵们竟辨不清东南西北,下马辨别水流,这才找到了回去的路。第二天再战,李景隆的军队气势看起来更盛。而朱棣呢?由于坐骑三次被创,弓矢皆尽,剑锋折缺,马又停滞不前,几乎被官军射尽。就这样,双方鏖战一直到过了中午,忽然刮起了一阵大风,李景隆的官军大将旗被折断了,军阵开始混乱起来。这时候,朱棣带劲骑乘机绕到敌人后方进行袭击,终于反败为胜,李景隆的军队大溃,被斩首及溺死者十余万,横尸百余里。打了败仗的李景隆单骑再一次逃回了德州。后来,朱棣又攻破德州,围攻济南。因为山东参政铁铉也是一名了不起的人物,一直死守济南。朱棣围攻了三个月依旧没能成功,只好暂时退师,决定日后再来攻取。

此时的朱允炆内心是崩溃的,见派去的两位大将还是一次次吃败仗,于是又任命左都督盛庸为大将军,再次率兵北伐。朱棣又开始耍花招,佯称要攻打辽东,其实发兵攻打沧州,打了沧州一个措手不及,沧州很快陷落。朱棣一刻也不肯放松,又率大军经临清、馆陶,至于东昌,与盛庸、铁铉所率主力相遇。双方大战,这一次朱棣损失不小,失去了一名叫张玉的大将,他自己也有几次处境十分危险,差点自身难保。朱棣军队大败,被擒斩万余人,只有朱棣一人殿后,被他的二儿子朱高煦带兵营救,才幸免于难。

不久后,两军再次战于夹河,这一次敌兵大败。一个月后,两军再战于藁城,朱棣再次乘风击打败敌军,斩首六万余级,擒其骁将,获其军资。自举兵以来已有三年了,双方一直处于僵持状态。这时,又有一批被罢斥的宦官从南京来投奔朱棣,并向他透露了南京布防的情况,说南京空虚,正是攻取的大好时机。于是,朱棣下决心迅速了结这场战争。

建文四年(1402年),朱棣挥师一路南下,由馆陶渡河,循徐州,与官军在大齐眉山下(在今凤阳灵璧西南)又一次开始了激烈的战斗。不料,敌军连连获胜,朱棣的几位大将相继战死。在如此危急的时刻,不甘失败的朱棣下了死命令,只许进,不许退,剩余的麾军便继续前进。朱棣的军队继续下泗州,克盱眙,徇扬州,驻军江北,终于凭藉大江麾师强渡。挣扎了许久的谷王朱橞、李景隆终于抵挡不住朱棣军队如此猛烈的进攻,准备开南京金川门迎降。就这样,朱棣率军队顺利进入了南京。也就是在那时,朱允炆下落不明,犹如人间蒸发。后来,在群臣的再三“劝阻”下,朱棣在南京即位,开始了他二十二年的统治。他成为明朝的第三位皇帝,年号“永乐”,后世称这一时期为“永乐盛世”。

方孝孺拒写诏书

方孝孺,是浙江宁海人,明代大臣、著名学者、文学家、散文家。父亲方克勤,是洪武年间的一名奉公守法的官吏。方孝孺年少时,机警敏捷,在加上他那双炯炯有神的眼睛,算得上是一位气质美男子。他喜好读书,每天读书超过一寸厚,同乡的人都称他为“小韩愈”。待他成年后,他便跟着宋濂学习,宋濂与高启、刘伯温在当时并称为“明初诗文三大家”。在宋濂的门生中,即使是那些知名文人都比不上他,就连他的前辈,比如胡翰、苏伯衡等人也自叹不如,他的学问在宋濂诸位弟子中“夺冠”。不仅如此,他曾以“逊志”名其书斋,蜀献王替他改为“正学”,因此世称“正学先生”。

洪武十五年(1382年),因吴沉、揭框等人的极力推荐,方孝孺才得以被朱元璋召见。朱元璋见过方孝孺之后,觉得他举止端庄又稳重,因此受到朱元璋的敬重和欣赏。有一次,朱元璋和皇太子朱标议政,突然提及方孝孺,并告诉太子说:“他是一个品行端庄的人才,你应当一直用他到老。”后来,方孝孺被莫名其妙的“仇家”连带举发,并把他逮捕到京。朱元璋审理案卷的时候,看到了他的名字,随便找了个借口就释放了他。

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方孝孺因为别人的推荐再一次被召到宫廷。朱元璋又说:“现在还不是任用方孝孺的时候。”随后,授予方孝孺汉中教授之职,每天负责给众儒学生员讲学,他也毫不倦怠,一直在很努力地讲学,似乎别无他求。直到建文帝朱允炆即位,方孝孺才被任命为翰林侍讲。第二年,又给他升了职,任命他为侍讲学士,凡是国家重大的政事,皇帝都要向他询问和请教。建文帝本人也喜欢读书,每次遇到疑难问题,就会召见方孝孺为他做讲解。建文帝临朝之际,百官奏事,决定群臣的面议可否施行时,便会命令方孝孺趋身屏风之前批答文书。当时修撰《太祖实录》以及《类要》诸多典籍,方孝孺一直都担任“总裁”一职。在更定职官制度时,方孝孺的官职又被改为“文学博士”。当年朱棣作乱时,朝廷商量讨伐他们,诏书和檄文都是出自他的手。

看得出来,方孝孺是建文帝最亲近的大臣,他也视建文帝为知遇之君,对他忠心不二。在此之前,朱棣在北平发兵,临走前姚广孝把方孝孺托付给朱棣,并劝说他不要杀方孝孺,否则天下的读书种子就会灭绝了,朱棣立即点头答应了。南京陷落后,方孝孺便闭门不出,每天穿着丧服,为建文帝啼哭。这时候的朱棣正沉浸在胜利的喜悦中,跟大臣们商议为他拟即位诏书合适人选。众臣纷纷推荐方孝孺,因为他曾经写过不少诏书和缴文。朱棣觉得此建议很不错,于是立即命人将他从狱中召来。

还没等方孝孺走到宫殿内,就听见他悲痛的哭喊声。朱棣也颇为感动,觉得他是一个难得的忠臣,于是走下殿来劝导他说:“先生,您不要这样折磨自己了,其实我只是想效法周公辅佐成王罢了。”方孝孺立即反问道:“成王在哪里?”朱棣说:“他已经自焚死了。”方孝孺又继续问:“那为什么不拥立成王的儿子为帝?”朱棣胸有成竹地说:“要治理好国家,需要年长一点的国君才可以。”方孝孺依旧不甘示弱地问:“成王的弟弟很年轻,为什么不拥立他?”方孝孺一个个咄咄逼人的问题,终于惹恼了朱棣,他大声吼道:“这是我们朱家的事。”随即让手下人递给方孝孺一支笔和一张纸,用强迫的口气说:“向天下发诏书,非你起草不可。”天不怕地不怕的方孝孺也愤怒了,他把笔扔到地下,大声说:“死就死吧,诏书是绝对不可能帮你拟写的。”

这下,朱棣真的气急败坏了,恨其嘴巴太硬,一怒之下命令手下人将方孝孺的嘴角割开,撕至耳根,其他大臣都不敢上前劝谏。为了能够解心头之恨,朱棣一面命人将方孝孺继续关押狱中,一面又极力搜捕其亲戚家属等人,就连他曾经教过的学生都不肯放过,被算作“十族”,统统被押解至京,并当着方孝孺的面,一个一个杀戮,直到方孝孺屈服。每杀一个人,就追问方孝孺一声:“是否回心转意?”方孝孺强忍着悲痛,始终不肯屈服于朱棣的威胁。当弟弟方孝友被押解到京时,方孝孺看着因受自己牵累而即将被斩的弟弟,泪水止不住地往下流。此时方孝孺的心情只能用四个字来形容:生不如死。而方孝友呢?依然满脸的从容,临行前他还为哥哥吟诗一首:“阿哥何必泪潸潸,取义成仁在此间。华表柱头千载后,旅魂依旧到家山。”方孝孺也哽咽着作了一首绝命词:“天降乱离兮孰知其由?奸臣得计兮谋国用猷。忠臣发愤兮血泪交流,以此殉君兮抑又何求?呜呼哀哉兮庶不我尤。”之后,方孝孺就被押到南京城聚宝门外磔死,当时的他仅仅46岁。

永乐初年,朱棣为了不留任何后患,下令一定要彻底清除建文帝朱允炆的余党。为此,还采取了一些非常血腥的政策,比如“瓜蔓抄”、“诛十族”,都是在这一时期产生的。就连那些文人雅士犯了罪,不光他的亲戚九族要被斩杀,而且他的朋友也要被株连处死,这在当时就叫“杀十族”。当时的恐怖气氛可见一斑,太监的势力也是在永乐年间得到了充分的发展,许多太监也趁机参与到政治中来,并逐步成为举足轻重的人物,这也是明朝宦官干涉朝政的祸源之一。

唐赛儿起义

永乐十八年(1420年)二月的一天,一封奏折由直隶沂州卫传到了朱棣手中,奏折上这样写道:“莒州贼董彦杲等聚众两千余人,以红白旗为号,大行劫杀,莒州千户孙恭等往招抚,杀其从者,势甚猖獗。”这就是唐赛儿起义。实际上,在沂州未上奏之前的几个月,唐赛儿的教众就已经起义了。

唐赛儿,又名“唐三姐”,是山东蒲台县人(今山东滨州市蒲城乡),她家境贫苦,自幼跟随父亲学习武术,不到15岁就已经武艺超群。当时,在他们本地有一种叫“白莲教”的宗教组织。那些曾经饱受战乱和盘剥之苦的农民群众都十分信奉白莲教,唐赛儿也深受白莲教的熏陶。18岁的时候,唐赛儿与一个叫林三的青年相爱,并很快结婚了。可是结婚没不久,恩爱的丈夫林三被官府逼死,唐赛儿为此痛不欲生,也因此唤起了她的反抗之心,决心利用白莲教组织发动起义,为丈夫和受苦的乡亲报仇。

同类推荐
  • 潇洒东坡

    潇洒东坡

    乐天文豪苏东坡,才高八斗,雄文盖世。一路阔步高歌,率性而为,潇洒地尽得其乐。又屡为才学所累,命运多桀,尽管饱经忧患,却能居祸来临,一笑了之,‘一蓑烟雨任平生’,豁达地面对困境。他不但留给我们绚丽多彩的文学遗产,更有独特的人格魅力和足以为后世楷模的良好心态。
  • 历史与看客

    历史与看客

    是张鸣教授的历史随笔集。全书涉及了中国不同年代的历史事件和人物,作者视角另类,笔调生动,勾勒出历史中形形色色的大小人物和不为人知的奇闻轶事,剖析历史深处所隐藏的秘密和真相。“历史与看客”,有历史八卦,有历史揭秘,有历史翻案,有史事反证,还有对世态民生、草根阶层、农村问题的关注。张鸣教授始终不脱离历史学家的本色,在这本《历史与看客》中,他游刃有余地行走于历史与现实之间。书中的文章类似于项庄舞剑,其意不在小故事,而在于通过小故事来说明一个道理。于是乎,谈笑间,小到为人处世,大到治国为吏,读者均受启迪。
  • 中国上下五千年

    中国上下五千年

    从盘古开天辟地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华夏民族经历了五千年的历史巨变。本书为你解读中华五千年。
  • 明末大丈夫

    明末大丈夫

    公元1638,明思宗崇祯十一年、清崇德三年。这一年左柱国朱燮元卒于官,卢象升抗清力战而亡,孙承宗率全家战死疆场,我大清的顺治出生,李自成还带着17个人在商洛山躲猫猫,张献忠又送钱乞降。也是在这一年,一次偶然的时光回流,把王怀素带回了这个最后的汉人王朝。这个时代资本主义才刚刚萌芽,全球殖民正在兴起,拉开东西方差距的工业革命还没有发生。中华这个有着两亿人口,占据着全世界40%GDP的世界中心,正在醒来!
  • 极品大明

    极品大明

    穿越到了大明,成为一个文不成武不就的恶少,吟诗作对有什么用,咱有现代人的意识和机智!历史因一个恶少出了偏差,而江湖和朝堂则统统成为了恶少调戏的对象……
热门推荐
  • 花国公主之奇妙历程

    花国公主之奇妙历程

    五百年前,美丽的花之国因一件事而面临着巨大的危机,花之国唯一的一个公主在这次危机中献出了生命,并挽救了花之国的能量之源,让花之国得以解救。而五百年之后,一个神秘女孩出现在了当年公主消失的地方,她会带来些什么呢?是福是祸?她会是公主的转世吗?一次一次的冒险中,她碰到了一个神秘的男孩,她遇见的,是不是传说中能解开公主身上封印的男孩呢?她们到底是什么身份呢?
  • 制霸老公,请放手

    制霸老公,请放手

    她为了保住父亲生前的心血,被迫和他分手。从此他们形同陌路却又日日相见。他和别人相亲高调喊话,让众人关注。“相亲就相亲,我不在乎,我不在乎,我不在乎!”她无动于衷。正式订婚时她却意外出现,包中藏刀。“你敢和别人结婚,我就敢死在当场。”“张兮兮,是不是我把手里的股份给你,你就会和我睡。”他邪魅的问道。“你就不能把股份分几次给我,多睡几次!”捂脸~~
  • 青春荒唐,我不负你

    青春荒唐,我不负你

    那一年盛夏心愿许的无限大我们手拉手也成舟划过悲伤河流你曾说过不分离要一直一直在一起现在我想问问你是否只是童言无忌天真岁月不忍欺青春荒唐我不负你……
  • 熙墨梦雪娅之tfboys

    熙墨梦雪娅之tfboys

    爱的纯粹,爱恨疯,爱很美,爱很醉,这是一场坎坷中带有喜悦,悲伤的爱恋。
  • 做内心强大的女子:不念过往,不惧将来

    做内心强大的女子:不念过往,不惧将来

    写给无数次跌倒却心中依然有爱,依然相信勇气与幸福的普通小女人,给这些外表坚强内心柔弱的女人温暖、智慧、勇气及改变。有时,你可能脆弱得连说一句话就泪流满面,有时,却能发现自己可以咬着牙走了很长的路。本书是普通小女子的幸福指南,迷茫时、流泪时、痛心时最温暖的伴侣,——愿你成为更好的自己,温暖,从容,内心充盈又有韧性。
  • 造化之城

    造化之城

    陆天羽重生了,醒来后发现自己身上多了一座城。这座城中,保留着荒古时代无数强者的传承。你是天帝传人?巧了,我从造化之城里得到了天帝的传承,不服来较量一下?龙族至高秘技失传了?没事,造化之城里有,不过想要的话得拿龙女来换哦……
  • 吾爱千颜

    吾爱千颜

    没有什么不可能,真的没有什么不可能!不信请看!
  • 十仙门

    十仙门

    传说天地间有十仙门,供奉十方神器,太极图,两仪钟,三才符,四象灵珠,五行鼎,六合琴,七星剑,八卦碑,九宫盘,十全阵旗,聚齐十方神器就可以掌天地之奥义,成万物之主宰,手握乾坤,永生不死。
  • 文商:饭局

    文商:饭局

    感情碰壁的赵小余欲把精力全力投入工作当中,作为《艺术圈》杂志的金牌笔杆子,升职做了编辑部主任。但升职不一定紧跟着加薪,等着他不是工作之顺,而是一系列的麻烦:虽被杂志社大老板看好,却与顶头上司副主编不和,还有个主编还没来得及见就开罪了他女儿,而编辑部的其他几个人,也各是各的神仙。机缘巧合之下,跑腿给人送请柬的小角色,意外地成为了豪宴之中席上宾。一场不明所以的饭局让赵小余进入了一个奇诡的圈子,结识了一群“奇怪”的人——你知道,世界上有这么一群人,他们以各式各样的文化产物为商品,相互出售,赚取金钱,你可以把他们称为文化贩子,我更喜欢叫他们文化商人......
  • 十寒

    十寒

    一代学子的悲哀,一代教育的腐朽。一个学生代表着一个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