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1496800000922

第922章 察危机

南宫玉环听了笑而不答,王夫人借着酒意,拉住南宫玉环的手,语重心长的道:“妹妹,你可千万要听姐姐一句话啊,要不然日后再去后悔可就晚了。”

南宫玉环笑笑道:“谢谢姐姐好意了,姐姐的话我一定记住,转给我那未来夫君。”

“这还差不多。”王夫人笑着放开南宫玉环的手道:“来来来,我们接着喝酒。”

南宫玉环端起酒杯,正要喝酒,忽然间神色微微一动,却是神识侦知到了什么,向王夫人问道;“姐姐可知这未央乐坊身后的背景?到底是何人所开设,背后都有哪些势力?”

王夫人略一沉吟反问道;“难道你们南宫世家没有告诉你吗?”

“却是没人与我提及。”南宫玉环淡然说道。

“这……”王夫人想了想道:“我只能说未央乐坊背后的势力错综复杂,牵扯到宫中、世家、甚至就连那神秘的天宝阁在其中都有涉及,具体如何却不是我们纳兰家可以揣度的了,想来妹妹回去问下南宫世家的人就明白喽。”

“哦。”南宫玉环点了点头,之前虽然自己也有在未央乐坊教过舞,可那都只是浅层次的接触,对未央乐坊的核心却是不知。此时忽然问起,是因为刚才神识发现,似乎是未央乐坊的人在偷偷摸摸的往玉液琼浆里兑着什么东西。

南宫玉环也不点破,看纳兰家是否能发现,往里兑东西的人干的极为隐蔽,那玉液琼浆酒是白石煮好后,埋在土中加以酿制,瓶口都是用黄泥封好,喝的时候将泥巴拍开,这才能喝到嘴里。

按理说在泥封没有敲开前,是没有办法将其他东西加进去的,这也是为何纳兰家会选用此酒宴请南宫玉环的原因。但南宫玉环的神识却看的分明,疑似未央乐坊的仆役,先是用水法术将泥封稍稍润湿,然后用一枚银针扎向泥土,露出一个小小的洞来,挑开瓶盖,再用下一枚带毒的钢针伸入酒瓶中一搅,随后取出,用先头的银针将洞口复又抹平,再使用火法术,将泥土重新烘干,这才收了银针。摆到托盘之上。

南宫玉环知道的这么清楚,是因为使用了身外化身的缘故,用八枚玉环将化身护住,隐匿起来,还怕被人看穿行藏,又用慕圣给的隐身符贴在身上,这才躲在暗处暗自观察起来。

做这个事情的仆役也是元婴期的修为,不过在众人面前隐藏了自己,只以金丹期的修为显示,但方才露出的那一手,灵力无形间显出是元婴期的修为,南宫玉环冷笑,且看这仆役要如何将这瓶玉液琼浆送到自己手上。

说起来隐在暗中观察的并非只有南宫玉环一人,跟南宫玉环一起过来的叶嬷嬷,纳兰家自己带来的一个嬷嬷,也都各自提了十二分的小心,在暗中检查着,生怕出了什么纰漏。

两人虽然也是化神期修为,但论起隐匿的功夫跟南宫玉环比起可是差远了,一来是没有好的法宝能够帮助她们隐身,二来是因为自身功法所限,所幻化出来的身外化身,气息上就落了下乘。对精于隐匿之道的人来说,稍加留意便能发现。

而未央乐坊的这个仆役,虽然修为不如叶嬷嬷和纳兰府的那位嬷嬷高,但论起隐匿之道来,两人却是远远不如。所以很早就被此人发现两人的身外化身藏的地方,一人藏在未央乐坊的厨房内,监视着仆役们做菜、取酒,另一人则监视着众仆役在路上的行踪,两人的真身则坐镇在院内,观察着院内的一举一动,是否异常。

按理来说这么严密的监视,简直可以说是针扎不进,根本就没有给人留下手的机会,但未央乐坊为了保证每个客人的隐私,院中每个房屋之间都有隔断神识窥探的法阵,那仆役恰恰利用了这点。

南宫玉环和王夫人几人,坐在第三间屋子内,身旁由贴身丫鬟和嬷嬷们伺候着。第一进房间内歇的是南宫家和纳兰家的轿夫,第二进房间内歇的是南宫家和纳兰家的普通丫鬟们,端酒菜的仆役们需要穿过这两进房子,将酒菜送到第三间房子外贴身丫鬟的手中。

从进入院子的那一刻开始,门口便有一道法阵遮挡,让外人无法窥视院内,但这神识法阵也就只有围墙、门口、房内才会有,院落内的空旷地带,却是不禁神识往来。

那仆役手法娴熟,从进入院落大门的那一刻起,便瞅准机会湿土扎洞,穿过第一进院落,拔针换针用毒,穿过第二进院落,摸平烘干,把酒送到纳兰家丫鬟手上,中间脚步毫不停留,不疾不徐,让人看不出半点破绽,所做的一切动作,恰好是在神识侦知的死角范围内,这样两位嬷嬷也就不疑有他。

南宫玉环能发现此人异常,一来是自身的隐匿功夫好,可以躲在暗处偷偷观察,二来却是跟着慕圣走南闯北积累下来的经验使然。

南宫玉环信奉一句名言,‘不要将希望寄托在别人身上。’所以,即使家族派了叶嬷嬷来保护自己,但南宫玉环仍然悄悄放出身外化身,暗中观察。这不是说就不信任别人,而是说,与信任别人相比,更要相信自己。

南宫玉环察知异样也没吭声,倒要看看这瓶酒到底要流入哪个人的手里,纳兰家一位名叫小蘋的侍女从那仆役的手上将一托盘的玉液琼浆都接了过去。那仆役微不可察的朝着那瓶做过手脚的酒瓶看了眼,然后神色默然的递给小蘋。小蘋的手微微一颤,似乎是托盘太沉的缘故 ,晃了一下这才接好。

小蘋托着托盘进入房内,挨桌给众人端上玉液琼浆,并将喝空的酒瓶撤下。南宫玉环嘴里跟众人说着话,但神识却是没有须臾离开过那瓶做过手脚的玉液琼浆。

不一会,小蘋托着酒瓶来到南宫玉环跟前,微微施了一礼,将桌上的空酒瓶收下,看是随意的将一瓶玉液琼浆摆在了南宫玉环的跟前。

同类推荐
  • 万妖大帝

    万妖大帝

    神魔大战,妖王孙悟空带领妖族对抗天庭,落得个惨败的下场!大闹天宫,被压五行山下五百年,跟随大和尚取经,做了佛门忠诚的狗……真相!是这样吗?呵呵,当然不是!一千年后,大唐已立国五百年。十六岁的少年江莫尘跟随师父来到两界山旁的落阳关已经三年,因为一次抢亲而躲祸两界山中。与此同时,天降五色补天石于两界山,引来天庭和佛门的明争暗斗。少年卷入其中,逐而揭开了自己惊天的身世之谜,从此开启了一个逆天帝王的崛起征程!(已有完本作品,人品保证!)PS:好心的书友帮忙建了群,群号:309918115喜欢这本书的朋友请进吧!
  • 大暗乾坤

    大暗乾坤

    封帝把残破的魔体封进了伊林的天封体内人不可与天斗这是复杂的世界,人类,寒族,鬼族,妖族,和西方的精灵,矮人,等共存!伊林将踏遍每一个种族,去寻找所有魔体残支,却困难重重无奈破开封印,与魔共舞。一个地球穿越者意外发现,魔体像极了中国的四大魔兽穷奇!
  • 异界神兽逍遥游

    异界神兽逍遥游

    他本是普通的大学生,一朝穿越到异世界。什么?我是血统不纯的魔兽?修炼慢?那又如何!看最倒霉种族的魔兽逆天修妖。逍遥异界游!
  • 天之囚笼

    天之囚笼

    王逸又胖又懒,却得遇高人指点,修炼有成。冲出家乡的星球后,发现自己的家乡是一个囚笼,星系也是一个牢笼,冲出星系后还有更大的牢笼...。他一个一个囚笼向外冲,最后他对天大吼:到底能有几层天?有人说:“天有三层。”亦有人说:“天有九层。”还有人说:“天有三十三层。”具体到底多少层没有人能够说得清...王逸应该如何选择?
  • 神源锁

    神源锁

    日月轮转,乾坤置换。且看主角如何在异世大陆中翻云覆雨!逍遥天下。
热门推荐
  • 秉公处事(中华美德)

    秉公处事(中华美德)

    本书是从中华美德故事中,撷取具有秉公处事的典型事例,从立志发奋等方面述说了一个个动人的故事,以助于青少年形成正确的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行为和道德意志,以滋养青少年心灵的成长。
  • 我本戎马

    我本戎马

    我本戎马,你让我红妆出嫁,再后来,我本红妆,你让我归隐佛刹,青灯古塔。
  • 机甲狂奏曲

    机甲狂奏曲

    机甲,是这个世界的主流,机甲,几乎是这个时代的必须品,但是,地球迎来了一场前所未有过的危机,地球,能否用机甲度过这次危难呢?
  • 冷帝的倾城哑后

    冷帝的倾城哑后

    “商子冉,告诉朕,你到底是怎样的女人?她笑的花枝乱颤,纤手抬着抵在男人的胸膛,痴痴道,“红颜祸水。”她是犯官之女,为他甘心为奴,为他怀有子嗣,为他领兵挥师北下,身先士卒。只因他许她一生一世的爱,然而当繁华落定,那人才露出他冷漠的面孔,她宁做祸水,不为后!
  • 栀歌云端

    栀歌云端

    女生云端十六岁的经历是一部血泪史:美好初恋、背叛、家斗、被逐、陷害、……所有不好的事情都找上她,然后……她在高楼,终身一跃……五年后,她新生归来,满血复仇计划开始。可是,她喜欢单枪匹马的,这个曾经和她讨厌得要死现在又自告奋勇来帮她的人是怎么回事?“我不需要你帮忙!”“那可不行!我要帮你,你没有拒绝的权利!”“凭什么?”“凭你爱我!”“……我可没说。”“我替你说了。”“……”Ps:正文已完结,读者们放心阅读。
  • 轮神回通

    轮神回通

    作品介绍。。。这。。。想不出来啊!总而言之,这是一部扯到你想哭的小说,呵呵。
  • 仙幻文明

    仙幻文明

    ——光明出自于黑暗,生命来源于毁灭,万古文明无非是从无到有的轮回。科技走向末路,仙幻迎来巅峰,弹指间可斩尽日月星辰。万族林立,诸神逐鹿,遥指苍穹且问谁主沉浮?废柴少年意外觉醒,却只能踏上一条十死无生之路……
  • 封神榜之再起风云

    封神榜之再起风云

    一路随性,坎坷难行。欢声笑语,痛苦离别。朋友不在,情谊永存。相爱相杀,千回百转。修道为仙,重重考验。作为孤儿的天奭一心想要修道成仙,遇到志同道合的李一峰。收其为徒,一同努力。天有不测风云,修仙路上既有奇遇,也有险阻。最后能否如愿,酸甜苦辣尽在书中。
  • 为何当初那样的想法,现在却在做这样的事

    为何当初那样的想法,现在却在做这样的事

    职业规划师,给你量身定做,助你成功蜕变。他将告诉你:如何认识自己,找到钟爱一生的事业,确定自己的人生方向;如何认识别人,通过奋斗让自己的薪水翻倍,实现财务自由;如何正确对待工作,摆脱职业倦怠,让自己重新充满斗志与激情。让你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
  • 《轮回尼玛》

    《轮回尼玛》

    故事便是由此开始:佛教初盛行,道教刚兴旺,各拥有芸芸教众,修行之人奉行“正则正,邪则邪”之道为圭臬。在此种思想潜移默化下,少有人会思考正为何邪又为何了。信仰,有时很重要,有时又可有可无。信则仰首仰心,仰则信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