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罢年夜饭,我赶紧去开“书屋”的门,拉亮电灯,整理好各种报刊,书籍。读者们好像候着我开门似的,一下涌进来了,还书的,借书的,找书的,看书的。我忙完了一阵子,冻得只想歇下来搓搓手,连续几天的雨雪,气候已是零下几度了。但看到这些平时的“常客”和打工回家过年的大哥大嫂,我心头一高兴,这书屋好像马上暖和了,看着正在潜心细读的乡亲们,感到了无比的幸福和满足。
“书,是人类的良师益友,是人类共同的精神财富,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这是高尔基教导我们的。我是一个农村的“书迷”,闲暇时总喜欢读各种报刊和书籍。去年我成了一名村里农家书屋的业余管理员,圆了我多年随时有书读的梦。作为农家书屋的一名管理员,我见证了一年多来农家书屋给农村带来的变化和发展。
钱大爷是位退休老工人,家里闲着没活干,打牌、搓麻将成了他每天的“工作”。是我推荐他读一本好书——《垂钓必读》。这一读灵了,原来的“工作”辞了,背着鱼竿去娱乐了,真是其乐融融。他的变化也带动了部分村民,转变了村里终日扑克、麻将不断的懒散不良风气。
还有卢叔叔夫妻都五十多岁了,是老老实实干活的好手,可是蚕茧收入每年都赶不上人家,闹得夫妻争吵不断。我是村里土生土长的,趁着他们忙不过来时帮他们采桑,喂蚕。把书上如何科学养蚕的知识传授给他们。把《科学养蚕》一书送到蚕室里,他们学了养蚕技术,蚕没发病,茧产量上去了,当年就收获见效。一家人和和睦睦,家庭幸福。像卢叔叔家一样,大家都明白了无论干什么都要有知识,有技术,这知识和技术前人老早就给我们写在书上,以前我们不翻书那肯定是做不好事的。
一年来我想了好多,乡亲们不是生来就爱打牌,而是没有为他们提供应有的娱乐场所和有益的活动而逼的。目前部分农民种地还是采用传统的耕作方式,付出了勤劳,但收获却不如人愿,是因不懂科学种植,却都认为这是“天灾”。还有乡亲们养牲口,缺乏养殖知识,养着养着突然死去,亏了劳力赔了本,这些道理一定要让农民朋友知道。
如今,社会的发展,农村改革的深入,新技术新品种的引进,都必须要提高农民的文化水平。以适应今日的发展,新形势要求农民由埋头苦干型向科技知识型转变。因此管理好农家书屋,让农民朋友多读一些农业方面的书籍是当务之急。只有这样,才能更好更快地促进农民致富。
现在,村民们去书屋看书已成了一种乐趣,已成为村民文化生活的主要内容。书屋开放以后,那些平日里玩扑克、打麻将的人有时也到书屋去“凑热闹”,隔三差五地去书屋看看,找书来读,时间一长,读出了书中的乐处,把玩扑克、打麻将的时间变成了“看书”的时间。来书屋看书的人渐渐多了起来,书屋让这些人改变了意识,得到了技术,改变了他们的生活,带来了经济收入,改变了农村面貌,也促进了社会的安定和谐。现在读书已成为新一代农民的一种生活、一种流行、一种时尚。
关门的时间早已过了,但大家都不愿意马上就离开这温馨的小书屋。听了大哥大嫂们的赞扬和支持,我深感责任重大,既然我已上了“套”,就要扶好这犁把,一直把它犁到底。
全代梅 推荐单位:淳安县鸠坑乡综合文化站。
点评:在作者的笔下,书屋是个温馨的地方,有了像家一样的感觉。也正是有了像作者这样尽职的工作人员,书屋才成了广受村民欢迎的地方。作者管理下的书屋不仅仅是村民获取生产、生活信息的来源,更是一个文化休闲的好去处,甚至“关门的时间早已过了,但大家都不愿意马上就离开这温馨的小书屋”。在这里,作者已经是把书屋当成了一种事业在经营,这种扎根农村、奉献农村的精神值得每个农村文化工作者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