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2059400000134

第134章 制衡

朱祁铭闻言,心中骇然,他万万没有料到竟然有近万名精锐的京军于不远处监视着训练场的一举一动!

大明的朝政就是这么吊诡,防内甚于防外,举国资源动员能力本来就低,再经过没完没了的内耗,纵然富甲天下,也难以形成有效的对外张力。

天子年少,哪有如此深重的防范心?某些人在皇上身边无中生有地提及所谓的潜藏风险,无非是不愿放过任何一次表露忠心的机会罢了,以求踩在别人头上争宠,让自己在天子心目中的分量日渐吃重。

王振!朱祁铭咬咬牙,抬眼看杨溥时,却见他一脸的云淡风轻。许多时候,朝政都离不开交易,此刻,杨溥似乎吃定了他这个亲王,交易的达成看似毫无悬念,就看朱祁铭拿什么做交易了。

“杨阁老有话不妨直说,小王洗耳恭听。”

杨溥的神色仍不失从容,开口之前,还不忘浏览墙壁上的数副字画,目中略带激赏之色。“内官预政不合祖制,可如今老朽哪还能奢谈祖制?司礼监预政已久,其势头难以逆转。杨士奇、杨荣淡出朝政,内官与外官之间的力量对比日渐失衡,加上太皇太后不再问政,长此以往,司礼监的权势只怕无人可制。”

无人可制?那也未必!若外官抱团,则天子往往束手无策,皇权很容易被架空。内官则不然,他们说到底只是天子的家奴而已,仗着圣眷方能得势,天子默许,他们就能权势熏天;哪天天子厌弃他们,铲除其势力简直就是易如反掌!

内官身后隐藏着海一般深不可测的圣意,因此,王振留给人的观感固然不佳,但一个亲王岂敢贸然触碰天子的逆鳞!于是,朱祁铭按捺住内心的那分焦急,举盏从容饮茶,静待杨溥的下文。

杨溥望了朱祁铭一眼,这个累朝老臣脸上的从容之态在渐渐淡去。“老朽知道殿下为难,但事关社稷大事,殿下不可置身事外。况且,殿下只须做自己能做的事即可,不必犯险。”

“小王可做何事?”

“快三个月了,不时有人将殿下练兵的情形告知老朽,老朽心中已有定数。大明与瓦剌磕磕碰碰三年,小战不利,大战不敢,不过,这一切都将成为过往,大明将靠殿下去首尝胜绩,对此,老朽深信不疑!”

“谢杨阁老信任。”

“王振正在劝皇上,欲派司礼监某位随堂太监到殿下身边,出任监军太监一职。殿下看淡功名,别人则不然,某些人惯于邀功,它日殿下打了胜仗,功劳簿上少不得会给司礼监那边记上一笔,若如此,司礼监必定更加得势!”

若司礼监参与了一场胜战,哪怕只有一个人,且此人只有一双眼睛派上了用场,事后也有足够的资本用来炫耀,用来压过别人一头,故而杨溥的担心不无道理。朱祁铭归盏入案,举目淡然浏览室内陈设,眼角余光捕捉到了杨溥略显焦急的神色。

“杨阁老,它日迎战鞑贼,战事必将万分惨烈,岂能让司礼监这样显赫的内衙派出大员随军犯险?依小王看来,像直殿监、御马监这些地位低下的内侍监更适合派员出任监军太监一职。”

杨溥微微一震,眉眼间的笑意很自然地就流露了出来。他起身踱了几步,断然道:“那五百亲卫军太不像话了!五军都督府不管,杨士奇、杨荣不管,老朽不能不管闲事,明早老朽便去面圣,劝谏皇上严旨切责那些人,授殿下生杀予夺大权。”

次日午膳后,宫中传出消息,皇宫别院修缮完毕,皇上驾临皇宫别院,传朱祁铭过去见驾。

皇宫别院位于宫城西端偏北的位置,与太妃太嫔的宫室最近处约有半里远,有高墙与外界隔开,是一个相对孤立的独院。

朱祁铭来到别院外,就见数十名内侍、宫女恭立于道旁,乌泱泱占去了大半个通道。

穿过一条两丈余深的过道,进入院内,一泓小池碧水映入眼帘。池边两排花林,一条甬道紧靠小池,直达宫室和宫室北边的一溜排房。

到了宫室前,只见皇上立于回廊上凭栏观景,面色淡然,若有所思。在距皇上数丈远的花林边,王振与十余名禁卫站在一起,虽未直视朱祁铭,但只须看看其神态,就知他们带着一丝戒意。

朱祁铭快步上前,正想施礼,却被皇上挥手制止。

“三弟,兵部与五军都督府失察,由着羽林两卫的五百人在那里胡闹,荒唐!朕已下旨,那五百人除战时受监军太监节制外,战与训全听你的号令,你不必有太多的顾忌,谁敢不服,军法从事!”

想杨溥不愧为言出必行的磊落之人,这么快就让皇上笃定了圣意,朱祁铭心中有分感激。“都怪臣管束无方,多谢陛下体恤。”

“你三赴杨溥家中造访,看来,杨溥对你是另眼相待呀!”皇上转过身来,凝视朱祁铭,“你们一定谈起过许多趣事,不妨说来听听,朕颇为好奇。”

朱祁铭不禁瞟了远处的王振一眼,不知为何,只觉得自己的一颗心怦怦直跳。“陛下,那个老头爱教训人,臣不愿与他相处,可他总说奉了圣旨,臣只得硬着头皮听他絮叨,听得烦了,便大倒练兵的苦水,这才让杨溥闭了嘴。臣一时情急,说漏了嘴,事涉亲卫军的体面,请陛下恕罪!”

皇上凝思片刻。转望王振一眼,轻笑几声,一把拉住朱祁铭的衣袖,“何罪之有!”旋即手指四周,不无得意地道:“三弟,你看,此地还不错吧?”

如此偏僻之地,比冷宫都冷!朱祁铭心中极不乐意,嘴上却道:“这里安静。不过,此番修缮下来,必定费银无数,臣心中不安。”

皇上脸色微沉,似被触动了隐藏的心事,“杨溥说,天下卫所军都睁大眼睛看着,故而五百亲卫军的待遇不可与越府护卫相比,但装备一事不可等闲视之。”

朱祁铭闻言心中一宽,杨溥真是心思缜密,不待他这个亲王相托,便自行在天子面前进言,这可省去了他这个亲王的许多麻烦。“此番出征,只为与鞑贼力战,千挑万选出来的精兵自然要配天下最好的战马,还要集天下的能工巧匠,为其打造最好的兵器、铠甲。”

皇上略一沉吟,面有难色,“而今内府库倒是不缺银子,但内外臣一再进言,说前朝三大殿年久失修,重修奉天、谨身、华盖三大殿一事不可再悬而不决了,内府库的银子仅够重修三大殿之用。”

又是土木工程!中国人自古就对房地产情有独钟,喜欢表面上的繁华,殊不知那么多的历史名城今有何在?有些无比繁华的名城先是被金人、蒙元人,后是被女真人反复屠城,数世财富积累化为乌有。反观汉武帝,一路开疆拓土,为汉人打开了一片广阔的生存空间,后人再不济,历经千古拉锯战之后,仍能守住多数疆域,这些疆域直到如今仍是中华民族赖以繁衍生息的祖地。

从长远的历史视觉来看,高庙大宇极易化为灰烬,只有疆土方能长久遗泽后世!可惜,如今瓦剌在一步步压缩大明的战略空间,并把手悄悄伸到了华夏子孙的祖地上,一帮官僚还是丢不开太平思维,不敢与瓦剌针锋相对,寸土必争,却依旧醉心于面子工程,在幻想中做着太平梦。

庙堂之上过几年苦日子会死人么!朱祁铭心有怒意,却也只能保持沉默。

一边的皇上叹口气,似下了很大的决心,“这样好了,朕下旨拨五千两银子给那五百人马。”

五千两?这可真慷慨!朱祁铭顿感莫名的失望。想皇上揣着一个武帝梦,却不知道如何去做汉武帝,先前那番招募民壮的豪言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那是要流水一般花银子的!

“太好了!有了内府库拨出的五千两银子,臣再去筹些银两,足够替五百人买一批像样的战马。”

皇上一愣,喃喃道:“莫非五千两银子连买战马都不够?”

或许,少年天子受到了百官潜移默化的影响,觉得把银子花在高庙大宇上,可落个现成的果实,看得见摸得着,不像打仗那样,事后容易让人觉得战事似乎可以避免,又死人又费财,无数银子打了水漂,殊为不值。

心存侥幸,若是这样,对大明而言,那就太悲哀了!

银子一事还没着落,那边王振就等不及了,匆匆走了过来,冲朱祁铭略一躬身,转向皇上道:“陛下,刚好越王在此,老奴以为,派驻监军太监一事宜早作打算。”

朱祁铭略一凝思,抢在皇上之前道:“陛下,请恕臣斗胆直言,大明首次练兵迎战入寇的鞑贼,此事事关重大,监军太监宜由陛下身边的近侍内官出任。”

天子身边的近侍内官不都是司礼监的人么?只见王振脸上泛起了得意之色。

“千余人马日后出战时,必是东奔西驰,终日呆在马背上。王公公,不知陛下近侍内官中可有擅骑射者?”

王振面色一凛,略显懊恼地道:“他们终日忙于案牍,无人擅骑射呀!”

皇上摇摇头,“不擅骑射何以跟上大军?不过,直殿监、御马监倒是有内臣曾随皇考出征过,内臣中还是有人擅骑射的。”

就见王振脸色黯淡下来,眼中一片茫然。

同类推荐
  • 羲皇故里寻根记

    羲皇故里寻根记

    伏羲女娲是华夏各民族共同的始祖,包括汉民族在内的许多民族在自己民族产生发展的传说中,都认定自己是伏羲的后代,是龙的传人,这种口头“史诗”长传不衰,直至今日。各族人民广泛地为伏羲女娲建庙立祠,祭祀不绝,尽情表达着他们对人文始祖伏羲的爱戴和敬仰。伏羲女娲的始祖地位同时也得到了官方的认可,早在春秋时期,在伏羲建都立国之地淮阳,就修建了太昊陵;自元以来,淮阳的太昊陵,天水的伏羲庙就实行国家最高规格的祭祀典礼,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江泽民总书记视察天水期间,欣然题词:“羲皇故里”。所有这些,都充分肯定了天水是羲皇故里和中华民族发祥地的地位。
  • 大契丹萧太后

    大契丹萧太后

    在我国北方曾雄踞着几个非常强悍的民族,在不同的时期,曾成了华夏民族的强大对手,一度威胁着中原民族的安全,但后来由于各种原因,都从中国消失了。其中就有立国近两百年的契丹人。宋与辽是一对结怨颇深的冤家。宋曾进行了两次大规模的北伐战争,辽也展开了一场深入宋朝腹地的进攻,双方都斗得筋疲力尽。生灵涂炭,城破家毁。最后,一人力排众议,主张议和。两国人民享受了百年的太平生活。这人就是契丹太后——萧绰。她生活的那段历史,充满了战争和杀戮,在波诡云谲中她凭藉自己的智慧和将帅的赤诚辅佐一次次化险为夷,最终奠定了全辽鼎盛的局面。
  • 东汉末年之霸者天下

    东汉末年之霸者天下

    初露锋芒:平黄巾灭鲜卑,立不世之功。群雄争霸:先灭袁绍,官渡败曹操;火烧赤壁,再败曹刘孙联盟。有我张睿在,绝不会再让三国出现。有名的武将能收就收;再多的美女来者不拒。哈哈……第一次写书,没有经验请多多指教和批评。加QQ群:6823320
  • 淬炼三国

    淬炼三国

    一次偶然的考古发掘,揭开了尘封1800年之久的历史迷雾。龙毅,这位在公元188年奇迹般出现的神秘人物,以一己之力挽狂澜于既倒,奄奄一息的东汉王朝因他爆发出极大的生命力,再度强盛千年之久。他的种种举措以及他最终的离奇失踪,都让历代史学家百思不得其解,却又津津乐道,尽管他的某些思想有开历史倒车的嫌疑,但不得不承认,他的确将汉朝百姓的道德修养和经济生活提高到了一个"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层次,而由他所建立的天一道派,至今在民间仍影响力巨大,所以历史学家习惯将龙毅之后的汉朝称为“天一汉”,又将这位无冕帝王称为天一大帝。在他的衣冠冢里,除了其亲手铸造的一柄天一圣剑外,竟然留有一本名为《淬炼三国》的个人回忆录,扉页上有一行小字:“我原本只想与欧冶子比肩,可历史总因偶然而变。”
  • 嘉靖梦天下

    嘉靖梦天下

    嘉靖,懒;他,也懒。嘉靖,炼丹;他,贪玩。嘉靖,坐在背后看着群臣斗;他,和大臣做朋友。到底是嘉靖对,还是他对?后人评说吧。第一本书,希望大家批评,希望大家能喜欢。
热门推荐
  • 穿越之独宠傲娇懒妻

    穿越之独宠傲娇懒妻

    家族阴谋中丧生火海的神秘大佬,一朝穿越为战王千金,本欲仗着战王爹爹与美女娘亲的名气搅乱皇宫,却祸不单行
  • 包玉刚的智慧

    包玉刚的智慧

    包玉刚名起然,浙江宁波人。世界上拥有10亿美元以上资产的12位华人富豪之一。世人公推的华人世界船王,1978年,包玉刚的海上王国达到了顶峰,稳坐世界十大船王的第一把交椅,香港十大财团之一,创立了“环球航运集团”。其人上包含了怎样的智慧,让我们踏着船王的足迹,追逐他那不平凡的一生。
  • 终结之幻剑

    终结之幻剑

    兄长!一决胜负吧!少年凌枫惨遭灭门之祸,真正的凶手居然是他的亲兄弟。为了复仇,凌枫另辟蹊径,踏上了一条前所未有的强者之路。诛群魔,镇万族,闯神域,威四海。凭借一把幻神剑,走向了万界的顶端。
  • 异士天下I

    异士天下I

    异士天下,还你一个真实的世界,接地气,又任性的世界。。。修真?异世界?魔法?太虚幻缥缈了。。。不接地气。。而且太老套了,没新意。。一看就能猜到结局。。。乏味啊!异士天下,你猜得透剧情,我就不拍电影了。。当然拍电影是后话了。。。。不过,智商太低就不要看了。会烧坏脑子的。。毕竟我的脑子被烧坏很多次了。。。友情提醒,根据真实故事改编,如有雷同,那就是真的。。。是真的。。。。真的。。。。。的。。。看你智商是否爆表了。。。
  • 无关风月只为真心与你同在

    无关风月只为真心与你同在

    某年某月某日,我看了你眼,并无深刻,某年某月某日,意外和你相识并无心动,怎知日子一久,你就三三两两懒懒幽幽的停在我心上,顾明明,你知道吗?那个停在我心上的人就是你。
  • 冷情少总:我的天价女王

    冷情少总:我的天价女王

    她与他在最美好的年华里相知相恋,谁知世事难料。初见时,她只是一个平常人家的孩子,被人看低,而他却是天之骄子,受人追捧;再见时,她华丽蜕变,霸气、冷静、女强人是她的代名词,他继承事业,霸道、痴情、精英是他的代名词。当往事如烟,随风飘散;当一个任人宰割的小女生华丽蜕变;当强强相遇,究竟会擦出怎样的火花呢?当痛失亲人,她又会如何应对呢?是继续做从前那个沉默寡闻、任人欺凌的小女孩,默默忍受;还是现在这个杀伐果断、霸气的女王,华丽复仇呢?敬请期待…本书专属QQ群:516949520
  • 多党合作在四川(工商联卷)

    多党合作在四川(工商联卷)

    《多党合作在四川》丛书,分设民革、民盟、民建、民进、农工党、致公党、九三学社、工商联卷,共8卷,近400万字,内容丰富,图文并茂。
  • 妖孽相公杀手妻

    妖孽相公杀手妻

    五岁时她误入时空隧道掉进二十一世纪,十五岁时身为杀手的她再次回到她本来的世界,本以为可以笑傲江湖,没想到却将自己的心交给历史上有名的毒蛇九,从此开始了那纠葛半生的爱恨情仇!爱恨情仇缘起缘落终成憾事,至死不渝花开花落再起无殇之梦。乱世悲歌,铁马金戈,权谋术数,究竟成就了谁?又究竟埋葬了谁?
  • 星雅好事多磨

    星雅好事多磨

    他是家产排行第一的,但性格冷淡,不善言语……;她的家产排行第二,她成绩好,性格好,人好……很多人都喜欢她。可她喜欢上了陌宇轩却不知道他也喜欢上了她,但他们之间有太多的磨难了,她们最后可以在一起嘛?
  • 孩子素质教育:礼仪篇

    孩子素质教育:礼仪篇

    风度礼仪展示出洒脱、高雅、文明、富有涵养之美。而美的最高理想要在实在与形式的尽量完美地结合与平衡里才可以找到“(席勒语)。在人类生活中,美好的东西是内在美与外在美的和谐统一。典雅的风度礼仪绝不是简单地学习效仿,也不是仅仅讲究形式的例行公事和一种机械的动作,它是与人自身的修养密切相关的,是一个人良好的内在素质、高尚的文化道德修养的外化和表现。外秀的根基在于内在的素质,”慧中“方能”秀外“。因此要养成良好的礼貌习惯,要想使自己具有文明、高雅、洒脱的礼仪风度,就必须加强自身修养,全方位地提高自身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