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2178900000043

第43章 读《历代名臣上皇帝书》

上北京出差,于闲逛时买了本张建业等人编的《历代名臣上皇帝书》。全书五百多页,洋洋四十万言,收录了上起李斯,下迄康有为,中国封建社会六十余位臣子的上皇帝书。我这个人有个坏毛病,即凡事爱挑毛病。翻翻此书我便觉得书名不太妥帖。虽然书中的上皇帝书均为名篇,但并非篇篇均为名臣所上,其中不少并不是名臣,只是微臣,不知名之臣。西汉的谷永,虽然其《论神怪疏》文采不错,在劝谏阻止汉成帝大肆祭神方面也有一定作用,但此人总体上却是一个阿谀权贵之徒,是个小人。把此人也列入“名臣”行列,似有不妥,甚至大不妥。

挑毛病归挑毛病,但此书仍让我喜欢,虽说不上爱不释手,但也属于常置于膝头案头枕头的那一类。我是学历史的,书中的一些名篇我过去在教材中读过,比如李斯的《谏逐客书》、诸葛亮的《出师表》、魏徵的《十渐不克终疏》、韩愈的《论佛骨表》、王安石的《本朝百年无事札子》、司马光的《进资治通鉴表》等等,但许多的篇章,过去未曾读过,有些未认真读过。将上皇帝书中的精品集中起来读,是件十分惬意和过瘾的事情,它能让我在阅读中参照与对比。

读《历代名臣上皇帝书》,我有几多感慨。其一,不论贤臣,还是小人,都有可能说出正确的话,做出有益的事。比如前面提到的谷永,总体上是个小人,但他也看不惯汉成帝耗费巨资祭神求嗣,写了《论神怪疏》,尖锐而辛辣地揭露了方士们“挟左道,怀诈伪,以欺罔世主”的丑恶行径,指出求神保护,“靡有毫厘之验”。因人废言不好,如果过分苛责立言者的品德,谷永之言必然被废,那肯定是中华文化的一种损失。

其二,人不可貌相,也不可以其身份定人格高下。比如隋朝的王义,是个侏儒,其貌之不扬,可以想像。这且不说,除了丑陋,他还是个侍宦。宦官的名声大都不好,但王义这个宦官却大出我的意外。此公身份可谓卑微,可此公却胸怀社稷,有浩然之气。如他所言,“臣虽至鄙,酷好穷经,颇知善恶之本源,少识兴亡之所以。”王义于大业十年,上书隋炀帝,指斥炀帝“体临大器”后,“圣神独断,谏谋莫从。独发睿谋,不容人献”。指出炀帝荒淫暴虐的行径,“遂令四方失望,天下为墟”,“子弟死于兵役,老弱困于蓬蒿,兵尸如岳,饿莩盈郊”。并向炀帝展示了隋朝的前景:“大势已去,时不再来。巨厦之崩,一木不能支;洪水已决,掬壤不能救。”王义在上完《上炀帝书陈成败》后,自刎而死。一个侏儒宦官,能有如此高的境界,如此精辟的见解,如此勇敢的精神,使历代许多身健貌美的男人们相形见绌。

其三,谏官们大多有知不可为而为之的精神。封建社会虽设了谏官,也表示要广泛听取大臣们的意见,但真正如唐太宗般听得进逆耳之言的皇帝为数并不很多。就是唐太宗,被魏徵意见提得屡次火起,想杀了魏徵,幸好他未彻底糊涂。在这样的情况下,大臣们,尤其是谏官们仍不畏龙颜,仍在尽自己的本分,甚至尽“死节”。因为给皇上提意见和建议而被杀了头灭了族的,实不在少数。谏官们能尽职尽责,犯颜直谏,甚至以生命为代价死谏,这是封建社会的一种光荣,是社会发展中的闪光点,是值得后辈的人们钦敬与效法的传统。

1999.5.4

同类推荐
  • 约好了春天开花

    约好了春天开花

    把生活当做一种人生的旅行,以细腻的笔触、真挚的情感,讲述了友爱、亲情、成长、孤独……发人深省,感人至深。《约好了春天开花》的作者将对生命的诸般感悟,化作诗意的言语,为后来者点一盏心灯,照亮前方的路。它可以让你爱上生活、爱上阅读、爱上书写自己的美丽心情和故事。
  • 鲁迅作品集(6)(中国现代文学名家作品集)

    鲁迅作品集(6)(中国现代文学名家作品集)

    听说:中国的好作家是大抵“悔其少作”的,他在自定集子的时候,就将少年时代的作品尽力删除,或者简直全部烧掉。我想,这大约和现在的老成的少年,看见他婴儿时代的出屁股,衔手指的照相一样,自愧其幼稚,因而觉得有损于他现在的尊严,——于是以为倘使可以隐蔽,总还是隐蔽的好。但我对于自己的“少作”,愧则有之,悔却从来没有过。出屁股,衔手指的照相,当然是惹人发笑的,但自有婴年的天真,决非少年以至老年所能有。况且如果少时不作,到老恐怕也未必就能作,又怎么还知道悔呢?
  • 感动中国的名家随笔:殒情

    感动中国的名家随笔:殒情

    《感动中国的名家随笔》之“殒情”,收录了中国和外国文学史上当代著名作家的代表作品,随意从容中有一点矜持,机趣俏丽中有温和的底蕴,文采在不刻意中显现,情调在不夸饰中渗透,实在是耐读而又好玩。当你打开这本书,感觉就好像第一次吃草莓,酸酸的,甜甜的,有无可比拟的文化动力,它记载着生活的脉搏,潮流的律动,或许没有隽永的回味,却有十分的酣畅。
  • 梦醒了的人生

    梦醒了的人生

    本书主要内容讲:娜拉走后怎样;人生的足迹;著者自叙传略;我的第一个师父;我的种痘;阿长与《山海经》;五猖会;无常;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女吊;父亲的病;琐记;忽然想到;致萧军;藤野先生;在现代中国的孔夫子;我怎么做起小说来;范爱农;杂忆;《呐喊》自序;《自选集》自序;通信;我和《语丝》的始终;妇女与儿童的发现;生老病死;衣食住行;对人生的沉思等等。
  • 我心无惧

    我心无惧

    本书是作者亚瑟·本森探讨人性和内心恐惧的一部随笔集。纬度上以人一生中的几个重要年龄段分析不同时期的恐惧感及其成因,经度上引经据典阐述内心恐惧产生的根源,彻底让人们直面恐惧。最后,经纬结合处给出人们战胜恐惧的各种方式和获得宁静的启示。是一部非常有深度的哲学随笔。
热门推荐
  • 高唐梦

    高唐梦

    李饮家贫,从小习毛体,喜诗词,上高中不久,便开始了大唐开元之旅。本书风格写实,文笔先下重墨,之后会浓淡相宜。——这是芹菜的第一本书,肯定会有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真心希望得到大家的宽容、理解与支持。——以下附庸风雅——香草美人,当从那馨香之物始。至于仗剑去国,游历天涯的情志,大唐除了这白之侠气和饮之儒雅,竟是难寻其右。饮穿大唐,唯有缚鸡之力,未得莫测神功。此人生存之道太差,只运气极佳,又因儿时于那诗词歌赋的些许嗜好,竟在大唐成了正果。至于正果究竟为何物,以愚拙见,当是免不了正头娘子以齐家,偏枕美妾以风流。再如治国、平天下者,当是凭栏浊酒咏醉之词,不足为据,只做流年笑谈罢了。
  • 中二重奏

    中二重奏

    这是个大叔和LOLI的故事——请参照俄国小说LOLITA~~~当然,作为最基本设定的重生+综漫,御姐啦,人妻啦,帅哥啦,伪娘啦,兄贵啦,基佬啦……统统都会有的……呣?貌似跑进来了什么奇怪的东西……嘛,先无视吧,总之,这是一个非常有爱的世界。然后,在一个风和日丽的日子里,大叔和十年后的他(?)相遇了,相爱相杀的和谐生活就此展开~~~(“喂!后面那个问号是多余的吧?还有,相爱相杀哪门子和谐了啊!!)
  • EXO:星星闪耀的夜晚

    EXO:星星闪耀的夜晚

    此小说为三个人写的小说,三个女主的名字就是我们三个人--,不看没人逼你。
  • 废柴宅男的咸鱼翻身

    废柴宅男的咸鱼翻身

    重度抑郁的大志,想要通过自杀来结束自己自觉活的废物的三十岁生命。可一位老者的出现,彻底改变了他的命运。但,他奇迹反转颓势的路程,才刚刚开始……
  • 丁香时节

    丁香时节

    一段青春肯定会有匆匆过客和那些让自己刻骨铭心旳人。或许上帝让他们出现在我们的世界总有它自己独特的安排吧。充实了我们的青春,绚烂了我们的人生感谢你们的出现或许悲伤或许兴奋或许温存或许刻骨铭心。
  • 特工重生之魔域帝后

    特工重生之魔域帝后

    一个是日本潜伏军官,一个是中国军官,她与他皆不能背叛自己的国家,只能以死谢幕。她意外重生到异世大陆。他是魔,她是仙,仙魔终不能相守,她与他双双堕入轮回三生三世,是否能换回今世的相守?是否他们还能如初的誓言那样一花一世界,一生一个你呢?
  • 苏镇舞会

    苏镇舞会

    《苏镇舞会》发表于七月革命前夕的一八二九年,尚属巴尔扎克的试笔之作,但作家对复辟时期贵族尴尬地位的描写,已可谓入木三分。老贵族德·封丹纳伯爵对王室忠心耿耿,但在现实生活中却表现得十分实际。他让三个儿子和两个女儿都与资产者新贵联姻,为的是弥补自己财力的空虚,表现出他对江河日下的命运的清醒认识。三女爱米莉虽是最年轻的一个,但其观念之陈腐既甚于兄姐,也甚于老父。决不屈尊下嫁的门阀之见酿成了她的婚姻悲剧,使她失去了爱情的幸福,也失去了她所追求的虚荣。而审时度势,善于顺应潮流,且有务实精神的贵族后裔马克西米利安,却成了政治舞台和经济生活中的佼佼者。巴尔扎克对封建传统观念的嘲弄是辛辣的,对社会情势的把握是准确的。
  • 鬼王魅妃:绝宠嫡小姐

    鬼王魅妃:绝宠嫡小姐

    她,21世纪黑暗帝国的杀手女王,被爱的人背叛,穿越到痴傻丑女身上,光芒乍现,笑看世人!他,众人皆知的痴傻异姓王爷,可不知也是世人不敢议论的天地府魔尊。他遇上她,装傻,买萌只为惹她一笑!
  • 道古元始

    道古元始

    只有庸才会去追求万世的永恒。只有愚者会大话长篇的说尽世间大道。只有怯弱者才会怀守自己的过去。一粒尘土可成就大地的辽阔,一滴水组成了大海的无垠。一丝光彩让天空清澈到浩瀚。一个道伴一个人成为了开始。
  • 卢梭的民主哲学

    卢梭的民主哲学

    卢梭在哲学上主张感觉是认识的来源,坚持“自然神论”的观点;强调人性本善,信仰高于理性。在社会观上,卢梭坚持社会契约论,主张建立资产阶级的“理性王国”;主张自由平等,反对大私有制及其压迫;提出“天赋人权说”,反对专制、暴政。在教育上,他主张教育目的在培养自然人;反对封建教育戕害、轻视儿童,要求提高儿童在教育中的地位;主张改革教育内容和方法,顺应儿童的本性,让他们的身心自由发展,反映了资产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从封建专制主义下解放出来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