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2351200000240

第240章 :坐观虎斗 传檄受降

李凤离开邺城之时,桓温大军又再进数百里,现如今已到了阳平郡武阳县。

军中众将都想趁势急进,一股作气直奔邺城,可是桓温这时却下令全军就地歇息等待时机。

他们不清楚,桓温为什么突然停止前进,更不清楚桓温所谓的时机是什么,但是他们却不敢违逆,只得就地等待。

其实桓温现在所想,与当初行至灞上之时,他对王猛说的话是一样的。

想当初,桓温问王猛道:“吾奉天子之命,将锐兵十万为百姓除残贼,而三秦豪杰未有至者,何也?”

现在他深入燕地,而中原豪杰除了一个举郡来降的徐翻便在无一人来降,哪怕是一个名门望族都没有,这让桓温十分失望,所以他还在等待,等待关中豪杰前来。

不过桓温也不是干等,他一面派军进攻兖州各郡县,一面向四处散布檄文,将自己恢复中原的豪情尽皆传达出去,他相信用不了多久,便会有人前来响应。

当年的灞上,桓温不仅尝到了人生中的第一场失败,而且还痛失了一大奇才。但是十五年后的今天,他告诫自己,他绝不能重蹈覆辙,他要成就自己的伟业。

桓温坐镇武阳,等待着中原豪杰云起响应,他知道这个事情不能急,他现在也有的是时间,着急的应该是燕国。

在另一面,长安城中,一直关注着燕晋战事的王猛又再一次接到远方传来的消息。

只见李化从门外结果一封书信,快步驰入府中,来到书房,见到王猛,兴奋的道:“师弟,关东又有消息传来了。”

王猛闻言,连忙放下手中之事,起身走到李化身前,拿过书信,拆开来细看了一番。

看完之后,王猛不禁感叹一声,说道:“都说晋室衰弱,燕正强盛,可谁知桓温一举,便连破燕军,现在竟已过了黄河,看来燕国即将不支啊!”

李化道:“人皆传言,说桓温伐燕,必无成功,师弟怎么说燕国将败呢?”

王猛笑道:“师兄有所不知,人言桓温之败,在于人心不齐,其固至理也!而我言燕国不支,亦是燕主无识,终非桓温之敌,不过不支不等于灭国,若没有燕国的不支,哪有我大秦的得利呢!”

李化听王猛这么一解释,当即恍然大悟,明白了王猛所指。

李化又道:“不知师弟可否知道燕人遣使前来,现已过陕城,不日便将到达长安。”

王猛道:“这我也是才知道不久,怎么?”

李化道:“以师弟看来,这燕使前来,可是为了求援?”

王猛笑道:“师兄这是明知故问。不过我想他这次求援,恐怕要无功而返了。”

燕使未至,王猛便下了定论,这不禁让李化十分不解。

李化不禁问道:“师弟不是一直主张派军援燕的吗?有你的支持,陛下岂会不借兵救燕?”

王猛道:“师兄说的不错,我是一直主张遣兵救燕,但是却也是要看时机的,现在时机还不到。”

李化问道:“时机?什么时机?”

王猛道:“师兄可还记得,之前我曾说过,桓温伐燕,乃是以必胜之势,那必是期于成功,可是他现在才刚刚度过黄河,可以说北伐之举,才刚刚开始,燕军虽然连败,但根本未伤,若此时我军出援,那又岂能坐收渔翁之利?”

王猛说得如此明白,李化又怎能不清楚,他所等待的时机,便是燕晋大战,两败俱伤,而大秦再遣军入燕,一来助燕退敌,二来摸清燕国兵力布防,以待后举!

面对已然国力大伤的燕国,秦军再发起猛攻,实可说是立于不败之地!

李化笑道:“师弟果然妙策,愚兄实难企及!”

王猛笑道:“师兄过谦了,这些年来,若没有师兄相助,小弟如何能这么轻松的走过来,要不是师兄立志不入仕途,小弟真想让师兄出任中书侍郎,与小弟一起共同为大秦出力。”

李化知道王猛说的是真心话,他内心也十分感动,但是大丈夫立于天地间,说过的誓言岂能说改就改,所以他宁愿平庸,也不愿摒弃初心。

李化道:“其实愚兄做的事,任凭一个普通人都可以做,但师弟所做之事,无一不是为国为民,却是只有师弟一人可为,何况愚兄现在年纪越来越大,精力也颇为不足,以后很多事,还是交给年轻人来做的好。”

王猛道:“这道理我又何尝不知,只是现在年轻人多尚虚谈,不通实务,若真要将国家大事交到他们手上,恐怕会坏大事,人才虽需时刻提拔,但也是需要一个过程的,现在国家正是用人之际,正是需要无数像师兄这样的人。”

李化笑道:“师弟所言甚是有理,年轻人需要历练培养,而这历练培养,总得有个榜样、师父领导才行,师弟何不选拔些少年英俊,带着身边,好好培养历练一番?”

王猛道:“师兄所言甚是,现在我身上公务繁多,无事之时尚易应对,多事之时,就难免有些忙不过来了!依师兄看来,这大秦境内,有那些英俊可以培养的?”

李化道:“俗话说举贤不避亲,永儿现如今也是成婚了,在太学中也是成绩斐然,师弟又综领大事,何不将其召回家中,一来可以和青鸾多相处相处,增进感情,添个子嗣,二来师弟也可好好调教一番,助永儿早成大才!”

王猛不禁哀叹一声道:“师兄所言,我也不是没有考虑过,永儿虽然勤学,才华出众,但是他却是我的儿子,若又在我任下做事,难免惹来非议,如今正值多事之秋,这样的事能免还是免了吧。若是……”

王猛话还没有说完,便听到门外传来一声响动,李化大声道:“谁?”

话音一落,只见苻青鸾亲自端着两杯茶水走了进来,福了一福身子,说道:“儿媳不是有意偷听爹与师伯谈话,只是怕爹与师伯口渴,特地送两杯茶水过来。”

王猛笑道:“青鸾不必拘礼,都是自家人,又没什么机密,有什么偷听不偷听的,这茶你就放在桌上吧。”

苻青鸾道一声是便将茶壶、茶杯放下,站在一旁,并未离去,似乎有什么话要说。

王猛见状,问道:“青鸾有什么事吗?”

苻青鸾道:“方才听爹说到子恒,不知夫君最近有什么消息传来吗?”

王猛闻言,心中一阵酸楚,苻青鸾与王永两人新婚不久,王永便离别而去,现如今已过了数月,也难怪苻青鸾会思念王永。

王猛道:“前些日子,我还随陛下去过太学,见了一次永儿,他读书很是用功,学问长进也快,身体也不错,青鸾不必担心。”

苻青鸾道:“既是如此,那儿媳就放心了,爹与师伯既有要事相商,儿媳就先告退了。”

王猛点点头道:“也好。”

苻青鸾退去,李化笑道:“师弟可真是好福气,娶进门这么一个懂事的儿媳。”

王猛叹息道:“唉,也怪难为她的,试问天下女子,哪个不希望自己的丈夫能成就功名,出人头地的呢!只是永儿得靠他自己,这条路还很长。”

李化道:“难道师弟真的不亲自培养一下永儿吗?”

王猛道:“也许以后会的,但绝不是现在。”

时值多事之秋,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三日之后,时值正午,李凤的车队总算到了长安城,礼部员外郎周宇奉旨接纳,请他先到馆驿落脚,待到明日再领他入朝面圣,然而李凤却似乎并不愿等待,他想今日便去觐见苻坚。

周宇道:“李常侍车马劳顿,一路风尘,就算事务再急,也当先到馆驿歇息一夜,沐浴更衣之后,再前往面圣,如此去见陛下,岂非失礼?”

李凤如今身在长安,自然希望早日见到苻坚,能够借到援兵,回朝复命,可是若是风尘未洗,就去觐见,确实有些失礼,所以他还是暂时听了周宇的话,先领队到馆驿歇脚。

李凤落脚馆驿当夜,王猛便进入宫中,前去面见苻坚。

王猛已又许久未曾在夜间入宫了,这一次他来,肯定是有要事,待王猛行礼之后,苻坚问道:“景略夜间来访,可是有要事禀报?”

王猛道:“臣今日听闻燕使李凤入京,不知陛下准备何时召见?”

对于这样的小事,王猛从来都不过问,而今日王猛却反常的问了起来,更是让苻坚感到不解。

苻坚问道:“朕知如今燕晋交战,他来必定心急,故而准备明日召见。”

王猛道:“陛下旨意可否传达下去?”

苻坚不假思索道:“朕已嘱咐迎使郎官周宇将朕意转达,景略怎么如此问?”

王猛道:“禀陛下,如今桓温伐燕,燕军数败,李凤此来,必是求援,臣本想请陛下拖上两日再见他,但如今陛下既然已传旨明日召见,自然不能更改,但是出兵之事,当缓之又缓。”

苻坚闻言,不禁诧异,问道:“俗语有言,邻国有难,自当救之,如今燕国有难,景略为何还见死不救?”

王猛道:“陛下既志吞四海,则无论燕、晋,皆为敌国,岂可以友邻视之。若陛下欲偏安关中,臣之所言,自然不足用,若陛下欲并有天下,请陛下听臣之言。”

王猛既这样说了,苻坚也不再问,他相信王猛,就如同相信他自己。

苻坚道:“好,就依景略之意。”

王猛道:“谢陛下,臣告退。”

第二日,李凤入朝觐见,见到苻坚,述说燕国如今境地,且告以唇亡齿寒之利害,请求苻坚出兵援救,然而从始至终,不仅没有什么好处,更没有什么许诺,似乎秦军救燕就是理所应当一样。

苻坚听后,自然没有什么出兵的想法,但苻坚还是道:“燕使且先回馆驿等候,朕将与众大臣商议商议,等有了结果,自会派人前去通知。”

一国出兵,并不是什么简单的事,况且现在还是出兵援救敌国,自然不是一两句话就能决定的,对此,李凤还是十分理解的,所以他回到馆驿,等待结果。

可是这一等,便是十日过去,迟迟没有什么结果传来,他便开始着急了,他已经猜到,秦军多半不会前去营救燕国了。

而其中原因,可能有很多,而李凤所想到的,便是秦人怀怨,不愿相救。

可是他现在却不能离开长安,他只有派人悄悄返回邺城,告知慕容暐与慕容评,秦军出兵,已几无可能。

就在李凤派人返回燕国的时候,远在武阳的桓温却收到了一个好消息。

那是一封书信,一封简短而有力的书信,书信的落款只有两个字,孙元。

桓温拆开书信,只见上面写着:“今闻大司马起兵,欲收复中原,恢复园陵,兖州遗民孙元愿举族起兵,以应大司马之壮举,还望大司马派军接应。”

桓温看完,高兴非常,总算有人来了,桓温不禁大声道:“来人。”

一人进入帐中,候立在侧,桓温道:“去请郗参军来。”

郗超很快便来到帐中,见桓温满面红光,十分高兴,郗超问道:“不知大司马召见,可是有什么喜事?”

桓温将桌上的那封信递给郗超道:“嘉宾请看,这事值不值得高兴一场?”

郗超接过信,看了一遍,也露出了笑容,说道:“若此信不假,可真算得上是一件对我军极为有利的大好事了。”

桓温笑道:“嘉宾也这样认为吧!哈哈哈……我桓温这次顺天应人,定能成就大功。”

郗超倒是十分镇定,说道:“在下记得这孙元曾是燕人任命的兖州刺史,在兖州颇有威望,但不知何故,被慕容评给罢了官,若孙元起兵,必能一呼百应,兖州郡县,可不费吹灰之力就可拿下,明公就可直逼邺城了!”

桓温道:“要不是这样,嘉宾觉得我会如此高兴吗?”

郗超笑道:“那在下要提前恭喜明公如愿了!”

桓温闻言大笑,他知道郗超指的如愿是什么,他也确实希望如愿!

又过两日,接连收到降书,有燕人段思,为人不容,投靠桓温,而他对燕地十分熟悉,简直就是一张活地图,故而桓温将其留作向导。

更有原赵将李述,在投燕之后,不受重用,带兵来投,手下数千人,使得桓温大军更添声势。

同类推荐
  • 年轻人不可不知的108件世界大事

    年轻人不可不知的108件世界大事

    《年轻人不可不知的108件世界大事》这本书便是从多如牛毛的历史事件中精选出来的最重要的108件世界大事。因此它可以被认为是世界史的浓缩本。本书通过对其进行简要的介绍,让读者了解历史事件发生的社会背景,重温事件发生的历史过程,知晓它发生后所产生的历史意义。正如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希望读者从这些历史事件中汲取营养,获取有益于人生的经验。
  • 才情天子南唐李煜传

    才情天子南唐李煜传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一首《虞美人》让后人千古传唱,有美人绝代,恨君王薄命。他是南唐历史上最后一位帝王,上天对他,厚道也残忍,赐予了他倾城倾国倾天下的大小周后,也赋予了他一生的才情、荣耀、悲剧和传奇,究竟是命运选择了他,还是一世嘲弄?吹开历史的风尘,揭秘这位“千古词帝”几十年生死荣辱……
  • 还我河山之我不是郭靖

    还我河山之我不是郭靖

    历史到底是什么?有人说:她就是个婊子,因为谁都可以肆意地蹂躏她;也有人说,他其实是个正人君子,因为不管你怎么篡改,他都依然固我,面不改色。当我们翻到南宋末年那一段历史时,你会发现,历史在这里奇怪地拐了一个大弯。而在这段历史的每一角落,都能发现一个响亮的名字,他叫郭靖。而事实上,我们的主人翁并不是真正的郭靖。历史改变的原因,只是因为他自己先改变了!你说什么?天下无敌?那你听过东邪、西毒、南帝、北丐、中神通没有?不错,五绝是算不了什么。因为,能让成吉思汗拜倒在阙下,那才是真正的天下无敌!………………华山绝顶,郭靖大声疾呼:大侠们,我要票票!……推荐一本兄弟的新书,《三国之极品混混》,书号:1103395,大家有空,请帮忙支持一下!谢谢!
  • 中国近代历史大事详解:政治斗争

    中国近代历史大事详解:政治斗争

    中国历史渊源流长,博大精深,是国人精神底蕴之所在,是民族长盛不衰之根本。认识历史,了解历史,是每一位中国人所必须面对的人生课题。本套丛书浓缩了华夏五千年的风雨历程,以一个全新角度纵览中华民族的辉煌历史。全书以全新史料,记述了上溯古代,下至公元1915年的中国历史进程。内容涵盖政治、经济、军事、科技、文化、艺术、外交、法律、宗教、民俗等
  • 中国通史(第四卷)

    中国通史(第四卷)

    本书全方位介绍中国历史的基础知识,内容涵盖政治、军事、经济、文化、外交、科技、法律、宗教、民俗等领域,书中将中国上起原始社会、下至民国的历史进程划分为四卷来讲述。
热门推荐
  • 当权不过如此

    当权不过如此

    本书是一本评史、讲史的“历史故事”书,内容围绕著名的万历首辅张居正,写透了明朝官场的权力博弈。作者学历史出身以轻松诙谐的文笔写了他心目中的张居正,比较客观、精彩地描述了那段历史:关于张居正的权力之路,他的宦海沉浮、政策得失,他的失败与伟大。
  • 神奇宝贝之梦的路标

    神奇宝贝之梦的路标

    这是传说中带有数码风格的死蠢穿越文……于是木有什么好解释的……就这样……简介什么这人真的不会打啊魂淡TAT……
  • 绝灭天道

    绝灭天道

    三界一片安宁祥和,实则暗潮涌动,圣、仙、魔、鬼各显神通。但是,所有一切的答案却落在了一个孤儿身上。孤儿无意间得知了自己身具一身无上脉藏,但是他却无心修道。后来,随着遇上了一个个的小伙伴,他终于走上了修道之路。究竟是要顺应天道,还是走不同的道路,他应该怎样选择。成仙,成魔,洞开幽冥,且看他修道之路上一步步前行,最终解开天道的奥秘。
  • 末日枪皇

    末日枪皇

    他在末日度过了五年时光,却惨遭兄弟,女人的背叛,兄弟勾结外敌,女人勾搭其他男人,他重生后,携带升级版系统,五年末日知识!这一世,他能否手刃仇敌与叛徒!这一世,他能否改变命运!!!
  • 君临天下的那些屌事:关于汐月

    君临天下的那些屌事:关于汐月

    君临天下的童鞋们,我很荣幸的通知你们,你们被光荣化了【众人:滚!】
  • 天才少女的穿越人生:香琴传说

    天才少女的穿越人生:香琴传说

    家传上古香琴,引领她穿越千年古城,遭遇重生之苦,遭遇孤儿之运,重新为人的她在这千年古城将掀起怎样的风浪。。。
  • 骨书

    骨书

    骆泽明17岁,正值高考的真空期。无聊而无所事事,世界变化,维持六大势力平衡的的锁链,被暗中升起的新势力所动荡。世界正面临着新旧形势的交替摩擦产生的冲击。一次次奇怪的遭遇,脑海浮现而起的记忆,来自父亲一封奇怪的书信,将他的世界观逐渐颠覆。被人遗忘已久的骨书这个词重回视野。
  • 君宠君妃傻妃要逆天

    君宠君妃傻妃要逆天

    她,21世纪的绝顶杀手,可是在晚上熬夜看电视的时候突然穿越了,神马情况,竟然穿越到了一个废材傻公主的身上,而且还同名同姓,最倒霉的事是,皇上要赐婚,为什么她要一穿越就嫁人啊,哥哥,哥哥你在哪?一道道真相的大门就要打开,她的身世之谜有多么离奇,父亲母亲又是谁?她和哥哥真的是孤儿吗?
  • 中国历史故事精选(三)

    中国历史故事精选(三)

    “中国历史故事精选”系列作品分为4册,包括文治武攻、斗智斗勇、随机应变、雄才大略、神机妙算、足智多谋、运筹帷幄、别具慧眼、出奇制胜的故事、精明能干等智谋故事,内容宠大、史料丰富、情节入胜、叙述传神,引领着读者沿着中华祖先留下的历史足迹畅游浏览,使人在阅读欣赏中,感悟前人的智慧与神奇,引发今天的思考与遐想,从而充分领略中国历史文化的奇妙与伟大。第三册主要包括出奇制胜、以弱击强的破敌战,如三国时代魏灭蜀之战;破釜沉舟、以少战多的攻坚战,如明朝援朝抗日之战;劳师伐远、离强合弱的运动战,如清朝十里坡之战;蓄精集锐、重兵围攻的歼灭战,如成吉思汗统一之战。
  • 浮生三季一二七

    浮生三季一二七

    那年,小升初,我以为那只是普普通通的学校,却有着,不同的事老班坐在讲台上看着书,考着勤,同学们下面打闹着,扔书,下棋……窗边走过隔壁的班主任,瞬间,什么声音都没有,只能听见细细的翻书声。。这也许就是别人眼里的12.7但,了解我们的确是班主任,她知道这只是属于叛逆期,该管就管,该放任就放任……这是一种感觉,相遇七班的缘。12.7那一年初一,我们班落幕了学校里最后一次也或许是开始的一次《天女散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