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2471800000004

第4章 扶桑(3)

父亲全然没有醒悟,只一个劲沉浸在他的思绪里,说,没关系没关系,关上门,大不了唱的时候,连窗户也关上。

第二天早上,母亲说,你父亲一早就起来了,烧开水,泡茶,还老是嗯嗯地清喉咙,就像担心那嗓子不在他喉咙里似的。

其实那天早上,无论是父亲还是母亲,都没能当上老师,因为婉西压根儿就没出现。婉西回剧团去了,去拿衣服,请假,再看能腾出哪些时间来“上课”。那天早上,父亲没办法静静地喝茶,老是走来走去的,最终立在了窗前。窗外有一棵梧桐树,已枯了一整个冬天了,再怎么说,也该发芽了吧。

后来,母亲说,婉西来后,就因为父亲的过度反应,或者因为一番说不清道不明的心理,母亲没让婉西先跟着父亲“念戏”。

也就是说,母亲没把婉西移交给父亲。

到这时候了,母亲才依稀觉得,婉西拜她为师,她就有了话语权而父亲没有。在我们家,母亲一直就生活在父亲的影子里而常常忘了自己,如今借助婉西的出现,母亲显出了形,凭着她一贯平静淡然的性格,她倒未必真要与父亲较劲;然而下意识里,她又何尝不想趁此机会做一回主,露一回脸?因此婉西来后,她几乎不看父亲,而是像所有掌权者那样,挺直了身板,让声音穿过硬邦邦的身体和喉咙钻出来,以强调自己的权威,掩饰自己的虚弱。然而母亲的底气实在不足,即便极力装扮,她的声音听起来仍然很飘,好比水面上的浮萍,看上去稳住了,实则无根无底。

母亲说,婉西,我们先来学身段吧,先学身段。

母亲指的是《秋江》,《秋江》中的身段表演。母亲知道,《秋江》中的身段表演相比其他许多剧目,戏份的比例要重很多,比如说在虚拟的江面上行船,上船下船时的颠簸与惊骇,道姑在船上极目远眺……可无论身段表演如何重要,只要动作一起,就离不开音响节奏,只要嘴巴一张,就离不开唱腔台词,换言之,没有独立存在的身段表演,没人能把动作和声音截然分开,相反动作越多,音响和节奏的作用就越大。

母亲明白这个道理,可她并没有真正明白这个道理的严肃性。此时的她因为正经八百收下了学生,就想独立完成整个《秋江》的教学工作。再说演了若干回《秋江》,她也多多少少攒下了自信,多多少少有了些成名之后的飘飘然。她与婉西一起把饭桌挪开,把茶几挪到了靠墙的位置,腾出了客厅里的大部分空间。

她站好了,气上提,摆好了出场的架势。

婉西站在她身后,也摆好了架势。

谁知母亲动作未起,嘴里先有了声音,锣鼓声:锵锵锵锵……

父亲就坐在那只靠墙的沙发上。

从婉西进门到随后的兴师动众搬桌弄椅,再到母亲说出先学身段,父亲一直就大睁了眼睛毫无反应。他不是不反应,他是差不多蒙了,一条顺理成章的路突然拐弯他不得不蒙。那几天里,婉西离开的那几天,父亲没少在心里谋划过憧憬过。又或者,他压根儿就没把婉西拜母亲为师听进耳朵,搁在心上。他才是老师,他是天经地义当之无愧的老师,他是老师的老师,他生来就是当老师的……除此之外,他还有一种感觉:如今的他还能教婉西,还能教像婉西这样的年轻娃,他已不是什么老师,他已不是要手把手地教学生,而是要拽住一根救命稻草不松手。

母亲嘴巴里的锣鼓声像一根大棍,猛地将父亲敲醒了。他屏住气,闭上了眼睛。

没有人知道父亲在想什么。

父亲司了一辈子鼓。其实父亲面前的那只脸庞大的小鼓发出的声音并不响亮,远不如锣、钵或者大鼓小镲来得激越。然而那只小鼓的功用,就好比交响乐队前的那支无声的、细如竹签的指挥棒,“小”并不代表弱或者无,相反“小”在这一刻,代表着高度和强势,代表着权柄和主宰。要主宰别人,就须了解别人。因此父亲练就了一身功夫,除了能把打击乐中的所有响器玩熟玩透之外,还能在嘴上娴熟流畅地模仿出所有打击乐器截然不同的声音。

这也是他“念戏”多年念出来的功夫。他为演员念戏,他一张嘴就是整个打击乐队和管弦乐队,是所有音响效果的全部。演员要什么他的嘴里就能给出什么。一场戏念下来,至少在他和演员的感觉中,他们已将整出戏完整而透彻地演出了一遍。多年的习惯让父亲有了一种近乎偏执的嗜好:自己用嘴念锣鼓却容不得别人的嘴里发出锣鼓声。原因很简单,别人嘴里的锣鼓声正如一只不会拉二胡的手在弦上磨蹭,发出“咯咕咯咕”之声,这声音不光刺耳,还伤神,还揪心,仿佛正有人拿刀杀他似的。

母亲大概也深知这点。母亲与父亲一生陪伴,唱戏说词,从没在父亲面前念起过锣鼓。当然了,母亲也无须口念锣鼓,她需要的声音,父亲满肚子都是,根本无须她亲自动口。因为听得多了,就难免产生错觉,以为手到擒来张口就是,谁知此时的她一开口,她自己的耳朵先抗议起来:那是她自己的声音吗?那么飘浮,怯懦,还带着异味,仿佛房梁上窜进来的坏食物的臭味……

但母亲已没办法放弃。她已经开始了,动步了,婉西就跟在她的身后。她就像一颗被推上了膛的子弹,扳机已经扣响,她想不想出发都必须走。比画的间隙,她拿眼睛去瞟父亲,父亲正闭目养神,看不出任何反应。她的心踏实了许多。至少,婉西辨不出异味,也看不出问题。再说了,丈夫毕竟是她的丈夫,早见过妻子短处的,短处见得多了,也就未必需要藏着掖着。

在母亲怪异声音的伴奏下,《秋江》中的道姑手拿一把拂尘,云朵一般飘出,去追赶已经乘船离去的书生。紧接着就是唱腔,唱腔母亲熟悉,而婉西不熟。不熟就得“念戏”,可母亲念不了,也不想念。母亲自己哼着,让婉西跟着她走,很快,她们来到江边,叫来了老艄公的船,这就要开始上船了,而上船的那一瞬,是身段表演的重头戏:道姑踏上虚拟的船头,身子往下一蹲,老艄公在另一端,往上一踮,两人一蹲一踮,此蹲彼踮……

婉西跟在母亲后面,茫然地跟着,茫然地一蹲一踮,全然踩不准节奏,也做不像动作,她突然站直了,红了脸,眼睛扑闪闪的,像两只正要扑火的飞蛾,她说,嗯……老师,这一蹲一踮的,啥时候蹲,啥时候踮?这都……是在干什么呀?

上船啦。母亲说。

上船,你不懂?母亲扭过头来,又说:道姑上了船,把船踩翘起来了,船一起一伏的……

哦。婉西说,又重新蹲了下去。

父亲不知何时睁开了眼睛。此时父亲的眼睛仿佛两口火山。父亲没想到他一辈子津津乐道的川剧,他一生一世魂牵梦萦的川剧,他心里梦里诅咒怨恨的川剧,经母亲这么一弄,竟像小孩子玩游戏一般滑稽可笑。不,连游戏都不如,顶多是一堆既搭不成房也做不成家具的碎木屑,是一堆垒不起雪人的残霜败雪。

父亲忍无可忍,已到达了极限。他就坐在那只沙发上,声音如同雷鸣:你要先给她讲戏,讲剧情,剧情!她连剧情都不知道,连剧本都没看,连唱腔都没念,你就要教她学身段,你这不是在对牛弹琴吗?

你这是在乱弹琴,乱弹!

末了父亲站起来,喘着粗气:演了一辈子的戏,连点起码的常识都不懂,起码的……你这样教,你就是教上三天三夜,越教她越笨,就像你一样……最后一个“笨”字父亲没说出口,父亲把它吞进了肚里,摔门而去。

“念戏”是从第二天开始的。由父亲上阵,就在我们家的那张饭桌上。

那天教身段,父亲咆哮着打断母亲,把婉西搁在了客厅中央,也把母亲原本不多的心气打压了下去。每到这时候,母亲别无选择,总会让步。往往是这样,父亲强,母亲弱。父亲脾气一经上来,母亲就会缩回去,像一只小猫那样无声无息。

这一次更不同。母亲觉得是她自己惹恼了父亲,是她的低能,她的没用。或许她可以说,她确实没教过学生,没有经验,可私下里面对自己时,她又何尝不知,她根本就不具备能力教授学生。

她能给婉西讲戏,讲剧情?那些剧情,那些最微妙最要紧的感觉,她心里都有,也能演出来,可她说不出来。若干年来,她就像一只存钱罐,只有极小的开口供人输入,可想要倒出来,除非把罐子摔碎,把她的肚子剖开。

这样一想,母亲的心里反而踏实了。晚上父亲回来,母亲端出热饭热菜,照例地坐在父亲一旁,看他吃。

然后,母亲幽幽地说,要不,明天你教她,你给她念?

父亲不说话,埋头对付着一只猪蹄。猪蹄是父亲爱吃的一种食物,因此母亲常常不吃,都让父亲吃了。吃罢猪蹄,父亲洗好了手,坐去沙发,端起了茶碗,揭开盖,这才说:哪有你那样教学生的?你要么不教,答应了人家,就得对人家负责。

父亲是在给母亲留面子。其实他心里想的是,你哪有本事教学生?或许,在父亲心里,他压根儿就不认为有任何演员可以教好学生。

“念戏”便从第二天开始。由父亲主持,母亲退去二线,做起了服务工作。偶尔,做罢家务之余,母亲还会记起她的老师身份,这时候母亲便走过来,静静地坐在桌旁,看父亲与婉西“念戏”,间或插上一两句。看着父亲有板有眼的样子,听着婉西十分明显的进步,母亲的心里泛满熟透了的橙子的味道,甜甜的,爽爽的,爽爽甜甜的深处,却未必不见酸涩的影子。此时她才留意起父亲“念戏”的方法。父亲“念戏”就像裁缝裁衣,先将布料铺在长桌上,再画线,再细致地描好每一个细部,看看一切都就绪了,不会再有差错了,这才屏足了气,一刀下去。

父亲从剧情开始,到每一段唱腔说白,再到每一段情节心理的处理,再让婉西站起来,在他的注视之下,从头到尾地串排……

结果可想而知。仅仅用了不到三个月工夫,婉西就在她所在的土桥乡川剧团,以一出《秋江》,获得满堂喝彩。

十一

那天婉西演罢归来,人还没到,呼呼的出气声先喷进门,跟着她一头扎进来,说,老师,老师,我演完了,演完了。

当时父亲就坐在那只沙发上,母亲照例在厨房忙乎。婉西的两声老师,一声是给父亲的,一声给母亲。

母亲从厨房里探出头来,说,演完了?

可父亲没动。连眼皮也没有抬一下。他想听的不是这个,他所关心的也不是这个。

后来父亲转过头,看着婉西,满眼睛都是问号。

婉西还在兴头上,像一片刚着了火的小树林,满头冒烟,满脸绯红。她仿佛发现父亲的反应有些不对,又还找不出问题所在,低了头,像个做错了事的孩子那样,翻眼看着父亲。

父亲说,就演完了?

演完了。婉西回答。婉西一下子明白了过来,胸口的气又粗了:老师你是问演出的效果怎么样是吧?效果很好,观众使劲鼓掌,我谢了三次幕都不行。我还得了鲜花,老师你猜,人家演出完就得一束两束,你猜我得了多少?

老师你猜?

这一次婉西的声音特别大,是专对母亲喊的。母亲又缩回厨房去了,水管开着,母亲正淘菜下锅。

母亲没听清婉西的声音,就听见婉西在大声嚷嚷。父亲这时候换了表情,像个小孩子一般抬起眼,正猜谜语的眼神:

多少,你说!五束?父亲张开一只手掌。

哪里啊,十一束呢。婉西大声说。

给演员送花是近几年方才兴起的一种做法,源头来自旧戏班子,又在歌舞厅发扬光大,然后被一帮赶时髦的演出团体嫁接了去。旧的新的混杂,台上台下通用,因此也算得上一回时尚。

一束花,观众买过来五十一百,三十二十不等,送到演员手里,演出结束后,演员再去团长那里领取提成。

但父亲兴奋的不是婉西挣回了多少钱。父亲不关心婉西挣钱的事,他所关心的是婉西的演出,最终成功了。

成功是什么?是他的付出婉西的努力。是他那要命的川剧艺术还有人看,还可以感染人感动人,是如潮的掌声鲜花笑容泪水……

十一束鲜花,比别人多出了五倍十倍,这不是成功是什么?

父亲仍坐在沙发上。他端起茶碗,又放下。站起来,又坐下。然后说,好,好,好……

那天晚上,饭都上桌子了,父亲还站在客厅里,顺着父亲的眼睛,母亲发现他在看壁橱。他对母亲迎上来的眼睛说,哎,我记得,我们还有点酒吧?对了,还有,至少还有半瓶,那次张师兄来,没喝完的。

见母亲没有反应,父亲又说,你找出来,喝点,喝一点……

父亲从来不喝酒的。他不胜酒力,小嘬几口就足以让他脸红筋胀,因此酒对父亲,就好比炸药之于常人,是不敢轻易碰的。即便是那段阴雨绵绵的岁月,他从鼓棚子上被赶下来,他也从不以喝酒的方式表达情绪。

母亲当年演出《秋江》,也成功,也获得了满堂掌声,还是他亲眼所见亲耳所闻,他也没像今天这样,主动要求喝酒,更没像今天这样,连声地说好,在屋子里团团打转。

母亲人站在桌前,免不了陷入沉思。随后她放下手里的碗筷,去开壁橱。酒找出来了,父亲说,你也喝点?

又扭头对婉西:婉西,你也喝点,少喝点?

婉西赶紧摇头,说她从不会喝酒。母亲将一只鸡蛋大小的酒杯往父亲的面前一顿,说,我不喝,我也没那口福,喝不来。

坐下了,母亲低下头,道:我也没你那么好的兴致。

十二

后来,母亲说,婉西成了他们团里的名角儿,台柱子,也成了我们家的人似的,就像当初的你。

母亲说,当初,你知道,只要你在家,你怎么做你父亲都是高兴的。可别人不行,他的那几个徒弟,哪个行?见了他还不像老鼠见了猫。

母亲又说,连他自己的亲兄弟也不行,这你也是知道的。

同类推荐
  • 市长后院

    市长后院

    本书以报告文学的形式,真实记录了一名主管移民工作的副市长,在主持小浪底移民工作中所经历的重大事件。有领导阶层之间的分歧和斗争;有移民干部和移民之间的错综复杂的关系;有外国专家的婚姻恋爱的故事等。这是焦述长期积淀的最真实、最有力度、最有艺术性的作品。"
  • 动女情史

    动女情史

    本书以精彩的笔触讲述了新时代军营里的众生相。一个不甘平庸,珍视自我,关注并忠实于自己心灵的女兵,为了寻求个体生命的绽放之路,数年后离开规则等身的军营,变成了最具个性的女人,在自我释放的道路上走得比常人更远。但是自我放逐并不能给曾经失落的青春以等额补偿,她必须为错失的时光买单。她屡战屡败,信心皆失,幸好青春时期的纯真爱情可以令她回味,予以她勇气、力量、安慰。逐梦的路渐至逼仄、窘迫,过去的爱情却愈益闪亮、熠熠生辉。
  • 野酸枣

    野酸枣

    本书是一部散文集。作者通过对自己母亲、家乡以及周围朋友的怀念,抒发了作者真挚的感情,描写了周围的人和事、真实感人。比如对母亲的描写,通过几件小事反映了农村妇女吃苦耐劳的优良品质。
  • 独自上升

    独自上升

    本书作者刁斗,曾当过新闻记者,现为文学编辑。已出版的作品单行本有:诗集《爱情纪事》,长篇小说《私人档案》、《证词》、《回家》、《游戏法》、《欲罢》,小说集《骰子一掷》、《独自上升》、《痛哭一睌》、《为之颤抖》、《爱情是怎样制造出来的》、《重现的镜子》。
  • 抹大拉之谜

    抹大拉之谜

    以耶稣、抹大拉血脉后代为中心的宗教秘密团体,千百年来试图操控人类文明,并掌控中情局,网络欧美政治首脑、文化精英,试图以其独特模式统一欧洲,逐步统一全世界,并以耶稣与抹大拉的血脉后代担任国王。本书比《达芬奇密码》更早地以文学的形式揭示基督教神话背后的种种惊天秘密,令人惊叹地将神秘宗教组织、圣殿武士、美国中情局、政治纷争、神秘现象如“黑色圣母”、墨洛温王朝的耶稣神圣血脉串连在一起,完美融合了国际间谍战、阴谋论。
热门推荐
  • 转过回忆不见记忆

    转过回忆不见记忆

    、|曾经、、、、那些留在记忆里的一幕、、、、|、|似曾、、、、从没忘过的过去、、、、|、|成长、、、、或许少了些我们的泪水、、、、|、|年轮、、、、印在心底的纷争、、、、|、|重温、、、、不需要挽回的那些、、、、|、|成长中、爱的、狠的、统统丢于脑后、|、|重温过去的清晰、、、
  • 师徒一遇赖终身

    师徒一遇赖终身

    狐呆呆拔过玉帝的胡子,抽过龙孙的龙筋,拐过二郎神的哮天犬,她闯过无数祸事,三界之内的仙和妖想到这个祸头子,都头疼不已,为了三界的安宁,玉帝派人将她送到远古上神凤愿那拜师学艺。她指着眼前这个年轻俊美的男子问,“你就是我的师父,凤愿上神?”男子点头,“正是。”
  • 九玥

    九玥

    千年乱世劫,九玥撼遗城。非是红尘客,何意负佳人。无缘徒增恨,有情累此生。知命知非命,凡人斗邪神。众神创世之初,天、魔、仙、妖、鬼、凡六界就时刻承受着来自于虚无力量的压迫和吞噬,似乎一切超越于虚无的存在都已注定了那还没有结束但早已有结局的宿命。然而,六界众生还在为世俗的物欲互相角逐着,浑然不觉末日已近,直到那个本不属于六界的生命降临,重新集齐了九玥神器,奇迹才得以继续延续。只是,当一切尘埃落定的时候,曾经用于救世的力量却在使六界迅速衰落。最终选择了离去的半神,难道赢回了天下,却要输了她……
  • 漫沐佳妃

    漫沐佳妃

    一个千金公主不愿受宫中束缚,一直梦想的闯荡江湖,终于有机会她冲破重重束缚到了宫外,从此走上了侠女的道路。再回到皇宫中一切都是物是人非,与原来的人又上演着一段情恋。
  • 染指婚姻:总裁的头号萌妻

    染指婚姻:总裁的头号萌妻

    多年感情也抵不过第三者的插足,男友氤氲着厌烦的眸子,抓着她的肩膀要分手。三年后,他结婚,要她去参加,并说:“小安,等我,我会离婚的。”沐芷安从最开始愚蠢听话的等,到后来也明白了行为的脑残,当再一次见面,她摇晃着脑袋,笑得很甜:“沈易南,我要结婚了,结婚时希望你能来,我很想听你叫我一声……大嫂。”他是左煜城,L集团雷历风行的总裁,众星揍月,光芒万丈,没有得不到的只有不想的。她是他公司一个不起眼的小职员,爹娘不疼姐妹不爱,真正属于她的东西没几样。他专情专一不搞绯闻不沾桃花,他光鲜亮丽的让沐芷安不敢与她对视,可却数次救她于是狼狈当中,最后却要娶她,结婚约法有两章:喂饱他的肚子和喂饱他的狗的肚子。
  • 经商在古代

    经商在古代

    生活太无聊,2012还没到。百无聊赖唯恐天下不乱的小女子就这么措手不及的穿越了,这个最发达的古代,她活的前所未有的嚣张。上战场,当土匪,开妓院,驰骋商界。当走过千山万水,看尽悲欢离合。到底什么才是她想要的人生?爱情?会遇到吗?吓!谁知道呢!
  • 妃你莫属:王爷请娶我

    妃你莫属:王爷请娶我

    他是王爷了怎么了,只要她喜欢,他就得娶她,什么公主什么圣女,她都不要管,因为爱上了,谁也不能来阻止,哪怕是父王母后,哪怕是王公大臣,哪怕是三纲五常,只要她喜欢就够了,只要他答应就够了,爱是两个人的事,就算真的到了那个时候,她会嫁的,但那人必须是…
  • 凤殒

    凤殒

    天意的温柔固然美丽,可她的柔弱却让自己心疼,还是如今的凤殒,自由狂妄不可一世的洒脱,更让他安心。
  • 魔王初养成

    魔王初养成

    人心有善恶的两面,世界也有两面。当人心的负面达到顶点时,就会产生与魔界的通路。项炎原本是一名中二的高中学生,由于他的离奇身份使他的生活再也不能淡定下去了,夺回魔王的宝座,重树魔界的威严,守护两个世界的和平。他要做的,还有很多…
  • 君上,娘娘又跑了

    君上,娘娘又跑了

    六界往生,三世情劫。情劫之中,无言之苦。仙界相逢,物是人非。忘川忘川,执念无妄。桃花林中,紫衣男子斜倚桃树,目光悠远。她、回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