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2471900000004

第4章 生命留痕(1)

父亲

父亲去世那年我刚满五岁,在我幼小的记忆中没有父亲的形象,不知道他长成什么样子。

长大后曾经多次听母亲说:“你大哥越长越像你父亲,你看他那神态,你看他那身高,越看越像。”大哥虽比我大九岁,父亲去世那年他也才是个十几岁的少年。那时他便是家里的壮劳力了,母亲自然很看重他,常常夸他也就不足为奇。我从母亲的说法中得到一种印象:父亲像大哥的样子,但比大哥老一些,比大哥瘦一些。闭上眼睛想象父亲的样子,似乎清晰可辨近在眼前,当要聚焦父亲的脸时,好像什么也看不清楚。这便是我印象中的父亲。

听母亲说我父亲年轻时,常年游走在阿坝州藏区,挑一副担子,里面装满针头麻线和小日用品之类。有时我在想,父亲为什么就做那么点小生意,针头麻线又能赚多少钱?一个人在外风餐露宿行单影只,饿了病了怎么办。其实我这种想法和担心都是多余的,既然父亲能把生意做那么多年,一定有把生意做下去的理由。做这种生意的人绝不止我父亲一人,他们一定都看到了做这种小生意的巧处。比如做这种生意的本钱小风险就小,挑一满担又不重便于走乡串户,更何况针头麻线和小日用品是家家户户必备的东西。

一次我驾车去松潘,路过茂县时遇上修路堵车,我便把车停在路边,下车溜达等待通行。忽抬头望岷江对岸,但见一条清晰的山路,从远处江边蜿蜒而上,到了对面山腰时,可以清楚地看见那里是个供行人歇脚的地方。开阔处依稀还能看见残存的屋基。我便问当地的老乡:“请问对面那条山路,是否就是著名的松茂古道?”“是,就是!”当我从老乡那里听到确切的回答,心里便对那条古道升起了油然的敬意。那就是我父亲用双脚丈量过的古道,不管刮风下雨还是烈日当头,他都得挑担前行的古道。

听我母亲说过,我父亲出门一般不和人搭伙,特立独行,见熟人点头微笑算是招呼了。随即便静悄悄地走路,不会再和别人搭话。其实旁边人说的什么他都知道,就是不搭话怕生事。在父亲心里永远有本不变的账,悄悄做事悄悄做人,家里还有一大家人等着拿钱回去养呢。望着那蜿蜒的古道,眼所能及处,上下大概十来公里,我们的汽车几分钟即可到达。遥想当年挑担步行的父亲,他不知道要用多长时间,要流多少汗水才能走完这段路程。

有一年我们在红原大草原的瓦切乡做工程,瓦切乡就在九曲黄河第一湾边上。站在草原上的黄河边放眼望去,那清澈平静的河水,早已颠覆了黄河留在我脑海的印象。父亲肯定来过这里,因为母亲说过,父亲临死断气前还来黄河边收过脚板印。想象中父亲也像我一样,凝视着黄河流向的天边:我们的未来也能像黄河一样,在这里有个峰回路转吗?

过刷马路口沿梭磨河至马尔康,过马尔康沿梭磨河经可尔音达大渡河。这一路是父亲走松茂古道,经大草原折返回家的最佳路线。梭磨河谷气候温润,物丰人稠,一路走来是父亲做小生意的最好市场。再沿大渡河而下,经金川到丹巴而折向,沿小金河而上,到达小金县。

父亲不会在小金待得太久,他的目的地是巴朗山前的达维镇。这里是个集散地,四通八达人口众多。做生意的跑马帮的,林林总总不亦乐乎,确是一个完善的小社会。当年红军翻过雪山,选这里做休整是有道理的。

小金一带在新中国成立前盛产鸦片,达维镇成为集散地就不奇怪了。曾听我大哥说过,母亲在新中国成立前抽过鸦片烟,新中国成立后在政府的干预下戒掉的。要说光靠我母亲卖点炒货赚那点钱,能抽得起大烟吗?写到这里,我父亲独来独往行事低调的原因就清楚了。

从这里翻过巴朗山回家,也就只有几天路程,而父亲会在这里待上一段时间。他依然行事低调地走进他熟悉的烟农家,用上年就约定给他家带的东西,换那么一点鸦片。这一点鸦片在烟农眼里微不足道,在山外可就值钱了。父亲就用这种方式,把他熟悉的烟农家都走遍。听我大哥讲,父亲会把换来的鸦片集中起来,装进早准备好的腰袋里,然后把腰袋捆扎在腰上。这几斤鸦片到家前都不会再解下来了。

我父亲就用这种神不知鬼不觉的方式,把鸦片烟生意做到了解放那年。这样虽然没给我家带来财富,但一家老小也算衣食无忧。

半个多世纪过去了,我的生命也来到了晚年。我也用了一生体会了像父亲一样的坎坷和艰辛。我只想渐次清晰起来的父亲,沿着这段真实的文字,夜夜走进我的梦里。

二〇一三年八月十三日

给母亲洗那双小脚

母亲出生于一九〇七年农历三月初八。她自然带了那个时代特有的印记,缠了小脚。从我记事起,母亲就穿一双二十八码的童鞋。

一九八六年夏天,过完八十岁生日不久的母亲病倒了。病因起于三个老婆婆去普照寺上香的当天晚上,母亲半夜起床小便时摔了一跤。第二天是李婆婆和周婆婆将腿脚不便的母亲送回家的。

母亲的病放在今天我们对医学常识的了解,病情并不严重。她由于血脂偏高,引起脑血管轻度栓塞。导致手脚不灵便摔跤,并不是因为摔跤而导致的手脚问题。然而当年对医学一知半解的我,却认为母亲是因摔跤导致的手脚不灵便。这便给母亲的治疗带来了错误的引导。

母亲退休后一直住在二哥家,二哥家离地区卫校就十分钟路程。每天早饭后,二嫂都用自行车推着母亲去卫校就诊。按理说开始医生给母亲开的药是正确的,无非是阿司匹林片或丹参片之类溶血性的药。照此吃一段时间,母亲的病情定会好转。然而正因为自以为是的我,认为母亲是因摔跤的原因,让母亲去中医科扎银针。这样便耽误了脑血栓病人的最佳治疗时间。两周后母亲的病情不但没减轻,反而有所加重。我这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跟即送母亲去人民医院治疗。一周后母亲的病情有些好转,她的手脚又能动了,我好像看到了希望。

夏天的病房很闷热,我比往常早一些来到病房。妻子回家做饭去了,我从医院的锅炉房提回一桶热水。拿出母亲的换洗衣服,给母亲洗澡。我的母亲应该由我来给她洗澡,我是她的儿子。

我把病床的蚊帐拉上,给母亲脱去了汗衫。一把一把地擦洗着母亲的手臂、背部、前胸。母亲直喊舒服:“我这辈子值了,幺儿当幺女用。”看着母亲那曾经奶大我们兄弟四人的干瘪苍老的乳房,我已经泪流满面。母亲的生命和我的生命曾经那么近,现在一说远,一下就远得遥不可及。我那心灵的刺痛,是无法用语言能表述的。

给母亲脱去长裤和袜子,开始擦洗腿和脚。由于母亲年事已高走动少,她那当年健壮有力的腿脚已经萎缩。当我给母亲洗那盘姜式的小脚时,我的心又一阵刺痛。那个什么狗屁社会风尚哦,把我母亲好端端的一双脚,弄成现在不伦不类的样子。让她用了比常人大得多的力气,才走完了自己的人生。

一九六八年秋天,母亲要我陪她到泸州去看我姐姐。姐姐一九六三年自作主张结婚离家已经五年,母亲盼女心切,不顾泸州一带武斗盛行,一定要去。我串联时去过,只好陪母亲去泸州。

泸州天然气化工厂在距市区二十公里处的纳溪县。我和母亲过了轮渡,来到泸州的小市。一打听,不但没有开往纳溪县的班车,由于武斗连过往的车辆也很少,我和母亲只好走路。走这几十里路,对十几岁的我根本不是问题。对已满六十岁的母亲却是不小的考验,毕竟她是用脚后跟在走路。一双小脚走路,身体平衡差,走路肯定费力些。再加上这过长的路程,母亲不知要受多少罪。一路上我多次要求背母亲走一段,可母亲死活不答应。她总是说:“老幺,你妈的身体好得很,我走得动不用背。”一路上我搀扶着母亲走走停停歇歇走走,下午六点我和母亲走到了纳溪县。母亲泪如泉涌,终于见到了日夜思念的女儿。

晚上,姐姐给母亲烫脚时,望着母亲打满血泡的小脚,失声痛哭。只是抱怨我为什么不早写信通知她,好找车去接我们。一旁落泪的我懊悔极了,及至懊悔了我一生。

一九七六年都江堰第一次地震。我们几个林机厂的师兄,在旁边豆腐厂大门口的菜地里,搭建了一座抗震棚。到晚上师兄几个都不回楼上,会在抗震棚里过夜。每天早上我会准时到豆腐厂母亲工作的地方,买好豆浆和大家分享。

母亲工作的豆腐厂,当年担负着全县工矿企事业单位和几万居民的豆腐供应。工作很忙也很辛苦,母亲每天早早就起床。长得白白胖胖的母亲显得非常健康,满了七十岁的她依然不显老。工作时拴在她腰间的围腰帕,早已被豆浆浸润成硬硬的布壳。三十二码的筒靴,对母亲的小脚稍显大了。但母亲会用干洁的布条,从她的裤脚开始缠起,并在她的小脚上多缠上几层。这样穿在母亲脚上的筒靴就不显大了,而且脚也感到暖和不少。

母亲的工作台上,有一口熬制豆浆的大灶。火门在离地面一米的大坑里,每次加火都得上下四五个台阶。而每次下去加火时,都会听见母亲下台阶时脚步发出有力的咚咚声。大锅里熬熟的豆浆足足有四五百斤,母亲会用大木瓢,一瓢一瓢地舀进大黄桶。用石膏水把豆浆点成豆花,再把豆花一瓢一瓢地舀进一米高的大木榨里。一小时后,豆腐干就在母亲的劳作中产生了。母亲的劳作就这样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她的健康应该是和她的劳动成正比的。

十年过去了,八十岁的母亲在苍老的渐变中,有了一份安详。二哥和二嫂对母亲特别好,二嫂是农村人,她用质朴和善良伺候着母亲。直至母亲瘫痪在床,不久后由于并发症去世,二嫂都毫无怨言地给母亲洗澡和换洗衣物,她是我一生都要感激的人。

很多年过去了,每每听见咚咚的楼梯响,或者听见儿子进门的脚步声。我都会想起母亲用脚后跟走路的声音,都会想起我给她洗过的那双小脚。

二〇一三年十一月二十三日

说书人梁老师

父亲去世后,母亲的精神坍塌了。每至掌灯时分,她便牵上五岁的我去江安茶社听评书。听评书的人,大多像我母亲一样的中老年人,他们多数都抽叶子烟,所以整个茶铺里烟雾缭绕,空气中弥漫着呛人的叶子烟味。五岁的我哪受得了那烟熏气闷,早已挣脱母亲的手,和几个小孩跑得无影无踪了。

昏暗的灯光下,二十几个听书人散坐在茶铺的各个角落里。不时传出几声被烟熏的咳嗽,或者几声窃窃私语,等待说书人梁老师的到来。

由几张茶桌搭起的讲书台有些寒碜,一把圈椅靠近外面巷道的板壁。板壁隙牙漏缝,如遇夏秋那还凉爽不少,如遇冬春那缝隙灌进的寒风,就实在会让人受不了的。

衣冠整齐的梁老师来了,在略显壮实的梁嫂搀扶下走到了讲台边,常年坐在讲台边的两位大爷,好像没费什么力就把梁老师举上了讲台。梁老师坐进圈椅,首先习惯性地把他那顶唯一的呢帽,从头上缓缓摘下,再习惯性地用手指捋捋那稀疏的头发。取了呢帽,梁老师的脸显得更加瘦削,那病态的脸上总能让你读到他贫寒生活的细节。他解开了衣领纽扣,能感觉得到江安河边百十步距离,已经耗去梁老师不少体力。

“神仙打仗凡人遭殃,话说那姜子牙不忍心百姓受苦,于是驾着祥云来到一处无人的开阔地界,从怀里掏出原始天尊赠予的宝贝杏黄伞,说时迟那时快,抛向空中的杏黄伞在彩云里张开,顿时天地间霞光万道,瑞气千条……”

梁老师从前一晚扣人心弦的情节开始当今天的评书,他用略带沙哑的哈声讲述着《封神榜》引人入胜的情节。有时你能感觉得到他干枯的心里有一团正义的火,当他讲到周武王和姜子牙时,他会用尽所有赞美之词来颂扬兴周的快感,当他讲到商纣王和苏妲己时,他会用鄙视的口气调侃纣王的荒淫无度。

几十年过去了,细娃时调皮捣蛋的情形还历历在目。每当评书说到中途,自然是到了收钱的时候,其时梁老师讲书的语速就会很快。这种信号就提醒总是白听书的小孩们,赶快地退出了茶铺。接着你就会听见一声上气不接下气的喊声:“梁嫂收钱。”一阵急促的咳嗽声中,你会看到梁老师一只手捂着胸口,一只手撑着茶桌。那副无奈的情景,至今还深深刻在我心里。我们七八个捣蛋鬼小孩,此时跑到梁老师圈椅背后板壁外的巷道里,齐声喊道:“梁哈子!屙稀屎!屙到锅里搅浆子!哈子山!哈子洞!哈子老仙翁!”此时梁老先生只是一脸苦笑,用茶盖掏点茶泼向板壁的缝隙……

后来我们长大读书了。再后来听说梁老师死了,死于肺结核病,死于三年困难时期的第二个年头。

二〇一三年八月七日

吴家祠的往事

吴家祠是我出生和长大成人的地方。

听父辈讲,吴家几代都是做酱园生意的。民国初年就在老灌县的天一(乙)街口,修了三间两层楼的酱园铺面。整栋楼用青砖砌成,在天一街算得上最好的门面。前面是卖香烟和酱园产品的铺面,后面是放满制作酱类大缸的作坊。这种前店后厂的家庭经营方式,直到一九五六年公私合营才结束。

吴家祠堂也是吴家祖上民国初年,在建那三间酱园铺时同时修建的。吴家祠分前后两进院子,大小有二十多间房。

同类推荐
  • 反直觉思考

    反直觉思考

    为什么你制定计划的时候信心满满,最后却总是完不成?为什么我们明知概率极低,却依然喜欢买彩票?为什么每一个决定都符合逻辑,最终却没有得到好结果?为什么“天才少年”非常努力,大多数都没有成功?为什么“专家”总被看成“砖家”,却依然是权威?为什么最聪明的人会犯一些最低级的错误?我们的所有思考都基于大脑的“默认设置”,使用的是百万年进化形成的“自带软件”,这种思维模式就是直觉思维,是我们所迷信的因果、逻辑、秩序,但它已经不能适应这个互联网和大数据时代。要想做决定、做选择的时候不犯错误,我们必须掌握反直觉的思考方法。
  • 小说法

    小说法

    《小说法》与当下国内许多优秀小说有着紧密的联系,它发现了小说家在创作时的思考路径和秘密,所以《小说法》不是一本小说评论集,也不属于文学理论的范畴,它也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指导小说创作的教材,33篇文章深度解构当代国内优秀小说,告诉阅读者如何深刻理解小说家们的描述语言,告诉创作者如何巧妙设置故事的时间、地点、人物。《小说法》对所有志向、喜爱小说创作的人来说,都是一本实用性很强的书。《小说法》由中国文化与文学研究所所长孟繁华作序、推荐。
  • 战争童谣

    战争童谣

    年轻士兵最后一眼看到的一定是那株针茅草。雪白的绒羽在阳光下闪闪烁烁,晶莹而寒冷,如同一股银色的火苗一串串升向天空。年轻士兵当时就躺在它的下面。粗糙的叶梢轻轻舔着他的脸,银火苗溅落的星星点点装满了他眼中的全部世界……
  • 双重声音 双重语意:译介学视角下的中国女性主义文学批评

    双重声音 双重语意:译介学视角下的中国女性主义文学批评

    本书从译介学的视角对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进行研究,阐明西方女性主义在中国译介和应用过程中的“原件失真”现象如何反映了中西的文化差异。
  • 当你途径我的盛放:一个行者的心灵旅程

    当你途径我的盛放:一个行者的心灵旅程

    这是一个行者的心灵旅程。也是每一个向往自由的人都应该阅读的文字。它是来自人和自然互赠性情的心灵之歌。书中收录多多诗作60余首,随笔40多篇,另有作者行脚途中若干摄影作品。
热门推荐
  • 命运

    命运

    展示的是大背景下小人物的命运沉浮。时间跨度较大,跨越了从20世纪30年代到七八十年代的时间长河,这中间有很多大的历史背景,如灾难深重的旧中国人民遭受的外敌侵扰,鸦片流毒给人民生活带来的巨大伤害与冲击,还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以及在不断地奋斗和探索中,中国终于走上了改革开放的富裕之路。主人公曾源是一个出生于旧社会贫穷人家的苦孩子,但他积极上进,从军大半生,有着丰富的经历与体验,其人生在社会大背景下,跌宕起伏,激烈,深邃。
  • 美女的坏萌高手

    美女的坏萌高手

    一个来自乡村的少年,有点小坏,有点呆萌,姑且说他“坏萌”好了。他是低手,三脚猫功夫,简单粗暴;他是高手,修炼内劲的实力武者,一个个被他打成白痴;他不懂泡妞技巧,简单粗暴:美女,做我老婆;他做事不择手段,背后却有无数人感恩戴德;他就是时而呆萌时而小坏,时而邪恶时而可爱的林小宇
  • 圣徒剑尊

    圣徒剑尊

    一万年前,他是一名地球的普通青年一万年后,他将成为异界最强大的存在左手掌控毁灭之力-鬼神之手右手掌控希望之光-天启之力“暴龙王!给我死吧!”PS:爽文,可以先收藏。
  • 领导干部不可不知的职场智慧

    领导干部不可不知的职场智慧

    如果你希望自己成为卓越的领导者,有些原则是必须遵循的。本书围绕口才艺术、交际智慧、处世风范、心理攻略、用人之道、人格魅力、创新精神、生存哲学等几个方面,详细系统地讲述政府机关干部、企事业领导必须遵守的91条职场法则,辅以真实、典型、新鲜、趣味、可读性强的真实案例。
  • 阴阳裁判所

    阴阳裁判所

    阴阳裁判所,裁判阴阳!裁阳:八字,紫微,星命,奇门,六爻,六壬,风水,面相。判阴:收阴,送子,寻根,逐源,镇宅,斩风,借道,裁决。爷爷和父亲意外失踪,雷达阴差阳错当上了阴阳裁判所第十九任所长。遵循与时俱进的祖训,雷达对许多已经严重落伍的传统术法道具,进行了一系列大刀阔斧的改革。神打?落伍了!现在召唤才是主流,虽然被召唤出来的几位似乎有点不太靠谱!苦修三十年才小成境界的九霄神雷?早就out了,迷你发电盒,自带200万伏高压电流,普通人分分钟变抓鬼小天师!一场普普通通的捉拿占地鬼的业务,却让雷达意外的卷入了一场人鬼两界之争的漩涡之中!人道三所,阴冥六府,这是一场有关生存的战争......
  • 网游三国之兵临城下

    网游三国之兵临城下

    三国,一段不朽传奇的演绎,热血男儿心中的梦想。一个真实的世界,武者的修炼场。在这里你可以见到绝世猛将阵前斗将的风采,也可以见到战场厮杀的惨烈,更能见到绝世红颜的倾世容颜。男儿三军阵前立,指点山河气盖世;虎将群起力争先,能臣谋定安天下;热血淋漓洒疆场,雄兵百万荡河山;冲冠一怒为红颜,红颜一笑倾国城!
  • 卧龙无双

    卧龙无双

    江南卧龙村有个沈卧龙,秋分潜渊,春分登天。作者QQ:3440891684
  • 日语零起点 拿起就会说

    日语零起点 拿起就会说

    学好一门外语,就是掌握一门技能。但如何才算是掌握了这门技能呢?语言是交流的工具,所以只有学有所用、能够流畅地用外语与他人进行交流,才算是学好了这门外语。
  • 撒旦丫头pk恶魔校草

    撒旦丫头pk恶魔校草

    一场跨世纪的婚礼,轰动世界。倾国倾城的容貌令众人折服惊艳——天之骄子!
  • 灵源宝鉴

    灵源宝鉴

    百万细胞内蕴神刀,一刀出可破沧海,百万神刀凝聚一掌,一掌落可灭天穹。灵源大陆,凡俗世人吸纳元气,壮大己身,成为武元修者,更有强者开辟识海,以无上道法壮大灵魂力量,感知地底无穷深处万古以来深藏的源魂,从而开辟心门,成为强大的武魂修士。传说,有大能强者最终开辟九道心门,成为至高无上的存在,一刀出可破沧海,一掌落可灭苍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