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2516600000046

第46章 “但开风气不为师”——记我在北大受到的教育(2)

我读的小说不多,在读过的小说中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小说里的背景和人物都比较熟悉,像是亲身经历过的一般;另一类则引人走入另外一个世界,那里活动的人和事都很陌生,甚至难以理解。前者如旧地重游,故友重逢,越读越亲切;后者的内容往往是过去想也没有想过,梦也没有梦过,需要经过一番努力才能有所领悟,因而也就开拓了自己的眼界。这两类小说我不能说孰优孰劣,只要写得好,它们对于我同样是有益的。魏斯科普夫的小说《诱惑》(又名《莉茜》)属于前者的一类。不只是小说的内容,就是小说的作者,也唤起我不少往日的回忆。现在这部小说有了中文译本,我愿把我想到的一些事写在下边。

新中国成立后不久,魏斯科普夫作为捷克斯洛伐克的驻华大使来到北京。大约在1950年下半年,我听人说,这位大使是个作家,用德语写作。同声相应,同气相求,他很快就跟中国的作家有了接触。在接触中间,他知道我懂得一点德语文学,便起始和我有了文学上的交往,他把他的作品赠给我,我也曾把他的一篇短篇小说《远方的歌声》译成中文。后来他调离了捷克大使的职位,1952年入民主德国国籍,更是接连不断地给我寄来他写的小说、轶事、游记、诗歌翻译,以及他和另一位作家共同主编的文学杂志《新德意志文学》。他于1955年逝世,他的夫人还把他逝世后出版的一本论文集《保卫德语》寄给我作为纪念。在他赠给我的书中,《诱惑》是我最喜欢读的一部。因为这部小说的故事发生的地点是柏林,时间是从1931年底到1933年初,我也正是那时期在柏林学习。

从1929年到1933年,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发生过一次最长久、最广泛、破坏最严重的经济危机。德国在经济危机的冲击下,许多工厂停工,商店歇业,职工被大量解雇,失业人口从1930年2月的三百五十万增长为1931年12月的六百万,约占全国人口的十分之一。这中间,本来在一般人心目中没有什么地位的民族社会主义工人党(简称纳粹党)忽然膨胀起来,1930年9月国会选举它从原来的十二席位上升为一百零七席位,成为议会中的第二大党。纳粹党这种突然的“兴起”,当时许多人(尤其是外国人)都感到惊奇。因为纳粹党提出的那些纲领,若用理性来衡量,用逻辑来论断,确是荒谬绝伦,不会成什么气候。它的首领希特勒写的《我的奋斗》,宣扬野蛮的法西斯主义,更是杂乱无章,一片狂言呓语。可是这样一个党竟在产生过康德、歌德、马克思的国家内很快地便攫夺了政权,实行独裁统治,希特勒被看成一个民族的“救世主”。虽然所谓第三帝国猖獗了十二年便随着战争的失败而覆灭,但它极盛之时,在德国也的确曾经广泛地眩晕人的耳目,迷惑人的思维,使全欧洲的人民蒙受了重大的灾难。关于纳粹党,尤其是它兴起的原因,有过不少人从不同的角度进行研究,我不是史学家,不是社会学、人类学的学者,但我那时在德国由于耳闻目睹,以及和个别人的交谈,对此也仿佛有些一知半解。我的一知半解在魏斯科普夫的这部小说里得到了证实、纠正和补充。

我那时在德国作为一个阅世不深的留学生,接触的范围很狭窄。在狭窄的范围内我遇到过像卡格尔和马克斯·弗兰克那样的青年,他们聪明、坦率,有理想,有抱负,好像席勒、荷尔德林的血液还在他们身内循环。他们面对时艰,要改变现状,准备着为祖国、为民族、为人类贡献自己的一切。他们往往从类似的愿望出发,却各自走上不同的、甚至相反的道路。卡格尔不愿生活在腐化堕落的世界里,脱离资产阶级家庭,决心摆脱金钱的奴役,他认为渴望自由是德意志民族千百年来的遗产。但是他被纳粹党的名称迷惑住了,既是“民族”,又是“社会主义工人”,他投入了这个实际上是种族主义和法西斯主义的政党。在他参加游行队伍不肯听从指挥去向共产党挑衅时,被他的同党在他身后用手枪打死了。生长在红色维丁区的马克斯·弗兰克始终坚持共产主义理想,为无产阶级事业奋斗,他失业,遭受反动派的迫害和袭击,甚至无地容身,胜利的信心他却从来没有动摇过,他从暂时的失败中汲取教训,自信会变得更坚强、更聪明、更能干,最后他把党的接头暗号悄悄地告诉了莉茜,希望之光引导他向着远方走去。卡格尔和马克斯·弗兰克走着两条迥然不同的道路,在小说里的结局更不一样,但是当莉茜听到卡格尔天真而又坦率的议论后,她觉得,“他身上的一些气质跟马克斯颇为相似”。

我也遇到过像莉茜的父亲施罗德和与莉茜同住在一栋楼房里的犹太医生丹齐格尔那样循规蹈矩的人物,他们在第一次欧战前培育成的思想意识早已应付不了当前的局面。丹齐格尔是犹太人,本来就属于应被“消灭”的种族,更何况他知道了枪杀卡格尔的内情,当莉茜暗示他将有大祸临头时,他满怀信心地说,他没有任何不好的行为,而且“是生活在一个具有正常秩序和法制的国家里”。不料第二天窗子刚蒙蒙发亮,他就被冲锋队抓走了,再也没有回来。施罗德是工会工作者,他曾经认为革命是一种“罪孽”,千方百计要保持“和平”。他爱惜他在战场上立功获得的勋章,他把工会只看作是他的礼拜堂,但他也逃脱不了被抄家搜查的灾难。现实教训了他,他明白过来,认识到自己的、也就是他所代表的工会的过错,他说:“我们干吗也是这样愚蠢的忍耐!……只是一个劲儿地退却。……即或别人不把这民主游戏的规则当作一回事,还总是认真地遵守着……现在对于每个错误、对于每个缺点要付出代价啦。用鲜血、用眼泪来付。代价是破天荒的昂贵啊!”这段沉痛的、“悔之晚矣”的话很能代表当时一部分沉醉于民主自由、迷信法律的人们忽然醒悟了的心境。

我初到德国时,正是议会选举纳粹党取得出人意料的胜利后不久,我常听人说,纳粹党不过是得意一时,德国人是有理智的,不能容许他们胡作非为,他们最后会自蹈灭亡。一个共产党员向我说过:“指导我们行动的理论是《共产党宣言》,而他们呢,是《我的奋斗》,你看,这两本书能够相提并论吗?他们最后会失败的。”这些话不能说不正确,但是对纳粹党的估计是错误的。等到纳粹党声势日益壮大,希特勒当上国家总理时,又有一些善良的人说,别看纳粹党这样残暴,他们如今掌握了政权,面对现实,他们的政策会渐渐缓和下来。这又是错误的估计。纳粹党一点也没有缓和下来,只是变本加厉,更为残暴。这样看,纳粹党的“兴起”和夺权完全超出了那些聪明人、理智人估计的常轨,纳粹党人成为一群怪物了。

这些怪物一点也不怪,他们善于运用聪明人、理智人从来不会运用的手法。在《诱惑》里可以读到,经济危机日益严重,广大的职工人人感到失业的威胁,由于走投无路而自杀的事件层出不穷,政府又软弱无力,没法解决当前错综复杂的问题。纳粹党却把问题简单化,编造出反科学的“理论”,宣扬种族主义,说德国这样穷困都是犹太人造成的,犹太人操纵着经济的命脉,占领着文化阵地,玷污了民族的血统,甚至说共产党背后隐藏的也是犹太人。若使民族复兴,国家富强,首先要赶走、消灭犹太人。他们许下诺言,只要犹太人从德国的土地上消除净尽,就不会再有失业,女人也容易找到丈夫。他们专门说谎,大者如国会纵火,小者如枪杀卡格尔,都说是共产党干的。他们目无法律和公理,冲锋队的骨干卡切米尔契克说:“对德国有利的就是法律!……为了德国而干的事情就是好,任何手段都是正当的!”他口中的“德国”就是纳粹党。他们举行讲演大会,布置旌旗招展的军事场面,希特勒抓住并利用集体下意识,发表他那充满仇恨的讲演。小说第十三章第二节对这类大会作了绘声绘色的叙述,使人觉得讲演越是强词夺理,越是语无伦次,越是歇斯底里,也就越有诱惑力,“每个人的神情动作都像着了魔一样”。纳粹党就用这些违背常情的手法诱惑着感到“目前这种情况再也不能长此下去了”的群众。于是有千千万万弗罗迈尔那样的人披上褐色的、黑色的制服走入冲锋队、党卫队的队伍。弗罗迈尔在旅行社里工作,本来只想做个安分守己的小职员,有一个漂亮的妻子,生个孩子,平平淡淡地过日子。想不到被解雇,谋求职业,到处碰壁,每逢受到社会上的冷遇走投无路时,脑子里便闪出这样的思想,他的不幸也许是犹太人造成的。后来由于卡切米尔契克的援引,穿上冲锋队的服装,不久便迁入新居,生活舒适,受到人们的赞赏,忽然自己也觉得成为“一个有本事的人”、“一个不同一般的人”了。

和自甘堕落的弗罗迈尔相反的,是他的妻子莉茜。莉茜是施罗德的女儿,在红色的维丁区长大,养成朴素善良的性格,也和一般略有姿色的少女一样,不免有时在男女关系上逢场作戏,最后和比她地位较高的弗罗迈尔结婚,满足于小市民的生活。但是好景不长,丈夫失业,她到处为他奔走,虽然受尽苦辛,却也认为是理所当然。等到丈夫一帆风顺,生活富裕了,物质上得到满足,但是,她对弗罗迈尔的所作所为,越看越不顺眼,担受着难以忍受的寂寞和孤独。她看她眼前的一切,好像是通过望远镜,“相距是这样的近,而在感觉上又隔得这么远”。最后她从马克斯那里接受了与共产党接头的暗号,她深深感到她“并没有被抛弃”。

在30年代后期,托玛斯·曼在一封写给他的女儿和儿子的信里说:“自由是一种比暴力更复杂、更棘手的事物,在暴力下生活比在自由里生活要简单些;我们德国的知识界不善于使用自由,政治上很幼稚,没有经验。”年老的女作家利卡达·胡赫也说:“自由不是享受,它是一个任务。它不赠予,它要求,若不是服从与忍受比自由更容易些,世界上就不会有这么多的暴君。”这两段话很能说明,当时大多数的德国人为什么甘心情愿在法西斯的暴力下生活,而抵抗的力量一再遭受挫折。虽然如此,这部小说里还是让人看到马克斯经受了千辛万苦,莉茜经过严峻的内心斗争,找到了走向自由的道路。

魏斯科普夫在1953年为《诱惑》写的“后记”里说:“在其首次发表时,它还是一部当代小说,如今——十五年后——它已成为一部历史小说。”如今又过了三十五年,这部小说并没有随着岁月的流逝而失去它作为历史小说的现实意义。

1988年2月26日

同类推荐
  • 大学史记(“民国大学与大师”丛书系列)

    大学史记(“民国大学与大师”丛书系列)

    本套丛书《民国大学与大师》,以详实而生动的史料、全面而独到的视角,邀你一起走进晚清与民国时期国学与科学大师们富有个性、既伟大又平凡、传奇而精彩的世界,包括他们的上学、留学、教书、长校……其内容丰富,情节曲折,语言通俗,可读性强。丛书分为名家上学记、名家留学记、大师讲书记、大学校长记4卷。由青年学者朔之北、青年作家许毕基等人撰稿。
  • 当代报告文学流变论

    当代报告文学流变论

    报告文学的崛起,是新时期最为突出的文学现象之一。本书作者一直处于新时期文学活动的中心,对报告文学的潮起潮落及其流变有着直接的参与和体验。这里所汇集的论文,是作者多年来研究报告文学的成果。文章对许多优秀作家作品的实证研究和理论探讨方面的成绩,是当前文坛较为突出的。报告文学仍然是一种需要人们再认识,再实践的新型文体,此前相关的理论著作极少。这本书的出版,有助于人们了解认识报告文学,并对报告文学的理论建设有所补益。
  • 浴火重生

    浴火重生

    去冬才历冰雪苦,喜见春风入我怀。年初又弭『藏独』乱,八月奥运准时开。不意忽逢大地震,汶川惨罹亘古灾。庐舍顷刻夷平地,数万生灵化尘埃。噫吁...
  • 唐诗宋词元曲大全集(超值金版)

    唐诗宋词元曲大全集(超值金版)

    本书所选篇目以普及性为要,挑选可接受性强、浅近明白之作入书,又广泛借鉴了其他的权威版本。宋词和元曲的选择则是对各个时期、各种题材的作品衡量斟酌,博采众家之长。元曲包括元散曲和元杂剧,元杂剧文学成就也很高,但我们尽量侧重选择活泼灵动、浅俗直白,并能够使欣赏者毫无间隔感的元散曲。
  • 网络时代我们如何读书

    网络时代我们如何读书

    《网络时代我们如何读书》收入被誉为“现代随笔新三家”之一的谢泳先生数十篇文字,谈论了读书、治学、文史方面一些有趣的话题。他的文章平稳舒缓,但在平缓背后隐藏着深沉的思想和个人风格。《网络时代我们如何读书》收入被誉为“现代随笔新三家”之一的谢泳先生数十篇文字,谈论了读书、治学、文史方面一些有趣的话题。他的文章平稳舒缓,但在平缓背后隐藏着深沉的思想和个人风格。
热门推荐
  • 某未来的破碎维度

    某未来的破碎维度

    未来的世界由于地球磁场的斗转变幻导致了平行维度的破碎交织,从中众生了许多能力者,他们大多是在校的学生,将一起进行着铁血冒险和度过美好的校园生活。
  • 大乘起信论别记

    大乘起信论别记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Merton of the Movies

    Merton of the Movies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修心传

    修心传

    不知是阴谋还是意外,古鸿穿越了,顺带着拥有神器与游戏系统,从此开始了一段不一样的人生!
  • 南月之尊

    南月之尊

    南月大陆,念者为尊,武者称雄,赏天门为公爵第三子,机缘巧合下觉醒念者天赋,从此高歌猛进,最终称霸南月大陆
  • EXO:星星闪耀的夜晚

    EXO:星星闪耀的夜晚

    此小说为三个人写的小说,三个女主的名字就是我们三个人--,不看没人逼你。
  • 再爱难求

    再爱难求

    从我们不谙世事的美好憧憬开始,我们都在幻想着拥有一份轰轰烈烈永不分离的爱情。但,金钱社会,现实残酷。爱情太脆弱。多年后,站在摩天大楼的窗户前。回想你那卑微的身影,多么讽刺!突然间,欲想甘愿放弃一切,只求能够换回曾经的那份爱。即便是被金钱玷污过,也心甘情愿。但,被刺痛的太深,伸不出再次牵手的理由,只留一句:一切都是报应呐!
  • 魅世妖少

    魅世妖少

    从小便孤身一人的傲凌,受尽凌辱。面对点点挫折,毫无还手之力,直至有一天,他得到了世间暗之灵介质,世界将随他而改变…………
  • 老牛爱嫩草:无敌丫头

    老牛爱嫩草:无敌丫头

    【原创作者社团未央宫出品】
  • 苍生为祭:捡来的祭品

    苍生为祭:捡来的祭品

    莫府之嫡女,一天一地,一生一死,一个万人之上母仪天下,一个扒皮抽骨以血祭天。传说祭品血色透明,无声无息,生而沉睡,醒来成祭,体香可乱兽,血液可起死回生。莫了了就是这个祭品,生来就注定要死的活死人,她不伤心,她并不知何为生何为死,承受剥离之痛后,一切又回回到混沌的最初。然而有一天她在沉睡中被唤醒,第一眼见到的那个男孩让她的命运脱离了原来的轨迹。那个小乞丐说:一个天下如果需要用一个女娃的血来换安定昌盛,那这个天下覆灭又如何?我们只是想活着。一起活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