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前来侵犯的异陆人,并非主力,但是实力依然不容小觑,而长年处于安逸的天国士兵,根本不堪一击,十万人的大军被对方仅仅五万人的兵马击溃,丢失了边疆的大部分领土。
要不是杨九晨等人前来相助,屠敌城怕是早已不保。现在敌军已退,杨九晨等人还是不敢大意,决定留此三日,等待着天国派来精兵驻守此地,再行离去。
天国一方,君王盛怒,派遣左右龙虎双将带领皇家禁卫五万人马直奔边疆,灭敌卫国。然而还未等大将出征,无上圣皇便接到消息,敌军已退。圣皇颇为惊诧,立即双手向着空中一挥,一幅万里山河图便横空于世,在一方角落里,狼烟滚滚,尸骸遍野,除了己方兵马已无敌军。
圣皇不解,为何敌军大胜侵占大片领土,最后却要退去。于是圣皇再仔细查探,发现些许蛛丝马迹。战场之上,敌军尸骸不少于我方,而那战斗过的痕迹,明显是众多高手所为,实力不亚于圣皇的存在。
一方面圣皇对此感到惊恐,另一方面,以当前的形势来看,对方并非敌人,而是友军,倘若能将这些人招致麾下,定然能有一番大作为。已经养精蓄锐三百年之久的天国,人力,财力相当的雄厚,只是缺少顶级高手带领军队。现如今,敌人来犯,勾起了圣皇的野心,既然战,那便好好的战上一战,不只是保家卫国,还要做为侵略者,拿下敌方领土。
考虑再三圣皇决定派邪僧去边疆与诸位高手商谈天下大事,邪僧本不愿前往,但是圣皇下达死命令,他便无法再推脱,只好率领龙虎双将,带着五万人马,前去边疆。
圣皇之所以不去,是对那一众高手极为忌惮,能在他的命图中隐藏踪迹,说明实力极强,万一是个圈套,引诱圣皇前去,围攻圣皇,那圣皇便危险了。而对方有意隐瞒行踪,便说明了不愿与圣皇接触,那圣皇前去便是自讨没趣。
派遣邪僧前去,正是为了探探对方的底细与意图,邪僧与圣皇相处几百年之久,怎能不了解圣皇的想法,但是邪僧不得不从,所谓君让臣死,臣不得不死。当然了,邪僧也非诚心为圣皇办事,若不是忌惮圣皇的实力,邪僧定然不会遵命,现在邪僧在忍辱负重,只是等待一个时机,突破那道门槛,便无惧圣皇。
三日之后,杨九晨站立在屠敌城上,远观者浩浩荡荡的天国大军,杨九晨下令所有人撤退,回到灵域之中。刚离开几里地距离,天国大军便停在了屠敌城的前方,相距屠敌城三十里外,安营扎寨。
杨九晨见此,冷哼一声说道:“这帮废物,还真是谨慎。”
刘道不解的看向杨九晨,寻求答案,杨九晨没有过多解释,转身便离开了。刘道等人看了一眼天国军队的方向,随着杨九晨离开了。向这是邪僧下达的命令,他不敢冒然进入城中,他需要时间来展示自己的实力。
五万人马,任谁都会忌惮,就在不远处震慑对方,另一方面邪僧派人进入城中查探情况。得知杨九晨等人撤退,邪僧这才下令,命众军士进入城中。经过一日的时间,杨九晨等人回到了灵域。
各大掌门回到门派纷纷下令,归顺霸天剑宗,这不只是屈威于杨九晨,更是屈服于曾经神秘而又极其强大的刘家。现在刘家和霸天剑宗联手,无人能敌,不归顺便是灭门之灾,这样的霸道,足以震撼所有人的心灵,即便他们不一定是真心归顺,或是权宜之策,日后可能会造反,但是刘家和霸天剑宗不在乎这些,靠着强硬的手段,迫使他们去做一些事情就足够了。
杨九晨回到灵域的第一件事便是将各门派优秀的弟子招致身前,亲自教导。一方面是为了削弱其它门派的力量,另一方面是这些年轻人非常的有潜力,是未来霸天剑宗的顶梁柱,还有一方面是为了大局着想,将他们培养成独挡一面的人物,不论是抵御外敌入侵,还是完成刘家的霸业,都能够派上用场。
刘道则是陪着陈梓涵在灵域玩了好几天,当初刘道四面楚歌,身处险境,不敢光明正大的在灵域走动,更不用谈领略灵域的大好风光了。灵域本身便是奇景,仙雾腾腾,神草灵树。光是那株九龙盘阳树便是一道令人惊叹的美景。
一个根,生出九个主干,互相盘绕,正对骄阳,那直耸云霄的高度,像是要将太阳盘绕住,最神奇的地方是它的树冠,九颗主干形成的树冠,形状和灵域的疆土完全一样,俯视而去,你会形成看到俩个灵域版图的错觉。
陈梓涵长这么大还从未见过如此美景,十分的开心,又有刘道搂着她肩,腾空而立,更觉幸福无比。二人落地,攀上大树,坐在一起,互相依偎着,欣赏着别处的风景,沁人心脾的花香,随微风而来,进入刘道的鼻子之中,令刘道沉醉不已,尤其是陈梓涵身上那淡淡的体香,令刘道心猿意马,深深的吸了一口气,冷静下来,享受完毕,刘道带着陈梓涵去了另一个地方。
碧心湖,碧绿的湖水,轻轻的荡漾着波浪,一俩只小船悠悠的飘荡,几只鹅和几只不知名的鸟儿在水中嬉戏,时不时捕捉几条小鱼美餐一顿。湖上立着一个亭子,亭子周围生满了荷花,正值时节,荷花盛开,粉红一片,极为美丽。刘道搂着陈梓涵,腾空而起,一只脚轻踩荷叶,进入亭子中。近看得知,此亭名为醉人亭。
名字的由来,不是因为风景惹人醉,而是一个自称酒仙的人一手造就了这个亭子,每逢带着好友前来饮酒,酒仙不醉,其好友必醉,多少年来与酒仙在这个亭子饮酒的人,没有一个不醉的。
并非这些人贪杯,而是来此欣赏美景,心情大好,都愿意多酌几杯,自然而然的便醉于此,也有传言,是那酒仙的酒太烈,一杯便让人醉倒与此。不信,有酒仙的题诗在此,可以见证。
“纵使神功通天地,一杯妙酒醉人心。花开花落自有时,醉上一时何几时?万古仙帝空留名,唯有酒仙乐无穷。天道轮回自生死,逍遥一世破红尘。”见此,刘道深感困惑。
不管是哪种说法,都不准确。酒仙所留下的诗句,都没有明确的道出醉从何来,但是从诗中能够品出并非是酒醉人,而是人自醉,醉从何来?是经历了万丈红尘的人心。
刘道从中品出了酒仙的洒脱不羁,但也读出了酒仙人生态度的消极。今朝有酒今朝醉,似乎是此诗的主旋律。“纵使神功通天地”从这句诗中可以猜测酒仙是一个修道之人,而且是修为达到了一定高度的神人。刘道对酒仙颇感兴趣,可惜今日酒仙不在,无法与其畅聊一些事情。
身边的陈梓涵,也在细细的品味这这首诗,只是她没有刘道的感触多,只是读出了酒仙是一个贪杯好酒之人,人生态度之消极,令陈梓涵对酒仙颇为不屑。
刘道和陈梓涵互相交流了自己的看法,这时二人才发现,没有过共同经历的二人人生观完全不同,对人生的体悟也完全不同,在这方面二人无法达到共鸣,也无法有多余的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