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2672300000008

第8章 中国传统道德规范(3)

人不但要知过、防过,还应改过。知过需明智,防过要慎独,改过应勇毅,要知过不讳,改过不惮,有过必改,见过即改。早在《尚书》中就指出:改过不吝。《周易》中说:君子以见善则迁,有过则改。孔子认为:过而不改,是谓过矣。所以要“过则勿惮改”,否则“过而不悛,亡之本也”,反之“过而能改,善莫大焉”。王守仁说:夫过者,自大贤所不免,然不害其卒为大贤者,为其能改也。故不贵于无过,而贵于能改过。陆九渊指出:古之学者,本非为人。迁善改过,莫不由己。颜元说:学者须振萎惰,破因循,每日有过可改,有善可迁。李颙主张“悔过自新”,他说:悔而又悔,以至于无过之可悔;新而又新,以极于日新之不已;庶几仰不愧天,俯不怍人,昼不愧影,夜不愧衾,在乾坤为肖子,在宇宙为完人。要改过,必先知耻自重,慎独自省,但也要人指出和提醒。当别人向你提出时,必须诚心征求,虚心接受,真心改过。孟子说:人告之以有过,则喜。明清之际的孙奇逢重视“见过内讼”,又强调“闻过则喜”。确实,“知无不言,言无不尽”“言者无罪,闻者足戒”“有则改之,无则加勉”,这些至理名言就是继承这些中华传统美德而得出的,应成为我们的行动指南。

小资料

(1)《尚书》:亦称《书》或《书经》,是儒家重要经书之一,是一部先秦文献汇编,内容以记录上古及夏、商、西周君臣讲话为主。

(2)《周易》:亦称《易经》,简经《易》,是儒家重要经典之一,是以一套符号系统来描述状态的简易、变易、不易,表现了中国古典文化的哲学和宇宙观。它的中心思想,是以阴阳的交替变化描述世间万物。

(3)孙奇逢:明清之际学者。字启泰,世称夏峰先生,河北容城人,明亡隐居不仕,与黄宗羲、李颙并称明末清初三大儒。初宗陆王,晚慕朱熹理学。后人编其作品为《夏峰先生集》等。

二、议一议,辩一辩

1.大家解剖一下自己,谈谈自己有哪些缺点?

2.请给本课任课老师指出本课存在哪些不足?

3.对学生来说,做到“慎独”最关键是什么?

三、做一做,练一练

1.你如何理解“人贵有自知之明”?

2.你认为应怎样上好传统道德课?请谈几点建议。

一、听一听,记一记

(四)躬行践履,务实求真

道德修养既是一个认识问题,更是一个实践问题。因为任何道德认识只有落实到道德实践之中,才能发挥其规范人的行为、调节人的关系、完善人的本质的作用。所以古圣贤一直重视重知重行,强调知行统一,重视实事求是,务实求真。具体包括以下规范:

1.慎言力行。

古圣贤们认为,要成为君子,不仅要志高意远,好学求知,而且要躬行践履。也就是要把所立之志,所学之知,扎根在思想上,落实到行动上,以提高完善自己的道德修养。否则志为空想,学为空谈。

《周易》中指出:履,德之基也。《尚书》中说:非知之艰,行之惟艰。孔子则多次说道:力行近乎仁;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等。荀子提出:行重于学;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见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学至于行而止矣。他还提出:口能言之,身能行之,国宝也。口不能言,身能行之,国器也。口能言之,身不能行之,国用也。口言善,身行恶,国妖也。程颐和朱熹在这方面也有精辟的论述,另一位南宋学者吕祖谦更主张明理躬行,于做中明得失。明清时的思想家们也同样认为既要学,更要躬行践履,要办天下事,要经世致用,这都是十分有见地的。

小资料

吕祖谦(1137-1181):南宋哲学家、文学家。字伯恭,学者称“东莱先生”,浙江金华人,金华学派主要代表,开浙东学派先声。和朱熹等齐名,时称“东南三贤”。著作颇丰,有《东莱集》等。

2.知行统一。

关于知行关系问题,从先秦到晚清,古圣贤们基本都提倡和强调慎言力行,行重于言,行难于学,行高于知的观点。他们都十分重视道德实践,认为道德观念只有落实到道德实践中,才真正具有提高道德水平和完善道德品格的意义。具体在知行关系上,先秦和宋以前的思想家基本都是坚持“知先行后”;明代王阳明的心学派持“知行合一”,指出知行一体,知中有行,行中有知;清代王夫之则持“行先知后”的观点,指出知是为了行,行可以获得知。尽管这些思想家在知行关系问题上,都有自己的观点,也有一定的道理,但都不科学。孙中山先生则提出“行之—知之—更行之”的认识过程,具有“知行统一”的辩证因素。一直到毛泽东在《实践论》中指出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又从理性认识指导实践。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种形式循环往复,实践与认识的每一循环的内容,都进一步到更高级的程度。这一科学的认识论才是真正的倡导“知行统一”。因此我们应坚持知行统一、言行一致。

小资料

《实践论》:毛泽东写于1937年的一部哲学著作。这是作者借用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观点揭露党内的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而作,强调了理论对于实践的依赖关系,详细分析了认识过程的两个飞跃,指出了认识发展的规律。

3.实事求是。

实事求是,最早见于班固的《汉书·河间献王传》:河间献王刘德以孝景帝前元二年立,修学好古,实事求是。这里主要指学风问题。其实包含这一思想的认识早已有之,如孔子所说的“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汉书》之后,历朝历代思想家都特别强调务实求真,实事求是,一方面指出其必要性、重要性;另一方面指明不务实的危害。如范仲淹指出:务实去华,育德之方斯在。《家诫要言》一书中说:真心实作,无不可图之功;浮华鲜实,不特伤风败俗,亦杀身亡家之本。“二程”说:欲当大任,须是笃实。明代吕坤说:实言实行实心,无不孚人之理。清曾国藩说:实者,不说大话,不好虚名,不行架空之事,不谈过高之理,如此可以少正天下浮伪之习。后来孙中山、毛泽东、邓小平都一再提出要“实事求是”,并给出科学定义。同时,他们自己在践行实事求是之风上亦堪称典范。

小资料

(1)班固(32-92):东汉时历史学家。字孟坚,陕西咸阳人。初继续完成其父班彪所著《史记后传》被下狱,其弟班超上书力辩得释。后奉诏著《汉书》。他也是东汉著名的辞赋家之一,著有《两都赋》等。

(2)《汉书》:中国古代历史著作。中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体例同《史记》,但改“书”为“志”,改“列传”为“传”,改“本纪”为“纪”,无世家。《汉书》因受诏作书,文字较严谨,长于叙事和描写人物,艺术成就甚高,亦能暴露现实和反映生活。

(3)刘德(公元前171―公元前130):汉景帝刘启第二子,西汉宗室、藏书家。在汉景帝前元二年(公元前155)四月,以皇子的身份受封为河间王(今河北省献县)。刘德为王二十六载,始终没有卷入诸王争权的政治旋涡,而将其毕生精力投入到对中国文化古籍的收集与整理之中。特别是现今留传后世的影响很大的《毛诗》和《左传》,应是刘德之功绩。刘德对古文化宝贵遗产的保存和延续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4)荀悦(148-209):东汉哲学家、史学家、政治家。字仲豫,河南许昌人。少好学,善于解说《春秋》,被曹操所用。著作有《申鉴》,反对土地兼并,主张为政者要兴农桑以养其性,审好恶以正其俗,宣文教以章其化等,表现了他的社会政治思想。

(5)《家诫要言》:明末吴麟徵著的家庭教育家训类读物。

(6)范仲淹(989-1052):北宋时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军事家。字希文。少时贫困力学,出仕后有敢言之名。他政绩卓著,文学成就突出。他倡导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思想和仁人志士节操,对后世影响深远。他工于诗词散文,所作文章富于政治内容,所作《岳阳楼记》传诵千古。

(7)曾国藩(1811-1872):清时军事家、文学家,洋务派和湘军首领。字伯涵,号涤生,湖南湘乡人,镇压太平天国,举办洋务运动,成为清末中兴之臣。

二、议一议,辩一辩

1.人皆说,言多必失,祸从口出,所以要慎言。怎样才算是慎言?是否一切都要闷在心里呢?

2.“求是”和“实事求是”分别是哪两所高等学校的校训?

3.“知行统一”对中学生有什么要求?

三、做一做,练一练

1.中学生怎样才算做到慎言力行?

2.言行统一,知行统一。以“坐着谈,何如站起来行”为题写一篇短文。

3.实事求是是中国共产党优良传统作风,试列举我党在革命建设年代坚持实事求是的事例。

一、听一听,记一记

(五)坚守气节,注重人格

高尚气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每个人立身处世必须遵循的一种道德规范。孔子提倡“杀身成仁”;荀子要求“敬节死制”;曾子主张“临大节而不可夺”;孟子主张“舍生取义”,还要做到富贵不淫,贫贱不移,威武不屈。具体包括以下规范:

1.成仁取义。

气节,又称志气、骨气,与节操、操守意义相近,指的是政治品质、道德品质上的坚定性和坚持性,是坚定信念和坚强意志的统一。人格是指个人在一定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的统一,是个人做人的尊严、价值、品格的总和。

中华民族自古崇尚气节,注重人格。孔子说: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志即志气、志向。孟子说: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也。吕不韦说:石可破也,而不可夺坚;丹可磨也,而不可夺赤。司马迁说: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汉代刘向说:义死不避斧钺之诛,义穷不受轩冕之荣。陶渊明说:朝与仁义生,夕死复何求?孟郊说:松柏死不变,千年色青青。李清照说: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于谦说: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林则徐说: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总之,气节表现为一个人对于一定的政治理想、道德理想的坚定不移、始终不渝的信仰,并能为这种信仰作出牺牲;或表现为一个人当自己的国家或民族遭到外敌入侵时能忠于祖国、奉献民族、敢于抗争、勇于牺牲的精神,这也是一个人高尚人格的体现。

小资料

(1)吕不韦(公元前292-公元前235):河南濮阳人。原为战国时卫国大商人,在赵都邯郸遇见入质于赵的秦公子异人,以为奇货可居,入秦游说华阳夫人,立异人为太子。异人即位成为庄襄王,吕不韦任相国。后嬴政继位,他继续任相国并称“仲父”。命门客编著《吕氏春秋》,汇合先秦各派学说,“兼儒墨,合名法”,被称为杂家。

(2)刘向(约公元前77-公元前6):西汉经学家、目录学家、文学家。本名更生,字子政。皇族之后,曾校阅群书,撰成《别录》,为中国目录学之祖。一生著作极丰,有《列女传》等。

(3)陶渊明(约365-427):东晋诗人,江西九江人。名潜,字元亮,自号五柳先生。长于诗文辞赋,多描绘田园风光及农村生活,主要作品有《桃花源记》《饮酒》《归园田居》等,留有《陶渊明集》。

(4)孟郊(751-814):唐代诗人。字东野,浙江德清人。四十多岁中进士。与韩愈交谊颇深,其诗感伤遭遇,多寒苦之音,与贾岛齐名,有“郊寒岛瘦”之谓。后人编汇其作品为《孟东野诗集》。

(5)李清照(1084-约1155):宋代女词人,号易安居士,山东章丘人。父李格非为著名学者,夫赵明诚为金石考据学家。金兵入据中原后,流寓南方,生活孤苦。其词善用白描,语言清丽。她还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主张词要尚文雅,协音律,典重,故实。她将婉约词派推向了新的高峰。有《易安居士文集》等。

(6)于谦(1398-1457):明代政治家。浙江杭州人,字廷益。为官耿直廉洁,土木之变后拥立景帝,1457年英宗发动“夺门之变”,重新登位,诬以“谋逆罪”杀之。万历间谥忠肃,有《于忠肃集》。

(7)林则徐(1785-1850):清末政治家,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第一人”。福建福州人,嘉庆进士,与魏源等提倡“经世致用”。1838年任钦差大臣赴广州查禁鸦片,后“虎门销烟”。后任两广总督,积极备战。1840年被革职,后流放新疆,致力于开荒,兴修水利。后又被任命为钦差大臣,负责镇压太平天国起义,病逝广东。他能诗文,写有《林文忠公政书》等,今辑有《林则徐集》。

2.威武不屈。

同类推荐
  • 中华茶道(第三册)

    中华茶道(第三册)

    茶文化是中国文化中别有情韵的一部分。通过茶道可以修身养性、品味人生、参禅悟道,最终使精神得到升华,人格得到陶冶。所以,只有通过茶道人才能体味茶的妙处,才能体会到以茶为载体的思想和美学境界。《中国茶文化》集趣味性与实用性于一体,让读者领略茶文化的精神内涵。
  • 诗与思的交响

    诗与思的交响

    在中国当代文学中,鲜有人将笔触及几十万戎马半生的军人在新中国成立后被一道军令骤然就定格在边疆垦荒种地的历史。这闻名中外的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特殊经历即便在韩天航的中篇小说《母亲和我们》中也只是通过一群女性侧面表现出它的历史背景。
  • 中华成语故事(元)

    中华成语故事(元)

    《中华成语故事》一书精心选取了人们常用、常见的成语,设置了“释义”、“同义词”、“例句”等栏目。“释义”不仅对成语进行解释,还点明了它的出处;每篇以平易而生动的语言将每一个成语背后的人物和故事娓娓道来。成语是汉语言文化的精华,是中华民族的文化之基。阅读它最原始的故事,了解它的来龙去脉,不仅可以培养、提高自己阅读的能力,也有助于加深对历史知识的理解。
  • 美国精神

    美国精神

    本书展示了这么一幅复杂但明晰的“美国精神”图景:美利坚民族既牢固地确立了政教分离原则,但在政治和社会生活中又依赖甚或迷恋宗教精神;它承认和甚而维护国内的价值多元和种族多元,但同时保持不免偏狭的“白人盎格鲁-撒克逊新教”(WASP)主流;它宣称拒绝单一的真理,但时时表现出非黑即白非此即彼的绝对主义和普遍主义思维方式;它的民族文化基因中有着对人性的深深怀疑和“性恶”信仰,但它又自信非凡,而且有时幻想有加,以致幼稚;
  • 古文字学讲义

    古文字学讲义

    为了更全面地了解先生研究古文字学的方法、观点和路径,本书将先生关于治古文字学的数篇论文也一起收录其中,读者可通过这些论文了解先生治学思想的发展和变化(自然,先生关于古文字学方面的观点和看法,当以正式发表者为准)。另外,还收录了先生早年所写的《金文嘏辞释例》及《北狄在前殷文化上的贡献》两篇长文,前者为治金文者不可不读,后者则是先生以文字证史的一篇范文。
热门推荐
  • 谈古闻

    谈古闻

    正所谓古人倦夜长,故秉烛夜游。才有志怪笔记,或录秘书,或叙异事,人鬼仙佛乃至毛羽鳞鬣,无所不有无所不异。在这个光怪陆离,鬼神尚是混沌不清的世界里,周圭月究竟遭遇了哪些稀奇古怪的人和事,他又该何去何从?
  • 君本无邪:奈何妖皇太无良

    君本无邪:奈何妖皇太无良

    妖皇来袭,师妹快逃!呃……腿蜕化变尾,爬不动?为兄帮你,执子之尾,将子拖走!初见,他,墨发纷飞,回眸一眼,她惊掉了四喜丸子冰糖葫芦。第二次,爬墙再见他,在他沐浴汤池,一尾肆意搅起泉水,她傻傻撩裙道“我也有尾巴”,被他一尾甩出了皇城百里外,“这等神圣标记岂是尔等小妖妄想的”第三次被他逼指墙角问,“你有蛇尾?!”她‘机智’摆手否认,“我,我没有”。开玩笑,我是迷糊,又不是真傻,承认了,那可是会被国师大人抓起来变烤蛇串的。摄政王殿下冷笑,不承认?!没关系……纯良师兄变魔君,人间摄政王是妖界妖皇,人界太危险,分分钟变异!那,那个我只是下山历练的小白,还要回去巡山……
  • 医女重生之千金嫡妃

    医女重生之千金嫡妃

    人说重生是一个有冤报冤有仇报仇和上一世的仇家撕逼的大好时机?边儿去!这样勾心斗角的多累,她凤澄欢偏不这一世她傍着亲亲相公,做着买卖,拉把着仇人做姐妹喝着小酒听着曲儿,看着昔日的仇人们为了维护自己相互撕逼不用自己出手,就拥有了绝妙人生真是一出美哉妙哉的大戏。完美!(本文纯属虚构,请勿模仿。)
  • 天谕引

    天谕引

    山村弃子,却背负上幽冥转世之名,原本纯净的心渐渐被黑暗吞噬。强大,强大到足以战胜自己,才能看清混沌宇宙的规则,挑战轮盘星轨外的世界。
  • 李自成第六卷:燕辽纪事

    李自成第六卷:燕辽纪事

    明末,农民起义风起云涌。崇祯三年(1630),李自成辍业,于米脂号召饥民起义。后与农民军首领张献忠等合兵,在河南林县(今林州)击败明总兵邓玘,杀其部将杨遇春,随后转战山西、陕西各地。七年,连克陕西澄城、甘肃乾州(今乾县)等地,后于高陵、富平间为明总兵左光先击败。
  • 我的倾城谋划师

    我的倾城谋划师

    在夏一心眼里,司昭南一直是个正人君子,很多年后她才知道,自己掉进了他设计好的步步圈套,想要抽身离去,已经不能。硝烟滚滚的商场沉浮暗流汹涌的竞争对峙茫茫人海中她遇见了他这是缘,也是命。--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高唐梦

    高唐梦

    李饮家贫,从小习毛体,喜诗词,上高中不久,便开始了大唐开元之旅。本书风格写实,文笔先下重墨,之后会浓淡相宜。——这是芹菜的第一本书,肯定会有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真心希望得到大家的宽容、理解与支持。——以下附庸风雅——香草美人,当从那馨香之物始。至于仗剑去国,游历天涯的情志,大唐除了这白之侠气和饮之儒雅,竟是难寻其右。饮穿大唐,唯有缚鸡之力,未得莫测神功。此人生存之道太差,只运气极佳,又因儿时于那诗词歌赋的些许嗜好,竟在大唐成了正果。至于正果究竟为何物,以愚拙见,当是免不了正头娘子以齐家,偏枕美妾以风流。再如治国、平天下者,当是凭栏浊酒咏醉之词,不足为据,只做流年笑谈罢了。
  • 帝王绝:谁之天下谁家妃

    帝王绝:谁之天下谁家妃

    她是江湖杀手排行榜上排行第一的杀手。她是闇楼的百变月主。一场错误的报恩,一段彼此算计的后宫之路。他是轻笑之间运筹帷幄的帝王,她化身为大秦后宫最受宠的妃子。而他是一个命途多舛的如雪男子,还有他总是那般漫不经心地坐观别人之间的争斗。神秘的闇楼日主,步步为营的阴谋算计,最后的最后,谁胜了,谁又败了?谁失了心?谁又晃了神?她入了不该入的局,爱了不该爱的人,绝天崖上,伤心欲绝,命绝天涯,却没想到命不该绝。于崖底遇上单纯少年,本想就如此与之平静地过一生,却偏偏还是无法离开,陷入了别人的恩怨之间。苍国王室的秘密,他们之间的恩怨,天下的风云再起,还有她真正的身世,当一切的一切全部浮出水面的时候,谁才是谁的错?他说,落落,我绝不再骗你。他说,落落,我们一直没有忘记当初的承诺。他说,落落,你说过要和我永远在一起的。他说,落落,我只希望你能平安开心地过一辈子。
  • 凯说源来爱

    凯说源来爱

    这是耽美世界在现实中产生的恋爱文!
  • 鬼王站住,不许跑

    鬼王站住,不许跑

    “大人,华北姑娘已经魂飞魄散,回不来了。”“够了!”男人终于开口,“让我再抱抱华北。”我忍不住想哭,想抚摸他的脸告诉他,“阿铮,别哭。”却不知为何知道他的名字。我的身体动不了,只能这样站着,看着他被绝望包围。突然,男人猛的向我所在的方向抬头,“华北!”我一惊,从床上坐起,大口大口喘着气,是……“你去哪里……”“去什么去!鬼王你给我站住!不许在跑!”——情节虚构,请勿模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