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324700000007

第7章 做了北大的旁听生

银闸胡同,坐落在北大红楼的南边,步行不过十多分钟的路程。为着便宜,沈从文租的房子比会馆的还小,是由一个贮煤间稍加改造而成的。房间仅可容身,床前再也挤不下一张小写字桌,潮湿的地面,就只剩了仅仅可以小心插足的地方。沈从文将姐姐送的那两床棉被放在木板床上,快乐地招呼表弟:“村弟,坐下歇歇。”

黄村生坐下,目光还在打量着房子。房子确实太差劲了些,没有窗,没有暖气,这余下的冬日,可不好过。这么想着,心里正有点儿歉意,却听沈从文高兴地说:“真是太好了,我简直是进入天堂了。没想到这辈子还真能去北大听课!住这里太有意思了,我想这会是我生命中的一次大转折,我想给这间屋子取个名。”

“取名?”

“对,一定要取个名,村弟,你帮我想想。”

黄村生想了一会儿,摇摇头说:“表哥,这种事我不在行,想不出来。”

“你想不出来,我想出来了。这屋子又窄又霉,我就给它个大号叫‘窄而霉小斋’,你看好不好?”

“倒是符合实际,只是不太雅。”

“乡下人取名就只要名副其实,要雅的待以后再取就是。”

沈从文的心里充满自信与希望,他做梦也没有想到,就这不雅的斋名,从此竟如影不离地追随着他往各处迁徙,一路下来相伴了他整整五十四年。一直到“文革”后的1978年,时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的他,才有幸搬进了北京前门东大街三号社科院的宿舍楼。

社会对于这位天才的作家,似乎太过不公,只是就沈从文当时的感受而言,又实在是太好了。这次仅仅只有十几里之遥的搬迁,其实际意义甚至可以超出他从偏僻湘西千里迢迢地奔来北京。

酉西会馆给他提供了基本的生存条件,但却没能给他提供足够的社会参与可能。人首先是社会的,一个游子要想有所作为,就必须参与当地社会生活,否则就不可能在一个陌生的城市中找到自己的位置。

事实上,不只沈从文,当时公寓中许多旁听和“正听”的求学者,原本都是可以住“会馆”的。只是由于科举的废除以及新式学校的兴起,新一代知识分子需要自己新的聚合方式。当短期受试的试子变为长期求学的学生,学校住宿制度和公寓的兴起,渐渐就替代了往日的会馆。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当时来大城市求学的青年,之所以大都情愿自己掏钱来住公寓,主要是因为大家在年龄、性格、想法上都比较接近,又都不愿在会馆里受那些往来商人或前来办事者的同乡骚扰。

更重要的是,在公寓里,一大批富有朝气的青年人能够真正远离原来的社会网络,参与到动荡的现代社会中,在一个新的城市关系中安置下自我,并由此获得一种新的身份认同。

乡下人沈从文就这么凭了对自己的信仰和坚持,进入了北京新兴的文化空间,他另一种的文化学习和文学创作生涯,也由此有序地展开。

人生其实就是一个收获坚持的过程,每一种坚持都会有一个结果。沈从文去找过大舅黄镜铭,他去了一次,又去了第二次,然后就不坚持了。非常明显,倘若他在这事上坚持下去,一定会有另一样的人生,成为另一个人。人们只要提到坚持就会说出毅力这两个字,事实上很多看似很小却能影响人的一生的事情,坚持与否似乎与毅力无关,主要是信仰与兴趣。

沈从文在求人帮忙这类事上很少耐心,虽然他在北京多少还有几个可以依仗的人,除了找黄大舅,还可以找熊希龄。这些人都会给他提供一些帮助,然而他偏不,结果就成不了那种要依靠他人帮助生活的人,而是注定要走上一条艰辛的独立之路。沈从文之所以在“窄而霉小斋”一住就是五十四年,这不能不说与他的这种独立精神有着密切的关系。

送走黄村生,沈从文在“窄而霉小斋”满足地啃着烧饼,津津有味地读着《圣经》和《史记》,极有耐心地等待着,像北大的新生等待着开学一样。

当这激动人心的一天终于到来时,天刚亮,沈从文就起床了。他走出公寓,在路边的小摊上买了三个馒头,一边吃一边四处张望。去北大的路,他已然走过好多回,已经再熟悉不过,但他还是选择跟着人一道走,一直走进课堂里去。

有几个青年人走出来了,一路谈着朝南边走去。沈从文心中窃喜,他不知道这些人要去听谁的课,要听什么,只紧紧地跟在他们后面,当馒头全塞进了肚子时,居然已经进到了课堂。

课堂里的学生越来越多,已经挤得满满的时,一位老先生进来了,沈从文见了很是吃惊,因为在他的想象中,北京大学课堂上的教授,一个个应该是位西装革履的学者。谁知道,这会儿走上讲台的,却是一位拖着一根细小焦黄辫子的老先生。

满脸皱巴巴的模样,应该是过了花甲靠向古稀的人了,还身穿着一件湘色小袖绸袍,头戴一顶青缎子加珊瑚顶瓜皮小帽,腰系一根蓝色腰带,再加上他背后拖的那根细小焦黄的辫子……

唉,即使在我们湘西的私塾,这样的遗老装束也是少见的,更何况在这大都城北京的最高学府?这样的人,会有什么高论呢?沈从文心里纳闷,很想笑,却又不敢表示出来。就在这时,他听到有学生在笑了,开始是窃窃的,不知是谁带头,突然就哄堂大笑起来。

沈从文反而不想笑了,只睁大眼睛非常同情地看着这被学生讪笑的老先生。

老先生却像山一样镇定,他半闭了眼睛,静静地等待着。笑声终于低下来,一丝儿都没了,挤满了学生的教室鸦雀无声了,老先生这才一甩辫子,微微一笑,用他那有点儿嘶哑却也不小的声音从容不迫地说道:“同学们!你们是笑我这小小尾巴,对吧?不要笑,一个人的一点嗜好一点坚持罢了,没什么大惊小怪的。我告诉你们,我这根受之父母的辫子,要剪下它极其容易;只是你们精神上那根辫子,想去掉可能就不是很容易了。”

说到这里,老先生又一甩辫子,说:“好吧,你们既然笑我的辫子,这堂课我就先从我的辫子讲起。一次我在英国旅行,坐在火车上,当时我是剪了辫子西装革履的,正巧左边有两个留长辫子的中国人,刚想与他们打个招呼,就听到两个英国人用英文在骂他们是猪,我听了就责问他们为什么这么野蛮,他们却说:你看中国人身后拖着的那条小辫子,难道不像猪的尾巴?我很气愤,唯一报复他们的方法就是将手中的英文报纸当着他们的面倒过来看。这俩英国佬却很笨,竟没能看出我的用意。我气愤难平,当时就在心中发誓,一辈子都要留一条长辫子。从那以后,我开始重新蓄发,结果就成了现在这样了。”

老先生说到这儿,将辫子又一次甩到胸前,轻轻地抚摸着。这回,讲台下再没有谁笑。

沈从文听了这故事,心头一震,竟忍不住鼓起掌来。好在没人响应,他刚鼓一下,立即感到自己失态,马上脸红了。这情景,不想都被身边的一位高大的青年学生看在眼里,还会意地笑了一笑。

老先生讲完自己关于辫子的故事,开始讲课。他那些奇特的审美观点,沈从文听得津津有味,在心里不断叫绝。

下课了,老先生对学生友好地挥挥手走了,学生们陆续地离去,沈从文还沉浸在老先生刚才的讲课里,他回味着老先生讲过的话,仿佛还在听课。

“怎么,不想走?”那高大的青年来到他身边,友好地问道。

“真是讲得太妙了。”沈从文脱口而出。

“我也很喜欢听辜教授的课。”

“他姓辜。”

“对,姓辜。你是新来的吧?”

“我是个旁听生,今天第一次偷偷地跟了人来。”

“旁听生,偷偷的……”高大的青年笑了,露出满嘴整齐的白牙。

沈从文也憨憨地笑了,再一次感慨地说:“辜教授的课,让我大开眼界。”“刚才我看你听了他辫子的故事,还拍手。”

“第一次,不懂规矩。”

“你为什么要拍手?”

“这个,实话说,他的故事给了我很大的启发,让我产生一种信心,还让我明白,独立思考对于工作的长远意义。”

“想不到你有这样的见解,我跟你差不多。你是哪儿毕业的?”

“我,没读过什么书,就小学毕业,在家乡当一个小兵。”

“一个小兵,你家是哪里的?”

“湖南湘西镇竿城。”

“这么远?就一个人跑到北京来?”

“是啊,我原本想做一个学生,结果考了许多学校都没考上,没用处,现在幸好可以旁听。”

“你叫什么名字?”

“沈从文。”

“沈从文,你好!我叫陈翔鹤,四川重庆人。我们现在算是认识了,以后多聊。”

沈从文听了陈翔鹤的话,连声说“好”,可待陈翔鹤刚转身要走,他又忍不住说:“现在我还想问你,刚才那位辜教授是什么来头,怎么知识这么渊博。”

“他名叫辜鸿铭,人称‘清末怪杰’,他不但精通英文、法文、德文、拉丁文、希腊文、马来文等九种语言,还通晓文学、儒学、法学、工学与土木等文理各科,是一位学贯中西的大学者。他曾创造性地翻译了《论语》《中庸》和《大学》,著有《中国的牛津运动》和《中国人的精神》等书,在向西方人传扬东方的文化和精神方面,他有太大的贡献。在西方,甚至有‘到中国可以不看紫禁城,不可不看辜鸿铭’的说法。”

沈从文听得目瞪口呆,连声说:“难怪,难怪听他一堂课收获这么多。”

事实上,辜鸿铭的这一堂课对沈从文的影响确实很大。使他明白灵魂的束缚是最难以摆脱的困顿。后来沈从文做了教授之后,还经常对学生讲述辜鸿铭关于辫子的开场白。晚年沈从文去美国各大学演讲,更是将其作为一个富有思辨色彩的掌故一再引用。

一个留着细小焦黄辫子,既喜欢中国女人包小脚又欣赏慈禧的“清末怪杰”,竟然也被提倡现代教育的蔡元培召进北京大学,与那些时髦的新青年的提倡者们诸如陈独秀、胡适之他们在一起,来教诲学生。西装革履与马褂小辫并立在北大的讲台,这需要何等博大的胸襟!而蔡元培敞开学校大门让好学者可以来听课,又凭空地造就了多少社会人才!

沈从文到了晚年,在陈翔鹤已作古之后,还在他的《忆翔鹤》一文中,对北大这种博大胸襟赞不绝口,他颇有感触地写道:

近人谈当时北大校长蔡元培先生的伟大处时,多只赞美他提倡的“学术自由”,选择教师不拘一格,能兼容并包,具有远见与博识。可极少注意过学术思想开放以外,同时对学校大门也全面敞开,学校听课十分自由,影响实格外深刻而广泛。这种学习方面的方便,以红楼为中心,几十个大小公寓,所形成的活泼文化学术空气,不仅国内少有,即在北京别的学校也希见。谈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北大学术上的自由空气,必须肯定学校大门敞开的办法,不仅促进了北方文学的成就,更酝酿储蓄了一种社会动力,影响到后来社会的发展。(沈从文.沈从文文集12[M].太原:北岳文艺出版社.2009:255)

由此可见,当年沈从文在北大当“旁听生”,获益实在是颇为丰盈的。

就这样,沈从文落脚银闸胡同后,做了一名旁听生,由此进入了北京新兴的文化空间,接触了新的人事,开始了新的生活。

同类推荐
  • 宁夏革命英烈(第二辑)

    宁夏革命英烈(第二辑)

    本书收录了宁夏各个历史时期、各个行业褒奖规格高、社会影响大、事迹突出感人、引领时代的先进典型代表人物。包括:张存哲、杨芳、马彦清等。
  • 外国元首们的那些红尘往事

    外国元首们的那些红尘往事

    撒切尔夫人、罗斯福、普京、阿拉法特、阿罗约等伟人拥有高大的身影也有细腻的情感。在那些坚强的外表下,欧洲元首也拥有着各种不同的情感生活。
  • 大军事家的故事(古今中外英雄伟人故事系列)

    大军事家的故事(古今中外英雄伟人故事系列)

    战争,也许是人类历史上变幻莫测的一种现象。正因如此,那些在战争中用兵如神的大军事家便令人惊叹和折服。他们的性格特点与战斗故事被人久久传诵。
  • 平民总统:林肯(创造历史的风云人物)

    平民总统:林肯(创造历史的风云人物)

    名人创造了历史,名人改写了历史,那些走在时代最前列、深深影响和推动了历史进程的名人永远会被广大人民所拥戴、所尊重、所铭记。古往今来,有多少中外名人不断地涌现在人们的目光里,这些出类拔萃、彪炳千古、流芳百世的名人中,有家国天下的政治家,有叱咤风云的军事家,有超乎凡人的思想家,有妙笔生花的文学家,有造福人类的科学家,有想象非凡的艺术家……他们永远不会被人们忘记!
  • 绞肉机的真相

    绞肉机的真相

    韩国的造星工厂源源不断输出品质优良的明星,在亚洲各地掀起韩流旋风。小小的韩国,一个地域不及我们一个省、人口仅相当我们一个直辖市的国家,竟能够年产那么多电影和剧集,且不断有叫好又叫座的作品问世。
热门推荐
  • 吾梦永恒

    吾梦永恒

    王明觉醒了个异能!从此他能够随意侵入别人的梦境之中,并任意操控别人的梦境。从此,王明开始了自己的风骚人生。他的敌人将日日夜夜在梦中惨遭蹂躏,噩梦不断。曾经高高在上的女神,在梦中也只能成为他的女仆,然后被调教,调教……别废话了,快上车,王明老司机要开车了。“滴,学生卡……”——感谢那一年怀念的简介
  • 超能系统

    超能系统

    泱泱大国谁主沉浮!逆天出世成就无上伟业!且看将军如何笑傲红尘百味。有热情、有战略、有佳人,同样也有兵锋,一切尽在超能系统!
  • 目食泪

    目食泪

    有些人生来就没有眼睛,那是缘!也是孽!我渴望有一双眼睛,带我看遍江南水乡,十里小镇。就算是梦也好看。那年我两岁,他们说春天来了,我多想看看,哪怕在梦里也好。在梦里我看到了小花,它是红色的,我从未见过。“美吗?”“美”“想永远都看见红色的花吗?”“想”“不后悔?”“为什么要后悔?”“那你后悔吗?”“不后悔”………
  • 魔幻,神妖魔:公主哪里逃

    魔幻,神妖魔:公主哪里逃

    神界,妖界,魔界,她,淘气可爱;她,妖娆邪魅;她,冰冷刺骨。她们会遇上白马王子,还是黑马骑士呢?
  • 现代成神记

    现代成神记

    一个生活在现代的人,从一出生开始脑中就出现了一段类似经文的一段文字,每日的诵读居然使他发现了一个在现代被称为神的世界,从此他的生活开始丰富起来,上古遗留的古迹是他的后花园,传说中的神仙是他的奴仆...........
  • 美女企业家

    美女企业家

    大山深处的农家儿女,早年的生活有苦难而又不失浪漫,返回家乡后能实干而又不失美好的希望,在奋斗中虽屡经挫折而从不绝望,从一个吃不饱的山中小农民打败了美国等西方政客和高傲自负企业家们而成为举世闻名的女儒商。
  • 都市大仙尊

    都市大仙尊

    九重天阙,紫薇仙界。一场旷世大战正在发生着。十方仙帝在紫薇仙尊的带领下对紫薇仙界突然冒出来的混元仙尊进行讨伐。一时间时空崩塌,星河成墟,无数生灵灰飞烟灭。此战历经一百五十八紫薇仙年,紫薇仙界元气大伤,混元仙尊终于不敌,身神俱灭。
  • 战为天佑

    战为天佑

    我只是一个普通的女孩可是当我遇见他的那一天起,一切都变的不是那么平凡了
  • 吾心即吾为

    吾心即吾为

    我想做的只是不让自己留下什么遗憾而已,虽然这是一件简单又很困难的事,但我也只是这么做了而已。QQ群:230904895本书已改致飞卢
  • 壮丽河山

    壮丽河山

    这本小说大体上讲的是以汉光武帝刘秀为原型的架空历史故事,不穿越,不重生,不带逆天系统。还有本书不是传统文学,但如果你喜欢东汉开国的那段历史的话,这本书应该能让你一直读下去。就这样吧,你们接着看,我码字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