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好的组织文化是组织生存与发展的基础,而良好组织文化的培养,离不开正反两方面的强化。奖励优异的行为,必然同时强化了良好的行为意识。嘉禾茁壮成长起来了,杂草就没有了蔓延的空间。这对组织的成长与发展往往会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因而我们也可以反过来讲,良好的组织文化氛围同样是具有激励意义的,如日本丰田公司将奖励下属提建议作为激励手段之一,无论这些建议是否被采纳,均受到奖励与尊重。这无疑是营造良好组织氛围的一种有效手段。结果,该公司的下属平均一年就提出上百万条建议,平均每人提三十余条。这些建议所带来的利润为近4亿日元,相当于该公司全部利润的18%。
3.激励有利于提高下属的职业素质
激励不仅对领导者的领导工作产生积极的推动效应,而且还十分有利于提高下属的职业素质,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激励促使下属更好地掌握知识、发展能力
掌握知识、发展能力是人全面发展的重要条件。激励在发展下属的知识和能力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从掌握知识的角度来说,激励本身就是一种示范。通过对先进人物和实践的表扬和奖励,通过对他们的先进技术、方法、经验的介绍和推广,下属可以从中学到不少具体的科学文化知识和技能:而通过对不良思想行为的批评和惩罚,也可以告诉下属哪些行为不是组织所期望的。
通过激励,可以为下属能力的发展提供基本的前提。一般来说,知识是能力的构成要素,是形成能力的前提,能力从知识转化而来。激励有利于下属掌握知识,也可以为下属的能力发展奠定基石。
激励可以产生这样的效果:它通过对下属思想行为的褒贬和信息的反馈,引起下属对自己、他人和社会的思考和进一步的认识,发展观察、分析、辨别、评价等多方面的能力。
(2)激励能为下属提供理想角色
理想角色体现了人们对理想人格的追求。对于一种理想的行为模式的追求,是人们对一定的社会角色及其行为进行评价的理想标准。组织通过树立典型、学习先进的正面激励活动,为广大成员提供组织所期望的理想角色,同时也提供了一个评判的标准。
(3)激励可以规范下属的角色行为
一般而言,规范角色行为是法律、法规、纪律、规章、条例以及伦理道德的固有功能。当然,法律、规章、道德规范角色行为靠的是它们对角色行为所具有的评判功能。而这种评判的实质或导致的结果是对角色行为实施激励:对越轨的角色行为通过评判加以惩治,对模范的、理想的角色行为通过评判加以表彰。激励是促使社会主体按社会规范实施角色行为的重要环节。
4.激励的语言能够鼓舞下属的士气
一个成功的领导者,就是一个出色的鼓动家。凭借激励的语言去撞击下属的心灵,激发下属的情绪,从而坚定他们的意志。如此,便能极大地提高下属的工作积极性,最大限度地调动他们的工作热情。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诺曼底登陆即将开始,盟军总司令蒙哥马利元帅在登陆部队的基地上,对三军将士进行了一次战争总动员,他说:
“你们在干一件无与伦比的大事业。世界将因为你们完全变一番模样,历史将为你们树一座丰碑,你们是迄今最优秀的军人!你们这些即将开辟第二战场的军人们所负的责任是成功地执行自己的任务,并最后作为一个自豪的人,回到家里同亲人团聚。”士兵们听了广播,士气高涨,斗志昂扬。他们说:“元帅的演说和他的红色贝雷帽,给了我们扑向死神的力量。”十多万官兵闪电般冲向德军的滩头阵地,取得了诺曼底登陆的全面胜利。
激励下属最为直接的方法就是挖掘他们自身潜在的优势,让下属增加对于现实状况的信心。1940年,法国被希特勒的“闪电战”打得一败涂地。逃到英国去的戴高乐在征得丘吉尔的同意后,于6月18日在BBC发表广播演说:
“毫无疑问,我们的确是吃了败仗,我们陷于敌人陆、空军的机械化部队的围困之中,我们之所以受挫,不仅是因为德军人数众多,更重要的是他们的坦克、飞机和战略。正是德军的坦克、飞机和战略使我们的将领们不知所措,置我们于今天的境地。但是难道已一锤定音、胜利无望、败局已定了吗?不,绝不如此!
“请相信我,因为我对自己说的话胸有成竹。我告诉你们,法兰西并没有失败。我们完全可以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并有朝一日扭转乾坤,取得胜利。
“因为法兰西并不孤立,她不是孤军作战!她绝不孤立!她有一个幅员辽阔的帝国做后盾。她可以同控制着海域并继续在战斗着的不列颠帝国结盟。同英国一样,她可以得到美国雄厚工业力量的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资源。
“这场战争不仅限于在我们这块不幸的土地上,战争的胜败不取决于法国的战场的局势。这是一场世界大战。所有的过失、延误和磨难都不会改变一个事实,即世界上仍有种种锦囊妙计,能够最终置我们的敌人于死地。我们今天虽然受挫于机械化部队,将来,我们却可用更高级的机械化部队制胜。世界的命运正系于此。
“我,戴高乐将军,现在从伦敦向法国的官兵发出请求,不管你们现在或是将来踏上英国的田地,不管是否持有武器,都要同我联系。我请求具有制造武器技能的工程师和技术工人,不管你们现在或是将来踏上英国的国土,都和我联系。
“不管风云如何变幻,法兰西的抗战烽火都不会被扑灭,法兰西的抗战烽火也绝不可能被扑灭。”
戴高乐的讲话言简意赅,充满爱国主义的激情和必胜的信念。在分析了法国所面临的困难的同时,高瞻远瞩地指出了法国的优势。他高举“争取民族独立”的大旗,领导法国人民开展抵抗运动,使法国人民在黑暗中看到一线光明,内心重新燃起希望。这成为战时法国抵抗运动的动员令和号召书,增强了法国人民的反抗决心。
在真正成功之前,人不可能排除恐惧与胆怯。作为领导者,需要做的就是激发潜藏在下属心中的勇气,为他们驱除恐惧的魔障。
第二次世界大战时美国参战较晚。刚参战时,一些新入伍的士兵缺乏作战经验,而且当时德军在北非取得的一些胜利被渲染得神乎其神,因此,美军士气比较低落,普遍存在畏敌怯战心理。在这种情况下,巴顿将军搞了一次奇特的阅兵式。当他出现在检阅台上的时候,士兵们惊奇地发现,深受他们爱戴的巴顿将军头上竞戴着一顶德国将军的头盔。阅兵场上顿时沸腾起来。巴顿对士兵们说:“我头上戴的头盔,是刚从德国将军那里缴获来的。这足以说明,德国军队根本不是不可战胜的!”阅兵场上一片欢呼。巴顿将军接着说:“我要戴着这个头盔,一直打到柏林!战争并不像从未打过仗的人想象的那么可怕……所有的人都害怕战争,然而,懦夫只是那些让恐惧战胜了责任感的人。责任感是大丈夫气概的精华。要记住,敌人也和你们一样害怕,甚至可能比你们更害怕。”
在对士兵的激励过程中,巴顿凭借慷慨激昂的语言,强力地驳斥了战争可怕的论调,给士兵以力量和勇气。美国传记作家总结了巴顿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最经典的鼓动语言:“一切抵抗都必须消灭,不管是谁,你们必须成功,因为退却是怯弱的,也是致命的。”“我们基本的作战计划是前进,不管是从敌人头上、脚下,还是从敌群中穿过去。”听到如此富有鼓舞性的语言,士兵们怎能不热血沸腾、奋勇杀敌呢?
自信的力量往往是通过比较中的满足得来的。通过自己的优势与对方的劣势进行比较,更能够增强下属的信心,鼓舞士气。迦太基的著名军事统帅汉尼拔在鼓舞士气的时候,就是采用的这种方法。他说:
“撇开罗马徒有其表的显赫名声,它还有什么可与你们相比的?默默地回顾你们20年来以勇敢和成功而著称的战绩吧!你们从赫拉克勒斯支柱,从大洋和世界最遥远的角落来到这里,一路上征服了高卢和西班牙的许多最凶悍的民族。如今你们将同一支缺乏经验的军队作战,它就在今年夏天曾被高卢人击败、征服和包围过,至今它的统帅还不熟悉他的军队,而军队也不知道它的统帅。要把我同他作一比较吗?我的父亲是最杰出的指挥官,我在他营帐中出生、长大,我荡平了西班牙和高卢,我不仅征服了阿尔卑斯山诸国,还征服了阿尔卑斯山本身;而那个就任仅6个月的统帅是他的军队里的逃兵。如果把迦太基人和罗马人的军旗拿掉,我敢肯定他不知道自己是哪一支军队的指挥官。
“你们中每一个人都看到了我的累累战功,同样地,我作为你们英雄气概的目击者,能列举每一个勇敢的人作战的具体时间和地点。士兵们,我认为这一点很重要。我在成为你们的指挥官以前是你们大家的学生,我将率领曾千百次地受过我表彰和犒赏的士兵,阵容威武地阔步迎击那支官兵互不熟悉的军队。”
汉尼拔着重强调自己的军队比对方经验更丰富、作战传统更优良,并且自己有着比对方的统帅更高贵的出身和更成熟的指挥经验。或许,汉尼拔所率领的军队与对方相比还有其他的优势,但是不明显,甚至还有很多劣势,但是在群情激昂的时刻,明显的优势往往会掩盖己方的劣势。也正是这明显的优势大大地振奋了三军士气,激励将士们在战场上奋勇杀敌,最终取得了战争的胜利。
###二、领导者实施激励的主要原则
1.实事求是的激励原则
实事求是,源于《汉书?河间献王传》。对实事求是的解释,唐代学者颜师古曾作注日:“务得事实,每求真是也。”意思是:务必要找到事实作根据,以求得正确的结论。毛泽东同志对实事求是的解释更加精辟、透彻、准确。他说:“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求”就是我们去研究。
激励既然是领导者调动一切积极因素、约束一切不良行为的必要的手段,那么坚持实事求是,就是首要的原则。
激励要实事求是,包括三个方面的含义:一是客观存在的事实:二是对事实必须进行全面的认识;三是在弄清事实、经过分析研究的基础上,确定事物的性质。这三方面是辩证的统一体,忽视任何一方,都不可能正确地实施激励,都发挥不了激励应有的作用。
某一企业为了鼓励销售人员提高业绩,增大销售额,在销售人员之中实施奖励以推动大家的竞争,从而扩大企业利润。某销售员和领导者关系不错,但其销售业绩不怎么样,但为了取得巨额的奖金,他谎报军情,虚报账目,利用领导者对他的信任,骗得了奖金,领导者在对他奖励时也没有调查研究,就给了他奖金。事后,那些业绩较好的下属知道实情后,心中很是不满,积极性大减,极大地影响了销售额。最后公司不但没有实现激励的目的,扩大销售收入,反而销售收入大减。企业领导者大为不解。
分析原因,就是领导者激励没有做到实事求是。可见在激励中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是多么的重要。
要坚持实事求是的激励原则,领导者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l)从事实出激励中对人们的行为实行奖励,必须从容观存在的事实出发,而不是从主观想象出发,也不是从上级授意的指示出发,更不是从书本上的概念出发,它必须要以事实作为激励的依据。
(2)调查研究
事实既然是激励的主要依据,那么首要的任务就是要把事实搞清楚,把性质搞准确,把细节搞全面,去伪存真,去粗取精。道听途说不行,一知半解不行,似是而非更不行,必须以清清楚楚的、真真实实的、明明白白的事实作为依据。
(3)以发展变化的观点分析问题
激励是一种手段,也是一个过程,事实是发展变化的,激励的方式方法、标准条件也应随之发展变化,一定要全面、辩证地把握发展变化的事实,看趋势,看发展,看后劲,只有用发展变化的观点观察、分析、对待事物,才能从根本上准确地把握激励的原则、方式方法和手段。
(4)用实践检验实践
检验是真理的唯一标准。激励使用得是否正确,作用发挥得如何,不在运用激励手段的开始和实施的过程之中,而在激励的结束之后。只有经过实践的检验,才能看出激励是否真正把握了实事求是的原则。那种只顾前不顾后,不管实践的结果如何,为激励而激励的做法,不是真正的实事求是。
总之,在激励工作中,要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必须在“真、实、深、细”四个字上狠下工夫。还要避免或克服几种不正确的情绪,姑且称之为“四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