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387400000008

第8章 大地的忧郁(2)

今天的少年人真够不幸的。父辈师长把祖先的文学遗产交其手上,却没法把诞生那份遗产的风物现场一并予之,当孩子动情地吟哦那些佳句时,还能找到多少与之匹配的诗境和画境?如果说,今日中年人,还能使出吃奶的劲去想象“落霞与孤骛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话(毕竟在其童年记忆里,大自然还尚存一点朴素原色),那其孩子们,恐怕连享用残羮的福份都没了。

或许不久后,这般猜测语文课的尴尬亦不为过罢——

一边是秃山童岭、雀兽绝迹,一边是“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的脆声朗朗;一边是泉涸池干、枯禾赤野,一边是“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的遍遍抄写;一边是霾尘浊日、黄沙漫漶,一边却勒令孩子体味“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的幽境……这是何等遥迢之追想、何等费力之翘望啊。明明“现场”早已荡然无存,找不到任何参照与对应,却还要晚生们硬硬地抒情和陶醉一番——这不荒唐、不悲怆么?

古典场景的缺席,不仅意味着风物之夭折,更意味着众多美学信息与精神资源的流失。不久的未来,那些对大自然原色丧失记忆和想象力的孩子,最终将对那些古典美学元素和人文体验——彻底不明就里,如坠雾中。

温习一下这随手撷来的句子吧:“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谢公宿处今尚在,渌水荡漾清猿啼”……

那样的户外,那样的四季——若荷尔德林之“诗意栖息”成立的话,至少这天地洁净乃必须罢。可,它们今天又在哪儿呢?那“人行明镜中,鸟度屏风里”的清澈、那“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的寂静……今安在?

从自然审美上讲,古人世界要比今人富饶的多,朴素而优雅的多。地球自35亿年前出现生命以来,共有5亿种生物栖居过,如今大多已绝。在地质时代,物种的自然消亡极缓——鸟类平均三百年一种、兽类平均八千年一种。如今呢?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报告说:上世纪末,每分钟至少一种植物灭绝,每天至少一种动物灭绝。这是高于自然节奏上千倍的“工业速度”——“屠杀速率”!

多少珍贵的动植物永远地沦为了标本?多少生态活页从我们的视野中被硬硬撕掉?多少诗词风光如“广陵散”般成了遥远的绝唱?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呦呦鹿鸣,食野之苹”;“关关雎鸠,在河之洲”;“河水清且涟漪”……每每抚摸这些《诗经》句子,除了对美的隐隐动容,我内心总有一股颤栗的冰凉。因为这份荡人心魄的上古风情,已无法再走出纸张——永远!人类生活史上最纯真的童年风景、人与自然最相爱的蜜月时光,已挥兹远去。或者说,她已遇难。

阅读竟成了挽歌,竟成了永诀和追悼。难道不应为此哭泣吗?

语文教材中的众多游记,无论赏三峡、登黄山,还是临赤壁、游褒禅,及徐霞客的足迹文章……除了传递水墨画般的自然意绪,更有着“遗址”的凭吊含义,更有着“黄鹤杳去”的祭奠意味。而我们在对之阐释时,难道就只会停留在汉语字解上?(比如“蒹葭”“雎鸠”,除了“某植物”“某水鸟”,就再也领略不出别的?)除了挖掘莫须有的政治伦理,就不为大自然的鬼斧神工而满含敬畏和感激?除了匆匆的愉情怡性,就涤荡不出“挥别”的忧愤来?

我想建议老师:为什么不问问孩子,那些美丽的“雎鸠”“鹿鸣”哪儿去了?为何再不见它们的身影?甚至促之去想,假若诗人闯入当代,他又会作何感?有何遇?发何吟?这难道不会在孩子心里掀起一场风暴吗?

或许有人忍不住了:社会总得变迁吧,古老的元素难免在光阴中遗失。是啊,是太遥远了,但问题是,即使遗失乃必然,那遗失之速度和规模是否也太惊人?即使变迁乃合理,那变迁之方向、节奏和进程是否值得怀疑?

远的不谈了,且说那国人争诵的《荷塘月色》吧。那可仅仅是1927年的遍地风景呵。今天都市的孩子谁有缘重温清华园里的那场夜游呢?即使荷塘犹存,即使不乏“田田”的甚至被喂养得更“田田”的叶子,但“树上的蝉声与水里的蛙声”呢?如今的城市,连一处真正的泥土都难觅了,地面早已被水泥、柏油、沥青和钢化砖砌得奄奄一息,一丝气缝都不剩(蝉幼虫要在地下襁褓里睡数年呢),无穴可居,无枝可栖,何来蝉声?还有,那“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之月色呢?想要“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空气要清洁到何几?再者,在市声鼎沸、霓灯狂欢的不夜城里,那养耳的寂静、养眼的清疏,又何处寻?连“孤独”做起来都不容易。

我不知道老师们在沉醉于“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的当儿,有没有升起过一丝隐隐伤感?有没有把一份疼痛悄悄传递给台下的孩子?如果有,如果能把这粒“痛”埋种进孩子的心里,那我要替我们的教育和家长感到庆幸,要为这位老师鼓掌——感谢他为孩子接种了一枝珍贵的“精神疫苗”!因为在未来,这粒小小的“痛”或许会生出郁郁葱葱的良知来……

谁拥有孩子,谁就拥有未来。

我相信,携带这枝疫苗的孩子,多少年后,当面对一片将被伐倒的森林、一条将被铲机推平的古街时,至少一丝心痛和迟疑总会有吧?这就有救了,最终阻止粗鲁的,或许正是那丝迟疑和心痛——而它的源头,或许正是当年那一堂课,那一枝无声的“疫苗”。

其实,又何止语文课,地理、音乐、美术、生物、历史、哲学……哪个不包含着丰饶的自然信息和生命审美?哪个不蕴藏着比辞条、年代、人名、因果、正谬、逻辑、谱系……更辽阔的人文资源和精神风光?关键看有无感受到它们,是否深情地领略并分享它们。

如果连最日常最初级的课堂都无法让孩子矗起“敬仰自然”“尊重生灵”“热爱绿色”的精神路标,当他们进入成人序列后,那些坚硬的环保口号又有何用呢?影响一个人终生价值观的,一定是童年的记忆和生命印象——那些最早深深感动过其心灵的细节!

遗憾的是,我们的教育大多停留在了逻辑说教和结论灌输上,而在最重要的“审美”和“感动”方面——做得远远不够。我们的教育似乎太实用,太缺乏审美习惯和情怀热量了,读解上偷工减料,目光也往往只有尺牍之长……所以,当被“吃猫”的新闻(刚从网上看到:广州餐桌上日均“吃猫”一万只)惊讶得目瞪口呆时,我突然想到:这些食客曾经也是孩子,曾经也是学生,可谁告诉过他们人不是什么都可以吃的呢?我又想起了那个用硫酸泼熊的清华学生……

我曾看过两则报道,都和“树”有关——

一位叫朱丽娅?希尔的少女,为保护北美一株巨大的被称为“月亮”的红杉树,从1997年12月10日起,竟然在这棵18层楼高的树上栖居了738天,直到树的所有者——太平洋木材公司承诺不砍伐该树。

在瑞典的语文教材和旅游手册中载有这样一件事:1971年,首都斯德哥尔摩,当市政工程的铲车朝古树参天的“国王花园”逼近时,一群年轻人站了出来,他们高喊着“拯救斯德哥尔摩”,用身体组成人墙,挡在那些美丽的古树前面……终于,政府作出了让步,将地铁线绕道而行。多么幸运的树们啊,而其给新一代的瑞典人,也撑起了更加盛大的精神荫凉。几十年来,那些护树的青年,一直被瑞典公民视为心目中的英雄。

读这些故事时,我深深被打动了。一群多么天然和童话的心灵啊,其力量源于健康的生命常识,源于对世间美学元素的珍惜。我深信,他们之所以有这样奋然的举动,一定与其童年启蒙有关,与早年那些围绕树的种种审美记忆和生命情结有关——正是那些印象和情结深深刺激并召唤着他们,才使之这般不顾一切地去行动……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我想,我们的教育为什么“树”不出这样的人来呢?

像“树”一样郁郁葱葱、根深叶茂的“人”。

(2002年)

白衣人:当一个痛苦的人来见你——对现代医学的人文透视

“我愿尽我力之所能与判断力之所及,无论至于何处,遇男遇女,贵人及奴婢,我之唯一目的,为病家谋幸福……”

——(希腊)希波克拉底誓言

角色体验

患病,乃一种特殊境遇。无论肉体、意志和灵魂,皆一改常貌而坠入一种孤立、紊乱、虚弱、消耗极大的低迷状态。一个生病的人,心理体积会缩小,会变异,会生出很多尖锐细碎的东西,像老人那样警觉多疑,像婴儿那样容易自伤……他对身体失去了昔日那种亲密无间的熨贴和温馨的感觉,俨然侵入了异质,一个人的肉体被辟作了两瓣——污染的和清洁的,有毒的和安全的,忠实的与背叛的……他和自己的敌人睡在一起,俨然一个分裂着的祖国。

求医,正是冲此“统一大业”而来。

相对白衣人的优越与从容,患者的弱势一开始即注定了。他扮演的是一被动的羔羊角色,对自身近乎无知,束手无策,被肉体的秘密蒙在鼓里——而底细和真相却攥在人家手中。身体的“过失”使之像所有得咎者那样陷入欲罢不能的自卑与焦虑,其意志和力量天然地被削弱了,连人格都被贬谪了。他敬畏地看着那些威风凛凛的白衣人——除了尊重与虔诚,还混含着类似巴结、讨好、恭维、攀附等意味。他变了,变得认不出自己,唯唯诺诺,凄凄惶惶,对白衣人的每道指令、每一抹表情都奉若神明。那是些多有力量的人啊,与自个完全不同,他们代表医学,操控着生命的方程和密码,仅凭那身洁白,无形中就匹配了某种能量与威严。

每个患者都心存侥幸,奢盼遇及一位最好的白衣人,有时出于心理需要,不得不逼迫自己相信:眼前正是这样一位!(你不信?那是你的损失。)由于专业隔膜和信息不对等,白衣人——作为现代医学的唯一权力代表,已成为患者心目中最显赫的精神砥柱和图腾。而且,这种不对称的心理关系几成了一种天然契约,作为医治的精神前提而矗立。

但是,我们必须关注接下来的发生,即白衣人的态度。

对于患者的种种弱势表现,他是习以为常、乐然漠然受之,还是引为不安、勿敢怠慢?在一名优秀的白衣人那里,患者应首先被视作一个“合格”的生命,而非一个被贬低了的客体(无论对方怎样自我放逐,但自贬与遭贬是两码事)。甚至相反,患者更应作为一位“重要人物”来看待,赢得的应是超常之重视——而非轻视、歧视、蔑视。一名有良知的医生,他一定会意识到:再去贬低一个已经贬低了自己的人,于心于职都是有罪的。同时,他也一定能谙悟:正是在患者这种可怜兮兮的表象下却潜伏着一股惊人的力量——一股让人难以抗拒的莫大的道义期冀和神圣诉求,它是如此震撼人心、亟需回报,容不得犹豫和躲闪,你必须照单领受并倾力以赴,不辜负之。不知现代医学教程中有无关于“弱势”心理的描述?我以为它是珍贵而必须的,每个白衣人都应熟悉并思考如何善待它。

“弱势”在良知一方总能激起高尚的同情和超量回报。但在另一类那里,情势就不妙了——

走进挂有门诊牌号的格子,随时可见这样的两位“交谈者”:一方正努力陈述痛苦,显露出求助的不安,同时不忘递上恭维;一方则满脸冷漠,皱着眉头,一副轻描淡写、厌倦不耐的样子……这真是一种奇怪的“接见”,如贵族之于乞丐,官宦之于芥民。更要命的是,很多时候,这涉关“生死大计”的接见维持不了几分钟即草草收场了,更像是个照面。若患者对轻易挥就的那寸小纸片不放心,还巴望着多磨蹭会儿,白衣人便道:“先试试看,再说……”其实,这话大有端倪,也就是说,此次诊断只是个演习,乃试验性的,他已提前透支了一道权力——一次允许犯错误的机会。俨然一马虎士兵,从未要求自个“一枪命中”,竟打算连射下去,直到命中为止(或者不命中也为止,搂空了弹匣即玩完)。多么荒诞的规则,几乎连最正常的逻辑都忘了:既然射技实在欠佳,何不趴准星上多瞄一会儿呢?哪怕耽延几分钟也好啊,说不定,用不上几章“下回分解”,就把人家性命给误掉了。

细想一下那些粗鲁的医学行为,若稍加警觉,许多细节皆令人不寒而悚。其实在心理上,患者对白衣人的吁求有多么卑微啊,假若能与自个多聊片刻,对自个的身体多指摘几句,也就心满意足、感恩涕零了。

一名正实习或上岗伊始的医生常有这样的体会:当病人径直朝自己走来——一点亦不嫌弃自己的年轻、在冷冷清清的案前坐下时,自己的内心会激起多么大的亢奋和感动啊,他定会比前辈们表现出更大的热忱与细致,会倾其所有、使尽浑身解数以答谢这位可敬的病人……遗憾的是,随着光阴流逝,随着日复一日的积习,这份珍贵的精神印象便和其他青春记忆一起,在其脑海中褪色了……当一个白衣人终于持有了梦寐以求的工龄和资历之际,他究竟比年轻时多出了些什么呢?

尊敬的白衣人,一定有过这样的的事吧:冷不丁,您的衣襟突然被患者家属给紧紧拽住了——就像溺水者抱住一根浮秸,急迫而笨拙,绝望而不假思索……这时,您的第一反应是什么?敌视、憎厌、恼怒其“无礼”?还是沉痛与悲悯?是冷冷打掉那双手还是高尚地将之握住呢?

常闻病人家属向大夫送“红包”之事,亦曾目睹有人在医生面前苦苦央求乃至下跪一幕,那时我想,我们的医职人员何以让患者“弱”到了此等不堪呢?那“包”和“跪”里装的是什么?是人家对你的恐惧,是对你人格的不信任,是走投无路的灵魂跌撞与挣扎……“包”何以“红”?那皱巴巴的币纸分明是喂过血和泪的啊!从精神意义上讲,窝藏这包之人已不再有白衣人的属性,那丝丝缕缕的“红”已把他披覆的“白”给弄脏了。一个冒牌的赝品。

托马斯宣言

美国医学家刘易斯?托马斯在其自传《最年轻的科学——观察科学札记》中,毫不隐讳地说:他对医生本人不患重症感到“遗憾”。因为如果那样,医生本人就无法体会患者的恶劣处境,无法真切地感受一个人面临生命危难时的悲伤与恐惧,亦即无法“如同己出”“感同身受”地去呵护、体恤对方。

读至此,我欷嘘不已,除了感动,还有感激,更有敬意。难道不是么?没有比这种“角色亲历性”更能于蒙昧的医学现实有所帮助了。体会做病人的感觉——这对履行医职乃多么重要的精神启示!它提醒我们,一名优秀的白衣人永远不能绕过患者的痛苦而直接楔入其躯体,他须在对方的感觉里找到自己的感觉,在对方的生命里照见自己的生命,于对方的痛苦中认出自己的那份——尔后,才能以最彻底和刻不容缓的方式祛除这痛苦。

托马斯的假定并无恶意,更非诅咒。他只是给自己的岗位设定了一种积极的难度,一份严厉的心灵纪律,进而从人文的角度更近地帮助医学,提升其关怀质量。

医学是“保卫生命”的事业。它催促我们的白衣人:以生命的名义,以全部的激情和庄严努力工作吧!争分夺秒与死神赛跑吧!因为,拯救别人就是拯救自己,病人之现实亦即我们之现实(至少也是明天之现实),个体之命运即人类之命运。

“托马斯宣言”无疑是理想的、奢侈的,甚至不具科学及“合法”的操作性,但它却包含着诱人的信息,预示了一种高贵、纯洁的医学伦理前景——从中我们看到了白衣精神的良知、力量和希望。

同类推荐
  • 命运的档案

    命运的档案

    我们也受过伤,流过血,而依然没有停止脚步。因为,前面也在催促我们,呼唤我们……这套丛书的作者在人生的道路上跋涉,也在文艺的领城里跋涉。文艺领域中的跋涉也正是人生道路上跋涉的另一种形式的体现。在他们的著作中,抒发了对生活的爱憎和追求,也表现了对文艺的感受和体会,风格各异,而同有真诚的心。
  • 二心集:鲁迅作品精选(感悟文学大师经典)

    二心集:鲁迅作品精选(感悟文学大师经典)

    本套丛书选文广泛、丰富,且把阅读文学与掌握知识结合起来,既能增进广大读者阅读经典文学的乐趣,又能使我们体悟人生的智慧和生活哲理。
  • 邹韬奋作品集(中国现代文学名家作品集)

    邹韬奋作品集(中国现代文学名家作品集)

    “中国现代文学名家作品集”丛书实质是中国现代文学肇基和发展阶段的创作总集,收录了几乎当时所有知名作家,知名作品的全部。
  • 有些小草比花还重要

    有些小草比花还重要

    在生活中,我们的目光经常更多地投向了花朵,却忽略了花朵旁边的那些小草,殊不知,正是那些小草的辅助,才有眼前这些绚丽、芬芳的花朵。由崔修建编著的《有些小草比花还重要》共六章节,主要内容为爱的花树上,一朵朵绽开的都是美好,那些细碎的阳光常常带给我们恒久的温暖,在爱意盈盈的尘世明媚地行走,精彩了心灵,才能拥抱精彩的世界,善美的花,开在爱的心田,打开智慧的锦囊,倾听生命开花的声音。
  • 笑林广记(中华国学经典)

    笑林广记(中华国学经典)

    《笑林广记》荟萃中华文化精髓,弘扬中华精神文明。轻松阅读国学经典读本,开启智慧,增长知识,陶冶情操,学会做人。
热门推荐
  • 尚武霸天

    尚武霸天

    一轮灵月悬空高挂,银色光辉倾洒人间。古老预言:当血月凌空,邪恶之门大开,摩罗将从地狱而来!苍生哀鸿遍野,血流成河···
  • 朝堂之上

    朝堂之上

    傅瑾幽轻掀帘,一笑“昨天书房待太久了,今天有点儿起不来”轻轻扫过左相,眸中一副“我知道”的样子“左相府的侍妾太漂亮了吧,阳气太旺可不好”一一一一“左相小心娶不到姑娘”这是她,一个伶牙利齿的人,一个感情丰富的人,她是凤天王朝的右相,他是左相;而他,是谁?她是堂堂国师,他呢?
  • 无限之虚无

    无限之虚无

    这只是一场游戏,无所谓是谁发明,反正也只是一场游戏,最重要的是我在玩这场游戏就够了
  • 星幻无尽

    星幻无尽

    浩瀚的星空,似真,似幻。无穷的宇宙,究竟藏着什么样的秘密?星际世界:科技有极限,突破自我才能超越。无边界海:一切都不能永恒。冥界:生存是最奢侈的愿望。异世界:谁也不能掌握自己的命运。无尽世界:世界有无尽的可能。
  • 穿越:帝都之恋

    穿越:帝都之恋

    一代北国大将,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玉佩破碎碎的瞬间,他的灵魂却穿越到了二十一世纪,是灵魂的附身,还是命运的玩笑?这些他都不想知道,他只知道,自己心中深埋着的信奉。缘分,有时就是这么简单,无心的一次帮助,却遇上了彼此一见钟情的她,不敢说出口的爱,能否覆盖他内心深处的信奉。他不知道,来到二十一世纪的,并不止他一个,就连那些曾经的朋友跟敌人,也纷纷现身。随着内心的信奉被唤醒,他的双手再次沾满了鲜血,包括他所爱之人。玉玺重现,是灵魂的再次穿越,还是命运的再次玩笑?面对曾经的敌人,他再次举起手中的剑,浴血奋战。这次,他不再是为了保家卫国,而是为了数千年后,那个在二十一世纪等他的女孩……
  • 若世之妻

    若世之妻

    莫言,人如其名,话不多。温柔可人,但却得不到老公的爱,在其情妇的串掇下,将其推落扶梯,胎死腹中,一尸两命。再次醒来时,却已魂穿异世。但一切都没有变,一样的情节,一样的容貌,一样的故事,然而她变了,一样的故事有了不一样的结局。欧凌风,欧式王朝凌王爷,恨透了莫言,是他委屈了他的思思,所以他冷落她,任由其自生自灭。然而,两年后看到她,却又是另外的一个模样,不再唯唯诺诺,像太阳一样,所有的光似乎都吸引到她身上,让人不得不把眼光投注在她的身上。正当她发现了她的美好之时,似乎所有人都知道了她的与众不同。不要!她是他的,他不允许别人拥有她!看女主莫言在这场宫廷盛宴中如何华丽蜕变!本作品美男环绕,虐身又虐心。
  • 八股文

    八股文

    文化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人类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有机融合的产物;同时又是一种历史现象,是社会的历史沉积。当今世界,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人们也越来越重视本民族的文化。我们只有加强对本民族文化的继承和创新,才能更好地弘扬民族精神,增强民族凝聚力。历史经验告诉我们,任何一个民族要想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必须具有自尊、自信、自强的民族意识。文化是维系一个民族生存和发展的强大动力。一个民族的存在依赖文化,文化的解体就是一个民族的消亡。
  • 夜见蔷薇开

    夜见蔷薇开

    他是这个世界上唯一一个狐身的冰雪之神,她只是一个蔷薇花妖。他前世叱咤风云,心如冰,却唯爱一人,后不料被唯一信任的兄弟给了断一生;她前世为致爱,却被致爱了断一生,轮回异世作为平凡人,也难以避免前世留下的祸根,再度轮回故土,祸根还会相随吗?他与她此生再相遇故土,他只是一个丑陋孤儿,她却是一个富家千金,她却忘记了所有,而他却记忆犹存,又该怎样?我们,又见面了!
  • 形形色色的现代武器(科普知识大博览)

    形形色色的现代武器(科普知识大博览)

    要想成为一个有科学头脑的现代人,就要对你在这个世界上所见到的事物都问个“为什么”!科学的发展往往就始于那么一点点小小的好奇心。本丛书带你进行一次穿越时空的旅行,通过这次旅行,你将了解这些伟大的发明、发现的诞生过程,以及这些辉煌成果背后科学家刻苦钻研的惊心时刻。
  • 重整家园

    重整家园

    2012年12月21日,玛雅预言的世界末日。这一天,地球上突然爆发出一种病毒,这种病毒进入人体以后,会快速使人丧失意识,并在一至两小时之内变成一种可怕的生物——丧尸。恐怖的病毒感染了地球上99%的人类,以及其他生物。这场生化狂潮的爆发,究竟是大自然的愤怒?还是人类的计划?我们不得而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