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389300000003

第3章 锤炼心境(3)

原来,由于天安门城楼上空间比较小,当时负责摄影的新华社记者陈正青为了拍下完整的画面,不得不把倚着汉白玉栏杆的身子,不断地把身体向后仰,有跌下城楼的危险!站在毛泽东身边的朱德注意到了这一点,他见此情形,赶忙一个箭步蹿了过去,牢牢抱住了那位摄影记者的双腿。在朱德的帮助下,陈正青顺利完成了历史性的拍摄。而朱德本人,却永久地留在了记录这个关键历史时刻的镜头之外。

还有什么比在开国大典上留影更值得纪念的。但是朱德选择的是抢先救人,而不是"争"一个留影。晚年的时候,朱德非常喜欢兰花,他种养了一盆盆各种各样的兰花。他这样向人介绍兰花:"兰花的生性是高洁、倔强的,它讨厌浓肥大水,讨厌狎昵拨弄,讨厌喧嚣烟尘的纠缠……所以它的香味清雅幽远,无与伦比,古人称它为"香祖",王者之香。"这是一种多么高洁的追求!

与世无争,是一种人格修养。朱德的一生,"争"的是民族的解放,人民的幸福。而在党内,则以自己宽广的胸怀得到大家的爱戴。同样,老子的与世无争,并不是要求人什么都不要争,做个彻头彻尾的懦夫。相反,老子的"不争",实际上是一种最高层次的"争","争"的是需要更高一层的利益。

老子生活的那个动乱年代已经过去了,与世无争的思想也应该被赋予了新的涵义。对现代的领导者来说,与世无争首先是一种心境的修炼,从内心中就知道自己的目标是什么,选择最佳的途径去实现目标,而不是被外界纷繁复杂的事情迷惑,陷入无休止的争斗之中,。只有这样,才能不断取得上级的信任、下属的推戴和人民的满意。从下面这个故事我们可以看出与世无争的一个奥秘。

隋代的韦世康就是被人称作是一位勤政爱民的官员,他出身与名门大族,在十几岁的时候就当了州县的主簿,二十岁时就被任命为皇帝寝宫值班的警卫,还被封了汉安县公,地位十分尊崇。韦世康也不是碌碌之辈,他才貌双全,因此就被宇文泰看中了,娶了宇文泰的女儿,在宇文泰称帝后,他真是名副其实的驸马爷了。但韦世康的卓越政治才能还体现在地方治理上,在北周曾担任沔州、硖州刺史,后来北周灭了北齐为了安抚地方就让韦世康担任地方的总管,他圆满的完成了这项任务,深得官吏百姓的爱戴。北周末年,相州一带发生叛乱,绛州深受影响。当时的丞相杨坚就就让他去驻守治理绛州。韦世康到任之后,当地的老百姓都愿意服从,安居乐业,韦世康自己干了几年之后,也打算退休了。其实他本来就生性淡泊,不在乎官位升迁,加上朝局动荡,他也不免担心。可是,朝廷不答应他辞职,只能在绛州继续干下去,绛州的政绩有目共睹,他就被提拔到朝廷做官。韦世康回朝之后,先后担任礼部、吏部的尚书,可以说是位高权重,但是韦世康更是为人低调,生活上也是简朴无常,善于成人之美,别人做了好事就大力宣传,别人有过失时,也会妥善遮掩,更不会随便议论。在管理任免上,他总是提拔那些德才兼备的官员,深受大家赞许。

母亲去世之后,韦世康辞官回家守孝,但是隋文帝杨坚还没有等他守孝期满就让他上任。韦世康一推再推,杨坚也不答应,韦世康只得继续担任吏部尚书。过了几年,韦世康实在想退休了,在一次酒宴上他就正式向隋文帝提出辞官,可是隋文帝却说,你就是躺着,也要再替我干几年。当时天下共设四处总管,并州总管是汉王杨谅,益州总管是蜀王杨秀,扬州总管是晋王杨广,全是隋文帝杨坚的亲儿子,只有荆州总管,任命了异姓的韦世康。这在当时真是莫大的荣耀。

韦世康真正能够能有如此高位,也是因为他为人谦让、与世无争,不仅是老百姓都愿意服从他的管理,而且官员们对他景仰,还深得皇帝的信赖,这不能不令后人欣羡呀。

与世无争的另一个奥秘就是能够认识到周围环境,从而避免别人来"争",这样自己也就可以达到"与世无争"的境界。老子认为,人不应该片面的强调与别人争强斗胜,而是在纷乱的事务中保护好自己,要不断的超越自己、提升自己,赢得别人的拥戴,把握住自己的方向,自然就能够达到自己的目标。可以说,"不争"是一种充满大智慧的做人与处世的哲学。

在我们的社会中,不是只有谦谦君子,而是什么样的人都有。有时候,你想与世无争,可是一些内心阴暗的小人却偏偏要欺侮你,你如果去和他争斗,最好的结果页不过是两败俱伤,何苦来呢?这时候,一味躲避绝对不是对付小人上策,和他争斗也没有好的结果。那么该怎样实现"与世无争"的观念呢。我们不妨看看北宋大将曹彬的做法。

北宋的开国大将曹彬是一位为人诚实且宽厚仁义的人。在征讨南唐的战争中,宋太祖赵匡胤任命曹彬担任宋军的主将,临行前还交给他一把尚方宝剑,授予他处决副将以下违令将领的权力。赵匡胤问曹彬还有什么要求。曹彬提出,希望能够调用将军田钦祚担任另一路的前敌指挥官。赵匡胤答应了。

曹彬的请求使自己的得部下很奇怪,因为大家都知道田钦祚既狡猾又贪婪,喜欢争功诿过,最擅长的是在背后打小报告。大家平时躲他都来不及,把他弄到军中来是为什么呢?曹彬后来说出了自己这么做的道理:这场战争任务非常艰巨,恐怕要打很长时间,前方将士特别需要朝中的全力支持。作为领兵在外的将领,如果朝中有人不断进谗言捣乱,很可能坏了大事,而这个田钦祚就是个败坏别人的"高手"。怎么样才能防范他,最好的办法就是把他放到自己的眼皮底下,派他点用场,分他点功名,堵住他那张爱进谗言臭嘴;实在不行,还有尚方宝剑嘛,不怕他闹事。

曹彬是在"争"吗?我们看不到。但是我们知道这样一来向田钦祚这样的小人就不能与他争了。

争是不争--因为争斗中没有胜利者;

不争是争--因为避免了争斗,也能够实现自己的目标,是最高明的"争"。

这就是老子告诉我们的道理:"以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知足常乐的心理

【老子说】

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第46章)

意译:最大的灾祸就是人心的不知足,最大的祸患就是贪心利得。所以只要懂得知足,使自己心理平衡,就会永远会富足。

【解读】

在生活中、工作上,我们要不要"知足常乐"?这个问题争论了也有上千年了。笔者的一位朋友说,人不能够知足,因为你如果什么都满足了,就不会积极进取了。比如你做了科长,就知足了,那就永远也当不上处长;赚了100万就满足了,就永远不能成为千万富翁了。可口可乐公司前任董事长保尔o奥斯汀也曾这样说过:最糟糕的事就是一个高级主管对公司在市场上的成就沾沾自喜,尤其是公司处于最佳时期。任何时候,只要你一满足,就等于你在发出一条"停止前进"的命令。

他们讲的都有道理,但是老子所说的知足和他们认为的知足有着完全不同的含义。他们所谓的"知足",指的是对现状的一种满足,并因此而安于现状,不思进取。而老子所谓的"知足",是"懂得在某一方面满足"的意思,细究起来,有两种含义。

老子所说"知足"的第一含义是教人能够控制自己内心的贪欲,不要被贪欲迷惑了自己的思维,做出头脑发热的蠢事儿来,也就是他所告诫的"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人生最大的败笔,莫过于因不知满足而枉法,因枉法而身败名裂、自毁前程。所以说,不知足是领导干部的大忌,也是领导干部最难迈过的坎。古人说"为得多求,心无厌足",落入贪欲的陷阱,便有了永远填不满的贪欲。而知足常乐,无疑是医治"贪欲之病"的一剂清凉药。

老子生活在春秋时期,常用来描述那个时期的一句话就是"春秋无义战",史书上对春秋时期战争的记载连篇累牍,区区二百多年间的历史,竟然近五百场战事,大国之间只要是有点实力的就想争霸,其中最突出的就是齐桓公争霸。

齐国是当时东方的大国,物产丰饶,鱼盐之利颇丰。齐桓公时不计前嫌任用管仲为相与鲍叔牙等人共修国政。刚开始,齐桓公就打算对外扩张,公元前684年率领大军攻打鲁国,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长勺之战。我们熟知"曹刿论战"的故事,就是发生在这个时候,曹刿认为当官的人目光短浅,因此在他的建议之下一鼓作气打败了齐国。长勺之战后齐桓公也虚心接受管仲的意见,专心修内政,富国强兵。经过几年的革新图强,齐国军备充足,一个东方大国傲然屹立。齐桓公二年,宋国发生了内乱,为了平息内乱齐桓公自然先召集了其他的诸侯国先会盟,打着周天子的旗帜,然后攻打不听话的宋国。紧接着又攻打经常骚扰燕国的山戎,还并迫使楚国让步,最后在葵丘诸侯会盟的时候齐桓公真成了的天下的霸主。此后,陆续登上历史舞台的霸主还有宋襄公、楚庄王、吴王阖闾、越王勾践,一幕幕刀光剑影在这里演绎。民众则是生灵涂炭,怨声载道。

老子自然是体悟到了天下大乱,但是这些祸乱的根源是什么呢?那就是这些侯王太不知足了,他们有太多的贪欲之心。这个侯王想争夺别人的土地或者财富,而那个侯王则想争夺别人的人口,你争我夺。这些诸侯之间的争夺不仅给人民带来了无穷的灾难,参与争夺的这些人也大多没有好的下场:齐桓公是在宫廷政变中饿死的,宋襄公、吴王阖闾是在战斗中受伤而死的。为此,老子就给那些有贪欲的人想到了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那就是要他们能够懂得知足的道理。

老子所说"知足"的第二个含义是要人懂得进退的机会,到达完美全面的"满足",而绝不是取得一点成绩就停滞不前。因为人生的道路上既有机会,也有陷阱,如果不懂的这样的道理,一味"积极进取",或许掉到陷阱里的时候,还自以为是个好机会呢。比如从政的人,在金钱方面就应该"知足",否则很容易陷入贪腐的陷阱;需要抓住的则是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以及在自己的领域--政界不断发展的机会。

前秦时代的崔玄伯,才华出众,深受苻融器重,被任命为阳平公侍郎、冀州从事等职。他里里外外都是能手,虽然政务繁多,但是他总能将事情处理的井井有条。他私下里还是大将军苻融的好友。前秦皇帝苻坚听说玄伯的事情之后,就打算让他当太子舍人,玄伯却因为母亲有病婉言拒绝了,不久就被降为著作佐郎。

后来,太原人郝轩早就听说崔玄伯有经天纬地之才,看见崔玄伯躲避战乱的时候羁留齐鲁之间不禁扼腕叹息:"这样有才能的人却在动乱的年代与这些燕雀之辈为伍,真是可惜呀!"尽管如此,崔玄伯依旧自足自乐,专心致志的读书,一点也不在乎家里的财产多寡,如此心境很是难得。

北魏太祖皇帝拓跋珪征讨慕容宝的时候,崔玄伯曾弃城远走,拓跋珪对他的才华早就有所耳闻,于是立刻下令追赶,将他请回军营后,坐谈天下大事,发现他果然名不虚传。崔玄伯满腹经纶,应答如流,拓跋珪不禁心中大喜,于是立即任命他为黄门侍郎,不离左右,协助处理国家机要。当时,拓跋珪打算重定国号,就让群臣讨论。崔玄伯引经据典,侃侃而谈,于是称道:"现在国家拥有北方领土,地域辽阔,陛下当政后更是继往开来,登国元年应该改为国号魏。现在慕容宝又进献魏土,以魏作为国号,更是意味着吾国神州大地的头等之国。这是大吉大利的事情,因此国号应该为魏。"拓跋珪觉得有理,欣然同意。

一次,拓跋珪到邺地,问起这个地名由来,崔玄伯熟知典故历史对答如流,拓跋珪更是满意无比。紧接着,玄伯就升为吏部尚书,可是国家刚刚建立,百业待兴,朝廷礼仪以及法令都由他起草审定。这时的崔玄伯可以说呼风唤雨,但是崔玄伯却是依旧一如既往,淡泊名利,家徒四壁。出门时也不乘坐车马,母亲已逾古稀,更是粗茶淡饭。崔玄伯丝毫没有觉得自己有什么不妥,反而过得非常舒心。拓跋珪听说之后,更是派人调查,果然如此。就更加器重,随后还给他了诸多赏赐。可是崔玄伯泰然处之,别人不解,甚至嘲笑,玄伯也是不改其行。

拓跋珪驾崩之后,太子还没有即位,清河王拓拔绍蠢蠢欲动,他听说朝中人心不稳,就散布钱财收买人心,可是崔玄伯丝毫不受。因此,魏太宗即位之后,崔玄伯因为拒收拓拔绍财物备受敬重,特意登门看望。那些曾经收受拓拔绍财物的人见后更是羞愧不已。

我国古人曾经做过这样一首打油诗,名字叫做《不知足》。诗中说:"终日奔波只为饥,方才一饱便思衣;衣食两般皆俱足,又想娇容美貌妻;娶得美妻生下子,恨无田地少根基;买得田园多少顷,出入无船少马骑;槽头结了骡和马,叹无官职被人欺;县丞主薄还嫌小,又要朝中挂紫衣;若要世人心里足,除非南柯梦一回"。这对那些不知满足的贪欲描写的可谓入木三分,令人感叹深思。然而正如老子说言,贪欲会引来祸患,知足常乐才好。

但是,老子所说的知足,并不是意味着就知足什么也不做了,而是不应有无止境的贪欲。孔子也曾经称赞自己的弟子颜回,一碗饭一碗水就满足了,一点也没有忧愁。尽管粗茶淡饭,人们还是有更高的精神追求的。老子所言的知足常乐,恰恰应是在物质上知足,在精神上有更高的修养与追求。

清心寡欲中有力量

【老子说】

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第12章)

意译:五彩缤纷的颜色让人眼睛发花,喧嚣悦耳的音乐让人耳朵变聋;五味杂陈的美食让人败口;跑马打猎让人心狂。稀有的宝货让人行为失常。所以,圣人只求饱腹不求赏心悦目,有所放弃从而才有所获得。

【解读】

人有七情六欲,这无可厚非。但是人是有理性的动物,必须懂得如何控制和疏导自己的欲望。如果任由欲望泛滥,那可能会伤人伤己,最终什么事情都做不成。对于掌握一定权力的人来说,这一点更加重要。

在这里,老子提出一个命题:领导者要能够控制自己的欲望,懂得取舍。按照老子的观点,圣人只要吃饱肚子就可以了,迷恋于声色犬马会伤害到自己。我们看看他说的,五彩缤纷的颜色伤眼睛,喧嚣悦耳的音乐伤耳多,美食吃多了伤胃,游戏娱乐则是让人难以控制自己……由此说来,老子不让人物质发展了么?那大错特错了。在老子的年代,物质生活水平还很低,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只有那些贵族为政者才会声色犬马,挥霍纵欲。所以,老子的这些话是针对那些为政者说的,他希望这些人不要为声色所迷惑,而是懂得哪些是自己需要的,哪些纯粹属于自我放纵。

同类推荐
  • 完善人生的58个细节

    完善人生的58个细节

    随手关门是一种好习惯,也是一种心态。夏天防蚊虫,冬天防寒气,晚上防小偷。不论是自己的门、别人的门或者是公共场合下的门,关的时候都应该尽量轻一点,不仅可以让门的使用寿命长一点,还可以避免制造噪音干扰大家。能够考虑到大家,不干扰别人,才能获得别人的尊重。
  • 20世纪中华学人与读书

    20世纪中华学人与读书

    当今社会,读书已成为人们的终生功课。在适当的年龄,须以适当的书籍陶治情操,指导人生;选择适当的图书,以适当的方法去阅读品味,方能获得智慧,提高能力。本书汇集了20世纪近百位名人的读书经验,他们之中有:指点江山的政治领袖;名震寰宇的科学巨匠;著作等身的学术泰斗;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探寻大师的成才之路;你将获得无限启迪……
  • 我的梦想我的路

    我的梦想我的路

    《我的梦想我的路:影响一生的职业规划指南》主要内容:从“生命中最重要的决定”为开篇,引出当前的中学生、大学生及职场白领在选择职业时的迷茫与无奈,然后作者从一次圆梦之旅的经历与感悟开始,把人生比喻成一次长途旅行,如何探寻自己人生梦想的目的地?如何选择自己的职业方向?如何提升自己?如何选择适合自己发展的公司或人生平台?如何选择好的上司或老板?如何管理职业生涯以实现自己的人生梦想?
  • 打造心态(影响你一生的成功励志书)

    打造心态(影响你一生的成功励志书)

    心态决定一切!智慧创造一切!这是一个人人追求成功的时代,心智的力量具有创造成功态势的无穷魔力!即具有成功暗示的随着灵感牵引的成功力。
  • 人脉

    人脉

    《人脉》讲述现实生活中有一条“铁律”:20%的人掌控着80%的经济命脉;20%的人脉带来80%的价值;20%的产品为企业创造80%的利益;20%的患者消耗了80%的医疗资源……这就是著名的“二八定律”,即“80/20法则”,《人脉》中一令人震撼的规则同时也映射出了人脉交往的秘诀:抓住关键性的20%。
热门推荐
  • James Mill

    James Mill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浅——殇

    浅——殇

    是战火纷飞的沙场,还是刀光剑影的皇宫,似乎曾经也有这么一个人,奄奄一息的躺在她的怀里。只是烟雨迷离了谁的眼,华容谢后覆了谁的天下,换来的不过是一场,山河的沉寂。
  • 老茶客经典闲话

    老茶客经典闲话

    人们爱啖茶,其目的就是聚会:茶馆就是摆龙门阵的论坛,三教九流天所不有,其中精彩在茶水的滋润下汩汩而出。将这些玄龙门阵汇集成册,就是这本《老茶客经典闲话》。老茶客爱啖茶,啖必醉,醉必筛话,姑且听之……
  • 火柴人的救赎

    火柴人的救赎

    这本该属于画中的世界,不过这应该是个传奇。可歌可泣,可悲可叹。小人物的故事火柴人的救赎,他救赎什么
  • 三国旗杨

    三国旗杨

    一个对历史几乎一无所知的流浪儿,因为一件传说之中的宝物,回到了东汉末年。面对完全陌生的环境,他迷茫的面对着一切,面对新的亲人的关爱,想要就这样一直下去。只是乱世却让他痛失亲人,凭着一股活下去的信念从生死之间醒来。为了报仇走上了一条血与火的道路,在这条道路上越走越远,他究竟会走向何方?是为了在亲人离开重新给与关怀和恩情的恩人铺平面前的道路,还是自己在荆棘中走出一条全新的道路?……一切都在本书之中,本书属于慢热型,高潮是在百章之后,请大家期待吧。
  • 大明度经

    大明度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权妃谋天下:惊世巫医

    权妃谋天下:惊世巫医

    她,21世纪最年轻的女上尉。一朝穿越,却沦为弃婴!他,上古良渚古城的幕后首领。他们奇遇崖底,是偶然相遇还是命中注定?且看他们在这乱世之中,谋得一片天。
  • 黑旗下的自由

    黑旗下的自由

    传说的故事已经讲完,站在黑色旗帜船的甲板上,追逐心中所向往的自由!
  • 坐卧山河

    坐卧山河

    他天资纵横,他乃是一国太子,可是战乱使他变成孤儿。看他如何走上强者之路
  • 异闻记

    异闻记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