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4063300000045

第45章 47.束庄来历不凡

周武王灭商建立周朝,封帝舜的后裔妫满于陈。妫满根据胙土命氏的规定,又称陈满。第十三代君主陈厉公有个儿子叫完,宣公时任大夫。宣公晚年杀太子御寇,欲立宠姬生的儿子。陈完同御寇关系好,怕祸及自己,逃到齐国,古代陈、田同音,遂改称田完。

齐桓公任命田完担任工正(管理工匠的官)。死后,谥为敬仲,所以又称田敬仲。田完八世孙田和废掉齐康公,自立为君,列为诸侯,仍以“齐”为国号,史称“田齐”,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田氏代齐”。

田齐世系为:太公和、桓公午、威王因齐、宣王辟彊、湣王遂、襄王法章、齐王建。

齐湣王十七年(前284),燕国上将军乐毅以五国联军攻齐,破齐都临淄,连下齐国七十余城,仅剩莒和即墨(今山东平度)二城,国将灭。湣王出逃至莒(今山东莒县),为楚将淖齿所杀。危难之际,田单率族人坚守即墨。田单是田和六世孙,由于代代为庶子,到他这一代只做了一个管理市场的小官。田单有将才,施用“反间计”逼得乐毅被解除职务,差点没被杀掉,只好逃回本国赵国;又以“火牛阵”大破燕军,尽复失地七十余城。

齐国得以复国,田单的功劳巨大,国人共同推举他为齐王。田单坚辞不就,说“太子(法章)自在营州,吾疏族(意为门头远),安敢自立为王?”于是迎回太子法章,立为齐襄王。襄王任命田单为相国,掌管国家大权,封安平君,封邑兰陵(今山东苍山县兰陵镇)。田单尽心尽力治理齐国却遭小人中伤,入赵任相国,封平都君。田单子孙有以“吾疏族”为由改姓疏的,世代居住在兰陵,自称东海兰陵人。疎为疏的异体字,所以疏姓也称疎姓。

田单的七世孙疏广(前130—前45),也作疎广,字仲翁,年轻的时候勤奋好学,通晓《春秋》,在家教授学业,求学的人从远方投奔到他的门下,络绎不绝,名震天下。汉宣帝刘询征他为博士郎,官太中大夫。地节三年(前67),汉宣帝任命疏广为太子太傅,也就是太子刘奭的首席老师,后调任太傅,位列三公之首。疎广的侄子疎受,时任太子少傅,与叔父疎广一同辅佐太子读书。

太子外祖父许广汉认为太子年少,向宣帝说想让他弟弟许舜来看护太子家。宣帝问疎广可以吗?疎广答道:“太子是国家的储君,老师和朋友一定在天下的英才中,不宜只亲近于外戚许氏一家。况且太子本身有太傅和少傅辅佐,官员都已齐全,现在又让许舜看护太子家,显得浅陋,不是把太子的美好品德传扬到天下的方法。”宣帝认为疎广的话很对,把这些话告诉丞相魏相。魏相脱帽致敬说:“这不是我等所能想到的。”疎广于是被宣帝器重,多次受到赏赐。太子每回上朝,随同进见皇上,太傅在前,少傅在后。叔侄二人一同担任太子的师傅,满朝廷把这看作是荣耀的事。

叔侄二人在此职位上五年,皇太子才十二岁,就通晓《论语》《孝经》,进步很快。疎广对疎受说:“我听说‘知道满足不会受辱,懂得止步没有危险’,‘功成名就主动引退,符合天道’。如今咱们叔侄二人官做到二千石,官当大了,名声也树立了,这样还不离职,恐怕要后悔的,还不如我们叔侄二人一起出关,告老还乡,寿终正寝,不也很好吗?”疎受磕头说:“听从大人指教。”当日叔侄二人一起借口有病向宣帝请假,宣帝准假三月。

三月期满,宣帝准许他们复职,继续教导太子。疎广、疎受都回答说:“我们的病情越来越重了,恕不能复职。”并上书请求辞官退休。宣帝看到他们年纪确实很老了,就准许他们以原官退休,加赐黄金二十斤,皇太子也赠送黄金五十斤。公卿大夫故友乡人在东都门外陈设帷帐,设宴给他们饯行,送他们的人的光车子就有几百辆。叔侄二人拜谢不受,告辞离去,道路两旁观看的人都说:“这二位大人真贤德啊!”有的为他们叹息哭泣。

疎广回到兰陵家乡以后,每天让家人陈设食具,摆上美酒佳肴,邀请族人、老友、宾客一起娱乐,还多次询问家中还剩有多少金子,催促卖掉供设酒食。过了一年多,金子用去了很多,疎广的子孙觉得有些铺张,就私下就对他兄弟辈中为老爷子所喜爱信任的年长的老人说:“子孙希望赶在大人在世时多少置办些家产立下基业,如今每天吃吃喝喝,资财将要耗尽。应该凭您老人家的身份,劝说大人置买田宅。”

老人答应了,在闲暇的时候对疎广说了子孙们的意愿,疎广听了哈哈一笑,说:“我难道老糊涂了不顾念子孙吗?但是原本家中就有旧田宅,让子孙在这些田宅里辛勤劳作,足够供应穿衣吃饭的了,跟普通人一样过日子。如果再给他们增加财产就会出现赢余,只能让子孙生出怠惰罢了。贤明的人有过多财富,就会抛弃自己的志向;愚昧的人有过多财富,就会增加他们的过失。再说富有的人,是众人怨恨的对象;贫穷的人,会为家庭辛勤劳作的。我既然没有什么用来教化子孙的,就不打算增加他们的过失又招致众人对他们的怨恨,只想让他们勤勤恳恳过安生日子。另外,这金子是皇上赏赐给我用来养老的,不是留给子孙的,所以乐意跟乡亲宗族共同分享这些恩赐,来度完我的余生,不是很好的事情吗!”于是子孙和族人心悦诚服。后来他就这样终老一生,终年八十五岁。

西汉后期,疎广有个曾孙名叫疎宣,好学明经,哀帝初为谏议大夫,后官至司隶。束宣在执政期间,廉洁奉公,虽吃皇粮俸禄,但不多拿一针一线,到死家中只有两间茅屋,深受百姓的敬仰和爱戴。王莽篡政,为巩固帝位,除尽汉之忠臣,疎宣也遇害了。

疎广另一曾孙疎孟达,在王莽未篡政之前对王莽的人品和政治前途就有相当清醒的估计和认识,王莽篡政后竭力邀请疎孟达辅佐自己建立王氏天下,并许诺高官厚禄。疏孟达为天下苍生和族人安全计,坚决不肯不助纣为虐,与王莽势不两立,宁愿绝足也不愿与奸党为伍。当疎宣遇害后,疎孟达为逃避王莽迫害,带领子孙和族人隐居起来,并去“疎”之左边“疋”旁,留下右边的“束”字,作为姓氏,表示不忘祖宗。自此出现了“束”姓。

疎孟达的子孙一支迁居沙鹿山南(今河北省大名县境内,一说为今山东阳平),一支迁至丹阳(今属江苏)三城巷定居。丹阳疎孟达后裔十分富有,有一年,束家和丹阳麦溪村的张家同到茅山烧香。茅山道士正为修建茅山宫观筹募经费作难,束家当即答应出钱购买木料和砖瓦。张家出不起钱,但人丁兴旺,有八百户人家,答应把全部木料和砖瓦运到山顶去。三茅宫观建好后,大殿上悬挂一幅对联,上联是“富贵三城束”,下联是“人丁麦溪张”。因此丹阳束姓有“富贵三城束”的美誉。

丹阳疎孟达后裔,名儒辈出,显宦绵延不断。十世孙中有一人名束晳,字广微,生于曹魏元帝景元五年(264),逝于晋惠帝太安二年(303)。其祖父束混官居曹魏陇西太守,父亲束龛做过西晋冯翊太守,功劳显著。束皙是西晋有名的文学家、史学家、文献学家。

束皙博学多闻,性格沉稳,不慕荣利。少游国学,才华横溢,博士曹志誉其为“好学不倦,人莫及”,与兄束璆都很有名。后还乡里,察孝廉,举茂才,皆不就。不就是有原因的,因束璆娶权臣石鉴侄女,又休掉了,石鉴以为憾事。束皙因此受到石鉴压制。

太康年间,故乡遭遇大旱,束皙不忍眼睁睁看着不管。于是他把自己的真情和渴望对上天表白,用一片赤诚请求上天,降甘霖垂怜这片焦灼的土地和土地上的百姓吧。果然,三天后,喜雨如期来了,解除了旱灾。百姓感念他,作歌曰:“束先生,通神明,请天三日甘雨零。我黍以育,我稷以生。何以畴之?报束长生。”可惜这个个好人没能长寿。

卫恒,是大书法家卫瓘的儿子,著名书法家卫铄卫夫人的哥哥,他本人也是有名的书法家。武帝崩,继位的惠帝是个白痴,大权落在辅政大臣杨骏手中。野心家皇后贾南风为掌握朝政大权,于永平元年(291)勾结楚王司马玮发动政变,杀死杨骏。可大权又落在帝师卫瓘手中,贾南风唆使司马玮杀掉卫瓘一家九口,卫恒也在其中。此为八王之乱的开始。束皙与卫恒友善,听说好友被杀后,冒着生命危险从本郡赶到京城为卫桓奔丧。

元康中,束皙曾照着东方朔的《客难》作《玄居释》,阐述“道无贵贱”、“守分任性”的观点,并借叹息往世,寄托对当时政治生活的感慨,文笔幽默。束皙的仗义与才识为时任侍中的张华所赏识,召为掾(官署属员),不久又为司空王晃所辟,授于官职。

张华为司空,又以束皙为贼曹属(司空属官)。束皙上疏请因地制宜,大力发展畜牧,兴修水利,开辟西土。疏准,转左著作郎,撰《晋书》帝论、十志,迁转博士,著作如故。束皙是当时多闻博识而精于古文的学者,却从不拿学问作为争取荣华富贵的工具。

当初,咸宁五年(279),汲郡人盗发魏襄王墓(或言安釐王墓。河南省郸城县汲冢由此得名),得竹书数十车,皆为蝌蚪文,为魏国史书,因盗墓者烧简照明,多烬简断札,文既残缺,不复诠次。晋武帝很重视这件事情,命卫恒、荀勖等辨识。工作才开开了个头,卫桓就遇害了。惠帝命张华负责,张华不能辨识竹简上的文字,于是拿给束皙看,束皙能够一一辨识,于是张华推荐束皙从事这一工作。束皙与荀勖日夜不停随疑分释,以今文写定,皆有义证。成书即为《竹书纪年》,亦称《汲冢纪年》。事毕,迁尚书郎。

到永康元年(300),八王之乱已经持续了十年。这时赵王司马伦为相国,准备废除皇后贾南风,拉拢同为相国的张华一起干。张华不愿与司马伦合作,司马伦就派人把他杀害了。为了收买人心,司马伦聘请束皙出任掌管章表书记的记室,束皙怎肯与司马伦这种刽子手合作呢?毅然以有病为由请辞罢归,回乡教授门徒。

不久,束皙病卒,年仅四十。门生为立碑墓侧,碑文有“博闻广识,著名于时”之语。束皙身后留下许多著述,整理古籍有:《纪年》十三篇,《国语》三篇,《琐语》十一篇,《穆天子传》五篇,《师春》一篇,《公孙段》二篇,《易经》二篇,《大历》二篇,《国诗》一篇,《杂书》十九篇等凡七十五篇。撰有《五经通论》、《七代通记》、《晋书纪志》、《三魏人士传》、《发蒙记》等,可惜大多散佚。

从疏广、疏受到束孟达,再到束混、束龛、束皙,他们做官都留有比较好的名声。功成名就后,他们以明哲保身为理念,都毅然退出官场,回到家乡,受到乡亲赞誉,被后世传为佳话,或许,这也就是血脉相承的原因吧!

从西汉到明代,束姓名儒名宦一直不断,可谓组緌蝉联。

到了明朝初年大移民时,束姓一支从山东兖州府兰陵县(明无兰陵县,今有苍山县兰陵镇)移民河南鄢陵城内。万历年间(1573—1619),来祖束朝阳又由鄢陵移至秣陵东南十里处定居,以贡生授平阳府(今山西临汾)训导(学官)。后人丁滋生,成村名束庄。到了清初,束朝阳的孙辈中又出了一个名人束存敬。

束存敬,字心一,号埛野,生卒年不详,大约生活于明末清初。少时聪颖,刻苦发奋潜心读书,刚到二十岁参加乡试,一举高中。参加完鹿鸣宴后,束存敬和同榜举人把鹿鸣宴上省巡抚赠送的点心果品暂放在客店里,待返乡后孝敬家中老人。客店主人一时疏忽忘记了关窗锁门,小偷溜了进来,将其中一个举人的赠送物品偷走了。

所谓鹿鸣宴,就是乡试放榜次日,省里的巡抚宴请考中的举人和内外帘官,因歌《诗经·小雅·鹿鸣》而得名。同时还要作魁星舞,赠送给举人们一些点心果品。这些东西虽不值多少钱,却是一种荣耀的象征。丢失物品的举人要客店主人包赔,客店主人怎赔得起,钱再多也买不到啊。事主不依,店主愁得要死,多亏束存敬居中调停,将自己的一份送给事主才算了事。客店主人感激不尽,束存敬说:“这没有什么,我不忍因为这事连累你呀。”

束存敬为人淡薄名利,与人城府不设,对什么都不在乎,甚至带病十几年都不加理会。他擅长医术,精通医道;休闲时诵写诗词以自娱,尤其喜爱钟繇、王羲之的书法。明崇祯十六年(1643),李自成起义军转战河南,要授给他官职,他坚辞不受,怕受连累避乱淮上,连儿女受不受累都不顾了。直到清顺治三年(1646)才回家乡,但这时他的生活已极度困难,几乎连吃饭都难以为继,却处之泰然。

清顺治九年(1652),束存敬进京参加会试,得中壬辰科殿试金榜三甲第九十七名进士。丁酉年(1657)选广平府(今河北省永年县广府镇)司理(法官),也就是广平府审判厅推事,也叫推官,从六品。到任后,他清理前任留下的所有卷宗,找出很多多年没审结的积案,只用了十天时间就全部结案了,多所平反,冤屈者感激不尽。他在任四年,宽严得宜,没听说有什么冤案发生。

束存敬著有《详刑录》一卷,很有价值,得各位上司推荐,迁吏部主事,正六品。地方官升迁主事,是一种荣耀。清代进士出身的,除翰林外,分部主事也是很好的出路,经一定年限后,必能补缺,递升员外、郎中,再升就是侍郎。可是他到任不久,就因病去世了。

束存敬有子七人,皆入庠。仲子束绅,字见斋,号珂里,屡荐不售,贡成均(即国子监贡生),授内阁中书,从七品。擢扬州府同知,从六品,先后兼理高邮、江都、如皋、兴化四县知县。任内革弊锄奸,每到一处,颂声作焉。后以丁母忧回归故里,惟余清风两袖而已。自此甘心林下,与邑贤诗酒联欢,杜门课子以自娱。

三张店东二里多地也有个束庄,也是明初大移民时从山东兖州府兰陵县(明无兰陵县,今有苍山县兰陵镇)移民河南鄢陵城内的,与秣陵镇束庄束朝阳同祖同宗。这一支在鄢陵住六十年,单传三辈,为了人丁兴旺,迁移到商水县二府集。住四十年,人丁仍然不够兴旺,于清顺治年间,从二府集迁此垦荒种地,成村名束庄。

同类推荐
  • 唐方

    唐方

    【一样的隋唐时代,不一样的隋唐英雄】王鹏这个中医药大学的屌丝男,跟同学去游泳馆潜水,一个猛子扎下去,就没再从水里爬出来。等他醒来时,才发现自己竟带着搜索引擎穿越到了隋朝末年。王鹏先是结识了程咬金和尤俊达、秦琼、单雄信、接着阴差阳错地摇身一变成了李世民,且看猪脚如何统领长孙无忌、房玄龄、杜如梅、魏征、李靖等名臣良相。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王鹏自认为是一个小郎中,也就给人看看病,谁知发明感冒退烧药就大卖,发明消炎药就脱销,摇身一变李世民,发明指南针、望远镜和枪炮,各地军阀全灭掉。建成夺位靠边站,篡取皇位众将赞,西域都护镇边关,打得突厥鸟兽散,参赞降服收吐蕃,开创贞观之治盛世新局面!!看医科男王鹏屌丝如何逆袭,踏上高富帅之路!开药方,治病救人;写良策,治国安邦,故曰《唐方》!!(另:本书与正史有出入,请勿拍砖)
  • 三国天下之刃

    三国天下之刃

    霸王项羽麾下神秘小将,随项羽南征北战,立下赫赫战功却无人知晓他的真实姓名。只知道楚军叫他玉麒麟,他是影子是死神更是八千江东子第兵两大头领之一,公元202年项羽自尽于乌江可他却下落不明,什么原因让历史埋没他的痕迹?是永久的消散还是数百年后回归。同为乱世的三国,同是英雄辈出的年代,命运让他来到这里是崛起还是沉默,是走上亡汉复楚还是解救苍生
  • 决胜天下

    决胜天下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大泽乡一声高呼,秦末风云起!烽火狼烟,兵锋天下,群雄逐鹿始!若陈胜不死,谁当坐拥天下,美人入怀?回到秦末,自当金戈铁马,决胜天下!……“项羽、刘邦,你们还是靠边站吧!”
  • 帝王将相论时事

    帝王将相论时事

    秦皇汉武,唐宗宋祖,这些风流一时的英雄人物都已“俱往矣”。但他们所留给后人的功过是非与政治智慧却投有因时代的流逝和朝代的更替而消失。相反,正是随着时间的流失和朝代的更替,我们对这些帝王将相的一些精辟言论所透露出来的智慧谋略才倍加折服。作为一个国家的最高统治者,身为天子、将相他们有责任和义务维持社会的秩序,保持国家的安定,而这前提就是要对其统治下的国家,当时的时事要具有深刻的认识,这关乎国家的兴亡,社会的治乱。因此,他们对时事的论断往往准确而又精辟。
  • 逆天改命之兰陵传

    逆天改命之兰陵传

    他,庸庸碌碌,不过是一个小技术员,过着平凡人的日子。他,貌柔心壮,堂堂大齐国王爷,却整日过着提心吊胆的日子。当他顶替他成为这个王爷时,又会发生怎样的变化?是无力改变历史的足迹?还是力挽狂澜,改变命运,创造属于他的辉煌?
热门推荐
  • 生存之证

    生存之证

    继恶之召使之后,镜音双子同人文,三大悲剧之二雪系列,正式出炉。
  • 金瓶梅语典

    金瓶梅语典

    对于中国人来说,自明清以来民间文人陆续创作传世的《三国演义》、《水浒传》、《金瓶梅》、《西游记》、《红楼梦》五部古典通俗章回小说,已经成为家喻户晓、人所皆知的经典著作。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刻画、故事情节叙述、精彩场景描写,无不借助语言手段的写景、写意、写真、写实、写照,描摹人物性格鲜明,描摹故事生动传神,描摹情节精彩纷呈。尤其是那些表现典型人物的典型语言,以及对典型环境的典型描述,总是令人心生感慨,口耳相传,记忆犹新,难以忘怀。
  • 我的玩美人生

    我的玩美人生

    一个百年难遇的……废柴,如何开始一段神奇的人生……
  • 马瑞芳趣话王熙凤

    马瑞芳趣话王熙凤

    本书是《马瑞芳趣话红楼梦》的延续,在这部作品中马教授以诙谐而幽默、生动而有趣味的讲述,解析了《红楼梦》中宝黛以外的至关重要的人物——王熙凤身上所潜隐的方方面面,充分显示了马教授深厚的古典文学根底和精湛的红学研究造诣。作品通过对王熙凤的全新解读,一方面是从围绕凤姐的故事及人物活动之蛛丝马迹中,探察、体会人物的性格特点和真实想法;还有另一方面是探询、揣摩文本内外曹雪芹的艺术构思和创作意图。本书既是一部对王熙凤全面解密、解读、解析的美文,又是一部带有探索、悬疑意味的开放式文本;既是严谨的红学研究学术著作,同时也是一部通俗易懂的轻松风趣的学术随笔;既有学术价值,又具有可读性。
  • 武拳

    武拳

    一个因误杀了自己父亲,荒废三年拳术的少年,重拾拳法,追寻着命运的轨迹,一步步走向巅峰的故事……拳术,拳技,步法,拳意,拳气,一个个熟悉又陌生的名词,演绎着无与伦比的华丽篇章。关注武拳,关注拳术!
  • 一榜封神曲

    一榜封神曲

    一首古老流传下来的曲子,就好似一张藏着无数宝藏的藏宝图,令无数人为它痴迷。早已不知作曲是谁,流传能的众多版本又哪个是真,却一度又一度引起江湖的厮杀。这正亦邪,邪亦正,混乱的江湖,是非又怎分的清楚。只能固守自我,坚守心底那最后一丝清明!
  • 真仙血脉

    真仙血脉

    【三生门,蕴涵八方世界,掌控它的人可以掌握本源命数的力量!】------------------------------苏衍快挂的时候进入一门内世界,里面一老人说他可以掌握本源命数,还是啥真仙血脉,可劲造了...苏衍当时就懵逼了。啥玩意儿?------------------------------而,不为人知的,苏衍的血脉之谜,竟是虚空界最大的隐秘,待到苏衍踏碎虚空之时才缓缓揭开...
  • 异界临天之魔战天下

    异界临天之魔战天下

    若天下人追杀我,我必化魔战天下!少年林天由于特殊原因无法修炼,后遇见一神秘老人,从而崛起!
  • 重生之贤妇休夫

    重生之贤妇休夫

    前世,他和她是一对冤孽夫妻,他花心,她奇妒,他休妻,她自尽。重生,他好色,她却成了贤妇。等她一纸休书到手,王爷、探花、书生,皆成裙裾之臣,男色多多益善。
  • 都市一代

    都市一代

    神马白富美,神马高富帅,神马官二富二,弱爆了!要做就做勇猛无敌的一代!十七岁的楚牧羊,生得不高,长得不帅,学习不好,贫下中农都已经延续了祖宗十八代。但为了成为能生出白富美,造出高富帅的牛逼哄哄的都市一代,学渣少年楚牧羊,带着爷爷的嘱咐,开始上路了。然而就是这么一上路,就有意无意的走出了一个辉煌无比又风骚无敌的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