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后
“阿显,醒来啦,头痛不痛啊?”床边的李大娘轻声问到。
“大娘,都什么时辰了,我不感觉头痛了。”说着,阿显就要下床。“大娘,我得去后院挖个小鱼池,过两天我二姑夫说给我几条四花鱼的鱼苗。”
“你这孩子,刚醒来,就去挖什么鱼池,”李大娘关心的说道“诶,去吧去吧,别累着了。饿了厨房里有吃的,我一会儿和你二姑家去焚铁城一趟,买些杂物回来”
“放心吧,大娘,我现在浑身的力气,那个三花鱼配星绒酒果然是大补,二姑夫点子真多。”边说边往后院走去
阿显家的后院可是一块不可多得的宝地,土壤肥沃不说,有时候李大娘进山采摘到黄参或者晴雨菇等药草的时候,都会在一家后院栽养一段时间,等凑够一定数量,就和二女姑家一起去焚铁城卖掉。有时候二女姑家采摘到药草,也栽种在自己后院,可是发现一段时间药草就精气不足,逐渐萎靡。所以无奈只能栽在李大娘家,所有人对此都是大感疑惑。
后院面积不算特别大,经过数年的开垦耕种,只剩下三分之一的地片还没动过。阿显决定在院子的西北角挖一个小鱼池。不知为何,后院的地格外的硬,阿显挖完已经是傍晚时刻。
“阿显,这次我们去焚铁城,看到一个通告。说二百里外的青玉山的仙人们半年后要收弟子了。”李大娘一边盛着饭菜,递菜盘给阿显,一边说道。
“这样啊,大娘。招收弟子有什么要求吗?”阿显急切的问着。
“这个嘛,也没啥要求,年近二八,有仙缘的就可以。”李大娘随口说着。接着又说“你看你二女姑家的大土,也才刚过完十五岁生日,你比你大土哥小点,那肯定满足要求了,你一看就是福大命大的孩子,肯定有机会成为仙人们弟子。”
“大娘,我今天下午把池子挖好了,咱家的院子,土可真硬啊”
李大娘立马相当自得的回道“那是自然,这可是咱俩家的宝地。风水宝地!你懂不懂。”一边说还一边把头往后仰,其中的自得之意是溢于言表。
“行了,阿显,收拾收拾就早点歇息吧”说着李大娘就回屋了。
次日,太阳刚刚升起。
“二姑夫,这些小鱼仔吃什么啊”阿显急切的问到。
“这个啊,很简单的,你先去河边找一些大大小小的鹅卵石,零散的铺在鱼池下边,再挖几颗水草,偶尔捉些虫子,很好喂的,应该是很好喂的吧,反正我感觉好喂。”二姑夫每说一句,就仰头思考一下,说到最后语气都有点不确定了。
这让阿显心里也多少没了底,不过心里想着,既然二姑夫世代捕鱼,肯定养鱼也有一手。想着就边道谢边往河边走。
还好阿显家就在河边,绕是背个青竹篓,也是来来回回搬了个四五趟,阿显现在身板不错,然而毕竟鹅卵石这种东西重,一趟来回就能背不到半篓,待到把大部分鹅卵石都铺下去,又栽下几颗水草,等了一刻钟略显浑浊的水才变清澈了。做完这一切,阿显就去二姑夫那用个小陶罐接回了五条三花鱼。
这几条三花鱼刚出生没两天,但由于一开始就有指甲盖那么大,再加上颜色靓丽,因此放进鱼池也挺好找到的。待几条鱼仔大概游了一刻钟的时间,估计是探索完它们的活动空间了,就集体游到水池的一个角落里,正好是阿显脚下的方向。可能是开始找合适的地方做巢穴了。
阿显观看了一会儿,新鲜劲少了些许,便又琢磨着喂它们些什么呢?
边琢磨着就又走到经常发呆的河边。看着水中时不时的游来几条三花鱼,有大有小,仔细观察了一会,发现它们都在吃紫葫漂的跟。紫葫漂是一种长在水面上的水草。生长的比较快,而且紫葫漂的根生长的特旺盛,再加上大部分都是须根,比较细小,估计鱼也能咬断。
于是阿显就在河岸上的紫柳林找了个长棍,捞了几颗紫葫漂,一摇一晃的回了自家的院落。把紫葫漂扔进了水池,不一会儿就看到几条鱼仔游去吃紫葫漂的须根了。
时间一晃半个月过去了,而阿显养的三花鱼也长到手指大小,大概是原来的三倍那么大。阿显琢磨着三花鱼长得不是很快这是二姑夫告诉他的,可是这长得也太快了吧。昨天他去二姑夫家也看了看大土养的那五条,也不过长大了一倍。比他自己养的小了一半。莫非是自己喂了紫葫漂?
阿显感觉其中原因不应该是紫葫漂。因为紫葫漂这种东西生长那么快,前天几乎都把水池占满了,拿紫葫漂和李大娘偶尔采回来的药草比,长得快的一般不是什么好东西。药草都是几年几十年才成熟的。
想到药草,阿显眼前一亮,是不是因为自家院子的地好,所以导致鱼也养的好?再加上紫葫漂也长的比较好,然后导致鱼仔长的飞快?这样想着,阿显又捞起两棵紫葫漂,带到大土养鱼仔的鱼缸里,给大土说三花鱼比较爱吃这种水草。大土连忙说那我赶紧去河边捞些上来。见大土要出门,阿显也没继续留在他家。毕竟人家家里没人了,留在这徒惹尴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