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430800000036

第36章 台湾之行(3)

《中国时报》与《联合报》是台湾两大舆论重镇,《中国时报》创办人余纪忠、《联合报》创办人王惕吾常与金庸一同去外国出席报界的国际会议,因此很熟识。60年代初金庸和比他年长十多岁的余纪忠相识,一见面便言谈投机。他们都是报纸的创办人、投资人,并且全面负责报纸的内容和言论。当时,《明报》的规模小得多,职工人数、版面数目、销量、广告、影响力、盈利都远不及《中国时报》。但他们对办报的理想,对新闻工作者的职责有共同的想法。每次见面,余纪忠总是毫不吝啬地给他赞誉和勉励。当时台湾新闻界比现在有更多限制,新闻工作者曾因为工作和言论而失去人身自由,受到惩罚。金庸总是表示,自己处所的环境比余纪忠好得多,办报比较容易,如果再向压力低头,简直不配办报了。在金庸遇到困难的时候,心中常会浮起一些人的影子,其中就包括余先生。他会想:“这次倘若我投降妥协,余纪忠先生,还有某某人、某某人,他们会瞧我不起的。”余在无形之中,多次帮了他做一个正直的报人。每次到台湾,他一定去拜访,余纪忠也一定约他餐叙。2002年4月9日,93岁的余纪忠去世,他写悼文时,想到数十年来相交的点滴,想到余先生的微笑的面容,温文尔雅的表情,禁不住眼泪涔涔而下。①

① 转引自彭华、赵敬立《挥戈鲁阳:金庸传》,212页。

② 《明报月刊》1973年10月号,40—41页。

金庸与台湾的许多武侠作家如古龙、诸葛青云、卧龙生等都有交情。他说:“我个人最喜欢的武侠作家,第一就是古龙,第二是上官鼎(刘兆玄),然后是司马翎、卧龙生、慕容美。”刘兆玄后来从政,做过“行政院长”。每当金庸去台湾或台湾的武侠小说家来香港,他们经常聚会吃饭、打牌聊天,金庸是主要的请客者,被大家一致称为“帮主”。他说,这个帮大概就是胡闹帮,帮中成员除了台湾的武侠作家,还有香港的倪匡、项庄、张彻、王羽等。②

主演过《一帘幽梦》等电视连续剧的台湾明星、金庸“心目中的女神”萧蔷见了他,也叫他“帮主”。15岁开始读金庸小说的萧蔷自称“金庸迷”,在台湾一见面,就对他说:“帮主的书陪伴我度过了充满联考压力的青春岁月。”

金庸跟沈君山则因围棋结缘,成为很好的朋友。

柏杨第一次来香港,他们为秦始皇发生了激烈的辩论,柏杨认为秦始皇很好,金庸认为秦始皇坏到透顶,几个好朋友张彻、董千里“围攻”柏杨一个人。他说柏杨:“你是受到毛泽东洗脑。”但观点的不同并没有损害他们的友谊,后来他们也是蛮要好的。柏杨生病时,金庸曾去看望。③

① 查良镛《深切悼念余纪忠先生》,《中国时报》2002年4月13日。

② 《金庸散文集》,274页。

③ 《时代周报》2009年1月12日。

五、两岸统一梦

1966年12月3日,台湾针对大陆的“文革”,号召开展“文化复兴运动”。金庸在社评《台湾搞“文化复兴运动”》中说:“提倡中国文化复兴,用意甚善,方法也甚简单,只是‘自由’二字,只须政治上对文化学术不加任何干扰,让其自由发展,文化学术自然会慢慢地滋长繁荣。孔孟之道并非不好,但若要大家又都钻进这个圈子中去,汉武帝在两千多年前早就做过了,又有什么好处?”

1971年5月31日,金庸发表《蒋先生何不安享清福?》:“蒋先生已年逾八十高龄,实在不必再去过问实际政务,若于此时宣布全面退休安享清福,于他老先生身体健康固有益处,对于台湾处境的解决,也大大地增加了灵活性。人们不必再为了顾忌他老先生,以致吞吞吐吐,委委婉婉,什么意见都不敢畅所欲言。”

6月1日,金庸发表社评《毛蒋二先生,年纪都老了!》:“今年中国人庆祝辛亥革命六十周年,我们愿意见到毛先生和蒋先生都把权力交给较年青的政治家,让中国有更迅速的改革和进步,让广大的中国人民能共享这六十年来由于全世界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心智的开明,因而达成的物质和精神上的文明。”

1975年4月5日,87岁的蒋介石病故。4月7日、8日,金庸接连在《明报》社评中判断,台湾政局不会因蒋的逝世发生重大变化,两年多来,军政大权已掌握在蒋经国手里。他1972年访台时就充分感觉到,“不论是军队、政府人员,以及一般人民,都已接受蒋经国的领导,极少有人对新一代的能力表示怀疑”。所以,他判断“台湾局势不致因蒋逝世而有所变动,但当然不是说永远不变,任何事情都会有变化的,但台局之变,当是出于其他的因素”。他还乐观地预期:“对于台湾今后最大的影响,我们相信在于各种革新和现代化的措施,将以远为迅速的步调推行。”①

老蒋在世,受元老们的保守影响,小蒋放不开手脚。金庸的预测是准确的,他目睹了老蒋去世之后一步步的变化。1979年12月“美丽岛”事件发生,军法大审,《明报》社评的基调是节制、温和的,批评并不尖锐。他对蒋经国有好感,也敏锐地感受到了台湾一步步的变化。

① 《蒋介石逝世与台湾局势》,《明报》1975年4月7日;《台湾局势不致剧变》,《明报》1975年4月8日。

1981年10月1日,金庸发表社评《和平统一是共同愿望》。1982年中秋节,他在《明报》发表社评《和平统一与条件成熟》说:

海峡东西两个政权,在五十年代和六十年代剑拔弩张、兵戎相见;到近年对峙形势逐渐缓和,怨毒敌意渐渐消减。虽然双方立场仍旧大有距离,但至少已共同肯定“和平统一”为全国人民愿望,也就是双方所要共同致力的目标。这已经与一两年前大不相同,更比一二十年前的对抗情势好得多了。

这是蒋经国全面主政的时代,“行政院长”孙运璇这年6月10日说,只要双方在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各方面的差距不断缩小,中国和平统一的条件就会渐趋成熟。金庸对此评论,虽然双方对于“条件成熟”的看法不同,但“条件成熟”为事所必需,那是大家都同意的。①他当面对蒋经国说:

我年轻识浅,不敢对国家大事乱发议论,但爱国之心,和蒋先生并无二致,盼望蒋先生保重健康、适当节劳,学一学诸葛亮,偏安一隅,建设台湾,发展经济和社会,千载之后,遗爱在人,不要学诸葛亮六出祁山,大耗资源和民力兵力。②

1984年1月10日,在论及香港问题的社评中,金庸再度谈到两岸统一:

至于中国大陆与台湾在政治、经济、社会各方面的改革演变,香港人基本上无力予以影响,我们只欣赏与赞扬他们积极地努力,或许偶尔提一些善意的批评建议,真诚地希望双方在各方面不断进步,相信每一方面任何进步都有利于国家民族,有利于和平统一。因为当中国大陆和台湾各方面都充分现代化之时,双方思想与制度上的差距自然会缩小,疑忌会减少,和平统一也不是难事了。①

① 《明报》1982年10月1日。

② 《深切悼念余纪忠先生》,《中国时报》2002年4月13日。

1986年台湾解除“戒严”,先后开放报禁、党禁,《明报》对此没有表现出任何惊讶。1987年2月14日的社评《台北当局将开放报禁》,标题是楷体,不一定是金庸执笔,但可以代表他与《明报》的意见。台北不久前解除戒严令,开放党禁——

使民间反对派有权正式组党参政,这是国民党促进民主政治的一个重大步骤,大得人心。又解除维持了二十多年的报禁,事实上并不威胁到国民党的领导地位,只不过逐渐改变其“领导方式”,因而使其领导地位可以由“专政”的基础转移到“民主”的基础,因而有机会更加巩固。

早在1973年访台时金庸就察觉,台湾力图成为中国的模范省。他希望台湾的各种设施都能成为全中国的榜样,最重要的榜样,“是要确立一种长期性的制度,使得人民有权选择政治领袖,有权力监督政府”。“应当由人民叫政府做什么不做什么,而不是由政府叫人民做什么不做什么。”他说,在这方面,台湾还有一条漫长的道路要走,当时还说不上已经起步。岛上后来的变化与他的思路吻合。

出于对两岸统一的心愿,金庸始终想在两岸之间寻找平衡,力图做到不偏不倚,他不仅是台湾的常客,也曾三度成为中南海的座上客,“在海峡两岸吃得开”。1993年12月31日,《明报》董事局启事说:

查先生与《明报》对两岸执政者一向抱持和而不流,乃至《中庸》所谓“中立而不倚,强哉矫;国有道,不变塞焉,强哉矫”之态度。1973年查先生访问台湾后所撰长文《在台所见·所闻·所思》,对台湾偏安与图强之各种现象作深入生动之勾勒,传诵一时。

① 《利国利港,利人利己》,《明报》1984年1月10日。

同类推荐
  • 从草根到皇帝:刘备的奋斗

    从草根到皇帝:刘备的奋斗

    用最理性的思维解读人物,用最幽默的语言讲述故事,用最睿智的目光扫描历史。越是个人的,越是历史的,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他一路走来,道破成功的法则。他跌跌撞撞,成为乱世的赢家。他从默默无闻,最终成为一代霸主。治军之道,亦是为官之道,战场谋略,恰如职场攻略。读懂他的人生,也就读懂了三国。读懂了三国,也就读懂了中国。且看"织席贩履小儿"如何咸鱼翻身,一路坐到蜀汉皇帝!
  • 悲壮刺客:荆轲

    悲壮刺客:荆轲

    《中国古代武将壮士:悲壮刺客荆轲》为丛书之一,写的是春秋战国时期刺客荆轲的传奇故事。他为了信念和承诺,视生命为浮尘,在刀光剑影中挥洒游侠义气,所体现的,正是“士为知己者死”的牺牲精神。
  • 读懂闻一多

    读懂闻一多

    本书沿着这样的体例——“言+行+大事记+人物小传+著作精选”。巧妙而精到地展示了闻一多先生的全貌,是一套生动活泼,而又全面了解闻一多先生的读本。其中:“言”“行”取微博体形式,“言”即闻一多精辟精彩的言论,“行”则是彰显闻一多个性特质的行为。“大事记”是闻一多所历重大历史事件、社会活动、学术活动等,记录闻一多在其中的作用和影响。“人物小传”是对其一生经历的概览,尤其侧重于闻一多的成长、求学、治学等方面的经历。“著作精选”则是最能体现闻一多文化贡献的代表作品的选摘汇集。
  • 撒切尔夫人

    撒切尔夫人

    本书描述了撒切尔夫人的少女时代、大学生活和政治经历,展示了她的思想倾向、性格特征和个人癖好,并触及了福克兰群岛之战、香港问题、美国轰炸利比亚等重大事件。
  • 维基解密:阿桑奇和他的解密王国

    维基解密:阿桑奇和他的解密王国

    一个行踪不定的网络黑客,一个神秘莫测的解密网站,引爆了外交界的“9·11”,颠覆了世界旧秩序。
热门推荐
  • 20位商业巨子之财富人生

    20位商业巨子之财富人生

    生活中,没有人不希望自己的人生焕发出美丽的光辉,没有人不渴望成为生活中的强者,没有人会拒绝生活中种种美好的情感,更不会有人喜欢失败与悲伤。如何赢得一个成功的人生,创造生命的最大价值呢?让许多成功人士现身说法,为我们勾画了种种成功的模式,告诉我们如何来赢得财富,什么是真正的幸福,生命的本身潜藏着的是什么样的力量等等。
  • 百日约定:征服亿万大人物

    百日约定:征服亿万大人物

    她是万千宠爱的名媛千金,他是后起的上流新贵。可她却偏偏钟情他,即使他恨极了她。一腔痴情,换来一场痛彻心扉的侮辱,父母失踪,他亦转眼与别的女人订婚,冷酷的将她推入深渊。当这场游戏逐渐失控,才知道——由始至终,这一切都是他精心策划的一场天衣无缝的大戏……
  • 安为彼岸花

    安为彼岸花

    单纯的纪念我的青春年华。这是一部半回忆文。记叙着我的同年我的青春我的爱情我的友情我的亲情。在这个水深火热的城市中,我努力过,辉煌过,堕落过,最终尘埃落定。择一城终老,得一心白首。
  • 一千零一颗星

    一千零一颗星

    这是一个关于青春的故事,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故事里有我们所憧憬的爱情,当然也有我们所看重的友情,还有我们一直拥有的亲情。谁的青春不彷徨?谁的青春不受伤?恰好,我在这样时光里遇见你,遇见你们,即使最后伤痕累累,面目全非,我亦不悔,曾和你们拥有过这样绚烂的少年时光。
  • 罪之环

    罪之环

    【℡微凉、文学社】不是理所当然吗?你为你的父亲复仇,我为我的父亲战斗。你我之间只能刀锋相见!即使曾经是好友,但在这罪恶的连环之中,我们,都已经停不下来了!我们在天上的父,愿人都尊你的名为圣。愿你的国降临,愿你的旨意行在地上,如同行在天上。我们日用的饮食,今日赐给我们。免我们的债,如同我们免了人的债。不叫我们遇见试探,救我们脱离凶恶因为国度,权柄,荣耀,全是你的,直到永远,阿们。-----------圣经新约.马太福音6章.9--13节
  • 芳华似锦

    芳华似锦

    她是叶家不受人待见的可怜人。父母双亡,寄人篱下。数次被人算计,差点失身,为了更好的活下去,她决定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以其人之道,还之其人之身。为自己争下一片小天地,让那些看低她,作践她的人,一边凉快去吧。(写简介无能,先这样将就着吧,一笑觉得自己的写作还可以,还请大家先看文吧,如果大家觉得还可以,就请多多支持点一下收藏,谢谢!)
  • 不知道这些,你就囧了9:皇帝家的那些爆笑事儿

    不知道这些,你就囧了9:皇帝家的那些爆笑事儿

    帝王是中国历史上最神圣、最神秘的一个职业,关于帝王的衣食住行、生老病死、娶妻生子、爱好特长都是后世人津津乐道的话题。本书用细腻、生动、准确的笔触,珍贵而直观的图片,生动再现帝王生活中真实有趣的一面,书中既有不务正业的“绝世帝王”,也有另类皇帝的荒唐事儿和传奇天子的传奇人生,堪称一本了解皇家生活的娱乐指南。
  • 公路,铁路

    公路,铁路

    三米。平均只有三米,最宽的地方是八米,最窄的地方只有两米。这条铁路和高速公路是世界上‘并在一起’最长的路段。汽车八十码力的速度开完这条和铁路相邻的部分要花十分钟。
  • 制霸老公,请放手

    制霸老公,请放手

    她为了保住父亲生前的心血,被迫和他分手。从此他们形同陌路却又日日相见。他和别人相亲高调喊话,让众人关注。“相亲就相亲,我不在乎,我不在乎,我不在乎!”她无动于衷。正式订婚时她却意外出现,包中藏刀。“你敢和别人结婚,我就敢死在当场。”“张兮兮,是不是我把手里的股份给你,你就会和我睡。”他邪魅的问道。“你就不能把股份分几次给我,多睡几次!”捂脸~~
  • 小人物也疯狂

    小人物也疯狂

    李星:“皇上,今日草民是来向公主求婚的。”皇上:“哎,这个朕说了也不算,还得看公主的意思。”公主:“李星,听说你很能唱歌,那你就把你对本公主的爱慕唱出来,要是我觉得满意我会考虑的!”……李星:“对你爱爱爱不完,我可以天天月月年年到永远……对你爱爱爱不完,相爱原本就是这么难!皇上:“这也能唱出来?”公主:“我好喜欢!”大臣:“无耻,真的太无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