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435600000022

第22章 我国新农村建设概述(2)

“三农”"题在中国的改革开放初期曾是“重中之重”,中共中央在1982--1986年连续五年发布以农业,农村和农民为主题的中央“一号文件”,对农村改革和农业发展作出具体部署。

时隔l8年,lf1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于2003年12月30日签署《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农民增加收入若干政策的意见》,中央一号文件再次回归农业。2005年1月30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工作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若干政策的意见》,即第七个一号文件公布。2006年2月21日,新华社公布J-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主题的2006年中央“一号文件”。2007年1月29日。《巾共中央、国务院关于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没的若干意见》下发。至此,巾国在新世纪已连续出台了四个指导“三农”工作的巾央“一号文件”,有力促进了农民增产增收,提高了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开创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新局面,也给农业健康发展、农民持续增收和农村长期稳定带来强劲的动力。

中央系列政策对“三农”发展的主导意义

进入新世纪党中央从把农业放在国民经济的首位进一步转变为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部‘工作的“重中之重”,将解决“三农”问题放在整个社会经济发展的全局中来考虑,把城乡二元发展转变为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这一切标志着城乡一体化政策开始启动,历史留下来的“三农”问题有望逐步得到解决。

第一,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部工作的重中之重。

2000年1月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胡锦涛总书记提出“把解决好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作为全党T.作的重中之重”。2004年3月温家宝总理在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上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解决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是我们全部工作的重巾之重”。

我们党把农业放在国民经济的首位,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部工作的“重中之重”,历史遗留下来的“三农”问题有望逐步得到解决。

笫二,启动“多于少取”的支农政策。

实行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前提条件就是必须改变“多取、少予”的政策,这既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客观要求,也是适应进入工业化巾后期应做出的政策调整。党中央在指导方针上开始探索和实行了“多取、少予”向“少取、多予”转变的实现途径和方式。

(1)中央财政增强对“三农”的转移支付力度。

(2)建立对农民的直接补贴制度。

(3)推进税费改革。

(4)提高征地补偿标准。

第三,把农村社会事业纳入公共财政。

建设小康社会,重点在农村,难点在农村。在农村小康社会建设过程巾,农村社会事业发展最难。

改善和加强农村社会事业,是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

(1)发展农村卫生事业。(2)发展农村教育事业。(3)探索农村养老保险模式。

第四,建立城乡劳动者平等就业制度。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农民增加收入若干政策的意见》指出,进城就业的农民工已经成为产业丁人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城市创造了财富,提供了税收。这一文件确立了公正对待农民工.让进城农民融入城市的政策框架,并采取了相应举措:①取消专门面向外出就业农民的证件制度,简化农民外出就业手续,进一步清理和取消针对农民进城就业的歧视性规定和不合理收费,简化农民跨地区就业和进城务工的各种手续,适时取消对外来人口实行的暂住证制度。②推进大中城市户籍制度改革,放宽农民进城就业和定居的条件。③城市政府要切实把对进城农民-I的职业培训、子女教育、劳动保障及其他服务和管理经费,纳入正常的财政预算。④改收容遣返为收容救助。⑤2004年起,农业部、财政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教育部、科技部和建设部决定共同组织实施“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

经济条件

自1978年以来,我国农业稳定增加有力支撑了国民经济的高速增长和改革开放的顺利推进、为新农村建设提供了有利的经济条件。

1.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提高20世纪90年代巾期,我围农产品供求格局发生根本性转变,从长期短缺转向总量基本平衡.丰年有余,人均食物占有量大幅增长,农业发展进入新阶段,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迅速提高。

2.农业产业结构和区域结构进一步优化高效经济作物、畜牧业、渔业保持较快增长,农业生产进一步向优势特色产区集中、据统计.小麦、玉米、水稻、大豆四大粮食作物九大产业带对粮食增产的贡献率保持在85%以上;棉花生产三大优势产业带的种植面积和产量分别占全国的9r.5%和98.4%。

20世纪90年代后期,农产品加工业产值年均增长15%,主要农产品加工转化率由2000年的30%提高到2005年的45%。农产品加T业产值年均增长近15%。到2005年底,我国农产品加工业产值达到4.2万亿元,其中食品T业占农产品加T业产值的比重达到50‰。同时根据各地资源禀赋和区位优势,围绕优势农产品和市场需求发展农产品加T业,建设了一批特色鲜明的农产晶加工产业带和加工区。在农业部确立13种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的基础上,构建了农产品加工产业带各大城市郊区为依托的加T区,带动了龙头企业的集聚和优势产业集群的形成。

3.农民收入持续增长回顾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历史进程,农民增收伴随着农业与农村经济表现出明显的阶段性特征?大致可分四个阶段:第一阶段,1978~1984年,农民收入快速增长阶段。当时受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推动?加上国家大幅度提高农副产品价格,极大地调动了广大农民种田的积极性,农业出现了超常规发展t这一阶段农民人均年收入实际增加15.9%。第二阶段,1985 --1991年,农民收入波动增长阶段。由于农用生产资料价格上涨,农产品市场需求不旺,多数农产品价格下跌,再加上乡镇企业增长速度放慢,这一阶段农民人均收入扣除物价因素?年均实际增长仅为3. 25%,其中1989年还为负增长。第三阶段,1992~1996年,农民收入较快增长阶段。农业在国家宏观调控和市场需求推动下迅速增长,同时农产品价格提升较快,乡镇企业迅速发展,效益提高,促进了农民收入快速增长。第四阶段,1997- 2003年,农民增收下滑阶段。由于农业连年丰收,多数农产品供大于求,价格连续下跌。乡镇企业义受宏观经济影响,增速下降,吸纳劳动力能力减弱,农民进城打工难度增加,非农就业机会减少,导致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增幅逐年下降,2000年人均纯收入增幅低至1.9%。2004年由于颁布实施了一系列支农扶农政策,农业和农村发展取得了多年来难得一见的好形势,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 936元,比上年增加314元,增长12%,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6.8%。

4.农村基础设施得到改善2000~2005年间,中央财政共投入92.7亿元,各地方配套和自筹88.5亿元,对全国306个大型灌区、99个中型灌区进行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建设了1 100多个县级节水增效示范区。

2l世纪初,我国启动了新中国成立以来规模最大的农村公路建没工程,完成投资4 178亿元,是“几五”期问的3倍;农村公路总里程达到63万公里,全国乡镇、建制村通公路率分别达到99. 8%和94.5%;乡镇客车通车率达98%,建制村通车率达81%。自2005年底,全国有97. 1%的行政村已经开通了电话。

5.农村各项改革稳定推进自2000年起,我国农村重点深化了五项改革。

一是完善农村土地制度,加快土地征用制度改革。

中央确定将一定比例的国有土地出让金,用于支持农业土地开发,建设高标准基本农田,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并出台了征地被偿标准,保护被征地农民的合法权益。

二是推进市场取向的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建立对农民的直接补贴制度。从2004年起,全面放开粮食收购和销售市场,实行购销多渠道经营。国家从粮食风险基金中拿出部分资金,用于主产区种粮农民的直接补贴,增加了农民的种粮收益,提高了农民种粮积极性。

三是深化农村税费改革,减免了农业税,取消了牧业税和除烟叶以外的农业特产税.对种粮农民实行直接补贴。

四是改革和创新农村金融体制,加强对农户和农村中小企业的金融扶持?农村信用社改革试点范围已扩大到了29个省区、市,农村信用社支农投放继续快速增加。五是合作医疗制度的试点和推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范围扩大到1 451个县(市区),占全国总数的50.7%。有4.1亿农民参加,中央财政支出42.7亿元,各级财政也相应增加投入。

6.农业市场化、国际化进程加快我国农村农副产品市场。

尤其是批发市场稳步发展,全国各地都建设和发展了一批规模较大、影响和辐射能力较强的大市场。

农业国际合作领域不断扩大?合作方式日趋多样?合作水平不断提高。随着国内经济发展导致的需求上升和供给能力加强,农产品贸易大幅度增长.2005年我国农产品进出口贸易规模达到558,2亿美元。我国已成为仅次于美国、欧盟、日本的世界第四大农产品贸易国。

7.农业科技创新能力和应用水平进一步提高

2005年底,科技进步对农业增长的贡献率达到48%,为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促进农业农村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农业基础研究和高新技术研究取得新进展,特别是转基因生物技术、超级稻、超级小麦和禽流感疫苗等方面的研究取得重大突破,农业科技整体水平与国外先进水平的差距正在缩小。农业先进适用技术推广力度加大,农业装备水平显著提高,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36%。农业标准化进程加快,无公害、绿色食品生产规模不断扩大,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明显提高。

8.乡镇企业总体实力增强乡镇企业总体规模

实力增强,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和谐发展的作用更加突出。2005年,全国乡镇企业拥有资产总额124 516亿元,其中工业企业资产总额94-121亿元,规模工业企业发展加快,支撑作用明显。2005年,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18.9万家?实现增加值21979亿元,完成营业收入90527亿元,实现利润4 752亿元。

9.支持农村和反哺农业能力明显增强

同类推荐
  • 大师的背影

    大师的背影

    20世纪70年代初,“我”以一个工农兵出身的画家、作家的身份,在实干的政治家郑永和打造出来“学大寨”的典型——辉县,接待了一批又一批来此接受劳动改造的艺术家。因此,得以近距离地收藏这些当时第一流、经过时代冲刷后仍旧是第一流的重要人物的许多真实故事。书中,他们立体可观:他们也犯过错、媚过俗,但岁月掩不住他们的光辉。
  • 广播电视名家访谈

    广播电视名家访谈

    在新中国成立60周年、中国传媒大学校庆55周年之际,《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也迎来了30周年刊庆。《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创刊于1979年,迄今走过了整整30年的历程。作为国内创刊最早的广播电视学术期刊之一,30年来我们向广大读者奉献了160多期刊物,5000余篇论文,发行总量50万余册,为中国广播电视学术与事业的发展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 学校不大教的55门必修课

    学校不大教的55门必修课

    本书分为三部分,包括:自我开发的能力、习惯和性格决定一生、社会交往和生存能力,旨在为父母提供一些观念和方法,让孩子学习社会生存的能力。
  • 看见未来

    看见未来

    未来到底会怎样,当一个无比巨大的逆转时代遽然降临之际,地球和人类将受到什么影响并发生何种变化?人类将如何应对? 假设人类的未来中的一切规律均是依赖时间而存在,就是说,假如把时间抽离了,那么这些规律自然而然的显现了。
  • 四民分业教育思想与《管子》选读(第一辑·第八卷)

    四民分业教育思想与《管子》选读(第一辑·第八卷)

    教师职业化、 专业化是当今世界教育改革共同关注的热点和焦点问题之一。教师职业素质素养达到基本要求和提高, 是当前教育改革和课程改革的急迫要求。为此, 我们组织相关专家重新系统地、较完整地遍选、 编译、 评注了这套适合中小学教师职业阅读的 《中外教育名家名作精读丛书》 。
热门推荐
  • 我是国宝

    我是国宝

    新书《魑魅倾天》跪求大家收藏一次穿越未来2000年的世界,却发现他到达的不仅仅是未来,也不仅仅是平行世界,他到达了全新的异或空间。这不是魔法世界,也不仅仅是科技世界,这是一个由宇宙法则构成的全新世界。世界的种种不合理,他想用科技改变世界,却招来时空护者的追杀。有人称他为命运之主,有人却称他为毁灭世界之人。他虽然没有像他那位亦敌亦友的兄弟那样风光的收服了几个妹子,但情况也不算坏,至少有两个妹子收服了他,日子倒也不错。穿越未来不是你想的巨炮加大舰那么简单,改变过去也并非那样有趣。时间、空间、能量为你讲述穿越之中最简单的宇宙法则。科幻传说体帮你告别小白穿越文。
  • 帝少来了,娇妻乖乖的

    帝少来了,娇妻乖乖的

    他强吻了她,居然还一本正经地说:“你欠我十五块钱,这个吻算是抵债了!”沐思颜一时有些恍神,一个吻,才值十五块钱,居然这么廉价,她气得说不出话来!更可气的是,这不是第一次,更不是最后一次。他吻她上了瘾,理由也越来越离谱。
  • 风流少主之护花高手

    风流少主之护花高手

    少时,天生异骨,使之得以名师指点,和名师隐居深山!苦修异能。后失足失忆,得美女相救,从此美女如云称霸都市。
  • 月念

    月念

    表面上,她是豪门收养的女儿;暗地里,她是四大女杀手之一蓝秋菊的女儿。大男子主义妹控而又帅气的哥哥,笑里藏刀单纯却又全能的侦探,温柔幽默的男神校草,比女子更妖媚的的……她会选择谁呢?
  • 穿越之异世巫女

    穿越之异世巫女

    穿越异世,看我如何登顶骄傲女兵教你扮猪吃虎
  • 修真的鱼续
  • 课堂上学不到的成长智慧

    课堂上学不到的成长智慧

    本书收录了“股神”沃伦·巴菲特、世界信息业龙头的比尔·盖茨、金融大鳄索罗斯、世界新首富卡洛斯·斯利姆·埃卢、经营之神王永庆、亚洲超人李嘉诚、印度首富普利姆吉、钢铁大王卡内基等在各个领域独占鳌头的大师的一些忠告。
  • 火爆药剂师

    火爆药剂师

    她和她家族的存在曾经是国家的骄傲。她家族的姓,行走在国家之间。她是家族嫡系最为天才的继承者。她是当世药学组织的尖端者。一场意外,让她一蹶不振。一幕真相,让她知道人心难猜。一场异世之旅····
  • 独宠任性王妃

    独宠任性王妃

    喜欢看小说的她,那一天,不幸穿越,成为被退婚的一位千金,在那之后,她发誓一定会会让之前瞧不起她的人后悔,那么她的爱情该何去何从呢?他是跟江湖侠士,跟帅气皇帝,还是一直钟情于她的各位王爷呢?面对曾经把她退婚了的七王爷,她又该如何让抉择?
  • 一开口就赢谈判:12天掌握商务洽谈的96个口才技巧

    一开口就赢谈判:12天掌握商务洽谈的96个口才技巧

    会谈判才能在商务竞争中为己方争取利益和发展空间,而谈判最重要的技巧就是口才技巧。本书是专门针对商务谈判而编写的一部谈判口才书,书中较为详细地介绍了各种谈判所需的口才技巧。如果你经常出席商业谈判场合,如果你正为自己的谈判口才苦恼,如果你想进一步提高自己的谈判口才,那么仔细阅读本书,用心学好每一种技巧,相信你的谈判能力将会有显著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