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456800000035

第35章 货币(2)

金银之用,为什么不如谷帛的普遍,须知价格的根源,生于价值,金银在现今,所以为大众所欢迎,是因其为交换之媒介,既广且久,大家对它,都有一种信心,拿出去,就什么东西可以换到。尤其是现今世界各国,虽然都已用纸,而仍多用金银为准备。金银换到货币最为容易,且有定价,自然为人所欢迎。这是货币制度替金银造出的价值,并不是金银本身自有价值。假使现在的货币,都不用金银做准备,人家看了金银,也不当他直接或间接的货币,而只当他货物。真要使用他的人,才觉得它有价值。如此,金银的价值必缩小;要他的人亦必减少;金银的用途,就将大狭了。

如此,便可知道自金末以前,为什么中国人想不到用金银做货币。因为价格生于价值,其物必先有人要,然后可做交易的媒介,而金银之为物,在从前是很少有人要的。因为其为物,对于多数人是无价值。金银本身之用,不过制器具,供玩好,两者都非通常人所急。

到金朝末年,经济的情形,又和前此不同了。前此货币紊乱之时,系以恶的硬币,驱逐良的硬币。此时则系以纸币驱逐硬币。汉时钱价甚昂,零星交易,并不用钱,已如前述。其后经济进步,交易渐繁,货币之数,势必随公铸私造而加多。

货币之数既多,其价格必日跌。于是零星贸易,渐用货币。大宗支付,转用布帛。铜钱为纸币驱逐以尽,而纸币起码是一百文,则零星贸易,无物可用了。势不能再回到古代的以粟易之,而布帛又不可尺寸分裂,乃不得已而用银。所以银之起,乃是所以代铜钱供零星贸易之用的,并非嫌铜钱质重值轻,用之以图储藏和运输之便。所以到清朝,因铸钱的劳费,上谕屡次劝人民兼用银两,人民总不肯听。

这个无怪其然。因为他们心目之中,只认铜钱为货币。储藏了银两,银两对铜钱涨价,固然好了,对铜钱跌价,他们是要认为损失的。他们不愿做这投机事业。

到清末,要以银为主币,铜为辅币,这个观念,和普通一般人说明,还是很难的。因为他们从不了解有两种东西可以同时并认为货币。你对他说:以银为主币,铜为辅币,这个铜币,就不该把它看做铜,也不该把它看做铜币,而该看作银圆的几分之几,他们亦很难了解。

这似乎是他们的愚笨,其实他们的意见是对的。因为既不看做铜,又不看做铜币,那末,为什么不找一种本无价值的东西,来做银圆的代表,而要找铜币呢?铜的本身是有价值的,因而是有价格的,维持主辅币的比价,虽属可能,究竟费力。何不用一张纸,写明铜钱若干文,派他去充个代表,来得直捷痛快呢?他们的意见是对的。他们而且已经实行了。那便是飞钱交子等物。

这一种事情,如能顺利发达,可使中国货币的进化,早了一千年。因为少数的交易用铜钱,多数的授受,嫌钱笨重的,则以纸做钱的代表,如此,怎样的巨数,亦可以变为轻赍,而伸缩又极自由,较之用金银,实在合理得许多。而惜乎国家攫取其发行之权,以济财政之急,把这自然而合理的进化拗转了。

于此,又可知道纸币之敝。黄金为什么不起而代之,而必代之以银。从前的人,都说古代的黄金是多的,后世却少了,而归咎于佛事的消耗(顾炎武《日知录》,赵翼《廿二史札记》,《陔馀丛考》,都如此说),其实不然。

王莽败亡时,省中黄金万斤为一匮者,尚有60匮。其数为60万斤。古权量当今五之一,则得今12万斤,即192万两。中国人数,号称4万万。女子当得半数,通常有金饰的,以女子为多。假使女子百人之中,有一人有金饰,其数尚不及一两。

现在民间存金之数,何止如此?《齐书·东昏侯纪》,谓其“后宫服御,极选珍奇。府库旧物,不复周用。贵市民间,金银宝物,价皆数倍,京邑酒租,皆折使输金,以为金涂”。这几句话,很可说明历史记载,古代金多,后世金少的原因。

古代人民生活程度低,又封建之世,服食器用,皆有等差。平民不能僭越。珠玉金银等,民间收藏必极少。这个不但金银如此,怕铜亦是如此。秦始皇的销兵,人人笑其愚笨。然汉世盗起,必劫库兵。后汉时羌人反叛,因归服久了,无复兵器,多执铜镜以象兵。可见当时民间兵器实不多。不但兵器不多,即铜亦不甚多。所以贾谊整理币制之策,是“收铜勿令布”。若铜器普遍于民间,亦和后世一样,用什么法子收之勿令布呢?铜尚且如此,何况金银?所以古代所谓金多,并非金真多于后世,乃是以聚而见其多。

后世人民生活程度渐高;服食器用,等差渐破;以朝廷所聚之数,散之广大的民间,就自然不觉其多了。读史的人,恒不免为有明文的记载所蔽,而忽略于无字句处。我之此说,一定有人不信。因为古书明明记载汉时黄金的赏赐,动辄数十斤数百斤,甚且有至数千斤的,如何能不说古代的黄金,多于后世呢?但是我有一个证据,可以折服他。

王莽时,黄金一斤直钱万,朱提银八两为一流,直钱一千五百八十,他银一流直钱千,则金价五倍于银。《日知录》述明洪武初,金一两等于银五两,则金银的比价,汉末与明初相同。我们既不见古书上有大量用银的记载,亦不闻佛法输入以后,银有大量的消耗,然则古书所载黄金大量使用之事,后世不见,并非黄金真少,只是以散而见其少,其事瞭然可见了。

大概金银的比价,在前代,很少超过十倍的。然则在金朝末年,社会上白银固多,黄金亦不甚少。假使用银之故,是嫌铜币的笨重,而要代之以质小值巨之物,未尝不可舍银而取金,至少可以金银并用。然当时绝不如此。这明明由于银之起,乃所以代铜钱,而非以与铜钱相权,所以于金银两者之中,宁取其价之较低者。

于此,可见以金银铜三品,或金银二品,或银铜二品为货币,并非事势之自然。自然之势,是铜钱嫌重,即走向纸币一条路的。

金银两物,旧时亦皆铸有定形。《清文献通考》说:“古者金银皆有定式,必铸成币而后用之。颜师古注《汉书》,谓旧金虽以斤为名,而官有常形制。亦犹今时吉字金锭之类。武帝欲表祥瑞,故改铸为麟趾褭蹄之形,以易旧制。然则麟趾褭蹄,即当时金币式也。汉之自选与银货,亦即银币之式。《旧唐书》载内库出方圆银二千一百七十二两,是唐时银亦皆系铸成。”按金属货币之必须铸造,一以保证其成色,一亦所以省秤量之烦。

古代金银虽有定形,然用之必仍以斤两计,似乎其分量的重轻,并无一定。而其分量大抵较重,尤不适于零星贸易之用。《金史·食货志》说:“旧例银每锭五十两,其直百贯。民间或有截凿之者,其价亦随低昂。”每锭百贯,其不能代铜钱可知。

章宗承安二年,因钞法既敝,乃思乞灵于银。改铸银,名承安宝货。自一两至十两,分为五等。每两折钞二贯。公私同见钱行使。亦用以代钞本。后因私铸者多,杂以铜锡,寖不能行。五年,遂罢之。

宣宗时,造贞祐宝券及兴定宝泉,亦皆与银相权。然民间但以银论价。于是限银一两,不得超过宝泉三百贯(案宝泉法价,每二贯等于银一两)。物价在三两以下者,不许用银。以上者三分为率,一分用银,二分用宝泉。此令既下,“商旅不行,市肆晝闭”。乃复取销。至哀宗正大间,民间遂全以银市易。《日知录》说:“此今日上下用银之始。”其时正值无钱可用的时候,其非用以与钱相权,而系以之代钱,显然可见了。

元明两朝,当开国之初,都曾踌躇于用钱用钞之间。因铜的缺乏,卒仍舍钱而用钞。元初有行用钞,其制无可考。世祖中统元年,始造交钞,以丝为本。是年十月,又造中统宝钞。分十、二十、三十、五十、一百、二百、五百、一贯、二贯(此据《食货志》。《王文统传》云:中统钞自十文至二贯凡十等。疑《食货志》夺三百一等)。每一贯同交钞一两,两贯同白银一两。

又以文绫织为中统银货。分一两、二两、三两、五两、十两五等。每两同白银一两,未曾发行。至元十二年,添造厘钞。分一文、二文、三文三等。十五年,以不便于民罢。二十四年,造至元钞。自二贯至五文,凡十一等。每一贯当中统钞五贯,二贯等于银一两,二十贯等于金一两。武宗至大二年,以物重钞轻,改造至大银钞。自二两至二厘,共十三等。每一两准至元钞五贯,白银一两,赤金一钱。

仁宗即位,以倍数太多,轻重失宜,罢至大银钞,其中统至元二钞,则终元世常行。按元朝每改钞一次,辄准旧钞五倍,可见当其改钞之时,即系钞价跌至五分之一之时。货币跌价,自不免影响于民生。所以“实钞法”实在是当时的一个大问题。

元初以丝为钞本,丝价涨差太大,用作钞本,是不适宜的。求其价格变动较少的,自然还是金属。金属中的金银,都不适于零星贸易之用。厘钞及十文五文之钞,行用亦实不适宜。所以与其以金银为钞本,实不如以铜钱为钞本。

元朝到顺帝至正年间,丞相脱脱才有此议。下诏:以中统钞一贯,权铜钱一千,准至元钞二贯。铸至正通宝钱,与历代铜钱并用。这实在是一个贤明的办法。然因海内大乱,军储赏犒,每日印造,不可数计。遂至“交料散满人间”,“人视之若敝楮”了。

明初,曾设局铸钱。至洪武七年,卒因铜之不给,罢铸钱局而行钞。大明宝钞,以千文准银一两,四贯准黄金一两。后因钞价下落,屡次鬻官物,或税收限定必纳宝钞以收钞。然终于不能维持。至宣宗宣德三年,遂停止造钞。其时增设新税,或加重旧税的税额,专收钞而焚之。钞法既平之后,有些新税取销,税额复旧,有的就相沿下去了。钞关即是其中之一。自此租税渐次普遍收银,银两真成为通用的货币了。

主币可以用纸,辅币则必须用金属。因其授受繁,纸易敝坏,殊不经济。所以以铜钱与纸币并行,实最合于理想。元明两朝,当行钞之时,并不铸钱。明朝到后来,铸钱颇多,却又并不行钞了,清朝亦然。

顺康雍乾四朝,颇能实行昔人不爱铜不惜工之论。案分厘在古代,本系度名而非衡名。衡法以十黍为累,十累为铢,二十四铢为两。因其非十进,不便计算,唐朝铸开元通宝钱,乃以一两的十分之一,即二铢四累,为其一个的重量。宋太宗淳化二年,乃改衡法。名一两的十分之一为一钱,一钱的十分之一为一分,一分的十分之一为一厘。

钱即系以一个铜钱之重为名。分厘之名,则系借诸度法的。依照历朝的成法,一个铜钱,本来只要重一钱。顺、康、雍、乾四朝所铸,其重量却都超过一钱以上,铸造亦颇精工。可谓有意于整顿币制了。惜乎于货币的原理未明,所以仍无成效可见。

怎样说清朝的货币政策,不合货币原理呢?按(一)货币最宜举国一律。这不是像邮票一般,过了若干时间,就不复存在的。所以邮票可以花样翻新,货币则不宜然。此理在唐朝以前,本来明白。所以汉朝的五铢钱,最得人民信用,自隋以前,所铸的铜钱,即多称五铢。唐初改铸开元通宝,大约是因当时钱法大坏,想与民更始的,揣度当时的意思,或者想以开元为全国唯一通行的钱。所以后世所铸的钱,仍系开元通宝(高宗的乾封泉宝、肃宗的乾元重宝、重轮乾元等,虽都冠之以年号,然皆非小平钱,当时不认为正式的货币)。不过其统一的目的,未能达到罢了。宋以后才昧于此理,把历朝帝皇的年号,铸在铜钱之上。于是换一个皇帝,就可以有一种钱文(年号时有改变,则还可以不止一种)。货币形式的不统一,不是事实使然,竟是立法如此了。

甚至像明朝世宗,不但铸嘉靖年号的铜钱,还补铸前此历朝未铸的年号。这不是把铜钱不看做全国的通货,而看做皇帝一个人的纪念品么?若使每朝所铸的,只附铸一个年号,以表明其铸造的年代,而其余一切,都是一律,这还可以说得过去。而历代又不能然。清朝亦是如此。且历朝所铸的铜钱,重量时有出入。这不是自己先造成不统一么?

(二)虽然如此,但得所铸的钱,不至十分恶劣,则在专制时代,即但以本朝所铸之钱为限,而禁绝其余的恶薄者,亦未始不可以小康。此即明代分别制钱和古钱的办法(明天启、崇祯间,括古钱以充废铜,以统一币制论,实在是对的),但要行此法,有一先决问题,即必须先使货币之数足用。若货币之数,实在不足于用,交易之间,发生困难,就无论何等恶劣的货币,人民也要冒险使用,禁之不可胜禁,添出整理的阻力来了。

自明废除纸币以后,直至清朝,要把铜钱铸到人民够用,是极不容易办到的。当此之时,最好将纸币和铜钱相权。而明清皆不知出此,听任银铜并行。又不知规定其主辅的关系。在明朝,租税主于收银,铜钱时有禁令,人民怀疑于铜钱之将废,不敢收受,大为铜钱流通之害。清朝则人民认铜钱为正货,不愿收受银两。而政府想要强迫使用,屡烦文告,而卒不能胜。而两种货币,同时并行,还生出种种弊窦(如租税征收等)。不明经济原理之害,真可谓生于其心,害于其政了。

外国银钱的输入,并不始于近代。《隋书·食货志》说南北朝时河西交广的情形,已见前。《日知录》引唐韩愈《奏状》,说五岭买卖一以银。元稹奏状,说自岭以南,以金银为货币。张籍诗说:海国战骑象,蛮州市用银。《宋史·仁宗纪》:景祐二年,诏诸路岁输缗钱,福建二广以银。《集释》说:顺治六七年间,海禁未设,市井贸易,多以外国银钱。各省流行,所在多有。禁海之后,绝迹不见。这可见外国货币之侵入,必限于与外国通商之时,及与外国通商之地。

前此中外交通,时有绝续;又多限于一隅;所以不能大量侵入。到五口通商以后,情形就大不相同了。外国铸造的货币,使用的便利,自胜于我国秤量的金银(其秤量之法,且不划一)。外国银圆,遂滔滔输入,而以西班牙、墨西哥两国为多。中国的自铸,始于光绪十三年(广东总督张之洞所为)。重量形式,都模仿外国银圆,以便流通。此时铜钱之数,颇感不足。

光绪二十七年,广东开铸铜元,因其名价远超于实价,获利颇多。于是各省竞铸铜元,以谋余利,物价为之暴腾。小平钱且为其驱逐以尽。民生大感困苦。

光绪三十年,度支部奏厘定币制,以银圆为本位货币,民国初年仍之。其时孙文创用纸币之议,举国的人多不解其理论,非难蜂起。直到最近,国民政府树立法币制度,才替中国的货币,画一个新纪元。

同类推荐
  • 从零开始做皇帝

    从零开始做皇帝

    陈熙穿越后成为了皇帝这才知道当皇帝原来不只是酒池肉林还要面对数不清的阴谋阳谋、诡计搏杀可能动动手指别人整个家族就灭门了也可能一时疏忽自己的皇位就不保了皇权之争永不停息且看陈熙如何从零开始做皇帝作者熊猫tv直播间http://www.*****.com/?269109每晚直播码字、心灵毒药、污力觉醒
  • 民国之纺织霸主

    民国之纺织霸主

    清末民初,中国内忧外患,民不聊生,有识之士苦寻救亡图存之道。要平外患,需有强军利器;要有强军利器,需建强大之重工业;要建强大重工业,需有充沛的资金投入;要有充沛资金,需培育能盈利之大产业。要抚内忧,需杜绝民乱;要绝民乱,需保民衣食;要解决民众衣食,需提供充足就业;要解决就业,需培育劳动密集之大产业。这是实业救国的逻辑!这是一个后进国家工业化的故事!我们的工业之路就从纺织开始……
  • 重启三国

    重启三国

    优化戒指功能:复活+优化体质+优化兵器穿越到三国,主角手戴优化戒指,率一班兄弟横扫腐朽的东汉末年。自力为王,令潘凤力擒华雄,在陈宫跳的白门楼下堆被子、复活被砍头的高顺,于是主角开始标榜顺我者昌,逆我者……有本事你昌给我看!~给吕布下战书,与曹操决战平原,同孙策争雄水上霸主,令贾诩与诸葛亮隔千里决战于帷幄之中。与刘备、袁术、袁绍等三国众英雄一起逐鹿……还原三国历史风貌,一展名将风流。加入新时代元素,绽放新的三国世界。问天苍茫大地,谁主沉浮?且看我优化三国!
  • 我的二战传奇

    我的二战传奇

    山坡~战壕~一胖子!天上鸟儿飞,胖子把鼻挖,远处尘埃起,大叫胖子看。胖子定眼瞧,装甲尘中现,魂飞菊花紧,大骂琴乱弹。坦克,装甲车,步兵,步坦协同?谁能告诉我,1920年的中国,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画面??战壕中的胖子泪流满面的望着眼前的尘埃!
  • 氧气诗经

    氧气诗经

    白马非马,黑牛非牛,爱情不是情,诗经不是诗。
热门推荐
  • 西方发愿文注

    西方发愿文注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杀生丸

    杀生丸

    在很久很久以前,人类与妖怪并存的时候,遥远的西国是西犬族的领地,年轻俊美的犬大将是那片土地上所有妖魔鬼怪的首领,而犬大将的儿子,也可能是他唯一的继承人,便是那个传说中绝美而冰冷的小犬妖——杀生丸。一袭雪白而华丽的衣裳,雪白的肌肤,银色的长发,金色的眼眸,冷冷的眉宇间一弯月芽,脸颊上鲜艳的妖纹……
  • 最强护花雇佣兵

    最强护花雇佣兵

    许林,佣兵界的传奇人物...美女护花——青春火爆的辣女——温柔妖娆的御姐——善解人意的小清新活雷达,这不仅仅只是传说,这还是一场意外……
  • 倾世独舞女儿妆:天机缘

    倾世独舞女儿妆:天机缘

    她,面对世上无尽腹黑货,痛定思痛,绝境反击,掐坏男,灭小三,虐坏蛋,神挡杀神,佛挡灭佛!代表月亮消灭一切的邪恶,宿命注定,得紫薇传承,成了三界第一女霸主。一切的纠缠终将解除,真命天子最终现身。“娘子别拧了,耳朵要掉了……呜呜”一美男杀猪似的惨叫着,“哼,不拧你不长记性!”说着,就是一爪子。“啊,别打脸”“好,不打臉”某美男狗腿道,“我就知道娘子舍不得。”“回家跪搓衣板去!”“……”于是,霸气女携手妖孽腹黑男,并肩祸乱天下,俯瞰江山断生死,指点春秋凌九霄!
  • 穿越之难得为妃

    穿越之难得为妃

    啥?穿越只需一场梦?哈哈,看来俺这个精通琴棋书画,才智与美貌并存的超级大美女,终于可以大显身手啦。等等,这是什么回事?怎么别人穿过来悲剧点也是个皇后妃子,俺穿来就一村姑?更可笑的是,萝卜头居然告诉自己:皇帝已八十八岁!皇帝老矣,妃位无望矣。算了,先开店养活自己吧。但怎么开着开着就成了古代钱多多,皇帝都惦记上了?一不小心得封第一郡主,稀里糊涂还斗赢了古代十六国的千金,不得了,这下要开始生活在水深火热中啦。这男神说爱了俺千年等了五百年,要推倒吗?算了,还是好好当店老板吧,偶调戏下美女,把个哥也不错。那个谁?你确定你是最最神帅的上仙吗?怎一副求扑倒的样子,你别过来,别过来,我还是很有原则的,很有原则
  • 竹马太妖孽

    竹马太妖孽

    小时候,他是她的竹马,长大后,他一把搂住她:"叫老公,乖……"只是后来,她只想要好好的爱他,只希望能好好的呆在他的身边,可是当她认为自己和他能够永远在一起的时候,一场误会让徜徉,原以为会幸福的她,觉得自己被他背叛。但是为什么,在她想要重新开始的时候,他又出现在她的面前,是巧合?还是故意?这一切的雾水情缘,似乎又重新回到了那个时候,儿时的欢脱疯狂……
  • 伊泽瑞尔的恋爱日记

    伊泽瑞尔的恋爱日记

    伊泽瑞尔这辈子最不明白的事情就是为什么德玛西亚最年轻的女魔法师不接受他的追求,最过分地事情就是有一次约她吃饭,她居然叫了波比来赴约。于是第二天德玛西亚早报上面的主题统统变成了《冒险家伊泽瑞尔又移情别恋》、《人面兽心某探险家居然连矮个子少女也不放过》、《矮个子少女也有春天》之类的。喂喂,伊泽瑞尔先生,革命尚未成功,请继续努力吧!
  • 黑择明

    黑择明

    宇宙无垠,天宇有规!在这天地间,万物受自然、天地的约束,使世间万物千姿百态,动静有道。一人横空出世,悟透天道,入世出世,黑里择明……
  • 我能让你睡

    我能让你睡

    失眠、睡不踏实、思绪烦乱、半夜醒来……那就请阅读这本书吧!人一生中有三分之一的时间需要在睡眠中度过,但是,现在有越来越多的人却饱受失眠之苦。国际畅销书作家兼心理放松大师保罗·麦肯纳博士花了20年时间研究如何解决睡眠问题,成绩斐然。他研究出一套简便易行的独特方法,人人都可利用这套方法改善睡眠质量。尊敬的书友,本书选载最精华部分供您阅读。留足悬念,同样精彩!
  • 云龙传记

    云龙传记

    神州浩渺,广阔无边,天下修仙练道之人如过江之鲫,数不胜数,其中以三宗二道一谷一教一寺为天下翘楚,自此正邪之分,门户之见,勾心斗角以致征伐杀戮无不断绝。方今之势,正道大昌,邪魔避退,中原大地山灵水秀,人气鼎盛之地被正派牢牢占据,其中以云霄宗,仙符宗,绝情谷和天龙寺为正道中流砥柱,被正道视为领袖。但神州大陆,北有极北之地,西有蛮荒之地,南有南疆古地,奇异诡谲之物多不胜数,东有东海群岛,海外奇珍多流落在此,邪道暗暗在此休养生息,蠢蠢欲动。一名少年,身世坎坷,命运多舛,在正邪之间拼命挣扎,徘徊,他会客守住自己的本心吗?会如何选择自己的道路?他又将何去何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