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468200000031

第31章 外篇第八(1)

仲尼见景公景公欲封之晏子以为不可第一

[原文]

仲尼之齐,见景公,景公说之,欲封之以尔稽①,以告晏子,晏子对曰:“不可。彼浩裾②自顺,不可以教下;好乐缓于民,不可使亲治;立命而建③事,不可守职④。厚葬破民贫国,久丧道哀费曰,不可使子民。行之难者在内,而传者无其外⑤,故异于服,勉于容,不可以道众而驯百姓。自大贤之灭,周室之卑也,威仪加多,而民行滋薄;声乐繁充,而世德滋衰。

“今孔丘盛声乐以侈世,饰弦歌鼓舞以聚徒⑥,繁登降⑦之礼,趋翔⑧之节以观众。博学不可以仪世,劳思不可以补民,兼寿不能殚其教,当年不能究其礼,积财不能赡其乐。繁饰邪术以营世君,盛为声乐以淫愚其民。其道也,不可以示世;其教也,不可以导民。今欲封之,以移齐国之俗,非所以导众存民也。”

公曰:“善。”于是厚其礼而留其封,敬⑨见不问其道,仲尼乃行。

[注释]

①尔稽:齐国地名。②浩裾:通“傲倨”,傲慢。③建:与“卷”声近字通,厌倦。④“守职”上当有“使”字。⑤传:当作“儒”。无:通“妩”,美好。⑥弦歌:指举乐行礼。鼓舞:古代杂舞的一种。⑦登降:指上下、尊卑、进退。⑧趋翔:如鸟舒展翼翅,比喻步趋庄敬。⑨敬:当作“苟”,“苟”通“亟”,急。

[译文]

仲尼到齐国去,见到了景公。景公对他很赏识,打算把尔稽封给他,于是就把这想法告诉了晏子。晏子回答说:“不可以这么做。此人态度傲慢,随心所欲,不可以教导百姓;爱好音乐,放纵百姓,不可以让他亲自管理百姓;讲求顺从天命,厌倦尽人事,不可以让他忠于职守;主张厚葬,浪费民财,让国家贫困,主张长期守丧,悲哀不止,旷日费时,不可以让他治理百姓;大凡最难做的是改变人的内心,而儒家只注重外表的漂亮,因此改变衣服样式,尽力修饰仪容,不可以引导众人教导百姓。自从圣贤死去、周王室衰微以后,行事的繁琐礼仪日趋繁琐,而百姓的品行却更加淡薄了;音乐繁多了,而社会道德却更加衰败了。

“如今孔丘把音乐搞得很隆盛,所以世风日下,以此来聚集徒众,把上下、尊卑、进退的礼仪弄得很繁琐来显示威仪,致力于行走的姿势来让人效仿。学问渊博但不可以做世人的表率,思虑辛苦但是不能对百姓有好处。即使把寿命延长一倍也不能把他的学说全部学会,即使到了壮年也不能完全理解他们的礼数,即使聚积很多钱财也不能供给他搞礼乐的费用。粉饰邪门歪道来迷惑君主,制作隆盛的音乐来蛊惑百姓。他的主张不可以在社会上实行,他的学说不可以引导百姓向善。如今您想封给他土地,用他的那一套道义来改变齐国的风俗,这不是用来引导众人保护百姓的办法啊。”

景公说:“您说得对啊。”于是用隆重的礼节对待仲尼,并没有给他封地;礼貌周全地会见了他,但并没有向他询问治国之道,孔子于是离开了。

景公上路寝闻哭声问梁丘据晏子对第二

[原文]

景公上路寝,闻哭声,曰:“吾若闻哭声,何为者也?”梁丘据对曰:“鲁孔丘之徒鞠语①者也。明于礼乐,审于服丧,其母死,葬埋甚厚,服丧三年,哭泣甚疾。”公曰:“岂不可哉?”而色说之②。

晏子曰:“古者圣人,非不知能繁登降之礼,制规矩之节,行表缀③之数以教民,以为烦人留曰④,故制礼不羡于便事⑤;非不知能扬干戚钟鼓竽瑟以劝众也,以为费财留工⑥,故制乐不羡于和民;非不知能累世殚国以奉死,哭泣处哀以持久也,而不为者,知其无补死者而深害生者,故不以导民。今品人⑦饰礼繁事,羡乐淫民,崇死以害生。三者,圣王之所禁也。贤人不用,德毁俗流⑧,故三邪得行于世。是非、贤不肖杂⑨,上妄说邪⑩,故好恶不足以导众。此三者,路世之政,单事之教也。公曷为不察,声受而色说之?”

[注释]

①鞠语:姓鞠名语,疑即皋鱼。②色说之:显露出喜欢他的脸色。③表缀:表,表彰。④留曰:耽误时间。⑤制礼不羡于便事:制定礼仪对做事方便就行了,不要求过于繁多。⑥留工:耽误工作。⑦品人:众人,一般的人。⑧德毁俗流:俭朴的品德被毁弃,奢侈的习俗流行开采。⑨是非、贤不肖杂:对和错、好和不好混杂在一起。⑩上妄说邪:君主混庸,喜欢邪僻。路世:衰世。单,通“”,病,毁坏。这里用作使动词。

[译文]

景公登上路寝台,隐隐约约从远处传来哭泣声,于是问身边的大臣说:“我好像听到了哭声,是什么人在哭呢?”梁丘据回答说:“这是鲁国孔丘的门徒鞠语在哭泣。他精通礼仪和音乐,熟悉服丧制度。他的母亲去世了,他把葬礼办得很隆重,花费了很多钱财,还为他的母亲服丧三年,哭得很悲伤。”景公说:“这难道不好吗?”脸上流露出欣赏他的表情。

晏子说:“古代的圣人,并不是不懂得把尊卑上下的礼节搞得繁琐,制定烦琐的规矩约束百姓的行为,实行惩恶扬善的方法来教导民众,不过觉得这样做既烦扰民众又浪费时间,因此制定礼仪以方便做事为原则,不要求过于繁杂;他们并不是不懂得组织很多会跳舞的人高举盾牌群起舞蹈,组织众多乐手用钟鼓竽瑟演奏,以便鼓舞民众的情绪,不过觉得这样做既耗费钱财又耽误工作,因此制作音乐以使民众欢乐和谐为原则,不要求过于张扬和华丽;他们并不是不懂得用疲惫世人、耗尽国力的方式去安葬死者,长久地为死者守丧哭泣,然而却不这样去做。因为他们懂得这样做对死者没有任何意义,对活着的人却造成很大的伤害,所以不引导民众这样做。如今的百姓注重礼节仪式的形式,把事情搞得烦琐而复杂,用华丽诱人的音乐迷惑民众,推崇为死者厚葬,却损害活人的生活。这三件事情,都是古代圣王禁止做的事情。现如今,贤德之人不被任用,俭朴的美德被抛弃,奢侈的风气已成风气,所以上述三种邪僻的事情得以在社会上通行。正确与错误、贤德与不贤德的界限混乱不清,搞得君主们思想昏乱,竟然喜欢邪僻的事情,所以君主们的喜好与厌恶不能够对民众起到正确的引导作用。这三样事情,乃是衰败时代所实行的政事,是败坏事情的教令。君主何不详细了解情况,仅仅听到他的哭声就喜欢上他呢?”

仲尼见景公景公曰先生奚不见寡人宰乎第三

[原文]

仲尼游齐,见景公。景公曰:“先生奚不见寡人宰乎?”仲尼对曰:“臣闻晏子事三君而得顺焉,是有三心,所以不见也。”仲尼出,景公以其言告晏子,晏子对曰:“不然!婴为三心,三君为一心故,三君皆欲其国之安,是以婴得顺也。婴闻之,是而非之,非而是之,犹非也①。孔丘必据处此一心矣。”

[注释]

①犹非也:与诽谤没有两样。非,通诽。

[译文]

孔子在齐国游学,拜见景公。景公说:“先生怎么不去见一见我的相国呢?”孔子回答说:“我听说晏子侍奉三个国君都很顺利,他有三个心思,所以我不想见他。”孔子出去之后,景公将他的话告诉晏子,晏子说:“不是这样。不是我有三个心思,而是三个国君都有一个共同的心思的原因。三个国君都希望国家安定,所以我能才得以顺利行事。我听说,正确而被说成错误,错误而被说成正确,这和诽谤没有什么区别。孔子必居其一。”

仲尼之齐见景公而不见晏子子贡致问第四

[原文]

仲尼之齐,见景公而不见晏子。子贡曰:“见君不见其从政者,可乎?”仲尼曰:“吾闻晏子事三君而顺焉,吾疑其为人。”

晏子闻之,曰:“婴则齐之世民①也,不维其行②,不识其过,不能自立也。婴闻之,有幸见爱③,无幸见恶,诽誉为类④,声响相应,见行而从之者也。婴闻之,以一心事三君者,所以顺焉;以三心事一君者,不顺焉。

“今未见婴之行,而非其顺也。婴闻之,君子独立不惭于影,独寝不惭于魂⑤。孔子拔树削迹,不自以为辱;穷陈、蔡⑥,不自以为约。非⑦人不得其故,是犹泽人之非斤斧⑧,山人之非网罟也。出之其口,不知其困也。始吾望儒而贵之,今吾望儒而疑之。”

仲尼闻之,曰:“语有之:言发于尔,不可止于远也;行存于身,不可掩于众也。吾窃议晏子而不中夫人⑨之过,吾罪几矣⑩。丘闻君子过人以为友,不及人以为师。今丘失言于夫子,夫子讥之,是吾师也。”因宰我而谢焉,然仲尼见之。

[注释]

①世民:世世代代的平民。②不维其行:不能保持住自己的品行。③见爱:被宠爱。④诽誉为类:意思是,该责备就责备,该赞誉就赞誉,各自都与其行为相跟随。⑤这两句比喻君子做事不论在什么情况下都问心无愧。⑥穷陈、蔡:指孔子在陈国、蔡国绝粮七日事。⑦非:非难,责备。⑧泽人之非斤斧:在水边居住的人认为斧斤没有用处而加以责备。⑨夫人:那人。⑩吾罪几矣:我的罪过不能避免了。几,近,接近。因宰我而谢焉:通过宰我去向他道歉。

[译文]

仲尼来到齐国,只拜见景公却不见晏子。子贡问道:“您只去拜见了君主却没有见为他执政的人,这样做合适吗?”仲尼说:“我听说晏子侍奉了三位君主而且对他们都很顺从,我很怀疑他的人品。”

晏子知道了这件事情后,说道:“我家世代都是齐国人,我如果不能保持自己良好的品行,不能及时认识自己的过失并加以改正,就无法在齐国安身立命。我听说,幸运的人虽不可爱也会被人宠爱,不幸的人虽不可恶也会被人厌恶。应当是责备还是表扬,就如同有声音发出才有回声相应,应该在看到他人的行为之后再做决定。我听说过,以一个心思(希望国家安定)侍奉三位君主,所以才能顺从三位君主;如果用三个心眼去侍奉君主,那么即使只侍奉一位君主也会相违逆。

“如今他还没有见到我的行为,就责备我对三位君主都顺从(是没有道理的)。我听说过,君子立得正,不怕影子斜;晚上睡觉扪心自问,没做亏心事,不觉心不安。孔子在宋国被司马桓魋拔掉大树,把他们赶跑,不让他和弟子在树下习礼,他并不认为受到侮辱;他和弟子们被围困于陈、蔡的野外,七天没有饭吃,他也不觉得遭遇穷困。如今他非议别人却没有说对理由。这就和在水边以捕捞为生的人否定斧子的作用,而在山上以狩猎为生的人否定渔网的作用是一样的道理啊。不负责任的话从他口中随意说出,却不知道因此而陷入困境。起先我见到儒者很尊重他们,如今再见到儒者就怀疑他们的为人了。”

孔子听到晏子的话后,说:“俗话说:‘在近处说的话,不可能不传到远处;自己所做的事情,瞒不过众人的眼睛。’我私下里议论晏子,却没有说对他的错处,这是我的过错啊。我听说君子的才能如果超过他人,就把他人当成朋友;如果才能不及他人,就把他人当成老师。今天我对晏子先生作了错误的评论,晏子先生批评了我,他就是我的老师啊。”于是孔子先派他的弟子宰我去向晏子道歉,然后自己去拜见晏子。

景公出田顾问晏子若人之众有孔子乎第五

[原文]

景公出田,寒,故以为浑①,犹顾而问晏子曰:“若人之众,则有孔子焉乎?”晏子对曰:“有孔子焉则无有②,若舜焉则婴不识。”公曰:“孔子之不逮舜为间矣③,曷为‘有孔子焉则无有,若舜焉则婴不识’?”

晏子对曰:“是乃孔子之所以不逮舜。孔子行一节④者也,处民之中,其过之识,况乎处君子之中乎?舜者处民之中,则自齐乎士;处君子之中,则齐乎君子;上与圣人,则固圣人之林⑤也。此乃孔子之所以不逮舜也。”

[注释]

①浑:通“温”。②有孔子焉则无有:大意是,若问在众人中有没有孔子那样的人,那是没有的。③这句意思是,孔子不能赶上舜,(他和舜)是有差距的。④行一节:指在某一个方面努力。⑤圣人之林:圣人之列。林,形容人聚集在一起。

[译文]

景公出去打猎,天气寒冷,所以停下来取暖,还回头问晏子说:“在茫茫众人之中有没有孔子这样的人啊?”晏子回答说:“如果问有没有孔子这样的人,肯定是没有的,如果问有没有舜这样的人,我就不知道了。”景公说:“孔子赶不上舜,差距太大了,为什么说‘如果是孔子能知道有没有,如果是舜就认不出来’?”

晏子回答说:“这就是为什么孔子赶不上舜的原因了。孔子是行为极端的人。身处百姓之中,他突出于别人容易被认出,何况处在君子当中呢!舜处身于百姓中,就与百姓一样;处身于君子当中,就与君子一样;同圣人站在一起,就处于圣人之列。这就是孔子为什么赶不上舜的原因了。”

仲尼相鲁景公患之晏子对以勿忧第六

[原文]

仲尼相鲁①,景公患之,谓晏子曰:“邻国有圣人,敌国之忧也。今孔子相鲁若何?”晏子对曰:“君其勿忧。彼鲁君,弱主也;孔子,圣相②也。君不如阴重孔子,设以相齐,孔子强谏而不听,必骄鲁而有齐③,君勿纳也。夫绝于鲁,无主于齐,孔子困矣。”居期年,孔子去鲁之齐,景公不纳,故困于陈、蔡之间。

[注释]

①仲尼相鲁:孔子任鲁国宰相。按:孔子任鲁国宰相在鲁定公十四年,此时晏子已死去4年了,岂有再为齐君出谋,暗算孔子之理?此为后人依传说而为,与史不符。②圣相:德行才智超凡的宰相。③骄鲁:以鲁为骄,认为鲁君骄横。

[译文]

孔子任鲁国相国,景公很害怕,对晏子说:“邻国有圣人,这是敌对国家的忧患了。如今孔子当了鲁国相国怎么办?”晏子回答说:“君王不用忧虑。那鲁国的君主,是个昏庸软弱的君主;孔子,是德行才智超凡的相国。国君不如私下表示对孔子的尊崇,暗自许诺他作齐国的相国,孔子强行劝谏而鲁君不听从,一定会认为鲁君骄横而到齐国来,君王不要接纳他。这样,自绝于鲁国,又不能被齐国任用,孔子就窘迫了。”过了一年,孔子离开鲁国来到齐国,景公不接纳,所以孔子就困厄在陈国、蔡国之间。

景公问有臣有兄弟而强足恃乎晏子对不足恃第七

[原文]

景公问晏子曰:“有臣而强,足恃①乎?”晏子对曰:“不足恃。”“有兄弟而强,足恃乎?”晏子对曰:“不足恃。”公忿然作色曰:“吾今有恃乎?”晏子对曰:“有臣而强,无甚如汤;有兄弟而强,无甚如桀。汤有②,弑其君;桀有③,亡其兄。岂以人为足恃哉,可以无亡也?”

[注释]

①恃:依赖。②汤有:当为“汤有臣而强”的省略语。“有”当释为“为”。③桀有:当为“桀有兄弟而强”的省略语。“有”当释为“为”。

[译文]

景公问晏子说:“有臣子而且臣子势力强大,可以依靠吗?”晏子回答说:“不可以依靠。”景公又问:“有弟兄而且弟兄力量强大,可以依靠吗?”晏子回答说:“不可以依靠。”景公生气地变了脸色,说:“我如今还有依靠吗?”晏子回答说:“有臣子而且臣子势力强大,没有人能够超过商汤;有弟兄而且弟兄力量强大,没有人能够超过夏桀。汤有臣子而且臣子势力强大,却落了个杀死君主的名声;桀有弟兄而且弟兄力量强大,却落了个流亡兄长的名声。难道认为别人是足以依靠的,而自己就不会被灭亡吗?”

景公游牛山少乐请晏子一愿第八

[原文]

景公游于牛山,少乐,公曰:“请晏子一愿。”晏子对曰“不①,婴何愿?”

公曰:“晏子一愿。”对曰:“臣愿有君而见畏,有妻而见归②,有子而可遗③。”

同类推荐
  • 绿林老大

    绿林老大

    这个威风凛凛的大汉一见了王重翻身便拜,口中叫道:“哥哥,请收我上山。”……
  • 英雄盖世话韩信

    英雄盖世话韩信

    韩信的名字和他有关的那段楚汉战争的历史,成为今天中国家喻户晓的经典传奇。他平寒的家世、卓越的军事才能、他和刘邦君臣之间纠葛不清的恩怨情仇以及后来他的死,千百年来就像一个谜一样吸引无数人好奇和关注。本书以韩信为主角以他的经历为背景线索,再次展现了楚汉战争那段精彩历史,重新剖析了韩信从平民到功臣最后被吕后杀害的是与非功与罪。
  • 到了明朝当侦探

    到了明朝当侦探

    大三学生凌飞拥有过目不忘的现场记忆能力和推理能力,集成的父亲意志,但却阴差阳错的穿越到了明朝,从此踏上了明朝破案之路,破案,泡妞两不误。
  • 火种——盛世凋零

    火种——盛世凋零

    战国末期,天降云壁,世间从此被分割两地,由此天下大乱!一块宇外陨石,突降云壁之间,带来了六部惊天功法,天下为之大变!一个曾经的太子,沦落为他国质子,又莫名被顶替身份,母亲离奇死亡,妹妹双眼失明,满腔怒火的他就像一滴水珠一样,震动了整个湖面······
  • 秦时兵皇

    秦时兵皇

    特种兵王熊俊在绝密任务中,从神秘人手中获得龙佩与弑天决,进入了一场历史年轮的试炼。助大秦横扫六国,挑战秦时明月时期强者,陷入苍龙七宿之迷,一次次逆战,完成难于完成的任务,成就兵皇之名。熊俊携手军花东方晴成立弑天保安公司,与逆天科技、逆天生化、至强血脉基因、顶尖兵器展开激烈战斗,挥洒热血,壮怀激烈,谱写传奇赞歌!
热门推荐
  • 对不起,遇见太晚

    对不起,遇见太晚

    讨厌的闹铃总是按时在沉沉地黑暗中开始响起,黑暗中黎明慢慢地醒来,晨风开始轻扶公寓墙角静静的竹丛,发出丝丝地声响,此刻是6:40。校园中,透出窗口的灯光一点点地在黑暗中蔓延开来,几栋学生公寓开始骚动起来。
  • 恋爱进行时:傲娇女孩了解一下

    恋爱进行时:傲娇女孩了解一下

    她本是暗夜中的一枝罂粟,身手不凡,桀骜不羁,邪魅优雅。本想在圣皇学院陪着哥哥度过最后几年的自由时光,却遇见了他们...双重身份,不一样的她却一样地惹人垂爱。这样的女子,谁能收服她那颗桀骜的心,或者说,谁能有那份同样的洒脱快意去匹配她桀骜的青春?直到最后一刻,他们是遵循早已安排好的命运,还是催眠上帝,让命运的齿轮为他们扭转......
  • 千年之绝恋

    千年之绝恋

    千年前的不期而遇,错将真心托付与他;千年后的重逢,早已物是人非,千年等待,千年孤独,只为那沧海一束。一别千数载,泪早已流干,无尽思念皆化为利刃,肝肠寸断。只在刹那间,一切皆为枉然,愿得一心人,白首不相离。情之一字,如美酒般甘醇,如烟花般绚烂,如昙花一样美丽,终究是惊艳一时,惨淡落幕。红颜未老恩渐逝,白首相约已惘然;秋风萧瑟悲画扇,苦守寒月念君恩。人生若只如初见,比翼连枝双飞愿。
  • 邪帝虐情:冷妃独霸帝宠

    邪帝虐情:冷妃独霸帝宠

    织梦娘,织梦娘,柔弱是双手,可以编织神奇的梦境,你想要权倾朝野,我可以织一个梦境给你,你想要一统天下,我可以织一个梦境给你,你只想要和心爱的女子放舟野渡,我仍然可以织一个梦境给你,只是……只是……请你转过你的脸,不要看我的泪落下。
  • 惊世毒妃:废材小姐逆天下

    惊世毒妃:废材小姐逆天下

    她是落魄家族的废材小姐,生辰之日被未婚夫当众一纸休书休掉,从此沦为天下人的笑话,不堪羞辱撞墙自尽。再度睁眼,她是人称鬼手修罗的绝世毒医,天下奇毒尽在她手。无法修炼?资质为零?她坐拥六系元素,身兼多职,还有尊贵神兽和逆天神器在怀,谁敢再嘲笑她的天赋!渣男后悔了?想要重新追求她?不好意思,她已经有对象了!
  • 仙途烟雨

    仙途烟雨

    正魔之争,灵根被毁,仙人飞升成为传说。凡人当道,王朝更替,帝王诸侯纷争不休。千年之后灵根再度恢复,引发新一轮的世间浩劫。飞升之后,那天界的创世之神,又是什么存在?边陲之地的少年何然,偶遇机缘,却遭遇到命运的不公,卷入了天下兴亡的大局之中……
  • 企业的诚信危机

    企业的诚信危机

    《企业的诚信危机》通过四个案例详尽地描述了企业犯罪、名牌坠地的过程和原因,揭示了在市场经济中企业人的良心与良知、监管制度、消费者自我保护、举报者保护等值得思考的问题和意义。
  • 天机变之斩红尘

    天机变之斩红尘

    天地混沌,阴阳一体,太极两仪,方生二气;阳气为虚,上至天宇,阴气为实,下成地形;大道之音,其意冥冥,相生相克,亦为至理;岁凭春秋,年聚沧桑,时光更始,间隙以往;天设定数,地造无常,人间之路,道阻且长。
  • 缘份太浅

    缘份太浅

    此文献给我的爸爸,没有“亲爱”做定语。老天给了我们缘份,却只有6年的时间。写下这些,我只是想让爸爸在天有灵,知道他并不孤独,世界上是有一个人爱他的,那就是他的女儿,他有一个值得骄傲、自豪的女儿爱着他。无论在任何情况下,那种血浓于水的感情,是无法否认的。……
  • 中华上下五千年断案趣话

    中华上下五千年断案趣话

    古代的断案方法不拘一格,格格诙谐幽默,像是星辉夜空下模糊的山峦,黑得看不清脊和山路,却在峰回路转时候,雄鸡一唱天下白。古人断案时的智慧,古人的机智和幽默,妙不可文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