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475600000001

第1章 我的格利大道

我跨上38号巴士时,是午后1点多。今天是2010年最后一天。有好几年,我在今天都爱舍弃自驾而乘搭公交车。说到目的,和陆游的“细雨骑驴出剑门”近似,他是去寻诗,我是去搜刮写作素材。但今天没这份闲心,目的单纯:上班去,此前和一位老朋友喝咖啡。舍惯常所搭的19路和71路而搭这一路,则是为了到下城的“苹果”专门店,去修理出现小故障的3G手机。

在巴士站等车。对面的五金店,通体漆成和四十年前故国“红海洋”时期一模一样的大红,十分刺眼。再看,红色门面一侧的门,通向二楼,那是故友老南二十年前的居处,我去那里吃饭、聊天的次数难以计数。随即,他家走廊里放大的全家福黑白照,卧室里贴满三面墙壁的叙事长诗《梅菊姐》,那些带嫩绿格子的文稿纸,仿佛直立的稻田,栽着汉字的秧苗,一一映现,叫我泛起“故朋云散尽”的悲凉。18年前,老南家的客厅,坐过纪弦和顾城这两位诗名相近但年纪相差40岁的诗人,我是旁观者,他们天真烂漫地议论:

“世界上所有的人,分为两类:诗人和非诗人。”高个子纪弦得意地公开独得之秘。

“对透了!我们就是傲视非诗人的诗人!”顾城点头呼应,从牛仔裤筒裁出来的高帽巍巍然。

巴士开动,风景流转。我忽然想到,这座我足足住了30寒暑的城市,今晚照例举行跨年度狂欢。可是,对于我这样行将成为归人的移民而言,怀旧比前瞻有意思。在22街站,一位背着吉他的青年男子笨拙地转过庞大的身体时,我想到一个严峻的问题:“故乡”的定义为何?王鼎钧先生说,它是祖先流浪的最后一站。具体到我的家族,百年后我也算旧金山这一支系的“祖先”。但那只是籍贯上的,家世上的。至于心理上,我们不能不服膺“此处安心是吾家”说。何谓安心?这是大题目。我这一生命个体--它的平凡,使得我一次次地设想“旧金山的芸芸众生,在总体上说,会不会因为我的出现而有所不同”时,哪怕发挥了最大胆的想象,都只能得出这样的结论:不会。政治版图不因我而改变,人文状态不因我在报上登了十多年专栏而转向,历史不因我而改写任何细节--故乡的资格,主要地依赖于记忆,如果这里的每一处首先都被你的脚印覆盖,尔后被你的记忆涵盖,那么,它就有权利被称之为“家乡”。同样的结论,可移用到故园。设若你既没有在田峒拿手电筒逮长着师爷式八字胡的泥鳅,在水库里挑泥,在山冈上按着杜鹃啼声的节奏对祖宗坟茔跪拜,在冬日黄昏的风声里告别亲人踏上花尾渡颤巍巍的跳板,河里也没有倒映过你跳水的少年裸体,与友人边散步边谈车氏长篇《怎么办》的手势,如何有资格把它当做心灵皈依之地?

那么,我坐在巴士所经东起下城最繁华的市场街,西至太平洋之滨著名景点“悬崖屋”酒吧,在20世纪80年代被一本杂志称之为“全美国最繁忙”的通衢大道--GearyBlvd,恰恰是记忆最密集之所在。“恰似飞鸿踏雪泥”的人生,在这里,差不多没有漏掉一个重要部位。“格利”只有一条,然而,100万名经过它的人,各个在记忆里拥有糅合自身人生,以及时间、地点、内容千差万别的偶然因素,而制造的独家“大道”,我也有我的。

心田涌动着酸楚与欣慰交混的情愫,播下的脚印,今天该收集了。哪里是移民以后第一排的生命之痕?不是靠近第25街的老南故居,而是和第7街接壤的路德教堂。30年前,我抵达的第一个星期,便来这里上英语课,靠当知青时自学的底子,不必从ABC起步,读中级的300班。同窗中,有称我为“红卫兵”的台湾老兵,还有伊朗来的老绅士(据说在巴列维王朝当高官时,被狂热的教主霍梅尼通缉,狼狈逃出),西装笔挺,开课第3天起,公开声明追求女教师玛格丽特,每天一早,站在教堂门口,等候进门的梦中情人,为她提文件箱。从那个时空算起,“我的”格利大道镌刻着我的众多卑微到连自己也懒于保存的“第一”:第一次把在金门公园拍的全家福彩照寄给家乡亲友;第一次驾驶8缸、10年车龄的雪佛兰老爷车;第一次在后院的冬青树下种下白菜;第一次隔着篱笆看到邻居明黄的中国菊;第一次在异国的书桌上写下马雅可夫斯基体楼梯式抒情诗《我骄傲,悲哀地骄傲》;第一次投稿;第一次接到纽约一位副刊编辑热情洋溢的退稿信;第一次把彩色电视机搬进家;第一次送女儿上幼儿园;第一次在异国吃家乡汤圆;第一次在深夜街头对着星星想念彼岸亲人,用带油腻的夹克袖口抹眼泪。

时间有序,而记忆杂乱,意识流没有确定的方向。我从第7街的课室,凝视自己32岁的背影,11时,我便提前溜出,到相邻的卡拉缅街一家叫“海运”的中餐馆当杂工去。患了轻度坐骨神经痛,走路有点瘸,一天天咬着牙剥虾切胡萝卜,直到夜晚11时。

招牌、路灯、霓虹灯、圣诞树的灯饰--只会后退不会回头的光流。沧桑一轮又半,沿街的房产和生意易手的极多,尤其是餐馆。百货店、理发店、修甲店、镜架店、眼镜店、时装店、租赁自行车或者工具的店子,难得看到30年不变的招牌、主人和伙计。门脸奇小的锁店虽在,但老板肯定不是28年前我因把钥匙遗落在家里,请上门来开锁的俄国佬,他的长筒皮靴橐橐地敲着水泥路,一路操地道的东北话,叫我惊讶之至,原来是在哈尔滨长大的白俄。

巴士驶过第16街,我拼命扭头,要看532号,那是我移民后第一个住处。依稀看到门口堆着三辆破旧的保时捷,房东的儿子囤积这类豪华旧车,异想天开,修好了卖好价钱,却从来不动手,这热情似乎30年来没有改变,尽管婚姻变了不止一次。在那里住了5年,全家大小进出家门,要把大半张乒乓球桌般的车库门拉开。我现在才纳闷起来:当时才7岁的儿子和4岁的女儿,如果独自动手,是怎样完成的?

巴士在越过普拉斯迪奥大道前停站,这里留下极美好的记忆--迄今唯一一次接受金钱施舍。那是傍晚,我赶去上班,跑步追上巴士,掏钱买车票那一刻才知道,钱包没带,口袋里也没硬币。我低声说:“糟糕--”黑人司机毫无表情地扫了我一眼,意思是:还要我赶呀?下车去。我仓皇四顾,没办法了。举步下车的刹那,两位中国尼姑从座位上起来,微笑着走近,将两个25分硬币放进投币口,把司机递来的车票放到我手上。我眼睛含泪,望着黄色袈裟的背影,没来得及道谢,只在脑际刻下这一镜头。

第6街街角,有唯一没改换过的店名:制服专卖。从前路过,看到众多的行业专用服,如空姐服、护士服、侍应生服,至今亦然。塑料板做的招牌,鲜丽如昔。它的左壁,是一家法国餐馆,叫“三色旗”。我在那里当过周末练习生,给一群法国来的女侍者打下手,带位小姐苛刻无比。老板就是头厨,天天最早上班,弯下虾公腰,在案板上切带皮的猪肉。他终身不娶,赚了钱就买公寓,管理也不假手于人,所有出租单位的钥匙,都挂在家里的屏风后,黑压压一串串,这家当羡煞了多少他的异性同胞,其中的一位,就是在下城“马车”餐馆当侍应生的巴黎女人--把我推荐到“三色旗”去的,妖艳和精明均到位的阿莲。

法国医院,它早已被凯撒医院兼并。我在那里打过不止两次感冒预防针。卖汽车零件的连锁店,我买过拨雨器和引擎油。24小时营业的“卡拉食品”,我搬到第5街以后,偶尔陪妻子来买减价的橙果和排骨。替我的新“本田”安装收音机的小店。我买了好些别致家具,如拼装式木架的“码头”公司。对面,有一家从未易主的京菜馆,如今仍叫“五福楼”。1980年7月6日,我“上埠”的次日,诗人老南来访,领我从岳父母家走到格利大道那里,为我接风。为了回报,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起,每一年同一天,我都邀他去“五福楼”,尽可能坐第一次来时坐的酸枝桌子,吃第一次喝的海鲜汤(我头一次吃到儿时祖母开海味店时吃腻了,但我从来无缘一见的蹄子和鲍鱼)。我们在一起,他爱回味合作的新诗《侨乡的山》登上省级刊物,收到14元稿费那阵的得意,然而,在连根拔起的初期,我们都为谋生远离了诗。

20世纪80年代,关张的全国连锁店“消费者”(我在里面看画册般漂亮的目录簿,买下便宜而易坏的用品不计其数)、轮胎店(我进去过,但价钱谈不拢,没做过交易)、丰田汽车销售点(我买了2005年的“康瑞”牌)、售后服务点(进去打听电子钥匙的价钱)、五层公寓大厦(从前的潮州菜馆)、日式折叠木床零售店(和妻子去买了一件沙发床铺两用的家具,200多元,自行运走)、办公大楼二楼有朋友开的翻译公司(我上去搬杂志和送校对稿件)。

巴士爬上小坡,穿过的玛莎尼克街,是我在26年间上班必经的。记不清“本田”在路上磨去多少只轮胎,但记得安全岛上一朵俗名“满天星”的小菊花,黄灿灿的,叫我精神一振。

巴士靠站,旁边的巨大复合建筑物,我初来时,是拥有300多雇员的“西尔斯”百货公司。抵达美国的第一个星期天,我登上四楼的家具部,一一查看沙发和双人床的价钱。从前在故国最豪华宾馆看到的高档货,一件只要二三百元,心中窃喜。咿,干一个月不就能买一两件吗?那时月薪才600元,每天扣掉2元伙食费。须知,在20世纪80年代的国内,买一块上海牌手表,也得3个月薪水的总和呢!我在穷光蛋时代按照国内思维模式所生发的阔气,如今想来也是最牛的。对面餐馆,从前叫“铜便士”,后来改为“便士”,24小时营业。1980年年底,我和老南冒着寒风,去那里见工,经理应允,雇我俩为练习生,“每天保证有小费10块”,但没了下文。

下坡路,凯撒医院。在那里,一位家庭医生替我作常规体检,看我的年龄:40岁,大声宣告:过半了!按他的算法,如今更是过了三分之二强。大肠检查,验血,看小病,探望癌症晚期的乡亲,送别慈祥的岳父。日本城,一家4口在太和塔下的留影,那套灰色西装,是在住处附近的大百货公司清盘时捡的便宜货。鲤鱼旗帜下的一家中型旅馆,它的人事部通知我去上班,我没去,若去了,我从1984年起的人生便要改写。

阔街到了。看了无数场电影,听了5次交响乐(在戴维斯音乐厅)、3场文艺表演(赫比斯剧院),吃过少于10次的麦当劳快餐,一场电视直播摔跤大赛(在退伍军人剧场,10美元门票,上万人坐对大银幕,其狂热不可思议)。有一回,深夜在大雨里驾车回家,在这里看到一男一女以报纸当伞,牵着手飞跑过马路。这对白人夫妇是我的老相识,老公比老婆小7岁,靠顽强的牵手走过众多感情的险滩。

巴士减慢了速度,不是为了给我的思绪调整节奏,而是人和车都稠密起来。人流正向下城汇聚,为今晚的迎新晚会作准备。拉金街在前,20世纪80年代,那里有老南的家,月租250元的两卧室公寓,是新乡里年代我和他两家子的乐园。乡间带来的淳朴诗情,以汗水蒸馏的友情。老南以逾量的油盐,在老掉牙的煤气炉上烹调八大碗。入口即化的梅菜扣肉,“锅气”十足的蒙古牛肉,中年的快意尽在和眼前的困顿风马牛的“诗的争吵”中。可惜,太重的口味,为老南20年后死于心肌梗塞埋下伏线。150号在眼前,尽管只是一瞬。铁闸不见了,旁边的金铺改了名字。我没醒过神来,巴士已到了美慎街。

希尔顿大旅馆门前,旗帜飘得起劲,可见风起了,难怪街上行人愈加瑟缩。巴士倒是暖和的。无上装酒吧过早地透出灯光,预告着今夜的狂欢。下城的夜,热闹的只有这一带。从前我夜晚下了班,11点来钟站在这里等巴士。一位过分严肃的警察,驱赶着一群娇滴滴的洋妓女,在我身前经过,往阔街方向移动。好似猎狗对付一群无辜的羔羊。我由此知道,妓女站街,有级别的讲究,在美慎街和格利街交界,是一级,因为法兰西斯等高级旅馆在那里。越往西,级别越低。警察此举,可能是维护风化,也可能是维持她们品牌的纯洁性。

在市得顿街,我下了巴士。穿过熙熙攘攘的购物人群,到苹果专门店去。登上二楼,坐在银幕前,听小伙子讲解4G手机的新功能。这经验倒是全新的。

长度超过10公里的格利大道,我众多人生细节遍布。但是,我在与不在,在我来之前还是我离去之后,大的格局和小的摆设都不会受波及。忽然,记起在1983年前后,我把脏衣服拿到格利大道上的自动洗衣馆去,在滚筒运转时,我急于打一个电话,但唯一的付费电话被一操俄语的女子占用,她慢条斯理地话家常,我在旁边跺脚。趁她撂下话筒去给洗衣机加硬币,我拿起来打我的电话。她回来一看,红着脸训斥我。我向她扮鬼脸。此刻想及,心头泛起无由补赎的愧疚。

有一回,和老南在格利大道一家餐馆吃了午饭,走出门,一路谈着:什么样的作品才有较为长久的寿命。“还不简单?哪里水泥未干,就在上面以脚来发表,只要不被覆盖。”我指着第1街交界处刚刚铺就的三合土人行道说,相顾大笑。如果真有这么傻,也许今天“墨迹”还在--唯一影响格利大道的历史性个人书写。

(2011年1月)

同类推荐
  • 感动中国的名家散文:世象新语

    感动中国的名家散文:世象新语

    收录了多位名家的散文佳作。通过他们的笔触,我们仿佛可以看到一个万花筒般的世界,凡间琐事,无不包含其中:民之生存不可缺少的“面包和盐”;你我终生寻找的“吻颈之交”;世人永不厌倦的话题“男人眼中的女人”……一如将油盐酱醋,苦辣酸甜搅在一起,五味杂陈,细品之后才发现,原来这就是生活的滋味。
  • 幽谷里的芬芳:最受喜爱的精美散文

    幽谷里的芬芳:最受喜爱的精美散文

    本书编入了百余篇精美散文,或细致入微,或深刻感人,如微微泛波的河面上漂流的一叶小舟,让你在掩卷之际,不禁回味咀嚼。这些散文将多彩感情、生活小事等方面的描写作为切入点,以精简准确的闪亮语丝作为提示和点拨,让您在读完每篇精美散文之后都有回味和咀嚼,为其中的“精”所吸引,为其中的“美”所折服。"
  •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舍利子,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舍利子,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是故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
  • 守望的幸福:刘萍散文诗歌选

    守望的幸福:刘萍散文诗歌选

    本书是一名知识女性的诗歌散文集,也是一个女人、一个妈妈的作品。这部著作同时也是一份心灵的自白、一份知识女性的情感收藏、一份年轻母亲的细语。讲述她寻找幸福、体会幸福和分享幸福的心路历程,表达出人性中如执著、坚强、热情、感恩等一些美好的特质,讴歌了亲情、友情、爱情,表达作者对生命和幸福的感动和热爱。全书分为五章,包括散文、诗歌、翻译作品共63篇,内容基本上是作者的人生感悟点滴,小中见大、细中有宏。
  • 少年飘泊者:蒋光慈作品精选

    少年飘泊者:蒋光慈作品精选

    《少年飘泊者:蒋光慈作品精选》描述了农村少年汪中在父母双亡之后漂泊四方,经历艰难曲折,最终走上了自觉地为革命事业而英勇斗争的道路。主要人物形象激励过许多在黑暗中找不到出路的青年走上革命道路,而这部小说也因最早歌颂党的领导、最早塑造优秀共产党人形象,从30年代起一直被国民党当局查禁。
热门推荐
  • 帝后

    帝后

    她大景国尊贵的公主,只因生在灾年,三大祭司说她是灾星下界,为祸百姓。冷血的帝王下令将不足月的女婴与她的母妃焚烧祭天。祭坛里王妃的故人千方百计保住她的性命,逃离国境。她跟着养父饱尝颠沛流离之苦,看尽世间冷眼白眼。时势所逼,养父再侍君王,带她定居在敌国的土地上。她与敌国的郡主结为好友,好友亡故,令其嫁于敌国太子,再度卷入这王朝的纷争。逆袭,反目,争宠,欺骗,狗血,荒谬,陷害,疯狂……储妃帝后这一条路,究竟要由多少鲜血铺成?
  • 苏州竹庵衍禅师语录

    苏州竹庵衍禅师语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看不尽天下

    看不尽天下

    天下的中心是天咏城。此刻,天咏城外是一片黑压压的包围军,而迎接他们的则是威严冷血的铁石城墙。
  • 杀破伐

    杀破伐

    杀生境、破军境、伐天境,灵修者穷其一生所追寻的便是那无与伦比的伐天境。但自千年洛皇以后便没人可以真正达到此等境界!顾麟,一个死去的特种兵,穿越到灵修者的世界,只为寻找创界石换回自己的曾经。却没料到两个世界的命运巧妙的系于他一身之上。征战四方雄霸异界大陆,千古名将皆是吾身前世!阴暗中杀机四起,危机时绝处逢生!“天要我死,我偏逆天而行!”
  • 和儿子说的知心话

    和儿子说的知心话

    青春期复杂多变,每个男孩心中都或多或少地装有秘密,却又无从获取开启秘密之门的钥匙,所以,这个时期的男孩需要一个能与自己说悄悄话的大朋友;而父母面对儿子的变化和疑惑,很想帮助他,有很多话想对儿子说,但有些话却难以启齿。这种状况使得青春期男孩与父母之间迫切需要架起一座交流沟通的桥梁,而《和儿子说的知心话》正是这样一个纽带。
  • 文化产业比较案例

    文化产业比较案例

    本书是中国第一部文化产业比较案例图书,为“比较文化产业学”的举旗之作。在文化产业纵深发展的中国,对文化产业进行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案例比较,无论对文化产业实践还是文化产业学科建设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本书精心搜罗国内外多方面文化产业比较案例,并加以深入解析,既可作为文化产业学科教材或教辅资料,又是文化产业管理者、从业者、研究者和对文化产业感兴趣的普通读者不可多得的参考书。本书分国际视域、区域比较、文化传媒、文化体验四大部分,宏观与微观相结合,理论与实际相交融,对策思路与问题剖析相贯通,反面教训与正面启示相互验证,深入浅出,图文并茂,兼具较强的学理性与可读性。
  • 商门重生之纨绔邪妻

    商门重生之纨绔邪妻

    孟水心,最强异能家族少主,为了一个男人放弃家族,甘为废柴!一场深情换来惊天骗局,一切全毁!重生!神秘的“魔阴异能”!元素操控;百兽之语;读心之法;还有更多惊人能力慢慢浮现!本准备一个人打这场仗,可是这身边与她狼狈为奸的男人又是为哪般?本文纯属虚构,请勿模仿。
  • 藏在心里的秘密

    藏在心里的秘密

    一场车祸引起的一场爱与恨,恩与怨,情与仇的纠缠!兄弟情义珍贵无比,仇恨埋没啦美好的未来!
  • 女总裁的兵王保镖

    女总裁的兵王保镖

    兵王踏入都市,英雄救美,却反被美女包养。兵王踏入都市,英雄救美,却反被美女包养。兵王踏入都市,英雄救美,却反被美女包养。你,我包了。
  • 食妃不媚:腹黑王爷滚远点

    食妃不媚:腹黑王爷滚远点

    姚媚儿:“利用我是你自己的选择,怪不得旁人。”宗政憬:“可是这万里江山,我只想与你共赏啊。”慕慎安:“呵呵。”姚瑾策:“滚犊子!”江湖救急遇到蛇精病王爷,姚媚儿因此落难,再见面却因他获救,未料到从此时起那人步步为营,皆为利来。娘早死爹不爱的宗政憬,表面无害内里腹黑,如履薄冰走到今日,利用一个无辜少女实在算不得什么。唯一算不到的,是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