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477900000015

第15章 交感比应

虽然始动之微与变化之妙至神,但并非没有规律可寻,也并非不能为人所认识。《周易》中有很多体例实际上就是对这种规律的认识和把握。比如它讲爻与爻之间的交感,讲爻与爻之间的比应关系,以及与之相应的吉凶现象等,就从某种程度上揭示了事物发展变化中带有必然性的一些特征。了解这些特征,对于人们处理日常中的一些社会、人际关系会有很好的帮助作用。

15.1

《周易》首《乾》《坤》,《彖传》中说:“大哉乾元,万物资始,乃统天。”“至哉坤元,万物资生,乃顺承天。”“资始”是资《乾》以为始,表明《乾》还不是始;“资生”是资《坤》以为生,表明《坤》还不是生。《易纬·乾凿度》云:“《乾》《坤》者,阴阳之根本,万物之祖宗也。”“独阴不成,孤阳不生。”阴阳相合,而生成之道存乎其中。所以《乾》《坤》必须相交之后,才能“始”“生”万物。如《彖传》注《泰》卦说:

泰,小往大来,吉,亨。则是天地交而万物通也;上下交而其志同也。内阳而外阴,内君子而外小人,君子道长,小人道消也。

这是《彖传》对《泰》卦的解释。《泰》卦下乾上坤,蜀才注曰:“小谓阴也。天气下,地气上,阴阳交,万物通,故吉亨。”(《周易集解》引)《泰》卦是一个反映天气与地气即阴阳之气交合而亨通万物的卦。大意是说,天地交合,万物各畅其生;君臣交合,上下志趣合同。内而阳气充实,故君子秉刚健之德以勇进;外而阴气消散,故小人抱柔顺之姿以随从。各得其位,故自然人事无不顺遂畅通。可见,交就是阴阳相交,交则通泰。

《周易》还从反面讨论了“不交”的问题。《彖传》注《否》卦说:

否之匪人,不利君子贞,大往小来,则是天地不交而万物不通也,上下不交而天下无邦也;内阴而外阳,内柔而外刚,内小人而外君子,小人道长,君子道消也。

此卦与《泰》卦正好相反,下坤上乾。宋衷注曰:“天气上升而不下降,地气沉下又不上升,二气特隔,故云否也。”(《周易集解》引)这是说,《否》卦所应之时乃是天地互不交感,万物闭塞窒息;君臣互不交谋,国家几近衰微;内而阴气充沛,故小人得势在位而弄权;外而阳气消弱,故君子失势遭谪而在野。可见,不交就是阴阳不合,不交则否塞。

有交就有感,无交,则“二女同床,有何感焉”(《革》之《彖传》)。《周易》下经首《咸》卦,《彖传》解释说:

咸,感也。柔上而刚下,二气感应以相与,止而说,男下女,是以亨,利贞,取女吉也。天地感而万物化生,圣人感人心而天下和平,观其所感,而天地万物之情可见矣。

《咸》卦下艮上兑,按《说卦传》,兑为少女,艮为少男,所以说“男下女”。《咸》卦的“男下女”与《泰》卦的天地相交道理一样,是在“交”的基础上,“二气感应以相与”。“相与”,郑玄注曰:“与,犹亲也。”“相与”即相互亲近,也就是阴阳二气交互亲感,交互作用。只有这样,才可以使“天地万物之情可见”。《申鉴·杂言传》下篇:“情者,应感而动者也。”《周易》取少男少女之象来体现万物间的交感关系颇有意味。这正好可与《诗经·关雎》中描写少男少女恋爱的动人情节相发明。《诗》中写君子与淑女的恋爱过程时说:

……君子好逑。

……寤寐求之。

……辗转反侧。

……琴瑟友之。

……钟鼓乐之。

最后,终于把那位“窈窕淑女”娶到了手。这个由“好逑”到“乐之”的过程恰恰表现了由“交”到“感”的过程。由“交”到“感”的过程,也就是阴阳和合的过程,阴阳和合而生变化,也就是“天地感而万物化生”。

15.2

《周易》的交感原理,运用到爻与爻之间的关系,就是清儒吴汝伦先生所说的“凡阳之行,遇阴则通,遇阳则阻”参见尚秉和:《周易尚氏学》,“说例”。。近人尚秉和先生把它视为注《易》的基本体例之一。并认为阴阳合为类,阴阳合为利贞,阴得阳为朋,为有庆。阳遇阴为合志、为志行、为得愿、为通。相反,阳遇阳、阴遇阴为窒,为得敌,为敌刚,为失类,为比之匪人,为不利涉大川,为征凶,为往不胜,为往厉,等等。如:

解而拇,朋至斯孚。(《解》九四)

有孚惕出,上合志也。(《小畜》****《象传》)

舆说。(《大畜》九二)

“解”,舒解。“而”,汝,指九四。“拇”,足大趾。尚秉和先生注曰:“四前遇重阴,阳遇阴则通,故曰‘解而拇’,言利往也……九四前遇重阴,下乘阴,阴孚于享,故曰‘朋至斯孚’,言上下阴共孚于四也。《彖传》谓‘往得众’,指此爻也。”同上,卷十一。《解》卦下坎上震,六三、六五、上六皆为阴爻,九四恰处于众阴爻的包围之中。尚先生认为,九四乘承皆阴,而“阳遇阴则通”,所以足趾可得舒解,朋友诚信相应。《彖传》所谓“往得众”,就是指着九四往遇六五、上六二阴而言的。

《小畜》****曰:“有孚,血去惕出,无咎。”“血”即恤。爻辞的意思是,有人施信于****,于是脱离忧恤,出离惕惧,没有咎害。《象传》认为,****之所以“血去惕出”,乃是由于“上合志也”。尚秉和先生说:“上谓五上。五上皆阳,四承之。阴遇阳得类,故曰合志。”参见尚秉和:《周易尚氏学》,卷三。《小畜》下乾上巽,九五、上九皆为阳爻,****阴爻正好承之,而“阴阳合为类”,所以《象传》谓之“上合志也”。

“舆说”为《大畜》九二爻辞。《大畜》下乾上艮,尚秉和先生说:“伏坤为舆,震为。二应在五,五震体,乃舆在内,辐在外,故曰‘舆说’。车之行全恃辐,辐脱则车不能行。二承乘皆阳,阳遇阳则窒,故有是象。”尚先生的这段话是用象数学的方法对“舆说”所作的解释。“舆”即车。“”即车下横木。“说”即脱。“伏坤”指下乾,乾之伏象(隐伏之象)为坤。“震”指九三、****、六五三爻所互之震。照象学家的观点,震为。二舆在内(下卦又称内卦),五在外(上卦又称外卦),所以有“舆说”之象。“舆说”则车不能行。尚先生认为,舆相离,是由于初九与九三皆阳,九二亦阳。而“阳遇阳则窒”,所以“舆说”。

类似的例子还有不少,仅此三例已可以看出,“凡阳之行,遇阴则通,遇阳则阻”的原理,有类于物理学中所谓的“同性相斥,异性相吸”的原理。它表明,阳与阳、阴与阴不能成就和合之道,因为它是“同”;只有阴与阳、阳与阴才能成就和合之道,因为它是“和”。孔子所谓“君子和而不同”大概就是指的这种彼此成就。从处世的方法层面说,如果人际关系不协调,从阴阳“和”“同”之异的角度去思考问题,或许可以得到一些帮助。

15.3

在前面的讨论中,我们实际上已经涉及到了爻与爻之间的比应问题。所谓比,指相连并列之爻的关系,如初与二比,二与三比,三与四比,四与五比,五与上比等。两爻相比之际,也体现着乘承的现象,例如二阳与三阴相比,则三以柔乘刚;初阴与二阳相比,则初以阴承阳。黄寿祺先生认为:“爻位互比的关系,象征事物处在相邻环境时的作用与反作用,往往在其他因素的交互配合下影响爻义的吉凶。”(黄寿祺等:《周易译注》,44页。)

所谓应,指初与四、二与五、三与上,其位相应。应位分有应和无应。凡阳爻和阴爻相应为有应,如初爻为阳,四爻为阴,则为有应。凡阳爻遇阳爻、阴爻遇阴爻则为无应,如二爻为阴,五爻亦为阴,则为无应。一般情况下,有应则吉,无应则凶。黄寿祺先生说:“对应之爻为一阴一阳则可交感,谓有应;若俱为阴爻,或俱为阳爻,必不能交感,谓无应。爻位对应的关系,象征事物的矛盾、对立面存在着谐和、统一的运动规律。”(同上。)

可见,比与应,反映了阴阳之间能否交感通畅的问题。凡阴与阳、阳与阴相比或相应,则能交感而通泰;凡阴与阴、阳与阳相比或相应,则不能交感而窒息。兹举数例:

包荒,用冯河,不遐遗,朋亡,得尚于中行。

这是《泰》卦九二爻辞。金景芳先生解释说:“九二以阳刚得中居柔,上与六五正应;六五以柔顺居中得正,下应于九二;六五与九二有君臣相得之象。九二虽居臣位,但深得六五的信任,是成卦之主,内外阴阳皆赖它调和浃洽。当泰之时,如何治理天下国家,主要反映在九二这一爻上。九二爻辞讲的包荒、用冯河、不遐遗、朋亡四条,包括了治泰之道的主要内容。包荒、极言包容之广、含量之大。在天地交泰的盛时,统治者最主要的是包荒,大度包容,一切反面的东西都能容得下。然而仅是如此,则必无所作为,不能前进。大度包容之下,还要用冯河,即刚决果断,勇于改革。包荒与用冯河是相反相成、不可或缺的两个方面。不遐遗与朋亡也是相反相成的两个方面。不遐遗,不弃遐远;朋亡,不结朋党。远人在所怀,近者无可昵,居中不倚,不偏不党。得尚于中行,得是庆幸之辞,尚是配合之意。九二以刚居柔,居下卦之中,上有六五之应,为泰卦之主,具有中行之道。治泰若能做到包荒等四项,则合于九二之德,配合中行之义。”(金景芳等:《周易全解》,109页。)照金先生的解释,九二可谓吉利之爻,其之所以吉利,原因之一则是它应于六五。相应即相得,相得则和谐。所以比应之道也即和谐之道。再比如:

厥孚交如,威如,吉。

这是《大有》六五爻辞,意思是,用诚信交接上下,威严自显,吉祥。《彖传》解释说:“大有,柔得尊位大中,而上下应之,曰大有。”“柔得尊位”指六五,“大中”也是指六五。“上下应之”指六五与九二相应。《大有》下乾上离,二为阳爻,五为阴爻,二五正应。所以《彖传》认为,大有之所以谓之大有,乃是由于六五以柔居上卦之中,且有九二应之。但是,如果依《易传》当位说,二为阳,五为阴,皆不当位。可见,虽不当位,只要有应,就能交感而通。这一意思,在《未济》中表现得尤为明显。《未济》下坎上离,初、三、五为阴,二、四、上为阳,于《易传》当位说的体例十分不和。但《彖传》曰:“虽不当位,刚柔应也。”“刚柔应”即初六与九四、九二与六五、六三与上九阴阳相应。《周易正义》有云:“凡言‘未’者,今日虽未济,复有可济之理。以其不当其位,故即时未济;刚柔皆应,是得相拯,是有可济之理。故称未济,不言不济也。”可见,在《未济》,虽然六爻所处之位尚不当分,但由于阴阳和合,刚柔皆应,所以必然“感而化之”,由不正而之正。从处世的立场说,它启示人们,在居非所处,分位不当之时,应该清醒地分析环境和形势,力求以己之柔,济彼之刚;或以己之刚,济彼之柔。只有如此,方能感而应之,向着有利于自己而又适宜于形势和环境的方向发展。

15.4

交感比应,关键在“交”,因为“交”为“感”之始,所交不慎,其感则必大可怀疑。这也就是慎始。颜之推说:“人在年少,神情未定,所与款狎,熏渍陶染,言笑举动,无心于学,潜移暗化,自然似之。何况操履艺能,较明易习者也?是以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自芳也;与恶人居,如入鲍人之肆,久而自臭也。墨子悲于染丝,是之谓矣。君子必慎交游焉。”(颜之推:《颜氏家训·慕贤篇七》)“君子必慎交游”,就是我们所说的“关键在交”。

“墨子悲于染丝”,见于《墨子·所染》:

子墨子言见染丝者而叹曰:“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所入者变,其色亦变。五入必而已,则为五色矣。故染不可不慎也。非独染丝然也,国亦有染。舜染于许由、伯阳,禹染于皋陶、伯益,汤染于伊尹、仲虺,武王染于太公、周公。此四王者所染当,故王天下,立为天子,功名蔽天下。举天下之仁义显人,必称此四王者。夏桀染于干辛、推哆,殷纣染于崇侯、恶来,厉王染于厉公长父、荣夷终,幽王染于傅公夷、蔡公谷。此四王者所染不当,故国残身死,为天下僇。举天下不义辱人,必称此四王者。齐桓染于管仲、鲍叔,晋文染于舅犯、高偃,楚庄染于孙叔、沈尹,吴阖闾染于伍员、文义,越勾践染于范蠡、大夫种。此五君者所染当,故霸诸侯,功名传于后世。范吉射染于长柳朔、王胜,中行寅染于籍秦、高强,吴夫差染于王孙洛、太宰喜,知伯摇染于智国、张武,中山尚染于魏义、偃长,宋康染于唐鞅、佃不礼。此六君者所染不当,故国家残亡,身为刑戮,宗庙破坏,绝无后类,君臣离散,民人流亡。举天下之贪暴苛扰者,必称此六君也……非独国有染也,士亦有染。其友皆好仁义,淳谨畏令,则家日益,身日安,名日荣,处官得其理矣,则段木干、禽子、傅说之徒是也。其友皆好矜奋,创作比周,则家日损,身日危,名日辱,处官则失其理矣,则子西、易牙、竖刀之徒是也。《诗》曰:‘必择所堪,必谨所堪’者,此之谓也。”

墨子所谓的“染”,就为人处世的层面说,也可以谓之“交”。舜与许由、伯阳交,禹与皋陶、伯益交,汤与伊尹、仲虺交,武王与太公、周公交。此四人所交正当,所以不仅王天下、做天子,且功名盖世,百世流芳。夏桀与干辛、推哆交,殷纣与崇侯、恶来交,厉王与厉公长父、荣夷终交,幽王与傅公夷、蔡公谷交。此四人所交不当,所以不仅亡国、身死,且遗臭万年。齐桓公与管仲、鲍叔交,晋文公与舅犯、高偃交,楚庄与孙叔、沈尹交,吴阖闾与伍员、文义交,越勾践与范蠡、大夫种交。此五人所交正当,所以霸诸侯,建功业,名垂青史。范吉射与长柳朔、王胜交,中行寅与籍秦、高强交,吴夫差与王孙洛、太宰喜交,知伯摇与智国、张武交,中山尚与魏义、偃长交,宋康与唐鞅、佃不礼交。此六人所交不当,所以亡国身死,生灵涂炭。

上面所举古人均为一国之君,他们所交正当,则国兴身荣;所交不当,则亡国灭身。不但是国君,墨子认为一般人也无不如此。他交的朋友如果都好仁义,淳厚谨慎,畏惧法令,那么他的家族就会一天天富裕,自身一天天安稳,声名一天天荣耀。相反,他交的朋友如果都好夸耀,兴风作浪,结党营私,那么他的家族就会一天天受损,自身一天天危险,声名一天天受羞辱。可见,所交当与不当,所受到的感染也就不同,其结果自然也就有异。墨子的“所染”说,可以作为本章前述内容的补充。

同类推荐
  • 一日一禅

    一日一禅

    本书由一个个耐人寻味,让人深思的精彩禅故事组成,书中的每个故事都充满智慧。
  • 柏拉图对话录

    柏拉图对话录

    本书分为人与人生、婚姻与家庭、爱与爱情、情感与心灵、知识与真理、道德与修养、政治与经济、法律与正义以及柏拉图年谱等内容。
  • 跟随南怀瑾品读百家诸子

    跟随南怀瑾品读百家诸子

    品读国学大师之言;解读古代圣人之道;领悟智慧人生真谛国学大师南怀瑾一生学问的精髓集合,让你在闲暇之际享受一份逍遥,在得意之时谦恭淡然,在失意之时镇定泰然。人生就好比是下棋,高手往往能看到十步、几十步,乃至更多,但普通人却只能看到两三步,有的甚至是走一步看一步。高手往往能够顾全大局、从全局中进行布阵、从细微处逐个击破。而普通人只能看到眼前的利益,寸土必争,最后辛苦半天却也是落得个惨败。那么,在人生这盘棋局中,如何能够步步为营、走向成功,这是很多人都在苦苦思索的问题。其实,这各种真理,中国古代圣人早已为我们找到了方法。
  • 曾国藩修身经

    曾国藩修身经

    《曾国藩修身经》是一本讲述曾国藩修身立志生存哲学的书籍,共收录了曾国藩文集、书信、日记中近800条修身语录,逐条进行翻译和简析,并作了注释。《曾国藩修身经》共分十章编辑,每章又分若干节,分别讲述了修身的要旨、修身的前提及修身的应用等。各章之首用较详细的提示,帮助读者了解全章精髓,各章之后均附有曾国藩的修身故事,以印证修身之理念,并以“独处心语”进行引申,启发读者联系实际进行思考和实践。
  • 易经是个什么玩意儿

    易经是个什么玩意儿

    《易经》究竟是个什么玩意儿?有人认为,《易经》是群经之首,一切学科的源头;也有人说,《易经》是算命先生搞的“封建迷信”;还有人说,《易经》深奥难懂、神秘莫测。想探究《易经》的奥秘吗?那么请打开这本书,让自己变得简单,让《易经》变得更简单。
热门推荐
  • 传统肉菜

    传统肉菜

    本书主要有畜肉类和禽肉类2类。做法详尽,操作简单,易学上手,是家庭日常必备书籍。
  • 重生之女王来袭

    重生之女王来袭

    一场车祸,她成了孤儿;一份合同,她轻易丧生;一块水晶,她重新袭来。拥有空间,姐不屑于用它!拥有异能,姐用智慧取胜!空间有美男,是她的菜吗?前世男神,难道就是眼前的小正太?等等,她为什么是个婴儿?婴儿又怎了?不急不急!慢慢长大,也可以成为女王!蓝蓝希望大家多推荐,多收藏,多订阅,多打赏,多留言呢!有什么问题可以在下方留言,当然也可以去读者群里讨论!
  • 文学成都·2009

    文学成都·2009

    《文学成都·2009》作为城市的文化符号,可以表明成都既是休闲的城市、现代田园城市,成都也是一个文学的城市。阅读一个城市的文学,就是阅读这个城市的精神状态;触摸一个城市的文学,就是触摸这个城市的文化情怀;进入一个城市的文学,就是进入这个城市的内心世界。一个城市的文学也因此成为解读这个城市的精神符号和文化标杆。
  • 异世重生之女配逆袭战

    异世重生之女配逆袭战

    穿越不可怕,但是在错误的时间穿越到错误的地方,遇上了半错不错的一群极品,那就是人生大大的悲哀了。只是为了打发下无聊的等车时间,掏出手机随意点开了一部小说,看了不到两张的内容就已经被作者一开始狗血般的情节设定叹服不已,这真是个真真的大奇葩啊,哪知好不容易等来车,却被一场意外的交通事故从车窗甩了出去,再次转醒,她意外的发现自己竟然华丽丽的穿越了,但奇怪的是她居然穿越到了先前看着一半的小说里,更悲催的是,她成为了本小说堪称史上独一无二炮灰女配第一人,对此,林沫沫表示压力山大。为了生存与未来,甩掉女配头衔,坚决不做炮灰,远离女主及众男宠们,踢掉剧本君,拉开女配逆袭战。
  • 青春荒芜,时光依旧

    青春荒芜,时光依旧

    她曾如此活泼,如此“没心没肺”。不过三年前的车祸使她变了太多。脆弱的她,曾一度不再相信爱情。经过时间沉淀,她认为自己走出了阴影,也考上了最喜爱的大学却在大学时光遇到太多太多,谁才是杀父凶手?谁才是骗子?谁是真正的爱她?谁是在玩弄她的感情?当她敢于去爱时,却被伤得体无完肤!她究竟做错了什么?!回想最初,究竟是她躲避了世界还是世界欺骗了她?看着身旁的男子,他还愿意陪自己走过新的青春吗?
  • 最春秋:史上最潮的春秋故事

    最春秋:史上最潮的春秋故事

    《最春秋——史上最潮的春秋故事》是一部语言幽默的趣味历史随笔集,深入浅出地调动春秋历史故事,将它们解读为当下潮流时尚的“历史原型”,拉近读者与经典的距离,在较为轻松的阅读中重温传统。通过作者严谨地熟读古书,又合情合理地推演补全了淹没散佚于语焉不详的历史记载中的空白,古人以一种充满人性的亲切面目呈现出来,以“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的角度来看,这何尝不是传递了一种历史的真实性呢?
  • 人一定要活得明白

    人一定要活得明白

    本书从多方面论述了心灵的本质,让人们树立好正确的人生坐标,活得明明白白。
  • 天之上邪

    天之上邪

    新书新手,请多多支持!!!!!!!!!!!!!!!!!!!!!
  • 初级会计学案例与实训教程

    初级会计学案例与实训教程

    《初级会计学案例与实训教程》(作者张玉红、孙志胜)编写的目的是方便教学需要,尤其是方便学生的学习需要,旨在满足普通高校本科财会类专业、经济管理类各专业初级会计学课程教学与学习参考的需要。本书体现了最新的会计准则,在体系结构的设计上、各章节内容的安排上,都与教材保持一致,以便学生结合教材更好地掌握会计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
  • 救赎末世

    救赎末世

    穿越,别人送金手指,他却送了个未婚妻。不生病居然就是高手,弄完地球还得弄外星人,这日子没法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