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477900000018

第18章 裒多益寡

“裒多益寡”,语出《谦》卦《象传》,大意是损有余以补不足。战国末期的著名思想家韩非子说:“古之人目短于自见,故以镜观面;智短于自知,故以道正己。故镜无见疵之罪,道无明过之怨。目失镜,则无以正须眉;身失道,则无以知迷惑。西门豹之性急,故佩韦以缓己;董安于之心缓,故佩弦以自急。故以有余补不足,以长续短之谓明主。”(《韩非子·观行》)可见,“以有余补不足”是古人十分重视的一种修养功夫。这种修养落实在行为(即处世)的层面,则是“称物平施”,也就是权衡各种事物,公平地施予。《周易》中有两卦是专门讨论这个问题的,这两卦是:《损》、《益》。

18.1

《损》卦象征减损。但减损有一定的原则,那就是“有孚”。卦辞说:

损,有孚,元吉,无咎,可贞,利有攸往。曷之用?二簋可用享。

“有孚”就是心存诚信。卦辞认为,当减损之时,心存诚信,可得吉利,可至无咎,可以为正。卦辞还举享祀之例说,只要“有孚”即心存诚信,只准备二簋至薄的祭品,也可以用于享祀。这是通过享祀贵诚来例证减损之道。金景芳先生说:“享祀之礼,繁文缛节最严重,外表的文饰极容易超过内心之诚敬,文饰一旦超过诚敬,诚敬便成为虚伪。” ( 金景芳等:《周易全解》,285页。)可见,享祀,不在祭品的多寡,关键在诚。因此,减损之道的关键也在诚(有孚)。诚则正(可贞),诚正则可行(利有攸往)。明人来知德曰:“凡曰损,本拂人情之事,或过,或不及,或不当其时,皆非合正理而有孚也。非有孚,则不吉、有咎,非可贞之道,不能攸往矣。惟有孚,则元吉也,无咎也,可贞也,利有攸往也,有是四善矣。”(《周易集注》)来氏之说,颇得卦辞之旨。

关于《损》卦所彰显的减损之道,《彖传》的发挥非常有特点,其曰:

损,损下益上,其道上行。损而有孚,元吉,无咎,可贞,利有攸往。曷之用?二簋可用享。二簋应有时,损刚益柔有时。损益盈虚,与时偕行。

“损下益上”是就《损》卦的卦象而言。《损》卦下兑上艮,王弼注曰:“艮为阳,兑为阴;凡阴,顺于阳者也。阳止于上,阴说而顺,损下益上,上行之义也。”(《周易注》)这是说,《损》卦的上卦为艮属阳,下卦为兑属阴,艮有止义,兑有悦义。艮止于上,兑顺于下,故有损下益上之象。应该说,减损之道,并非专指损下益上,《彖传》此说纯属解释卦象。如《益》之《彖传》又有“损上益下”之说,也是从卦象立说。但这也表明损和益是相辅为用、相得益彰的,损之中有益,益之中也有损。真正的减损也就是真正的增益。

《彖传》当然认同于卦辞“有孚”之说。但《彖传》同时认为,《损》卦之诚,不单是诚于心,还是诚于时,所谓“损刚益柔有时”。诚于心,是“思诚”,“思诚者人之道也”;诚于时,是“诚者”,“诚者天之道也”。《损》卦之诚,正是心诚与时诚的合一。只有心诚,无有时诚,则所损非时。只有时诚,无有心诚,则损而不得正。两种情况都不是正常现象。所以,只有二诚相应偕行,方可成就减损之道。王弼解释说:“自然之质,各定其分,短者不为不足,长者不为有余,损益将何加焉?非道之盛,故必与时偕行也。”(《王弼注》)这样的与时偕行的减损之道,也正是《谦》卦《彖传》所说的“天道亏盈而益谦,地道变盈而流谦,鬼神害盈而福谦,人道恶盈而好谦”。

18.2

《损》卦虽然是专门讲减损之道,但六爻之中,下三爻在下自损与上三爻居上受益两两相对黄寿祺等:《周易译注》,342页。,表现的则是“损益盈虚”之理。下三爻爻辞说:

巳事遄往,无咎,酌损之。(初九)

利贞,征凶。弗损益之。(九二)

三人行,则损一人;一人行,则得其友。(六三)

“遄”,迅速。“往”,往应****。“巳事遄往”,即完成自己的事情,马上便前往,损己之刚,济四之柔。《象传》说,初九这样做,说明它与****心志合一(“尚合志也”)。爻辞认为,“巳事遄往”,没有咎害。但对于自己的刚质,需酌而减损,过与不及都不符合减损之道。

“征凶”,即急于前进将招致凶险。爻辞的意思是,利于坚贞守正,盲目前进则凶险。只要自己没有减损,就等于是对六五的辅助。《象传》认为,九二的“利贞”,在于它以坚守中道作为自己的志向。黄寿祺先生说:“九二阳居阴位,刚柔适中,非有余者;六五阴居阳位,亦刚柔适中,非不足者。两者虽为正应,但九二不可遄进,惟不自损而长守其正,即可益上。故曰‘利贞,征凶’。”黄寿祺等:《周易译注》,338页。可见,当损益双方处在刚柔适中之时,保持其本色、坚守其分位的本身就符合损益之道。比如东汉的严子陵垂钓富春江,不给光武帝做官,似乎未给皇帝作出什么贡献,然而实际上贡献极大,正所谓桐江一丝,系汉九鼎,帮了刘秀的大忙(转引自金景芳等:《周易全解》,288页。)。

六三爻辞的意思是,三人同行,必将损去一人;一人独行,则能获得他的朋友。王弼注曰:“损之为道,损下益上,其道上行。三人,谓自六三已上三阴也;三阴并行以承于上,则上失其友,内无其主,名之曰益,其实乃损。故天地相应,乃得化醇;男女匹配,乃得化生;阴阳不对,生可得乎?故六三独行,乃得其友;二阴俱行,则必疑矣。”(《周易注》)照王弼的解释,三人指六三、****、六五。此三爻若同时前往上承上九,那么上九就有可能失去其正应六三。所以六三只有独自前往,才能与上九损益相得,这样也符合阴阳专一和合之道。反之,如果六三、****、六五一并益上,非但不能益之,反而足以损之。这说明,损益之道的关键在时,在因时适中。

上三爻爻辞说:

损其疾,使遄有喜,无咎。(****)

或益之十朋之龟,弗克违,元吉。(六五)

弗损益之,无咎,贞吉。利有攸往,得臣无家。(上九)

“疾”,指****思恋初九所致相思之疾 (参见黄寿祺等:《周易译注》,340页。)。《周易正义》曰:“疾者,相思之疾也。初九自损已遄往,己以正道速纳,阴阳相会,同志斯来,无复企子之疾。故曰‘损其疾’。疾何可久?速乃有喜,乃无咎,故曰‘使遄有喜,无咎’。”可见,爻辞的意思是,自疗思恋之疾,迅速接纳初九来益之阳刚,必然有喜,没有咎害。这说明,损益之道,在于损益双方相得益彰。损者来益,同时也需要益者积极迎合,自损而纳之。

“朋”,古代货币单位。爻辞的意思是,有人进献价值十朋的大宝龟,无法辞谢,至为吉祥。朱高正博士说:“六五以柔爻居上卦之中位,得一卦尊位,下应九二阳刚,代表至尊王者具有中正柔顺的美德,能够虚中自损,下求九二贤能之士。六五能礼贤下士,虽屈尊就卑,而实受天下之益,得天下之利。”朱高正:《易经白话例解》,254页。

上九“弗损益之”与九二用词雷同,但所指有别。上九的意思是,不用损人就能得益。金景芳先生认为,上九以阳刚居损之终,损至极点,应当变为不损。这时对于上九而言,面临两种选择:一是阳刚居上以损削于下;二是能损但不行其损,变而以阳刚之道益于下。前者为取咎之路,后者为无咎之路。《损》之上九选择了后者,所以无咎,贞吉,赢得天下人的归服参见金景芳等:《周易全解》,290页。。

总之,《损》卦六爻,重在讲损下益上之理。然因各爻时位不同,其损益之方也各不相同。但这些“各不相同”又均不能逃于卦辞“有孚”和《彖传》“与时偕行”的总原则之外。这两条原则,同样也适用于损上益下的《益》卦。

18.3

《益》卦象征增益。其卦辞曰:“利有攸往,利涉大川。”意思是利于有所前往,利于涉越大河巨川。《彖传》解释说:

益,损上益下,民说无疆。自上下下,其道大光。利有攸往,中正有庆。利涉大川,木道乃行。益动而巽,日进无疆。天施地生,其益无方。凡益之道,与时偕行。

《益》卦,下震上巽,王弼注“损上益下”曰:“震,阳也;巽,阴也。巽非违震者也。处上而巽,不违于下,‘损上益下’之谓也。”《正义》疏曰:“此就二体释卦名之义,柔巽在上,刚动在下,上巽不违于下,损上益下之义也。即居上者,能自损以益下,则下民欢说,无复疆限。《益》卦所以名《益》者,正以损上益下,民说无疆者也。自上下下,则其道光大,为天下之所庆赖也。”可见,《彖传》“损上益下”之说,是就此卦下震上巽之象、震刚巽顺之德取意。震刚振于下,巽顺应于上。以上应下,可谓自上下下。王弼注“中正有庆”曰:“五处中正,自上下下,故有庆也;以中正有庆之德有攸往也,何适而不利哉。”这说明,《彖传》所谓“中正”指九五。“木道”,王弼注曰:“木者,以涉大川为常,而不溺者也。以益涉难,同乎木也。”《正义》疏曰:“木道乃行者,此取譬以释利涉大川也。木体轻浮,以涉大川为常,而不溺也。以益涉难,如木道之涉川,涉川无害,方见益之为利。故云利涉大川,木道乃行也。”这是以木能涉川过河为喻,说明益道之用。依《说卦传》,巽为木。木可济川,所以《益》卦损上益下,如以木济川,可渡艰难。“天施地生”,金景芳先生说:“‘天施’犹言‘大哉乾元,万物资始’,‘地生’犹言‘至哉坤元,万物资生’。”金景芳等:《周易全解》,294页。可见,“天施地生”是借天地始生万物说明当“益”之时,上下相交相感之理。

总括以上注释,可知《彖传》之大意为:《益》卦是讲减损于上,增益于下的道理。减损于上,增益于下,老百姓就会欢喜无量。从上面减损,向下面增益,这种作为必然大放光芒。《益》卦之所以能有这样的行为,使天下人受其福庆,乃是由于上下(六二与九五)中正、无偏无党。如此则能战胜一切艰险,好比乘舟渡河,征途通畅。增益之时,下者振作有为,上者谦逊柔顺。上下合一,日日精进,无有限量。天能资始,地能资生,始、生之益,遍及万方。总之,时益则益,时损则损,以时而行,乃得其常。

看来,与《损》一样,《益》的落脚点也是“与时偕行”。但细分析之,二者也稍有不同。前者意在损下益上,以社会言之,即损百姓以益官府。这样的损,重点不在物质利益方面,而在诚实守信,彼此相应。所以卦辞有“二簋”之喻。后者意在损上益下,以社会言之,即损官府以益百姓。这样的损,重在利物化民,同舟共济。所以《彖传》有“木道”之说。这种区别正是“损”之为“损”和“益”之为“益”的原因之所在。当然,真正的“损”与真正的“益”是分不开的,所以二者都强调损益随时。

18.4

与《损》卦一样,《益》卦六爻也是围绕损益之理而展开的,但进路却与《损》卦相反。下三爻爻辞说:

利用为大作,元吉,无咎。(初九)

或益之十朋之龟,弗克违,永贞吉。王用享于帝,吉。(六二)

益之用凶事,无咎。有孚中行,告公用圭。(六三)

“大作”,大有作为。“利用为大作”,即处《益》卦之始,益于大有作为。但据爻辞的意思,初九的大有作为,必须把事情做得尽善尽美,才可没有咎害。为什么这样呢?《象传》的解释是:“元吉无咎,下不厚事也。”意即处一卦之下,本来不益于做大事。要做,只准成功,不许失败。王弼注曰:“时可以大作,而下不可以厚事。得其时而无其处,故元吉乃得无咎也。”(《周易注》)“得其时”,得****之益。“无其处”,居位卑下。以此观之,初九可谓有时无位,“因此,它必须完全干好,得元吉,支持它的****才算知人,它自己才算胜任。不然的话,则****得咎,初九自己亦得咎”(金景芳等:《周易全解》,295页。)。这说明,得益固属好事,但同时也是对被助者的责任心和能力的考验。今日中国之扶贫与脱贫行动,似乎可从此爻中获得不少启示。

《益》卦六二与《损》卦六五其象相同。后者损下益上,九二为阳,前者损上益下,九五是阳。所以爻辞都以“十朋之龟”设喻。但《损》之六五以柔居刚,柔能虚受,刚可固守,如君主受民拥护,所以得元吉。《益》之六二以阴居阴,有虚受之能,无固守之力,如臣下得君宠重,所以爻辞戒以“永贞吉”,即永久守正方可获吉。“用凶事”,用于救凶平险之事。王弼注曰:“以阴居阳,处下卦之上,壮之甚也;用救衰危,物所恃也。故用凶事乃得无咎也。”(《周易注》)“圭”,玉器。古代天子、诸侯、卿大夫祭祀、朝聘时执此以申信。王弼说:“若能益不为私,志在救难,壮不至亢,不失中行,以此告公,国主所任也。用圭之道,备此道矣。”(同上)杨按:《益》卦损上益下,六三处下卦之终,当损益之交接点,受益最多,应当诚心诚意,因所受之益,广益于人。

《益》卦上三爻爻辞说:

中行告公从,利用为依迁国。(****)

有孚惠心,勿问元吉,有孚惠我德。(九五)

莫益之,或击之,立心勿恒,凶。(上九)

“迁国”,迁徙国都。爻辞的意思是,持中慎行致意于王公必能言听计从,利于依附君上迁都益民。黄寿祺先生认为,这两句说明****当“损上益下”之时,禀柔正之德,居上卦之始,近承九五阳刚,有依附君主施益下民之象。所以爻辞指出当以“中行”之德“告公”益下,“公”必听从。又言利于依附君主,播迁其国,以惠百姓。爻义主阴柔者得位,承上以益下( 参见黄寿祺等:《周易译注》,349页。)。

“惠心”,指施惠天下之心。“勿问”犹言毫无疑问。爻辞的意思是,有真诚施惠于天下的心愿,不用说自然是吉利的,而且天下人也会因此真诚地报答我的恩德。可见,****、九五作为《益》卦之中益人(或曰被损)的一方,其关键是心存诚信。这与《损》卦之强调“有孚”是完全一致的。

上九作为《益》卦之终,颇与《损》之上九不同,《损》之上九处“损”之终,“弗损益之”,有终止“损下益上”之意,所以“贞吉”。《益》之上九当此益下之时,非但无益下的恒心,还有损下的杂念,结果不但得不到他人的助益,反而还有可能遭到外来的攻击,所以凶险。

总之,《益》卦“损上益下”,要求在下者受益但不可安于受益,在上者施予但必出于诚心。只有下因益而振作,上施惠而自谦,才可使“益”道大彰。当然,正如前面所说,益之与损、损之与益是须臾不可离的。有损必有益,有益也必有损。但若当损之时而益之,当益之时而损之,则有违损益之道。以当今之社会例之,锦上添花者众,雪中送炭者寡,岂不是有违损益之道吗?

同类推荐
  • 吕氏春秋(中华国学经典)

    吕氏春秋(中华国学经典)

    《吕氏春秋》作为一部包罗万象的杂家著作,系统地反映了吕不韦的政治思想主张,但在秦王政统治时期,和崇尚法家的赢政有所冲突,遭罢相而不被重用。但其主张的“无为而治”的政治智慧启发了汉代的统治者,在汉初的几十年里,由于施行“无为”政治,保证了民众休养生息,经济恢复发展,社会平和稳定。可以说,汉帝国正是吕不韦施政纲领的执行者。因此,大历史学家司马迁在《报任安书》中给予了吕不韦和《吕氏春秋》以很高的评价,将其视为在逆境中诞生的不朽之作。为了方便读者了解深邃博大的思想,《吕氏春秋》配了注释和译文,能帮助读者更加深刻地理解他们的思想。
  • 老子的智慧

    老子的智慧

    《老子的智慧》: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
  • 心智时间:意识中的时间因素

    心智时间:意识中的时间因素

    里贝特的实验揭示出在任何有意识觉知之前有一个实质的时间延迟。如果所有有意识觉知之前都有一个无意识过程,那么一个必然的事实是,无意识过程启动了我们有意识的体验,因此自由的自愿行动是在觉知到该行动意图之前被无意识地启动的。这个发现对我们理解自由意志有着极为深刻的后果。
  • 鬼谷子纵横智慧

    鬼谷子纵横智慧

    鬼谷子,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谋略家,兵家、仙道家、是纵横家的鼻祖,长于持身养性,精于心理揣摩,深明刚柔之势,透晓捭阖之术,独具通天之智,是先秦最神秘的真实历史人物。历史上正是由于他的出现,才有了纵横家的深谋,兵家的锐利,法家的霸道,儒家的刚柔并济,道家的待机而动。是古今中外领导者、财富人物、外交家、谈判家、企业高管、营销专家的枕边书。习之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得时遇明主可兼济天下求富贵。不得时可逍遥一生。
  • 《论语》与近代日本

    《论语》与近代日本

    作为一部传统文化典籍,《论语》不仅在中国文化史上占有重要位置,就东亚特别是日本文化发展而言,《论语》也是一部不能被遗忘的文献。近代日本的《论语》研究,折射出日本民族自身近代化进程中所遭遇的挑战、做出的抉择。本书从梳理截至近代以前《论语》在日本的流布概况入手,进而选取近代日本中国学界在哲学、历史、文学等人文学科领域的若干研究成果以及近代日本文学创作领域的相关作品,就其源于各自不同的立场、视角、学养以及情感体认而完成的《论语》阐释,尝试做出相对客观的清理与解读。书后并附“近代日本《论语》研究著作目录”,以期为读者的深入阅读与研究,提供有益的帮助。
热门推荐
  • 尸气冲天

    尸气冲天

    一个被劫杀致死的少年,异界重生,面对一切的未知,如何能够脚踏风云,呼风唤雨,这里没有任何仁慈,没有任何怜悯,有的只是这样一只只冰冷的尸体,和操作者,那么长生何求,万年的定律被谁打破/
  • 危机启示录

    危机启示录

    天下危机,病毒肆虐。丧尸攻城,人心难测。末日之难时,你最后的时间会是给谁?且看末日下的人心如何的抉择。。。。。。。。。。。。。
  • 黄金天道

    黄金天道

    过去是天,未来是道,掌握过去和未来,成就黄金天道!王小天是一个具有五行属性齐全体质的修行者,修炼事半功倍。他所在的门派只有六人,除了他,另外五人全是倾城倾国的美女。他又是一个获得预测天录的唯一幸运儿,踩人救人、修仙泡妞四不误。
  • 小和尚,帮帮忙

    小和尚,帮帮忙

    初见时,他还是个懵懂小和尚,便遇见了艳冠全城的花魁桃夭。一场名器大赛后,他成了桃夭的第一個入幕之宾。接着,她对他在他耳边,说了第一句话:小和尚,帮帮忙,带我走吧。再后来,两人一路屡破奇案,却栽在了一次意外上。红帐之下,她伏在自己肩头,掐着耳朵说:小和尚,帮帮忙,娶了我吧。吱呀,大门一开······小和尚一下子接住小团子,父子俩大眼瞪小眼。桃夭站在门口,笑得一脸狰狞。小和尚,帮帮忙,洗尿布吧。
  • 古墓武医在都市

    古墓武医在都市

    一把匕首,两本经书,一个从古墓里走出的少年,身怀武、医两大奇术,为完成师父交代的任务,徒身步入繁华的大都市之中,打恶霸!除奸佞!护美女!扬正义!
  • 让我飞一会儿

    让我飞一会儿

    半魂临世,另一半魂魄在何方?为何冥冥之中有大手在操控半魂的人生,这只大手又是谁?半魂真的只是天生半魂么?看他如何融魂、如何在洪荒中部下惊天大局。
  • 网王手冢之如此依旧

    网王手冢之如此依旧

    两个从没有交集的人,一场邂逅让他们相遇,只是她知道是他,而他却不知道是她。所以他要她,她不要他。“手冢国光,你放开。”——越前龙樱。“不放,一辈子也不放。”——手冢国光……
  • 网游之平民传说

    网游之平民传说

    《传说》一个虚拟游戏,看我们平民主角如何玩转富二代,玩转各大公会,并且在其中泡妞把妹爆装备的故事。
  • 好好活着:珍爱一生的心灵法则

    好好活着:珍爱一生的心灵法则

    本书内容包括:好好活着是一种态度、好好活着是一种心情、好好活着是一种状态、好好活着是一种选择、好好活着是一种生活方式等。
  • 扉梦

    扉梦

    两年前她的世界里面除了任务只有他;两年后,他的世界除了交易已没有她;两支交错的命运,在时间的推移下,继续前进,错过。最后梦兰花,靡麝香,落叶终究归根,缘起缘灭,孰是孰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