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478300000027

第27章 地标:从劝业场到商业场的百年风云(2)

修建劝业场的目的,其本意是比较工艺优劣,谋求进步改良,发展本地产品,故特准销售洋货仅是一时权宜之计。但开场一年来,本地产品的营业额仅占十分之二三,洋广货的销售数字反而很大,显与办场宗旨不符。但剔除洋货又会使各方利益受损。商会同人认为需要改变场名,才能名实相符。乃于清宣统二年(1910年)三月具文恳请改名为“商业场”。经四川总督转咨北京农工商部,当年四月十七日批复略谓:“查劝业场兼售洋货,系一时权宜之计,该场改名为商业场,尚属名副其实,准予备案。将来工业进步,土货增多,仍应专售本地出产货物,以符本旨。”五月十八日成都劝业场正式改名为“商业场”。(方志文《史上最早劝业场》)

革命开始了。辛亥(1911年)革命爆发,四川保路运动首当其冲。

劝业场在劫难逃。“摄繁华的东大街、商业场,被抢劫得最厉害,遍街都是包洋货的纸头、纸匣、商标,打破的香水瓶、粉瓶,有的地方满街都是粉。这时锦绣的成都,倒真是成为十里香街了。”(郭沫若《反正前后》)

一个王朝远去了。1911年秋,“前清遗老”、劝业场倡办人周善培在革命浪潮中仓皇逃离成都,去了上海,开始他人生的另一元年。

经过时间的修复,民国商业场元气渐起,复又繁荣起来。

时间到了1917年。这年腊月十五深夜,劝业场莫名失火,满场繁华顷刻化为灰烬。时劝业场领办人樊孔周刚刚遇刺身亡不久。

面对火灾废墟,商业场公司和商会召开重建会议,公司股东没有吸取“房屋稠密,不通风,施救困难”的教训,坚决主张照原样修复,以资纪念。

民国十三年(1924年),又有商家集资成立新集路建筑公司,从电灯厂到总府街普镇堂一段,修建新集商场与商业场西支路接通。如此一来,“悦”、“商”、“新”三个场形成“川”字形,地上有支路可通,楼上有天桥可达,建筑结构都保持与商业场一样的品相,形成商业场是主体,“悦”、“新”是两翼的格局。

民国廿二年(1933年)八月七日,商业场又遭火灾。虽场内有较好的消防队,因盛夏满街搭满凉栅,火到即燃,无法施救。灾后,各房主因陋就简,自行修复,旧时风貌不再。商业场至此衰落。到民国三十年(1941年),商业场、悦来场、新集场三家公司全然结束了自己的时代。

至此,成都商业街完全变为春熙路的一枝独秀。

$首先的水电:寻找成都第一个用电用水的社区

近代成都首先的商场是劝业场。劝业场这个母体在自身创造首先的同时,还附带牵出了若干首先。若干中有两项无比重要,那就是成都水电的首先。

自来水、民用电,一水一电对于一座城市何其重要。现代商业属性,必须以水电等市政设施的配套来保障。

我们甚至可以认为,一座觉醒之城与一座蒙昧之城的标志与判别,就是有无自来水的流动和电灯光的照映。

追寻成都第一滴自来水、第一度民用电,一定会看见1909年一座名叫劝业场的建筑体。

1909年农历三月三劝业场开场那天,对大面积的老百姓而言,最生猛的亮点和乐趣不是入场消费,而是夜幕降落时围在前后场口看又一个“太阳”放射光明。这个“太阳”是高悬在前后场口的圆形大电球。除在闪烁中变幻出各种色彩和花样的大电球外,劝业场内外各店铺像星星一样明亮的电灯也令他们无限痴迷与满足。

不光是开场这天看,也不光是城区市民看,连四周龙泉驿、邛崃、灌县、新津、新繁等地的乡下人也专程入城观灯。此后,每到黄昏发电时,前

清末时,成都寻常百姓家的生活用水大多为井水(死水),只有茶馆和殷实人家等才花钱从挑水夫处买锦江里的活水。

后场口就人气遽增,“铁笛”一响,灯泡一亮,华光四射,欢笑声雷动,惊为仙术。

晚清时,上海、汉口、重庆等码头城市,因长江水运之便,先后都有了电灯照明设施。而成都,还依旧过着靠菜油灯、洋油(煤油)灯、蜡烛驱赶黑暗的日子。在四川全力推行“新政”的周善培自然想到了劝业场的用水用电。于是,在设计之先,他就与樊孔周商量,决定为劝业场这个“社区”引进电灯,示范于省城。

随后,樊孔周即着手在建筑公司内增设“发灯部”,并号召股东另筹股白银20000两。

“劝业场发灯部”从上海购回50马力蒸汽机和40千瓦发电机各1台,于场内西北角(今大光明理发厅址)建厂,并向清政府请准在成都的供电专利权20年。四川电力工业史上第一家电力企业就此诞生。

1908年开始发电,初期首先保障全场百余盏电灯照明,后还向附近各街出租电灯约600盏。为了扩展商业影响和用灯效应,发灯部又在前后场口各高悬一只圆形大电灯(霓虹灯)作为形象“光彩工程”。一般天黑开灯,晚上10点左右关灯。停电前也要再拉一次汽笛,以此通知用户。

到1909年春天时,一片灯火的劝业场及其附近街区,已然骄傲地成为成都首个用电社区。

对于万人空巷,举城市民争相来场口看“周光玻罗”(亦称周秃子,因周善培秃顶)“燃灯”、“亮电火”的场景。少年郭沫若这样写道:“楼前梭线路难通,龙马高车走不穷。铁笛一声飞过来,大家争看电灯红。”

当时一盏15烛光的电灯一个月收费是1.5元。那个年代,一个普通公务员的月薪不过1元。因此,只有商户和殷实人家,才有“来电”的感觉。

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八月的一天,慈禧太后于颐和园召见袁世凯,谈到京城屡遭火患时不禁问计于袁:“防火有何善政?”袁答曰:“以自来水对。”自来水事业自此进入慈禧视野而成为国家事务。

清末时,成都寻常百姓家的生活用水大多为井水(死水),只有茶馆和殷实人家等才花钱从挑水夫处买锦江里的活水。

泡茶是极讲究汤水的。那个时代,上档次的茶馆均在醒目处挑挂着一盏标有“河水香茶”4个红黑相间字样的大纱灯。

劝业场里开有上档次的茶馆、餐馆,但劝业场离河边较远,重要的是,洋气地方开的餐饮业若没有洋气的自来水滋润,总觉得不那么对劲。这是劝业场倡建人周善培的想法。他把这个想法告诉了他的实业界朋友、劝业场筹建人樊孔周。

通过周、樊二人的努力,政府、商界达成了合作办自来水事务的协议。清宣统元年(1909年),成都设立了官商合办的利民自来水有限公司——这是成都首家自来水企业。

公司在老南门外万里桥下河水最深处(今锦江中学河边),用土法的高架筒车起水。引水越过城墙后,再用专用水管传输至劝业场北端后场口附近的华兴街蓄水池中。水在蓄水池中

新中国成立前的老成都茶馆、茶铺、茶坊、茶社数量之多,全国数一数二。

通过沉淀、消毒、过滤等工艺流程净化处理后,即由专人用瓢从池中舀到桶里,而后挑给全场的餐店与茶楼使用,水费照实收取。

成都“人挑自来水”的先例就这样在1909年秋天由劝业场创下了。

利民公司在兴建好劝业场蓄水池的同时,还在盐道街、学道街、总府街等商业兴盛地段设置了同样的蓄水池,全城共6个。自此以后,城内最好的水就是人力挑水、拉水板车明码实价出售的取自蓄水池中的自来水了。送水管道是在德国订购的,由于多建了蓄水池,水管出现短缺,公司又用楠竹替补。

新中国成立前的老成都茶馆、茶铺、茶坊、茶社数量之多,全国数一数二。

1911年,成都因“保路运动”全城罢工,唯一没罢工的就是从锦江往各茶铺送水的挑水工。当时,成都各行各业罢工、罢市都能得到民众的支持,唯有“挑水夫”罢工没人支持。他们刚罢了一天工,民众便一致反对,说是“害了自己”。“挑水夫”们也识大局,认为自己挑水依然是为了大家“保路”。于是他们又拿起扁担,挑起桶,奔跑于锦江、蓄水池与茶铺之间了。在成都,活儿可以不干,钱可以不挣,甚至屠刀也可以不管,但茶水不能不喝。

民国十五年(1926 年)七月,利民自来水公司因资金短缺、入不敷出而停业。

今天,在蓄水池挑水的场景,我们只能从傅崇榘主办的《通俗画报》上看了。

如果不算1909年兴建的“蓄水池”,成都真正意义上的自来水厂,是书画家、民国成都第九任市长余中英于20世纪40年代倡议、支持修建的。

$劝业场有关的人物1.周善培:让四川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一座城市必须记住一些人,尤其是记住对自己有过重大帮助、推动和贡献的人,这是一座城市的文明。

之于成都,周善培、樊孔周就是这样两个人。这两个人皆与成都发生过重大关系,甚至与中国的一些重大事件和重要人物也产生过或轻或重的关联。

他们本身也有关联。在办劝业会、建劝业场期间,精通易经八卦的周善培与樊孔周算是极为有缘。“樊孔周——周善培”,一个首尾相扣、前拉后推、紧紧相连的“周”缘,总是让二人互相支撑、双双受益。

在一个时代,二人在成都闹了很大的动静。

《成都通览》“成都之商办公司”有言:“成都商业不发达,商人无学,商界不允,商情涣散,不知何以为商德,更不知何以名公司。予于戊戌夏间,撰有《劝蜀商急宜立公司以保利权说》,凡一万余言,刊入《蜀报》中,实欲鼓吹商界,耸动商情也。自商务局成立,……商界始放一线光明,至本年周总办孝怀时代,商界遂大开生面矣。”

从这里可以看出,时间已进入20世纪了,但成都商人不仅无学无德,甚至傻得连啥叫公司都不知道——弄得文人也只有干着急。当然,这是指周孝怀上任之前。周甫一上任,商界一下子就大变特变得“大开生面”了。

周之前还有一个人叫沈幼岚,“时沈任川西道兼成都首府, 以能员著称”。(《 香宋先生年谱》)认为沈的贡献是,让成都混沌的商界始生了“一线光明”。

其实,所谓“大开生面”,也就是公元1906年前,成都市终于办起了“川省川汉铁路有限总公司”、“成都建筑有限公司”等14家公司。

成都的商业中兴于周孝怀,工业呢?按时人傅崇矩的说法,工业仍发轫于周孝怀执掌的劝业道。“官办者资本较丰,而管理员半无学问。商办者资本不裕,而经营者时现恐慌。故成都之机器工业,尚在幼稚时代也。民有发起,而官乏提倡。官有成立,而民少组合。官民之情不通,发达之机自滞也。今者劝业道已设矣,窃为四川前途幸。”

周孝怀,即周善培,号孝怀,表字致祥。他“新政”成都的作为,人们多以5个字概之,即“娼、场、厂、唱、察”。

“察”指近代意义上的警察。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四月初一,成都警察总局正式挂牌理事。成都成立警察机关,这在全国算是比较早的。警察总局成立之前筹办警务学堂时,只有副榜功名的周善培就是实际的谋划者和操办人,因警务学堂总办李光觐对警政一窍不通,直到民国初年还有人挖苦他“尸其位而已”。警察总局成立不到半月,四川警察倡办人、总督岑春煊就奉诏调署两广总督,颇为岑欣赏的周善培亦随岑前往就任督署副总文案之职。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五月,警察总局改名通省警察总局,四川总督锡良从广东调回已捐候补道的周善培任专职总办(正四品)。周善培时年31岁,办事闯劲十足。时人评他“性酷而刻,然施政不无善者”。任职期间,发布保安禁令22条,正俗禁令15条,卫生禁令4条。他要求每条街道设立太平缸,规定要打多少消防井,井上挂牌,此举可谓成都消防事业的开端。此外,在戒鸦片烟、改造监狱、打赌和破除封建迷信方面,他亦下了真功夫。“成都警察已办六年,原始家为周善培观察。光绪丙午,周公复总办而进化之。故成都警察程度足称完善,创者困难,继者尤难……”(《成都通览》)

《晚清成都警察史要》一文对周善培在“通省警察总局”总办任上干出的“娼、厂、唱”三字作了详考:

“娼”,指对娼寮的管理。晚清时,成都娼妓甚多。一种是公开的妓院,妓女可以应召去餐馆旅馆陪客。一种是“私台基”,秘密****,专接熟客,不外应招邀,多处于僻静街道。另一种下等妓女,多聚居于城西北武担山(今洛阳路)、城东柿子园天涯石一带,昼夜接客,甚至还有在门外公开拉客的。周善培的办法是:先命各分局摸底调查,把前两种进行登记,纳入监视范围,并在门枋钉一“监视户”木牌,以示限制,而便稽考,只允许嫖客入内嫖宿,不许妓女应召去餐旅馆。同时,把柿子园改名兴化衙,将武担山及附近的“监视户”一律驱入,列屋聚居,只许嫖客入内,不准在外拉客。还颁定“监视户”规则,严禁士兵、学生及青年子弟嫖妓,“娼家如敢私留,查出一并治罪,如有地棍痞徒借事滋扰,该户可密报警局拿办”。兴化街一带还派有警兵常驻,设卡稽查。据统计,当时全城“监视户”共325家,警察局按月向其征收“花捐”,作为正项收入之一。几年后,警察局又创办济良所,各型妓女有犯规生事或不愿继续为娼者,一律除去妓籍,收入所内,择配从良。

“厂”,指的是创办乞丐工厂。这是收容改造游民乞丐的一项措施。“当时,成都市面秩序不好,有一些孤贫青壮年和儿童,冬季衣食无着,仅以一片草席掩遮下体,夜则露宿城门洞和桥头,人们呼之为‘干鸡子’,经常在街巷以乞讨和偷窃零星小物为生。过去政府置若罔闻,及保甲总局成立,间以十数人组一小队巡行街头,遇见则以鞭驱走了事。市民以其只窃小物不犯大案,虽恨恶亦怜恕之,只互相警惕而已。”这种“既害治安,复乱秩序,且于都邑外观亦甚不雅”的状况,周善培认为应从根本上加以解决。经他呈报锡良批准,乃于四城各设乞丐工厂1所,凡乞丐游民均强行收入,令其学打草鞋、编竹器等粗艺,或派往各公所搞土木杂活,以其收入60%充公,40%作为该乞丐存款,4年期满,把这笔钱发给他,令其自谋生计。年

幼乞丐则收入幼童工厂,待遇与前者相同。

鉴于有的人“懒惰成性,既得饱暖,不甘劳作”,常有私逃情事,便决定把所有收容人员的发辫去掉,额前故留一短发,借作标志,警察发现这类人,便立即抓回继续改造。有人写诗称赞说:“乞丐人多数锦城,厂中教养课功程。从今不唱莲花落,免得街头犬吠声。”这种以工代赈的措施,既救济了贫民,又安定了社会秩序。以后又陆续开办了苦力病院、老弱废疾院,罪犯习艺所。“未逾年盗风大息,城乡十里外乞丐绝迹”。

同类推荐
  • 懂经济学的男人更成功

    懂经济学的男人更成功

    面对着日新月异的社会经济的变化,对于男人来说,经济学已经是一门必修课。为了让读者能够更好地了解经济学,本书以案例与论述相结合的形式,对我们身边的经济学现象进行解说和阐述,完全剔除经济学中枯燥的数学和函数,通过有趣易懂的故事和现象来讲述其中的经济学原理,以浅显易懂语言讲述,使读者在轻松愉快的阅读中掌握经济学常识。
  • 读懂世界的第一本经济学书

    读懂世界的第一本经济学书

    面临不计其数的决策与判断,我们都希望能有一种终生受用决策依据和思维方法,面对错综复杂的世界经济,人人都希望懂得一点经济学的基本知识和原理。世界的经济危机,中国的经济崛起,在这之间,经济学能为我们带来哪些启示,能为我们解决什么问题?梁小民教授以通俗、简介的语言,通过分析一个个经济事件,让我们一本书轻松读懂世界经济局势,让我们在面临某些问题时能够更加睿智、理性地做出最合适的决策。
  • 了不起的中国人

    了不起的中国人

    中国经济奇迹已是毫无疑问的事实,原因却众说纷纭。制度变革,人口红利……这些都是不可或缺的原因。但我们不能忽略,中国人的勤劳、坚忍和奋斗精神在中国经济奇迹中扮演的重要角色。本书作者正是通过对众多案例的梳理,描绘出一群群中国人在海内外奋力拼搏的场景。他们含辛茹苦,背井离乡,奋力打拼。正是他们的勤劳与坚忍,支撑起中国经济30多年来的奇迹和光明的未来!
  • 资本国际化运营: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发展研究

    资本国际化运营: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发展研究

    90年代以来,世界的经济发展正处在一个非常时期。中国的经济改革也处在一个关键时刻,中国经济在迅猛发展的进程中,面临着许多困难和问题,而国有企业经营效益不佳是主要原因之一。如何搞好国有企业的改革,以促进国有经济新的腾飞,这是摆在包括经济理论界在内的各界人士面前的一项紧迫而艰巨的任务。理论的不断探索和改革的不断深化,使人们愈来愈深刻地认识到,搞好国有企业和国有经济,必须走资本运营之路。资本运营是市场经济中一种普遍而有效的做法,因而也是搞好我国国有企业与国有经济的一个重要途径。
  • 做好税收筹划的28个方法

    做好税收筹划的28个方法

    本书作者将职场故事和财务工作中的常见问题相结合,用严密的逻辑将财会知识和实操技巧相结合,从税收筹划入手,深入浅出地提炼出28个方法。
热门推荐
  • 霸道总裁追回小羔羊

    霸道总裁追回小羔羊

    顾晨曦本把林辰逸当做自己一个复仇借用工具。却不曾想自己一直没有发现林辰逸宠溺的眼光。慢慢的。。顾晨曦发现林辰逸又腹黑又霸道。。“什么?怀孕了?”怎么回事。"老婆。别跑了。”在爱情的追逐下。小羔羊发现自己竟爱上了大灰狼......
  • tfboys之我爱男闺蜜

    tfboys之我爱男闺蜜

    萌萌的王源。帅气的大哥。浪漫的千总。哪种是你的菜?快来看一看tfboys的爆笑虐恋
  • 怒舞苍穹

    怒舞苍穹

    单凭手中三尺剑,遥指孤峰万丈寒。这是一个奇异的世界,多姿多彩,意味深长。新书上架,存稿丰富,希望大家多多支持!!!!
  • 弑仙录

    弑仙录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亘古,太初,自人类降临于世,妄想成仙者如过江之鲫,数不胜数,但几千万年来,能有成就者寥寥可数,而成仙者更是闻所未闻,但世人始终坚信那九天之上,乃神仙之居所,而脚下所踏则是那幽冥地狱,鬼怪之地,遂,经过日月变迁,斗转星移,竟也让世人研究出那长生不老之法,而此法的唯一途径乃是参悟天道,修身养性,故几万年来,原本耕田牧地之人,习武护国之人,读圣贤之道之人,全都投入到修真的大队伍中,妄想成就那无上天道。
  • 莫动死人钱

    莫动死人钱

    莫动死人钱,又名《冥币》大学生坠楼,空中竟无端下起纸币雨,人们疯狂地抢着,那血泊中的尸骸却不翼而飞!八年后,同样的事情再次发生!只是,得了纸币的人全都一一死去,本该充满青春活力的大学校园里,充满了死气沉沉。……在这里,没有同情与怜悯,只有无尽的屠戮!而你所能够做的只有屏住呼吸!【本书为灵异,悬疑,推理三者结合,是一本老少皆宜的小说,就让我们在寒假中尽情地颤抖吧!】
  • 灵妖界

    灵妖界

    无限好书尽在阅文。
  • 笑傲之独孤前传

    笑傲之独孤前传

    独孤求败在金庸武侠小说一直是个神秘的人物,性孤傲而剑无敌。本故事主要是从金庸武侠丛书中流露出的独孤求败的姓氏,年代的一些线索来新写的一个人物。但从故事性来说,可以说是一个独立的故事,独立的人物群落,与金庸小说中的人物关系都不是很大,写本故事的目的是想喜欢金庸群侠的读者有个看的故事,至于文笔好坏,情节优劣,欢迎大家提出意见,如果写的太差,诸位哈哈一笑便可
  • 神都之巅峰

    神都之巅峰

    这是一个说,一名叫做,杨凌冰,原本的他是一个父母双亡,在街头上流浪,但是他好运的遇到一个好心的老者,就这样,让原本流浪的他,变成了一个特种兵,队长,叉点死去的他,变成了,身环异能,然后选项了退役,原本他以为退役了,就可以享受生活,但谁知他总是被人找上门来,打。
  • 中国人必读的100个财富寓言

    中国人必读的100个财富寓言

    本书选取了100则寓言小故事,教你从这些小故事中学到理财的具体门道、投资的学问、创富的细节、财商的差异等方方面面的内容。
  • 异世神领主

    异世神领主

    一块五彩神石,造就了一位绝世战皇!率一亿激光宇宙飞船,统亿万世界!冷兵器界!魔法界!魔兽界!等等,一切皆有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