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485600000023

第23章 名流逸事有新说——名人之谜(5)

但是从广为流传的“江南第一风流才子”的篆文印章来看,石章有5.5厘米见方,白文朱底,这大概是出于民间好事者之手的伪造品。因为以印章的大小论,与唐伯虎通常所作的画幅之大小颇不相称,显得过大;若系收藏印章,其刀法与字体匠气十足,而缺少文人名士的“书卷气”。尤其是在印章边款中既有“桃花庵主属戎青刻”字样,又刻有文征明的“题六如居士诗”共4首,还有清代金石家汪启淑,“扬州八怪”中的巢林、西唐和“西泠【lín?弈】八家”之一的龙泓等人的赞辞题识。其实这位故弄玄虚的好事者,殊不知唐伯虎于明正德十年(1515年),治圃舍于桃花坞【wù】,曰‘桃花庵’”之后,曾刻了“桃禅仙吏”这方并不多用的闲章来表白他消沉落魄的潦倒心境,当时他还写下一首绝句:“生在阳间有散场,死归地府也何妨。阳间地府俱相似,只当漂流在异乡。”此时,唐伯虎已年近半百,哪里还有闲情逸致为自己再刻一方“江南第一风流才子”的印章呢?

从史料分析来看,目前所知的第一个谈论唐伯虎自称“江南第一风流才子”的人是明代的阎秀卿,他在《吴郡二科志》中说唐伯虎在科场仕途蒙冤失意后,“图其石曰:‘江南第一风流才子’”。从文学角度来看,《吴郡二科志》是阎秀卿所作的自娱性很强的个人见闻笔记,且阎秀卿本人的生卒年代不详,又未发现他与唐伯虎之间有什么瓜葛来往。因此把他的记载作为研究考证唐伯虎的第一手材料,是经不起推敲的,这很可能是他根据唐伯虎的传闻逸事大胆虚构而成的,实无此事,殆不可信。

在人们的脑子里,唐伯虎是一个轻狂风流的公子哥儿。其实,历史上的唐伯虎并非如此。苏州市文联段炳果撰文指出:唐伯虎从未自称过“江南第一风流才子”(见《光明日报》1985年2月24日)。首先,在唐伯虎传世的诗文书画作品中,从来没有见过他说过这样自负的话。自29岁时的科场冤案以后,本想以“功名命世”的唐伯虎变成了一个“春光弃我竟如遗”的感伤者,变成了一个“猖狂披髦卧茅衡,万里江山笔下生”的失意者。在这种潦倒落魄的窘境里,曾经自谓“布衣之士”的唐伯虎是决不会说出“江南第一风流才子”之类自大之语的。在封建社会,才子作为一种美称是不可用来自称的,何况是“第一才子”呢?唐伯虎是一个尊重前人史实、笔辞严谨的艺术家,很难想象他会自称“江南第一风流才子”。

也许这样的争论还会继续下去,留给后人的是论证、思考。在唐伯虎才气横溢的作品中品味人生,何论自称与否。

“难得糊涂”

郑板桥所为何意

郑板桥,“扬州八怪”之首,不仅能诗善画,也工书法,擅填词,小品文尤佳。今所传《家书》数篇,前人誉为“不可磨灭文字”。同样不可磨灭的是他所写“难得糊涂”的格言,引起猜测种种。

郑板桥,名燮【xiè】,字克柔,板桥是他的号,兴化人。清代著名诗人、画家。童年治学刻苦,善于思考。据说,有一次跟着老师去野外玩耍,路过一座小桥,看见桥下水中有具女尸,众人正在打捞。老师为之悲伤,即占诗一首曰:“二八女多娇,风吹落小桥。三魂随浪转,七魄泛波涛。”郑板桥听后说:“老师你说的不对,你怎么知道这个少女是十六岁?你又怎么知道她是被风吹下小桥的?你看见三魂七魄随着波涛打转了吗?”老师被问住了,就说:“那你说怎么写呢?”郑板桥略微思考道:“谁家女多娇,何故落小桥?青丝随波转,粉面泛波涛。”老师听后欣然折服。

郑板桥也被称为清朝“扬州八怪”之首,在书画界是颇有名气的。因为品格高尚,为世钦仰,因而人们一直很青睐他那别具一格的字和画。

其中最为人熟知、争议最大的是郑板桥所写的“难得糊涂”四个字,“难得糊涂”四字竟像传单那样被制成各种礼品式的拓片或作为像章推销。由于作者当时没有明确表明自己意向,因而对“难得糊涂”四字产生了诸多相异的认识。

一、自我嘲解。这是在乾隆十六年(1751年),郑板桥59岁时写的。这年9月19日,郑板桥在潍【wéi】县,“衙斋无事,四壁空空,周围寂寂,仿佛方外,心中不觉怅然。他想,一生碌碌,半世萧萧,人生难道就是如此吗?争名夺利,傲胜好强,到头来又如何呢?看来人还是糊涂一些好,万事都作糊涂观,无所谓失,无所谓得,心灵大约也就宁静了。于是他挥毫写了四个大字‘难得糊涂’,因此它被称为‘真乃绝顶聪明人吐露的无可奈何语,是面对喧嚣人生、炎凉世态内心迸出的愤激词’”。(杨士林《广陵奇才——郑板桥传》,安徽文艺出版社)

二、心安理得说。是说郑板桥在任潍县知县期间,接到堂弟郑墨函,为了祖传房屋一段墙基,与邻居诉讼,要他函告兴化知县相托,以便赢得这场官司。郑看完信后,立即赋诗回书:“千里捎书为一墙,让他几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怎么不见秦始皇!”稍后,他又写下“难得糊涂”、“吃亏是福”两幅大字,并在“难得糊涂”大字下加注“聪明难,糊涂难,由聪明转入糊涂更难,放一着,退一步,当下心安,非图后来福报也”。在“吃亏是福”大字下加注:“满者损之机,亏者盈之渐,损于己则盈于彼,各得心情之半。而得我心安即平,且安福即在是矣。”(《读者参考》1991年4月)看来“吃亏是福”是“难得糊涂”确切的诠释。

三、自我清醒。郑板桥从不糊涂,他所以兴叹“难得糊涂”,自有其苦衷在焉。朱铁志认为:“郑板桥是个极清醒的人。惟其清醒、正派、刚直不阿,面对谗言无能为力时,才会有‘难得糊涂’的感叹。‘难’在何处?‘难’在他毕竟清醒明白,心如明镜,无法对恶势力充耳不闻、视而不见;‘难’在他‘一枝一叶总关情’,对百姓的疾苦不能无动于衷。”“只有假装糊涂,然则终究不能无视现实,遂有痛苦于内,‘淡然’于外,而生‘难得糊涂’之叹了。”(《从“难得糊涂”说到质量万里行》,《人民日报》1992年8月4日)

四、抗议之声。说是在乾隆十九年(1754年)秋,郑板桥由山东范县调任潍县知县,上任之日,正好遇百年未有的旱灾,田地裂缝,河水断流,庄稼枯黄。而皇帝派的钦差姚耀宗不问放赈,反而向知县索取书画,还要其送100两纹银来,郑板桥就以一幅鬼图讽刺。姚大怒撕了画泄愤,并指使财主屯粮,使百姓饿死,以此增加郑板桥罪过。郑板桥眼见百姓惨状,而心力不支,非常烦闷。妻子相劝:“既然皇上不问,钦差不理,你就装糊涂嘛!”郑板桥发怒说:“装糊涂,我郑板桥装不起来。你可晓得,聪明难,糊涂难,由聪明变糊涂更难,难得糊涂。”由此反而有所启发,就以“拯救万民,在所不惜”激励自己,宣布立即开官仓赈济饥民。台湾徐兰川说,“这句话文义,似乎喻人凡事不要太认真,得过且过,所谓‘不疾不聋,不作阿家翁’的另一注解。加以句读,聪明者有俗谓之智慧,有赖于人的先天遗传和后天的环境教育,才能培养成就完美的性格,是以人欲聪明并不易。苏东坡诗:人皆养子望聪明,我被聪明误一生。所以聪明人难做。什么是糊涂,糊涂就是不精明,糊涂有两种:一种真糊涂,朦朦处世,似是与生俱来,装不来,求不到;一种是装的假糊涂,明明是非黑白了然于胸,偏偏假装荞麦不分,即是‘由聪明转入糊涂了’。根据郑板桥这种性格和心理结构,出污泥而不染的高雅品格,要他违背自己的理念和道德行为,显然是痛苦和折磨”,“聪明人如基于良知道德应有所为,而要他装糊涂而无为,的确很难”。所以徐兰川认为,郑板桥有这段感慨“难得糊涂”的题书,“其中有段非常感性的心路历程,也是知识分子从政,在****腐败政海中无法展现职志的一种抗议之声。它具有为所当为的失败涵义,不可为而为的胆识”。因此这种“心理调节”,乃是“试图把自己的心理反差平衡一下,以求得方寸的暂时安宁”(徐兰川《难得糊涂是郑板桥的抗议之声》)。

那么“难得糊涂”究竟该作何种解释更为确切、可以共识呢?看来,“不知古人之世,不可妄论古人之辞也;知其世矣,不知古人之身世,亦不可以遽论其文也”(章学城《文史通义·文德》)。后人难知前人心态和所处的复杂文化环境,若有正确适当的解释,还是很难的。

才子与僧人

苏曼殊其人其事

苏曼殊才情卓越,诗、书、画无所不能,半僧半俗红尘旅。他的一生坎坷多变,身份复杂,让人难以读懂。

苏曼殊的生母是一位日本女子,名叫若子,是他父亲苏杰生的第四房妻河合仙氏的妹妹。苏家是广东的巨族,长年在日本横滨经商。若子生下苏曼殊三个月后,就离开了他,苏曼殊由其父苏杰生带回了国,由河合仙氏抚养。童年的苏曼殊没有感到多少家庭的温情,他在备受冷漠的环境中一天天长大。族人对这个异族所生的孩子总是看不惯,苏杰生的妻子陈氏更是把河合仙氏和曼殊看做眼中钉。河合仙氏受不了白眼,只好返回了日本。这一年,苏杰生经营亏本,回到广东,从此家道渐渐中落。

苏曼殊12岁那年,苏杰生去上海经商,留曼殊在家乡读私塾。养母河合仙氏从日本给他寄来的钱全被陈氏吞没。不久,曼殊大病一场,病中的曼殊被家人扔在柴房里,气息奄奄而无人过问。后来,他又奇迹般地活了下来。这一经历给幼小的曼殊沉重的打击,以至他小小年纪竟然看破红尘,而去广州长寿寺出了家。但他毕竟是个孩子,有一次他偷吃鸽肉被发现,只得出了庙门。

15岁那年,苏曼殊随表兄去日本横滨求学,当他去养母河合仙氏老家时,与日本姑娘菊子一见钟情。然而,他们的恋情却遭到苏家的强烈反对,苏曼殊的本家叔叔知道这事后,斥责苏曼殊败坏了苏家名声,并问于菊子父母。菊子父母盛怒之下,当众痛打了菊子。结果,当天夜里,菊子投海而死。失恋的痛苦,菊子的命运,令苏曼殊深感心灰意冷,万念俱灰。回到广州后,他便去蒲涧寺出了家。从此,开始了他风雨漂泊的一生。

苏曼殊是情僧。面对关河萧索的衰世惨象,苏曼殊痛不欲生。渡湘水时,他作赋吊屈原,对着滔滔江水长歌号啕。后来,他以自己与菊子的初恋为题材创作了****小说《断鸿零雁记》,感慨幽明永隔的爱恋之苦,也引得不少痴情男女泪湿襟袖。苏曼殊因爱情不幸,也曾流连于青楼之中,但他却能洁身自好,与青楼女子保持适当的距离。他死后被葬于西泠桥,与江南名妓苏小小墓南北相对,任几多游人唏嘘不已。

苏曼殊是诗僧,他为后世留下了不少令人叹绝的诗作。1909年,他在东京的一场小型音乐会上认识了弹筝女百助。因相似的遭遇,两人一见如故。但此时的曼殊已了却尘缘,无以相投,便垂泪挥毫,写了一首诗:“鸟舍凌波肌似雪,亲持红叶索题诗。还卿一钵无情泪,恨不相逢未剃时。”读来令人柔肠寸断。他在日本从事反清活动时,时常为故国河山破碎而感伤。他在《忆西湖》中这样写道:“春雨楼头尺八萧,何时归春浙江潮?芒鞋破钵无人识,踏过梅花第几桥?”在反清活动处于困境之时,他曾想以文警醒国人,因而做诗:“海天龙战血玄黄,披发长歌览大荒。易水萧萧人去也,一天明月白如霜。”虽然蹈海警世没能成真,但留下的诗篇却使人热血沸腾。

苏曼殊还是一位画僧。他的画格调不凡,意境深邃。他曾作《写忆翁诗意图》,配诗“花柳有愁春正苦,江山无主月自圆”,其亡国之痛溢于纸面。曼殊作画,不仅为抒写怀抱,还想以此为反清革命作出更多贡献。1907年章太炎等人在东京办《民报》遇上经费困难,曼殊主动提出卖画筹钱以解困。

苏曼殊还是一个爱国的革命僧人。他在东京加入过兴中会、光复会等革命组织。1903年,他在日本参加了反对沙俄侵占我国东北的“抗俄义勇队”,同年他在上海参加了章士钊等人创办的《国民日报》的翻译工作,为声援章太炎、邹容,反对清廷查封《苏报》做了大量工作。他也醉心于宣传无政府主义的救国思想,赞同暗杀活动。他甚至还曾打算去刺杀保皇党首领康有为。后经人劝阻而终止。辛亥革命后,袁世凯窃取了胜利果实,并暗杀了宋教仁,从而引发了李烈钧等人发动的“二次革命”。苏曼殊又积极参加反袁斗争。

情僧、诗僧、画僧、革命僧,如此一位集才、情、胆识于一身的苏曼殊,竟然半僧半俗地孤独一生。1918年,他经过35年的红尘孤旅,留下八个字:“一切有情,都无挂碍”,然后离开了人世,给后人留下了无尽的感慨。

同类推荐
  • 大话荆轲

    大话荆轲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这原本是荆轲的台词,可惜了,现在却是由一个二十一世纪的林枫说了出来,以前感觉荆轲这个人物是何等的潇洒,现在林枫再也感觉不到那股潇洒了,其中的辛酸只有自己知道。“我不能死,更不会死。”这是林枫的心里话,原来的荆轲是怎么死的林枫当然清楚,可是现在林枫不想自己死,至于什么历史扭曲,让那些东西见鬼去吧,过着才是硬道理。
  • 回到三国的飞虎队长

    回到三国的飞虎队长

    飞虎队的队长因为一次刺杀行动失败,导致死亡。但上天似乎不让他就自陨落。让他重生在三国。回到三国的他,在这里,他用对三国的了解。收名将,攻城略地,最后统一天下。
  • 永历四年

    永历四年

    永历四年九月,清军为彻底击败盘踞于舟山群岛的鲁监国系统明军,先期围剿与其势同犄角的四明山反清武装。是役,清军在击溃当地明军主力后进行了血腥的洗山的行动。自此之后,一度由于满清的民族压迫而人口激增的四明山地区再也无力组织起大规模的反清武装,而四明山的陷落也直接导致了一年后的舟山之战中鲁监国系统明军的孤立无援,以及浙江反清大局的彻底败坏。永历四年七月,穿越者陈文意外的出现在此地,在这片抗倭名将戚继光曾经护翼过的土地上以重建戚家军的名义重新开启几十年前被强行打断的中国军事近代化之路。自此之后,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于将倾,驱除鞑虏,恢复中华,拯救斯民,重建华夏文明!书友群:519264778
  • 一个军医的前半生

    一个军医的前半生

    朝鲜半岛,风云再起,六十多年前的朝鲜战争,记忆犹新。故事讲述一个普通军医在朝鲜战争前后的爱与恨。
  • 盛世先忧

    盛世先忧

    我闭上眼,头痛欲裂,过往的一幕幕,历历在目。人们说,最残忍的是杀戮,我却不以为然,最残忍的,应是碌碌无为!
热门推荐
  • 永爱凯玺源

    永爱凯玺源

    这是一篇tfboys的小说,三只和三位女主一路上的坎坎坷坷,到最后他们会各自找到自己的姻缘吗?
  • 妖男被掏空:掠爱杀手妃

    妖男被掏空:掠爱杀手妃

    "夜倾城-二十一世纪的杀手,她狂野,她不屑,她不会先动手,谁若欺侮她,佛来杀佛,仙来诛仙,魔来除魔……可她一次次地迷茫在他的爱里,他实在是一个高手,一个勾引女人的妖男!霸占,强占,哄骗,掠夺,他使尽一切手段,败在她的石榴裙下。死女人,你就是重生一千遍,还是我的女人……"
  • 我的洛丹伦

    我的洛丹伦

    穿越到魔兽世界进行的一番闯荡,从一个什么都不会的武盲到称霸整个魔兽世界的王者,强大的魔法,奇异的故事,险恶的战争,同时,也有他的感情纠纷,痛苦与快乐。本书并不按照魔兽原剧情出发,而是在原剧情的基础上的写作,如果有什么错误之处,希望大家指正谢谢!
  • 天使界之天使族的危机

    天使界之天使族的危机

    黑暗的世界?迷一般的声音?东方欣心的突然告白却被欧阳朔拒绝了,心灰意冷的东方欣心因失足差点跌落无底洞而欧阳硕却掉了进去。等待欧阳朔的又是什么?
  • 世界著名寓言故事2

    世界著名寓言故事2

    《世界著名寓言故事》中的故事,是选取世界寓言故事中的经典,在保留原作品思想内容和主要人物、情节的基础上改编而成。这些寓言故事,内容集中,主线清楚,情节衔接紧凑,读来引人入胜。读者用较少的时间,就可以了解到更多寓言故事的内容。
  • 封天神国

    封天神国

    茫茫寰宇,种族林立,争权夺利,门派纷争,快意恩仇,恩怨万古长,如何了?三千古界,天才辈出,争奇斗艳,挥斥方遒,指点江山,独领四方天,奈何谁?一株小树结出万千道果……一枚冥戒演出无间轮回……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少年郎南天行的无敌传说,一切从跨进青葱校园开始……
  • 美女身边的金牌高手

    美女身边的金牌高手

    何为高手?别人不能做,我却能做,别人不能泡的妞我却能泡,此为高手!(推荐不苛求,但是收藏对我真的很重要,拜谢了)不可一世的千金大小姐、清纯无比的极品校花、明艳动人的白衣天使……统统逃不出我吴徽的手心!
  • 九玄天帝

    九玄天帝

    沉寂四年,一朝突破,从此的修炼之路风生水起,虐人渣,斩妖魔,收师姐,得至宝……有的时候,天降大任,也可以顺风顺水!可我到底是谁?不管千难万险,也要找到我的家族,披荆斩棘,肩头上的重任一点点加重,为了众生,一步步登上那巅峰王座!
  • 务工人员权益保护

    务工人员权益保护

    作为一本主要为农民工群体编写的维权工具书,作者本着为农民工解决实际问题的宗旨,力求在现行劳动法律法规的框架内,为农民工提供权益保护的有效帮助。希望通过本书的阅读,广大农民工朋友不仅可以掌握丰富的法律知识,还能够学会维护权益的各种方法,在面对各种不法侵害时能够据理力争,拿起法律武器捍卫自己的合法权益。
  • 鬼姐夫

    鬼姐夫

    对小姨子来说,姐夫真的不是人……东北四线城市的城中村,姐夫马三记突然失踪,活不见人死不见尸……时隔不久却又突然出现了!小姨子徐晓曼说:“我觉得这个姐夫肯定不是人……姐咋还接纳他呢?”姐姐徐晓兰却说:“他生是姐的人,死是姐的鬼,是人是鬼姐都得要他!”姐妹俩争执不下,就去问黄半仙,答曰:“信则有,不信则无……”“我信!”小姨子亲手将姐夫马三记“碎尸万段”的,所以信这个姐夫肯定不是人。“我不信!”姐姐试过回来的这个男人有人的“热乎气儿”,所以笃信他不是鬼。这个姐夫到底是人是鬼,天知地知人不知鬼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