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485600000003

第3章 破译历史的真相——帝王将相之谜(3)

包拯是以清正廉明、大公无私闻名的清官。为洗雪李娘娘的冤仇,他把她带回京城,设计使仁宗认母,使真相大白。结果坏人受到惩处,李娘娘被封为李宸妃,母子团圆,结局美满。

演戏归演戏,现实中的李宸妃并没有母子相认这一出。

宋仁宗在解开他的生母之谜之时,李宸妃已经去世许久了。围绕宋仁宗生母的传说就是另一些说法了。

据说,宋真宗最宠爱的妃子是刘德妃。这刘德妃虽然是临街播鼓卖艺出身,但长得如花似玉。15岁上被刚刚成年的太子赵恒——后来的宋真宗看上,纳入王宫。赵恒登基之后,刘德妃从“美人”、“婉仪”,一直封到“德妃”。可惜未能生育。为了和杨淑妃、沈才人竞争皇后之位,她想出了“借腹怀胎”的诡计。她刻意打扮身边的一个姓李的侍女,引诱宋真宗上钩。当这小宫女怀了“龙种”之后,她也装作怀孕的样子。不过宫女怀的是真胎,她怀的是假胎。待十月分娩之时,“两个”龙种先后呱呱落地。结果,演了一场真的“狸猫换太子”,李宫女被打入冷宫,寂寞而死。刘德妃则登上了梦寐以求的皇后宝座。

《宋史》则提供了另一种说法。

说是李宸妃实有其人。她本是刘德妃的侍女,生得花容月貌。怀上龙子时,刘德妃已被立为皇后。于是,刘德妃请皇帝把李宸妃生下的儿子赵祯立为己子。为了弄假成真,把孩子从李宸妃怀里夺走交杨淑妃抚育,活活割断了李宸妃母子的联系。

后来,真宗去世,11岁的赵祯即位,史称宋仁宗。刘皇后成了刘太后,辅政掌权,谁敢挑明这个真相?天圣九年(1031年)仁宗生母病危,刘太后晋升她为宸妃。次年,李宸妃去世。刘太后想,现在仁宗并不知道自己的生母是李宸妃,一旦将来自己死去,仁宗得知了实情,痛感自己生身的母亲在生前死后都没有得到应有的待遇,一定会怨恨自己,肯定还会迁怒于刘氏的后裔。于是,她吩咐以一品礼仪安葬李宸妃。

当时的宰相吕夷简又暗中吩咐内侍押班罗崇勋,给李宸妃穿皇后装成殓,并使用水银宝棺,刘太后也一一依允。李宸妃的丧礼也举行得特别隆重,送葬队伍长达30余里。

1033年,刘太后死后,宋仁宗才知道自己的生母是谁。他无比悲痛,无比愤怒。他下哀痛之诏自责。他号啕大哭,哭自己身为天子,却不能保护自己的母亲;哭自己为人子,却不能孝敬自己的母亲一天,让母亲含恨而死。于是,他下令包围了刘太后娘亲的府第。眼看一场血腥的杀戮就要开始了。还是宰相吕夷简的一番公道话使仁宗冷静下来。吕夷简说:“太后虽有不义之事,但以皇后礼仪厚葬宸妃,表明她已有自悔之心;刘、杨虽非生母,但对陛下仍有抚育之情,不可或忘。”

仁宗决定重葬生母。开棺验查,一看生母没有鸩杀、残害或者虐待的迹象,这才下令解除对刘姓戚属的包围。仁宗尊宸妃为皇后,谥章懿,亲临殡仪之所祭告。

为了弥补他对生母的愧疚之情,他把李太后的弟弟李用和一再擢升,并把福康公主下嫁给李用和的儿子李玮。

综上所述,包拯和李宸妃之事肯定毫无关系,李宸妃也没流落到民间。至于刘德妃到底是用什么方法把宋仁宗收为己子的,谁也不知其详。

尤为令人难解的是,赵祯登基之后九年间,李宸妃为什么会一直到死缄口不言,这就更没人知道答案了。

“靖难之役”的悬念

建文帝失踪之谜

公元1392年,太子朱标病死,朱元璋立朱标的儿子朱允【wén】为皇太孙。为避免皇子们同室操戈而封皇子为亲王,拥有自己的封地和军事指挥权,可这一举措正为“靖难之役”埋下了种子……

建文帝朱允碝是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之孙,他的父亲是朱元璋的长子、太子朱标。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太子朱标病死,明太祖为避免出现兄弟争位、自相残杀的惨剧,立朱标的长子朱允碝为皇太孙。同时为巩固朱姓天下,明太祖学习汉高祖的做法,大封同姓王。洪武三年(1370年),分封第一批皇子九人为王;洪武十一年(1378年),分封第二批皇子五人为王;洪武二十四年(1391),分封第三批皇子十人为王,至此,朱元璋诸子全部被封为王。这些诸侯王驻守各地军事、经济重镇,其中九位分别镇守西起甘肃东到辽东的广阔区域,称为九边,实力不弱,其中尤其以驻守北京的燕王朱棣【dì】最有权势。他于洪武三年(1370年)被封于军事要冲古燕国之地,招兵买马,铸钱养民,手握强大的军事武装。

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明太祖无疾而终,同年闰五月十八日,朱允碝继承皇位,改元建文元年,史称建文帝。传言有人想挑拨皇帝与诸位王叔的关系,诸王议论纷纷,惶恐不安,开始操练兵马,准备兴师问罪。建文帝求教于心腹大臣兵部尚书齐泰和侍读黄子澄,决定逐步削除诸王武装,翦除燕王羽翼,最后集中力量消灭燕王。

洪武三十一年(1398)六月,建文帝实行削藩,他首先废除燕王同母弟周王的王位,贬为平民,发配到遥远的云南。一年之内,建文帝相继废除周王、代王、岷王、湘王、齐王,燕王不安于只做番王,私下积极备战。

在诸王中,尤以燕王朱棣最有权势。起初,建文帝派耿炳文讨伐朱棣,但耿炳文被朱棣打得几乎全军覆没。不久,建文帝召回了耿炳文,让李景隆来指挥三军。

朱棣听说李景隆挂帅,不由得哈哈大笑。他说:“李景隆本是个素不知兵的小辈,让这样的人指挥军队,我朱棣必胜无疑了。”他突然心生一计,对众将官说:“由我朱棣亲自镇守北平,李景隆不敢轻易来攻。现在永平(今河北省卢龙县)吃紧,我先带兵去救援永平,他一定前来攻城,那时候我再回师北平,咱们内外夹击,李景隆必定大败。”

素不知兵的李景隆果然中了计。他得知朱棣率兵去营救永平,真是喜不自禁。他认为朱棣一走,城内必定空虚,这样一来,北平便唾手可得了。哪想到自己正中了朱棣的计谋,结果被朱棣的军队打得大败。李景隆连夜逃回了德州。

如此一来,朝廷的军队大伤元气,朱棣的军队更是锐不可当。不少守将一见朱棣大军杀来,不是弃城逃跑,就是开门投降。建文四年(1402年)5月,朱棣率军打到了长江以北,南京城里一片混乱。建文帝见大势已去,只好以割地为条件,派人向朱棣求和。此时,朱棣认为破京师已不费吹灰之力了,他怎肯就此善罢甘休?

6月初,朱棣誓师渡江。一时间,金鼓齐鸣,杀声震天。朱棣的军队一到,南京城的守军就开门迎降,朱棣的军队很顺利地攻破了南京城。建文帝下落不明。朱棣登上皇位,迁都北京,称“明成祖”,改年号为“永乐”。

叔父夺了侄儿的皇权,是有“夺嫡”和“篡位”之名的。正儿八经的皇帝在世并且出逃,对朱棣的帝位是一个极大的威胁。他一方面为了安定人心,发布建文帝已死的诏书,再就是根据传闻中的蛛丝马迹去苦苦寻觅,于是引出许多明察暗访的故事来。

一说是“阖【hé】宫自焚”。《太宗实录》记载,当朱棣率众抵达重川门时,诸王及文武大臣都来朝见,建文帝本想出迎,回望四周,人众皆散,仅内侍数人而已,叹息说:“我有什么脸面见他?”于是就关上宫门,举火自焚了。永乐年间的《实录》和清代修编的《明史》都重复了这一说法。

但是,《明史·恭闵帝本纪》中却说:“都城陷,宫中火起,帝不知所终,燕王遣中史出帝后尸于火中,越八日壬申葬之。”这使人产生了疑问:既然“不知所终”,怎样辨认出那个烧焦的尸体是不是建文帝?当时正是烈日酷暑,如能辨认尸体是谁,为何要停尸8日?如果辨认不了,停尸时日再多又有何用?

因此,建文帝未死的传说就传播开来。有的说,他从地道或御沟之中逃跑了;有的说他削发扮成和尚,藏到某个寺院中去了;还有的说,他化装南逃,飘洋海外了。

后人经查阅《国榷》、《罪惟录》、《明通鉴》、《明史纪事本末》、《建文朝野汇编》等书,都能找到建文出逃的踪迹。由松陵入滇【diān】南、西游重庆、转入祥符,侨居西粤,又入荆楚之乡,踪迹来去,数千余里,真是“滇桂巴蜀黔,处处藏建文”。

奇怪的是,还有些人假冒建文帝,更是真真假假,扑朔迷离。

明代王鏊【ào】的《震泽纪闻》就记了一段离奇故事:

正统年间,一位御史外出巡察,有一老僧当道而立。左右呵斥,他却昂然不动,御史亲自问讯,他才宣称自己是“建文帝”。

御史不敢自专,禀报朝廷,并把他送到北京,他吟诗道:

流落江南四十秋,归来白发已盈头。

乾坤有恨家何在?江汉无情水自流。

长乐宫中云气散,朝元阁上雨声愁。

新蒲细柳年年绿,野老吞声哭未休。

英宗召大臣来,谁也不敢说他是真是假。后来英宗叫曾经侍候过建文帝的老太监吴亮来辨认,吴亮一露脸,老僧就说:

“你不是吴亮么?”

“我哪里是什么吴亮!”

老僧从容地笑了,他说:“那一年我在便殿里吃仔鹅,把一块鹅肉掉在地上,当时你手提茶壶,趴在地上,用嘴把鹅肉叼起来,你难道忘了么?你怎么敢说你不是吴亮?”

话音未落,吴亮扑通一声跪在老和尚膝前泣不成声。

奇怪的是,当天晚上,吴亮回到家里,不声不响地上吊了。是自缢,还是他杀?谁也说不清楚。

据说,这老僧在宫内安然度过最后的日月,死后葬在北京西山,未加封号,号称“天下大师”。有人说,曾在颐和园后面的红山上,找到了“前明天下大师之墓”,还传有在云南武定狮山佛寺塑造的“明天下大师像”的照片,照片注云:“天下大师者,明建文帝也”,仿佛真有其事。直到1991年,中央电视台播放一段新闻。说:“对史学界长期争论不休的明建文帝的下落问题,上海史学工作者徐作生经过一年考证后认为,当年建文帝出亡后,曾藏于江苏吴县鼋【yuán】山普济寺内,不久,转移到穹窿【lón?弈】出皇驾庵直到1423年病殁于此,葬皇驾庵后的小山坡上。从而,五百多年悬而未决的悬案,终于有了准确的答案。这也解开了另一个谜团:为什么在三保太监郑和第六次下西洋后明成祖从此就再也没有让他出使?正是因为他知道建文帝已死才放下心来,不必再访察了。

而郑和第七次下西洋,已是在明成祖死后,宣德五年(1430)。

冲冠一怒为红颜

吴三桂引清军入关之谜

刘宗敏追求吴三桂爱妾陈圆圆,引得吴三桂同闯王领导的农民军展开激战。吴三桂引清军入关,孤立闯王而农民军失败,传统的说法认为吴三桂是投降清朝,可还有相反的看法,各有理由。

1644年暮春,李自成率领农民军势如破竹,迅速攻陷北京,崇祯皇帝吊死在煤山。旋即,李自成率兵向山海关挺进,李、吴两军在山海关附近一片石相遇,战事非常激烈。突然,一直在山海关外的清军出现在眼前,农民军措手不及,吃了败仗,从此一蹶不振。吴三桂引清军入关事件,在史学界一直令人瞩目。解放前后出版的许多有关通史、专著都认为吴三桂此举是投降归附清王朝。最近有人撰文提出吴三桂没有降清。那么,吴三桂到底降清了没有呢?

传统的观点认为吴三桂当初是卖身投靠清朝的。有史书为证:“闻流寇攻陷京师,明崇祯帝惨亡,不胜发指,故率仁义之师……出民水火,伯遣使致书,深为喜慰,若率众来归,必封以故土,爵为藩王,国仇可报,身家可保。三桂复促之。”(《清鉴》卷一)促使吴三桂投降的另一个重要因素是家庭问题。农民军进京后,大将刘宗敏因早闻陈圆圆芳名,便到吴襄府上拷问吴襄,掠走了陈圆圆。李自成本来已派牛金星带着自己的书信去招降吴三桂,而吴三桂眼见明朝已亡,李自成又在北京建立了大顺政权,他便暗生归闯之意。可就在他举棋不定的时候,传来了父亲被打、圆圆遭抢的噩耗,立刻,“痛哭三军俱缟素,冲冠一怒为红颜”,表面为崇祯举丧,实则为报伤父夺妻之恨,决心与李自成为敌。为了打败李自成,吴三桂不惜投降清兵。清军虎视眈眈,因吴三桂之降,不费一兵一卒,占领山海关,随即大举侵入中原,建立了清王朝。

其次,由于归附清朝,多尔衮和吴三桂便成了上下级关系。从“王命三桂兵各白布系肩为号”,“命三桂军先锋”,到“命吴三桂以步骑二万前驱追贼”,“摄政王檄三桂及英豫二王前驱追贼,勿入京”等命令,再到封官晋爵,“授三桂平西王勒印”。(《圣武记》)就是后来清帝诏削吴三桂爵时也直呼三桂为降将属僚:“逆贼吴三桂穷蹙来归,我世祖章皇帝念其输款投降,授之军旅。”(《清圣祖仁皇帝实录》)吴三桂与清王朝的这种上下级关系,难道是盟军关系吗?

再次,吴三桂开关后所作所为也说明他已降清。吴三桂引清军入关虽说是为明王朝复仇,但是,在农民军节节败退,南明政权的福王多次派人拉拢吴三桂并送去粮饷犒劳将士时,三桂却一概拒之。继福王之后,另有几任南明王,吴三桂也从未表示协同反清复明,反而提议并亲自出兵缅甸追杀南明永历王。因此可以说,不管吴三桂原来怎么想,想得多美好,但是到了清军入关后,事实上已经投降清朝。他已经不敢立朱明太子,不敢和南明政权联合抗清,不敢要求清军退兵,不敢违抗清王朝的命令。为了讨好清王朝,他“破流贼、定陕、定川、定滇,取永历王于缅甸,又平水西土司安氏。”(《圣武记》)俨然成了清廷的一员猛将要员。

另外,1677年正月,三桂僭【jiàn】号称周王元年,1678年,“三桂年六十有七,兵兴五年,地日蹙,援日寡,思窃号自误,其下争劝也,遂以三月朔称帝,改元昭武。”(《清史稿·吴三桂传》)可见,吴三桂引清兵入关后30年,僭号反清,也不是为了恢复明朝,而是由于清廷削藩逼的。同时,他用的国号不是“明”,而是“周”。

然而左书谔【é】在《吴三桂“降清”考辨》(见1986年第2期《北方论丛》)一文中认为吴三桂没有投降。他指出,从当时形势看存在着三股较强的政治势力:吴三桂、农民军、清王朝。吴力量最弱,又夹在这两股势力中间,吴三桂能走的路只有两条:要么联合农民军抗清,要么联合清军抗击农民军。由于他父亲被农民军扣压,爱妾被掠而导致了联合清军。吴三桂此举并不能说明他已降清朝。理由有四点:

一、从吴三桂一贯抗清的态度上看他不会轻易降清。在吴三桂任辽东宁远总兵期间,曾多次参加抗清斗争姑且不论,就是在明清松锦战役后,明军节节败退,在许多大将被迫投降的情况下,“明之将帅孰不惶惧”,而吴三桂态度仍很坚决。后来,明朝降将致函劝降,吴三桂都“答书不从”。

二、吴三桂同多尔衮磋商联军过程中的书信也证明吴三桂未降。三桂遣书说:“我国与北朝(清朝)通好二百余年,今无故遭国难,北朝应恻然念之……速选精兵,三桂自率所部,合兵以抵都门,灭流寇于宫廷,示大义于中国,则我朝之报北朝者,将裂地以酬。”(《清世祖实录》)吴三桂在信中只说联军在战败农民军后以割国土相赠。在山海关之战胜利的当天,多尔衮便玩弄权术,封吴三桂为平西王,又将步骑一万隶属吴三桂。这表明多尔衮笼络、控制吴三桂。

三、山海关战后,吴的檄文证明其未降。山海关之战结束,清、吴军乘胜追击,吴三桂便“传檄远迩”,提出“周命未改,汉德可恩”,“试看赤县之归心,仍是朱家之正统”等口号。若吴三桂已降,他不会,清廷也不会让他如此发檄文。

同类推荐
  • 遗失的天堂迷失的梦

    遗失的天堂迷失的梦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三国风云已去,一个王朝的颓败,便意味着另外一个王朝的兴起,在这天翻地覆地变化之中,蕴含着人世间多少冷暖风情。几百年前,朱元璋含辛茹苦建立的大明王朝正一步一步地走向衰败,努尔哈赤的国耻家恨,把斗争的矛头指向了明朝。抛头颅,洒热血,努尔哈赤的血汗,换来了国家的安宁与百姓的兴旺。在这明亡清兴的六十余年中,又发生了多少不为人知的故事呢?作为一个君王,一个臣子,一个普通的百姓,又该做一个怎样的选择呢?兄弟情义,儿女情长,选择什么才是我们人间正道的沧桑?血雨腥风的冤家,难以割舍的感情,面对着大敌当前,身为一个民族的统率,又该作出怎样的选择呢?下面,就让我们走进这段历史中,去体验一下那个朝代的烟雨风云吧!
  • 抗日之帝国传奇

    抗日之帝国传奇

    1931年九一八事变,日寇全面入侵中华,中华民族陷于水深火热之中,一代狂人嚣张降临,他,能否力挽狂澜,敬请期待【抗日之帝国传奇】
  • 大明的月亮

    大明的月亮

    大魔王朱重八:“我要望远镜,这个对我很重要!”马度:“我知道,我当然知道!”大魔王朱重八:“我要火器,这个对我很重要!”马度:“我知道,我当然知道!”大魔王朱重八:“我要钱。这个对我很重要!”马度:“我知道,不过这个对我也很重要。”大魔王朱重八:“我要人才,现在当官都找不到人!”马度:“人才啥时候都缺,到了二十一世纪最缺的就是人才!”大魔王朱重八:“小舅子,我觉得功臣好像多了点,你咋不说话,你再不说话我就要杀人了,小舅子你别跑呀!”
  • 史记(第五卷)

    史记(第五卷)

    《史记》,是由西汉时期的司马迁编写的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从黄帝到汉武帝太初年间三千多年的历史。最初称为《太史公》,或《太史公记》、《太史记》。《史记》规模巨大,体系完备,而且对此后的纪传体史书影响很深,历朝正史皆采用这种体裁撰写。同时,书中的文字生动性,叙事的形象性也是成就最高的。
  • 匡明

    匡明

    意外回到万历年间,附身于八闽海商世家之幼子。前世草根屁民,今生世家纨绔,浮生如梦方才醒,自不甘做人下人。走私?俺们家只有那几百艘小破福船而已,见笑了。偷渡?俺们家一年才干多少回啊?真不挣钱啊。海盗?诶,诶,可不带这么瞎说的啊,跟俺们家绝对没关系!俺们家谁做主?咳咳,那啥……革命尚未成功,同志正在努力中……不过也快了,俺正准备科举呢。读圣贤书做龌龊事臭不要脸?赶紧滚蛋!爷曲线救国呢!
热门推荐
  • 超级复制仪

    超级复制仪

    张凌捡到一个复制仪,嗯,这个复制仪可以复制任何物质……是谁说世界上没有一模一样的两片树叶?有张大少在,世界上就没有独一无二的东西了!复制钻石?钞票?黄金?传国玉玺?蒙娜丽莎的微笑?核弹头?不不不,这些都是小case!重要的,张大少把自己也复制了!于是,张大少有了一个分身……(求包养……)
  • 爱的陷阱:灵儿,别跑

    爱的陷阱:灵儿,别跑

    神秘身份的许灵儿,住在同班同学聂小峰的家里,却招来了多年前的未婚夫赵锦岳,而同事柳卓燕徘徊于两个男人间,却有着难以启齿的过去。许灵儿一心想躲开赵锦岳,却被一步步设计爱上他,暗恋许灵儿的聂小峰为了不让许灵儿被抢走,付出真心打动许灵儿。最终,许灵儿才明白,决定与谁牵手,都关系着柳卓燕的未来,许灵儿为了不伤害别人,谨慎的做出了决定。
  • 玄神情道

    玄神情道

    留世寻找千年的情,看穿人情冷漠,感受道法自然。他神秘的身份引起众多美女感兴趣,经常不在学校,神神秘秘的他一次又一次暗地里创造奇迹,为他爱人的和爱他的人守护地球,然而没有任何凡人知道高贵无比的械神居然是一个生活在普通高中的差生……
  • 狐仙公主霸上拽恶少

    狐仙公主霸上拽恶少

    我是狐界美丽的二公主,倒霉的我先是被老妈骗去人间寻找什么圣灵石,然后掉落到了一幢私家别墅后免费观看了一美男的沐浴过程,然后差点被美男绑架,好不容易逃脱魔掌却在上学的路上遭拦截被另一个美男强吻,吻了之后还莫名其妙的说了一句:“裙子低点儿。”愤怒的我火冒三丈,去校长室报道遭冷落然后暴打了校长一顿,丫的,敢惹姑奶奶的我全都把你们送去见阎王!
  • 初夏那年的我们

    初夏那年的我们

    如果当年黎逸陵没有走进若暄的青春,或许现在不会这样;如果那次黎逸陵没有离开,若暄的伤口不会这么深;如果若翊没有回国,若暄的心还在他那吗;如果没有夏晓霜的出现,不管是若暄还是倾晗,都不会变成这样。可是青春没有如果,做了就是做了,不会再给你一个机会。若暄,倾晗,你们的人生让我知道了不该做出的选择,因为那年……我们还小。那年,我们好傻……
  • 重生闺秀

    重生闺秀

    好吧,穿越重生在死去女主身上。好吧,阴差阳错嫁给了侯府公子。好吧,情愫是早生还是婚后相爱。好吧,你们到底看不看我的故事。好吧,一切都如人饮水冷暖自知。
  • 剑游仙武世界

    剑游仙武世界

    一个无意间成为神剑器灵的普通人,为了修复残破的神剑,穿梭三千位面,寻求各界神兵。一剑光寒三千界,天穹哪堪几度斩?———————————————一、主角是剑的器灵,并非是剑,所以依然算是人类。二、穿梭的位面以武侠、玄幻、修真、神话为主。
  • 网游之原来大神不高冷

    网游之原来大神不高冷

    她的师傅风华绝代一袭白衣骚包无比,却偏偏惜字如金冷若冰霜。听说我师傅是个基佬所以这么多年都没有女盆友∑(っ°Д°;)っ听说我师傅玩弄过的男人能从B市排到H市∑(っ°Д°;)っ听说我师傅在三次元是个酷炫狂霸拽的霸道总裁∑(っ°Д°;)っ听说……听说我师傅好像也有点喜欢我?(????)?——————————————————————————这是一个叫林默默的蠢妹子和(伪)高冷的大神狮虎搅(恋)基(爱)的故事。
  • 武炼神皇

    武炼神皇

    仙,后天修行,肉身成圣,逍遥自在;神,魂魄飞升,委身神榜,受制天帝,虽拥无上荣光,却身不由己。...徐晓辰,死后飞升,封司星大神,却遭遇轮回,重生人间。实力为尊新天地,他,破开绝脉束缚,求索武之极,反落万年阴谋中,面对幕后黑手,他无畏道“我命由我,不由天;天欲灭我,我灭天”。
  • 召唤之主

    召唤之主

    失去了生活意义的商玄,穿越到了另一个世界。商玄得到了一项召唤的能力。动漫、小说、电影、电视里面的人物、能力或者道具都能召唤出来。甚至一些不曾见识的也能被召唤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