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485600000041

第41章 探访发明琐闻——科技之谜(2)

二、起源于12世纪说。1946年,苏联火箭学家沙皮罗根据南宋诗人杨万里在《海鳅赋后序》中介绍“霹雳炮”功能的情况,认为1161年采石战役中的“霹雳炮”与南宋烟火中的“地老鼠”,都是火箭装置。著名的中国科技史专家李约瑟早在1974年即指出,成书于1044年的《武经总要》就提及火药的配方,较所有其他文明国家的记录为早……这些火药近乎火箭燃料,燃烧时发出如火箭发射时的声音,而不是破坏性的爆炸声。也是在这个时候,新型的火焰箭在中国出现了。这些火焰箭镶有燃烧的箭头。像今天的火箭一样,是以燃料推进,不是以弓发射的(《参考消息》1974年6月10日)。1981年,他又撰文说,“火药和火药武器的发展,肯定是中世纪中国的最伟大的成就之一”。他提出了12世纪是火箭起源的合适的时间。潘吉星的《论火箭的起源》一文,对中外诸家所引文献作了重新检验和分析,论证了1161年11月南宋与金在采石水战中宋将虞允文使用的霹雳炮和1161年10月在陈家岛水战中宋将李宝使用的火箭,是已知使用火箭武器的最早而可靠的年代。如果探求一般反作用装置的最早形态,可以追溯到北宋徽宗时(1101—1125年)的汴京烟火。

三、起源于公元1232年-1233年说。法国学者拉朗及雷诺、法韦、罗摩斯基根据《金史》的《赤盏合喜传》和《蒲察官奴传》中的飞火枪史料的多种译文,均认为这种能飞的火枪将火射出十余步远、又自身升起,应是火箭。此外,《辞海》(1979年修订本)也有我国发明的火箭,早在公元12至13世纪就已经利用火药喷射使箭前进的说法。

四、起源于1250年左右说。刘仙洲在《中国机械工程发明史》中认为,《金史》中的飞火枪是喷火筒,而不是火箭。他认为火箭起源于1250年左右。

关于火箭起源问题的论争,因基准不同,中外学者意多分歧。如果统一基准,科学地解释史料,正确地应用术语,解开这个谜并非难事。

扬帆起航的******

风帆始于何时

风帆的采用是中国航运发展史上的里程碑,是人类利用自然风能量的一次成功事例。

中国船上风帆的采用,是利用自然界的风力作为船舶动力,代替了撑篙、划桨和摇橹,风帆的出现是生产力发展的标志,也是我国悠久的造船业和航运发展史上的里程碑。然而,中国的江河湖海上,什么时候开始出现翩翩的风帆?至今却还是一个谜。

在明罗颀《物原》及《事物绀【?弈àn】珠》书中有人曾提出夏禹时代就已出现风帆,说帆是夏禹仿效鲞鱼的鳍而发明的,即所谓“禹效鲞【xiǎn?弈】制”是也。今人杨、张墨、房仲甫等先生根据甲骨刻辞中的“凡”字,认为它就是“帆”字的象形,主张我国船舶上的风帆出现于殷商时代(见杨《中国造船发展简史》,张墨《试论中国古代海军的产生和最早的水战》,载《史学月刊》1981年第四期)。房仲甫先生还据此认为当时的殷人已经跨太平洋,扬帆美洲了(见房仲甫《扬帆美洲三千年——殷人跨越太平洋初探》,载《人民日报》1981年12月5日)。英人李约瑟先生也认为卜辞中的“舟”字,是帆船的原形(《中国科技史》)。以上是我国风帆始于商代较为流行的几家说法。

林华东同志通过对我国先秦以前的造船史和航运史回顾,并对我国有关航海活动的早期史料进行研究,提出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航海史上一大飞跃,诸如《说苑·正谏篇》:“齐景公游于海上而乐之,六月不归”;《战国策》中“齐涉渤海”之类频繁的海上活动,不但史书中常有记录,而且已出现航道。如《史记·吴世家》载公元前485年“齐鲍氏杀悼公;吴王闻之,哭军门外三日,乃从海上攻齐”;《吴越春秋》也载吴王夫差与晋君黄池争霸时,越王勾践乘机进军吴国,并“使范蠡、泄庸率师屯海通江以绝吴路”;《史记·赵世家》载吴亡后,范蠡“乃装其轻宝珠玉,自与其私徒属,乘舟浮海以行,终不返”。再如越灭吴后,曾迁都琅琊;以及燕国在碣石,越国在航坞山,都设有港口码头等史料分析,足证当时已有近海航道无疑。由此联系到南方的楚国发达的内河航运业,以及秦始皇时徐福曾率船队入海寻找“仙丹灵药”,到达日本的传说分析;结合湖南出土战国时代(古代一种铜制乐器【duì】)于顶盘上所刻船纹图案,其中有一种船纹中部立有一扇状图形,很像是风帆。以及浙江鄞县甲村石秃山出土战国青铜【juè】正面镌【juān】印舟船上的羽毛扇图形研究,主张中国船上的风帆始于战国时代。可能是在吴、越,或楚、齐等地最先出现,但还不普遍,它可能是顺风便张帆,而逆风即划桨的小型而又简陋的帆船。

文尚光先生在《中国风帆出现的时代》(《武汉水运工程学院学报》1983年第三期)文中,通过对甲骨文“凡”字的形体,和13部儒家经典有关“凡”字的释义分析,指出“甲骨文的‘凡’字并不能释为‘帆’字,所以不能以之作为三千年的殷商时代就已有风帆的证据”。文先生认为不但在先秦诸子百家的著作中没有关于风帆或桅墙的记载,甚至在西汉的典籍中也是如此。如果说西汉以前有帆,为什么那样众多的思想家、军事家、史学家、文学家和语言学家竟然会对它视而不见、无动于衷呢?这大概只能作出这样的解释:那时很可能是没有风帆的。文先生接着指出,在我国历史文献中,有关风帆的记载以东汉马融的著作为最早。马融在东汉元年初二(公元115年)《广成颂》一文给汉安帝时,曾对美丽的风帆作了如下生动的描绘:“然后方余皇,连?舟,张云帆,施礐【ní】帱,靡(凉风【sī】)风,陵迅流,发【zhào】歌,从水讴,淫鱼出:蓍蔡浮,湘灵下,汉女游。”(《后汉书·马融传》)将它译成现代汉语,大意是:把像余皇(又作?【yú hán?弈】,是吴王乘舟)那样的战船组成船队,升起似云彩、若霓虹的绸帆,乘着轻捷的风,奔着奔腾的浪,唱着歌,开航前进,鱼儿和灵龟浮到水面倾听,湘水和汉水的女神也降临了!我国的风帆就是以这样绚丽的色彩和神奇的姿态,首次出现在历史文献之上!因此,文尚光断定:至迟在公元1世纪中国已有风帆了,这大体相当于东汉前半期。

朱杰勤先生经过研究考证,认为“大致在公元前后,中国航海船舶已知使用风帆行驶在大海上”(《中国古代海舶杂考》,《东南亚史论文集》1980年第一集)。主张风帆的出现在西汉末前后。杜石然等先生依据东汉末年刘熙所著《释名·释船》所云:“帆,泛也。随风张幔曰帆,使舟疾泛泛然也”,认为我国东汉时“已经使用了布帆”(见《中国科学技术史稿》上册)。

泥塑的丰碑

陶器发明之谜

中国有陶都的美誉,早在6000年前,我国就有品种丰富的彩陶、红陶、灰陶、黑陶等。陶器诉着说历史,也发展成一门独特的文化。

中国是世界著名的陶都。英国文化史家罗伯特·路威精辟地指出:“陶器是文明的指数”。早在6000年前我国原始社会的父系氏族公社时期,就有了品种极为丰富的彩陶、红陶、灰陶、黑陶、白陶、印纹陶等。这些陶器,无论选择原料、成型技术、艺术加工和烧成温度方面,都已达到了较高的水平。陶器的发明,是人类最早通过化学变化将一种物质改变成另一种物质的创造性活动,是人类社会发展史上划时代的界标,表征了新石器时代的开始。因此,考古学上,各文化阶段往往是以当时艺术家制造的陶器形状和花纹来命名的。关于陶器的发明时间及发明者,历代有着诸多不同的传说。

一、燧人氏之前制陶说。南宋罗泌撰有《路史》一种,其中《前纪》记三皇及阴康、无怀等的事迹,《后纪》记太昊至夏朝的事迹。书中认为陶釜的发明者是钻木取火和结绳记事发明者的燧人氏。但是,由于《路史》大都取材于纬书及《太平经》、《洞神经》、《丹壶记》等道家依托之言,驳杂不纯,多不可信。

二、神农制陶说。据说是孔子删《尚书》所剩的资料编写的《逸周书》记载了“神农耕而作陶”的故事。这一说法得到了后世许多人的赞同。明代山阳人罗欣在《物原》一书中写道:“神农作瓮。”明万历年间,黄一正撰有《事物绀珠》,确认陶器造于神农。近人吴仁敬、辛安潮的《中国陶瓷史》中指出“及神农伏羲时,……以火烧土,使成为素烧之陶器”。一部分学者认为,陶器的发明不仅成为人们生活和生产的必需品,而且对于定居下来从事农业生产的人们,陶制纺轮、陶刀、陶锉之类的工具在生产中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因此,“神农耕而作陶”的传说,正是把制作陶器和农耕联系在一起的。但也有一些学者认为《逸周书》系战国、秦、汉之间的著作,其中真赝参半。传说中的神农是生在公元前3000年左右,离《逸周书》撰成至少有2000多年,这些记述显然是令人难以置信的。

三、虞舜制陶说。先秦史官档案记录汇编《世本》的“作篇”讲:“舜始陶”即虞舜这位传说中父系氏族社会后期部落联盟首领,是陶器的发明者。《周礼·考工记》中也有“有虞氏上陶”的说法。这一见解也为后代许多论著转相引用,《史记·五帝本纪》有“舜耕历山、渔雷泽、陶河滨”。唐代张守节在《史记正义》中确认舜是在“漕州滨河作瓦器。”

四、昆吾制陶说。战国末由秦相吕不韦召集门下宾客辑合百家之说而成的《吕氏春秋》,认为黄帝时才创设专宫陶正昆吾来管理制陶。《墨子·耕柱篇》有“陶铸于昆吾”的记载。相传昆吾是颛顼的后裔,传说他“制作陶冶,埏埴为器”,发明了制陶技术。蜀汉时的史学家谯周著《古史考》,认为神农时食谷,是把放在石头上之谷烧烤后食之,直到黄帝时才有了陶制的釜甑【zèn?弈】。中国硅酸盐学会编的《中国陶瓷史》一书认为昆吾实际上是夏代的昆吾族,以善于烧制陶器和铸造青铜器著称,相当于夏代时期的二里头文化早期出土的遗物,就有用普通黏土作原料烧制的大量黑灰陶器。

不少学者指出,古文献里关于早期具体人物发明陶器的传说是不可信的。不能把早期传说当做真实的历史,把某种发明归功于假想中某一有名的人物。陶器的创制,不是某一个人的发明,而是无数先民从生产实践中逐步改善的产物。摩尔根《古代社会》一书中描绘了19世纪美洲印第安人用泥涂在树枝做的筐里,晒干了盛物品,由晒干的泥器到烧成陶器,这是累积了生产经验所得到的进步,必然是集体智慧的产物,而不能归功于某一个人。

书写材料的******

造纸术发明之谜

人们通常认为蔡伦发明了造纸术,可西汉就已有絮纸,西汉文景时的汉墓竟有随葬的纸制地图,这又如何解释?看来蔡伦是造纸的集大成者了。

造纸术是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在造纸术未发明之前,我国古代的书写材料主要是简牍和帛。竹木简容字量少,体积大,使用十分不便。帛书柔软光润,轻薄易携带,但价值昂贵,普及使用相当困难。而汉代造纸术的发明使书写材料发生了根本的变化,推动了中国乃至全世界文明的进程。而造纸术是谁发明的呢?在史学界曾引起了激烈的争论。

纸是两汉什么时期产生的呢?过去一直沿用范晔《后汉书·蔡伦传》中的说法。书中记载,蔡伦“造意用树肤、麻头及敝布、鱼网以为纸。元兴元年奏上之,帝善其能,自是莫不从用焉,故天下咸称‘蔡侯纸’。”这里范晔使用的“造意”一词,包含有发明创造的意思。因此人们往往把蔡伦向汉和帝献纸的公元105年作为纸的诞生时间。唐代李贤注《后汉书》引《相州记》说:蔡伦在耒【lěi】阳县北有一处住宅,宅西有石臼,是蔡伦舂【chōn?弈】纸时的遗物,后世一直作为文物保存着,据说直到宋朝,此石仍然存在。《后汉书》关于蔡伦造纸的说法与其他古文献记载有很大出入,关于蔡伦事迹的最早历史记载,当推东汉时官修的国史《东观汉记·蔡伦传》。它是曹寿、延笃等人于东汉桓帝元嘉元年所撰。这距蔡伦之死不到30年。查隋代虞世南《北堂书钞》(卷一○四)、唐代欧阳洵《艺文类聚》(卷五十八)、徐坚《初学记》(卷二十一),引原书《东观汉记·蔡伦传》,均作:“黄门蔡伦,典作尚方作纸,所谓‘蔡侯纸’也。”原书只说蔡伦主管(即“典”)少府所属尚方造纸,根本没有蔡伦发明纸的意思。

考古学上的发现也使人们对传统的蔡伦造纸提出了质疑。1933年已故考古学家黄文弼先生在新疆罗布淖【nào】尔汉代烽燧亭故址中曾掘得一片古麻质纸。据同时出土的木简断代,此纸属汉宣宗时期,比蔡伦公元105年献纸早150余年。1957年在陕西西安灞【bà】桥一座古墓中发现一叠垫在铜镜下的纸片,称为“灞桥纸”,由大麻纤维制成。经鉴定为汉武帝以前的产品,比蔡伦纸早200多年。1973年在甘肃金关又出土了两片西汉时期的麻纸,一为汉宣帝时期,一为汉平帝时期。1978年在陕西扶风中颜村也发现了汉宣帝时的麻纸。1979年甘肃敦煌马圈湾也发现了汉成帝至王莽时期的麻纸五件八片,比蔡伦纸早100多年。这就意味着我国发明纸的时间应上推到公元前二世纪的西汉初期,否定了蔡伦造纸的传统说法。这一系列的考古发现,在学术界引起了一场关于造纸术起源时间的激烈讨论。

持不同观点的学者认为,灞桥纸“可能是沤过的纺织品的下脚料,如乱麻、线头等纤维的堆积物,放在铜镜下面作衬垫用,年深日久,在潮湿的地下因镜身压力而形成的片状。”居延金关纸和扶风中颜纸只是把麻质废料经过简单的切、舂(或捶打),成为薄片,虽具备纸的初步形态,但仍十分粗糙,也不宜作为书写材料,更谈不上代替绢帛,只能称为纸的雏形。这种纸的用途只限于包装或衬垫。只有“蔡伦总结了前人的生产经验,集其大成,把造纸术提高到能生产书写纸的阶段,对人类文化的传播作出了伟大的贡献。因此,我们认为即使在西汉雏形纸多次被发现的今天,把蔡伦评价为我国发明造纸术的代表人物或发明者,仍然是正确的。”

同类推荐
  • 远征军之溃兵兄弟

    远征军之溃兵兄弟

    一群远征军的溃兵,为了兄弟情义,在缅甸的茫茫丛林里血战,重现一段不一样的抗战历程。别忘记过去的家国苦难和抗日战争,别忘记曾经弹火纷飞的世纪战场。谨以此书献给为了民族家国而奋斗过的先烈们。
  • 活在天朝

    活在天朝

    一个老师重生至另一个世界的古代做老师的故事。真不知道简介怎么写,那就这样吧。
  • 重生三国之财色双收

    重生三国之财色双收

    一个熟知三国历史的人写出的三国,一个平民百姓因为一个阴谋得以能够争雄天下最终成为皇帝的三国!
  • 大汉皇帝刘备

    大汉皇帝刘备

    一切从摆地摊开始,看少年刘备如何慢慢的成长为一代枭雄,打造出一个大大的汉帝国!每日双更,坚持完本,也希望有喜欢的朋友把此书看完!建了个QQ书友群,大家可以进来讨论,群号:108714372
  • 铁血杨家将

    铁血杨家将

    现代特种兵杨顺灵魂附身,回到了北宋初年天波府杨家中,成为杨业的养子杨延顺,人称杨八郎。试看在那个时代,精英特总兵如何纵横天下!
热门推荐
  • 极品学生逆袭

    极品学生逆袭

    何峰,一场异变导致他走上人生新的起点,萌萌哒邻居女孩会和何峰擦出什么样的火花?学校甜美温柔的可爱校花又会和他碰撞出什么样的激情?
  • 你住在我回忆里

    你住在我回忆里

    我知道你就像我心里的一道丑陋的疤痕,扭曲,看你一遍都是对我深深的折磨,但就是这样,我也想每天每天每一刻都想看见你。这就是人的犯贱心理吧,都劝我放弃你,但我做不到。你曾说,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但我想你不知道这句话的下一句是,于嗟阔兮,不我活兮。于嗟洵兮,不我信兮。意思是,我们的誓言终将不会实现。
  • 我怀念的是曾经无话不谈

    我怀念的是曾经无话不谈

    献给我们失去的曾经改变的现在不在谈起的曾经
  • 机战之自由的血线

    机战之自由的血线

    末日将至,虫潮降临,萧尘,传奇的伊始,被选中前往异世界成为开辟者,带着组织最新机甲的他能否为自己世界的人们闯出一片天地,让我们拭目以待。
  • 百变公主的完美爱恋旅途

    百变公主的完美爱恋旅途

    她是一个性格百变的绝色美女,时而孤僻,时而可爱,时而冰冷,时而妩媚,时而温柔~~~~~她是伊思落学院的院长,是黑道的接班人,是白道的职权者。他是商家的下一代,全球的经济都掌握在他的手中,他是天才,亦是王者。她们都很孤僻,周围人的嘴脸不是奉承,就是嫉妒,当她们的第一邂逅时,都对彼此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曾经以为,他这一生再不会有幸福,她的出现却给了他一个意外的惊喜,正当他准备放下一切,和她在一起的时候,突然发现,原来他并不是掌握一切的神,命运弄人。每个人都不能因为借口而逃避过去,这一次,他们又将拥有怎样的爱情呢?
  • 情陷剩女科员:主任,我不闪婚

    情陷剩女科员:主任,我不闪婚

    交往七十天,叶志浩就向叶小冉求婚了,虽然他是堂堂纪委主任,她只是一个小小的科员,可是她却拒绝了。她说,虽然我被剩下了,可是绝对不会随随便便嫁人,更不会闪婚!可是没想到,他却抛了一个难题给她,要先不结婚也可以,但是要用一件东西来换。他说,小冉,你是要结婚,还是要我?只是一夜亲密之后,两人却打起了冷战,这是缘分的终结,还是开始?
  • 镇妖录

    镇妖录

    昔年土豆以一本斗破苍穹强势崛起,如今我写下《镇妖录》向你们阐述我的道,我心中的瑰丽世界。踏上这条浩荡激烈的路不知能否借尔之手,送我上青云?阿郎也为混口饭吃,故来此卖弄文笔。风格和方式必然和诸多网络作家不同。来此我考虑了很多,最终却只想到一句话。得之我幸,失之我命!
  • 魔乱天下

    魔乱天下

    黄泉忘川,弱水三千,曼珠沙华,开一千年,落一千年。三生石下,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前世的因,今生的果。你为我放弃一生,我便许你永世!***************************************“你嫌弃我吗?”他琉璃般的眼睛望着她,可怜巴巴的。她轻轻一笑:“当然。”“当然不嫌弃,对吧?”某男开始由小白兔变成大灰狼了。“几天不见,脸皮见长啊!”“长得再快,也不及我对你的心啊。”“······”“丫头,你跟我走吧,我们一起夫唱妇随,狼狈为奸,祸害天下!”“没兴趣!!”“你不试试,怎么知道?”········是啊,人生苦短。何妨一试?让我们一起魔乱天下吧!
  • 神域大帝

    神域大帝

    一杯血酒潇洒洒落,如扬盐般柔美。渐落看无尽头的墓洞,如渐落一条只见头、不见尾的巨龙的巨嘴中,通往另一个世界。九条巨龙如守护神般紧紧守护着巨大的棺椁,咋一看,都觉得每条巨龙都拥有摧毁整片大地的害怕力量。难道这次醒来,只能又再一次被可恶的魔灵族狠狠封印在棺椁里吗我不许,绝不许。命运与仇恨的交织,千年前的厄运,非一般的双瞳,看不腻的情节,请关注。
  • 桃花潭水深千尺

    桃花潭水深千尺

    “真情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漫天桃花,遮不住魏情香的悲伤,她吟出了此句,你我有永世情劫,赵斌胜,你可知道?她早已不信爱,却缠上了永世情劫,这是为什么?缘分吗?赵斌胜,你我缘分不深的,她暗暗摇头,事到如今,她还能做什么?不如一死了之。本来纯洁的少女,在此刻,却变得深不可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