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487300000046

第46章 南朝诗赋的形式美学倾向及其价值(2)

程廷祚《骚赋论》指出南朝赋的精于炼字说:“宋齐以下,义取其纤,词尚其巧,奏新声于士女杂坐之列,演角于椎髻左之场。”这些近乎反面的评价,恰恰可以说明南朝赋在语言形式方面的竭尽才力和勇于创新。“文律运周,日新其业。变则其久,通则不乏。趋时必果,乘机无怯。望今制奇,参古定法。”(《文心雕龙·通变·赞》)正是在这种变通的形式主义思潮的推动下,南朝赋的文学境界与艺术感染力也较汉魏时期有了大幅度的提高。南北朝的抒情小赋大多具有“诗化”的倾向,追求情境契合,和意境的营造,(6)这都是形式主义倾向的必然产物。我们今天的人,具有和古人不同的文学思想,载道宗经不再是今天文学研究者必须要恪守的批评标准。当我们面对南朝赋文学时,正如克莱夫·贝尔在《艺术》一书中所说的:“对纯形式的观赏使我们产生了一种如痴如狂的快感,并感到自己完全超脱了与生活有关的一切观念……可以假设说,使我们产生审美快感的感情是由创造形式的艺术家通过我们观赏的形式传导给我们的。”文学作品的形式,是一种寄予着作家美感的精神的外化形态。古罗马美学家普罗丁认为,石块与石雕的不同不是“石料”本身,而是艺术家赋予了石头以理式(形式),形式中已注入了艺术家的创造和生气,本身就是美的显现。萧子显《南齐书·文学传论》说当时的风气是“习玩为理,事久则渎,在乎文章,弥患凡旧,若无新变,不能代雄”。对当时文士来说,因为生活体验的相对贫弱,从内容方面追求“新变”,有一定的难度。因此把注意力和才力用于形式的创新,实际上带有一定的必然性。就这一点来说,此时文士努力追求的实际上是一个可以等同于“文学”概念的“有意味的形式”。这种形式的文学,在当时达到使“世俗喜其忘倦”的程度,说明了文学一旦摆脱了束缚之后散发的巨大魅力。四形式批评范畴的建立形式主义文学思潮所导致的结果,还表现在这一时期文学批评与文学理论探索方面的巨大收获。在魏晋以来文学批评和文学理论探索的基础上,南朝时期的文学批评,在很多方面取得了重要的突破。其中最为重要的一点,就是文学批评和文学理论著作,从基本范畴和方法方面,普遍表现出对文学语言形式的重视,并有据此以建构分体文学史的倾向。在东汉以来文体大备的情况下,晋代挚虞的《文章流别论》和李充的《翰林论》在分别文章体制风格的同时,已有探讨各体文章源流的倾向。到了南朝时期,拿此时最具代表性的著作《文心雕龙》来说,依其《序志》所述,其著作的动机,是因作者不满于当时“去圣久远,文体解散”,“离本弥甚,将遂讹滥”的局面,想弥补魏晋以来的文家,在论文体时,“并未能振叶以寻根,观澜而索源”的缺陷,而所作的努力。因此,从《明诗》到《书纪》二十一篇,通过对大量的文学作品的分析综合,讨论各体文章,对相关文体的发生发展的历史,进行了“原始以表末”的描述,已经具有自觉地用“历史”的眼光论文体的倾向。不仅如此,从刘勰所遵循的标准来看,主要也是在结合时代背景的前提下,侧重于依据文学样式的形式与结构,用刘向《别录》及《汉书·艺文志》以来形成的“考镜源流”的方法(7)来描述文体发展历史的;钟嵘《诗品》的著述动机,也主要是不满于魏晋以来文士论文“皆就谈文体,而不显优劣”的情况,而要品第古今诗人的高下及其诗体风格的源流。钟氏所用的批评方法,主要有比较批评法、历史批评法、摘句法、本事批评法、知人论世批评法、形象喻示批评法等。(8)而其批评的标准,则是在重视诗歌内容的前提下,强调其形式及艺术表现手法。

《诗品》品第诗家,多用“体”、“文体”、“辞”、“语”、“辞采”等范畴,就是最好的说明。这就具有相当的科学性和现代意味。以《文心雕龙》为例,如《明诗篇》云:故铺观列代,而情变之数可临;撮同举异,而纲领之要可明矣。若夫四言正体,则雅润为本;五言流调,则清丽居宗。……至于三六杂言,则出自篇什;离合之发,则明于图谶;回文所兴,则道原为始;联句共韵,则柏梁余制。巨细或殊,情理同致;总归诗囿,故不繁云。这里刘勰首次系统地以诗歌的句式特点为线索,总结历代诗歌的同异,开了以句篇结构为出发点的诗评风气,同时也表现出对诗歌语言的重视。《乐府篇》论乐府诗主要是从音乐和歌词的配合方面阐明歌词的重要性,指出增损歌词、确定句法对于乐府的意义;还认为乐府中歌辞与音乐的关系是“声来被辞,辞繁难节”,形式方面的因素对于乐府的表现力的强弱影响很大。《诠赋篇》中探讨赋的源流也十分重视赋的语言形式和结构因素。这种代表着一代风气的形式主义,在其创作论和批评论中表现得更为突出,如《情采篇》总的论述文学作品的构成说:“故立文之道,其理有三:一曰形文,五色是也;二曰声文,五音是也;三曰情文,五性是也。”指出把握文学作品实体的“恒裁”是用以言志的、本身就是“情文”的“形文”和“声文”。在《熔裁》《声律》《章句》《丽辞》《比兴》《夸饰》《事类》《炼字》等篇中,刘氏又详细而具体地论述了文学创作中形式和结构的问题,包括句法问题、调声制韵、语词搭配等多方面。构建了从总结语言运用出发揭示文学创作常法的颇具现代特点的理论模式。这个模式的突出特点是以文学的语言形式和结构为文学史观的出发点,也以掌握这些形式因素为文学创作的出发点。没有内容的文学语言形式、结构是不存在的,反之亦然。当一定的内容外化为文学作品时,文学语言的形式、结构就是文学作品的全部。从这一角度看,南朝文学思想中有意凸现形式的思潮是具有科学性的。此外,刘宋邱渊之的《文章志》、傅亮的《续文章志》、颜峻的《诗例录》,萧梁沈约的《宋世文章志》与《文苑》等,在探讨诗文作法方面,也表现出相同的倾向。此外还有任《文章始》、张率《文衡》、陈姚察的《续文章始》等,选文录诗,以立范式,均以总结创作经验为目的。

由此也可看出南朝人对文学语言形式的重视。需要补充说明的是从魏晋发端的“文”、“笔”之辨到此时已经达成共识,而达成统一认识的基点恰巧是语言形式。这个主要从语言形式为出发点探讨文学与非文学界限的尝试也表现出“形式——结构”为先的文学思想。这方面的材料,他书罗列甚多,兹不赘举。五汉语诗性潜质的开掘南朝形式主义思潮,还促进了文士对语言的潜在表现功能的进一步发掘。语言的表现功能既有其相对的稳固性,又有其逐渐发展的历史性。经过先秦学术的“百家争鸣”和魏晋玄学思辨及佛经的转译,南朝士人对汉语的语法特点、潜在功能逐渐有了较为深刻的认识。从语言的声音层面说,四声平仄的发现影响到诗与赋的创作,也形成了诗与赋形式方面的基本特点;语言表意功能的分化,使诗赋语言向纯文学语言趋进;句型结构的实验使诗赋逐渐形成以“联”为单元、讲究对称美和结构美的表意单位。这些都归功于南朝士人对汉语特征的认识和实践活动。对于文学语言,他们至少已经朦胧地体会到:第一,语言是人类思想情感的唯一载体,语言的结构形式就是思想情感的结构形式。因此语言并非人的驯服的工具,语言是人类认知世界与自己的框架,语言包括逻辑,而不受逻辑的限制。从魏晋开始到南北朝时期,“言”能否尽“意”一直是士人争论的重要玄学命题。以王弼、荀粲为代表的一派主张言不尽意论,以欧阳建、王导为代表的一派主言尽意论。和王弼的一派针锋相对,他们认为,语言使人获得了独立于自身之外的人格显现,从这个意义上说,是语言给了人认知世界的契机,而不是人给了语言内容。欧阳建《言不尽意论》云:理得于心,非言不畅;物定于彼,非名不辩。言不畅志,则无以相接;名不辩物,则鉴识不显。鉴识显而名品殊,言称接而情志畅……名逐物而迁,言因理而变。此犹声发响应,形存影附,不得相与为二矣。这段话十分精辟地说明了语言和思想情感的依存关系:理得于心,非言不畅,二者犹如形影,不能分割。《世说新语·文学》载王导“过江左,止道声无哀乐、养生、言尽意三理而已,然宛转关生,无所不入”。

同类推荐
  • 跨世纪的文化瞭望:刘心武、张颐武对谈录

    跨世纪的文化瞭望:刘心武、张颐武对谈录

    这两场精湛的对话,前后跨度近二十年!著名作家刘心武与著名学者张颐武共同探讨新时期以来近四十年中国社会、文学与文化的推进与转变,特别是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对一系列重大文学事件、文化思潮和重要作家、作品的观察,极为深入,富有启发性。作为当代文学重要参与者、建设者的两位对话人,为今日读者提供了一份亲切、深刻、极富创见的观察。
  • 人畜之间

    人畜之间

    动物为了繁殖后代,只对同类有性要求。让它们对人类的“性趣”,是人类培养出来的。不知这是文明的进步,还是文明的倒退?许多人一一中国人外国人都有,总觉得人民币的坚挺“挺”得有点悬乎。议论最多的是中国产品的出口受到遏制,数额急剧减少。我亲眼见到的是,因为人民币的坚挺,把大量中国人“挺”出了国门,坚挺着下巴和肚子到东南亚去旅游。
  • 名人佳作:精美卷首语

    名人佳作:精美卷首语

    本书收入散文百余篇,分青春的呼唤、伟大的渴望、生命的追问、美丽的错误、教训与启示五辑。
  • 三峡交响曲

    三峡交响曲

    这是一首表现三峡工程建设的长诗。诗人将长诗置于广阔而深远的历史背景上,经过精心选择,择取了一些有代表性的事件、人物、场景和画面,歌吟了三峡工程的宏伟与壮丽,描绘了三峡工程建设者的英雄群像, 现出他们朴实的品质和献身精神,使长诗涵蕴工程可歌可泣的场景、人物和故事,从而使长诗具有了深远的历史感和浑厚的文化意蕴。
  • 时差党

    时差党

    本书根据这次活动整理其中的信件联系到当事人做采访,讲诉了留学生们在异国他乡的生活经历和种种有趣见闻。留学生并非和大部分人想象的那样,在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过着优越的生活,在留学期间出去游玩、交友,其实真实的生活远非看起来那样轻松美好。诚然他们可以见识到异国风情,开阔眼界认识更多有趣的人,收获一段特殊的经历,但是一切都是相辅相成的存在,每个人的生活中都充满了真实的爱与恨,悲与喜。
热门推荐
  • 那些年盛开的栀子花

    那些年盛开的栀子花

    主要关于梦想,会有言情元素,每章平均只有230字,很短(因为我是学生,没时间写)写的不好,见谅。
  • 毒宠妖后

    毒宠妖后

    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一朝香消殒,心上重门锁。一个绵里藏针,带着复仇之心刻意靠近,红绡暖帐相媚好。一个笑里藏刀,怀着探寻之意曲意接纳,花前月下相见欢。他是睿智腹黑的少年帝王,她是心狠手辣的豆蔻皇后,世人皆知他宠她无度,却不知她恨他入骨。倾一世之力,他得到的是一代明君的称号;倾两世芳华,她却落了个恶毒皇后的骂名。堆成山的柴火前,绑在木架上的她冷眼看着高高在上的他,他则漠然听着臣子的义愤填膺的高喊:妖后莫氏,蛊惑君心,残害后宫,祸及天下,处以火刑,方可平怨。也许,并不是所有的恩宠都是美酒,芳香袭人;也许,他给她的就是一场毒宠,而她一直在饮鸩止渴……
  • 傻妃不傻:妖孽王爷不好惹

    傻妃不傻:妖孽王爷不好惹

    想她凤灵溪,居然因为喝了口水呛死了!虽说呛死了,你让我好好死好不好!?把我穿越到古代算什么?尼玛老娘全身穿越,还不是魂穿啊!穿越到河里是什么鬼?姐承认自己长得好看身材好你也不能这么玩我啊卧槽!还有为什么自己回到了14岁的样子!
  • 绝命毒尸

    绝命毒尸

    黑夜给了我一双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在黑暗中寻找姑娘!校花!警花!厂花!以及姐妹花!全都躲在角落里瑟瑟发抖,阻挡末日是我的信念,温暖她们是我的责任,我就是夏不二,末日的阻挡者……
  • 大汉女皇陈阿娇

    大汉女皇陈阿娇

    同样做皇后,有人被废长门宫,有人称皇君天下;且看武则天重生陈阿娇,运筹帷幄,挥斥万军,行霹雳手段,拥万里江山。翻云覆雨天可夺,皇图霸业鼓掌间。谁言女子不如男,大汉天下吾称皇!
  • 大风歌南宋江湖风云

    大风歌南宋江湖风云

    凤随风自幼随母亲凤双飞在小城蕲州长大成人,卷入江湖之后才发现自己身世迷离,竟乃卖国奸贼秦桧之孙;而且凤双飞更系辽国亡国公主耶律凤,身负复国重任。岳飞孙女岳燕化名云飞燕,亦同父亲岳霆(云惊雷)隐居蕲州,与凤随风相识、相知、相恋,爱恨情仇何去何从?完颜玉奉父亲金兀术之命,化名白如玉,携手凤双飞创立灵蛇教,并与年轻时的法海春风一度育下私生女白素贞。白素贞成年后,在江湖中结识法海大弟子许仙,情海生波却遭到法海从中阻隔。儿女情长,情归何处?峰烟再起,报国无门!风卷尘沙,长歌当哭。一部融合真实历史、传说故事、武侠江湖的历史武侠传奇。比《郎邪榜》更为厚重精彩。
  • TFBOYS之宝贝爱笑

    TFBOYS之宝贝爱笑

    一节自习课,温柔班花逆袭!主动退学?开除老师?再销声匿迹,人间蒸发……两年后,某超人气组合演唱会的舞台上,她举手投足间,似有当年她的影子,可惜她的名字冷淡若冰水相融,清冷无痕……————时过境迁,最后的最后,我能否深深的深入你心?我能否融化那历经沧桑后更加沉重的枷锁?你又可否容我,拿走改变这一切的罪魁祸首——那张早已泛黄,却还是散发着浓重血腥味的稿纸?————愿岁月静好无恙,许我一世波澜不惊;若你执手与我,便同你看尽世间冷暖,再到繁华深处共白头,无怨无悔。
  • 后会无期相别有时

    后会无期相别有时

    从此他(她)们的生命便有了交集。忘了是怎么开始,也许对她有一种感觉,忽然间发现自己已深深爱上她。
  • 木星往事

    木星往事

    “请允许我说出这个惊天的秘密,我有这个权利,即是你们违背了人道主义不让世人知道,我也冒着死亡到来的危险,说出这个真相!”陆尧,这个连高中都没读过的大宅男,居然能够闷在家里研究出一个惊人的东西,虫洞?你们都被这个世界所谓的权威给骗了,数字可以无限大,同样可以无限小,一种归为常人思想的诠释,横跨星际之间的光速会是最快的极限?不要说什么超光速,也不要说什么穿越,更别说什么时空隧道之类的,真正的边际?宇宙?世界?其实应该是这样的……
  • 围城之中

    围城之中

    饥肠辘辘的他吃下最后一餐,稀里糊涂得到了一种能力,他被拉入一个一个组织,结识他的兄弟,恢复了一个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