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488200000025

第25章 結 語(2)

王柏 《魯齋王文憲公文集》 續金華叢書本

王柏 《魯齋集》 四庫全書影印文淵閣本

王充 《論衡》 上海書店諸子集成本 1986

王荊公 《臨川先生文集》 四部叢刊本

王庭珪 《盧溪文集》 四庫全書影印文淵閣本

王炎 《雙溪類藁》 四庫全書影印文淵閣本

王應麟 《玉海》 四庫全書影印文淵閣本

王正德 《餘師錄》 四庫全書影印文淵閣本

王直方 《王直方詩話》 《宋詩話輯佚》本

王灼 《碧雞漫志》 四庫全書影印文淵閣本

衛宗武 《秋聲集》 四庫全書影印文淵閣本

魏了翁 《鶴山先生大全文集》 四部叢刊本

魏慶之 《詩人玉屑》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59

魏泰 《臨漢隱居詩話》 歷代詩話本

魏徵 《隋書》 中華書局 1973

文天祥 《文山先生文集》 四部叢刊初編本

文同 《丹淵集》 四部叢刊本

吳可 《藏海诗话》 历代诗话续编本

吳詠 《鶴林集》 四庫全書珍本初集本

吳曾 《能改齋漫錄》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60

蕭統 《梁昭明太子文集》 四部叢刊本

謝薖 《竹友集》 四庫全書影印文淵閣本

熊禾 《勿軒集》 四庫全書影印文淵閣本

徐積 《節孝語錄》 四庫全書影印文淵閣本

徐鹿卿 《清正存稿》 四庫全書影印文淵閣本

徐鉉 《徐公文集》 四部叢刊本

許綸 《涉齋集》 四庫全書影印文淵閣本

許顗 《彥周詩話》 歷代詩話本

薛季宣 《浪語集》 四庫全書影印文淵閣本

薛師石 《瓜廬集》 四庫全書影印文淵閣本

荀況 《荀子》 上海書店諸子集成本 1986

顔之推 《顔氏家訓》 上海書店諸子集成本 1986

嚴羽 《滄浪詩話校釋》 人民文學出版社 1983

嚴羽 《李太白詩醇》 《宋詩話全編》錄田中宋榮堂昭和六年版

陽枋 《字溪集》 四庫全書影印文淵閣本

揚雄 《法言》 上海書店諸子集成本 1986

楊冠卿 《客亭類藁》 四庫全書影印文淵閣本

楊簡 《慈湖詩傳》 四庫全書影印文淵閣本

楊傑 《無爲集》 四庫全書影印文淵閣本

楊時 《龜山集》 四庫全書影印文淵閣本

楊萬里 《誠齋集》 四部叢刊本

楊億 《武夷新集》 四庫全書影印文淵閣本

姚勉 《雪坡集》 四庫全書影印文淵閣本

葉夢得 《石林詩話》 歷代詩話本

葉適 《水心先生文集》 四部叢刊初編本

尹洙 《河南先生文集》 四部叢刊本

遊酢 《遊薦山集》 四庫全書影印文淵閣本

俞德鄰 《佩韋齋集》 四庫全書影印文淵閣本

俞文豹 《吹劍錄》 叢書集成初編本

袁燮 《絜齋集》 四庫全書影印文淵閣本

袁燮 《絜齋毛詩經筵講義》 四庫全書影印文淵閣本

袁悅友 《東塘集》 四庫全書影印文淵閣本

曾丰 《緣督集》 四庫全書影印文淵閣本

曾鞏 《元豐類藁》 四部叢刊本

曾季貍 《艇斋诗话》 历代诗话续编本

張表臣 《珊瑚鈎詩話》 歷代詩話本

張方平 《樂全集》 四庫全書影印文淵閣本

張綱 《華陽集》 四部叢刊三編本

張戒 《歲寒堂詩話》 歷代詩話續編本

張九成 《橫浦文集》 商務印書館1925年影印萬曆甲寅吳氏原刻本

張侃 《拙軒集》 四庫全書影印文淵閣本

張耒 《張右史文集》 四部叢刊初編本

張嵲 《紫微集》 四庫全書影印文淵閣本

張炎 《山中白雲詞》 中華書局1983年版

張詠 《乖崖集》 四庫全書影印文淵閣本

張元幹 《蘆川歸來集》 四庫全書影印文淵閣本

張載 《張子全書》 四部備要本

張之翰 《西岩集》 四庫全書影印文淵閣本

張鎡 《南湖集》 四庫全書影印文淵閣本

張鎡 《仕學規範》 四庫全書影印文淵閣本

章甫 《自鸣集》 四库全书影印文渊阁本

趙鼎臣 《竹隱畸士集》 四庫全書初集本

趙孟堅 《彜齋文編》 四庫全書影印文淵閣本

趙汝騰 《庸齋集》 四庫全書影印文淵閣本

趙彥衛 《雲麓漫鈔》 中華書局唐宋史料筆記本 1996

真德秀 《西山先生真文忠公文集》四部叢刊本

鄭必復 《山居存稿》 汲古閣景鈔南宋六十家小集本

鄭剛中 《北山集》 四庫全書影印文淵閣本

鄭樵 《六經奧論》 四庫全書影印文淵閣本

鄭思肖  《所南翁一百二十圗》 四部叢刊本

鄭思肖 《鄭思肖集》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91

鄭獬 《鄖溪集》 四庫全書影印文淵閣本

鄭玄 《纂圖互註禮記》 四部叢刊本

周必大 《文忠集》 四庫全書影印文淵閣本

周敦頤 《周子通書》 四部備要本

周輝 《清波別志》 四庫全書影印文淵閣本

周輝 《清波雜誌》 中華書局唐宋史料筆記本 1994

周紫芝 《太倉稊米集》 四庫全書影印文淵閣本

周紫芝 《竹坡詩話》 歷代詩話本

朱弁 《風月堂詩話》 四庫全書影印文淵閣本

朱熹 《大學章句集注》 北京古籍出版社四書五經本 1994

朱熹 《論語章句集注》 北京古籍出版社四書五經本 1994

朱熹 《孟子章句集注》 北京古籍出版社四書五經本 1994

朱熹 《清邃閣論詩》 《宋詩話全編》錄采芝山房藏本《朱子文集大全類編》本

朱熹 《詩經集傳》 北京古籍出版社四書五經本 1994

朱熹 《中庸章句集注》 北京古籍出版社四書五經本 1994

朱熹 《周易本義》 北京古籍出版社四書五經本 1994

朱熹 《朱文公全集》 四部叢刊影印明嘉靖本

朱熹 《朱子語類》 中華書局 1986

二、今人著作

《國際宋代文化研討會論文集》 成都 四川大學出版社 1991

蔡仁厚 《宋明理學北宋篇》 臺北 臺灣學生書局 1982修訂版

蔡仁厚 《宋明理學南宋篇》 臺北 臺灣學生書局 1989增訂版

曹利華 《中國傳統美學探源》 北京 北京圖書錧出版社 1999

查屏球 《唐學與唐詩》 北京 商務印書館 2000

陳鼓應 《易傳與道家思想》 北京 三聯書店 1996

陳來 《宋明理學》 沈陽 遼寧教育出版社 1991

陳滿銘 《中庸思想研究》 臺北 文津出版社 1980

成復旺 《中國的人學與美學》 北京 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1992

程千帆吳新雷《兩宋文學史》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91

方克 《中國辯證法思想史》 北京 人民出版社 1985

馮友蘭 《中國哲學史新編》 北京 人民出版社 1962

傅佩榮 《儒道天論發微》 臺北 臺灣學生書局 1985

傅璿琮 《全宋詩》 北京 北京大學出版社 1991-1999

關長龍 《兩宋道學命運的歷史攷察》 上海 學林出版社 2001

郭紹虞 《中國歷代文論選》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79

韓經太 《理學文化與文學思潮》 北京 中華書局 1997

侯外廬 《宋明理學史》 北京 人民出版社 1984

胡經之 《中國古典美學叢編》 北京 中華書局 1988

胡適 《中國哲學史大綱》 北京 商務印書館 1935

霍然 《宋代美學思潮》 長春 長春出版社 1997

姜國柱 《張載的哲學思想》 沈陽 遼寧人民出版社 1982

來可泓 《中庸直解》 上海 復旦大學出版社 1998

賴永海 《中國佛性論》 北京 中國青年出版社 1999

李澤厚劉綱紀 《中國美學史》 北京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1984

林葉連 《中國歷代詩經學》 臺北 臺灣學生書局 1993

劉琳 沈治宏《現存宋人著述總錄》 成都 巴蜀書社 1995

盧雪崑 《儒學的心性學與道德形上學》 臺北 文津出版社 1991

羅光 《儒家形上學》 臺北 臺灣學生書局 1991

羅立剛 《宋元之際的哲學與文學》 上海 復旦大學出版社 1999

馬茂軍 《北宋儒學與文學》 廣州 暨南大學出版社 1999

蒙培元 《中國人性論》 臺北 台灣學生書局 1999

敏澤 《中國美學思想史》(第一卷) 濟南 齊魯書社 1987

龐樸 《儒家辯證法研究》 北京 中華書局 1984

錢鍾書 《宋詩選注》 北京 人民文學出版社 1958

譚宇權 《中庸哲學研究》 臺北 文津出版社 1995

湯用彤 《魏晉玄學論稿》 北京 人民出版社 1957

汪惠敏 《宋代經學之研究》 臺北 師大書苑有限公司 1989

王水照 《首屆宋代文學國際研討會論文集》上海 復旦大學出版社 2001

吳文治 《宋詩話全編》 杭州 浙江古籍出版社 1999

徐復觀 《中國思想論集》 臺北 臺灣學生書局 1959

曾春海 《儒家哲學論集》 臺北 文津出版社 1989

曾棗莊 《全宋文》(前50冊) 成都 巴蜀書社 1987

張岱年 《中國古典哲學概念範疇要論》 北京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1989

張岱年 《中國哲學大綱》 北京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1982

張法 《中國美學史》 上海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0

張國慶 《中國古代美學要題新論》 北京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1994

張皓 《中國美學範疇與傳統文化》 武漢 湖北教育出版社 1996

張立文 《宋明理學研究》 北京 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1985

張立文 《中國哲學邏輯結構論》 北京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2002

張立文 《朱熹思想研究》 北京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1981

張曼濤 《中觀思想論集》 臺北 大乘文化出版社 1987

張毅 《宋代文學思想史》 北京 中華書局 1995

周裕鍇 《宋代詩學通論》 成都 巴蜀書社 1997

朱剛 《唐宋四大家的道論與文學》 北京 東方出版社 1997

諸葛志 《中國原創性美學》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0

宗白華 《美學散步》 上海 上海人民出版社 1981

後 記

時至今日,論文終於寫成,即將付梓。回想起一年多的時間裏,沒有休息過一個周末,沒有和家人上過一次街,此時心中也有一絲暫告一段落的輕松感。但論文尚有許多未盡人意的地方,所以更多的是慚愧。

三年的讀博生活即將結束,心中的感情也頗爲復雜。首先我要感謝導師周裕鍇先生三年來我的諄諄教誨。周師的義者品格與仁者風範教我以生活與工作中的堅持原則與寬容大度。正是周師的言傳身教讓我走近宋代,體驗宋代文化的淳和雋永與博大深厚,這將使我終生受益無窮。

雖然在論文寫作期間,周師東渡扶桑訪學,但仍以E-mail的形式時時關心我的論文的進展,並提出各方面的建議,包括論文的標題、章節安排以及指出我的引文的錯誤,使我的論文得以改善。在此致以深深的謝意。

還要感謝文學院其他給予我幫助與鼓勵的老師們,如張志烈老師慷慨借書《中和論》給我,並提出了論文寫作的一些注意的問題。這些都是我終生難以忘懷的。

最後我要感謝我的家人,特別是我的妻子,是她在我三年的博士學習階段,承擔起了家庭的全部經濟壓力,以便我能安心讀書,順利完成學業。感謝之餘,此時內心也充滿了愧疚。

所謂“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我深知我的淺薄,但希望在人生的道路上能繼續努力,不斷前進!

楊 挺

2003年3月19日

補  記

這是我的博士論文,答辯以後,已經放在家三年多了。畢業後,諸事草草,一直不想去動它,本打算過一些時間,大腦冷靜之後再修改它。時至今日,重新拿出來,確實覺得有許多地方可以改進,卻又顯時力不濟。此次只能就明顯錯誤的地方進行修改,理論與架構上的改善就只好俟諸他日了。

論文最初是打算寫成“宋代心性中和觀念與詩學”的,也就是說在闡述詩學之前應該對宋代哲學上的有關心性中和的內容進行清理分析,然後再考察這樣的觀念滲入詩學及在詩學上的反映。但宋代心性之學論述很是抽象,而且有關心性中和的材料實在太多,各宗各派,各有淵源,各有主張。要完成這樣的清理工作,不但需要極強的思辨能力,而且所需時力甚巨。當時看到論文完成的時限越來越緊,只好就手頭所搜集的關於宋代詩學中的中和觀念材料進行分類爬梳,撰成此稿。因此,論文雖然好象綱舉目張,體系森嚴,但卻始終缺乏一個主心骨,即宋代哲學中的心性中和觀念,它在理論上應該是有一個體系的,但它在我的詩學研究中沒能被展現出來。有關宋代心性中和觀念的一些材料被分散到詩學的體系劃分中去了,自身卻顯得零散,不成體系。不過,這部分缺陷在我近两年来發表的單篇論文中得到了一些補充,這是稍感自恕的。

另有心性中和詩學與宋代詩歌創作實際的聯繫問題,也沒有得到應有重視。顯然,宋代心性中和詩學在詩歌創作實踐中是有影響的,但這種影響卻必須通過對宋代詩歌進行細讀,考察其內容與風格,方能發現。有評審專家對我的論文主動放棄詩學與詩作的聯繫感到可惜和不解,時至今日,可以慚愧地說,自己偷懶;卻又可無奈地說,時力所限。平心而論,象這樣的題目,沒有三、五年對宋代文學文獻的閱讀,寫起來確實捉襟見肘。川大文獻學素以文獻熟諳與嚴謹來要求學生,然而學界卻有一種“一年磨十劍”、“多、快、好、省出成果”的時風,從觀念到制度,推波助瀾。吾輩身處其中,靠此謀生,隨波逐流,誠感羞愧,卻又頗為無奈。

論文寫作時,由於所看的多是宋儒標舉心性修養的材料,在論述與結論上遂以宋為尊,對宋人的由心性中和而至情感中和、社會中和的圖景仰羨不已,由衷嘆服。其實若將視野延至陽明心學、船山實學,乃至康南海的維新之學,就會發現宋儒諸多流弊。如注重天理,所以扼殺個性;強調規範,所以輔翼****;主張心性,所以忽視制度。對宋代理學及心性學的評價是非常複雜的,評價者自身也會受其所處的社會背景與時代思潮的影響,揚之過甚固然不好,抑之過甚亦不妥當。

本書得以出版,要感謝我博士後合作導師馮憲光先生,他的幫助才使此書得以列入出版計劃。另外也感謝巴蜀書社李蓓老師,對於此書的出版給予我了多方面的幫助。

楊 挺

2007年1月12日

宋代心性中和詩學研究

四川大學博士學位論文

同类推荐
  • 活出意义来

    活出意义来

    包括:灾难的献礼、独自成长、忽然意识到再也不能这样了、思念是一种痛、被困石中、饿肚子三天又三夜、死熊变活熊、巨兽诞生、异血之恋、海那边、、横渡并穿越长长的夜激流、醒来醒来等……
  • 韶年华韵

    韶年华韵

    本书分为人物·雄浑、追忆·洗练、感悟·超诣、寄语·流动四部分,收录有《走进光华的思考者》、《我看见了天使》、《四年的渐变》、《离别的季节》等文章。
  • 中华美德歌谣全集

    中华美德歌谣全集

    歌谣,是一种非常具有生命力和影响力的民间文学,是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诗歌艺术形式。歌谣是劳动人民的创作,一般是口头创作,口头流传。
  • 新编文学理论

    新编文学理论

    本教材以中西重要的理论家和理论观点为关键点,论述文学理论几千年的发展历程。本书体例新颖,包含多个具有创新色彩的模块,注重学生的学习感受。
  • 南昌之光

    南昌之光

    人生的意义,不在于得到了什么,而在于奉献了什么。当感受到脉脉温情之后,一个最直接而又裸露的想法,就是在漫漫人生之途中,给予回报。让他人也在自己的奉献中,感受到同样的脉脉温情。这样,就形成了一种良性的循环,用时尚的话儿来讲就是“和谐”。
热门推荐
  • 破茧成蝶:追梦

    破茧成蝶:追梦

    ①“你说你对我没有感情,离开我是为了去寻找幸福,可是你现在这样是幸福吗?”男人讥笑着面前的女人。“谁跟你说幸福就是身边有个男人?”关语瑶丝毫不见尴尬的回敬着。②“接受我难道就这么难吗?”男人头疼的看着眼前执着的女人。“难道世界上没女人了吗?你非缠着我?”女人温柔的出口着伤人的话。③“乖,玩够了就回家了,人家还等着咱们的喜糖呢!”男人一脸哄小孩的语气。“谁玩了,再说什么喜糖啊,我跟你八竿子打不着的。”女人不屑的说着。
  • 莫道万古

    莫道万古

    天生慧眼的飞辰,察觉居然山有魔,经老和尚点化,踏入修仙。然而,仙途不易,亲朋离别,孤独长生。莫道万古,只愿争朝夕。
  • 小魔传奇

    小魔传奇

    一个来自异星的狂妄少年在诅咒下成为了一魔一兽两个凶恶灵魂的寄主,从此世间多了一位忽魔忽兽的小魔。他有一个用爱将他自魔魂中唤醒的红颜知己,他还有一群可以与他出生入死的兄弟,他还拥有超卓的智慧与无穷的未知力量……他是魔,却以魔道的力量拯救苍生……他是魔道中的异类——善良之魔!
  • 虚空藏菩萨神咒经

    虚空藏菩萨神咒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线操纵模型飞机

    线操纵模型飞机

    线操纵模型飞机是人类历史上种可以直接控制的模型飞机。线操纵模型飞机项目也是我国早开展的航空模型可操纵项目,同时也是我国在世界航空模型锦标赛中夺得金牌和奖牌多的项目,在国际级线操纵特技模型飞机(F2B)项目上更是历史性地创造了个人和团体世界冠军“双五连冠”的佳绩。本书从国际级线操纵特技模型飞机开始,由浅入深地介绍了线操纵模型飞机的各个项目和当前我国的技术状态,尤其是图文并茂地介绍了国手制作国际级线操纵特技模型飞机的过程,使读者能够参照进行制作。本书各章内容相对独立,方便读者根据兴趣有选择地阅读。
  • 浪迹云霄

    浪迹云霄

    天地选择的拯救者,在一位道士的引导下,开始了血雨腥风的历练历程。是为了自己的仇人还是为了整个宇宙的芸芸众生,他不知道。携着《云霄全书》,申晨会在云霄大陆留下怎样的动人故事,一切尽在本书中。
  • 三国之蜀汉帝国

    三国之蜀汉帝国

    三国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段传奇。他有一批个性张扬的英雄、也有一群绝世才华的名士。同时还散发着建安风骨与竹林七贤。蜀汉帝国更是人类历史上的一个奇迹,虽然它偏安一隅,但是却代表着正统国家。每一次高举义旗北伐,不是希望是否能成功,而是希望中原人士不要遗忘大汉帝国。
  • 道气永存

    道气永存

    仙,人与山;人,思想、智慧、性格;山,是财、法、地、侣中的地,深点是环境,在引申是自然是“道”是“真”。能使人与自然相合便是“仙”,这个过程便是求道。故事讲述的是一个名为李诚的修道者,依靠着师尊所传道法初篇,自我完善,走出不同于当下的修行路。作为一个老仙侠书虫,一直想写一部独特的属于自己的仙侠,希望各位读者支持!谢谢!感谢阅文书评团提供书评支持!
  • AK-47枪王之王

    AK-47枪王之王

    《AK-47枪王之王》讲述了枪王之王——AK-47突击步枪的传奇故事。AK-47是前苏联草根天才卡拉什尼科夫在26岁时设计的突击步枪,到2012年,AK-47产量超过1.5亿支,地球上平均每五个人就有一把AK-47。本书从AK-47诞生的战争背景入手,介绍了影响人类历史进程的数十场重大战争,进而引出AK-47枪系的发展、演变,并进一步挖掘AK-47战争内涵:它是民族之枪,是正义之枪,是自由之枪……
  • 超级女仙

    超级女仙

    因为一个修仙机缘被闺蜜背叛,因为修仙资质被同门唾弃,自己原本也只是在为报仇一直苦苦奋斗的她终于时来运转。当修炼最大的阻碍不再有,接下来要做什么?修仙人才、天才、怪才、鬼才们:“求不打脸o( ̄ヘ ̄o)。”曾经的闺蜜:“跪舔求放过〒_〒”傲娇老婆:“求……粗暴(°ー°〃)”吴笛:“哈哈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