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488500000047

第47章 “時文”考論(3)

穆修《河南穆公文集》卷二《答喬適書》:

蓋古道息絶不行,於時已久。今士子習尚淺近,非章句聲偶之辭,不置耳目,浮軌濫轍,相跡而奔,靡有異途焉。其間獨敢以古文語者,則與語怪者同也。衆又排詬之罪毀之,不目以為迂,則指以為惑,謂之背時遠名,闊於富貴。先進則莫有譽之者,同儕則莫有附之者,其人茍無自知之明,守之不以固,持之不以堅,則莫不驚而疑,悔而思,忽焉且復去此而即彼矣。噫!仁義中正之士,豈獨多出於古而鮮出於今哉?亦由時風衆勢,驅遷溺染之,使不得從乎道也。穆修《河南穆公文集》卷二,《四部叢刊初編》,上海:商務印書館,縮印杭州葉氏藏述古堂影宋本,集部,全第176册,第10頁上欄。

又《四庫全書總目·集部·總集類一》:

其詩宗法唐李商隱,詞取妍華,而不乏新象。效之者漸失本真,惟工組織,於是有伶優撏撦之戲,石介至作《怪説》以刺之,而祥符中遂下詔禁文體浮豔。《四庫全書總目》卷一八六《總集類一》,北京:中華書局,1965年影印本,第1693頁上欄。

由上述的文字可知,“西崑體”其實一言以蔽之,即一種浮靡之文風。因合於當時士林的風尚,故稱“西崑”為“時文”,而此之“時文”則不可言“時下流行之文體”,亦不可言“科舉應試之文體”。此時為宋初,其科舉考試承唐制,進士科試詩、賦、論各一道,策五道,帖《論語》十帖,《春秋》或《禮記》墨義十條,仁宗時增加試經史,罷帖經墨義、大義、帖經、時務策等;諸經主要試帖經、墨義。故此時科考之文體大體亦是詩、賦、策、論等。而“西崑”能“取科第”,此乃是以“西崑體”之“歷覽遺編,研味前作,挹其芳潤”,“雕章麗句”的方式和風格做舉業之詩、賦、策、論。故而,此時之“時文”並非“科舉應試之文體”或“時下流行之文體”,而是“時下流行之文”影響及科舉,而成為“科舉舉業之文”。尤其應該注意的是,此“時文”並不指文體言。

而當石介、穆修等對“西崑體”時風的批判,宋真宗大中祥符年間對浮靡文風的禁止,矯枉過正,由此而興起苦澀、桀裂的“太學體”。《宋史·蘇軾傳》:

嘉祐二年,試禮部。方時文桀裂詭異之弊勝,主司歐陽修思有以救之,得軾《刑賞忠厚論》,驚喜,欲擢冠多士,猶疑其客曾鞏所為,但置第二,復以《春秋對義》居第一,殿試中乙科。《宋史》卷三三七《蘇軾傳》,北京:中華書局,1977年版,第31册,第10801頁。

又《宋史·選舉志一》:

嘉祐二年,親試舉人,凡與殿試者始免黜落。時進士益相習為奇僻,鉤章棘句,寖失渾醇。歐陽修知貢舉,尤以為患,痛裁抑之,仍嚴禁挾書者。既而試榜出,時所推譽,皆不在選。《宋史》卷一五五《選舉一》,第11册,第3614-3615頁。

又《宋史·歐陽修傳》:

知嘉祐二年貢舉。時士子尚為險怪奇澀之文,號“太學體”,修痛排抑之,凡如是者輒黜。畢事,向之囂薄者伺修出,聚噪於馬首,街邏不能制;然場屋之習,從是遂變。《宋史》卷******《歐陽修傳》,第30册,第10378頁。

考宋代文學發展之現實和上述材料可知,此處歐陽修所痛抑之“時文”,正是在當時石介、穆修對“西崑體”矯枉過正後所形成的“太學體”。但是“太學體”和“西崑體”一樣,也只是一種文風和行文方式而已,只是文風和行文方式不同罷了。

但是不管“時文”是就“西崑體”而言,還是就“太學體”而言,都是指的一種文風和行文方式,而並不是文體,是一種先由士林在擴展影響到科舉的舉業之文的文風和行文方式。而當“時文”作為科舉舉業之文而言,亦並非一種文體,即“時文”之義所表示的並非文體類别之義,而是兼綜多種文體,同時涉及到它的内容和文風。所以,就很多辭書解作“時下流行之文體”或“科舉應試文體的通稱”是不妥當的。而像《中文大辭典》解作“時下流行之文”或“科舉應試之文字”比較妥當。

在熙寧之際,王安石與其子王雱以及呂惠卿在等撰定《三經新義》,神宗親准頒行,而為州縣府學與太學之必讀書目,從而涉及到舉業之文的内容。同時,王安石又親撰經義之文,以為範式,於形式上規定舉業之文,即奠定了八股文的體式,即所為的“八比”。如《宋史·選舉志一》:

於是改法,罷詩賦、帖經、墨義,士各占治《易》、《詩》、《書》、《周禮》、《禮記》一經,兼《論語》《孟子》。每試四場,初大經,次兼經,大經凡十道(自注:後改《論語》《孟子》義各三道),次論一首,次策三道,禮部試即增二道。中書撰大義式頒行。《宋史》卷一五五《選舉一》,第11册,第3618頁。

而其中所謂的“中書撰大義式頒行”,即頒行經義的文體格式,以立範式,如《王文公文集》卷二八之《非禮之禮》、《可以與》即是。於此可看出,在“熙寧變法”中,經義在科舉中的地位漸重,呈現出取代詩賦的趨勢,當然,這一趨勢在慶曆年間即已萌其端。之後,雖然在北宋後期及南宋,科舉時有變化,經義的地位卻未有大的變動,相反有越來越重的趨勢。由此,隨經義在科舉中的地位的漸重,經義相對於其他文體,受士子的重視程度自然有勝於其他文體。因此,在北宋末及南宋即有所謂專指經義的“時文”的稱呼。如《古今源流至論》前集卷四:“國朝自熙甯之間,黃茅白葦,幾遍天下(引《東坡文集·王氏新學行》云:“黃茅白葦,幾遍天下”),牽合虛無,名曰時學,荒唐誕怪,名曰時文(引《聞見錄》:“荊公用事,以穿鑿不經入於虛無,牽和勝説作為字解者,謂之時學。而春秋百王之法,獨廢而不用。又以荒唐誕怪,非昔是今,無所統紀者,謂之時文。”)。王氏作之於前,呂氏述之於後,雖當時能文之士,亦靡然丕變也。”林駉《古今源流至論》前集卷四,文淵閣《四庫全書》,臺北:商務印書館,1974年影印本,子部類書類,全第942册,第56頁上欄。此中之“時文”即是指的經義之文。但是,宋代更多的時候還是將時文作為科舉各類文體的通稱。如秦觀《與蘇公先生簡(其四)》:

家叔自會稽得替,便道取疾入京改官,令某侍大父還高郵,又安厝亡嬸靈柩在揚州,且買地,趁今冬舉葬。入夏又為諸弟輩學時文應舉。……得公書,重以親老之命,頗自摧折,不復如向來簡慢。盡取今人所謂時文者讀之,意謂亦不甚難及,試就其體作數首,輒有見推可者。因以應書,遂亦蒙見錄。今復加工,如求應舉時矣。但恐南省所取又不同。徐培均《淮海集箋注》卷三〇,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4年,中册,第991頁。

又《朱子語類》卷一〇九《論取士》:

先生言時文之謬,云:“如科舉後便下詔,今番科舉第一場出題目在甚經内;論題出在甚史内,如史記漢書等,廣説二書;策只出一二件事。庶幾三年之間,專心去看得一書。得底固是好,不得底也逐番看得一般書子細。”黎靖德《朱子語類》卷一〇九《論取士》,.北京:中華書局,1986年版,第7册,第2699頁。

由此可知,在王安石變法以後,雖然出現有將時文作為經義之文的代稱,但是一直到南宋,在大多數情況下“時文”仍然不是指某種“文體”而言。從《朱子語類》可知,是包括各種應試文體和應試的文風及行文方式和内容,所以不能簡單的就將“時文”理解成科舉考試的應試文體,而是應試之文。渾而言之,應舉之文即包括文體、文風、内容而言。

而“時文”指作八股文,則是在明朝。雖説王安石的“八比”是奠定了“八股文”的體式,但是“八股文”的真正形成則是在明太祖時確定《明史·選舉志》:

科目者,沿唐宋之舊而稍變其試士之法,專取四子書及《易》、《詩》、《書》、《春秋》、《禮記》五經命題試士,蓋太祖與劉基所定。其文略仿宋經義,然代古人語氣為之,體用排偶,謂之八股,通謂之制義。《明史》卷七〇《選舉二》,北京:中華書局,1974年版,第6册,第1693頁。

關於“時文”如何演變至“八股文”,對此袁枚《隨園隨筆》卷一〇“時文八股”條有詳盡的記載:

時文二字,初見《考工記》量銘,曰:“時文思索,允臻其極”。此二字斷章取義,實始於此。《宋文鑒》有張庭堅《經義》二篇,皆是《尚書》題,其文又似乎論,即當日王荊公所定格式也。歐公云:“天聖間,予舉進士,見學者務以言語聲偶摘裂號曰時文。”是時文者,乃指進士詩賦也。元仁宗皇慶三年,定考試程式。蒙古色目人第一場,經問五條,《大學》《論語》《孟子》《中庸》用朱子章句,漢人第一場與蒙古人同,惟於卷尾作一大結。以己意結之,限三百字。第二、三場,增古賦詔誥等賦樣。蒙古人能漢試者加一等用。明太祖與劉基,又酌定四子書,文仿宋經義,方古人語氣而為之,體用排偶,謂之八股。考兩朝《選舉志》,則是時文之體,****於宋,行於元,而大定於明。袁枚《隨園隨筆》卷一〇,《袁枚全集》,南京:江蘇古籍出版社,1993年版,第5册,第153頁。

雖然説“八股”****於宋,行於元,但是在王安石變法後的“時文”並非指八股,而是一般廣義上所指的“科舉應試之文”,只少數情況下指經義之文,如上所述。又如南宋末文天祥的《跋李龍庚殿策》:“士雖有聖賢之資,倘非俯首時文,無自奮之路。”此處的“時文”即是明確的“科舉應試之文”,但是尚不是八股,亦非某一種科舉應試之“文體”,而是當時科考之文。在元代,科舉廢止多年,到元末,科舉亦是時斷時續,科舉舉業之文相對較少,在元代文獻中對“時文”之稱極其少見。但是到了明代,關於時文的稱呼則較多見,尤其是在明成化年間以後,隨著八股文體式的完全確定和完善,時文則漸漸成為“八股文”的專稱。顧炎武《日知錄》卷一六“試文格式”:

經義之文,流俗謂之八股,蓋始於成化以後。股者,對偶之名也。天順以前,經義之文不過敷衍傳注,或對或散,初無定式,其單句題亦甚少。成化二十三年會試《樂天者保天下》文。起講先提三句,即講樂天。四股中間,過接四句,復講保天下四股,復收四句,再作大結。弘治九年,會試《責難於君謂之恭》文,起講先提三句,即講責難於君,四股中間過接二句,復講謂之恭四股,復收二句,再作大結。每四股之中,一正一反,一虛一實,一淺一深,亦有聯屬,二句四句為對,排比十數對成篇,而不止於八股者。其兩扇立格謂題本兩對,文亦兩大對,則每扇之中,各有四股,其次第之法,亦復如之。故今人相傳謂之八股,若長題則不拘此。嘉靖以後,文體日變,而問之儒生,皆不知八股之何謂矣。《孟子》曰:“大匠誨人必以規矩”。今之為時文者,豈必裂規偭矩乎?黃汝成《日知錄集釋》卷一六,上海:世界書局,1936年版,第389頁。

上述材料即對“八股文”的完全定型説得比較詳盡,而此處之“時文”,很明顯是指的八股文而言。自此以後,對“時文”的稱呼則基本上是指“八股文”,且有時“八股”與“時文”連稱。如沈復《浮生六記》卷二“閒情記趣”:“蕭爽樓有四忌:‘談官宦升遷,公廨時事,八股時文,看牌鄭色,有犯必罰酒五斤。”傅昌澤《浮生六記注》卷二,北京:北京師範學院出版社,1992年版,第40頁。而在清代,科舉制依然延續明代舊制,偏重以八股取試。《清史稿》志八十三:

二年,頒《科場條例》。禮部議覆,給事中龔鼎孳疏言:“故明舊制,首場試時文七篇,二場論、表各一篇,判五條,三場策五道。應如各科臣請,減時文二篇,於論、表、判外增詩,去策改奏疏。”帝不允。命仍舊例。……乾隆間,改會試三月,殿試四月,遂為永制。《清史稿》卷一〇八《選舉三》,北京:中華書局,1976年版,第12册,第3148頁。

《清史稿》志八十四:

道光以後,科舉偏重時文。沿習既久,庸濫浮偽,浸失精意。《清史稿》卷一〇九《選舉四》,第12册,第3178頁。

故而在清代的時候“時文”亦基本上是指的“八股文”言。而八股文則是一種文體,它是一種近於傳統文體中“論”、“説”、“解”、“原”等一類論説文體。故而,在“時文”特指八股文的明清,可以解作“時下流行之文體”。但是在此時,“時文”已經是作為“八股文”的别稱,所以也沒有將其解作“時下流行之文體”。

結論

通過上述對“時文”的考察,可以比較明晰地了解“時文”在民國以前之歷史時期所指的意義,大略可分為如下幾個方面:一是道德意義上的“時文”,二是作為文字的“時文”,三是作為文明禮樂的“時文”,四是文章意義上的“時文”。其中前三類的具體的意思依次即是“適時(得其時)之文德”、“當時(時下)的文字”、“當時(時下)之文明、禮樂制度”。其中“適時(得其時)之文德”基本上是出現在儒家的一些典籍和經書及其相關的論著中,反應的是一種和儒家的道德理想和政治理想有關的,且其時代一般都在唐以前。而“當時(時下)的文字”這一意思,到目前為止只在緯書《尚書·中候》出現過一次,其他的文獻均無出現,大概在古代這一意思用得較少。“當時(時下)之文明、禮樂制度”這一義,則出現的時間在漢以後,基本上是在出現在一些詩、頌、郊廟歌辭等文中,基本上是和國家的禮樂文明有關。而文章意義上的“時文”,其出現的時間比較晚,到魏晉的文獻中纔有出現。這一方面的“時文”可以解作“時下流行之文”,但是卻不能具體解作“時下流行之文體”,雖然當“時文”在八股文興盛以後逐漸成為其别稱,可以解作“時下流行之文體”,但是就整個歷史時期而言,解作“時下流行之文”則比較妥當。作為文章意義上的“時文”,其具體的所指還是隨著時間的發展也出現了一些具體的變化。在科舉制度確立以前,其所表示的只是單純的“時下流行之文”,而當科舉制確立並完善以後,科舉應試之文受到科舉制的推動,而逐漸流行,漸與“時下流行之文”合流,這一過程大概在北宋熙寧之前完成。在北宋熙寧變法後直到南宋末,時文就幾乎成為了科舉舉業之文的代稱。當然在熙寧變法後,隨著經義之文格式的定型和地位在科舉中漸重,有少數情況下將“時文”作為經義之文的代稱,但是在大多數情況下,“時文”仍然是籠統作為科舉各類文體的代稱,直至八股文的興起。在宋代偶有將“時文”作為經義之文的代稱,可能是後來作為明清八股文代稱的一種前奏。到明清,隨著“八股文”的定型和受到科場的重視,而迅速興盛流行,在科場中佔有舉足輕重的地位,由此“時文”則轉而成了“八股文”的代稱。

作者單位:四川大學文學與新聞學院

同类推荐
  • 季羡林五堂国学课

    季羡林五堂国学课

    聆听国学泰斗畅谈中国文化之精髓,感受东方传统文化魅力。众所周知季老是著名的文化大师,他对于中外文化,尤其是中印文化交流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作为一位学贯中西的国学大师,季羡林先生长期从事东方文化研究,他在晚年也一直在思考“中国文化的精髓是什么?”《季羡林的五堂国学课》将引领读者于行文问听大师阐述他对中国文化的体悟与沉思,带领读者从深层次感受中国文化的深厚底蕴。
  • 中国西部博物馆论坛文集(二)

    中国西部博物馆论坛文集(二)

    本书收录的论文涉及:博物馆建设与发展、博物馆管理与服务、博物馆陈列与展示、博物馆藏品鉴赏与研究、博物馆藏品征集与保护、文化遗产与保护等六个方面内容。
  • 瑜珈史诗

    瑜珈史诗

    这本书以古印度哈拉帕文化为时代背景,作者以自己多年瑜伽修行的领悟,为人物故事注入了血液和灵性,文学性地虚构出了一个包罗人性多面和人生百味的故事,在物欲、情欲和生死面前,不管消失的古文明,还是现在辉煌着的新人类文明,人的愚、痴、贪,依然存在,如何参透虚妄、看清本真呢?作者也在叩问这个可谓永恒的命题。
  • 中国未解之谜(中)

    中国未解之谜(中)

    《中国历史之谜》选取中国传统文化历史中的未解之谜,并加以申述。
  • 遗失的古国

    遗失的古国

    中国虽然是个有史学传统的国家,从春秋战国时期,就已经有了《尚书》、《春秋》、《左传》等著作,尤其是司马迁《史记》问世以后,中原王朝就开始流行史书传世。这些珍贵的历史资料,让我们了解了祖先的生活和历朝历代每位国王、每位大臣的生平事迹,但遗憾的是,由于中原王朝高高在上和古代交流的有限性,使得封建王朝历代史书编纂者,对于边陲小国记载甚少。也许是因为史官们不了解,也许是因为史官不屑了解,总之,历代史书中对于这些古国的记述都是非常粗略而又不全面的。正因如此,使得很多古国完全消失而不为人所知。
热门推荐
  • 紫砂盔

    紫砂盔

    【两岸文学PK大赛】——“你的眼睛会看到我的眼睛所看不到的东西吗……”在同样漆黑的眼瞳里少女如此问着少年——“我要成为结束战争的勇者。”在同样深邃的眼瞳里少年笑着对少女诉说...
  • A Burlesque Autobiography

    A Burlesque Autobiography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凡人仙府

    凡人仙府

    叶明是齐国小渔村的一名平民少年,无意间得到一个仙府葫芦,从此踏上修真之路。在这座神奇的葫中仙府里,可以栽培天材地宝,种植奇花异草,炼制灵丹妙药......他以平庸的资质,如何从修仙界底层开始,在艰险仙途中成长崛起,从而笑傲三界之中!
  • 绝世毒修传

    绝世毒修传

    我本纨绔,我本恶少,哪管你是千年厉鬼,万年雪狐,亦或神女仙姝,我沈冲绝不放过。凭着七尺不灭毒体,三尺圣冰玄剑,笑傲六界,建得三宫六院,引妙女娇娘无数,逍遥快活。以韦爵爷的名义保证:绝不让任何一个美女逃过猪脚的毒爪。莫羡鸳鸯莫羡仙,我即鸳鸯我即仙。
  • 领导当众精彩致辞范本

    领导当众精彩致辞范本

    领导干部在公共场合的讲话状态、方式、内容不仅体现了作为一名带头人应有的文化素质,也体现了决策者的领导水平,本书汇集了各种讲话技巧,帮助读者展现个人魅力。
  • 只因为在人群中多看了你一眼

    只因为在人群中多看了你一眼

    巴黎铁塔的邂逅,注定了我们的缘分。暖心的梨涡,薄荷般的声音,可爱的虎牙,一切都是那么清晰,好像发生在昨天。本书讲述了墨浅兮,伊暮雪,夏紫璃的故事,她们与Tfboys又会擦出什么样的火花呢?
  • 扎西摩多

    扎西摩多

    扎西摩多到底是谁,我也不知道啊哈哈哈。这只是个乱世浮沉的小废物变得不那么废的小故事。所以,我要讲故事了,你准备好听了吗?
  • 非常梦

    非常梦

    本书作者选取了中国历史上的22个奇梦进行了解读,展现那一段段纵横捭阖、风云激荡的历史。包括“梦寐以求:武丁大王梦傅说”、“飞熊入梦:周文王梦姜太公”等。
  • 蔓蔓青萝花开锦绣

    蔓蔓青萝花开锦绣

    原本该成为苏太太,乖乖地在家相夫教子,没想到一日之间成了寡妇。又莫名其妙的成了祁太太,“祁先生,我是寡妇,请自重。”言染不能淡定了,“没事,我是你的心理疏导师,摆脱阴影的最好的就是迎接新的恋情。”谁能告诉,去做个心理疏导,却能拐回来个老公。
  • 北大教授谈修心

    北大教授谈修心

    心,是纠缠你一生的痛;心,也是成就你一世界上,改变命运最大的力量就是心的力量。每个人的心力有三大块,一是心魂的力量,二是心态的力量,三是心智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