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489100000003

第3章 关系的资本论和方法论

自小以信陵君为榜样,使刘邦成长为一个关系高手。他能够左右逢源,广交天下英豪,上至官吏豪杰,下至贩夫走卒,皆与之为友。所以在自己最需要的时候,总能够找到可以帮助自己的人,从而一次次地获得了成功。精通“关系学”为他打开了一扇成功之门,使他找到了成功的方向。

信陵君的崇拜者

刘邦是一个货真价实的平民,能够从一介平民坐上“皇帝的宝座”,说他是“真龙天子转世”,那自然是别人的杜撰,为他做皇帝造下的一种声势,是朝他脸上贴金。

一个平民出身的人,能够登上“九五之尊”,能够坐上皇帝的宝座,肯定有他的过人之处。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和刘邦善于搞关系分不开的。从某一方面来说,刘邦就是一个善搞关系的高手。

现代的人们有一种观点:一个人的成功,百分之三十靠的是学识,而百分之七十靠的却是良好的人际关系。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你拥有多大的权力和影响力,与恰当的人建立稳固关系对此至为关键。由此可见一种良好的关系对于一个人成功的巨大影响力。

刘邦对于“关系”的认识就很独到。而且他对“关系”这种资本的认识和运用大概是有几分天赋的。他从小心中就有一个偶像,非常崇拜一个人,也算是一个“追星族”。不过他追的“星”可不是一般的人物——这个人就是大名鼎鼎的信陵君,名列“战国四大公子”之一。

战国末期到秦帝国统一期间,最让市井人物感动的名人,便是那些门下门客众多的士大夫了。这种勇于打破阶级观念、礼待有才能人物的贵族领袖,在民间总有着很多脍炙人口的传闻。所以,这种对于“鸡鸣狗盗”之辈都能够平等相待的人,深得平民阶层的爱戴。

当时收养门客名声最大的是所谓的“战国四大公子”:“齐有孟尝(田文),赵有平原(赵胜),楚有春申(黄歇),魏有信陵(无忌)”(贾谊语)。司马迁为此四君立传,都曾提到他们的门客的事迹,重视这些门客在关键时刻所发挥的作用,如《孟尝君列传》中提到冯熳以及鸡鸣狗盗的事,《平原君列传》中提到毛遂,《春申君列传》中提到朱英。但比较起来,最善于结交人才的当属信陵君魏无忌,而且他得到门客的帮助也最大。

因此在刘邦的心目中,最值得模仿尊敬的是信陵君。可以说信陵君魏无忌是刘邦关系学的入门老师。

刘邦对于自己关系学的入门老师是十分敬仰的,这并不是偶然的。因为信陵君就是历史上有名的精通“关系资本论和方法论的高手”。

信陵君在战国时期可是声名显赫的人物,他名叫魏无忌,是因为他是魏昭王的小儿子。魏昭王死后,无忌同父异母的哥哥即位,就是魏安釐王,他册封无忌为信陵君。这个信陵君身为贵族公子,却丝毫没有贵族的傲慢习气,相反,他很礼贤下士,爱结交三教九流,“士无贤不肖皆谦而礼交之”,这一点刘邦倒是和他十分相像。所以当时投奔到信陵君门下的门客有数千人之众,还有无数的情报人员分布在各地。所以就有了信陵君门下有“食客三千”的说法,在那个时代,估计只有齐国的孟尝君可以与之媲美了。

正是由于信陵君善于结交天下豪杰,所以他的实力是很大的,不过“物极必反”,这也给他带来了一定的麻烦。

有一天,他和魏安釐王游戏赌博,正玩得高兴的时候,魏国北部边境燃起烽火,警报一路传来,说是赵国的军队冲过来了,即将侵入魏国国境,吓得魏安釐王要紧急召见大臣共商对策。信陵君却笑了笑说道:“哪里是赵王要越境来犯呀,他不过是在打猎罢了。”拉住王兄继续游戏。

后来,新的报告送来了,果然说是一场误会,赵王是在打猎,边境平安无事。魏安釐王心里这块石头才放下来,不过他对于这一件事情却再也平静不下来了。他对于信陵君的情报能力感到很是吃惊,便问信陵君:“公子是怎么知道赵王在打猎呀?”信陵君微微一笑说:“赵王身边有我的人呀,他的一举一动我随时都会知道。”听了这话,魏安釐王从心底里感到一丝凉意了,心想:赵王的身边都能够安插你的眼线,那我的一举一动是不是也全在你的眼皮底下呢?”从此,魏安釐王对于自己这个兄弟就不再信任了。

其实,魏安釐王是一个才能平庸的人,不过他在位期间倒也没有什么麻烦,其中关键的因素就是因为信陵君手下有许多门客的缘故。各诸侯国十多年不敢起兵犯魏,正因为害怕信陵君门下这三千食客。

信陵君结交朋友的时候从来不问地位高低贵贱。屠贩沽酒、抱关(即看门人)博徒之类,均可以成为他的座上客。在魏国的都城大梁有一个看守城门的老头侯赢就是他的座上客。侯赢已经有七十多岁了,在魏国都城大梁的一个城门看门。信陵君听说了他的贤名,就让人带着丰厚的礼品去请他。是这个倔老头子就是不肯答应来见信陵君,不给信陵君这个面子。但信陵君并没有生气,他不觉得是侯赢架子大,而是觉得自己还没有足够的诚意,所以准备日后再与侯赢接触。

有一天,信陵君大宴宾客,受邀的客人有魏国的达官贵族以及门下的食客,宴会还在准备之中。他想邀请侯赢为上宾,便特地带领车骑前往那个城门,恭恭敬敬地拉住侯赢的手,请求侯赢前去赴宴。衣冠不整的侯赢乘上信陵君的马车,就像坐自己的车子似的,他对信陵君说:我找一个朋友有点事,能顺便去一下市场吗?

他说的这位朋友,是一个叫朱亥的屠夫。据侯赢讲,朱亥也非寻常之辈,乃是一位韬光养晦隐居市井的侠客。车子驶入市井人群拥挤之处,不一会儿朱亥的身影就出现了。侯赢下车,与朱亥站在那里说话。

侯赢与朱亥谈笑风生,继续让信陵君在那里等着。而宴会那边,那些魏国的诸位公子、文臣武将和名气大一点儿的食客,都在焦急地等待信陵君的归来。信陵君回来,宴席才能开始。

侯赢和朱亥在那里东一句西一句地东拉西扯,而信陵君却始终保持着温文尔雅的表情,在车上静静地等候。他的一片诚心,终于感动了侯赢。

侯赢就向信陵君介绍了这位屠夫侠客朱亥,两个人都成为了信陵君的座上客。后来,这两个人都为信陵君立下了赫赫的功绩。

魏安釐王二十年(公元前257年),秦军大举进攻赵国,兵围赵国都城邯郸。赵王和他的弟弟平原君向魏国求救,安釐王派大将晋鄙率领十万大军去援助,秦王马上派人警告他:你敢多管闲事,等我收拾完了赵国,就来教训你!吓得魏安釐王马上命令晋鄙留在邺城,按兵不动。平原君的夫人是信陵君的姐姐,他看着魏安釐王见死不救,连连向小舅子告急。可是信陵君没有兵权,哪里能指挥得动晋鄙呢?

这时候那个看门的老头儿侯赢就给信陵君出主意:“我听说魏王把调动军队的兵符藏在卧室里,只有他最宠爱的如姬才可能偷到手。我又听说这个如姬的父亲被仇家杀了,魏王三年中动用了多少人,也没找到凶手,还是你让自己的门客杀死了凶手,给她报了仇,所以如姬一直想要报答你,如果你能够让如姬把兵符盗出来,事情就成功了一半。”

信陵君听从了他的话,如姬果然将兵符偷到手中。侯赢又说:“此事非同小可,晋鄙就是见了兵符也不一定就会把军队交给你,你把朱亥也带去吧。他是力士,晋鄙交权最好,不交的话,就当机立断让朱亥杀了他。”

侯赢对信陵君说:“我本来是一个低贱的人,蒙受公子如此高看,我无以为报,我会算计着你到达的时间,以死来报答你的恩情!”

事情果然按照侯赢的预期发展。晋鄙不相信信陵君的话,不肯交出军权。朱亥就从袖管中甩出四十斤重的大铁椎,砸死了晋鄙,使信陵君顺利地掌握了军权,最后成功地解救了赵国。

看门老头儿侯赢也实现了自己的诺言,算准了信陵君抵达邺城的日期,面向北方,拔剑自刎。

但是解了赵国之围的信陵君不敢回魏国去了,他留居赵国十年,在那儿又交了不少朋友。这时候秦王听说信陵君不敢回魏国,趁机发兵攻魏。魏安嫠王这时才感到了害怕,明白了信陵君对于魏国的重要性,赶忙将信陵君请回国,让其掌管军权。各国诸侯听说是信陵君掌兵,都派来军队听他调遣。结果由信陵君统一指挥的多国部队将秦军打得落花流水,一直追到函谷关前,吓得秦军闭关自守,不敢出来了。

信陵君凭借自己的“关系”为保卫魏国立下了大功,也正是凭借这一点赢得了刘邦的崇拜。

司马迁在《史记》中曾经写道:高祖早在青少年时就一直听说他的故事,仰慕得不得了。等当上皇帝以后,每次从魏国故都大梁经过,都要去魏无忌的纪念馆(祠)虔诚祭祀。高祖直到去世那一年,东征英布归还时,又特地下命令,为魏无忌设置一批看守坟墓的专业户,其职责就是世世代代,“岁以四时奉祀公子”。

事实上,刘邦也一直以“信陵君”为榜样,尊重人才,讲义气,重感情,不自私自利,也不求自己表现。有福大家享,有难自己扛,相信别人,事事宽容,这种人在变化多端的乱世,的确是最容易脱颖而出的领袖人才。

在实际生活中,刘邦也是和信陵君做的基本上差不多,他也是贩夫走卒、三教九流无所不交,刘邦领着自己的一帮弟兄到大嫂家混饭吃也正是他善于搞“关系”的一个明证。所以,才有那么多人愿意为刘邦做事,甚至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为刘邦出力。例如在荥阳之战中为刘邦当替身被项羽杀死的纪信。

纪信是刘邦的老乡,从小就与刘邦一起玩耍,刘邦起事的时候就追随刘邦东征西杀。公元前204年5月,楚汉战争进入最为紧张的时候。汉王刘邦及其部众被楚军长期围困在荥阳城里,内无粮草,外无援兵,战事对刘邦极为不利。企望依靠城中军民固守孤城,与项羽继续抗衡,已经不可能了。那么,如何杀出重围,保卫汉王摆脱绝境,保存汉军主力,不使全军覆没呢?汉王的谋士们煞费苦心,终于想出了一个偷梁换柱的计策。

这一天,夜深人静的时候,被围困在荥阳城内的汉军突然打开了东城门,楚军以为汉军要在夜间突围,便把军队集结在城东,大声叫喊着,立刻缩紧了包围圈。

在朦胧的夜色中,只见2000多汉军官兵簇拥着一辆黄色伞盖的马车,朝城外冲杀出来。很快,他们便陷入了数万楚军的刀枪阵中。

正当项羽为俘获刘邦高兴的时候,才发现自己高兴得有点儿早了,这位乘坐黄伞盖的并非是真正的汉王刘邦,而是刘邦的手下纪信。

就是这位纪信将军,当他看到荥阳城中已无险可守时,赶到汉王处谈了自己替主假降的设想。因为情势太紧迫了,大将陈平与其他几位谋士一起苦谏汉王,采取了纪信的突围之策。

等项羽知道实情去追击刘邦,刘邦已逃回关中。项羽气急败坏,下令烧死纪信。

纪信于危急关头,舍弃了自己的性命来换取刘邦的安全逃脱。这一点和侯赢、朱亥舍生报效信陵君是多么相像。

纪信随刘邦征战多年,连妻子都没有讨上一个。刘邦称帝后,要追封他,他不但没有妻子儿女或者兄弟姐妹可以封赏,甚至连父母长辈都没有。刘邦心里实在过意不去,寻访多年,也没有什么结果,最后封了一个名叫陈仓的人做“纪信侯”。封侯一般是以封地作为封号,以人名作为封号的大概只有“纪信侯”这独一份了。由此可见刘邦对于他人的一份情意。

这正是刘邦把信陵君当做自己的偶像,广交朋友的缘故。

圈子·人情·基业

与崇尚个性发展为基点形成的西方文明不同,中国在其发展过程中,由于自然环境和传统文化等的影响,大家习于结成一个个的圈子,形成了一种有趣的圈子文化。

中国人是活在一个个圈子中的,这是一个个由人情亲情乡情友情连接而成的圈子。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情小圈子,这个小圈子套着那个小圈子,小圈子之外还有大圈子。只有建立了自己的人情圈子,才能够得到他人的帮助。说到底,这就是关系的重要性。

刘邦把信陵君当做自己的偶像,广交朋友,也逐步建立了自己的圈子,为自己以后的发展打下了基础。

当时沛县有两位豪杰,属于那种“一跺脚地面乱颤”的人物,一个是雍齿,另一个是王陵。这两位都是当时沛县的名流。

雍齿手下有一批人,在地方上有些势力。刘邦年轻的时候很仗义,勇于为自己的弟兄出头,抱打不平,自然会和这些“大佬”级的人物结下仇怨,得罪雍齿也是在所难免的了。

而善于搞关系的刘邦没有两把刷子当然不敢惹这位“大佬”了。他也有着自己的“靠山”,这个靠山就是王陵。王陵比雍齿更讲义气,更讲友道。《韩非子·六反》说:“活贼匿奸,当死之民也,而世尊之曰任誉之士。”什么意思呀?就是说:受人请托,把亡命的罪人藏匿起来,这是抗拒法律的死罪呀,可是世人却都说他很讲义气!王陵就是这样一个人,敢于为朋友两肋插刀的角色。这说明王陵是一个讲义气的刚强之人,所以刘邦评价王陵是一个“憨直之人”。

当刘邦还不甚起眼时,就认准了王陵这棵大树,拜王陵为大哥。这个大哥的“级别”自然可以与雍齿相抗衡了,王陵与雍齿也有点儿“交情”,现在既然认了刘邦这个小兄弟,素有“任气之誉”的“大哥”王陵当然要为自己的“小兄弟”和解和雍齿的仇怨。于是刘邦和雍齿又化怨为友。

刘邦没有王陵和雍齿的“任气”或“有力”的名声,但他却能同一个兄弟相称,同另一个分庭抗礼,这就说明刘邦对于“搞关系”是很有自己的一套的。

司马迁曾经在《史记》中说他对人仁爱宽宏,喜欢施舍,豁达大度,这些都是获得朋友和人缘的条件,连王陵母亲对儿子结交的这个小兄弟亦有极好的印象,后来在楚汉相争时,西楚霸王项羽想要王陵叛离刘邦,以便瓦解汉军。因而将王陵之母抓至楚营,要她写信叫王陵弃汉归楚,否则便要将她处以死刑。王陵的母亲看出刘邦肯定会得天下,项羽必定要失败。自己被软禁后,知道王陵有孝心,怕儿子为救自己而玷辱一世英名。便写信要王陵明辨智愚,坚决为刘邦出力,千万不可因她身囚楚营而动摇其辅汉之心。

最后她拔剑自刎,以断其子思母之念。

不惜自杀也要儿子死心塌地追随刘邦,由此可见刘邦的魅力。

雍齿和王陵都是当地的豪强,用现在的话说就是“街匪村霸”,和这样的人交往,免不了要做些出格的事,免不了要吃些官司。而且刘邦为人爱讲大话,不事产业,非常讲究义气,全无身家性命的担忧,所以,也很得王陵这位大哥的欢喜,估计也没少做出格的事情。

不过,刘邦虽然坏事做了一箩筐,却始终没有受到任何处罚。

什么原因呢?就是因为刘邦这里还有一个“圈子”——有人在官府护着他。这个人就是日后成为汉朝开国丞相的萧何。萧何是刘邦的老乡,也是沛县丰邑人,当时在沛县县衙里当差。“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自己的老乡有了事,自然要极力为他开脱,何况这个人还是当地很有名望的人呢?

其实,萧何帮助刘邦也是有自己的目的的,《史记·萧相国世家》中记载刘邦称帝后,“悉封(萧)何父子兄弟十余人”,由此可知萧家在沛县应该属于一个大家族。大概属于地方豪强势力在政权中的代表人物。萧何为了个人和家族利益计算,需要通过刘邦来调节与王陵、雍齿这些地方势力的关系,而刘邦自己又拥有樊哙、纪信等一帮狐朋狗友,本身就是拥有一股势力的“大亨”。萧何自然要对刘邦敬三分了。

所以,萧何经常凭借自己的职务便利救助刘邦,有时是笔下开脱,有时是帮助说情,有时只好通风报信,让他避避风头。不管怎么说,这也全是刘邦善于搞关系才得来的福分。

正是由于刘邦善于搞关系,所以身边集聚了很多朋友,这些朋友日后都成了他创业的中坚力量。萧何、曹参、纪信、奚涓、单父圣、周勃、樊哙、夏侯婴等等,日后都成了他的得力助手。

纪信前边我们已经提到,在荥阳和项羽会战时,为了能够让刘邦顺利逃脱,他不惜自己去做刘邦的替身,代替刘邦去死。

奚涓也是刘邦的老乡,他是一员猛将,最后在沙场捐躯,他为了给刘邦效力,竟然没有婚娶,光棍一条随刘邦奔赴疆场,到跟着打进咸阳时已是郎中,再杀出汉中时已是将军,却始终无暇娶妻生子,真正是“天下未定,何以家为”,死心塌地为刘邦效命的精神可以与纪信媲美。后来刘邦大封功臣,代替他受爵的竟然是他的老母亲!

曹参当时是沛县分管司法的吏员,他早年与萧何关系不错,那么刘邦与他的结识,也可能是朋友的朋友。此人和萧何一样,也是刘邦在沛县的保护伞,有了这两位的“照顾”,刘邦能够在沛县长期逍遥也就不奇怪了。

单父圣在刘邦贫贱的时候,有一次可能是遇上官司缉捕,刘邦急于逃走,单父圣向他提供了一匹马。可别小看这一匹马,在秦汉时候,一匹马几乎抵得上四头牛,单父圣有此豪举,如果不是刘邦的“铁哥们”,估计是不会这么做的吧。由此可见刘邦搞关系的高明之处。此人后来随刘邦起义,但才具平平,没什么建树,直到刘邦临死那一次远征英布才以郎中身份随军出征英布记功。但刘邦不忘他当年赠马帮助自己脱险的功劳,还封他为中牟侯。

在刘邦的朋友中,最突出的当属屠狗夫樊哙,这位力大无穷、虎背熊腰的大汉,是打架的绝顶高手,有他在场,任何对手均望风而逃。樊哙也是位剑术高手,粗中有细,为人忠诚,沉默寡言,从不为自己的利害着想。他讲义气,重友情,和刘邦的感情最好。或许刘邦对他也特别热情,朋友又多,经常帮他拉来不少“狗肉生意”,又从不向他要回扣,使樊哙非常敬重他,视他为“大哥”,只要刘邦有事,樊哙必是赴汤蹈火,在所不辞。日后在刘邦起事的时候,樊哙可是立了汗马功劳。

由樊哙介绍,刘邦认识了一位“侠士”级的人物——乐师周勃。从小练武的周勃,个性深沉厚重。不苟言笑,所以朋友很少,大家对他也“敬而远之”。

周勃家里很贫苦,没有一点儿地产,连自耕农的经济地位都没有。周勃依靠给人家编织养蚕用的薄席为业。当然了,光靠这个还养活不了自己,更别说还要养活家人了。所以周勃还常常帮人家办丧事,做临时组合的吹奏丧乐的吹鼓手。

刘邦对周勃的武勇又不求表现颇具好感,一向热情又大方的个性,也使他较容易打破周勃的“人际防线”,常刻意地表达亲热和信任,使周勃深为感动,成为刘邦党中相当忠诚的一员大将。

最特殊的人物,还得数当时县府里的马夫夏侯婴。夏侯婴和刘邦这两个人个性相同,都是热情又喜欢开玩笑的人,只是夏侯婴更为机灵干练些。“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所以两人惺惺相惜,说话特别投机。夏侯婴鬼点子多,擅长交际,因此成了“刘季党”的首席“狗头军师”。由于刘邦对他言听计从,使夏侯婴自觉受重用,对“刘老大”更是怀着一种“士为知己者死”的义气使命感。因此只要一有时间,便立刻丢下工作,跑去和刘邦鬼混一番。

后来刘邦做泗水亭长,夏侯婴每次驾车迎送到沛县出差的官员或过往宾客,如经过泗水亭,必与老朋友叙情,甚至聊上一整天。

其后沛县官府选任县吏,大概是因为一向工作热情负责,或许同乡萧何等人也帮了一点忙,他竟被选上了,先作为试用,这当然是喜事,夏侯婴兴高采烈地来向刘邦报信,刘邦也替老朋友高兴,两个人抱成一团,推搡嬉闹。结果刘邦一不小心,出手太重,打伤了夏侯婴。

有人便去县衙告发,说他打伤了夏侯婴。按照秦朝法律,伤人有罪;刘邦是亭长,罪加一等。县衙里便依法办事,将刘邦逮捕讯问,刘邦来个一概不承认。传讯夏侯婴,他也为刘邦证明,说刘邦不曾打伤自己。这种事情,旁证肯定有,但是两个当事人攻守同盟,所以反反复复,总也结不了案。夏侯婴为此还被以伪证和包庇的罪名,在牢里关了一年多,其间屡受肉刑,竹板责打累计数百,吃尽苦头,却咬紧铁嘴钢牙,坚决不改口供。最终以证据不足,两个人全都解脱,刘邦照旧做亭长,夏侯婴也没丢掉小吏的职务。夏侯婴与刘邦的“关系”可见一斑。所以刘邦对夏侯婴是无比信任,后来就让夏侯婴做自己的侍卫长,封为“滕公”,这可是贴身的保镖,可见夏侯婴在刘邦心中的地位。

当时,同在县府工作的萧何,很难了解夏侯婴为何如此乐意为“刘季”效命,便特意找了个机会问他:

“刘季不过是位平民,你干吗整天跟在他屁股后头晃荡呢?”

夏侯婴理直气壮地对萧何说:

“我这样子才能照顾他啊!你知道刘老四这个人心地好,有眼光,是位难得的好朋友。但他做事却常不知轻重,嘴又快,不跟着他,实在让人不放心啊!”

这番话说得很有意思,也正说明了刘邦有着天生的领袖魅力,不能不说刘邦“关系的方法论”学习得好呀!

刘邦的故交不止这几个人,原先仅是认识或互相知道,后来才密切起来的则更多,这些朋友大多是雇农、小贩、夫役、工匠、屠户之类没有什么社会地位的人,甚至不乏失业的光棍,穷到壮年也娶不上老婆,与这些人交往,使得刘邦对下层人民的生活和他们的愿望,具有一定深度的体察。不过,在刘邦的同党中,种田的“子弟”没看见,这就很有一点儿信陵君门下的味道了。司马迁在《史记》中说他“喜施”,这也正是当年信陵君招纳食客的手段。

上下左右的“合力”

刘邦善于借助“关系资本”,他也没少从这些关系中获益。他之所以能够坐上“亭长”的位置就是因为他善于搞关系,有个好人缘的缘故。

秦朝时候还没有科举制度,所以当时秦国选拔吏员的方式比较灵活,方法很多,有耕战仕进、学校培养和乡里推择等好几种。所谓耕战仕进,就是靠战功或者多打粮食多交皇粮才能够混个一官半职;而学校培养就是“学而优则仕”的老路。对于刘邦这样的混混来说,游手好闲,东游西逛的,“耕战仕进”当然没有他的份了。他又不爱舞文弄墨,“学而优则仕”的路子自然也轮不上他。所以,唯有一条“乡里推择”的路子了。

乡里推择,就是由乡里的父老推荐,由政府选择,推择的标准首先自然是品行,然后看文化水平和个人才能的高低。当年韩信就是过不了品行这一关,“不得推择为吏”,才落得个淮阴街头钻人家裤裆的结果。由此可见当时选择官吏还是蛮严格的。

这就出现了一个问题:连被自己的父亲也骂为“无赖”的刘邦,当然比韩信更加“无行”,他是怎么当上泗水亭长的?这就是刘邦善于运用“关系方法论”的作用所在。

刘邦之所以能够当上亭长,就是靠关系。总结起来,也就是“上下左右”一个合力的作用。

下,自然就是乡里的推荐。说到乡里推荐,我们首先就要说说这个“乡里”是怎么回事。这个“乡里”和我们现在说的“乡里乡亲”的“乡里”意思不太一样,是由“乡”和“里”两个单位组成的。所谓的“乡”,和现在的“乡”的概念大概差不多。而“里”是比“乡”低一级的行政单位,是春秋以来各诸侯国普遍实行的一种编户和管理制度。它的实际形态就是一个四周用围墙围绕起来的封闭型村庄,类似现在城市里边的一个小区,供人出入的大门晨启暮闭,有严格的时间规定。政府的政教实施、赋税收取、徭役征调,甚至是刑罚庆赏,总之,一切活动都要通过这个“里”来实行,可以说,“里”就是帝国的神经末梢,就像一个原子一样,是帝国政权的最基本的组成单位。

当时的传统,“里”的领导核心叫做“父老”,有时也叫做“父兄”。平时我们总说的“父老乡亲”,实际上就是“父老”和“乡亲”两部分组成的,实际上也就是由“领导”(父老)和“群众”(乡亲)组成的,而不单纯是“乡亲”的意思。

我们仔细揣摩“父老”或者“父兄”的含义,实际上就是把居住在同一“里”,也就是同住在一堵墙之内的居民当做了一个家族,“父老”或者“父兄”就是家长,其余的人呢,就是与之相对应的“子弟”或者“兄弟”,也就是“乡亲们”。

刘邦的父亲有些资财,在乡里当然有些发言权,在乡里大概也应算得上是“父老”级的人物。还有,他家的邻居卢太公也与他们交情甚厚。卢太公有个儿子卢瑁,和刘邦是同县同邑同乡同里,而且是同年同月同日生的,自然交情莫逆。

经常惹祸的刘邦为了躲避官府的缉拿或者传讯,东躲西藏,卢琯就经常陪着一起逃亡,由此可见他们的交情。日后刘邦起事,更是紧紧跟随,所以后来被刘邦封为燕王,常陪侍在自己的左右,是可以随便出入刘邦寝帐的不多的几个人之一,足见这两家的关系非同一般。

刘邦所居住的地方叫做中阳里。他和卢琯出生的时候,同里几十户人家都凑钱到他们两家恭贺,有如此的人气,由此可见,中阳里的“父老”非这两位莫属。

这两位利用自己的地位,把刘邦推荐上去,又借经常与其他乡里的父老合议公事的机会,说服他们赞成推荐刘邦做官,应该没有什么困难。

这么,乡里推荐这一关就顺顺当当地通过了。

就是政府选择。

其间必有在政府任职的萧何、曹参的作用。

刘邦是黑白两道通吃的人,政府机构中的萧何和曹参是刘邦的“圈里人”。可以说是死党、“铁哥们”。刘邦想要做一个亭长,这两位焉有不帮忙之理?有两位在县衙中多多美言,还愁政府选不上这位手眼通天的刘邦吗?

左,就是社会关系。

亭长是佩带武器、执掌捕盗、维持一方治安的武吏,主要的任务是维护治安。所以,刚猛有力,任侠轻财,能够震慑奸宄草窃,应是基本的素质要求。如果不能够震慑犯罪分子,是不能够担当“亭长”这个重任的。而刘邦黑白两道通吃,既与王陵这样的“县豪”称兄道弟,与雍齿这样的“沛豪”交往甚密,又有樊哙、纪信、奚涓、周勃这一批或敢打敢冲、或孔武有力的“哥们”、游民听他使唤,就社会背景和人际关系而言,完全符合要求。县上对于选取这样一位有着广泛社会关系的人来做亭长,应该也是甚为满意的。

右,就是社会背景。

刘邦能够顺利当上政府公务员,和当时的社会背景也是分不开的。刘邦以王陵、雍齿、樊哙、周勃这班“社会强人”作为社会关系出任亭长,要谋求他们的配合,又必然以姑息、容忍和庇护这些人的一些日常违法活动作为交换,条件这也是一个“等价交换”。

一个小小的亭长要做到这些,必须有一定的社会背景,最起码得把沛县政府相关职能部门的各道环节打通,讲具体一些,就是同那些位卑而权重的吏员间的关系了。这个道理,司马迁看得很透彻,《史记·高祖本纪》在记述刘邦“为泗水亭长”后,马上又来了一笔:“廷中吏无所不狎侮”,用白话说,整个沛县政府的吏员,无不受到刘邦的轻薄戏弄,反过来看这种行为的基础,当是刘邦与他们的关系早就处在轻松和谐的状态中了。作为见习吏员前去沛县衙门拜谒县令的刘邦,一走进大堂,举目所见都是熟人,于是或作揖拍肩,或插科打诨,互相开着玩笑。就这么一句,包含了多么丰富的内容呀!

正是凭借各种社会势力,刘邦在沛县各级官吏中广结私交,使自己也摇身一变,成为他们中间的一员后,更是如鱼得水,利用这个身份和这层关系为背景,求得这种势力的进一步配合与支持,这就是刘邦出任泗水亭长的左右合力,由此也可以看出刘邦对于各种关系的把握和熟练运用。

“鸿门宴”上的公关活动

刘邦凭借自己的“关系资本”成为了政府公务员。这个“关系资本运作高手”,在日后打天下的过程中,更加显现出善于运用“关系资本论”的好处来了。“鸿门宴”就可以说是刘邦这个“关系资本运作高手”最为经典的一次“公关活动”。

刘邦在进入咸阳以后,受自己私心的诱惑,听信书生的庸言,背着张良作出“距关,毋内诸侯”的举动,结果惹恼了楚霸王项羽。项羽准备率大军前来攻打刘邦。当时项羽率领的是一支四十万人马的庞大军团,除了项羽从彭城誓师后带出来的楚国北伐军本部之外,还有依附于项羽的魏、赵、齐、燕各国军队。这些人都希望赢得先定关中的历史荣誉,却没料到在关前遭到“盟军”的阻拦。

这对于一向自负的项羽来说尤其是不能够忍受的。他得知刘邦已破咸阳,还阻拦自己的部队进关,项羽大怒,立即命令自己的部队武力夺关,自己则率大军驻扎在距霸上四十里的鸿门(今陕西临潼东项王营)。

而刘邦派出驻守函谷关的军队,属于左司马曹无伤属下。曹无伤过去同王陵、雍齿一样,大概都是“县豪”级的人物,并不怎么服刘邦。自跟随沛公出征反秦以来,眼看许多“后辈”升职晋爵,自己的愿望却未能得到充分满足,内心极度不满。为此,当其在第一时间得到项羽率领“号称百万”的诸侯联军破关而人后,没有向刘邦报告,而是打起来了自己的小算盘。他判断项、刘必将翻脸,审时度势,决定将此作为另攀高枝以求封赏的绝好机遇。于是马上派出密使去鸿门求见项羽,告诉他:“沛公欲王关中,财宝尽有之。”这个曹无伤要讨好项羽,所以向项羽告密,说刘邦要在关中称帝,这个情报正戳在了项羽的痛处。项羽认为刘邦已经背叛反秦事业。当即火冒三丈,下令:“明天一早让士兵吃饱,给我去消灭沛公的军队。”

刘邦不过区区几万人马,而项羽却号称百万,打个折扣说,估计也有四十万之众,以刘邦的军队来抗击项羽,无异于以卵击石。可以说,这时的刘邦就像肉案子上的一块肉,马上就要任由项羽来宰割了。

可巧,这时候救星来了。谁呀?这个救星就是项羽的叔叔项伯。

项伯和刘邦没有任何的关系,但是他和张良却有一段交情。当年,项伯曾经触犯法律,被关入死牢。眼看性命不保,幸亏张良出面救下了项伯,所以项伯对于张良的救命之恩是感恩不尽。现在听说张良有了危险,他当然要出面报答自己的救命恩人了。

张良听说这件事后,大吃一惊,他没有想到会有这种事情发生。所以,他自己找个借口来告诉了刘邦。

而此时刘邦却还蒙在鼓里,因为没得到曹无伤的报告,刘邦对函谷关发生的事一无所知。所以等到张良来见,把项伯所告一五一十讲给他听时,吓得他大惊失色,顿时慌了手脚,忙问张良:“这可怎么办?”

张良对于刘邦作出“毋内诸侯”的愚蠢决定很是不满——如此关系全局的大事,居然不和自己这个首席谋士商量!便反问刘邦说:“谁为大王作这些策划的?”刘邦厚着脸皮说:“嘿嘿嘿,是一个没有什么名气的人对我说:‘派兵守关,别放诸侯的军队进来,这样就可以尽占秦地为王。’我就听从了。”

张良倒也深知刘邦为人,就没有继续深问,只是问刘邦说:“大王觉得自己的士卒能挡住项王的进攻吗?”刘邦沉默不语,叹口气说:“肯定抵挡不住。”又厚起脸皮向张良讨教:“您快教我该怎么办?”

看到刘邦已经认错,张良也就借坡下驴,不再给刘邦难堪了,他马上向刘邦传授自己早已想好的主意:“现在这个局面,只有当面请求项伯帮忙,请他向项王解释沛公决不敢背叛项王。”

要说刘邦是“关系高手”果然是名不虚传,张良这么一指点,刘邦立即醒悟。这还得说是刘邦,要不张良怎么会死心塌地追随刘邦呢?就是因为刘邦总是能够领会张良的妙计。

刘邦首先问清项伯为什么会将这么重大的事情告诉张良。接着又问明了项伯的年龄比张良大,便马上对张良说:“您替我请他来,我拜他为大哥!”瞧瞧,这就是“关系高手”的高明之处!三句话就把人心给拉拢过来了!

大祸将临,不知所措,一经高人指点,不仅立即恢复镇定,而且马上进入角色。刘邦和张良这种如鱼得水的融洽配合,在项羽和范增之间是看不到的。

据《史记》记载,项伯最初是不愿意同刘邦会面的,毕竟双方是对立的呀,他最初的态度与项羽、范增并无二致,就是要抓住刘邦,击败刘邦。他通知张良也仅仅是要报答张良对自己的救命之恩,他没有想到张良会把这个情况告知刘邦。

不过,现在不想让刘邦知道也晚了,项伯禁不住张良的再三邀请,这才应允和刘邦见面。

见到项伯,刘邦毕恭毕敬地以兄弟之礼拜见项伯,又亲自敬酒祝寿,和项伯结为兄弟,很快便打消了项伯的敌意。

既然结为兄弟,那事情就好解决了。在寒暄的过程中,老奸巨滑的刘邦就把项伯家里的情况摸了个一清二楚,得知各有儿女,刘邦又马上建议“约为婚姻”,又多了一层亲家的裙带关系,就这样,和项伯的关系是越套越近乎。估计现在项伯心里,和刘邦这个“兄弟加亲家”的关系早已超越了和张良的“救命恩人”的关系。从这里就可以看出刘邦这个“关系资本运作高手”的高明之处。

既然已经认了大哥,而且还成了儿女亲家,那说话自然就不用再客套了,刘邦便开始向这位“大哥”兼“亲家”鸣冤叫屈:“我虽然先打进了关中,但是一点儿好处都不敢先占,这些都是为了迎接项将军呀,我有何德何能,怎么敢独自吞占呢?”

经过刘邦伶牙俐齿一说,原来本为“称王关中”所作的努力,都成了为迎接项王所采取的措施,而且是“秋毫不敢有所近”,“待将军”前来。之所以“遣将守关”,那是为了防备强盗过境,以免有其他的意外发生,之所以会发生不让项羽进关的事情,完全是一场误会。

刘邦本来脸皮就厚,到了关键时候更是舰着脸,赌咒发誓,表白自己对项王绝无二心,说:“我是日思夜盼将军的到来,怎么敢将将军拒于关外呢?请大哥回去后,一定向将军解释清楚,替我洗清冤屈,我怎么会忘怀武信君(项梁)的恩德呢!”

项伯本来就是一个忠厚的人,要不也不会跑到张良这里给他通风报信了。现在,眼看刘邦神情恳切,言之凿凿,一副恳切的样子。项伯就认定刘邦确实是好人,是项羽听信别人的谗言冤枉了他。现在又成了儿女亲家,所以马上向刘邦表示,一切都包在大哥身上,保你没事。还替刘邦出主意,让他明天一大早就到鸿门,亲自向项王赔罪解释。得到了这个护身符,刘邦自然是一口应允。刘邦巧妙地借助项伯这层关系,开始化险为夷了。

项伯连夜赶回军中来见项羽,把适才去霸上的经过一五一十作了汇报,详细地转告项羽。项羽与刘邦原本无怨无仇,现在听了项伯的报告,知道刘邦竟然对自己如此地恭顺,心里的火气已经下去了大半。不过,被别人拒之门外,终归是件不痛快的事情。所以,项羽还是不愿意就此放过刘邦。

项伯看到项羽还是不愿意放过自己的亲家,自然要替“兄弟加亲家”的刘邦多美言几句,他急忙开导自己的侄子说:“你好好想想,如果不是沛公先占领关中,你怎么能够如此顺利人关呢?现在别人立了大功,前来迎接你进关中,你倒要为难人家,这岂不是要落下个不义的名声吗?”

这个项伯呀,不愧是项羽的叔叔,对于项羽的脉可以说是号得无比准确。他就知道自己的侄子重义气,看待自己的名声胜过一切。这一句话正击中了项羽的要害。

一句话把项羽说得倒有点儿不好意思起来,他不知道怎么办才好了。打也不是,不打也不是。打吧,怕落下个不义的名声;不打吧,心里又不甘。这个项羽有时倒也真是天真,这么重要的决策,他倒反过来要项伯出主意。

项伯这时候心思都已经放在了自己的亲家身上,自然要替自己的亲家多多美言了,他给项羽出主意说:“刘邦已经说了要明天亲自前来向你赔礼道歉,你不妨好好接待他,也让天下的人都看看你的大度和义气!”

项羽觉得这个主意不错,大凡是能够长面子的事,他大概都觉得是不错的选择,所以他立即传令明天的行动取消,将军事行动改为庆功宴会,庆祝占领咸阳,推翻了暴秦。

你看,这就是刘邦善于搞关系的好处所在。一场迫在眉睫的大厮杀就让他三言两语给化解了。事实上,他和项伯扯上了儿女亲家的好处还不仅仅就这些。

项羽的谋臣范增得知项羽变了卦,马上表示反对,他打出了一张足以令项羽动心的王牌:刘邦日后必定成为你称霸天下的死对头,所以不管他该不该杀,都要趁他自己送上门来的时候,立即将他咔嚓掉。

“称霸天下”的诱惑力绝不在“讲义气”之下,所以项羽又陷入了进退两难的境地。既想要“称霸天下”,还要留下一个“讲义气”的好名声,这让项羽着实有些为难。最后只好采取了个折衷的措施:明天宴会上见机行事,杀也要给在座诸侯一个堂堂正正的理由,让刘邦死也能够闭上眼睛,自己也不用担“不义”的坏名声。

项伯因为要营救张良而泄露军机,可以说已经把刘邦集团从万劫不复的绝境中挽救了出来。所以刘邦决定前去面见项羽,同时向诸侯展示自己坦荡无私、恪守公约、热爱和平、不打内战的高大形象,在政治上争取主动。相反,项羽在已经丧失攻其无备之先机的情况下,以他沽名钓誉的性格,又面对霸上十万之众的后盾,恐怕也只有先与之周旋这一对策。

第二天一早,刘邦由张良陪同,带着一百多骑随从前往鸿门,拜见项王。诸侯们已经在座,看见沛公到来,纷纷行礼,唯有项羽余怒未息,还虎着面孔。刘邦装出一副委屈相诉说:“卑职与将军齐心协力攻伐暴秦,将军战河南,卑职战河北,根本想不到居然能够先人关破秦,更想不到还能活着在这儿迎接将军的到来。现在又想不到竟有小人居间挑拨,使将军对卑职产生嫌隙……”

诸侯对刘邦本来也没有什么恶意,以刘邦这个“关系高手”的圆滑也不会贸然得罪他们,而他们更不知项羽、范增有除去刘邦的阴谋,现在目睹刘邦卑躬屈膝地为函谷关前的“误会”前来谢罪,反过来都替他向项羽求情。项羽有了这么大的面子,态度马上软化,更不愿让刘邦的落落大方映衬出自己的小肚鸡肠,忙抢着说:“这都是沛公的左司马曹无伤派人来讲的,否则,我怎么会发这么大的脾气?”

项羽实在是有勇无谋,显然急于要在诸侯、诸将面前辩解,表示并非自己平白无故冤枉刘邦,以至不得不把曹无伤当众抛出来做替罪羊。这时,刘邦才明白他是被谁出卖了。

从这里既可以看出在搞关系上,项羽的确和刘邦不是一个级别上的。曹无伤主动投了项羽,没想到被项羽一句话就给出卖了,而项伯本来就没有打算为刘邦帮忙,结果禁不住刘邦这个“关系高手”拉拢,致使这个忙是越帮越大。

在宴席上,范增见项羽犹豫不决,就想出了一个点子,什么点子呢?就是找个人借舞剑之际,杀死刘邦。他找的这个人是项庄,是项羽的堂弟,也是一员猛将,按照范增预先布置,带着一批将士在帐外待命,只等项羽发出信号,就一起冲进去解决刘邦,这时范增就让他借舞剑之际杀死刘邦。

项庄舞剑,意在沛公,别人只是图个热闹,没有想那么多,但是局内人都看出了名堂。此时刘邦的手下都不得进入项羽的大帐,所以情况很紧急。这时又是项伯挽救了刘邦。他见项羽不加制止,知道他又改变了主意,情急中离席说:“独舞不如对舞。”边说边已拔剑出鞘,和项庄对起剑来。项庄想找机会刺死刘邦,项伯却时时以身体遮蔽刘邦,使他无法下手。

刘邦仅凭寥寥数语,就让项伯死心塌地为自己效劳,这手搞关系的绝活,非一般人所能够做得到的。项伯不仅在鸿门宴上保护了刘邦的安全,就是后来在项羽分封诸王的时候,也为刘邦出了大力。

在项羽分封诸侯时,为了遏制刘邦,他把刘邦分到了巴蜀。在一般人眼里,这是一块荒蛮之地,所以刘邦感到很是气愤。准备孤注一掷,和项羽血拼到底。但是萧何替他出了一个主意:既然现在和项羽的实力没法抗衡,不如就螺蛳壳里做道场,还不如借这个机会多捞点实地呢,能捞多少就捞多少吧!

打定了主意,就要向项羽反映呀,这个向项羽反映意见的最合适的人选,当然还是刘邦的“亲家”——项伯!而最佳的联系人还是非张良莫属。

这个张良也是个“关系高手”,鸿门宴后,刘邦为感谢张良救自己的大恩大德,曾以黄金百镒、珠子二斗相赠。这可不是一个小数目呀!镒是秦时的黄金计量单位,每镒二十两,也就是给张良黄金两千两。但是有任侠本色的张良根本不看重这些,他收下来后,都以刘邦的名义送给了项伯。张良深知“放长线钓大鱼”的道理,他知道项伯的价值所在。果不其然,这时候项伯又派上了大用场!

这次刘邦又凑集了一笔丰厚的财礼,仍由张良出面,请求项伯向项羽说情,把汉中也分给刘邦。既是朋友出面,又是替亲家静忙,还有实惠可拿,何乐而不为?所以项伯又拿出叔叔的派头,以“义气”为名义,说服了项羽,将汉中的地方又给了刘邦。

于是刘邦如愿以偿,巴、蜀之外,又得到了整个汉中郡。为自己找到了一块跳板,为以后“还定三秦”,挺进关中,进而夺取天下,打造了一个好的条件!

刘邦的“救命符”

刘邦是一个文不能够安邦,武不能够定国的人,说白了,他是一个没有什么特长的人。可以这样说,刘邦之所以能够成就自己的一番功名,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因为他善于“运作关系资本”,而且,这种“关系资本”往往能够在最紧要的关头挽救自己的生命。

青少年起便混迹于社会的刘邦,曾经在即刻就要断送性命的紧急关头,靠江湖上的人际关系和处世原则,绝处逢生。

在荥阳和项羽对峙的时候,刘邦攻占了彭城。得到彭城被刘邦攻占的急报后,正在齐国指挥攻打城阳的项羽,立即命令部将继续击齐,自己则率领精兵三万,连夜经胡陵西下,从彭城北面绕过,先将位于彭城西南面的萧县占住。项羽的军事天才在这次进攻中发挥得淋漓尽致。城阳在彭城的东面,而处于彭城西面的外黄、阳夏、萧县诸地,这时都已经成了讨楚大军的后方,以常理推度,刘邦为抵御楚军来袭,应该是把防守的重点放在彭城以东。结果项羽来个避实就虚,从刘邦的背后发起突然袭击。结果刘邦的军队稍战即溃。楚军趁势追杀,联军士卒在仓惶逃窜中落人睢水、淹死者达十余万人。

西边是楚军的合围,东边是滔滔的睢水,刘邦只有往南逃一条路,结果在半道被楚军追上,刘邦的军队仓促应战,淹死在睢水中的人不计其数,可以说是溃不成军,“睢水为之不流”,足见其惨状。

刘邦身陷楚军重围,情形可谓是千钧一发,也是天不灭刘邦,这时忽然一阵狂风从西北方向呼啸而来,顿时天昏地暗,摧屋折树,飞沙走石,对面不见人影。刘邦趁此良机,带着数十名卫士突出重围,狂奔逃命。

不料刚出虎口,又进狼窝。这时背后又有一支楚军骑兵呼喊着追了上来,而刘邦身边只有十余人了。眼看就要陷于敌手,刘邦在匆忙中回头一看,顿时心中升起了一丝希望。他发现带队追自己的楚将竟是自己的一个熟人!此人是他当年在沛县认识的熟人,姓丁,名固,人称丁公,忙说:“你我都曾经是朋友,何必互相残害呢?‘贤者不相威逼’,如果将军坚决要捉拿我,我就自缚请降,请项王处置。若将军怜惜我,日后有机会,一定好好报答阁下!”丁公也属于念旧之人,一听刘邦此言,念及旧日情谊,旋即勒紧缰绳,停住不追,让刘邦从容逃命。等其他楚军从后面陆续来到时,刘邦已经跑得很远了。

刘邦在危急之时,靠自己积攒下来的“关系”,保住了性命,使丁固宁肯放弃功名富贵,甚至甘冒被项羽察觉后依军法严处的风险,也要放走刘邦。由此可见刘邦“关系资本运作高手”的本领。

俗话说,“三分做事、七分做人”。这个世界上有能力的人很多,然而得到成功的人却太少,更多的人抱怨自己没有机遇,为什么?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他们在搞关系方面有所欠缺。良好的人际关系将会使你在工作中、生活中占据主动,左右逢源。如果你拥有一个强大的人际关系网,那就会比其他竞争者具有先天的资源优势。无论如何,经营好你的人际关系都是你在这个社会中生存的资本。

刘邦的成功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

同类推荐
  • 李自成第六卷:燕辽纪事

    李自成第六卷:燕辽纪事

    明末,农民起义风起云涌。崇祯三年(1630),李自成辍业,于米脂号召饥民起义。后与农民军首领张献忠等合兵,在河南林县(今林州)击败明总兵邓玘,杀其部将杨遇春,随后转战山西、陕西各地。七年,连克陕西澄城、甘肃乾州(今乾县)等地,后于高陵、富平间为明总兵左光先击败。
  • 恭亲王奕诉政海沉浮录

    恭亲王奕诉政海沉浮录

    晚清历史风云变幻,爆发于19世纪中叶前后的两次鸦片战争和太平天国运动从内外冲击着清王朝的统治基础,有忧患意识的统治阶层开始思索如何自强以抵御外侮,于是自19世纪60年代至90年代,他们发起并领导了一场轰轰烈烈的“自强”、“求富”运动——洋务运动。中法战争和甲午中日战争的相继爆发使洋务官员寄予办洋务以自强御侮的梦破灭,在封建社会内部孕育出的新生资产阶级力量则开始思索一条新的社会发展的道路——鼓动光绪帝进行改良变法。
  • 卡洛斯全传

    卡洛斯全传

    卡洛斯·斯利姆·埃卢,一位墨西哥的黎巴嫩移民后裔。人称墨西哥电信巨头的他,毕业于墨西哥国立自治大学,第一份工作是数学老师。截止到2010年,他名下各类企业的总市值达一千多亿美元,将近墨西哥股市总市值的一半,而他的财富总额相当于墨西哥国内生产总值的8%。他名下的企业几乎涉及墨西哥工商业各个领域,这使他成了所有墨西哥人都难以离开的无冕之王。
  • 中国古代名人传

    中国古代名人传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中华历史每走到关键处,总要凸现出几颗辰星,或明或淡,闪耀在历史的天空。他们中有英雄豪杰,也有跳梁小丑;或流芳千古,或遗臭万年。因为他们的出现,才演绎了中国历史的奇丽壮阔与丰富多变。他们身上浓缩了华夏数千年的风雨历程,彰显着中国人性的善恶与美丑。
  • 读懂蔡元培

    读懂蔡元培

    《读懂蔡元培》沿着这样的体例——“言+行+大事记+人物小传+著作精选”。巧妙而精到地展示了蔡元培先生的全貌,是一本生动活泼,而又全面了解蔡元培先生的读本。 其中:“言”“行”取微博体形式,“言”即蔡元培精辟精彩的言论,“行”则是彰显蔡元培个性特质的行为。“大事记”是蔡元培所历重大历史事件、社会活动、学术活动等,记录蔡元培在其中的作用和影响。“人物小传”是对其一生经历的概览,尤其侧重于蔡元培的成长、求学、治学等方面的经历。“著作精选”则是最能体现蔡元培文化贡献的代表作品的选摘汇集。
热门推荐
  • 酒店管理制度表格流程规范大全

    酒店管理制度表格流程规范大全

    从思想上来说,管理是哲学的;从理论上来说,管理是科学的;从操作上来说,管理是艺术的。然而,不论管理是哲学的、科学的还是艺术的,首先它都需要健全规范的管理制度作为支撑。制度是一切管理运行的标尺与准则。因此,建立一套体系完备、规范化的管理制度和操作表格在现代酒店管理中就显得尤为重要。为此酒店管理制度表格流程规范大全酒店管理制度表格流程规范大全,我们总结了许多成功酒店先进的管理经验与做法,借鉴了同类书籍的相关知识,在此基础上,编写了本书。
  • 带着兔子去升级之素食狐狸

    带着兔子去升级之素食狐狸

    龟兔赛跑的故事千百年来在妖界流传,兔子林跑跑从小立志改变龟兔赛跑的结局,一心找只乌龟为兔子家族正名。然而除了上古神话中的玄武神龟,妖界根本没有修成精的乌龟。林跑跑瞒着家人偷偷溜出妖界寻找修成精的乌龟,被狐狸香喷喷盯上。狐狸香喷喷是个素食主义者,但狐族有个规定,每只成年的狐狸必须要抓到一只猎物,才能通过成年考核。香喷喷为了成年也是拼了,伺机寻找机会接近林跑跑。最后却被林跑跑的天真善良和勇敢无畏吸引,放弃抓捕林跑跑,机缘巧合陪着林跑跑找到了乌龟大神玄武,得玄武指点,两只动物跨越种族困难拯救了仙界,最后破例被收入仙籍。
  • 不朽虐杀

    不朽虐杀

    带着虐杀原形专属系统穿越异界,成为罗家的废物少主。彪悍的人生从此开始!什么丹田破碎不能修炼?哥有虐杀原形专属系统,突破对哥来说不过是杀杀怪,做做任务,偶尔杀杀人,太轻松了!所谓的天才在哥的眼中只是经验和进化点数而已!功法?只要看一下名字,便可以学会。都练几遍便可以升级!
  • 爱落尘埃

    爱落尘埃

    藤子是倔强、任性的女子,但是她一直喜欢去做乖乖女,她知道只有这样黎阳才不会离开她,可是一切都在高考毕业那天被搅乱了。黎阳离开了,去哪儿了?没人知道!2年间藤子独自活在德州,将自己的倔强。任性发挥的淋漓尽致,她遇到了魏景然,一个总是很酷的人,他们一起游走在GX酒吧;白战风的突然闯入,让他们变成了黄金三人帮,开始盘旋在整个商贸大道。无意中闯入黑色的交易,一场巧合的爆炸,百战风的离开。事情到底是怎样的。藤子又为什么死死寻找黎阳,而魏景然心中的秘密又是什么,但是真想揭开后,藤子又该如何面对自己!黎阳的温柔阳光,却在消失2年后性情大变,到底是因为什么!等待一切平静之后,可以陪她看夕阳西下的是谁呢。
  • 罚跪妖帝

    罚跪妖帝

    他曾是广寒宫里唯一的男人,可在劫难来临之时,却只能躲在女人的身后。他要变强,却被锁到了兔子的身体,沦落到不知名的蜉蝣下界。一步步的不屈不挠,勇往直前,脚踏五彩祥云去迎接自己的心爱。
  • 神魔养成

    神魔养成

    被神灵遗弃的少年,体内却藏有两道上古残魂,一神一魔,一正一邪。懦弱平凡的他是遵循神的遗志找回光明的信仰成就万人敬仰的英雄,还是被无尽的黑暗蛊惑,一念成魔,化身罪恶的魔王。
  • 大凉山旧事

    大凉山旧事

    一部中国式山野田园牧歌一帧帖旧时代的诗意画卷一份都市霓虹里最遥远的乡愁
  • 无境道

    无境道

    人生路崎岖坎坷,错综事变幻莫测。人世间千奇百怪,唯有真情永相伴。-----------------------------------本书主角沈寒峰一个平凡而又传奇的人物。却因为体质乃是万载前‘古寒体’以及无上功法‘玄通决’卷入乱世纷争之中……怎奈世事无常,任你本事强横无比,却也躲不开阴谋算计。当沈寒峰再次苏醒,便今朝非往昔。冰魔现,神鬼寒,震玄境,碎恩仇。-----------------------------------ps:本书属于慢热型,书友可先收藏,等肥了在观看。
  • 重生步无心

    重生步无心

    佣兵杀手步无心被背叛了,然后死了,最后魂穿了……好!很好!姐终于有机会过上悠然田园般的日子了。可一睁开眼,步无心就怒了!穿到架空的朝代也就算了,为毛还是个公主?生母不受宠她也不计较了,但也不能待遇和冷宫无二般啊?这些都不重要,倒霉催的是当朝皇帝有可能还不知道,他还有个闺女在一个犄角旮旯的地方受苦受难呢。步无心无语问候贼老天:您这玩笑开的有点大啊?不过,好在还有一个储物戒做补偿,外加顶级功法助她成就绝世高手,更有医药,毒术伴她左右。
  • 听风说回来过

    听风说回来过

    听风说我们已经过去,对于过去的昨天,就让他过去吧。对于未到的明天,让我们用热情去迎接,谢谢那些出现在我生命里的人,没有你们就不会有我,不管你们给的是伤痛还是快乐,由你们才有我的成长,就当风未吹过,你未来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