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491400000014

第14章 为什么不可能有“前世”和“来生”?

上面说到的那位宗教哲学家希克,还认真严肃地讨论了“前世”和“来生”的问题。

很多宗教,尤其是印度教和佛教都主张人有“前世”和“来生”,就是说,在这个世界上,我们以前已经活了很多次,以后还会活很多次。人的灵魂(或自我)会从一个身体到另一个身体进行“轮回”,就像印度史诗《薄伽梵歌》所说的,“如同一个人脱掉穿破了的袍子,穿上另外的新袍子!”除了在印度,在中国和西方也有人相信这种事情。

相信这种事情的人提出的证据常常是,某某人对前生前世的事情有记忆,能够回忆起来。

一个著名的例子是,他们说,有一个叫卢迪的人生于1902年,住在印度的穆拉特,年纪轻轻就死了,后来有一个叫德维的人生于卢迪死后的1926年,住在印度的德里,他能记得卢迪经历过的许多人和事,因此他就是卢迪的灵魂(或自我),不过是投生在德维的身体之中而已。

希克反驳说:一个人年老时还记得自己小时候的一些事情,因此,尽管老年的他与幼年的他,在生理上和心理上大不一样了,小时候身体的细胞换成了成人时身体的细胞,思想和性格等等也起了变化,但仍然有证据说,老年的他与幼年的他是同一个人。因为这个人是连续不断地活着,他记得的是同一个生命中以往的事情。但是,既然卢迪死后德维才出生,那就不是同一个生命,假如德维的记忆是真的,那也是关于另一个生命的记忆,所以很难说二者是同一个人。何况,相信轮回转世的人也承认,绝大多数人都不记得所谓“前世”的事情,这意味着,要说两个生活在不同时代不同地方的人是同一个人,用记忆来做连接两人的纽带是不可靠的。

“你是我?我是它?”

要说张三和李四是同一个人或一个灵魂的两次“投胎”,还可以想出两条连接两人的纽带,一是生理或身体的相同,二是心理或性格等的相似,因为这些东西可以被观察到,可以用来作为证据。

一个人从摇篮到坟墓,身体细胞都在不停地变换,所以构成婴儿的那些细胞到婴儿成人后早已不存在了。但是,一个人在任何一个时刻,其细胞的变换总是很微小的,就是说,每一时刻都有足够多的细胞同前一个时刻的那些细胞是重合的,而且这个人虽然在变,却一直生存着,这就足以证实老年的他与幼年的他是同一个人。可是,一个生活在比如说2000年前的匈奴人,同一个生活在今天的阿根廷人,其身体细胞或生理有什么重合之处呢?那个匈奴人的细胞早已全部腐烂消失了。而且按照轮回说,投生的人完全可能从男人变成女人,甚至从一个人变成一条蛆虫,那么二者就更不可能有生理上的联系了。看来这条纽带也不牢靠。

那么第二条纽带呢?比如说一个今天的美国人同一个800年前的印度人,如果性格都很内向,都很喜欢沉思,都很擅长艺术,都很友好善良,都很……这是不是可以成为两人是同一个人或有同一个灵魂的证据呢?显然不能。因为第一,这种性格和气质的相似,程度是不同的,要相似到什么程度才算是同一个人,这确实无法确定。第二,性格和气质等等相似的人,在任何时代都是太多太多了,例如800年前有300个人的心理状态都很像这位美国人,那么他是其中哪一个人的投胎呢?这也没法确定。于是,第二条纽带又成了问题。

这种宗教哲学理论的意思是说,人有“前世”和“来生”等等说法是无法证实的。但它也并没有完全否认这种说法的价值。它发现,如果把这些说法理解成一种人生哲学,不是说人做了坏事真的会投胎成蛆虫,做了好事来生就有好报,而是说人做了好事必然会在世上留下对己对人都好的结果,做了坏事也必然会有坏结果,那么,这种人生哲学就很有道理。一个人经常破坏交通规则,就会加剧交通的混乱,也就增加了自己和别人死于交通事故的可能性。事情难道不是这样吗?

同类推荐
  • 范畴篇

    范畴篇

    在《范畴篇》里,亚里士多德首先使用了范畴这个术语的,他规定出十个范畴,作为基本概念,它们是:实体、数量、关系、性质、活动、遭受、姿态、时间、地点、状态。他认为最重要的是前面四个范畴,特别是性质,尤为重要。
  • 学衡派思想研究

    学衡派思想研究

    该书是一本纯学术的著作,相信会对有志于了解、学习、研究文史哲的朋友有所帮助。
  • 孟子说处世

    孟子说处世

    孟子,被后人尊奉为仅次于孔子的“亚圣”,他继承和发扬了孔子的思想,提出了一套完整的思想体系,对后世产生了极大的影响。本书是《孔子说为人》的姊妹篇,作者通过对孟子思想的潜心修炼,联系现实,采撷了一些对人生具有指导意义和警惕句进行哲理性阐述,富含诸多的自我修炼的法门和为人处世的智慧。本书作者在阐述先哲慧语时,谨慎而又随性所致文中哲理性语言读之如醍醐灌顶,古今中外故事巧妙穿插,让你读来恍若与密友窃窃私语,与挚友亲切交谈,于随意中获益匪浅。
  • 菜根谭人生大智慧

    菜根谭人生大智慧

    本书从修身养性、为人处世、居家交游、求学问道、气节名利、建功立业等六个方面阐述了《菜根谭》的深刻人生哲学。
  • 中华家训(第三卷)

    中华家训(第三卷)

    本书介绍了中国古代的“齐家”文化源远流长。“家训”、“家诫”一类著作,起源于东汉而盛行于魏晋南北朝时期。它是当时世族社会教育制度的产物。
热门推荐
  • 染爱成瘾:娇妻爱不够

    染爱成瘾:娇妻爱不够

    她被人陷害,喝了下药的酒,迷醉噬心中把植物人给上了--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遗忘繁星的季节

    遗忘繁星的季节

    爱对了灵魂,住错了人。纪臣:“我不是同性恋,只不过我爱的灵魂住错了‘人'。"何庆云:“我给过你逃的机会了,这次不会让你逃走的。”爱是不分性别的,如果只有异性之间的爱是“爱”,那么“爱”的解释只是交配。(反歧视,我只希望为世界增加一些正能量。)
  • 乌雅落过的村庄

    乌雅落过的村庄

    本小说全篇41万字,时间跨度约四十年。内容围绕一个沙漠中小小村落,发生的起起落落悲悲喜喜的故事。内容有真有假,情景却是作者记忆深处的一幕幕的真实。作者曾生活在一碗村这样一个小村庄十几年,对那段往事和生活记忆犹新。希望同趣者共鸣。亚宁自信,一定不负您的所…
  • 红白喜事主持辞及典型致辞

    红白喜事主持辞及典型致辞

    您也可以尽览全书,在闲暇之余,您可从《红白喜事主持辞及典型致辞》中觅到华丽词章,让您在休闲时光里与美词相伴、满口生香。中国人历来爱热闹,婚丧嫁娶、节庆礼宴都要举办仪式。众宾客齐聚一堂之时,怎能没有司仪、主持以妙词新语为气氛添砖加瓦?更有各种酒席、宴会,也少不了祝酒致辞。如果您还在为“理屈词穷”而愁上加愁,就一定不能错过《红白喜事主持辞及典型致辞》。婚礼、宴会、生日、节日、葬礼、商务庆典及其他多种喜事庆典主持辞及经典致辞,《红白喜事主持辞及典型致辞》应有尽有,您尽可取己所需,在四方来客面前风头尽显。
  • 金舆图

    金舆图

    少小离家老大回,开国勋将陈家子孙陈小鱼,很小被送去泰国清迈,完成父亲遗愿为九公养老送终,一场拳赛改变他的生活,阴谋绑架被卖至佣兵岛,才发现这个私人的军事公司竟和自己有关……
  • 傲剑仙路

    傲剑仙路

    富贵非我愿,帝乡亦不期。御剑乘风去,伏魔天地间。一生一代一双人,一客一剑一倾心。这一世,只为卿傲剑走仙路!两帝星合二为一,天象大变,凡界涂炭,上界大乱,他将如何承袭第一剑仙与第一散修的意志,拯救两界众生?
  • 禅是细微处的光明

    禅是细微处的光明

    禅是印度哲学与中国人人生观的美好结合,她直指人心里,如石火电光破入万古沉寂,让莲花开放在并非虚空的人生。本书通过讲述禅的故事与佛陀好语,寓意颇深,希望以简明的方式启迪读者以佛学之智慧,不是说三道四,而是只讲一个道理:万事忍耐,自有一番月明境界。
  • 丹魔白狼

    丹魔白狼

    我带着绝世魔体重生。我带着满心不甘而来。我带着征服世界的野望。我带着驰骋天下的豪情。我是白狼。丹魔白狼。PS;感谢起点论坛封面组提供封面!
  • 舰船巡航(走进科学)

    舰船巡航(走进科学)

    本书对舰船有较全面的介绍,是少儿科普类的精品书籍,会对少儿的知识面有一个广泛的拓宽。
  • 太上洞玄灵宝智慧定志通微经

    太上洞玄灵宝智慧定志通微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