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492400000037

第37章 隋唐至明清时期道教与儒释的关系(6)

这个先天真一之气,又叫“真一之精”,“先天之正气”,“真阳”。它究竟是什么样子呢?“是气也,本于先天,藏于后天。处圣不增,处凡不减。有生之初,不垢亦不净,不生亦不灭,不色亦不空。寂然不动,感而遂通,处于万物之中,不为万物所屈。”(《周易阐真》卷一《乾》,《藏外道书》第8册)寂然不动,即是真空;感而遂通,即是妙有。”(《会心内集》卷下《真正丹药论》,《藏外道书》第8册)此气非色非空,无形无象,不可以知知,不可以识识。视之不见,听之不闻,抟之不得,恍恍惚惚,杳杳冥冥,不可形容。”(《指南针·百字碑注》,《藏外道书》第8册。)先天虚无真一之气,系混沌初分之灵根,为生物之祖气,含而为真空,发而为妙有,用而为道心,养而为谷神。至无而含至有,至虚而含至实。内有五行之气,而无五行之质,藏于五行之中,而不落于五行。为圣为贤,作佛作仙,皆由这个。”(《指南针·无根树解》,《藏外道书》第8册)之,此气十分神秘。同时又有无穷的能量,“位天地,统阴阳,运五行,育万物”( 《指南针·无根树解》,《藏外道书》第8册)整个宇宙万物都在它的“禽制”之中,“言统摄万物,制造万物者,在乎一气也”( 《阴符经注》,《藏外道书》第8册。)而且它和道一样,是至善无恶的:“道者何?即太乙含真气,不假作为,从容中道,真空妙有,至善无恶之谓。至善无恶,则是善之极。”(《周易阐真·先天方圆图》,《藏外道书》第8册)见这个先天真一之气,既有道所生之“一”的品格,又很类似佛教的“真如”、“佛性”和理学家的“天理”、“良知”。刘一明做过这样的表述:“谷神者,先天虚无之一气,所谓圣胎者是也。此气非色非空,即色即空。……儒所谓太极,又谓至善,又谓至诚;释所谓圆觉,又谓法身,又谓舍利;道所谓金丹,又谓圣胎,又谓谷神。其实是人生本来良知良能,空谷虚灵之神耳。”(《悟真直指》卷二,《藏外道书》第8册)是说,先天真一之气,在三教中有不同的叫法,实际等同于佛教的法身、真如和儒家的太极、良知良能。因此,道教修炼此真一之气的金丹,也就相当于修炼佛教的真如、佛性和儒家的太极、良知良能。

刘一明说,先天真一之气派生先天阴阳二气和先天五行之气,而先天阴阳所统的五行之气,有内五行和外五行之分:“内五行,精、神、性、情、气;外五行,仁、义、礼、智、信。性统仁,属木;情统义,属金;神统礼,属火;精统智,属水;气统信,属土。人秉阴阳五行之气而生,即具精神性情气之五行,有仁义礼智信之五德。”(《悟真直指》卷二,《藏外道书》第8册)些都为人的“天赋之性”,或称“天命之性”。他说:“天性者,天赋之性,即真如之性。”(《阴符经注》,《藏外道书》第8册。)说:“性者理也,在天为理,赋之于人为性,故名其性曰天性。”(《百字碑注》,《藏外道书》第8册。)此说来,人所具有的仁、义、礼、智、信等“天性”,都是先天真一之气赋予的,是神圣不可侵犯的。这种说法,既为儒家的道德规范抹上了神圣光彩,又为自己增加了几分儒气。

(二)道心、人心

理学家称伪《古文尚书·大禹谟》中“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为“十六字心传”,用它来讲个人修养和治国平天下。认为人心“生于形气之私”,和各种物欲联系着,故很危险;道心“原于性命之正”,合于伦常道德,很微妙。故修身应“守其本心之正而不离”,才能使“危者安,微者著”,合乎中庸的要求(朱熹《中庸章句序》)此思想又与所谓“天命之性”、“气质之性”的思想联系在一起,成为理学家性命之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刘一明据此思想,建立起内丹理论中的“道心”、“人心”说。他说,先天真一之气所派生的阳刚、阴柔二气形成道心和人心,“阳刚之气,在人为道心;阴柔之性,在人为人心”( 《会心内集》卷下《颠倒阴阳论》,《藏外道书》第8册)他认为此二心的性质是不同的:“道心是心非心”,“人心非心是心”;“道心是真,人心是假”;“非心之心,是谓真心,真心非色非空,无方无所,虚灵不昧,是谓无心”。“人心刚而不中,见景生情……随风起尘,执守不专。”(《周易阐真》卷三《咸》,《藏外道书》第8册。)道心者,本来,不识不知,顺帝之则之心,为真心;人心者,后起,有识有知,七情六欲之心,为假心。真心益人性命,假心伤人性命。”(《沁园春注》,《藏外道书》第8册)道心者,天地之心,是心非心,空空洞洞,无一理不具,无一物能著,乃五行精一之神,曰真阳,曰真铅,曰真种……”(《修真辩难》卷上,《藏外道书》第8册)一明认为:“人心者,一切知觉运动者是也,知觉即是灵知;道心者,一切境遇不迷者是也,不迷即是真知。人心只能灵知,而不能真知,其性柔,故谓阴;道心既具,真知兼能灵知,其气刚,故谓阳。”(《悟真直指》卷二,《藏外道书》第8册。)

他进一步阐述说:“人生之初,只有一个良知良能,真灵之性,并无人心,亦无道心。交于后天,方有人心、道心之分,真知、灵知之别。”(《悟真直指》卷二,《藏外道书》第8册。)说:“人秉天地易简之德,知能俱良,刚柔兼赅……及交后天,良知变为假知,良能变为假能……性命乱摇,失其秉受天地简易知能之良。”(《孔易阐真》卷下,《藏外道书》第8册。)只要人一生下地,不管是圣人或凡人皆具此二心,“虽圣人亦有人心,虽凡人亦有道心。圣人有人心者,以其不能灭知觉也;凡人有道心者,以其间有不昧处也。圣人之所以异于凡人者,真灵如一,有知有觉,能常不昧耳;凡人之所以异于圣人者,真灵相隔,不知不觉,不能不昧耳”( 《悟真直指》卷二,《藏外道书》第8册)而且此二心又是互相渗透的:道心中杂有人心,人心中亦有道心。所以“道心固不可少,人心亦不可灭”( 《悟真直指》卷二,《藏外道书》第8册)

刘一明认为:因道心与人心有别,其作用也不同。道心是真,是正,故“用其心,则感之得正,阴阳相通……何物不可感,何感不能利乎”( 《周易阐真》卷三《咸》,《藏外道书》第8册。)人心是假,是邪,故“用假心,则感之不正,阴阳相离”( 《周易阐真》卷三《咸》,《藏外道书》第8册。)“盖人心有识神藏焉,识神假灵生妄,见景生情,随风生波,灵归于假,而人心惟危矣。人心惟危,邪气盛,而正气弱,道心不彰,而道心惟微矣。”(《悟真直指》卷二,《藏外道书》第8册。)道心为阴气所陷,即道心不振也,人心入阳气之内,即人心用事也。道心不振,人心用事,正气渐消,邪气渐盛,性命焉得不伤乎?”(《会心内集》卷下《颠倒阴阳论》,《藏外道书》第8册)又说,人一入后天,即人心用事,道心不彰,修道之要在于使之颠倒过来,变成道心用事,人心受制,以道心统率人心,人心顺从道心:“人心灵知,道心真知,合而为一,以真知而统灵知,以灵知而顺真知。真灵不散,依然良知良能,浑然天理。”(《悟真直指》卷二,《藏外道书》第8册)时,他认为还要“炼道心真知之刚,归于中正,锻人心灵知之柔,归于中正。是刚柔相和,健顺相当,惟精惟一,允执厥中,良知良能,浑然天理……金丹乃刚柔二气凝结而成,真知灵知,归于正中,天人混合。”(《悟真直指》卷二,《藏外道书》第8册)

以上道心真知,人心灵知及其性质、作用等说法,显然融有程朱理学“天命之性”、“气质之性”的思想因素,尤其融有王守仁“良知良能”的思想因素。

(三)神室、药物、火候

内丹家以鼎器、药物、火候为修炼三要素,刘一明亦在这些方面多有论述。他称鼎器为神室,著《神室八法》以论之,声称,神室由刚、柔、诚、信、和、静、虚、灵等八种德性所构成,并对每种作了详细的说明。这在内丹家中是独树一帜的。但是这八种虚构的神室材料,至少前四种来源于理学家。刚、柔来源于《易》,诚、信来源于孔孟,而为理学家修身的方法之一,所谓“正心诚意”,“人无信而不立”等,以之作神室材料,以示内丹不异于儒道。

在药物采取上,刘一明除以道教传统的精、气、神为内药外,又以仁、义、礼、智、信作为外药。这是他将阴阳所统之五行分为内、外(见前述)的逻辑发展。他说:“人之本来性情精气神,五元一家,仁义礼智信五德一气……及交后天,后天精神魂魄意五味用事,喜怒哀乐欲五贼张狂,先天五元分散,五德各偏。……不有医药,待死而已。祖师慈悲,设金丹有为之道,教人去妄存诚,明善复初者,即采药以医病也。医病者,即复初也……采药,即采仁义礼智信之善性也。……采五元五德真正大药而锻炼之,未有不能成道者。”(《会心内集》卷下《采取药物论》,《藏外道书》第8册)说:“丹法只取道心一味大药。这个道心虽是一味,而统五行之气,具五行之德。盖道心乃真一之水所化,一者数之始,一而含五,五而归一。”(《悟真直指》卷三,《藏外道书》第8册)性情精神,聚于一气,仁义礼智,归于一信,是谓四象和合,五行攒簇。”(《会心内集》卷下《颠倒阴阳论》,《藏外道书》第8册)一明还特别强调“诚”、“信”二字,将此二字作为和合五元(精神性情气)、五德(仁义礼智信)的催化剂。他说:“欲正其心,先诚其意,意诚则己土定而人心静,欲行其道,先立其信,信立则戊土现而道心彰。若道心无信,人心不诚,虽有仁义礼智,各不相顾,所藏性情精神,亦皆相背,何能结至灵至圣之神丹乎!故修道者必以诚意立信为主。意诚信立则道心彰,人心正,彼此和合,阴阳相应,先天之气自虚无中来,凝而为一粒黍珠,散者复聚,去者仍还。”(《悟真直指》卷二,《藏外道书》第8册。)

在火候问题上,刘一明虽和其他炼丹家一样讲文火、武火,但也加进儒学内容。他说:“文火者,回光返照,黜聪毁智,专心而养正气,如守城也;武火者,惩忿窒欲,去妄存诚,猛力以除客气,如野战也。”(《悟真直指》卷二,《藏处道书》第8册)

(四)炼养过程

刘一明分炼养过程为炼己筑基、凝结圣胎、炼神还虚等三步。谓此三步乃为中、下之人所设,上德之人直行第三步即可。他说:“返还之功,莫先于炼己筑基。炼己者,炼其历劫尘根,气质偏性,与夫一切习染客气,即惩忿窒欲、克己复礼之功。能惩忿窒欲,克己复礼,则无思无虑,不动不摇,根本坚固。即如起屋必先筑基,基地坚固,木料砖瓦由人做作,无不负载也。炼己即在筑基之中,筑基不在炼己之外。”(《象言破疑·炼己筑基》,《道外道书》第8册 )“忿为阻道之物,欲为乱道之贼……故修道头一步工夫,先要惩忿窒欲,忿欲损去……前程有望。”(《孔易阐真》卷下,《藏外道书》第8册)还强调炼己须先认得天良真心:“真心无心,无心之心方是天良之心。有此天良之心,何难于己之不能克去乎!”(《象言破疑·天良真心》,《藏外道书》第8册)养之第二、三步,亦多有融合儒、释,兹不具论。其炼丹理论的儒学色彩十分浓厚。

此外,刘一明又著《通关文》融合佛教。该文要人勘破“****”、“恩爱”、“色身”等五十关,教人认得“人生在世,万般皆假”,父子、兄弟、夫妇间的恩情都是“假事”、“多事”,都是“逢场作戏”( 《通关文·恩爱关》,《藏外道书》第8册。)人身亦是“四大假合”,“直亭亭一团脓胞臭肉”,要“视七窍为窟笼,视四肢为木节,视皮肉为脓胞,视五藏为痞块”,如此才能舍肉身而修法身(《通关文·色身关》,《藏外道书》第8册)因此修炼金丹并非要求肉体飞升,只是要求“脱离幻身(肉身)”,使“法身(真阳乾体)”永存。那些“犹恋幻身,不肯舍去,此名曰恋家鬼,神仙之所不乐为者也”( 《修真辩难》卷上,《藏外道书》第8册)可见刘一明的内丹理论,三教思想俱足,不过以理学色彩浓厚为其主要特点。这是明清时期理学仍居主导地位的反映。

活动于清嘉、道时期的傅金铨也以融儒为主要特点。他“自言受训于纯阳吕祖,应八百之谶,首先忠孝”( 《杯溪录》自序,载《道书十七种》,《藏外道书》第11册)是净明道的晚期弟子。故他承袭刘玉思想,以忠孝立本,人道为先。他说:“欺诈者,杀佛之戈矛,忠孝者,成仙之阶级。不尽三纲五常,必入四生六道。求道之士,恶可以不忠孝耶?”(《杯溪录》,《藏外道书》第11册。)君本我所当忠,父母我所当孝,兄弟我所当友爱。仁孝恻隐,义尽纲常。不欺是我本心,不诈是我天良。《书》曰:彰厥有常,吉哉!”(《杯溪录》,《藏外道书》第11册。)欲学神仙,先为君子,人道不修,仙道远矣。人道是仙道之阶,仙道是人道之极。不有人道,安求仙道?正心修身,徙义崇德,此庸行也,孝弟忠信,忍让慈惠,此庸德也。庸德之行,庸言之谨,真学志士,必自此始。……余垂家训,新书二联:忠信立身之极,昭兹令范;孝弟为人之本,敬尔天常。”(《道海津梁》,《藏外道书》第11册)

他又以丹道会合理学,说:“炼心者,炼去欲心,现出真心。真心无欲,有欲是尘。……欲性之见,只要除欲。”“真心本自安和静好,所不静好者,物欲动之耳。”“水本至静,风浪动之,水本至清,泥淖浊之。去浪而水自静,去淖而水自清。清是其本体,静是其本性,真心亦犹是也。”“学者先知性真本体,然后施炼心养性之功,庶不以贼为子,错认识神。”“真心实不能思,不能想,无有念。果能无思想,无念虑,则轮回之根自绝。养我真心,空洞无物,所有者,理而已。此理即是天理,即是道理。”“在天地之先,未有此形,先有此理。”“未生之前,此理充满太虚,一经命下,气以成形,理即赴之,自然而全。”(以上皆见《杯溪录》,《藏外道书》第11册)克己复礼,谓克去己私,复还天理。”(《性天正鹄》,《藏外道书》第11册)此等等,连篇累牍,与理学家谈性理无有二致。

总上可见,明清道教融合儒、释思想更深、更全面,有的道士简直成了够格的理学家或佛学家。

与此同时,儒、释二家融道也加深了,尤以理学家融道最突出。明代理学大家王守仁提出“致良知”和“知行合一”说,对社会影响很大。但他阐发“致良知”时,常借用道教内丹理论。一次,学生问他,何为“仙家元气、元精、元神?”他回答说:“只有一件,流行为气,凝聚为精,妙用为神。”(《传习录》上,《王文成全书》卷一,《四库全书》集部)生陆澄又问:“元神、元气、元精,必各有寄藏发生之处,又有真阳之精,真阳之气云云?”他回答说:“夫良知一也,以其妙用而言,谓之神,以其流行而言,谓之气,以其凝聚而言,谓之精,安可以形象方所求哉!真阳之精即真阳之气之母,真阳之气即真阳之精之父。阴根阳,****阴,亦非有二也。苟悟良知之说明,则凡若此类,皆可以不言而喻。不然,则如来书所云三关、七返、九还之属,尚有无穷可疑者。”(《传习录·答陆元静书》,《王文成全书》卷二,《四库全书》集部。)有很多学生,在他的影响下,也大谈内丹,如王畿说:“人之所以为人,神与气而已矣。神为气之主宰,气为神之流行。神为性,气为命。良知者,神气之奥,性命之灵枢也。良知致,则神气交,而性命全,其机不外于一念之微。”(王龙溪《语录》,《明儒学案》卷一二《浙中二》,《四库全书》集部)一学生朱得之也说:“人之养生,只是降意火,意火降不已,渐有余溢,自然上升。只管降,只管自然升。非是一升一降相对也,降便是水,升便是火。《参同契》‘真人潜深渊,浮游守规中’,此其指也。”有人又问金丹,他答道:“金者,至坚至利之象,丹者,赤也,言吾赤子之心也。炼者,喜怒哀乐发动处是火也。喜怒哀乐之发,是有物牵引,重重轻轻,冷冷热热,锻炼得此心端然在此,不出不入,则赤子之心不失。久久纯熟,此便是丹成也。”(《朱得之传》,《明儒学案》卷二五《南中学案》,《四库全书》集部。)此,几疑这位理学家是道士。受道教影响深者,不限于阳明学派。如泰州学派的罗汝芳是嘉靖三十二年进士,“早岁于释典、元宗(道教)无不探讨,缁流(僧人)、羽客(道士)延纳弗拒”,“师事颜钧谈理学,师事胡清虚谈烧炼采取飞升,师僧元觉谈因果单传直指”,是一个出入三教的人物。“每见士大夫,辄言三十三天,凭指箕仙,称吕纯阳自终南寄书。”(《罗汝芳传》,《明儒学案》卷三四《泰州三》,《四库全书》集部)俨然为一道士面孔。尤有甚者,儒学家林兆恩竟在明代后期将儒学变成三教合一的宗教,名“三一教”。这是他长期从事儒学后,四十余岁时在所建学术团体的基础上演变而成的。其间道士卓晚春对他有很大影响。他又十分崇拜道士张三峰。后世三一教堂中,除供奉三教教主和林兆恩像外,又供奉张三峰和卓晚春。由此可见释、道对儒学影响深刻。

明清佛教融会理学者多,融会道教者少。但“三教一家”仍为许多僧人的口头禅。明代四大高僧之一的株宏说:“三教……理无二致,而深浅历然。深浅虽殊,而同归一理,此所以为三教一家也。”(《正讹集·三教一家》)一高僧德清“尝言为学有三要,所谓不知《春秋》,不能涉世;不精《老》《庄》,不能忘世;不参禅,不能出世。此三者,经世出世之学备矣,缺一则偏,缺二则隘”( 《憨山老人梦游全集》卷一九)又说:“愚意孔、老即佛之化身也。”“是知三教圣人,所同者心,所异者迹也。以迹求心,则如蠡测海;以心融迹,则似芥含空。心迹相忘,则万派朝宗,百川一味。”(《憨山老人梦游全集》卷四五)清著有《道德经注》二卷,《观老庄影响说》一卷,《庄子内篇注》四卷,多融道家。

由上可见,明清三教融合的深入,使三教在思想文化方面,表现出许多相通相似的特点,而各自原有的独特个性反而变得模糊起来。

(原为《道教与中国传统文化》第五章《道教与儒释》之一部分)

同类推荐
  • 基督教与西方文学

    基督教与西方文学

    犹太教是最古老的一神教,他的影响已不仅仅是对犹太人和犹太文化,也不仅仅局限于宗教领域,而是对世界文化诸多方面都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至今依然在发生作用。在犹太教中孕育并最终分化出来的基督教从中世纪开始成为欧洲主流意识形态,历经千年发展积淀为西方根深蒂固的宗教文化传统,形成西方文学与宗教不可分割的内在关系。
  • 小乘佛教

    小乘佛教

    小乘,梵语hina—ydna。亦称声闻乘。二乘之一。乃大乘、菩萨乘之对称。意译为狭小之车乘,指运载狭劣之根机以达小果之教法;即所修之教理行果,与能修之根机均为小劣之法门。小乘之名,原系大乘佛教徒对原始佛教与部派佛教之贬称,其后学术界沿用之,并无褒贬之意。小乘佛教之教义,主要以自求解脱为目标,故为自调自度(即灭除烦恼,证果开悟)之声闻、缘觉之道,而异于大乘佛教自利利他二者兼顾之菩萨道。
  • 中国禅学

    中国禅学

    金开诚、杜永刚编著的《中国禅学》禅学对佛学教义的把握并非义学式 的,而是具有藉教悟宗的特点,参禅者开悟时称其感受为“如人饮水,冷暖 自知”,这成为禅师悟感的典型表述。在禅学看来,所谓看山不是山、看水 不是水的感受,只是禅悟的某个阶段的境界,其最高境界仍要求视山为山、 视水为水。《中国禅学》讲述中国禅学的文化精神,早已融入了传统文化思 想之中,并对中国人的思想、情感和生活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 禅与养生

    禅与养生

    将前人精要有机地融汇组合在自己的认知结构中,化繁为简。相信有兴致的读者详阅后,在很多方面与我会有共同感悟。若能照此修禅、养生,净化心灵,强身治病,延年益寿,善莫大焉。
  • 净空法师说《佛教故事》

    净空法师说《佛教故事》

    本书汇整净空法师于各次讲演中所引用的公案因缘故事,使读者通过这些深含哲理的故事,明白宇宙人生的道理。通俗易懂,雅俗共赏。
热门推荐
  • 我家有个狐仙大人:史前最无良穿越

    我家有个狐仙大人:史前最无良穿越

    “啊。。”一声惨叫划破夏日的长空,TNND,这都什么时代了,哪个不上道的混蛋还偷窨井盖啊,真没追求。于是。。。之后。。。咱maybe穿了。这貌似是地府,咋穿到这来了?难道是看我找工作太难,要我在地府做个小小公务员?老阎,我要诅咒你家祖宗十八代都从坟墓里跳出来,你不让我当美女,行,我忍;你不让我当有钱人,行,我再忍;但是你不让我做人,我忍无可忍。我怎么碰上你们这对无良的父子啊,竟然让我穿越到一个长的像猫的狐狸身上,想叫我来拯救武林,免谈。我不把武林搅得天翻地覆就不叫斐姚川。花少点:小花你是我碰到的史上最小气的男人。夏出云:小云你是我碰到的史上最无聊的男人。阎小皇:小皇你是我碰到的史上最最最。。。坏的男人。陆判:姓陆的你是我碰到的史上最阴险的男人
  • 彼岸劫:花开彼岸

    彼岸劫:花开彼岸

    开一千年,落一千年,花叶永不相见。情不为因果,缘注定生死。夜家嫡女夜洛,伴异象出生,天地间元素猛涨……片段一:“冰山,你老是跟着我干嘛。““追老婆”冰山冷冷的说道(冰山的名字正文里公布)“特么的不要脸,我对冰山没兴趣““你说我改。”“那你说,你看上我哪里了,我改。”我愤愤的说道……………………
  • 星月劫之倾世魔妃

    星月劫之倾世魔妃

    她,一代侠女,斩妖除魔,成为众妖魔斩杀的对象。他,一代魔君,冷酷无情,却被自己人打成重伤。她与他本无交集,命运的齿轮转动,让他们相识……人永远看不破的镜花水月,不过指间烟云,世间千年,如他一瞬。人生在世,恍若白驹过膝,忽然而已。然,长活一世,却能记住她说的每一话。虚幻大千两茫茫,一邂逅,终难忘。
  • 胡雪岩的成功密码

    胡雪岩的成功密码

    《胡雪岩成功密码》内容简介:胡雪岩以“仁”“义”二字作为经商的核心,深谙钱财的真正价值。他广交朋友,善于随机应变,精明而决不投机取巧,使其生意蒸蒸日上;他富而不忘本,怀着一颗仁厚之心,开办胡庆余堂,以图济世救人;他经商不忘忧国,协助左宗棠西征,维护了祖国领土的完整;在救亡图强的洋务运动中,贡献了自己的一份力量。
  • 五年空虚

    五年空虚

    她本是纯良学霸,坚信低调做人总不会错,但没想到好友的背叛,从小一起长大的伙伴因她重伤等,一切厄运向她袭来。她,又该何去何从?归来,她性格大变,一改以前低调做风,校花?学霸?不好意思,这几个称谓她要了。只是,那个稳居校草之位的男的为什么要缠着她?还有,为什么,她会莫名其妙的答应了,难道,这就是他们说的,悸动?
  • 梦武华夏

    梦武华夏

    正与邪,从来无关种族,实则确是利益在左右,就在一念之间,所谓一念成魔,一念成佛。曾经,他因慕小蝶一句“得君如此,天下为敌又何妨!”毅然背着魔族妖孽之名面对天下最后即将夺得天下时,却又因冷星梦之死放下所有。慕小蝶就似蝴蝶,虽然生命短暂,但洒脱美丽,向往自由,为爱而终,至死不渝。冷星梦便似流星,虽然它用短暂的光环划过星空,但给人们留下的,确是永恒的美丽。无论是流星还是蝴蝶最终都将成为永不抹去的梦。
  • 盗堂

    盗堂

    猫有猫道,狗有狗道……这个世界无论哪行哪业总有令人为之遵循的规则!譬如:贼!盗祖曾说:盗亦有道!左风他说:替天行盗!左风作为华夏大地盗天门第八十一代掌门唯一亲传弟子,他天赋极高,十五岁便出师,二十岁成为盗界第一人,人送外号——换日修罗!但时隔几年后,他神秘失踪,从此江湖上只留下他的传说……然而,在宇宙的另一片疆域上,左风这两个字却是世人挂在门前辟邪,挂在床头避孕,挂在厅堂祈福,挂在嘴边祈祷,挂在耳旁颤栗的一个不老传奇!
  • 大明王朝之卧龙玉柱

    大明王朝之卧龙玉柱

    一个原本一心只想做个欺男霸女的纨绔子弟的穿越少年,偏偏天不遂人愿,却是莫名其妙成为国家玉柱!
  • 异世之紫月皇后

    异世之紫月皇后

    她,是万千宠爱集于一身的月莲公主,是令江湖皇室闻风丧胆的冥仙,是……他,是光昱国比太子还受宠的的四皇子,是让江湖皇室不得不怕的日昇门门主,是……当她遇上了他,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寻找各各灵珠和冥珠之中,又会发生什么样的事呢?
  • 妃你莫属:王爷请娶我

    妃你莫属:王爷请娶我

    他是王爷了怎么了,只要她喜欢,他就得娶她,什么公主什么圣女,她都不要管,因为爱上了,谁也不能来阻止,哪怕是父王母后,哪怕是王公大臣,哪怕是三纲五常,只要她喜欢就够了,只要他答应就够了,爱是两个人的事,就算真的到了那个时候,她会嫁的,但那人必须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