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492600000016

第16章 《太玄真一本际经》的道体论思想(7)

《道教义枢》的作者结合六朝道教义学的传统观念,并祖述《老子》,其云:“夫道者,至虚至寂,甚真甚妙;而虚无不通,寂无不应。于是有元始天尊,应气成象,自寂而动,从真起应,出乎混沌之际,窈冥之中,含养元和,化贷阴阳也。故老君《道经》云:窈冥中有精,恍惚中有象。又云: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不改,周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盖明元始天尊于混沌之间,应气成象,故有物混成也。”接着,在引用《隋书·经籍志》有关元始天尊的记述后说:“夫释氏托生,终开右肋。老君出世,必从左腋乎?……好儒术者,但习坟典;崇真如者,惟观释典。至于道经,幽秘罕有研寻。既不知其指归,实亦昧其篇目。遂乃各齐其所见,多以天尊为虚诞也。”王宗昱:《〈道教义枢〉研究》附录,《道教义枢》校勘,《道教义枢·序》,上海文化出版社,2001年。

《道教义枢》在回应佛教界攻讦的同时,实际上也对《隋书·经籍志》的编者及道教思想界内部所持的老君腋背降诞说进行了批评。表明在佛道论衡的背景下,道教学者意识到重新诠释道教“神学”义理的迫切性。而实现这一历史使命,必须通过反观老、庄原典汲取哲学营养丰富道教哲学思想内涵,才有可能真正实现。

针对由佛教界引发的诘难,道教思想界在维护元始天尊作为道教教主的神圣性的同时,特别强调元始天尊是集“道”之“体”与“用”于一身的高度统一。

《本际经·圣行品》认为元始天尊本身就是“道”,因而没有宗本,“无祖无宗,无根无本”。同时又是宇宙万化之源,“一相无相,以此为源”。《本际经》卷二《付嘱品》说:“吾今所以为汝等故,权应见身,教导汝等并得开度,诸未度者,为后世缘,功成事遂,誓愿克满。今当反神,还乎无为湛寂,常恒不动之处。”就连元始天尊此“妙应”之身也要“独反善寂妙一源”,而“升玄入妙”。又云:“自我得道以来,经无量劫,常在世间,未尝舍离。若应度者,恒见我身,运会迁移,则不能见。此劫众生,机宜所感,当由道君而得度脱。是故我今升玄入妙,汝等肉眼,不能见我真实之身,谓言灭尽。但修正观,自当见我与今无异。若于空相未能明审,犹凭图像系录其心,当铸紫金写我真相,礼拜供养,如对真形,想念丹到,功德齐等,所以者何?身之与像,俱非实故。若能明了非身之身,图像真形,理亦无二,是故敬像随心。获福报之轻重,唯在汝心。贫穷之人,泥木铜彩,随力能办,殿堂帐坐,幡花灯烛,称力供养,如事我身。承此因缘,终归正道,必当与我期在大罗。”

“非身之身”才是元始天尊的“真实之身”,意思就是说天尊之体实际上是“空相”。即《太上洞玄灵宝智慧定志通微经》所谓:“当知三界之中三世皆空。知三世空,虽有我身,皆应归空。明归空理,便能忘身。能忘身者,岂复爱身?身既不爱,便能一切都无所爱,唯道是爱。能爱道者,道亦爱之。得道爱者,始是反真。思微定志,理尽于斯。”主张“明空、爱道”,次将“明空、爱道”解释为两半成一,还归真道。众生之“心”才是能否名明审空相的关键。这是对于《本际经》卷一《护国品》中,“以无(无本)为本”的“返本”思想和本体是“无本(空)”的“无本道体”说的呼应。这样一来,所谓“升玄入妙”就可以理解为“归根返本”,返于“无本(空)”。传统的“升玄”、“归根返本”都被赋予了新的内容。同时,“无为湛寂,常恒不动之处”代表了本体(本);“善寂妙一源”代表了本源(根),“归根返本”合起来讲,是混为一体的,说本源时也兼有本体的意义,或本源即是本体,这实际等同于《老子》之“道”的哲学意蕴。在《老子》中,“道”兼有“本源”与“本体”的双重含义,本源是从时间意义上追溯“万物之母”,而本体是从逻辑层面上探寻“万物之根”,如果按照历史与逻辑的内在统一的标准,未尝不可说本源即本体。这本意上是在论证元始天尊本身就是“道”。

“本”与“根”,在《老子》传统思维模式下是“相即”的关系。但是,在这里却是既“相即”又“相离”。首先:“反神”和“独反”都体现在元始天尊一身,元始天尊此“妙应”之身又是“权应见身”,暗示元始天尊既与“道”同一体性同时又是“道”之用,即“道”的化身。其次:“真实之身”、“空相”、“非身之身”等说对应卷一《护国品》中的偈语,“空假无异相,权实故同途”,和“伪性假合,名之为有;体无真实,故名为空”,说明将“道”的特质定性为“空”。这就呼应了《护国品》中“诸法本无实相,皆悉是空”的思想。将“道”的特质定性为“空”的同时,重申强调“空假之相,还复成假”,“知空亦空”(《护国品》)无疑是本经的理论特色之一。再次:既然《护国品》云“法相不二”,则“本”、“根”不二,对应《护国品》云:“伪性假合,名之为有;体无真实,是故名空”与“不离诸法而说法空”。这样,“道”、“本”、“根”三者之间的关系,“道”相当于“理”,“本”、“根”相当于“事”。在“理”的层面是“理事不二”,在“事”的层面是“事事不二”。最后:本经把“无为湛寂常恒不动之处”、“善寂妙一源”和“归根返本”诸说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说明了道教的理论特质可以归结为突出强调“常”、“本”、“源”、“根”的特点。

《本际经·最胜品》中将这些特点与对元始天尊的“神学”诠释结合到一起,“元始正身非因非果,非修非得,等道界性,同虚空相”。“夫因生法,名之为果,本无今有,有必还无,是破坏相,非常住法。元始身者,非造作法,非生因生,亦非生果,无始无终,无生无灭,是常是实。以是义故,非因非果。”“身相非因非果清净妙法”,“不动实际而示假名,巧辩因果,微妙方便”,“真报身是众生本故,所说身相有君宗故”,“必登大罗真道彼岸,到安乐处,自在无为,湛然常住”。

原来,《本际经》之所以一再强调“元始天尊(道)”自本、自根,“是常是实”,一方面是为了突出道是“常住法”,非因非果;另一方面重申元始天尊非修非得、无生无灭湛然常住是道的方便化身。道与元始天尊在本质上皆为“虚空相”。这些,都是针对佛道论衡中,佛教思想界质疑“道法自然”命题合理性的理论回应。

四“法身”义****

对于来自佛教中人对元始天尊神圣性的质疑,道教思想界在理论建树上以“法身”义回应。“元始正身(道身)”相当于法身,即“道”;“元始身者”就是元始天尊,相当于报身。“元始正身”和“元始身”是“一”、是“异”,非“一”非“异”。

“法身”乃借用佛教名相,本义为佛之“三身”之一,原意指佛所说之正法、佛所得之无漏法,及佛之自性真如如来藏。现代人解释为:“大乘的法身概念,指的是空性、真如、不二、绝对的真理,而为一切三世诸佛之母。释尊成佛,也是契入了这样的空性、真如。因此,任何人只要能体悟空性,就能成佛。”华方田:《出入有无之际——简析庐山慧远法身观的理论矛盾》,见《世界宗教研究》2006年第3期。在大乘佛教思想之中关于“法身”有数种说法,其中三论学派以真如实相不可得之真空为法身。《本际经》中的“法身”、“法性身”,在本质上相当于佛教三论宗的说法。“法性”也是借用佛教名相,指诸法之真实体性,亦即宇宙一切现象所具有的真实不变的本性,又作真如法性、真法性、真性,又为真如之异称。法性乃万法之本,故又作法本。在《本际经》中除了“法身”的称谓外,尚有异名同谓“本身”、“道身”、“真身”之称。“报身”亦借用佛教名相,原意指佛之果报身,或译为受用身、食身、应身。《本际经》中的报身是“元始天尊”和“十方百亿分身天尊”,二者之间的关系“等无有异,同一真性”,“假因缘故,亦可说异”。

与刘进喜同时代的隋净影寺沙门慧远在《大乘义章》中说:“法者,所谓无始法性。此法是其众生体实,妄想覆缠,于己无用。后息妄想,彼法显了,便为佛体。显法成身,名为法身。”《大乘义章》卷十九,《大正藏》第44册,第837页。

与印度大乘佛教“法身”观念不同之处在于,慧远对法身的诠释突出强调了众生体性中本具佛体、法身,法身是“众生体实”,众生必须通过后天“息妄想”才能“显法成身”。据北本《涅槃经》卷七载,一切众生悉有佛性,然凡夫之佛性为烦恼所障蔽,若精勤修行以断除烦恼,则本然清净之佛性随即彰显。可见,在慧远的理解中将法身、佛性混为一谈了。而这一带有明显佛教中国化思想色彩的“法身”观念,无疑被《本际经》的作者所吸收、利用。

中国人最早接触“法身”概念,始于东汉末年支娄迦谶的译经。《佛说内藏百宝经》有云:“诸佛合一身,以经法为身。佛现为人说经法,随世间习俗而入,示现如是。”《佛说内藏百宝经》卷一,《大正藏》第17册,第753页。“以经法为身”,阐明了“法身”与“佛身”的合一,代表了佛所说“经法”是真理的神圣性原则。此后支谦的译籍对这一思想又多有发挥参见任继愈主编:《中国佛教史》第一卷,第375—383页,《支谦译经中的“佛身”思想》。,支娄迦谶和支谦的译籍以般若系列经典为主,前文述及般若经和般若学在传播历史过程中曾经和魏晋玄学构成过“交叉点”,般若经同般若学的传播、兴盛得益于玄学“本体论”哲学的发展。所以,中国人头脑中的“法身”观念难免留下本体及实体色彩的烙印。而竺法护译籍中出现的“法身”观,又朝着实体化的方向迈进了一大步,使“法身”变成了客观的实在。《佛说如来兴显经》中说:“法身慧体,究竟无相。”《佛说如来兴显经》卷一,《大正藏》第10册,第592页。《度世品经》更是明确讲到“法身常存”《度世品经》卷六,《大正藏》第10册,第653页。这样一来,竺法护不仅把法身概念实体化,而且还使之变成了纯粹的精神本体,他称之为“如来至真等正觉身”见《无言童子经》卷二,《大正藏》第13册,第533页。就是说,“法身”是真实的、普遍的、永恒的,“无合无散,不处泥洹,不恶生死,乃名之曰法身。法身无形,普入一切,亦无所入,无所不入”《佛说超日明三昧经》卷二,《大正藏》第15册,第543页。

竺法护所理解的“法身”理论特征,是和他的思想世界所涉及的玄学背景纠缠交织在一起的。竺法护实际上是西晋“玄佛互渉”思潮中僧侣方面的玄学领袖,此一事实可由东晋时期最著名的玄学名士化名僧——支遁所作“像赞”得到证明。支道林赞叹竺法护“邈矣护公,天挺弘懿,濯足流沙,倾拔玄致”。后来,东晋玄学名士孙绰在《通贤论》中,根据两晋名僧竺法护、竺法乘、帛远、竺道潜、支遁、于法兰、于道邃七人的各自特点,分别把他们比作魏晋时期“竹林七贤”中的山涛、王戎、嵇康、刘伶、向秀、阮籍、阮咸。认为这七名僧和七名士都是高雅通达、超群绝俗的人物。其中说:“护公德居物宗,巨源位登论道。二公风德高远,足为流辈矣。”详见《高僧传》卷一、卷四。孙绰以玄佛融通的理念对玄学名士和名僧予以咏怀,体现了从“玄佛互渉”到“玄佛合流”这一思想史时代思潮中,中国佛教思想界的精神风貌。“三玄”之一的《庄子》关于“真人”、“至人”、“神人”的玄思影响所及,使竺法护的“法身”观不免带有强烈的“本体”思想倾向。

道安在《合放光光赞略解序》中对法身的诠释,可视为中国本土僧侣最早的独特法身观,“般若波罗蜜者,无上正真道之根也。正者,等也,不二入也。等道有三义焉,法身也、知也、真际也。故其为经也,以如为始,以法身为宗也。如者尔也,本末等尔,无能令不尔也。佛之兴灭,绵绵常存,悠然无寄,故曰如也。法身者,一也,常净也,有无均净,未始有名。故于戒则无戒无犯,在定则无定无乱,处智则无智无愚。泯尔都忘,二三尽息,皎然不缁,故曰净也、常道也。真际者,无所著也。泊然不动,湛尔玄齐。无为也,无不为也。万法有为,而此法渊默。故曰,无所有者,是法之真也。……诸一相无相,则是菩萨来往所现真慧,明乎常道也”《出三藏记集》卷七,《大正藏》第55册,第48页。

道安借用“如”、“真际”等概念帮助解释、理解法身,“所谓如,就是那个样子。本体与现象都是那个样子,也没法不让它不那个样子。无论佛是不是出世,它都永远存在着,不依赖于任何其他条件”。“所谓真际,就是没有任何欲求与执著,安然不活动,澄静幽漠。无为而又无不为。”“所谓法身,就是那个‘一’,它是永远寂静的,永远清净的。……(由于它永远寂静),所以它不参与任何活动,既没有‘二’,也没有‘三’;它纯洁而永不被染污,所以清净。这是它永恒不变的形态。”参见方广锠《道安评传》第181—182页,昆仑出版社,2004年。表面上看,道安的法身观似乎已经契入般若经的思想核心,究其实质还停留在“法性生身”,即“真法身”的层面。“般若波罗蜜”虽然“一相无相”,还是以“法性生身”为本体,此亦如“常道”之理体。说穿了,这是玄学“贵无”派的思想特征,这和道安在般若学“六家七宗”中秉持的“本无”观念有关。

中国佛教“法身”观念除了带有强烈的本体意识以外,还存在浓厚的“神不灭”色彩。“神不灭论”的思想核心——“形”、“神”关系是中国古代哲学的传统命题之一,只不过随着时代的不同,所体现的思想特征各异。东汉末年的神学天命观,直接渗透到中国人对“佛陀观”的独特理解中,《牟子理惑论》云:“佛者,谥号也。犹名三皇神、五帝圣也。佛乃道德之元祖,神明之宗绪。佛之言觉也。恍惚变化,分身散体,或存或亡,能小能大,能圆能方,能老能少,能隐能彰,蹈火不烧,履刃不伤,在污不染,在祸无殃,欲行则飞,坐则扬光。故号为佛也。”《弘明集》卷一,《大正藏》第52册,第2页。牟子用中国传统的宗教和文化观念理解佛,佛陀被描绘成不仅是人间最高道德的体现者,而且是神灵世界的最高主宰。这种独特的诠释视角,直接影响到东晋孙绰的《喻道论》,“夫佛也者,体道者也;道也者,导物者也。应感顺通,无为而无不为者也。无为,故虚寂自然;无不为,故神化万物。万物之求,卑高不同,故训致之术,或精或粗;悟上识则举其宗本,不顺者复殃”《弘明集》卷三,《大正藏》第52册,第16页。这里所讲的“佛”,是大乘佛教“真如、法性或法身的体现者;道,即是真如、法性或法身。佛,周流九虚,无所不在,如同《般若经》类等大乘经典所渲染的那样,实际是超越时空的神秘主宰。”参见任继愈主编《中国佛教史》第二卷,第550页,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7年。

把中国佛教法身理论“形尽神不灭”色彩,表现得最为强烈,表达得最系统、完整的非庐山慧远莫属。“是故反本求宗者,不以生累其神;超落尘封者,不以情累其生。不以情累其生,则生可灭;不以生累其神,则神可冥。冥神绝境,故谓之泥洹。”《弘明集》卷五,《沙门不敬王者论·求宗不顺化第三》,《大正藏》第52册,第30页。

慧远认为在人的可灭之形体之外,必然还存在着一个永恒常存之精神实体在起决定作用,此所谓“宗本”。它既是有形生命的主宰,又是成佛的根据。应用到法身理论上,就是以承认有一个冥然无形、独立实存的“真法身”为思想前提,认为法身有“真法身”和“变化形”的区别。这实际上是以有神论为基础,用玄学中常用的权实、本末、究竟与方便等方法,来理解、解释“法身”同“佛身”。

同类推荐
  • 审美与创作艺术研究

    审美与创作艺术研究

    不论生产物质产品还是精神产品,所有的劳动者和工作者都是按照美的尺度来生产。当然,我们的文章家、文学家,以及一切爱好写作的同志们和青年朋友们也不例外。不管你意识到还是没意识到,不管你有意还是无意,也都是按照美的尺度来进行写作的。
  • 我扶着四川歌唱

    我扶着四川歌唱

    感谢一条北纬30。线,把浙江与四川的诗情画意联系在了一起,把“天堂”与“天府”联系在了一起,把诗人的炽热的心与我们四川的昨天、今天与明天联系在了一起!旋律之一:蜀地遐思,栈道,剑门关,西昌发射基地参观记,冰川野浴,高山杜鹃,康定,折多山,折多河,塔公寺,丹巴县,藏羌古碉,雪山感觉,三星堆遗址断想,第几场雨下在昭化古城,金沙遗址,成都“辛亥秋保路死事纪念碑”,都江堰的李冰,夜宿“九寨天堂”等。
  • 仰望星空

    仰望星空

    本书中的作品视野广阔,内容丰富,热切真诚地关注自然生 态及社会生态,时代特色鲜明,人文关怀深厚,思想深刻独到,情操健康 高雅,视角新巧独特,与读者平等交流,行文亲切质朴,自然鲜活流畅。
  • 孟子原解

    孟子原解

    《孟子》是继《论语》以后最重要的儒家经典,记述了孟轲一生的主要言行,突出地记述了孟轲主张仁义、反对暴政和武力兼并的政治思想,以及“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民本主义思想。全书语言生动,比喻深刻,论证有力,文章气势雄伟,在我国历史上具有重大影响。
  • 幸好,没有在一起

    幸好,没有在一起

    《幸好,没有在一起》收录的是爱而不得的故事,这些故事中有的是W小姐亲身经历的,有的是发生在朋友身上的,有的是陌生人向她吐槽的;故事里你会看到很多熟悉的影子,有你,也有他。你不愿相信的,却是真实存在的,绕不开的。W小姐的文字,有如一记响亮的耳光,扇醒那些不断骗自己的女人,揭穿男人那些欲盖弥彰的真相,让你隐藏多年的情感尽情在她的文字中宣泄。当你读完这些故事后——真正醒来时,一定会带着微笑,给自己一个变得更好的理由,给自己一个重新开始的机会。
热门推荐
  • 高傲公主的黑马王子:初恋

    高傲公主的黑马王子:初恋

    校园一角的青春爱恋,品尝起有苦亦有甜。他和她的故事是否能勾起人们心中,属于自己的青涩年华。在我们年轻的时候是否依稀走过这些许足迹,淡淡的却带着刻骨铭心的殇,有幸福的甜蜜快乐,也有离别伤痛的不舍情怀,最终还是走向幸福的方向。
  • 这个杀手

    这个杀手

    不要续上不太冷,这不是一个温馨的故事,不过,血与火的交织也不尽是冷冽。
  • 贼寇

    贼寇

    揭竿而起沦为寇,失面失语失忆,浪迹漂泊,居无定所。被官府重重追缉,遭江湖层层封杀,险境厄运,如影随形。且瞧他,孤身只影,铮铮铁骨,走南闯北,奔东走西,冠绝笑傲天地间!
  • 101个给青年商人的忠告

    101个给青年商人的忠告

    本书以寓言哲理的形式向青年商人和创业者介绍创业经验、管理思想,是职场励志类图书。
  • 不打扰

    不打扰

    凌霄,你一直都是我的软肋,却没有那么一刻成为过我的铠甲。我知道那些日子里你试着想让你自己爱上我,让我们皆大欢喜,对不起,我知道你做不到。我想我试着理解了,理解了不是你想爱上一个人就会爱上一个人,也许爱情真的是这个世界上最不受控制的事。我曾经看到过这么一句话,我爱上你的同时,恰巧你也刚好爱着我的概率只有0.27%。所以我不怨你,我不怨你不爱我。你也不是一个狼心狗肺的人。错就错在我在不恰当的时候与你相遇,那时的阳光也不明媚,温度也不适中。我也没有穿一件你恰巧喜欢的衣服,扎一个你喜欢的马尾。所以也只是仅限于相遇,所以我不怪你。所以我走了,离开这个你不爱我的地方。
  • 重生之别惹豪门千金

    重生之别惹豪门千金

    前世辍学后被生父找到,一跃成为豪门千金,却与上流社会格格不入。23岁那年,生父暴亡,男友背叛,表妹下毒制造她为情自杀的假象,永除后患……重生回17岁,所有害我的人,我不会指望老天有眼,而是用自己的双手讨还一切,笑看你们一世悲凉!后妈?表妹?叫你们生不如死!渣男?滚开!再蹦达把你拍墙上去抠都抠不下来!千金重生,却是真女王归来!宝石般璀璨夺目的她,坐拥亿万豪门,更有……绝对腹黑的男主一路深情护航!香儿新书已开:假婚真爱:金钻BOSS别惹我,欢迎前往!
  • 异世杨柳

    异世杨柳

    杨柳在恶劣的环境下也能生根发芽。而主角杨柳——一个爱玩游戏的普普通通大学生,穿越到异世。新奇的环境,新奇的人...请关注主角成长的坎坷历程。
  • 金云翘传

    金云翘传

    《金云翘传》主要内容简介:中华文库,山藏海涵,流光历炼,菁华萃出。古典小说这一历史的天空中,闪烁的不唯那几颗夺目的的星,仰望星空,参差多异窍,明清小说之经典一派——言情小说——自有它的光彩。我们涉江采芙蓉,冠之“红颜蓝颜”分辑选择,陆续推出。
  • 我家地下是异界

    我家地下是异界

    拥有魔法,汽车也能飞上天。拥有科技,量产神器没问题
  • 五国故事

    五国故事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