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492600000027

第27章 《太玄真一本际经》的道性论思想(2)

“烦恼尽处,名曰无为”,说明灭尽烦恼,复归正道自然真性。将道的内涵确定为“无”,也就是“空”的代称,即“真空道”。实际上复归了《老子》的传统思想,《老子·四章》云:“道冲,而用之或不盈。渊兮似万物之宗。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湛兮似或存。吾不知其谁之子,象帝之先。”陈鼓应先生译为:“‘道’体是虚空的,然而作用却不穷竭。渊深啊!它好像是万物的宗主;幽隐啊!似亡而又实存。我不知道它是从哪里产生的,似乎有天帝以前就有了它。”“‘道’体是虚状的。这虚体并不是一无所有的,它却含藏着无尽的创造因子。因而它的作用是不穷竭的。这个虚状的‘道’体,是万物的根源。在这里,老子击破了神造之说。”陈鼓应:《老子注译及评介》第77页,中华书局,2003年。而道的外延,则是“细无不入,大无不包,高胜莫先”(即:或现大身周遍虚空,或现小身犹如芥子,相好光明,具足成就,不损于常);“通达无碍”(即:出没山壁,隐显无碍);“独步无侣,无等等故”;“是究竟处”。“湛寂之相”指道体,如《付嘱品》所谓“无为湛寂,常恒不动之处”。意思是说,形而上的“道”本不可言诠,但假借“道体”、“道性”之说,“寄世言辞”、“演因缘趣”,引导众生趋向“真道”。“道”、“道体”、“道性”本质是相同的,“会三归一”。而在形式上则有体用、权实的差别,故另须“当谛思惟,勿一向解”。同时,“渐化三乘,令入一道”,也是“会三归一”。此“一道”就是“真一本际法门”,目的是“使一切人平等解脱”。

最后,点明本品同时也是本经的中心思想之一,“众生根本相,毕竟如虚空。道性众生性,皆与自然同,妄想入生死,梦幻无始终。”这里面包含了三重涵义,首先,“众生根本相”指开发众生自然本具之道性,彰显先天道体,最终与“道”合一。则“根本相”为“真空道”,故曰“毕竟如虚空”。其次,众生性即真道性,既然“言道性者,即真实空”,而前文通过分析推论得出“自然”之意蕴为“虚无,无有而有,有无所有”的中道真空与真空妙有的结合。所以,道、众生、自然“会三归一”,本质皆“性空妙有”。再次,本来“一切众生皆应得悟,但以烦恼之所覆蔽,不得显了”。众生沉沦在生死轮回中,不能解脱的原因在于,陷入了由妄念始生烦恼、故造业的循环往复之中无法自拔。虽然“犹如梦中见种种事,比觉之后,一切都无”,但是生死梦幻无始无终。总之,要斩断众生轮回的生死链条,通过认识到妄念、烦恼性空,故不再造业复归自然之道性。“升玄入无”与“道”合一,“使一切人平等解脱”。

综上所述,《本际经·道性品》对“道性”的定义可以综合归纳为:“道性”的本质与“道”和“自然”同体,皆属根本理体;道性的内涵为“真实空”,外延乃“中道”道性;众生皆有道性,道性是众生得道之因;众生修道的根本目的是返归正性,与道合一;道性论在人性论的层面,本质上是“性善论”,祛“烦恼”显道性。

道体论、道性论、修道论在思想体系上是一脉相承的,道体论是道性论的“前识”,道体论与道性论是修道论的理论基础。

任继愈先生主编的《中国道教史》中将道性定义为:“众生禀赋于道或与道同一的不变之性,为其能修道而得道的根本依据或可能性。”《中国道教史》上卷,第269页,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年。卢国龙先生说:“道性论所探讨的,则是本体之道与人的关系问题,亦即道性与众生性的同异、离合等问题。”卢国龙:《道教哲学》第205页,华夏出版社,2007年。“道性论是道体论深入发展的表现”,“道性论就是从道体论到精神超越和人生修养的理论中介”,“性与体的含义不同,……性则要说明道的本质或内在规定。在本质或内在规定的意义上,重玄学者找到了道与人的共同点。这个共同点就是人性本来符合道性,人性也被理解为人生初始的真实本质”,“道性论是道体论的引申,所不同的是道性论更直接地为其人性论、修养论提供理论依据。再从历史上看,道性论可以说是道体论的升华,也可以说是道体论的历史归结”卢国龙:《中国重玄学》第282、283页,人民中国出版社,1993年。

§§§第二节“道性”与“心性”——《本际经》道性论思想特征

《本际经》的道性论更重视揭示、阐述人身(“人道”)本具之真道自然正性。这显然继承、发挥了《升玄内教经》道性“发自内心”、“非从外来”的道性观念,并借鉴、吸收了佛教心性论和缘起性空的观点,解释却有不同。

《本际经》卷一《护国品》云:“诸法清净,一相平等,本无净秽优劣之别,皆由众生业缘所感,随其福报,所见不同。”“随其业缘,见有差别。”“若有众生无漏心感,愿住世者,……其土人民皆习道德,不贪不欲,无嫉无妒,远离诸尘,不受诸爱,昼夜所学,常在法味,形容端正,寿命长远,是故此国名为净土。若有众生心有欲著,漂浪生死,流转世间所感之土,……所有人民诸恶遍造,具三毒心,作十恶业,耽着声色,爱乐世间诸不善法,邪淫放荡,嗔恚杀盗,执见愚痴,绮妄无实。自作自受,如影随形,……是故此国名为秽土。以是义故,净秽不同,皆由众生业缘所感。”“此经尊贵,众经中王。此经能为众生消净内魔鬼贼,宿结烦恼,开发真道自然正性。”

诸法本来性空“一相平等”,但因众生“所见不同”,未见“真道根本”。必须通过重玄体无的方法,使众生消灭“业缘所感”,这一宿结烦恼的“内魔鬼贼”,开发他们的真道自然正性(道性),生法身慧命成无上道。“说真道根本”是本经的最终目的。联系上文,此处“业缘所感”应该指代众生“心”的执著。这样,众生自然禀赋道性的思想,就具有了“心性缘起”的特点。

仙人普得妙行问:“云何能得烦恼病愈?”天尊答曰:“先当修习三善行法。一者心善行,二者身善行,三者口善行。何谓心善行?一不贪爱,二不嗔怒,三不愚痴,清廉克己,少欲知足,制伏贪取求利之心,慈忍恬柔,宽容愍恕,挫解嗔恚,常无忿怒,观妙守静,达有通无,能于诸法智慧明了,是名心善行。所谓身善行者,一不杀害,二不盗窃,三不邪淫,仁惠博施,愍念群生,不杀不害,济生度死,谦卑退让,非义不取,舍身命财,无所吝惜,贞正清洁,远离邪淫,不色不欲,心无放荡,是名身善行。所谓口善行者,一不矫妄,二不华绮,三不两舌,四不恶骂,发言信实,常无虚诳,所说真正,能不华饰,辞旨中平,清直不二,能不彼此背向两端,声气恬和,柔软清润,巧说法相,吟咏洞章,是名口善行。三业既净,则六根净;六根净已,则六尘净;六尘净已,则诸法净;诸法净已,则国土净;国土既净,则无所染;无所染故,则无烦恼;既无烦恼,则为安乐。”

为了对治“众生劣弱,未有正见,犹藉资凭,不能无待”,破除他们“愿住世间,求世安乐”之心,使烦恼病愈必须修道显然,本卷的修道论具有杂糅的特点,如:三善行法带有佛教伦理的性质,三业、六根、六尘更是直接借用佛教名相;清廉克己、宽容愍恕、谦卑退让、非义不取、贞正清洁,是儒家伦理;观妙守静、吟咏洞章,则是“本地风光”。所谓“诸法净”、“无所染”、“无烦恼”都指涉修心,心净则国土净;国土净则为安乐(无烦恼)。强调离世、出家的出世倾向,也是本经修道论的鲜明特点。

《护国品》又说:“此经说真道根本,能生法身慧命,十方得道过去未来三世天尊等,莫不履行而得至真,具一切智,成无上道,到解脱处,为大法王。”“非是二乘界,智力所能思”,“开秘密藏,说无上道”,“非是二乘之所能解”。

“真道根本”是“空”,“能生法身慧命”的是“心”。这里又提出“一切智”的概念,佛教《大智度论》认为,般若智慧有三种,分别是一切智、道种智、一切种智。它们的关系是:“一切智是声闻、辟支佛事,道种智是诸菩萨事。一切种智是佛事。”“三智”虽能为“一心”一时所得,仍有先后次第,即:由道种智生一切智,由一切智生一切种智,由一切种智灭一切“烦恼习”。一切智的任务是达到对事物无分别的认识,把握现象的空性本质。这里显然把一切智和一切种智的概念混淆了,然而不论是“一切智”还是“一切种智”,如果离开了一念之心都是无法自立的。说明,《本际经》始终不肯明示的“开秘密藏”之秘密义还是“心”。

《付嘱品》着重强调了道教大、小乘义理的区别“唯在汝心”,并说“有心之法,皆悉苦恼”。重视“心”的同时还提到“性”,如:“万物皆是空,无性无真实”、“成性”等。呼应了《护国品》“诸法清净,一相平等,本无净秽优劣之别,皆由众生业缘所感,随其福报,所见不同”的思想。当然,此“性”在这里还不是心性之“性”的意思,但是已经隐含了把“道气自然”和“心性缘起”说嫁接在一起,解释众生善恶问题的倾向。“一切众生凡所为作,皆因欲生,若欲行善则能趣善,欲行恶者便造恶事。是欲所本,由根利钝。福果之人,禀炁纯和,其根利故,能生善欲。钝根罪报,受气浊辱,其根暗钝,则生恶欲。习欲增积,成性不移,是名分别善欲之相。”这里的“炁”显然指先天自然道气,“气”则为后天禀受。炁生善欲和气生恶欲如果没有心性作用的参与(“是欲所本,由根利钝”),只能说明炁、气与善、恶的关系,无法解释何以能“生”的问题。这样就由“禀炁”—“受气”—“成性”的过程,演变成“炁”(先天纯善)—(善)欲(性善缘起)—性(善)和气(后天业缘所感)—(恶)欲(性恶缘起)—性(恶)两对模式。呼应了《护国品》所谓“此经能为众生消净内魔鬼贼,宿结烦恼,开发真道自然正性”,发现了“习欲增积”的原理,找到了“消净内魔鬼贼宿结烦恼”的方法。

可见,道性论虽然借用佛教“教相”表达思想内涵,但始终未曾放弃生成论、本源论和“道”为实有的观念及道家思想本来就有的“道”本源-本体论原则。

在此基础上,《本际经》道性论思想倾向朝心性论进一步靠拢了。《付嘱品》云:“言善欲者,承宿习,因自然,而发信敬之念,愿乐三宝,欲求出世,厌恶世间。一切众生凡所为作,皆因欲生,若欲行善则能趣善,欲行恶者便造恶事。是欲所本,由根利钝。福果之人,禀炁纯和,其根利故,能生善欲。钝根罪报,受气浊辱,其根暗钝,则生恶欲。习欲增积,成性不移,是名分别善欲之相。”

结合上文,众生因烦恼、妄想故有生灭、结习的总根源在“欲”,“一切众生凡所为作,皆因欲生”。“欲”是导致众生善、恶升降的内因,生死轮回当中由众生根性各异造成禀炁(气)结果的不同是外因。先天之炁纯和,其根利故,能生善欲;后天之气浊辱,其根暗钝,则生恶欲。习欲成性,轮回往复。通过揭示致“欲”之因,实际意在强调道炁(气)在起关键决定作用,心体禀之于“道”非善非恶、缘生缘灭,本身不会产生烦恼、妄想及欲念。“欲”是由炁(气)造成结习(善欲、恶欲)而致“性(性善、性恶)”,控制轮回生死、不得解脱的主宰是性体而非心体。这是道性论、心性论与中国古代哲学传统“元气”思想的结合,理论核心还是道教的生成论、本源论、“道炁(气)”观和“道”为实有的观念及道家哲学的本色——本源-本体论原则。

《圣行品》说:“非心离心,亦非非心,而以一念了一切法,以圆通眼照道真性,深达缘起,了法本源,解众生性即真道性。”点明了道性论的思想实质,“解众生性即真道性”。“非心”也就是烦恼、妄想,“众生性即真道性”是从究极理体(真谛)上说的,并非实际(俗谛)而言,在事相上还必须“明见众生根性差别”,只有这样才能有针对性地修道“见性”。所以说“此经尊贵,众经中王。此经能为众生消净内魔鬼贼,宿结烦恼,开发真道自然正性”。“归根复命,反未生也”与“深达缘起,了法本源,解众生性即真道性”类似后世禅宗“当思父母未生我时本来面目”之意蕴。“非心离心,亦非非心,而以一念了一切法,以圆通眼照道真性”,隐含了两层意思,首先,在“心”、“念”、“性”中,“心”是静态的概念,“念”是动态的概念,由“心”起“念”最终成“性”,即“心”—“念”—“性”的推理。揭示了“心”既是“缘起”又是“本源”,“念”既可“造业”又在“作因”。其次,结合“非身离身,亦不不身,而以一形周遍六道,现一切相,随类色像”理解,由“非身之身(道体)”遍一切处,亦可推论出“道性”也遍一切处。同时,再次明确了“道体”兼具本体与本源的意义。

《本际经·净土品》说:“云何究竟平等净土?即真道界离一切想,灭一切受,除一切漏,无有为行,究竟清净,等虚空性,圆满净惠,悬处其中,即是众生终归窟宅,是名究竟平等第一净土。云何毕竟真性净土?所谓诸法性本自空,无作无生,无秽无净,而是正观所游之处。究竟、毕竟如是二土,非是始造,亦非终成。非作法故,故名无因;假缘证故,故名有因。”《开演秘密藏品》称:“毕竟、究竟云何差别?”太上曰:“毕者决也,竟者定也。无所说法,决定无二。如言世间无常若空,无我清净,道果常恒,安乐自在,真实清净。若异学者有来难问,如是之义终无动转,三世神尊皆作是说,是名决定毕竟之义。又复毕者名审,竟者名谛。若诸道君说一切法本性清净,如虚空性,假因缘有,体非真实,中道之理,性无颠倒,是寂灭相。作是说者,审谛诚信,无有虚妄,是故复名毕竟之义。又复毕者名达,竟者言了。十方大圣坐道场时,证深真智,于一切法及法真性,一念洞明,通达照了,无有差谬。是智圆满,称实相法,达了无遗,故名毕竟。言究竟者,究之言到,竟之言边。十方神尊得一切智,到法边际,是名究竟。又复究者名断,竟者名尽。一切神尊以实相慧,断烦恼习,一切皆尽,具足解脱,是名究竟。又复究者名度,竟者名已。十方太上得道真人,度生死海,已至彼岸,故名究竟。如此是名分别毕竟、究竟差别之相。”“能于正道真实之性,无言无说,寂灭相中善巧因缘,分别显示,随其所宜说法无尽,言辞次第意味深赜。或说一乘,或说三乘,人天业果渐渐开化,使得同归真一正道。”“虽无念虑,离分别想,以一切种智洞达空门,正解正观,穷理边底,与真实相,平等为一。以一切种智,照世间法,色法非色,心法非心。人天五道,四大六家,众生想念,果报因缘,于一念中,明了无碍。善识根性,随宜所行。世出世法,洞达究竟。”“生死之法有因果故,故是无常”,“常道之体非因果故,是故为常。”

“毕竟”与“究竟”在词义和词性上并无差别,这里将毕竟、究竟大量地交替重复使用,就增添了识别困难。联系上下文分析,毕竟、究竟如同指方便与究竟、方便与真实。

在本质上究竟平等净土和毕竟真性净土没有实质区别,分别代表“道”的一体两用,互为缘证。所谓“净土”并非实有其域,而是为了方便教化、开权显实。表明“道”“非是始造,亦非终成”,亦是“无因”亦是“有因”。目的是为了推导出“生死之法有因果故,故是无常”,“常道之体非因果故,是故为常”。

对“人天五道,四大六家”采取方便灵活的教化,“或说一乘,或说三乘”使他们渐渐开化,引导到“真一正道”上来。“真一正道”也就是“正道真实之性”,即“真实相”、“寂灭相”。一切种智既关照世间法又关照出世间法,而世间、出世间皆在一念(一心)中得。以往传统道教都是以“道”、“气”组合,表述道与物之间的关系。这里首次提出“一切种智”和“一念”概念,暗示欲将“道”同“心”挂搭解释“道性”、“众生性”的关联。

同类推荐
  • 大搜捕

    大搜捕

    本书内容包括:苍山出奇兵;大漠追凶记;扫荡假烟“王国”;押钞车血案;梦断金山等。
  • 韶年华韵

    韶年华韵

    本书分为人物·雄浑、追忆·洗练、感悟·超诣、寄语·流动四部分,收录有《走进光华的思考者》、《我看见了天使》、《四年的渐变》、《离别的季节》等文章。
  • 慕容雪村文集经典套装(六部)

    慕容雪村文集经典套装(六部)

    慕容雪村老师的倾情创作,真实的情感体验,了解另一个世界的真实生活,包括《原谅我红尘颠倒》、《成都,今夜请将我遗忘》、《天堂向左,深圳向右》、《多数人死于贪婪》、《慕容雪村随笔集》、《中国,少了一味药》六册书。
  • 混血时代

    混血时代

    《混血时代》是由作者阿库乌雾所创作的散文诗集。该作品由《虚构血脉》《解码血族》《献祭血城》三部分构成,共六十五篇散文诗。《混血时代》作者将这个时代命名为“混血时代”。在时代洪流的作用下,作者表现出对文化混血、族群混血的充分理解,同时,也表达了其对本民族失落的焦虑与挣扎。除此之外,在《混血时代》中,作者还表述了自己乃至世界各地各族人文知识分子所应该关注并予以严肃思考的命题,即关于种族变迁,关于信仰危机,关于人性变异,以及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等主题。由此,《混血时代》是一部作者对世界万物的观察、解释,也是反映彝族传统文化的民族志。
  • 寂寞花凋青颜改:陆小曼

    寂寞花凋青颜改:陆小曼

    朱丹红编写的这本《陆小曼:寂寞花凋青颜改》是“倾城才女系列”丛 书中的一册。传主陆小曼,近代知名才女、画家。《陆小曼:寂寞花凋青颜 改》全书以散文诗般的文字,讲述了陆小曼富有传奇色彩的一生。从艳压群 芳的青年时代,到终归寂寞的美人迟暮,陆小曼以她的特立独行获得了珍贵 的爱情,也招致了不少非议。《陆小曼:寂寞花凋青颜改》将这些片段娓娓 道来,引人不胜唏嘘。
热门推荐
  • 邪帝宠妻:腹黑大小姐

    邪帝宠妻:腹黑大小姐

    一次森林相遇,一次拍卖相遇,一次墨湖相遇,让天赋异禀的他遇见了国色天香的她,一点一滴的相知相守相遇,从光明大陆到神之殿,她与他……
  • 别把青春当做无所谓

    别把青春当做无所谓

    北京,这个纸醉金迷的城市,在这个城市里,有太多太多的美女,又有着太多太多的暴发户,数不清的各种富二代以及官二代,总之,这座城市卧虎藏龙,有太多太多的诱惑。而北京的夜总会,总是吸引着太多的达官贵族,夜场的女人,有猜忌,有嫉妒,机关算尽,只为了赢取那份虚假的真心,同时,也有互帮互助,总之,不管怎样,这里有太多令人不为人知的故事。
  • 巴黎圣母院(青少版)

    巴黎圣母院(青少版)

    本书是法国大作家雨果写于1831年的一本爱情小说。它以离奇和对比手法写了一个发生在15世纪法国的故事:巴黎圣母院副主教克洛德道貌岸然、蛇蝎心肠,先爱后恨,迫害吉卜赛女郎爱斯梅拉尔达。面目丑陋、心地善良的敲钟人卡西莫多为救女郎舍身。小说揭露了宗教的虚伪,宣告禁欲主义的破产,歌颂了下层劳动人民的善良、友爱、舍己为人,反映了雨果的人道主义思想。
  • 宋文骢传

    宋文骢传

    本书是一本人物传记。歼10飞机总没计师宋文骢,是中国航空界一位杰出的飞机设计大师,是一个有着传奇色彩的人物。他的一生,见证和浓缩了新中国现代战斗机研制的整个历史。他志存高远,却又严谨务实;他严厉刚毅,却又可爱可亲;在飞机型号研制中,他独树一帜成就斐然,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他的人生,丰富多彩而又跌宕起伏、险象环生。本书以翔实的史料、深沉的情感、流畅的文笔、紧凑的情节描写了宋文骢传奇的人生。本书也是广大军事爱好者了解我国现代战斗机发展历史的一本难得的读物。
  • 魔力新星

    魔力新星

    在大魔法世界里,一个原本在村庄里幸福生活着的少年,在一次魔兽的侵袭之后变得一无所有,他的村庄除了他以外没有任何的幸存者,然而对于外界一无所知的他,向着太阳的方向踏出了脚步,他会遇到什么样的危险呢?他又会如何化解呢?没有人知道,但是可以肯定的是,他最终站在了这个世界的巅峰,想知道他的经历就和我一起进入大魔法世界吧。
  • 异世之尊主的酷妻

    异世之尊主的酷妻

    她为救父母而死!到了异世却身负血海深仇......“你滚开,别挡我路!”庞羽烟从他身边走。他站在原地,微皱眉头看她走远......“喂!你、你发什么神经!别、别过来!”羽烟一步步退后、见他阴着脸步步向她走来......
  • 漫漫成仙纪

    漫漫成仙纪

    一个宗门的砍柴伙计,一卷古怪的残页,一段惊天动地的传说。当仙已不是仙,那便屠仙。当世界将要崩塌,那便一拳击碎。当世人皆笑我痴呆,有你的微笑便已足够。
  • 绝世兽王

    绝世兽王

    孟白穿越后,成为了御兽师学院的学员,由此开启兽王之路。“来来来,小麻雀,跟我三年,我让凤凰给你当小弟。”“好久没吃龙肉了,那个毛毛虫,去给我抓两只神龙来。”“啥?你不小心一个屁把麒麟给崩死了?你这仓鼠,别一言不合就放屁啊。”
  • 逆天毒医:王爷,咬一口

    逆天毒医:王爷,咬一口

    “别碰我!”大婚之夜,她冷冷地跟他划清界限,他甩手就走,从此王府新人不断。半年后的一夜欢情,他将她抵在墙角质问……殊不知一代毒医再次觉醒,凤芒四射,逆天改命。她成为天下人争相膜拜的毒医,阎王要人三更死,夜清留人到五更!“爷,妾身就喜欢看你不爽我。又舍不得干掉我的样子。”
  • 世界最具精悍性的微型小说(1)

    世界最具精悍性的微型小说(1)

    我的课外第一本书——震撼心灵阅读之旅经典文库,《阅读文库》编委会编。通过各种形式的故事和语言,讲述我们在成长中需要的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