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511700000065

第65章 孟子

一、孟子考;孟轲,邹人,曾受业于子思的门人。孟子的生死年岁,颇不易考定。据明人所纂《孟子谱》,孟子生于周烈王四年四月二日,死于赧王二十六年十一月十五,年八十四。吕元善《圣门志》所纪年与《孟子谱》同。此等书是否有根据,今不可知。但所说孟子生于周烈王四年,颇近理(臧庸作《孟子年表》以己意移前四年,似可不必)。近人考证孟子见梁惠王时当为惠王后元十五年左右。《史记》说在惠王三十五年,是不可信的。若孟子生在烈王四年(西历前372),则见惠王时年已五十余,故惠王称他为“叟”。至于他死的年,便不易定了。《孟子谱》所说,也还有理。若《孟子》书是他自己作的,则书中既称鲁平公的谥法,孟子定死在鲁平公之后。平公死在赧王十九年(《通鉴》作十八年),《孟子谱》说孟子死在赧王二十六年(西历前289),似乎相差不远。但恐《孟子》这书未必是他自己作的。

二、论性;孟子同时有几种论性的学说。《告子篇》说:

告子曰:“性无善无不善也。”或曰:“性可以为善,可以为不善。是故文武兴****好善,幽厉兴****好暴。”或曰:“有性善,有性不善。是故以尧为君而有象,以瞽瞍为父而有舜。”……今曰性善,然则彼皆非欤?

孟子总答这三条说道:

乃若其情(翟灏《孟子考异》引《四书辨疑》云:“下文二才字与此情字上下相应,情乃才字之误。”适按:孟子用情字与才字同意。《告子篇》“牛山之木”一章中云:“人见其濯濯也,以为未尝有材焉,此岂山之性也哉。”又云:“人见其禽兽也,而以为未尝有才焉,此岂人之情也哉。”可以为证),则可以为善矣。乃所谓善也。若夫为不善,非才之罪也。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恻隐之心,仁也。羞恶之心,义也。恭敬之心,礼也。是非之心,智也。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也,我固有之也,弗思耳矣。故曰求则得之,舍则失之。或相倍蓰而无算者,不能尽其才者也。

这一段可算得孟子说性善的总论。《滕文公》篇说:“孟子道性善,言必称尧舜。”此可见性善论在孟子哲学中可算得中心问题。如今且仔细把他说性善的理论分条陈说如下:

(1)人的本质同是善的;上文引《孟子》一段中的“才”便是材料的材。孟子叫做“性”的,只是人本来的质料,所以孟子书中“性”字、“才”字、“情”字可以互相通用(参看上节情字下的按语。汉儒董仲舒《春秋繁露·深察名号》篇曰:“如其生之自然之资,谓之性。性者,质也。”又曰:“天地之所生,谓之性情。……情亦性也。”可供参证)。孟子的大旨只是说这天生的本质,含有善的“可能性”(可能性说见八篇末章)。如今先看这本质所含是那几项善的可能性。

(甲)人同具官能;第一项便是天生的官能。孟子以为无论何人的官能,都有根本相同的可能性。他说:

故凡同类者,举相似也。何独至于人而疑之?圣人与我同类者。故龙子曰:“不知足而为屦,我知其不为蒉也。”屦之相似,天下之足同也。口之于味,有同耆也。易牙先得我口之所耆者也。如使口之于味也,其性与人殊,若犬马之与我不同类也,则天下何耆皆从易牙之于味也?至于味,天下期于易牙,是天下之口相似也。惟耳亦然。至于声,天下期于师旷,是天下之耳相似也。惟目亦然。……故曰口之于味也,有同耆焉。耳之于声也,有同听焉。目之于色也,有同美焉。至于心,独无所同然乎?心之所同然者,何也?谓理也,义也。圣人先得我心之所同然耳。故礼义之悦我心,犹刍豢之悦我口。(《告子》)

(乙)人同具“善端”;董仲舒说(引书同上):“性有善端,动之爱父母。善于禽兽,则谓之善。此孟子之善。”这话说孟子的大旨很切当。孟子说人性本有种种“善端”,有触即发,不待教育。他说:

人皆有不忍人之心。……今人乍见孺子将入于井,皆有怵惕恻隐之心:非所以内交于孺子之父母也;非所以要誉于乡党朋友也;非恶其声而然也。由是观之,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无羞恶之心,非人也;无辞让之心,非人也;无是非之心,非人也。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人之有是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也。(《公孙丑》。参看上文所引《告子》篇语。那段中,辞让之心作恭敬之心,余皆同)

(丙)人同具良知良能;孟子的知识论全是“生知”(Knowledge a priori)一派。所以他说四端都是“我固有之也,非由外铄我也”。四端之中,恻隐之心、羞恶之心和恭敬之心,都近于感情的方面。至于是非之心,便近于知识的方面了。孟子自己却不曾有这种分别。他似乎把四端包在“良知良能”之中;而“良知良能”却不止这四端。他说:

人之所不学而能者,其良能也。所不虑而知者,其良知也。孩提之童,无不知爱其亲也。及其长也,无不知敬其兄也。亲亲,仁也。敬长,义也。(《尽心》)

良字有善义。孟子既然把一切不学而能不虑而知的都认为“良”,所以他说:

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离娄》)

以上所说三种(官能、善端及一切良知良能),都包含在孟子叫做“性”的里面。孟子以为这三种都有善的可能性,所以说性是善的。

(2)人的不善,都由于“不能尽其才”;人性既然是善的,一切不善的,自然都不是性的本质。孟子以为人性虽有种种善的可能性,但是人多不能使这些可能性充分发达。正如《中庸》所说:“惟天下至诚为能尽其性。”天下人有几个这样“至诚”的圣人?因此便有许多人渐渐的把本来的善性湮没了,渐渐的变成恶人。并非性有善恶,只是因为人不能充分发达本来的善性,以致如此。所以他说:

若夫为不善,非其才之罪也。……或相倍蓰而无算者,不能尽其才者也。

推原人所以“不能尽其才”的缘故,约有三种:

(甲)由于外力的影响;孟子说:

人性之善也,犹水之就下也。人无有不善,水无有不下。今夫水搏而跃之,可使过颡;激而行之,可使在山。是岂水之性哉?其势则然也。人之可使为不善,其性亦犹是也。(《告子》)

富岁子弟多赖,凶岁子弟多暴,非天之降才尔殊也,其所以陷溺其心者然也。今夫麦,播种而耰之。其地同,树之时又同,浡然而生,至于日至之时皆熟矣。虽有不同,则地有肥硗,雨露之养,人事之不齐也。(同上)

这种议论,认定外界境遇对于个人的影响,和当时的生物进化论(见第九篇)颇相符合。

(乙)由于自暴自弃;外界的势力,还有时可以无害于本性。即举舜的一生为例:

舜之居深山之中,与木石居,与鹿豕游,其所以异于深山之野人者,几希。及其闻一善言,见一善行,若决江河,沛然莫之能御也。(《尽心》)

但是人若自己暴弃自己的可能性,不肯向善,那就不可救了。所以他说:

自暴者,不可与有言也。自弃者,不可与有为也。言非礼义,谓之自暴也。吾身不能居仁由义,谓之自弃也。(《离娄》)

又说:

虽存乎人者,岂无仁义之心哉?其所以放其良心者,亦犹斧斤之于木也。旦旦而伐之,可以为美乎?其日夜之所息,平旦之气,其好恶与人相近也者,几希。则某旦昼之所为,有梏亡之矣。梏之反复,则其夜气不足以存。夜气不足以存,则其违禽兽不远矣。人见其禽兽也,而以为未尝有才焉者,是岂人之情也哉?(《告子》)

(丙)由于“以小害大以贱害贵”;还有一个“不得尽其才”的原因,是由于“养”得错了。孟子说:

体有贵贱,有小大。无以小害大,无以贱害贵。养其小者为小人,养其大者为大人。(《告子》)

那一体是大的贵的?那一体是小的贱的呢?孟子说:

耳目之官不思,而蔽于物。物交物,则引之而已矣。心之官则思,思则得之,不思则不得也,此天下之所与我者。先立乎其大者,则其小者不能夺也。此为大人而已矣。(《告子》)

其实这种议论,大有流弊。人的心思并不是独立于耳目五官之外的,耳目五官不灵的,还有什么心思可说?中国古来的读书人的大病根正在专用记忆力,却不管别的官能。到后来只变成一班四肢不灵、五官不灵的废物!

以上说孟子论性善完了。

三、个人的位置;上章说,《大学》、《中庸》的儒学已把个人位置抬高了,到了孟子更把人看得十分重要。他信人性是善的,又以为人生都有良知良能和种种“善端”。所以他说:

万物皆备于我矣。反身而诚,乐莫大焉!(《尽心》)

更看他论“浩然之气”:

其为气也,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则塞于天地之间。(《公孙丑》)

又看他论“大丈夫”:

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滕文公》)

因为他把个人的人格,看得如此之重;因为他以为人性都是善的,所以他有一种平等主义。他说:

圣人与我同类者。(《告子》)

何以异于人哉?尧舜与人同耳。(《离娄》)

彼丈夫也,我丈夫也。吾何畏彼哉?(《滕文公》)

舜何人也,予何人也。有为者亦若是。(同上)

但他的平等主义,只是说人格平等,并不是说人的才智德行都平等。孟子很明白经济学上“分功”的道理。即如《滕文公篇》许行一章,说社会中“有大人之事,有小人之事”,“或劳心、或劳力”,说的何等明白!

又如孟子的政治学说很带有民权的意味。他说: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君之视民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

这种重民轻君的议论,也是从他的性善论上生出来的。

四、教育哲学;孟子的性善论,不但影响到他的人生观,并且大有影响于他的教育哲学。他的教育学说有三大要点,都于后世的教育学说大有关系。

(甲)自动的;孟子深信人性本善,所以不主张被动的和逼迫的教育,只主张各人自动的教育。他说:

君子深造之以道,欲其自得之也。自得之,则居之安。居之安,则资之深。资之深,则取之左右逢其原。故君子欲其自得之也。(《离娄》)

《公孙丑篇》论养气的一段,可以与此印证:

必有事焉而勿正。心勿忘,勿助长也。无若宋人然,宋人有悯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芒芒然归,谓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天下之不助苗长者,寡矣。以为无益而舍之者,不耘苗者也。助之长者,揠苗者也。非徒无益,而又害之。

孟子说“君子之所以教者五”,那第一种是“有如时雨化之者”。不耘苗也不好,揠苗也不好,最好是及时的雨露。

(乙)养性的;人性既本来是善的,教育的宗旨只是要使这本来的善性充分发达。孟子说:

人之所以异于禽兽者几希,庶民去之,君子存之。(《离娄》)

教育只是要保存这“人之所以异于禽兽”的人性。《孟子》书中说此点最多,不用细举了。

(丙)标准的;教育虽是自动的,却不可没有标准。孟子说:

羿之教人射必至于,学者亦必至于。大匠诲人必以规矩,学者亦必以规矩。(《告子》)

又说:

大匠不为拙工改废绳墨,羿不为拙射废其率。君子引而不发,跃如也。中道而立,能者从之。(《尽心》)

这标准的教育法,依孟子说来,是教育的最捷径。他说:

圣人既竭目力焉,继之以规矩准绳,以为方圆平直,不可胜用也。既竭耳力焉,继之以六律正五音,不可胜用也。(《离娄》)

前人出了多少力,才造出这种种标准。我们用了这些标准,便可不劳而得前人的益处了。这是标准的教育法的原理。

五、政治哲学;孟子的政治哲学很带有尊重民权的意味,上文已略说过了。孟子的政治哲学与孔子的政治哲学有一个根本不同之处。孔子讲政治的中心学说是“政者,正也”,他的目的只要“正名”、“正己”、“正人”,以至于“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理想的郅治。孟子生在孔子之后一百多年,受了杨墨两家的影响(凡攻击某派最力的人,便是受那派影响最大的人。孟子攻杨墨最力,其实他受杨墨影响最大。荀子攻击辩者,其实他得辩者的影响很大。宋儒攻击佛家,其实若没有佛家,又哪有宋儒),故不但尊重个人,尊重百姓过于君主(这是老子杨朱一派的影响。有这种无形的影响,故孟子的性善论遂趋于极端,遂成“万物皆备于我”的个人主义);还要使百姓享受乐利(这是墨家的影响,孟子自不觉得)。孟子论政治,不用孔子的“正”字,却用墨子的“利”字。但他又不肯公然用“利”字,故用“仁政”两字。他对当时的君主说道:“你好色也不妨,好货也不妨,好田猎也不妨,好游玩也不妨,好音乐也不妨。但是你好色时,须念国中有怨女旷夫;你好货时,须念国中穷人的饥寒;你出去打猎,作乐游玩时,须念国中的百姓有父子不相见,兄弟妻子离散的痛苦。总而言之,你须要能善推其所为,你须要行仁政。”这是孟子政治学说的中心点。这可不是孔子“正”字的政治哲学了。若用西方政治学的名词,我们可说孔子的是“爸爸政策”(Paternalism或译父性政策) ;孟子的是“妈妈政策”(Maternalism 或译母性政策)。爸爸政策要人正经规矩,要人有道德;妈妈政策要人快活安乐,要人享受幸福。故孟子所说如:“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这一类“衣帛食肉”的政治,简直是妈妈的政治。这是孔子孟子不同之处(孔子有时也说富民,孟子有时也说格君心。但这都不是他们最注意的)。后人不知道这个区别代表一百多年儒家政治学说的进化,所以爸爸妈妈的分不清楚:一面说仁民爱物,一面又只知道正心诚意。这就是没有历史观念的大害了。

孟子的政治学说含有乐利主义的意味,这是万无可讳的。但他同时又极力把义利两字分的很严。他初见梁惠玉,一开口便驳倒他的“利”字;他见宋,也劝他莫用“利”字来劝秦楚两国停战。细看这两章,可见孟子所攻击的“利”字只是自私自利的利。大概当时的君主官吏都是营私谋利的居多。这种为利主义,与利民主义绝相反对。故孟子说:

今之事君者曰:“我能为君辟土地、充府库。”今之所谓良臣,古之所谓民贼也!(《告子》)

庖有肥肉,厩有肥马,民有饥色,野有饿莩:此率兽而食人也!(《梁惠王》)

孟子所攻击的“利”,只是这种利。他所主张的“仁义”,只是最大多数的最大乐利。他所怕的是言利的结果必至于“上下交征利”;必至于“君臣父子兄弟终去仁义,怀利以相接”。到了“上下交征利”,“怀利以相接”的地步,便要做出“率兽而食人”的政策了。所以孟子反对“利”的理由,还只是因为这种“利”究竟不是真利。

同类推荐
  • 最美不过诗经2

    最美不过诗经2

    最唯美的诗经读本,最动人的爱情史诗。国学大师汤一介倾情推荐。翻开一卷古老的《诗经》,两千年前的爱情在田园牧歌里生根发芽。沐浴温暖的午后阳光,轻轻吟诵那些唇齿留香的诗句,体会其中不加修饰的旋律,无一粉饰的爱恨,原来,爱情只不过是生活,它只需要我们尽情哭笑,安然相守,最后淡然相忘。
  • 红色哈密

    红色哈密

    哈密绿洲是一块资源丰富的宝地,这里不仅蕴藏着丰富的矿产、风力、光电资源,还有历史悠久、底蕴深厚的人文资源和光照千秋、光辉闪耀的革命红色资源。《红色哈密》一书就是收集、整理自20世纪30年代以来,中国共产党人为了人民的解放、民族的独立,先后在哈密活动的事迹。
  • 和座主尚书春日郊居

    和座主尚书春日郊居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风中站立:诗歌卷

    风中站立:诗歌卷

    本卷收入了当代众多著名诗人的名篇和代表作品200多篇,均为广大群众所熟知和喜爱的作品,有较高的欣赏和珍藏价值。
  • 我知道怎样去爱:阿赫玛托娃诗选

    我知道怎样去爱:阿赫玛托娃诗选

    这本《我知道怎样去爱:阿赫玛托娃诗选》囊括了俄罗斯最富盛名的女诗人阿赫玛托娃几乎一生的诗歌精品。整本诗集由四个部分组成:第一卷是女诗人前期(1904-1925)的作品;第二卷是阿赫玛托娃中期(1927-1949)的诗歌;第三卷总结了诗人后期(1950-1966)的写作;第四卷是长诗《安魂曲》,这首抒情长诗是阿赫玛托娃诗歌创作的一个巅峰。
热门推荐
  • 申日儿本经

    申日儿本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转世巫女

    转世巫女

    她本是普通的大二女生,却被一个奇怪的印记唤醒了沉睡经年的记忆。从此便只能在刀尖上游走,在乱世中浮沉。这是一出出镜花水月般的局中局,这是一个个匪夷所思的迷中迷!无数种族的恩怨纠葛,无数儿女的爱恨情仇,谋划经年的惊世阴谋——共同交织成一卷波澜壮阔、惊心动魄的虚冥界史诗!
  • 我们的生活不能没有植物:人与植物

    我们的生活不能没有植物:人与植物

    人类对于植物家族的依赖可能会超乎你的想象,从人类的每一次呼吸,到我们餐桌上的美食佳肴;从装点时尚世界的服装霓裳,到美化人们生活环境的花花草草,人们无时无刻不在接受着植物世界默默的馈赠。《青少年科普图书馆·我们的生活不能没有植物:人与植物》即介绍了植物在人类生活中的所扮演的重要角色。
  • 永生仙尊

    永生仙尊

    没有不死之物,仙,也不行。。。这是一个关于永生的传说。。。。
  • 陌生人:请你撸豁我的心

    陌生人:请你撸豁我的心

    她,既是‘淡漠’的初中生,也是黑道里面的‘影’,初中那年,她被人追杀,无料,却遭遇他的告白,虽然,他和她相爱,但她只能残忍的拒绝,大学时,他和她再次相遇……
  • 女帝御神攻略:死神唤灵师

    女帝御神攻略:死神唤灵师

    她是最古老的黑暗王者,第1777代零帝,却遭遇家族背叛,魂归异世。他是神魔大陆魔域的黑暗帝王,渡劫轮回,与她相遇。当王者遇上王者,黑暗遇上黑暗,且看她如何从最弱的皇朝,最弱的职业,一路浴血而行,走上神坛,颠覆命运,扭转乾坤,开创一个崭新的世界。
  • 千艳流香

    千艳流香

    那是一个四国并立的年代。东烈最受宠太子,上凤孤隐,南风第一天颜,千艳浓,西雨少年君帝,燕白,以及北雪的神秘侠少,落雁公子...苏傲雪,一个异世穿越而来的中药才女,游走在这四人之间,坐看,云起云涌。究竟谁,才是真正的真命天子?又是谁,可以挥斥一逐天下,成为最后的霸主?唉。自古是,少年雄心比天高,君不轻狂枉年少。繁华红尘,我自逍遥。谁道是名剑孤单?我愿以一缕芳心,随君任天涯!*————————*女女是新人,求亲们的评论,O(∩_∩)O~正是有你们的支持,我才有写下去的动力,拜托啦!请亲们一定一定要,留下脚印哦~女女仰首等待。。
  • 烟雨行剑录

    烟雨行剑录

    豪门子弟谭洛霖偶然间身中魔物,不由得手拿上古仙剑踏上平魔之路。谁知这艰难历险竟打破了一场千年间的轮回。千年前,他便是这世上拯救万生的王!六道行剑,烟雨成录;四象九阴,衔烛为夜。
  • 疯子传

    疯子传

    他什么都热爱,又讨厌一切。一个疯子的历程开始了……
  • 穿越之绝色公主太妖娆

    穿越之绝色公主太妖娆

    自古以来,穿越就离不开废材。可偏偏林梓陌穿越,咋就不是这样呢。没有极品爹娘,婚约渣男,废材体质。唉~姐的人生咋就这么美好呢?可是,苍天啊,这个腹黑牛逼的皇叔咋对她死缠烂打呢?当现代修真美女VS异世腹黑皇叔……万年好坑品,欢迎抱回家。mu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