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511700000074

第74章 古代哲学之中绝(1)

本章所述,乃系中国古代哲学忽然中道消灭的历史。平常的人都把古学中绝的罪归到秦始皇焚书坑儒两件事。其实这两件事虽有几分关系,但都不是古代哲学消灭的真原因。现在且先记焚书坑儒两件事:

焚书;秦始皇于西历前230年灭韩,228年灭赵,225年灭魏,223年灭楚,明年灭燕,又明年灭齐。221年,六国都亡,秦一统中国,始皇称皇帝,用李斯的计策,废封建制度,分中国为三十六郡;又收天下兵器,改铸钟锯铁人;于是统一法度、衡石、丈尺;车同轨,书同文:为中国有历史以来第一次造成统一的帝国(此语人或不以为然,但古代所谓一统,不是真一统,至秦始真成一统耳。当日李斯等所言“上古以来未尝有,五帝所不及”并非妄言)。李斯曾做荀卿的弟子,荀卿本是主张****政体的人(看他的《正名》篇),以为国家对于一切奇辞邪说,应该用命令刑罚去禁止他们。李斯与韩非同时,又曾同学于荀卿,故与韩非同有历史进化的观念,又同主张一种狭义的功用主义。故李斯的政策,一是注重功用的,二是主张革新变法的,三是很用****手段的。后来有一班守旧的博士如淳于越等反对始皇的新政,以为“事不师古而能长久者,非所闻也”。始皇把这议交群臣会议。李斯回奏道:

五帝不相复,三代不相袭,各以治。非其相反,时变异也(看上章论韩非一节)。今陛下创大业,建万世之功,固非愚儒所知。且越言乃三代之事,何足法也〔此等话全是韩非《显学》、《五蠹》两篇的口气,《商君书》论变法也有这等话。但《商君书》是假造的(考见上章),不可深信〕。异时诸侯并争,厚招游学。今天下已定,法令出一;百姓当家则力农,士则学习法令,辟禁。今诸生不师今而学古,以非当世,惑乱黔首。丞相臣斯昧死言:古者天下散乱,莫之能一,是以诸侯(侯字当作儒)并作,语皆道古以害今,饰虚言以乱实。人善其所私学,以非上之所建立。今皇帝并有天下,别黑白而定一尊。而私学相与非法教(而字本在学字下)。人闻令下,则各以其学议之;入则心非,出则巷议;夸主以为名,异取以为高,率群下以造谤。如此弗禁,则主势降于上,党与成乎下。禁之便。臣请史官非秦纪,皆烧之。非博士官所职,天下敢有藏诗书百家语者,悉诣守尉杂烧之。有敢偶语诗书,弃市。以古非今者,族。吏见知不举者,与同罪。令下三十日不烧,黯为城旦。所不去者,医药卜筮种树之书。若有欲学法令(有欲二字原本误倒。今依王念孙校改),以吏为师。(此奏据《史记·秦始皇本纪》及《李斯列传》)

始皇赞成此议,遂实行烧书。近人如康有为(《新学伪经考》卷一)、崔适(《史记探原》卷三)都以为此次烧书,“但烧民间之书,若博士所职,则诗书百家自存”。又以为李斯奏内“若有欲学法令,以吏为师”一句,当依徐广所校及《李斯列传》,删去“法令”二字,“吏”即博士,“欲学诗书六艺者,诣博士受业可矣”(此康有为之言)。康氏、崔氏的目的在于证明六经不曾亡缺。其实这种证据是很薄弱的。法令既说“偶语诗书者弃市”,决不至又许“欲学诗书六艺者,诣博士受业”,这是显然的道理。况且“博士所职”四个字泛得很,从《史记》各处合起来,大概秦时的“博士”多是“儒生”,决不至兼通“文学百家语”。即使如康氏、崔氏所言,“六经”是博士所职,但他们终不能证明“百家”的书都是博士所守。《始皇本纪》记始皇自言:“吾前收天下书不中用者,尽去之。”大概烧的书自必很多,博士所保存的不过一些官书,未必肯保存诸子百家之书。但是政府禁书,无论古今中外,是禁不绝的。秦始皇那种****手段,还免不了博浪沙的一次大惊吓;十日的大索也捉不住一个张良。可见当时犯禁的人一定很多,偷藏的书一定很不少。试看《汉书·艺文志》所记书目,便知秦始皇烧书的政策,虽不无小小的影响,其实是一场大失败。所以我说烧书一件事不是哲学中绝的一个真原因。

坑儒 坑儒一事,更不重要了。今记这件事的历史于下:

侯生卢生相与谋曰:“始皇为人,天性刚戾自用。起诸侯,并天下,意得欲从,以为自古莫及己。专任狱吏,狱吏得亲幸。博士虽七十人,特备员弗用。丞相诸大臣皆受成事,倚办于上。上乐以刑杀为威,……下慑伏谩欺以取容。秦法,不得兼方,不验,辄死。然候星气者至三百人,皆良士,畏忌讳谀,不敢端言其过。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上至以衡石量书,日夜有呈,不中呈不得休息。贪于权势至如此,未可为求仙药。”于是亡去。始皇闻亡,乃大怒曰:“吾前收天下书不中用者尽去之。悉召文学方术士甚众,欲以兴太平;方士欲练以求奇药。今闻韩众去不报,徐巿等费以巨万计,终不得药,徒奸利相告日闻。卢生等吾尊赐之甚厚,今乃诽谤我,以重吾不德也(也通耶字)!诸生在咸阳者,吾使人廉问,或为訞言以乱黔首。”于是使御史悉案问诸生,诸生传相告引,乃自除犯禁者四百六十余人,皆坑之咸阳,使天下知之,以惩后。益发谪徙边。(《史记·秦始皇本纪》)

细看这一大段,可知秦始皇所坑杀的四百六十余人,乃是一班望星气、求仙药的方士(《史记·儒林列传》也说,“秦之季世坑术士”)。这种方士,多坑杀了几百个,于当时的哲学只该有益处,不该有害处。故我说坑儒一件事也不是哲学中绝的真原因。

现今且问:中国古代哲学的中道断绝究竟是为了什么缘故呢?依我的愚见看来,约有四种真原因:(一)是怀疑主义的名学,(二)是狭义的功用主义,(三)是****的一尊主义,(四)是方士派的迷信。我且分说这四层如下:

第一,怀疑的名学;在哲学史上,“怀疑主义”乃是指那种不认真理为可知,不认是非为可辩的态度。中国古代的哲学莫盛于“别墨”时代。《墨辩》诸篇所载的界说,可想见当时科学方法和科学问题的范围。无论当时所造诣的深浅如何,只看那些人所用的方法和所研究的范围,便可推想这一支学派,若继续研究下去,有人继长增高,应该可以发生很高深的科学和一种“科学的哲学”。不料这支学派发达得不多年,便受一次根本的打击。这种根本上的打击就是庄子一派的怀疑主义。因为科学与哲学发达的第一个条件,就是一种信仰知识的精神:认为真理是可知的,是非是可辩的,利害嫌疑治乱都是可以知识解决的。故“别墨”论“辩”认为天下的真理都只有一个是非真伪,故说:“佊,不可两不可也。”又说:“辩也者,或谓之是,或谓之非,当者胜也。”这就是信仰知识的精神(看第八篇第三章)。到了庄子,忽生一种反动。庄子以为天下本没有一定的是非,“彼出于是,是亦因彼”;“是亦彼也,彼亦是也”。因此他便走入极端的怀疑主义,以为人生有限而知识无穷,用有限的人生去求无穷的真理,乃是最愚的事。况且万物无时不变,无时不移,此刻的是,停一刻已变为不是;古人的是,今人又以为不是了;今人的是,将来或者又变为不是了。所以庄子说,我又如何知道我所知的当真不是“不知”呢?又如何知道我所不知的或者倒是真“知”呢?这就是怀疑的名学。有了这种态度,便可把那种信仰知识的精神一齐都打消了。再加上老子传下来的“使民无知无欲”的学说,和庄子同时的慎到、田骈一派的“莫之是,莫之非”的学说,自然更容易养成一种对于知识学问的消极态度。因此,庄子以后,中国的名学简直毫无进步。名学便是哲学的方法。方法不进步,哲学科学自然不会有进步了。所以我说中国古代哲学中绝的第一个真原因,就是庄子的《齐物论》。自从这种怀疑主义出世以后,人人以“不谴是非”为高尚,如何还有研究真理的科学与哲学呢?

第二,狭义的功用主义;庄子的怀疑主义出世之后,哲学界又生出两种反动:一是功用主义,一是一尊主义。这两种都带有救正怀疑主义的意味,他们的宗旨都在于寻出一种标准,可作为是非的准则。如今且先说功用主义。

我从前论墨子的应用主义时,曾引墨子自己的话,下应用主义的界说,如下:

言足以迁行者,常之。不足以迁行者,勿常。不足以迁行而常之,是荡口也。(《贵义》篇、《耕柱》篇)

这是说,凡理论学说须要能改良人生的行为,始可推尚。这是墨家的应用主义。后来科学渐渐发达,学理的研究越进越高深,于是有坚白同异的研究,有时间空间的研究。这些问题,在平常人眼里,觉得是最没有实用的诡辩。所以后来发生的功用主义,一方面是要挽救怀疑哲学的消极态度,一方面竟是攻击当时的科学家和哲学家。如《荀子·儒效》篇说:

凡事行,有益于治者立之,无益于治者废之。……若夫充虚之相施易也(施通移),坚白同异之分隔也,是聪耳之所不能听也,明目之所不能见也,……虽有圣人之知,未能偻指也。不知无害为君子,知之无损为小人。

同类推荐
  • 杜甫文集2

    杜甫文集2

    杜甫(712-770),字子美,盛唐大诗人。原籍湖北襄阳,生于河南巩县。初唐诗人杜审言之孙。唐肃宗时,官左拾遗。后人蜀,友人严武推荐他做剑南节度府参谋,加检校工部员外郎。故后世又称他杜拾遗、杜工部。
  • 跨世纪的文化瞭望:刘心武、张颐武对谈录

    跨世纪的文化瞭望:刘心武、张颐武对谈录

    这两场精湛的对话,前后跨度近二十年!著名作家刘心武与著名学者张颐武共同探讨新时期以来近四十年中国社会、文学与文化的推进与转变,特别是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对一系列重大文学事件、文化思潮和重要作家、作品的观察,极为深入,富有启发性。作为当代文学重要参与者、建设者的两位对话人,为今日读者提供了一份亲切、深刻、极富创见的观察。
  • 舍檐低语

    舍檐低语

    由著名作家衣向东作序并题写书名,由丛书主编著名作家纪广洋作序。全书收录发表过的作品约70来篇。内容清新隽永,值得一读。
  • 美丽时光走丢了

    美丽时光走丢了

    新概念作文人气新星+90后主力青春作家,集体书写生命之初那些最美最真令人动容的友谊与爱情。
  • 丁玲散文

    丁玲散文

    《丁玲散文》收录了丁玲的散文精品数十篇。丁玲的创作源于生活,她作品中的人和事,大多是她经历过或看见过的。她的散文语言自然、朴素、激昂、豪放,凝练深邃,雄健酣畅。用最普通的文字写出生活中的各种情愫。
热门推荐
  • 倾世毒宠:修帝的亿万萌妻

    倾世毒宠:修帝的亿万萌妻

    某个逃婚遇到爱、成功减肥的低情商萌妹子拿着糖果逗着豪门院子里的小孩,一脸无辜地说,“你又不是嗷嗷待哺的婴儿,吃什么糖果。”说罢,把糖果扔了出去,一下子不见踪影。“嗷~嗷~”长相妖异的男子好像一条忠诚的汪星人发出两个音。萌妹子惊呼,“修痴,你在弄啥咧?”“这还不明显?”呆修挠挠头,表示自己对自己的演技百分百信任!“嗤,你又不是狼。嗷什么嗷!”某女用鄙夷的眼光看着汪星人。“嗯,娘子的建议可以有!”邪魅的脸庞逐渐凑近,滚烫的气息洒在脸上,某女这才迟迟发现自己好像引燃了什么,“欧巴,这个不能有嗷!”【欢迎跳坑,大神勿喷。求围观卖萌打滚,福利大大滴有!】
  • 驴在江湖

    驴在江湖

    在被问及业余时间做什么取乐之前,一个人意识不到自己究竟有多无聊!如果有一个平台专门组织各种现实生活中的聚会和活动,帮你用尽可能少的成本邂逅无数帅哥美女;并一步步指引,教你如何在聚会和活动中玩的开心,玩的尽兴,你会不会注册会员?君陌和三个朋友一起创办的“驴在江湖”就是这样一个电商平台!草根创业,没资金没后台,公司成立了一年半就撑不下去了。两个合伙人离开后,君陌决定自己首先要在全国范围内玩遍‘驴在江湖’平台上的所有活动和聚会主题,以此掌握各种活动和聚会的举办精髓,从而来找到事业破局的方法!撩妹高手胖子陈适逢其时的加入了进来,于是在春暖花开的季节,两人开启了一段我带上你,你带上钱的说走就走旅行。
  • 希腊传奇

    希腊传奇

    以希腊神话中的人物为主角,讲述宙斯的孙女玛卡里阿兼赫拉特勒斯(大力神)的女儿和各希腊英雄在21世纪人类世界中的历险过程。在这一系列的故事背后隐藏了什么真相?
  • 牛狼老公,我包了

    牛狼老公,我包了

    “一万块,包你三天,做我男朋友!”一场交易,一次意外,本以为此生孑然一身的她,突然有了牵挂。那个总是挂着妖艳惑众笑容的男人,就那么不经意的闯入了她的心扉。本以为,只是一场交易,一年之后,一拍两散,然而世事无常,当一切出乎她的意料之外,她该何去何从呢?
  • 一世安暖:村姑吃定无良夫君

    一世安暖:村姑吃定无良夫君

    他是一个富家翩翩公子,她是一个山野村姑,他一句玩笑话,她成了他的第一夫人,但是他不爱她,还嫌她野,却奉了父命不能休了她……洞房花烛,他却和她划清界线,她却是个认死理儿的人,常言说,嫁夫随夫,即便他们有名无实,他连正眼也不看她,她还是变着花样逗他开心,他却是又冷又恶,软硬不吃。他的恶,可不是谁都能受的;她的忍,也不是谁都能比的;谁曾料想,日久生情这样老土的情调也会出现在他身上,只是回身时,她已心冷转身,身旁更多了个不辞辛劳、不离不弃的护花使者。有了不要,没了又想,人与人之间就是这般奇妙,欺负也好,占有也罢,无论如何,她已成了他的一种习惯,就像人要吃饭,他怎能放她走,那岂不是要他生不如死么!
  • 最强分卫

    最强分卫

    他是最强分卫,他用得分统治这个时代!
  • 古庭禅师语录辑略

    古庭禅师语录辑略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楚人行

    楚人行

    漫漫修仙路,终登峰顶,问谁说,人不可修仙,仙非得断情?有的是一步一步的坚韧。仙亦同凡!
  • 西藏神通王

    西藏神通王

    “一介平民,无钱无势,遭人白眼,饱受贱蹋;唯有实力为尊,驰骋天下,金钱美女,才能不求自得。”一名普通的农民孩子热罗?多吉扎,通过练武修法,力大无穷,神通广大,法力无边;因修慑召法,而长寿182岁,富甲天下、权势薰天——印度、尼泊尔等三国,上自国王皇后,下至黎民百姓,无不向他磕头,争相全部财产的供养!五位天女的化身主支下嫁于他。他真实穿越佛菩萨、诸天、人间八万年、龙世间等,降伏天王、天神、妖、魔、鬼、怪及人间大成就者,成为十一世纪无敌咒师,威震三界。这是宋朝的真实故事,不是神话;书中详细披露了他的一系列修法、成就标准、应用诀窍等,是一部前无古人的法术大修炼,及神通斗法秘籍!
  • 梦结束的地方

    梦结束的地方

    一次偶然机会,让他们认识了彼此。是人生中的路人还是上天注定的缘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