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5234900000010

第10章 李海绝伦逼死亲嫂 杨德山大义收孤女

且说杨德山感叹之余,说出了一段惊世骇俗的往事——

原来,银环的生父名叫李虎,本乡靠山屯人。靠山屯东邻南桂,北邻老街基,西指二里便是辽河。这里丘陵起伏,高处如山,开阔处住着十几户人家,世代相传至今,一直唤作靠山屯。

李虎共兄弟二人,弟名李海。因父母早逝,李海依傍着哥哥李虎生活。家中有几亩地,日子虽然不富裕,但也可将就度日。

有一年,李虎被派抓劳工,不到一年时间便传来噩耗,因煤矿塌方,被砸死了。银环生母接受不了这残酷的现实,一时悲痛过度,即刻气走逆向,遂迷塞心窍,不幸得了疯癫之症。

当时银环还不满三岁,被母亲抱着东跑西颠,饿得面黄肌瘦。恰值这年冬天大雪纷飞,数日不停,整个辽北平原,全被白茫茫的积雪所笼罩。

这一日,天终于放了晴。杨德山闲不住,决定出门猎些野味回来改口。吃过早饭,稍歇片刻,他穿戴整齐,扎绑停当,即出了家门,踏着没膝深的积雪,朝十里开外的辽河滩走去。

一路行来,看不尽四野茫茫,白雪皑皑,阡陌人静。他独自一人,静踏乾坤,绕迂世界,既昂扬又孤寂,徜徉而行。

他直奔靠山屯与老街基屯而来。因老街基屯离辽河最近,西行半里便是辽河老堤。他穿过靠山屯,不多时来到堤前,随后缓步走上长堤,凭高远眺,只见天光一色,整个世界白茫茫一片。

看了一会儿,他走下老河槽,眼前是一片南北望不到头的荒草甸子。草深处,常有野兔、山鸡、狍子等出没。仲夏时节,还可在河边的芦苇丛中捡拾野鸭蛋呢。此时冰封河面,上盖积雪,甸河一色,只凭露出的野草尖与枯柳稍头来分辨河界了。大雪过后,在荒甸子上捕捉野兔是最容易的事。

杨德山脚蹚积雪,手分荒草,慢步前行。他右手握紧钢叉,左手搭棚四望,在皑皑白雪中寻找目标。他头戴长毛狗皮帽子,帽沿下刚好露出一双眼睛。他上身穿短棉袄,下身穿厚棉裤,膝下打着绑腿,腰间系一条粗布带,脚蹬牛皮靰鞡,一身打扮,轻松利落。

他走走停停,目光四顾,仔细观察周围的动静,只要看见雪面稍有微动或有哈气吹出的小洞,那里肯定有猎物,钢叉落处,必有所获。

老天爷不负有心人,傍晌的时候,杨德山已经捉了四五只野兔。由于天冷,他无心多求,于是将猎物拴在一起,挑在钢叉头上,便转程往回走。

当走到靠山屯西口时,忽见前面十几步远处,积雪中俯卧一人。因那人面朝地背朝天,一时辨不出是谁。

看了片刻,杨德山长叹了口气,然后喃喃自语道:“唉,又是一个‘路倒’……”

这年月,类似的事屡见不鲜,所以他并不感惊讶。但他为人仗义,不忍见尸裸道旁,忙上前俯身下看。刚要翻转那“路倒”时,忽听不远处似有小孩微弱的哭声。

杨德山往左右看了一眼,发现右前方尺把远处有一个黑点在雪窝中微微抖动。他忙把“路倒”翻转过来看了一眼,认得是李虎之妻——李大嫂。他叹了口气,不禁嘀咕道:“那孩子肯定是李大嫂家的大丫无疑了……”

杨德山探了探李嫂的鼻孔,已经没有了气息。他又拉了拉李嫂的手,感觉冰冷僵硬,断定没有救了,便忙过去抱起孩子。

看那孩子时,只见她紧闭双眼,嘴唇紫青,只剩下一口细气了。杨德山赶紧解开衣襟,忙把孩子揣进怀中。他强忍满腔义愤,急往靠山屯去找李虎的亲兄弟李海。

一路上,杨德山在心中直骂李海丧尽天良,居然不顾骨肉亲情,任凭嫂子飘零致死;侄女无靠,襁褓中惨遭折磨。又悲李虎憨厚仁义之人,竟惨死魔爪,如今死不见尸。李嫂热心肠的一个人,只落得如此下场。

此情此景,怎不令铁石之人落泪?杨德山抬起袖口抹了把眼睛,接着又伸手摸了摸怀中的孩子,一时五内俱焚,心如刀搅。

想起当年李虎被抓劳工的时候,他兄弟李海还没成家。按说呢,李海应该顾念侄女还在襁褓之中,替哥哥去才是,可他不但不敢说,还悄没声地去了他还没过门的媳妇家中躲起来。李虎走的时候,李海都没回来送一送,只可惜了已往兄嫂对他的情谊了。

杨德山越想越气,脚上自然加快了步伐。

且说李虎走后不久,李海把媳妇领回家,算是过了门。原来李海在丈人家那些日子里,小两口卿卿我我,难免暗地里偷情滚抱,不料有了故事。丈人怕丢人,便对亲戚朋友们说:“咱穷人家不讲究,闺女的婚事越简办越好。到时候我用毛驴把闺女一驮,送到老李家也就中了;省下钱给她们小两口往后过日子用吧。”这话说了没多少日子,这位老人家还真不食言,果真把闺女用毛驴驮着送到了李海家中。

见兄弟把媳妇领回家,李嫂乐得不得了,满以为往后的日子有了说话做伴的知己,不但免去了寂寞,还避了家中只有叔嫂同居一院、孤男寡女不便之嫌。

谁知好日子没过几天,李海便犯了混,只顾疼媳妇了,便无来由刁难起嫂子来,时不时说些风凉话,无非是嫂子与侄女两张嘴白吃了他的等语。

起初,李嫂并不在意,原以为他还年轻,尽量自己多干点儿活,不与他争口舌。不料李虎噩耗传来,李海马上翻脸无情,居然不顾念哥哥的骨血大丫如何,硬逼着嫂子改嫁。嫂子新悲未平,现在又遭逼勒,一气之下便疯了。

事情到了这一步,李嫂可惨了,李海不但不管她的死活及侄女的饥饱,任凭她抱着孩子东跑西颠。有时看见,还骂上一句:“唉,老天爷咋不睁眼睛呢?让这些白吃饭、不醒人事儿的东西活着干啥?早收了去,人眼前也清静不是?”听听,他还有人味儿吗?所以嫂子离家出走他管也不管,乐得眼前清静。可怜李嫂,今天卧雪而亡,孩子惨遭遗弃。

且说杨德山大步流星,很快来到李海家门口,只见栅栏门紧闭,里面倒挂锁绳。

时值正午,李海家的烟囱正冒着炊烟,风门缝里不断冒出一股股白色的蒸气,随着气浪飘来阵阵肉香。

一见这种情景,杨德山的肺都要气炸了,不由得暴跳如雷,遂将柴门拍打得啪啪山响,大声叫道:“李二,李二……”

没多时,随着屋门嘎吱一声响,从门里走出一位稍见丰满的少妇来。只见她:

云膑儿蓬松,步履儿风骚,眼皮儿不抬,鼻孔儿上翘,嘴唇一撇,好像要与人打情

骂俏。一张冬瓜脸上花里呼哨,施的粉欲掉,深浅不一,咋那样不协调。更何况,

她身着红裤绿袄,堪与庙里泥塑比外表。——此时见了,怎不让人怒火中烧!

她也不看门外是谁,便闷声浪气地问道:“谁呀?大冷天的也不看个时辰,可真是的!”

一见她那副模样,杨德山怒不可遏,大声斥道:“咋的?不耐烦是不是?快开门,我找李二有话说!”

这洪钟般的声音传进她的耳鼓,方才震开她那沉重的眼皮。她忙朝来人看了一眼,当认出是杨德山时,立刻惊得眼珠子溜圆,就像庙中泥胎眼窝里镶的玻璃球,僵在那里,张着一副厚嘴唇,半天说不出话来。

因方圆几十里之内,谁都知道杨德山的为人,好人见了喜欢,恶人见了发抖。当年杨德山学艺归来,一听说母亲惨遭恶狼之口,愤怒之下,他一个人踏荒百里横扫群狼,一时狼迹隐遁,众人称道不已,这且不提。现在单说一件杨德山孤身劝匪从善的事,足以让她瞠目结舌的了——

前些年,金伯仲打着“替天行道”的旗号,在黑岗子立寨。有一次,金伯仲路过老街基屯,偶见赵明勤的闺女长得很标致,欲娶做压寨夫人。金伯仲多次托媒人去说亲,无奈赵明勤嫌他是“胡子”,说什么也不答应。金伯仲脑羞成怒,便带着三十多号人马前来抢亲。

一见这势态,赵明勤两口子急得哭天喊地。他们虽然有两个儿子,但都是没见过真佛的庄稼人,也奈何不得金伯仲。他两个儿子,一名赵大,一名赵二。又因赵二生性虎愣,外人送绰号二虎。其虽有些蛮力,但因势单力薄,弟兄们敢怒不敢言,只得忍气吞声;众邻里更无人敢上前劝阻。

恰这天杨德山路过老街基屯,忽听赵家人嚷马嘶,更有悲号之声,一时惊疑不止。正值他走到石忠家门口,便进去问明原委,当即动了英雄气,口中怒道:“光天化日之下,竟敢如此张狂!”说完,直奔赵家而去。

来到赵家大门口,只见匪兵林列,荷枪以待。杨德山并不顾忌,直奔院中。

匪兵见杨德山旁若无人,其中一人喝道:“站住!干啥的?”杨德山说道:“听说赵大叔家操办喜事,特前来道喜。”说着,推开哨兵拦阻他的长枪,径直进了院子。

众匪兵立刻把黑洞洞的枪口对准了他那高大的身躯;房上压顶的机关枪也拉开了拴。

杨德山微微一笑,不免朝坐在长条板凳上那位头戴礼帽、身穿长衫、脚蹬马靴、肩披红彩的金伯仲看了一眼,同时发出一串铜钟般的笑声。笑罢,转身看着满脸泪痕、悲伤欲绝的赵明勤两口子,说道:“赵大叔,平时咱爷儿俩处得可不错,今天这么大的事儿,你咋不知会一声呢?再者说了,你老是啥时候攀定的这门好亲戚,我咋没听你老提起过?这事儿要这么办的话,可真有点儿不对劲儿了!今天既然让我给碰上了,那大侄子我可要巴结巴结,就是不知道赵大叔能给这个面子不?”

赵明勤两口子见到杨德山,哭得更伤心了。

过了一会儿,赵明勤擦了把眼泪,然后瞅了一眼如狼似虎的匪兵,说道:“大侄子,你快走吧,这事儿你管不了……”不等说完,又蹲在地上呜呜地哭起来。

杨德山正要劝解几句,就在这时,屋里传出女人撕心裂肺般的哭声。赵明勤两口子一听,忍不住嚎啕起来。

面对此情此景,杨德山怒火中烧。他走到窗前,围着一个闲置的碾砣子瞅了瞅,随即两腿一分夹住碾砣,然后将身子稍往后一倾,看那碾砣子时,已经一头翘起。他顺势用右脚尖一勾,那横躺在地上约三百斤重的碾砣子便直立了起来。

看杨德山时,脸不红气不喘。稍过了刹那,他抬起左右腿分别掸了掸土,然后神情自若地坐在上面,说道:“赵大叔,咱们可是多年的老交情了,你咋这么不开面呢?这么大的一桩喜事儿,不知会一声也倒罢了,既然让我给碰上了,就得道喜帮忙。不说倒碗水喝,还撵我走,啥意思呀?”说着,掏出烟盒包装上一锅烟点着,然后又看了赵明勤两口子一眼,见他们只管哭,便借题发挥道:“咋的?换了门庭就不认人了?别忘了已往吃糠咽菜的嘴脸!谁不知道谁呀?为人在世,最重要的是通情达理。有道是:‘多个朋友多条路。’干啥那么眉眼高低的,——翻脸不认人?”

金伯仲坐在长条板凳上,洋洋抽着烟卷,还不时斜起眼睛瞅杨德山一眼,那表情不外乎在说:“敢在马王爷鼻子底下打秋千,你也太不自量力了!等你折腾够了,再让你知道我金伯仲是谁!”这时,他见来者身怀绝技,也着实暗吃了一惊。

他身后的两名保镖也与他一样,先时横眉竖眼,满脸的瞧不起,一直紧握手中枪,似随时扣动扳机。这时,见杨德山身手不凡,脱口叫道:“好功夫!”

在场的“胡子”也都惊得合不拢嘴。一直喧嚣的院子,顿时静得让人耳根子都有些不适应了。

见此情景,金伯仲脸上挂不住了,只觉得怒火上撞,他看了杨德山一眼,随手从腰间拔出驳克枪,——恰空中飞过一群老鸹,他迅即打开保险,抬手之间,只听“砰砰”两声枪响,早见两只老鸹应声落地。

金伯仲得意地吹了吹枪筒中冒出的余烟,便斜眼看着杨德山,似在说:“你的功夫再好,能比上这玩意儿?”再加上众“胡子”一片声为他喝彩,他更得意了。

杨德山心中明白,今天如果不用绝技压倒他,不但救不了人,最后连自己也难走脱,因想:“既然你打空中飞的,那我也要对它个头上过的,那才不至于输给你。”

杨德山举目看去,只见院墙外的树上正有一群麻雀在踏枝跳跃,叽叽喳喳,叫个不停。他立刻有了主意,马上弯腰从地上捡起一块土坷垃,接着又捡起一根硬草棍,他迅速将草棍折成三寸长短两根,紧紧握在手中。他侧头瞅准树上的麻雀,顺势将左手一扬,那土坷垃直飞树稍,麻雀被惊飞而起,恰从头顶上飞过。只见他将右手一举,两根柴棍便如箭般飞向了群雀,眨眼之间,早见两只麻雀噗地一声落在金伯仲面前。

金伯仲看那麻雀时,只见柴棍穿腹破背而出,顿时惊出一身冷汗。他神经质地站起来,又似有人在背后推了他一把,忙走到杨德山面前拱手相请,说道:“朋友,请恕金某肉眼凡胎,未识英雄真面目。得罪之处,还望海涵。”

杨德山也一拱手,说声:“客气。”

金伯仲又往前进了一步,问道:“敢问兄台,仙居何山?大名怎的称呼?”

杨德山瞅了他一眼,说道:“在下杨家堡村民——杨德山。敢问大把勺贵姓大名?”

一听杨德山三个字,金伯仲的心咯噔地一下,马上想起早年间杨德山为母报仇、纵横百里荒原独闯狼穴斩杀恶狼的事,心说道:“妈呀,我咋把这茬儿给忘了呢?刚才他搬弄碾砣子的时候,我就该想到是他。”想到这里,忙用右手食指指了指帽沿上方的黑牙边,接着又把左手无名指上佩戴的金戒指摘下来晃了晃,算作回答。

杨德山佯作不知,说道:“既然大把勺不肯赐教,那杨某就不打扰了。”

金伯仲忙说道:“慢!晚辈今天能有幸面乞赐教,怎肯错过良机?万望前辈不吝赐教一二,晚辈定当铭记在心,永远奉为座右铭。”

杨德山审视了金伯仲刹那,见他确有诚意,这才说道:“承蒙大把勺抬爱,那杨某就直说几句,对与不对,还请大把勺斟酌。”

金伯仲又施一礼,说道:“兄台请讲,小弟洗耳恭听。”

杨德山说道:“也罢。既然大把勺这么说了,那杨某就斗胆说几句吧。想古往今来,所谓‘江湖’道义,无非‘广施仁义’四字。‘江湖’中又把‘义’字奉为首旨,扶弱济困才是初衷。如果随心所欲,那就被称作强盗。虽说朗朗乾坤不平事常有,但不管是官府还是山川百寨,最怕民怨沸腾。民不安则反,反则一致,势必众志诚城。一旦蜂起,犹如洪水破闸,水到之处,屋毁人亡。那时节谁还认皇帝老子、官府老爷、强人霸主?所以说,为善者天赐立足之地;为恶者实乃危机四伏,随时都有灭顶之灾。粗浅之言有伤大雅,若不合心意,还望大把勺见谅。”说完,一拱手,又道声:“叨扰。”便不见了人影。

等金伯仲回过神来,早不见了杨德山,心中更是惊疑不止。

这时,赵明勤两口子还在悲泣。金伯仲走上前一拱手,说道:“大叔,大婶儿,请恕晚辈鲁莽,让两位老人家受惊了。晚辈知错了,改日定当秉礼谢罪。”说完,带着人马走了。

从此在方圆之内,杨德山便成了人见人爱的大英雄了。打那以后,谁如果做了昧心的事,只要想起杨德山,便吓得浑身发抖。

今天李二媳妇见叫门的是杨德山,她脸上虽然堆着笑,但比哭还难看,两条腿也抖得快站不住了,赶紧扯起嗓子冲屋里喊道:“李海,杨大哥来了,还不快出来接?就知道灌黄汤!”说完,紧走几步上前来开了柴门。

进了栅栏门,杨德山直奔屋里。进屋一看,果见李海坐在炕桌前喝酒吃肉呢。

见此情景,杨德山的肺都要气炸了。刚要发作时,忽听李海醉惺惺地说道:“是……是……是杨德山大……大……大哥呀,难……难……难得……得……得你……你……你能来我家,正……正…。。正好,我今天宰了只老母鸡。来,咱哥……哥……哥俩喝……喝……喝两盅……”

一见李海那不是人的样子,杨德山不禁火冒三丈,再也按捺不住了,因厉声喝问道:“你嫂子和孩子呢?”

这一声喝喊把李海震得浑身一哆嗦,酒也醒了大半。他惊恐地看了杨德山一眼,马上低下头,大气也不敢喘一口。

杨德山越看李海越生气,骂道:“你个丧尽天良的畜牲,你嫂子都病成那样了,你不管不问不说,连你大哥留下的骨血你也不管了,你……你……你还是人吗?如今你嫂子被冻死荒郊,你却在家里喝酒吃肉自寻乐子,我现在就是活劈了你也难解我心头之恨!”说完,抬起右臂一巴掌抡过去,李海立即趴在炕上。

过了一会儿李海爬才起来,趴在炕上磕头如捣蒜,嘴里也不知道胡说些什么。他媳妇也赶紧跪在地上求饶。这时,孩子在杨德山怀里哇地一声哭了。

杨德山收回拳头,两行泪水再也控制不住,立即顺腮而下。他颤抖着双手把孩子从怀里抱出来,然后走到炕桌前先尝了尝鸡汤的咸淡,接着对李海媳妇说道:“你去把饭米汤盛一碗来。”

李海媳妇不敢怠慢,赶紧从地上爬起来,也顾不得拍打一下身上的尘土,忙往灶火间跑。去不多时,端来半碗饭米汤递给杨德山。

杨德山接汤在手,李海媳妇要抱孩子,杨德山瞪了她一眼,吓得她忙把手缩回去,然后低头站在一旁,动也不敢动。

杨德山在米汤里兑了些鸡汤,又尝了尝冷热之后,拿起羹匙开始喂孩子。孩子真饿了,几口便把米汤喝了个净光,然后张着嘴还要。一见孩子这样,杨德山眼中的泪水就像断了线的珠子,一时间落个不停。他抬起手背抹了一把,接着又撕了几小块鸡胸脯肉喂给孩子,孩子总算住了口。

孩子吃饱之后,挓挲起两只小手,然后睁着两只懵懂的眼睛四处寻找起来。找了一会儿,大概失望了,便哇地一声哭起来,一边哭一边嚷:“妈抱,妈抱……”

杨德山流着眼泪极尽耐心地摇着孩子,温情地哄着,没一会儿孩子又睡着了。他把孩子重新揣进怀中,然后朝缩在一旁的李海看了一眼,说道:“你去把方大成、铁匠刘保德、还有石忠、姜凯找来,我有话说。”

李海不敢违命,出门多时,把杨德山要找的人都找来了。见大家到齐了,杨德山强忍悲愤,对大家说了路遇李嫂的经过。大家听罢,都把牙咬得咯嘣嘣响,直骂李海不是人。

杨德山说道:“现在骂他也没有用了。咱们还是先商量商量,看咋把李嫂给收殓了吧。”

在场的人数方大成年长,大家都征求他的意见。

方大成叹了口气,说道:“按说这事儿得先通知李嫂的娘家,等娘家有了说法了,咱们才好主张。”

李海说道:“嫂子娘家没有人了。先前就老爷子一个人过日子,前两年刚下世。”李海说完,刘保德狠狠地瞪了他一眼,说道:“我说呢,原来你欺负你嫂子,是因为她娘家没有人了,真是个没有人性的东西!”

方大成说道:“既然李嫂娘家没有人了,那倒也省了不少的事,不过也不能便宜了李海这小子!按说这年月穷人家里死了人,用炕席一裹埋了也就是了,早些入土为安,也没有人笑话。可今天这事儿与已往不同,李嫂要用棺木装椁,大家同意我的意见不?”

大家一听,齐声说道:“对,用棺木装椁,不能便宜了李海这个狼心狗肺的东西!”

李海不敢正视大家,低着头嘟哝道:“一副薄材,最少也得伍拾元。我手头上一个大子儿也没有,家里又没有木头,你们让我去哪儿整棺椁呀?”

刘保德怒道:“你喝酒咋有钱呢?你个黑了心肝的贼!今天这事儿,不管你咋求爷爷告奶奶,反正就这么定了!”

李海听了,吓得一缩头,再也不敢言语。

石忠说道:“咱们现在赶紧去把李嫂的尸骨给抬回来吧,如果在外头扔时间长了,一旦被野狗给咬了,那就不妥了!”

姜凯说道:“石忠兄弟说的对,咱们还真得赶紧去把李嫂的尸骨给抬回来,如果真让野狗给咬了,那李嫂可就更委屈了。”

大家一听,立刻摘下一扇门板,抬起来便走。去不多时,大家把李嫂的尸骨抬回来了,暂且安放在她自己的外屋地上。

李海媳妇对着李嫂的尸骨干嚎了几声,也没有人理她。

这时,闻讯赶来的邻居陆陆续续站满了院子。有的是诚心来吊唁帮忙的,有的是来看热闹的。男女老少在一起嘀嘀咕咕,议论纷纷,有骂的,有叹息的,也有落泪的……

发送李嫂的事,大家还在商议。

方大成说道:“李嫂的事儿,我看就按大家伙儿刚才议定的办了。但我总觉得还有一件事儿也非得议议不可。”大家忙问道:“啥事儿?”方大成说道:“就是这可怜的孩子该咋安置。我思谋着,留给李海两口子不妥当,早晚也得被他们给折磨死。明摆着的事儿嘛!不然,今天李嫂咋会死在荒郊野外?”

刘保德媳妇——刘大嫂正抱着孩子,一听这话,忙说道:“方大哥说的对,这孩子不能留给这两个黑了心肝的东西!”

方大成瞅着杨德山欲说又止,那神情偏又被杨德山看了个正着,便问道:“方大哥,你有啥话就说呗?咱弟兄们在一起,还有啥话不好说的?”

方大成犹豫了一下,说道:“德山兄弟,我都想了半天了,说出来合适不合的,你先别生气。”

杨德山说道:“方大哥,你今天是咋的了?有啥话你就说,别吞吞吐吐的,一看你这样,真让人闷得慌!”

方大成说道:“我是想呀,干脆你把这可怜的孩子抱回去得了。谁都知道,你和弟妹为人厚道,孩子跟着你们才让人放心。眼下你和弟妹还没有孩子,你把这孩子抱回去承欢膝下,一可为弟妹解闷儿,二来这苦命的孩子也有了依靠。这话妥不妥的,你也别生气,我总觉着……”

此议一出,不等杨德山说话,刘大嫂先一拍大腿,说道:“这话我赞成!孩子跟着德山兄弟,我一百个放心!”大家也都齐声说好。杨德山却没说话,脸上似乎还有些难为情。刘保德不满意了,说道:“兄弟,你一向处事明白果断,今天是咋的了?愿意不愿意的,你说句痛快话!你如果不愿意,我刘铁匠虽然儿女多,但还不在乎再多张嘴,我抱回去!”

一听这话,杨德山禁不住剑眉倒竖,碧眼圆睁,说道:“刘大哥,你这是说的啥话?难道我杨德山是那号见死不救的人吗?我是想呀,不管咋说,李海到底是孩子的亲叔。咱们义虽然大,可总压不过一个理去吧?”

刘保德说道:“理?啥理呀?从古到今有多少无辜的人屈死在这个理字上?有些事儿,旁人看着揪心却管不得,眼睁睁看着理字把人拖进牢坑,白白地冤死、屈死,却不能帮、不能救,请问这叫啥理?今天这事儿,如果你……唉,不说了,不说了……”

杨德山听了,只觉得热血沸腾,哪还受得了?马上说道:“好吧,既然大家伙儿都信得过我,这孩子我抱回去!不过……我杨德山做事儿可要把事情整得明明白白的,绝不能日后落人口舌。一呢,大家都是这件事儿的见证人,现在立张字据,让李海在上面画押认可。二呢,从今往后这孩子姓杨再不姓李。如果日后李海找后账,我杨德山是绝对不依的!”

大家听了,觉得杨德山说的有理,便齐声说道:“这话在理!”然后问李海有什么说的。李海装模作样地干嚎了两声,说道:“今天这个事儿,我已经后悔了。可……侄女我本不舍得给人,但我的家境大家伙儿都知道,一但哪天吃不上喝不上,再有个天灾、病灾啥的,如果没钱治,孩子万一有个三长两短,我怕说不清楚,到时候更难做人。既然大家伙儿都同意把孩子过继给杨大哥,杨大哥的为人我也知道,孩子跟着他肯定错不了,我愿意画押。”

一看事情圆满解决,大家都很高兴。只有李海是另一种高兴法,他心中暗自庆幸道:“不让我养活我还巴不得呢!如今不费吹灰之力就把两个累赘都给推出去了,从今往后她死活都和我没有关系了,她姓李姓杨关我屁事儿!”

当下写下文契,众人做证,李海画押,孩子的事算是有了着落。李嫂的事由方大成与刘铁匠督办,李海筹钱购买棺椁,三天后发丧,埋在乱葬岗。

当天杨德山便把孩子抱回家,进门与妻子陈氏说明原委,陈氏先为李嫂的不幸落了一阵子眼泪,然后接过孩子,越看越喜欢,心都乐开了花。当下她给孩子重新取了名字,因想孩子是死里逃生,人还于世,便谐其音,唤作银环。

光阴荏苒,不觉又是一年春夏秋冬。

且说银环在陈氏的精心抚养下,长得既清秀又可爱,把杨德山喜欢得,一有空便抱在怀中,直视若掌上明珠一般。银环呢,更有她的可爱之处,每天与陈氏待在家中,不哭也不闹。陈氏抱柴禾,她便跟在后面也学着样儿抱上几根。当陈氏坐在炕上缝衣做鞋时,她便坐在一旁眨着一双大眼睛看。到六七岁时,她便缠着陈氏也要自己铰鞋底、做鞋帮。开始时,陈氏以为小孩子家贪玩凑趣,便找些边角料让她铰着玩,谁知银环做得很认真,做出来的活儿还挺像样呢。陈氏便不当儿戏,于是细心指导,一来二去,银环按照陈氏给她的鞋样子,挖鞋底、铰鞋帮,都做得很得体。

到八岁时,银环便能给自己做鞋了,而且还学会了简单的裁剪与缝制。乐得杨德山与陈氏更合不拢嘴了。

除了针线活,捡柴、剜菜从来不用吩咐。有时陈氏不舍得,银环便妈长妈短地缠个不休。陈氏无奈,只得由她。可见:母爱人间暖,儿女也情长。

同类推荐
  • 乱秦记

    乱秦记

    这一年,秦太后赵姬入住雍城,嫪毐意气风发,多喝几杯,只是乐极生悲,不小心摔了一跤撞到了头部,昏了过去。待到醒来,嫪毐变了,因为他已是刘凯,而且感到压力很大。如果按照史书记载,他还能逍遥快活一年多,但刘凯岂能让自己不久之后被车裂而死,所以他要按照自己想法一步步去改变现状,他要好好地活下去。天下乱,秦国乱,刘凯注定在这乱秦之中闯出一片大好天地,书写一段精彩的乱秦记!**************************************************************新人新书,拜请支持!
  • 五代帝王史

    五代帝王史

    九荷莲心苦,十样帝王花。五代十国四分五裂,群雄纷争。契丹辽国的皇权骨肉相残;后晋后汉南唐的灭亡。一部五代史,惊心动魄的权利游戏,开创大宋王朝三百年历史。
  • 日本为什么失落

    日本为什么失落

    近现代日本的崛起举世无匹,上世纪八十年代更有直达世界巅峰之势。但其后日本迅速失色,失落了一个又一个十年,几成标准的美国小弟。优劣同源,成败同因,日本的惊世成就,与其相对失落,根因都在于原始斗争本能主导下的日本幽灵文化。日本幽灵体用二分,以本能特质的斗士精神为体,以意识自觉的舶来文化为用。体用二分使得日本人能够轻松取用舶来文化,从而在跃迁时代会有超级优秀的表现。但体用二分却也丢失了舶来文化的生命活性,使日本人所得终究有限,无法登顶。且斗士精神具有紧张特质,无法持久,跃迁时代过后日本人就会趋于平庸。另外斗士激情还无法适应信息时代的灵活性要求,诸种因素的结合导致日本的失落。面向未来,随着人类养生所需得到基本保障,生活情感开始浸蚀日本精神,日本精神已是希望不再,相反,中华生活精神的春天却正在到来。在中日竞争中,日本已成必败之势。但日本精神的垂死挣扎,有可能导致人类毁灭。
  • 蜜唐有点酸

    蜜唐有点酸

    李白在寻找自己神秘身世的过程中,发生了一系列令人匪夷所思的事,阴谋、美女、功名、诱惑,还有不寻常的神秘事件:红遍娱乐圈的唐朝好声音,危机四伏的玫瑰派对,阴谋连环的绝密家谱,令人惊讶的是上官婉儿竟然没有死于唐隆政变,太平公主并非自杀,更有一群才子佳人横空出世,王维、孟浩然、杜甫、江采萍、许紫烟、念奴……我不写历史,只为好玩有趣,只为开心一乐。
  • 独裁天下

    独裁天下

    生活是一个天大的玩笑——当秦渊在凉州驰骋沙场的时候,却想不到有一天还能醉倒在洛阳的温柔乡。长铗归来呼,食有鱼;长铗归来乎,出有车;长铗归来乎,醉卧美人!————————————————我要让我的功业青史留名,也要让我的风流韵史为千古传唱,一段风光的草根崛起史,一段笑傲花丛的风流史。【求点击、收藏、推荐票支持,拜谢!】
热门推荐
  • 烽火诗情:新四军诗选

    烽火诗情:新四军诗选

    这是一个亿万人情不自禁地为新时代的到来而歌唱的诗的时代,一个不能没有诗的时代,一个诗人和诗篇喷泉般涌现的时代。想到这些,我就常常要想到新四军。
  • 仙魔叩

    仙魔叩

    狱锁星空,虚无九天。星空之下,皆为囚牢。九天之中,再无真仙。······························当皓皓的星空成为枷锁,众生皆为囚牢,万般皆为虚幻,那么我愿成魔,斩碎虚妄,让这片星空再也遮不住我的双眼。
  • 那么多年你在哪

    那么多年你在哪

    她是个孤女。8岁那年亲眼见证母亲的死亡。从小没有见过父亲。被邻居收养。遇到了一生中对她最重要的男子。因为孤独。因为拒爱。他们错过好多年。后来遇见生命中的第二个男子。一切的偶遇就像是命运的安排。在她以为幸福真的存在的时候。现实又给了她重重的打击。是爱他还是他?你真的懂吗?未来的那个你。那么多年你在哪。
  • 绝代佳人之杀手九重天

    绝代佳人之杀手九重天

    -“我从来都没有后悔过遇上你,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更易是未来。”十五岁天才少女,一夜之间家门动荡,高高在上的小姐变为杀手,遇上了他。是利用,还是动了真情?选择,就在一瞬之间。
  • 悦读MOOK(第六卷)

    悦读MOOK(第六卷)

    本书将带你走进茫茫书海,我们将请一些学者和专家帮你指津,请一些书界人士为你剖析书坛风云,使你从中获得大量的图书信息,还能饱览各类书籍的精彩片段,一册在手,尽情享受读书的乐趣。
  • 文玩青年奇遇记

    文玩青年奇遇记

    大学新生萧云凯钟爱文物事业,经历种种风波,在校内校外结识一干兄弟,创业起家。事业上升时却不料卷入了江湖流传数百年的“七玉佩”事件——与当地黑帮惨烈争夺,与文物贩卖集团残酷斗争,与江湖人士在“华夏文武大会”上争锋相对,萧云凯终得全部七枚玉佩。回归校园后又遇到“405教室”悬疑案,为破解种种疑问,集齐筹码的萧云凯向传说中的古墓进发,却不料这是一场惊天阴谋……
  • 南埝记忆

    南埝记忆

    南埝,山沟地名,随着不断地迁移,慢慢的也退出了历史的舞台,孕育了一方水土的人文情怀,也是一段历史的缩影……槐树村,一个经历了时代变迁,却依然存在的邻城小山村,宜古村那沉寂了多年的火车站宜古村火车站又开始鸣起了轰鸣的汽笛声……城区,已经改名字了,在城市的快速发展中渐行渐远,还有多少是原来的模样……铜城,你还记得这个小煤城吗,那个之前在卫星上看不到的城市,也为祖国的现代化建设做出过巨大贡献的,现在又是创卫城市了……乡村一家人和周边的生活改变,也实实在在的体现和印证着这个时代的发展……没有不好的时代,只要你足够热爱!
  • 门内不是人,是恶魔

    门内不是人,是恶魔

    有时候,你会不知不觉发现,最亲近的人往往如同恶魔一般,将邪恶的爪牙伸向你稚嫩的心灵。明明努力的想要找出真相,但不知是上天对他的戏弄,还是他内心原本就是黑色的世界。无论如何,他都不敢想象,最后凶手的身份。想知道谁是恶魔吗?猜吧!
  • 草木一秋

    草木一秋

    家境贫寒的佟兴发为了摆脱贫困,离开大叶村去了新疆打工,无奈下,娶了当地老户孙木林的智障女儿孙雨雁,逐渐与佟家疏远,结婚二十年间在孙家始终无法互相接纳。最终因病去世,独女云英替他完成了扎根孙家的使命。
  • 总裁溺宠:娘子别再跑

    总裁溺宠:娘子别再跑

    在你的记忆中是否有这样一个刻骨铭心的人你是否愿意为了她(他)放下一切如果伸出手,你还会不会不顾一切跟他(她)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