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525700000039

第39章 中国古代各种制度(6)

童子科,规定凡十岁以下能通一经及《孝经》、《论语》的,皆可参加童子科考试,能背十卷的可授官。

道举科,主考《老子》、《庄子》等,这是唐注重道家思想,扶持道教势力的反映。

武科,创于武则天统治时,由兵部主持,分平射、武举两种,主要考步射、马枪、马射、负重、语言、身材等。州县考选后,报至兵部再考,每年应试者数百到数千,及第者不过数十人。

制举是由皇帝临时定名目,考试时间及内容都由皇帝临时决定,名目极多,有贤良方正、直言极谏、文辞清丽、博学通艺、军谋越众、详明政术可以理人等百十余种。制举是皇帝亲自网罗人才的一种办法,士人和官吏均可参加,考中后,原是官吏的立即升迁,原来不是官吏的,也立即由吏部给予官职,但制举出身的当时并不被视为正途,而看成是“杂色”。

唐代科举与前代选士制度相比较,有三个特点:一是把选拔官吏的权力更有效地由地方世族与地方长官手中集中于中央,加强了中央集权,满足了庶族地主参与政权的强烈愿望,扩大了统治集团的社会基础。二是把读书、应考、授官三者密切联系起来,为封建社会的知识分子打开了获取高官厚禄的门径。三是力图改变选官只重品行、门第,而忽视知识、才能的弊端,它具有一定的客观标准,因而选拔了一些有才干的人。

从政治上看,科举的确立,满足了封建君主****的政治要求,收到集权于中央、巩固封建统治的效果。官吏选用权收归中央,加强了全国政权的统一;选官有统一标准,想要做官者必须全力适应这些标准,只要认真读书,均有可能入仕,加强了思想统一;庶族地主甚至平民都可以考试入仕,有利于政权稳定,这使科举制在中国封建社会存在1300余年。

从文化教育上看,科举制促进了学校教育的发展。通过科举可入仕,使一般中下层知识分子要求进校读书,推动学校教育的发展;同时科举考试的内容是儒家经典的著作,从学校到社会都重视读书、习文、作诗赋,并研究儒家经典。这对于改变魏晋以来不重教育的风气有积极意义。然科举制也使学校教育成为科举的预备机关,科举考什么,学校便教什么,这不利于选拔和培养有实际能力的人才;同时科举制把读书、应考、做官三件事紧密联系起来,科举成了封建知识分子进入官场的阶梯,禁锢了人们的思想。

二、科举制在宋元时的发展

宋朝为防止割据势力再起,便把加强中央集权作为首要的政治任务,宋朝统治者采取各种措施,把政权、军权、财权、司法权等收归中央政府掌握,形成比隋唐时代更进一步的中央集权制,官僚机构也随之膨胀,反映在对官吏的任用上,科举在科目、考试方法等基本沿用唐制的基础上,又有明显的发展。

一是扩大了科举取士的名额。唐进士及第每次不过50人,经常才一二十人。宋朝扩大录取名额,一般总有二三百人,多达五六百人。如端拱元年(988年),礼部已取进士28人,诸科100人,发榜后议论纷纷,太宗又从未录取人中复试,取700余人。宋不仅扩大录取名额,而且还优待考生,最大限度地笼络中小地主及中下层知识分子。

二是确立殿试制度与提高及第者的地位和待遇。殿试,唐武则天时曾举行过,但未成定制。宋太祖开宝六年实行殿试,以后渐成制度。宋太祖说:“向者登科名级,多为势家所取,塞孤贫之路。今朕躬亲临试,以不否进退,尽革前弊矣。”(《续资治通鉴》卷八。)很明显地说举行殿试是为避免官僚贵族舞弊。其实殿试还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强化皇帝的权威,由皇帝亲自考试并确立名次,考生只能是“天子门生”,即提高了及第者的身价,也防止了考官和考生之间以“座主”和“门生”的关系而结党营私。殿试成为常制后,便确立了宋科举制的三级考试制度:州试(地方官主持)、省试(礼部主持)、殿试(皇帝主持)。

唐朝科举及第后,只是得到做官资格,还要通过吏部考试之后,优胜者才能授官。宋代科举及第后,不需吏部考试即可授官,名列前茅者,可得高官。宋朝进士分三等:一等进士及第;二等赐进士出身;三等赐同进士出身。如仁宗时代,,开科13次,每次发榜的前三名共39人之中,绝大多数都做高官。据《宋史·宰辅表》载,宋133名宰相中,科举出身的文士达123名之多,占宰相总数的924%,大于高于唐代,唐代宰相368人,进士出身143人,占宰相总数的39%。甚至屡考不中,年过五六十岁的考生,也可奏请皇帝开恩,赏赐出身资格,委派官职,这些人被称为“特奏名”。

三是严密立法,防止作弊。为避免唐代科举考试弊端的发生,宋朝大力提倡科举取士的同时,进一步完善科举,防止作弊。

考试由唐代的一年一次改为三年一次。州试时,通判主持进士科考试,录事参军主持其他各科考试。考官用朱笔阅卷时,回答正确的写“通”,错的批“不”,考官和监考官最后须在试卷末尾签署姓名,如发现州试者有作弊之事,考官与监考官都要受处分。州试录取的考生要将家庭、年龄、籍贯、参加科举次数如实写明,并有10人担任,如有违反考规,10人连坐,并取消考生的考试资格。唐代考官由吏部出任,人员固定,宋代则改由皇帝任命,年年更换,并配有“权知贡”举(副主考官)若干人,使其互相监督,互相制约;如考官有子弟或亲属参考,要回避,称“别头试”。宋代将唐的御史监试之法强化,贡院大门、中门有官监守,并搜索士子衣物,防夹带;如有夹带或耳语等现象,逐出考场,并停止参加科举考试一次;设巡察员,监察考官与考生行迹,叫巡察制;实行“糊名”与“誉录”制度,糊名即把考生的姓名、籍贯等密封起来,故也称“弥封”,“誉录”即为防止考官认识笔迹,派专人将考生试卷另行誉录,这样考官评卷时,不仅不知道考生的姓名,连考生的字迹也无从辨认,以示公平,它对防止考官“徇情取舍”确实起过作用,但对各阶层的知识分子也起了很大的欺骗作用,使他们认为只要埋头读书,作好文章,入仕之途并不遥远,故而甘愿把一生消磨在书堆和科举考试中,可见宋的科举制,方法比唐完善,效果也比唐朝明显。

但宋代科举的作弊现象仍层出不穷,防不胜防,其弊端不可避免。

与宋同时并存的北方辽、金、元少数民族政权,科举制也带有民族统治的色彩。科举制的作用在于笼络汉族地区,居于统治地位的少数贵族入仕则通过其他途径,故而科举规模不大,且多仿宋朝。元朝科举制有些变化,元朝统治期间,其16次进士考试,每次录取名额最多100人,仅两次,少则50人。元代科举分乡试(行省考试)、会试(礼部考试)和御试(殿试)三种。蒙古、色目人考两场,且考试内容较容易,南人考三场,且考试内容较难,考中后蒙古、色目人列一榜,叫“右榜”(蒙古以右为上);汉人、南人列另一榜,叫“左榜”,派官也以第级次序分派。民族歧视也反映到科举考试上。元代科举制日趋严密,据《元史·选举志》载:除规定可携带书籍外,其余一概不准携带;考生自备三场文卷并草卷,卷首写明籍贯、年龄、祖父三代名字;凡娼优之家及患废疾、犯十恶奸盗之人,不得入试,考生与主考官有五服内亲者,当回避;如发现考试作弊及令人代作者、汉人南人有居父母丧服应举者,不准参加下两届考科;实行试卷弥封糊名、誉录制,各级考试,每名考生遣一士卒监视。除此,贡院内考官、弥封官、对读官、誉录官、监试官、帘内官、帘外官等各司其职,有越轨者治罪。元代科举在考试内容上有重大变化,规定将朱熹的《四书集注》作为考试的解经标准,即把程朱理学纳入科举考试的殿堂,自此朱熹所提倡的《四书》与《五经》并列,成为科举考试出题的范围,明清所沿袭,故元代科举虽不完善发展,但却在唐宋与明清之间起了承前启后的作用。

三、科举制的极盛——明清

明清时期科举考试突出进士一科,在沿袭前代的基础上,更加严密和完备。考试分四级完成,即童试、乡试、会试和殿试。

童试即州县级的考试,通过者称“生员”、“庠生”,俗称“秀才”。明正统年间,各省设一人专管教育的学官,由学官主持州县考试,故童试又称“院试”。获得秀才资格者才可参加高一级的考试。乡试即省一级的考试,三年举行一次。固定在8月,故又称“秋闱”。每场乡试设主考2人,同考4人,统称为“内帘官”,考官一般由皇帝临时任命;提调官负责行政和总务工作,监试官负责监督,二者统称“外帘官”。乡试在各省省城举行,考三场计9日,通过者称为“举人”,乡试中举称“乙榜”,也叫“乙科”,第一名叫“解元”。会试是中央礼部主持的考试,因在春季举行,故又称“春闱”或“礼闱”。由皇帝任命主考2人,同考8人负责,后同考增到20人,提调官、监试官各2人。会试录取名额不限。有时30余人,有时多达400余人,考中者称“贡士”,第一名叫“会元”,明朝录取名额有南北之分,清代实行“分地而取”的原则,照顾各地区的利益。

殿试也称廷试,会试之后举行,由皇帝亲自主持,只派读卷大臣协助,只试策问一场,考生当场交卷,弥封后送读卷官审阅。参加贡试者均能获取进士资格。殿试结果,出榜分为三甲。一甲三名,赐“进士及第”:分别是“状元”(又称殿元)、“榜眼”、“探花”,合称“三鼎甲”。一甲照列在翰林院任职;二甲赐“进士出身”若干人;三甲赐“同进士出身”若干人。二三甲的进士可参加翰林院庶吉士的考试,叫“馆选”,馆选录取后入翰林院学习,三年后补授重要官职,馆选未中的被直接授官。

乡试、会试分别在各省省城和京城贡院进行,考场一字一号,每间号房约6尺高、3尺宽,考试期间,考生经搜身后,携带笔墨、卧具、蜡烛、餐食半夜入号房,吃饭、睡觉、写文章都离不开号房。答卷用墨笔,卷录用朱笔,仍沿用宋的弥封、誉录之法。殿试在太和殿举行。

明清科举制采用排偶文体,即“八股文”,它是一种以四书、五经命题,限制用一定格式、体裁、语言、字数的应考文章,每篇文章由八个部分组成。开头叫“破题”,说明文章题目的意义与内容,文字简洁含蓄;次是“承题”,承接破题的意义而引申说明,承上启下,作主题的补充;三是“起讲”,即议论开始,因为八股文要“代圣发立言”故而常用“意谓”、“若曰”、“以为”等字开头,总括全题,以上三个部分也被称为“帽子”,只是说明题意;四是入手,用一二句或三四句引入本题;接下来是“起股”、“中股”、“后股”、“束股”,这四部分是文章的主要部分,每一部分有两股两相比偶的文字,共计八股,所以叫八股文,其文字繁简、声调缓急,都要相对成文。字数约在300~700字之间,不能多或少,违者不录。八股文形式死板,内容空洞,千篇一律,按一定格式和字数填写,要用古代圣贤口吻和思想,毫无发挥余地,故考生预先把书中可作试题写成文章,或请人代写,死记硬背,而对本经一概不知。它把知识分子的视野局限于孔孟之道与朱理学之中,禁锢了人们的思想,阻碍科学文化的发展,实不足取。

清代为广揽人才,于正科之外,增设特科,如“博学鸿词科”等,只考诗赋经史等,不考八股,一些社会上有声望的,一律录取,并以高职。

科举制发展到明清,尽管制度日益严密,规矩也增多,但科举中贪污受贿、弄虚作假的现象十分普遍,如贿买、夹带、传递、顶名、冒籍等,屡见不鲜,科场丑闻层出不穷,反映了封建社会末世的衰落。

清末以来,对科举考试从内容到形式均进行过改革,然积弊已深的科举制、职官制并非一些细枝末节的改革所能挽救的,于1905年,科举制废止。

同类推荐
  • 士子名流(兰州历史文化)

    士子名流(兰州历史文化)

    《兰州历史文化》从不同的角度全景展示了兰州的历史与文化全貌。“历史沿革”生动介绍了兰州如何从远古蛮荒时代发展成为雄居大河之滨的“黄河之都”
  • 中国未解之谜(中)

    中国未解之谜(中)

    《中国历史之谜》选取中国传统文化历史中的未解之谜,并加以申述。
  • 天水古树:文化特征与生物学保护

    天水古树:文化特征与生物学保护

    本书在对天水古树名木资源进行实地调研的基础上,融合有关生物学、历史学、生态学等多门学科成果,探寻古树文化特征及其生物学保护的意义。
  • 静升古韵

    静升古韵

    本书记载了静升的文化历史和珍贵的遗存,凡寺庙、建筑、居民、风景胜迹、民俗文化以及人物传奇、民间故事。
  • 从关键词读经典·幽默版

    从关键词读经典·幽默版

    本书的历史经典于幽默调侃中展开,某些戏谑,似乎对经典“大不敬”。也许有人认为这是亵渎经典,万不可取。但持这种观点的人犯了两个错误。一是曲解了读经典的意义。读经典本身是一种享受,“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从阅读中获得愉悦,这正是经典的魅力之一。二是小看了经典。经典不怕冒犯,只有认识到经典的强大,才会真正敬畏经典,才能在经典面前放下各种包袱,走到经典的身边,轻轻松松和它交谈。
热门推荐
  • 绝宠:天之骄女

    绝宠:天之骄女

    天气转寒,她跪在地上不顾腿下青色石砖地板上传来的丝丝凉意,用一种近乎哀求的语气,卑微的恳求当家主母,却只是得到了一句轻飘飘的;“无法做主。”那一夜,母亲小弟惨死,恍惚之间她看到了主母身边的丫鬟,临死之前她绝望的发下毒誓不甘而去。却未曾想到一朝醒来,竟然身处不同时空,这里以武为尊,也算运气好,她灵魂占据了一个本已身死的天才。从此神挡杀神,佛挡杀佛。欺负过她的,一个都别想逃!却不料身边出现了一名男子,陪她从弱小到强大,到复仇成功。“小丫头,我会陪你直到天荒地老,海枯石烂。”男子转头凝视身旁的女子,出口温柔。
  • 杀手狂妃不下堂

    杀手狂妃不下堂

    “嘭……”苏千羽看着张落阳的微笑满眼的诧异,倒在地上,嘴角还挂这诡异的笑容,……看着千羽倒地,张落阳的嘴角也滑落了一丝黑色的血……“终于结束了……”迷离之际千羽的笑容似乎有点解脱的意味……千羽就这样穿越了,那等待她的是新生活吗?
  • 绝世狂君

    绝世狂君

    ***********忍一时得寸进尺,退一步变本加厉。快意恩仇,逍遥异世,神挡杀神,佛阻杀佛。一代牛人穿越异世,混得风生水起,翻手为云,覆手为雨,逐渐成为绝世狂君。PS:本文轻松爽快,绝逼热血沸腾,令人拍案叫爽
  • 王的爱妾

    王的爱妾

    她,欧阳若雨,聪慧淡雅,从不想过去争取什么,总是一身白衣飘飘,不沾染一丝凡尘气息,他,眼中只有浓浓的恨,复仇只是其一,他要做的是要征服天下,傲视群雄,她在他的眼中是敌国进献的侍妾,是复仇的对象,是最最卑贱的女人,他处处为难,时时提防,冷然对待,看着她伤痕累累,不屈服吗,本王有的是时间,看着她清澈的眼眸中的那丝倔强,他恨得牙齿咯吱咯吱作响。好一幅傲骨,本王倒要看看它有多硬,翻身他夜夜与她缠绵,众人不明白为何如此卑贱的一个女人竟然可以得到王的夜夜宠幸。她已是疲惫不堪,要如何才能摆脱他。他对她情有独钟,可是她的心却不在他的身上,即算是如此,他亦不悔。--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崇祯朝野纪

    崇祯朝野纪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家庭万宝全书(中国民间文化丛书)

    家庭万宝全书(中国民间文化丛书)

    本书主要介绍了以下几方面家庭生活窍门:购衣穿着、洗涤熨烫、服饰收藏、食品选购、食品加工、食品贮藏、美食烹调、饮食保健、厨房用具、购房居家、居室清洁、家电购买、家电使用、用品维修等。
  • 失宠圈恋:总裁的午夜情人

    失宠圈恋:总裁的午夜情人

    那年,她不顾众人的眼光和世俗的看法,毅然爱上了这个男人。没想到他却跟别的女人结婚,只因她不是和他门当户对!孩子没了,爱情没了。五年后,她换了个身份,重新出现。这次还想再霸者她?哼!没那么容易。
  • 生不负卿心

    生不负卿心

    内容简介:上古时期,有一段不为人知的传说。当时妖魔横行,神魔大战一触即发,神兽五爪金龙被妖王利用,堕入魔道,祸害苍生,遇神杀神遇佛杀佛,死伤无数。断阡殇身为上古战神,拥有上神之躯,铤而走险,用自己的上神之躯将金龙禁锢于六国之巅,并重新将它封印起来。妖魔两道都被仙道一一击退,从此被禁锢于妖之国,不得重返人间祸害苍生。好不容易安定了上千年的宁静,却被一个少女的出现给打破了……凤凰涅槃重生,妖王重现人间,身边却多了一个美轮美奂的妖姬。若有来生,苍生我不顾,我只要你妖漓汐一人,不负卿心。
  • 无盦词

    无盦词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蛇女,勿要勾引良家小保安

    蛇女,勿要勾引良家小保安

    女老总调戏自家公司小保安的故事,殊不知,老总不是老总,保安也不是保安,一个两个都在扮猪吃老虎。本是想寻找过冬的食物盯住了小保安,最后自己却被吃干抹净。她是条委屈的蛇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