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526100000008

第8章 庄周哲学的矛盾体系(4)

庄子在认识论中,虽然他怀疑人的认识能力,否认客观事物固有的本质属性,反对在判别真理的问题上,人们有共同的标准,但是他在认识论中,能自觉地从哲学的角度,提出了人是否能认识客观世界?事物是否有它固有的本质?人们在认识中是否有共同的认识标准?并且反复地指出:人们在任何时候,都不能穷尽真理,认识都不免带有局限性和片面性,任何事物都处在生死、成毁的变化之中,反对看问题的绝对性和形而上学的不变论等。从抽象思维能力发展的水平上来看,庄子提出的这些问题,都比同时代的哲学家要深刻和丰富得多,从这一方面看来,我们可以说:他的这些问题,加深了中国人民认识的深度,刺激了唯物主义思想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中国人民认识的发展。虽然庄子的认识论,从主要方面来说,是以不可知论和相对主义为基础的,但是其中却包含了上述一些辩证法思想。我们不能否定他的贡献,我们不能否定他在思维领域中,能层层深入提出引人深入思考问题和雄辩天才的能力。

§§§第三节追求精神逍遥之乐与现实人生的矛盾和儒、墨献身理想的区别

人生哲学,是对人生问题的总看法,即人生的价值、意义、目的和如何看待生死等问题的学问。庄子在这些问题上,都有他独特的见解。

在人生的价值问题上,人的一生日夜辛勤不断地工作,这是一种值得赞扬的活动呢?还是一种毫无意义的、可悲的蠢举?庄子则认为是可悲的行为。他说:

人一受其成形,不亡以待尽。与物相刃相靡,其行尽如驰,而莫之能止,不亦悲乎!终身役役而不见其成功,苶然疲役而不知其所归,可不哀邪!

《齐物论》

“人一受其成形,不亡以待尽”是说:一旦秉受了“气”而形成人体之后,就一直劳累,到死方休。

“与物相刃相靡”等三句,是指人与人之间的竞争,人对物的占有和得失。

“相刃”是相互斗杀。“相靡”,靡与摩通,指相互摩擦与竞争。

“役役”指忙忙碌碌。

“苶然” (nié 捏),指疲倦,精神不振。“疲役”指疲于劳役。

庄子认为:人生自从生下来之后直到老死,总是处在人与人的争夺和人对物的占有和失去之中,像一匹奔驰不息的马,无法使自己停下来。一生忙忙碌碌的活动,看不到成功,累得筋疲力尽,还找不到自己的归宿之处,这是一种多么可悲的行动啊!在《至乐》篇中又说“人之生也,与忧俱生。寿者昏昏,久忧不死,何苦也”? “昏昏”是指神志不清,就是说:一个人一生下来,同时便给他带来了无穷的忧愁,没有丝毫的快乐!有的人虽然昏头昏脑地活了很长的寿命,但也是常处在忧愁的包围之中,还不如死去罢了!何苦像这样地活着呢?总之,庄子对于人的生存,是抱悲观态度的,认为人活在世上,除了遭受无穷的愁苦劳累之外,没有什么意义。他把人在改造客观物质世界与主观精神世界中,所遇到的各种矛盾和困难,都认为是对人的自然无为本性的摧残,是对“道”的损害,所以他采用逃避现实人生的各种活动,去寻求精神上的快乐。庄子书中的《至乐》篇,集中反映了这个学派的思想。他不知道人生的价值,正在于解决历史上的这些矛盾,克服这些天灾、人祸的困难,去获得改造主客观世界中的胜利。

庄子不仅用悲观的看法来对待人生,而且否认人生有什么真正的伟大价值。他说:

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之过隙(郤),忽然而已。注然勃然,莫不出焉;油然漻然,莫不入焉。已化而生,又化而死。生物哀之,人类悲之。解其天弢,堕其天帙。纷乎宛乎,魂魄将往,乃身从之。乃大归乎!

《知北游》

“白驹之过隙”,“白驹”指骏马。“隙”指缝隙。白驹过隙是比喻人的一生所过的时间是很快很短的。

“注然勃然”,是指忽然之间如遇春雨一样,勃然兴起和出现。

“油然漻然”,“漻”(liáo僚)指水清而静,这里与寥相同,指静寂。全句是说:忽然之间又寂静下来,悄悄地消亡了。

“化”指人忽然之间生了出来,忽然之间又死了过去这种生与死的转化。

“生物哀之,人类悲之”是说:活着的人为初生之人高兴,为刚死的人而悲哀。

“解其天弢,堕其天帙”。“弢”(tāo滔)指弓衣。帙(zhì至)书包。弢与帙在这里指束缚、包裹着的含义。全句是说:人的死亡,只不过是解除了形体对他的天然束缚。

“纷乎宛乎”,“纷”指纷乱。“宛”指宛转。全句是形容生死变化的形状。

“魂魄将往,乃身从之”是说:人死之前,魂魄已先离去,然后身体随着僵化、腐朽而不存在。

“大归”指人死而回归于天地之“道”的循环反复的变化之中。

庄子在这里是说:人生天地之间,就像骏马在奔驰一样的快!忽然之间死去了,突然之间又生了出来。当其出生的时候,生气勃勃的,非常健壮;当其要死的时候,又静悄悄的,走向死亡。在这种生死短暂过程中,不仅出现了紧张的忙碌与痛苦的呻吟,而且还引起活着的人们无穷劳累和悲哀,其实这种死的悲哀与生的欢乐都是没有意义的。不知道死实际上是解除了人形体的束缚,而又“大归”于自然之道之中。所以人的一生,只不过像一匹匆匆忙忙而来、又匆匆忙忙而去的马一样!庄子就是用这种的观点来看待人生价值的。所以他还说:“生之来不能却,其去不能止。悲夫!”(《达生》)“却”是指使它停止下来,或拒绝出现。就是说:人生是一种人力不能使它停留下来,或阻止它出现的。庄子在这里,不是将人作为社会人的人生,而是作为一种生物式的生命延续活动,他否认了作为社会人生存的价值。

庄子认为人生之所以造成各种可悲的结果,是在于人的“有为”,在于人被“物”所役的结果,即老子说:“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田猎令人心发狂。”(《道德经》)违背了“道”以自然为最高本质的这一原则。为了摆脱这种可悲的结局,只有回到“齐万物”、“齐死生”的“道”中去,以追求精神上的快乐,摆脱现实人生的各种束缚,以追求个人精神上的自由和人生的逍遥为最终目的。他为了追求这一目的,写了《逍遥游》。在《逍遥游》和他的其他文章中,庄子探索了人怎样才能抛去人生的痛苦,不受“物役”,做物的奴隶和被其诱惑,以达到精神上无拘无束地逍遥这个问题。庄子认为:其根本的出发点,就是人应坚持做到“虚静恬淡,寂寞无为”(《天道》)这一最高原则。把人生中的得失、荣辱、贫贱、富贵等等,一切都置之度外。他说:

以富为是者,不能让禄;以显为是者,不能让名;亲权者,不能与人柄,操之则栗,失之则悲,而一无所鉴,以窥其所不休者,是天之戳民也!

《天运》

“显”,指显达,有名望。

“亲权”,指热衷于权势和地位。

“柄”,即权位,职位。

“操之则栗”,“操”,掌握,“栗”,恐惧,是说自己掌握了大权,又怕被他人夺取,故常常为巩固自己的权力而忧虑。

“而一无所鉴”,是说一般的人,只知追逐名利,掌握了权又怕失去;失去了权而又悲哀,对于“大道”一无所知。

“戳民”,戳(lū路),杀,是说:由于不知天道,而只知追求有害身心的虚名浮利,丧心病狂地违反天性,无异于是自杀的人,便是“天之戳民”。

在庄子看来,热衷于追逐富的人,则不愿让出已得的禄位,热衷于名的人,则不考虑放弃一切可以获得名誉的机会,热衷于掌权的人,则排挤他人而不愿交权。他们一旦掌握着钱财与政权,又天天忧虑怕被他人代替。一旦失去财权、政权,又无限地悲伤和抱怨!这种为“物”所累的人,只知追逐财物、名利,而不知“天道”的人,便是失去人的本性,为“物”所累的自杀之人。庄子不愿做“天之戳民”,所以他提倡追求精神上的逍遥自由,为人生的目的。

庄子怎样追求逍遥自由呢?

在《逍遥游》一文中,庄子首先提出的是大鹏。大鹏鸟一旦乘风展翅,便可以飞上九万里的高空。其次提出的是列子,因为列子可以乘风飞半月之久。在一般人看来,大鹏与列子,可以说是很逍遥了,但庄子认为,他们还未达到真正的逍遥境界。庄子说: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曰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穷发之北,有冥海者,天池也。有鱼焉,其广数千里,未有知其修者,其名为鲲。有鸟焉,其名为鹏,背若太山,翼若垂天之云,抟扶摇羊角而上者:九万里,绝云气,负青天,然后图南,且适南冥也。

《逍遥游》

“翼”即羽翼。翼若垂天之云:是说:大鹏的羽翼一张开,就好像遮盖着天空的云一样宽。

“徙于南冥”,是说:大鹏一起飞,乘风直上九万里之后,再飞向南方。

“穷发之北”,“穷发”指不生长草木的不毛之地,全句是指,在草木不生之地的北面。

以上是庄子述说大鹏是怎样达到逍遥的。下面则是说列子。

夫列子御风而行,泠然善也,旬有五日而后反。彼于致福者,未数数然也。此虽免乎行,犹有所待者也。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故曰: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逍遥游》

“列子御风”,“御”即乘。列子姓列名御寇,宋国人。

“泠然善之”。“泠”(líng铃)指轻快。“善”指美妙。

是说列子乘起风,自己感觉到非常清爽和愉快。

“旬有五日”是指经过了十又五天,即飞了十五天。

“彼于致福者”二句,是说在追求逍遥为幸福的人当中,列子不用步行,能飞上半月是相当不错了。

“有所待”指大鹏与列子还要依赖风的力量才能飞。

“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此“辩”与变化通。“正”指根本。全句是说:顺着天地自然的本性,驾驭着六气的变化。“六气”说法很多,一般指阴、阳、风、雨、明、晦这六种天气。

“以游无穷者”。“无穷”指无限的时间和空间。全句是说:逍遥于无限的时空之中,使人精神进入绝对自由的境界。

“恶乎待哉!”是说到了那种绝对自由的境界,什么东西也不依赖。

“无己”要求忘掉自己,一切顺乎自然之道。

“无功”即不去追求功劳与成绩。

“无名”即不去追求声誉和名位。

在这两段引文中,一是用大鹏乘风而起,翼若垂天之云,直上九万里的高空,把云雾都压在脚下这种豪壮自由的气魄;一是写列子乘风而行,悠然快乐,免除了走路的劳累。一飞便是十五天那种愉快的旅行。在一般人看来,大鹏与列子的乘风飞行,应该说是一种逍遥而很自由的行动了,但庄子则以为,他们还不行。因为无论是大鹏也好,列子也好,他们之所以能飞,还要“有所待”,即有所依靠。他们必须要依赖风作为他们飞行的必要条件,如果没有风,无论大鹏或列子,他们都不能飞行,所以他们还没有达到真正的自由和逍遥。要想能得到真正的自由和逍遥,只有做到“无待”,即不依赖任何条件都能飞行,这样才可能不受时间的限制与阴、阳、风、雨、明、晦等气候的影响,方能悠然自得,顺着“道”的自然本性,遨游于绝对自由的太空之中。

怎样才能达到“无待”呢?

庄子以为:要达到“无待”的最好办法,就是“能”摆脱精神上和物质上对自己的影响和束缚。只有除去自己的是非、毁誉、贵贱等的差别,甚至从物质上没有物我之间、人我之间的界限,这样就能达到“无己”了,做到:“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的境界。由于能做到“无己”,因此对于功绩 、毁誉,便可以用不着去计较。庄子所说的“无己”,实际上是人回到“道通为一”的人、道结合的境界之中。他所说的“圣人”、“神人”、“至人”是他理想中人格的三种不同称呼,其实都是一样的。这种人是忘掉了自己,忘掉了社会,忘掉了物我,以及人、我之间的差别,他有时对这种人,又称之为“真人”。他认为只有这种人,才能做到绝对的自由和逍遥。他在《大宗师》一文中,对这种“真人”作了如下的描述。他说:

何谓真人?古之真人,不逆寡,不雄成,不谟士。若然者,过而弗悔,当而不自得也。若然者,登高不栗,入水不濡,入火不热。是知之能登假于道者也若此。

《大宗师》

“不逆寡”,“寡”指失,“逆”指违反,是说,真人不用人力去避免失败。

“不雄成”,“雄”是用力取胜。全句是说“真人不用人力去取得某种成功。

“不谟士”,“谟”(mō摸)指谋略,“士”假借为争,是说:真人对任何事情都不去考虑与争夺。

“栗”,即害怕得发抖。

“濡”,(rū儒)指沾湿。

“登假于道者也若此”,是说能够认识“道”和掌握了“道”的人,便是这样的。

这一段文是庄子从“真人”因能以无为为本而表现出来的品德上而说的。他说:真人既不人为地去避免失败,也不人为地去获取成功,也不愿意为任何事情考虑。失败了,他不悔恨,成功了,他也不自认为有功。正由于他对待一切都是泰然处之,所以他能登上了很高的地方,也不会害怕得发抖;被水泡了,也并不感觉到很沾湿;掉进了火里,也不觉得太热;总之他可以忘掉一切,真正认识和掌握了“道 ”的人便是这样。庄子除从“真人”的品德修养上作了描绘外,还从“真人”的生活上作了如下补充。他说:

古之真人,其寝不梦,其觉无忧,其食不甘,其息深深。真人之息以踵,众人之息以喉。屈服者,其嗌言若哇。其耆欲深者,其天机浅。

《大宗师》

“觉”,指醒时。

“以踵”,中国的气功中有踵息法,要求:把气运到脚跟。这里的“真人之息以踵”是说,“真人”的呼吸不同平常人,他呼吸时,把气运到了脚跟,这是庄子运用当时养身之法,对他所说的“真人”的一种神化。

“屈服者”,指辩论中所屈服的人。

“嗌言若哇”,“嗌”(yì益)即咽。“嗌言”,指塞在喉头的话。“哇”(wā蛙)即呕吐。指要把想说的话,都说出来。

“耆”(qí齐),指六十岁以上的人,这里与嗜通,指嗜欲。

“天机”,指天然的本能。

就是说“真人”的生活,是与众人不相同的。由于他以自然无为为本,所以他睡觉时,不会因为想到什么而做梦,他醒来时,也不会产生任何忧愁。他吃东西时并不感觉到特别的香甜。他的呼吸也与大家不一样,他呼吸时能把气运到脚跟,一般人的呼吸则只能把气运到喉内。庄子还说:

古之真人。不知说生,不知恶死。其出不,其入不距;翛然而往,翛然而来而已矣。不忘其所始,不求其所终;受而喜之,忘而复之,是之谓不以心捐道,不以人助天。是之谓真人。

《大宗师》

“说生”,“说”这里读“欲”,是说不因为生而高兴。

“恶死”,即对死特别不高兴。

“其出不,其入不距”。(xīn)同欣,欢喜。

“入”即死去,回到大道之中。“距”与拒通,指抗拒。全句是说:对生存也不感到喜欢,对死去也不抗拒,一切顺乎自然。

“翛然而往”,“翛(xiāo肖)然”,即自由自在的样子。全句是说:自由自在地去,自由自在的来,丝毫没有任何约束与勉强。

“所始”,即产生到世上来。“所终”即死去。

“受而喜之,忘而复之”。“受”得着大道所赋予的生命。

“忘”指生命的消失。“复之”指复旧于大道之中。

全句是说:寻着大道所赋予的生命,也并不觉得高兴。失去了生命也只看做是复归于道之中。这几句意义基本相同。主要说明真人能跳出一般人“乐生而恶死”的这种观念。

“不以心捐道,不以人助天”。是指不要把人的主观能动作用强加于自然的大道之上,甚至人的生命、形体都要一切听从自然界的变化。顺乎自然而行,无须计较人生的生死、祸福、 毁誉、得失。

同类推荐
  • 道家哲学智慧

    道家哲学智慧

    在战国时代,儒墨并称“显学”。韩非说:“世之显学,儒墨也”。道家是隐者之学,故不在显学之列,而其理论之湛深,思想之缜密,实超过了儒墨两家。孔子罕言天道,“夫子之言性与天道,不可得而闻也”。孟子虽说过“圣人之于天道也”,但也未多讲天道。道家老子不但谈论天道,而且提出“先天地生”的永恒性绝对性的“道”。孔子“祖述尧舜,宪章文武”,总结了夏商周三代的文化成就,墨子“背周道而用夏政”,老子则揭示了有史以来文化的流弊,对于文化发展提出批评意见。儒家虽反对苛政,而肯定区分贵贱上下的等级制度。墨家虽然宣称“官无常贵,民无终贱”,而仍承认贵贱之分,以“贵不傲贱”为理想。
  • 《论语》与近代日本

    《论语》与近代日本

    作为一部传统文化典籍,《论语》不仅在中国文化史上占有重要位置,就东亚特别是日本文化发展而言,《论语》也是一部不能被遗忘的文献。近代日本的《论语》研究,折射出日本民族自身近代化进程中所遭遇的挑战、做出的抉择。本书从梳理截至近代以前《论语》在日本的流布概况入手,进而选取近代日本中国学界在哲学、历史、文学等人文学科领域的若干研究成果以及近代日本文学创作领域的相关作品,就其源于各自不同的立场、视角、学养以及情感体认而完成的《论语》阐释,尝试做出相对客观的清理与解读。书后并附“近代日本《论语》研究著作目录”,以期为读者的深入阅读与研究,提供有益的帮助。
  • 否定的现代性:理解阿多诺

    否定的现代性:理解阿多诺

    本书所研究的是德国著名马克思主义学者奥多· 阿多诺的社会批判理论。内容包括:同一性哲学的消解、中介与否定的形而上学、自然对历史的参与、语言学转向的自负、否定的现代性等共八章内容。
  • 《道德经》品读

    《道德经》品读

    本书内容涉及到哲学、伦理学、政治学、军事学等诸多学科,道出了天地万物变化的玄机,更指出了处世的方略。
  • 半壁史书:历史上的那些姐儿们第1卷

    半壁史书:历史上的那些姐儿们第1卷

    本书作者从汉朝吕后开始,历数西汉时期著名女性的故事。吕后、窦太后、卓文君、赵飞燕……她们的故事在作者笔下幽默诙谐,又不失深刻的人文关怀和历史苍凉的反思。 本书是继当年明月和袁腾飞之后又一论史巨作,那些你不知道的历史故事,那些你一知半解的历史史实,那些你好奇已久的美人的秘密,那些充满争议的女人,都可以在本书中得到答案。你还等什么?赶紧拿起此书,寻找答案吧。
热门推荐
  • 魔逆九天

    魔逆九天

    阴辰,本是万年前的大魔天王,却因为爱人叛变,身死道消,重生之后却成了一个残疾。以残缺之躯,逆天而行,寻回自身法宝神兵,横扫九天,逆战万古!
  • 独家盛宠:总裁的绝宠小娇妻

    独家盛宠:总裁的绝宠小娇妻

    她,杂志社小员工却有完美的身材和漂亮的脸蛋,一直过着平静而简单的生活。直到有一天……她喝醉酒闯进了他的车内,从此,噩梦降临……他,年纪轻轻成为了MX集团CEO腹黑心狠手辣,当他看见闯入车内的小白兔,邪魅一笑,一个计划在心头产生,既然你闯进了我的生活,就由不得你了……从此,他把她往骨子里宠。一段小白兔和大灰狼的故事开始了……
  • 三零二心理咨询室

    三零二心理咨询室

    什么!找工作找了个挂羊头卖狗肉的咨询室!什么!帅哥老板居然是抓鬼大师!什么!美男助理竟然是毒舌蛇精病!我只想找个工作而已,荒院戏曲,没有皮肤的婴儿,妖异诡历的待嫁新娘,还有把自己吊在风扇上的少女,这都是些什么鬼。帅哥却把手一摊摆出一个风度翩翩的迎客姿势:“欢迎来到302心理咨询室。”
  • 百兽成军

    百兽成军

    这纷乱的世界,疯狂与命运碰撞,强者交织,孰强孰弱,谁会是最终的王者。人若阻我,杀之;兽若挡我,灭之!哪怕是单枪一人,还是百兽成军,俱杀!在这纷乱的年代,唯有杀戮才能止息!丰富的异能,各具特色的能力,精彩的战斗!
  • 第一形态

    第一形态

    形态各异的宇宙飞船忙碌的飞行在这属于XM的宇宙中,发出色彩不同的光芒!然而,吸引“你们”的不是这些!而是宇宙中非人类生物建造的XM星域!此刻,焱彬正带着他神界中所有修真者以最快的速度在星球与星球之间穿梭着,目标直指XM星域!与此同时“吼!!!”另一边,一声兽吼响彻几千万光年范围!赫然是那神界惩戒者踏破真空,带着神界所有的亘古奇兽,在怒吼声中临近XM星域……神界真的是“你们”想象中的“神,界”吗?这个问题却在本书中变得不重要了!吸引“你们”的……是“我们”!本书《第一形态》为大家展现未来世界最强生命的崛起!
  • 亦仙亦妖

    亦仙亦妖

    华夏大地,千年孕育着浩大的天地灵气,一次机遇,一次偶然,人类学会了运用天地的灵气,从而达到超脱三界,跳出五行,与天地同寿,自然一体的境界,这被后世称为“成仙”。进而涌现了大批的修真人士。华夏北部以天苍派、潇湘阁、渡魂寺、玉心宫四大派镇守。南部为魔王谷、聚金楼、仙灵堂、百花山四大派为首的魔宗领域。他是一个穿越而来和谐社会的少年,一心想回到现实,却无奈道路渺茫,爱、恨、情、愁,是无奈,是不甘,还是愤怒?他能否回到现实社会?且看《亦仙亦妖》
  • 逗比情侣的逃婚纪要

    逗比情侣的逃婚纪要

    一个有脸蛋的不要脸男,一个没见识的装矜持女。一个负责呆蠢犯二,一个负责机智范萌。那个谁,你偷人只偷一半,真的合适吗?
  • 纯纯欲动:误惹腹黑大boss

    纯纯欲动:误惹腹黑大boss

    一场乌龙他害的她被开除,次日她却接到了大公司的面试通知,当她兴致冲冲的跑去面试,却误将他当成了他。一波一折,她屈服在他的强势之中;一点一滴,他倾心于她的傻乎乎里;当迷糊小女子遇上腹黑大boss,她注定了要堕入他的情网,也注定了成为他一生的牵绊……
  • 这样做事最得体

    这样做事最得体

    本书以生动真实的事例和形形色色的故事深入浅出地向展示了社会生活中最直接、最便利、最有效的做事技巧,带给你一个全新的做事理念,帮助你在最短的时间内掌握好做事的分寸与尺度。
  • 梦里繁花落

    梦里繁花落

    一场梦,两段情,三个人。命运的纠纷,爱情的缠绵。夏落落的一场梦,勾起了一段剪不断理还乱的感情。腹黑的霸道总裁南宫御与温润如水的翩翩君子萧沐白。究竟,谁才是夏落落的真爱,谁才是真爱夏落落?“夏落落,你是爱我的,你只能是我的!”“落落,不爱我没关系,只要我爱你就行了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