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528100000002

第2章 緒論(1)

§§§第一节朱熹與《朱子語類》

朱熹(1130年—1200年),字元晦,一字仲晦,徽州(今安徽歙縣)婺源(今屬江西)人,歷仕高宗、孝宗、光宗、甯宗四朝。據《宋史》記載,朱熹幼而穎悟,少時慨然有求道之志。朱熹早年廣涉博學,《朱子語類》記述朱熹自述其為學功夫時說:“某舊時亦要無所不學,禪、道、文章、〈楚辭〉、詩、兵法,事事要學,出入時無數文字,事事有兩冊。”宋·黎靖德編,王星賢點校《朱子語類》,北京:中華書局,1986年版,第2620頁。後其父朱松病亟,將其學業託與好友劉子翬等三人,朱熹《朱公行狀》中言:“晚既屬疾,自知必不起,而處之泰然,略無憂懼之色。手書告訣所善胡公憲原仲、劉公勉之致中、劉公子翬彥沖,屬以其子,而顧謂熹往受學焉。”宋·朱熹《皇考左承議郎守尚書吏部員外郎兼史館校勘累贈通議大夫朱公行狀》,《晦庵先生朱文公文集》卷九七。見朱傑人等主編,劉永翔等校點《朱子全書》(第二十五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安徽:安徽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第4515頁。劉子翬好禪學,授業朱熹之時,還帶着朱熹會僧談禪,《朱子語類》卷一〇四輔廣錄:“某年十五六時,亦嘗留心於此。一日在病翁所會一僧,與之語。”见《朱子语类》,第2620頁。朱熹24歲時,“夏,始見李先生于延平”。清·王懋竑《朱子年譜》,北京:中華書局,1998年版,第9頁。民國《南平縣誌》記載:“熹初師劉屏山,胡籍溪,自以為於道未有所得,乃見侗。熹強志博見,凌高厲空。初見侗,即與論禪。侗正其誤曰:‘懸空理會,面前事却理會不得;道亦無元妙,祇在日用閒著實做工夫處領會,便自見也。’教熹看聖賢言語。熹將聖賢書讀之,漸漸有味,頓悟異學之失,乃返博歸約,就平實處為實,於道日進。”民國《南平縣誌》卷二〇《儒林傳第二十四》,第12頁。朱熹跟隨李侗受業期間,更加切實致力於聖賢之學,待後來“延平李侗老矣,嘗學于羅從彥,熹歸自同安,不遠數百里,徒步往從之”。《宋史》卷四二九《朱熹傳》,北京:中華書局,1977年版,第12769頁。在此基礎上,朱熹廣求博聞,遍交有識之士,學業日益精進。觀朱熹一生,雖求於仕宦,為官理政,但其畢生精力主要致力於為學、授業與著述。黃榦《朱先生行狀》言:“五十年間,歷事四朝,仕於外者,僅九考,立於朝者,四十日,道之難行也如此。”宋·黃榦《勉齋集·朝奉大夫華文閣待制贈寶謨閣直學士通議大夫諡文朱先生行狀》,見朱傑人等主編,鄭麥等校點《朱子全書》(第二十七冊),第559頁。朱熹晚年“徙建陽之考亭,簞瓢屢空,宴如也。諸生之自遠而至者,豆飯藜羹,率與之共”,同第12767頁。可謂問學傳道,樂在其中。

朱熹為學,“大抵窮理以致其知,反躬以踐其實,而以居敬為主。嘗謂聖賢道統之傳散在方冊,聖經之旨不明,而道統之傳始晦。於是竭其精力,以研窮聖賢之經訓”,“熹沒,朝廷以其《大學》、《語》、《孟》、《中庸》訓說立於學官。又有《儀禮經傳通解》未脫稿,亦在學官。平生為文凡一百卷,生徒問答凡八十卷,别錄十卷”。见《朱熹传》,第12769頁。不難看出,朱熹一生論學著述,皆以聖賢之道為宗,修己治人為要,形成了獨特而嚴密的理學思想體系,故而門人黃榦盛言贊道:“道之正統侍人而後傳,自周以來,任傳道之責者不過數人,而能使斯道章章較著者,一二人而止耳。由孔子而後,曾子、子思繼其微,至孟子而始著。由孟子而後,周、程、張子繼其絕,至熹而始著。”第12769-12770頁。

朱熹逝後,門人弟子爭相搜集刊印朱子生前講學語錄,門人黃榦《池州刊朱子語錄後序》言:“晦庵朱先生所與門人問答,門人退而私竊記之。先生沒,其書始出。”見《朱子語類》,第2頁。現存所見《朱子語類》,是黎靖德在博采諸家之本基礎上於南宋度宗咸淳六年(1270年)編輯出版,刊為《朱子語類大全》一百四十卷,即今通行本《朱子語類》。其成書過程,胡適《〈朱子語類〉的歷史》姜義華《胡適學術文集》,北京:中華書局,1991年版,第970-979頁。一文中進行了考證,鄧艾民在《朱熹與朱子語類》一文中進行了詳細梳理:

南宋理宗景定四年(1263年)時,黎靖德根據南宋甯宗嘉定八年(1215年)李道傳編輯的池州刊《朱子語錄》、南宋理宗嘉熙二年(1238年)李性傳編輯的饒州刊《朱子語續錄》、南宋理宗淳祐九年(1249年)蔡抗編輯的饒州刊《朱子語後錄》三種按記錄人編排為不同卷次的語錄和南宋甯宗嘉定十二年(1219年)黃士毅編輯的眉州刊《朱子語類》、南宋理宗淳祐十二年(1252年)王佖編輯的徽州刊《朱子語續類》兩種按主題類别編排為不同卷次的語錄,綜合起來,刪除其文字和記錄人完全重複的條目後,乃按黃士毅編輯的《朱子語類》所用的主題類别加以編排,出版了比較完整的景定本《朱子語類》。南宋度宗咸淳元年(1265年)吳堅編輯出版建州刊《朱子語别錄》,黎靖德又將這本《朱子語别錄》中的一些新條目編入景定本《朱子語類》中,於南宋度宗咸淳六年(1270年)出版,這就是現在這本《朱子語類》的初版。見《朱子語類》,第7頁。

由此可見,《朱子語類》作為語錄彙編,真實地記錄了朱子門人自宋孝宗乾道六年(1170年)至宋甯宗慶元五年(1199年)歷時三十年間所聞朱子之語。在《朱子語類》一百四十卷中,所輯錄四書五經共計七十七卷,其中四書五十一卷(具體為《大學》五卷,《論語》三十二卷,《孟子》十一卷,《中庸》三卷),五經二十六卷(具體為《易》十三卷,《書》二卷,《詩》二卷,《春秋》一卷,《禮》八卷),另《孝經》一卷,《樂》一卷。除此外,關於理氣、鬼神、性理等哲學專題計六卷,論學八卷,關於專人如周子、程子、朱子及其門人弟子等計三十一卷,老氏、釋氏二卷,論本朝及歷代政治、文化及其他計十四卷。從輯錄的內容可見,《朱子語類》廣泛地反映了南宋社會生活的變化及理學文化的發展,也生動地再現了1170年至1270年這一百年間南宋語言的發展實際。

本研究採用的版本是1986年中華書局出版的理學叢書黎靖德編《朱子語類》,由王星賢以清光緒庚辰(1880年)賀麟瑞校刻本(即劉氏傳經堂本,簡稱賀本)為底本,參校明成化九年(1473年)陳煒刻本(簡稱陳本)、清康熙間呂留良天蓋樓刻本(簡稱呂本)、清同治壬申(1872年)應元書院刻本(簡稱院本),抽對朱吾弼編刻本、日本寬文八年(1668年)刻本基礎上的點校本。參考《點校說明》,見《朱子語類》,第1頁。

§§§第二节《朱子語類》文本語料特徵

一文本語料的性質

關於文本語料的選擇問題,朱慶之認為,理想語料的質地應該具備這樣三個條件:一是要基本保持歷史原樣,年代大致可考,並具有充足的數量;二是語料的用語不過於典雅而含有較多的口語成分;三是語料的內容具有廣闊的社會文化生活覆蓋面。朱庆之《佛典與中古漢語辭彙研究》,臺北:文津出版社,1992年版,第1頁。同時,就語言研究中以專書作為研究對象,專書選擇是否適當方面,程湘清《漢語史斷代專書研究方法論》一文中認為有三個衡量的標準:要看口述或撰寫某部專書的作者是否屬於該斷代;要看專書的語言是否接近或反映斷代的口語;要看專書的篇幅大小是否具備相當的語言容量。程湘清《宋元明漢語研究》,濟南:山東教育出版社,1992年版,第2頁。

揆諸以上要求,從《朱子語類》文本來看,所錄內容皆為朱子門人于宋孝宗乾道六年(1170年)至宋甯宗慶元五年(1199年)歷時三十年間所聞朱子之語,黎靖德于南宋度宗咸淳六年(1270年)刊印出版,反映的是1170年至1270年這100年間南宋語言的發展。可見,語料輯錄時代可靠,內容真實可信。從文本篇幅上看,語料容量大,長達230萬字。太田辰夫認為,《朱子語類》是我們研究南宋時期語言實際難得的“同時資料”。(日)太田辰夫著,蒋紹愚等译《中國語歷史文法》,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3年修訂譯本,第374頁。

但僅僅看做“同時資料”是不夠的,要進行《朱子語類》詞彙研究,重點是要明晰《朱子語類》文本語料的性質,也就是文本中文言與白話、口語與書面語、通語與方言等語言成分之間的比重與關係,從而確定《朱子語類》文本語言是否能代表南宋語言的實際。因此,我們還得弄清楚三個問題:其一,《朱子語類》所記是否為朱熹與其門人弟子講學問辯時所用語言原貌;其二,《朱子語類》中門人弟子所用語言有何特色;其三,《朱子語類》整體用語風格又是如何。

(一)文本中朱熹用語特色

朱熹於建炎四年(1130年)生於南劍尤溪之寓居,高宗紹興二十一年辛未(1151年)二十二歲,銓試中等,授左迪功郎、泉州同安縣主簿,清·王懋竑撰,何忠禮點校《朱熹年譜》,北京:中華書局,1998年版,第1、8頁。後歷任知南康軍、提舉浙東常平茶鹽公事、知漳州、知潭州、煥章閣待制兼侍講等。從其成長歷程與為官經歷看,閩語自當為其母語。同時,仕宦為官的朱熹自然熟悉以汴洛方言為基礎的通語,講學遊歷中又熟諳四方之異言,如:

因說四方聲音多訛,曰:“卻是廣中人說得聲音尚好,蓋彼中地尚中正。自洛中脊來,只是太邊南去,故有些熱。若閩浙則皆邊東角矣,閩浙聲音尤不正。”揚。(卷138,頁3282)

橫渠盡會做文章,如《西銘》及應用之文,如《百椀燈詩》,甚敏。到說話,卻如此難曉,怕是關西人語言自是如此。賀孫。(卷36,頁956)

劉曉南《朱熹與宋代方音》一文中分析指出,“在主觀上重道輕文,但文的載道傳道作用又使他不得不留意與研討語言文字問題,因為官場上的應對、學友間的論難、教學上的講習、與各地學生的交流,以及閩、浙、贛、湘的遊歷,使他懂得傳道就得克服語言障礙並努力提高語言表現力”,“他閱歷豐富,一生遊歷閩、浙、湘、贛等地,足跡遍及南宋小朝庭大半疆域。他瞭解風土人情,尤其知曉各地方言土語”, 刘晓南《朱熹與宋代方音》,见《中古近代漢語研究》第一輯,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第46、53頁。這說明,朱熹作為博學大儒,家學淵源深厚,文言功底雄實,熟讀歷代經傳注疏,深諳通語,在講習經典與問學論辯中自然少不了書面語表達。當我們閱讀《朱子語類》時,其部分章節文字中文言成分較重,也就不足為奇了。再有,朱熹講學論道尤重義理闡釋,認為理解經典重在理會義理,至於語詞音韻,祇合大概領會:

器之問《詩》叶韻之義。曰:“只要音韻相叶,好吟哦諷誦,易見道理,亦無甚要緊。今且要將七分工夫理會義理,三二分工夫理會這般去處。若只管留心此處,而於《詩》之義却見不得,亦何益也!”木之。(卷80,頁2079)

問:“侗者,同也,於物同然一律,無所識别之謂。悾者,空也,空而又空,無一長之實之謂。”先生以為,此亦因舊說,而以字義音訓推之,恐或然爾。此類只合大概看,不須苦推究也。(卷35,頁943)

應該說,“今且要將七分工夫理會義理,三二分工夫理會這般去處”,不僅朱熹如此,自北宋初年理學產生以來,這種“格物致知”的窮理活動就沒有停止過。朱熹作為理學之集大成者,更是強調義理的重要性。這一方面使其語言使用帶有明顯的文人用語特色,即使是口語化表達,也不可能完全是純粹的口語;但另一方面,在與門人弟子的論學問辯中場景隨和,氣氛熱烈,為求道理的通俗易懂,自然用語上也會生動活潑一些。這兩個方面看似矛盾,但又和諧地統一在《朱子語類》的用語風格中。

《朱子語類》中有大量的材料記載朱熹主張以俗語解經:

謂南城熊曰:“聖賢語言,只似常俗人說話。如今須是把得聖賢言語,湊得成常俗言語,方是,不要引東引西。若說這句未通,又引那句,終久兩下都理會不得。若這句已通,次第到那句自解通。”銖。(卷120,頁2911)

因誨郭兄云:“不惟念得正文注字,要自家暗地以俗語解得,方是。如今自家精神都不曾與書相入,念本文注字猶記不得,如何曉得!”卓。(卷116,頁2805)

問:“冠、昏之禮,如欲行之,當須使冠、昏之人易曉其言,乃為有益。如三加之辭,出門之戒,若只以古語告之,彼將謂何?”曰:“只以今之俗語告之,使之易曉,乃佳。”時舉。(卷89,頁2272)

楊永龍《〈朱子語類〉完成體研究》“緒論”部分就“朱熹平時講學和答問時使用的是什麽性質的語言”問題,通過對朱熹的家庭環境、社會環境、活動範圍以及當時的語言使用情況等方面進行考察後推測認為:“綜合朱熹一生的方方面面,大概可以如此推測:朱熹在講學時,語音方面總體上可能以閩北話為主,夾雜有通語成分;而在詞彙、語法方面,總體上大概以通語為主,夾雜有閩北話成分。”杨永龙《〈朱子语类〉完成体研究》,河南:河南大學出版社,2001年版,第3-7頁。應該說,楊永龍的分析是有道理的。

可見,從對朱熹的家學淵源、為官仕宦及講學遊歷等角度分析,不難看出,《朱子語類》文本中朱熹用語帶有明顯的書面語成分,文言色彩較濃,這是他作為時代理學大儒傳道授業時不可回避的語言事實;但另一方面,朱熹在講學過程中巧妙運用方俗口語、市井俚語表達上的優勢,生動活潑地再現了南宋文人用語實際。門人弟子雖是退而竊記,但畢竟很大程度上實錄了朱熹講學問答的內容,祇要我們進行深入研究,定能很好地分析了解朱熹用語特色。

(二)文本中門人弟子用語特色

朱熹門人弟子眾多,黃榦《朱先生行狀》記述,“摳衣而來,遠自川蜀;文詞之傳,流及海外”。宋·黃榦《勉齋集·朝奉大夫華文閣待制贈寶謨閣直學士通議大夫諡文朱先生行狀》,見《朱子全書》(第二十七冊),第563-534頁。《朱子語類》卷一一六記載,“甲寅八月三日,蓋卿以書見先生於長沙郡齋,請隨諸生遇晚聽講,是晚請教者七十餘人”,见《朱子语类》,第2790頁。由此可見一斑。方彥壽《朱熹書院及門人考》方彦寿《朱熹书院及门人考》,上海: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2000年版。還對朱子門人進行了詳細考證。

陳榮捷《朱子門人》中言:“弟子者,當然是正式門人。嚴格而論,凡親面請教,祇發一問者,亦為弟子。《語類》、《語錄》姓氏凡九十三人,附同錄音三人,另不知名者五六人。皆是弟子,可無疑義。《語類》卷一一三至一二一為訓門人,共八十人。其中卷一一三至一一九訓一人者五十二人,皆在《語類》、《語錄》姓氏之內,其次序亦同。卷一二O至一二一則雜訓諸人。凡于訓門人各卷發問或受訓者,當然皆為弟子。此外史傳墓誌與各地方誌記其曾從學于朱子者,大概可信。……其中依上述標準得足稱門人(連家學)者四百六十七人,又未及門而私淑者二十一人,共弟子四百八十八人。”陈荣捷《朱子门人》,上海: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2007年版,第7頁。同時,陳榮捷還從地理里居角度對朱子門人進行了分析:“朱門人數之盛,當然與地理有關。朱子門徒(連私淑)之分配,計福建一百六十四人,浙江八十人,江西七十九人,湖南安徽各十五人,江蘇四川各七人,湖北五人,廣東四人,河南山西各一人。此為里居可知者共三百七十八人。可謂來自全國。” 第9頁。

同类推荐
  • 红楼梦故事

    红楼梦故事

    《红楼梦》是一部中国末期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小说以上层贵族社会为中心图画,真实,生动地描写了十八世纪上半叶中国末期封建社会的全部生活,是这段历史生活的一面镜子和缩影,是中国古老封建社会已经无可挽回地走向崩溃的真实写照。 本书讲述了《红楼梦》的一些故事。全书忠实于原著,在保持原著故事连续性的同时,保持了故事情节的完整性,全书语言简洁易懂、生动形象,适合广大青少年朋友阅读。
  • 寻找平山团

    寻找平山团

    “平山团”让“子弟兵”成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的别称,使中国共产党执政前的*后指挥所落脚西柏坡成为必然。它见证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为取得民族独立和解放所走过艰苦卓绝的光辉历程,蕴含了中华民族伟大而永恒的精神品质,折射出可贵而独特的精神风貌!书稿约50万字,通过作家视角,用纪实手法采访一百多名平山团老战士及其知情人、烈士后人等,深入挖掘平山团在抗日战争中的光辉历程,再现平山团转战南北那些可歌可泣的传奇故事和富有地域文化色彩的性格特征,塑造太行子弟兵“忠勇稳定、悲歌慷慨”的英雄形象,凸显中国共产党在河北的深刻影响以及河北人民在在抗战中的辉煌篇章。
  • 家乡雨

    家乡雨

    家在词典上的解释是家庭的住所。其实这是一种表面的无情感的直译。家比住所有更丰富的内涵,有更深厚的情韵。在异国豪华的高楼大厦里,在他乡的山庄村落里,那是住所,不是家。家是祖血的泉源,家是跳动不息的人脉。家中的故土下埋着一代又一代祖先的尸骨,家中的土地上生活着一辈又一辈的乡亲父老。有生命完成的悲伤,有哇哇坠地的喜悦。这是生命的代谢,也是血脉的延续。
  • 中国古代小说演变史

    中国古代小说演变史

    从体例上突破了《中国小说史略》的框架,却又未背离撰写一般通史的原则。在对古代小说进行分门别类的同时,使读者仍然看出时间上的发展顺序,真正落实了“演变”的前因后果。当然,有些小说是各种题材的融合体,在分类过程分很不容易为它们找到恰当的归属,因此本书的分类未必对每一部作品都区划得十全十美,无懈可击。但这部《中国古代小说演变史》毕竟是从新的角度来观察、考虑问题的,能给人以多方面的启发。我个人在审读书稿时,就感到它的内容既有纵向发展的脉络,也有横向联系的轨迹,实际上作者们只想在我国古代小说领域中尽量做到点、面、线的结合。可以说,这确是一次大胆而有新意的尝试。
  • 巴丹吉林的个人生活

    巴丹吉林的个人生活

    杨献平所著的《巴丹吉林的个人生活》是一部时光书和个人史。以个人经历乃至生活、命运轨迹为基本线索,贯穿了作者十多年来,在沙漠等异地的生命本真体验和独特思考。《巴丹吉林的个人生活》中既有个人化的生活记述与具体情境下心态的逼真刻绘,又有对自然事物及人生的细致观察和发现。在写作手法及艺术追求上,实验与传统并重,始终不跟风、不师从、不唱和,坚持自己的独特的书写方式,与当下其他散文作品有明显区别。
热门推荐
  • 重山烟雨诺

    重山烟雨诺

    苏伊诺一个什么都懂的逗B女,季曜沂一个一根筋的大好青年。携手经历了一些不敢想象的人生,出现了各种不忍直视的狗血桥段。从一个武功高强的高手,变成一个打架除了看就只能跑的逗B女,从一个天赋异禀的大好青年,变成快当配角的小男子。请看小女子和大,大,大豆腐的爱情和不同常人的人生。
  • 除恶联盟

    除恶联盟

    普通男轻年魏威,再一次偶然的意外中发现了自己的身世秘密,生活模式自此发生重大改变,并在高人的帮助指引下加入除恶联盟,不断发掘体内蕴含的超级能量,修炼法术。随后打入计划侵入人间,统治三界的邪恶组织“异界魔教”做卧底,尽管竭尽全力利用各种手段破坏了异界魔教的一些计划,但这并没有阻止魔君的整体计划,魏威必须抓紧时间修炼,让自己变得更加强大,同时还要找到其他转世的救世神加入除恶联盟,共同对抗日益强大的魔君和异界魔教。一段传奇的修炼历程,一个个奇异的冒险,一场场让人窒息的生死大战就此展开。魏威和除恶联盟面对艰难险阻能否顶住压力,阻止魔君和异界魔教的恐怖计划,让我们拭目以待。
  • 书童驾到公子快闪开

    书童驾到公子快闪开

    她原来是他,更是他身边一直乖乖巧巧的小书童,他以为他自己有了问题,竟然学那些纨绔子弟染了断袖之癖,却不曾想“他”本是红妆,穿越女都有的美男呢,还有美颜呢,为何她长得这么普通还得围在个冷漠穷小子旁,“还我美人”,“哼,难得我还不够美吗”“你不过马马虎虎啦,美人自然越多越好,冷漠公子遇上腹黑狐狸,殊更胜一筹。
  • 每天一堂口才课

    每天一堂口才课

    《每天一堂口才课》是专门探讨交谈技巧的,内容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成功的人际交往需要具备哪些修养和素质;怎样通过寒暄迅速拉近与陌生人之间的距离;怎样寻找话题化解交谈窘境;怎样高效地倾听别人说话;怎样通过赞美赢得别人的好感;怎样把安慰的话说到别人心坎里;怎样把别人说得心服口服;怎样不伤感情地拒绝别人;怎样批评别人才能让对方更容易接受;怎样跟别人道歉才能挽回濒临破碎的友谊;在交谈过程中应该避讳什么。
  • 追凶人第一季

    追凶人第一季

    一个大闹派出所的疯子,一只快递箱里的耳朵,引出了一张深埋在地下的黑色交易网。刑警大队长临危受命,无心之下竟是将本市的心理医生卷入了其中。火葬场里的哭声,借尸还魂的死人,神秘消失的场长,自焚的黑衣杀手,化尸池里的老教授……等等一系列诡异而惊悚的事件,带你体验迷雾中的悬疑,感受心灵上的恐惧,欲知这一切背后的真相,敬请观看《追凶人》第一季,《血雾迷局》!
  • 星动大地

    星动大地

    五行大陆,九州北端,极北冀州。小镇玉镇,少年星华,五行属性,脚踏实地,步步修炼,夺天造地;红颜香陨,怒发冲冠,终现五行,天地异变,妖魔万象,六界涂炭。少年星华,逆天改命,掌乾坤,破洪荒,平天地,统六界,千古垂名!
  • 那些年,我的过去

    那些年,我的过去

    我从出生就只有母亲,从不记得我的父亲,母亲一个人把我抚养大,看见同年的别人都骑在父亲的肩膀上高高兴兴的样子,我心里就一直有一个疑惑,我的父亲去哪儿了。每次我看到他们都有父亲陪,我就转过头去问”妈妈?妈妈”我的爸爸呢,妈妈对我的回答永远就是几句话,爸爸在外面忙,很快就回来,回来就可以陪你玩。我就在这样的几句话中,慢慢的长大。到7岁的时候,邻居李大娘来找妈妈,妈妈把他邀进房里,让我在门外玩,妈妈把门关上,和李大娘在里面谈话,而我就在门外悄悄的听着,李大娘说:二狗(二狗是我的小名,我的大名是张舍)他娘啊,孩子都那么大了,是不是该送他去上学啊,你看现在同他大的孩子,那个没有去上学啊。
  • 好孕鲜妻,一胎生两宝

    好孕鲜妻,一胎生两宝

    某天男科女医生叶佳,接了外诊,被诊的对象是京城权贵赫赫有名的陆大公子——陆晔。病症:看到女人反胃、提不起兴趣、不举。病因:有待查证。病情:有待查证。由于对方给出丰厚的报酬,叶佳无法抗拒,还因为她是医生,治病救人是她的本职。于是,在排除陆晔不是gay之后的一个月黑风高夜,叶佳穿上了少的可怜的布料,准备亲自验证一下,查清病情,结果……“我要告你诈骗!骗色!”她扶腰咬牙,控诉他。餍足的陆大公子,勾唇,“送上门的肉,哪有不吃的道理?”后来,众人咋舌,陆家少奶奶怀了,而且竟然一胎生两宝!
  • 八卦女帝养成记

    八卦女帝养成记

    拜托,八卦是天性,好伐?整天被人追杀,穷鬼+寄养王爷一个,他有什么资格阻止她八卦的道路?不就是偷看了几个美男吗?断人财路会遭天打雷劈的好不好!连环灭门惨案?他的灭国之恨和她有什么关系?好嘛,因果循环,就让她来斩荆棘、开荒路,走向那最中心的皇权,成为这片大陆的第一个女帝吧!那谁,臭男人,就别傲娇了,从了朕吧!“小白,随朕回宫吧!”“不!”“朕封你为开国第一男后,可好?”“不!”“朕遣散后宫,只留你一人,可好?”“嗯?”“朕保证,只爱你一个呀!”“额……”“不肯拉倒!拜拜!美男们,朕来啦!”“什么?该死的,刑菡之,你给我回来!”“……”“……”
  • 纨绔CEO的蛋糕甜妻

    纨绔CEO的蛋糕甜妻

    盛大的豪门婚礼,出轨的艳照漫天飞舞。巨大的液晶显示屏上播放的是她和陌生男人缠绵悱恻的全记录。一时之间,她成为K市所有人的笑柄。最爱的人的爸爸大骂着自己是祸水。当所有人指着鼻子骂自己是贱人,而救自己的那个人却是那个造成这一切的罪魁祸首。5年的地下情人,温奈若瞪大眼睛看着苏霂延“你不是说5年的情人,5年我就可以离开了……”5年她以为可以解脱了,可是她不知道那是另一个噩梦的开始……新的生命在腹部滋生,男人却勾起邪魅的笑意,直接将她送给了其他男人!5年后,她成为别人婚礼上的幸福新娘,却被男人步步紧逼,抵在墙角上。“老婆,你怎么可以带着我的儿子嫁给别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