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528200000061

第61章 人伦大道仁义根本——孝道源流与社会意义考察(1)

李映发

孝道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内容丰富,社会意义巨大。孔子说:“天地之性,人为贵,人之行,莫大于孝”;“孝始于事亲”。孝立,始有“亲疏之别”,家庭、家族中的人伦秩序才得以清楚。在中国传统社会中,家是国的“细胞”,家族治理补国家行政治理之不足。能齐家(包括家族)则能治国。齐家是孝道的一种,其精神意义延伸、扩大于社会,遂成为忠于君、仁于人,则所谓“以孝事君则忠”,“君子之事亲孝、故忠可移于君;事兄悌,故顺可移于长,居家理,故治可以于官”。孝不仅是齐家、治国的理论基础之一,而且是为人的精神信仰、道德根本与行为规范。孔子指出:“夫孝,天之经、地之义,民之行也”;“其为人也,孝悌”,“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大孝德之本也”。仁义是中国人传统的美德,其根本是孝道。以孝齐家,以孝治天下,是中国传统社会政治的一个显著特点。一、孝道起源

孝,汉朝许慎《说文解字》释为善事父母曰孝。孝字结构,上为“老”字的省略,下为“子”,其义为儿子以老辈为上,顶礼爱戴,敬存膝下。有老有子,其别其敬,孝始生成。《尔雅·释亲》载:“父为考,母为妣。”殷商甲骨文中出现了“老”、“考”、“孝”三字。朱方圃《甲骨文字编》注云:“古老、考、孝本通,金文同。”求其本义而言,孝应是子与父之间关系表述字,甲骨文中“孝”的本义是“奉先(祖)思孝”。汉代以降,父生为老,死为考。天下社会人群,父与子的血缘最近。“人之行莫大于孝,孝莫大于严父”,即尊崇父亲。由此可知,孝产生于父系氏族社会。在“只知其母,不知其父”的杂婚、群婚时代是理不清父子关系的。只有到了父系氏族时代,对偶婚家庭出现后,父子关系才会清楚明白。父辈和子辈的区分,是人伦中第一条大界线。孝的礼仪关系确定,血缘亲疏在人群中逐渐明白,父辈与子辈划分出来,子辈里兄弟姐妹关系也清楚了。孝亲关系的建立,固定了这种血缘关系,成为阻止人类幼年时代婚姻陋俗上血缘混乱的第一条大杠子,不致乱伦。它是人类社会进步的产物,在长期社会实践中,显现出它大有助于人类本身和社会的健康发展。于是,孝逐渐成为人们敬父崇祖的信仰与行为规范,成为大众认知共誉的美德。

孝,定出了父辈与子辈间的距离与关系,子辈间的距离与关系是“悌”。孝是“尊敬”、“善事”,悌是“关心”、“和顺”。人际关系是相互的,子女孝顺父母,父母对子女慈爱;弟(妹)对兄(姐)顺,兄(姐)对弟(妹)要睦。父慈子孝,兄睦弟顺,是家庭伦理的核心、人类道德的“发祥地”。

孝道究竟产生于什么时代?简而言之即“上古之世”。《礼记·礼运》载:“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其文所载“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说明尊亲爱子的心理与行为已经产生,只不过是“不独”,即不偏爱自私,这时已有家庭,私有财产也开始出现。

我国古代文献记载的传说时代,皇帝之前应是“太古之世”,“知母不知父,无亲戚、兄弟、夫妻、男女之别,无上下、长幼之道,无进退揖让之礼”。黄帝、尧、舜、禹时代,是原始氏族社会时代,有了家庭、父子、兄弟、夫妻之别。《尚书》、《史记·五帝本纪》记载,黄帝至五世孙尧都未有孝悌方面的文字。至尧主政时,是原始社会部落联盟的时期,孝成为了公众称誉的美德。尧70岁时,要四岳推荐接班人,四岳推荐虞舜,并且介绍其为人处事的德性曰:“盲者子,父顽母嚣,弟傲,能和以孝,烝烝治,不至奸。”舜的父亲眼盲,母亲死得早,父亲偏爱其后母及后母之子,数次欲害死舜,但舜以忍耐和宽容,以孝和悌搞好家庭关系。“舜年二十以孝闻”,舜以孝获得人们的好口碑,尧选定舜做接班人,为部落联盟的首长。

史载,“尧崩,三年之丧毕”,舜即天子位;尧死,“百姓愁哀,如丧父母,三年四方莫举乐,以思尧”。后来,舜死,禹“三年丧毕”而后践天子位;禹死,启“三年之丧毕”,而后即天子位。

这个时代是氏族部落联盟时代,有了家庭、有了父子,有了母子、兄弟,有了社会中的上下级之别,也有了一定的私有财产。

舜的父亲、继母、弟象合谋,多次欲害死舜,父占舜的仓廪,弟象占尧赐给舜的房子和琴。这一家子,最初大悖于后世提倡的父慈子孝、兄睦弟顺的孝道。

尧舜禹时代的“以孝闻”举荐人才,“三年之丧”如悲父母的哀礼,说明中国的孝道产生于家庭私有制出现之初、国家形成之前。

随着家庭和私有制的发展,国家的出现及后世的行政管理,人心的教化,孝从信仰、道德、行为规范诸方面得到提升、加强、发展。夏代人尽孝,以勤劳尽心。商代人尽孝,与事神相联系,“奉先思孝”。在此历史基础上,周公以祖考配享上帝成天,逐渐形成一套完备的礼仪制度。周朝时在家中“父至尊也”,在国家“天子至尊也”。如此的伦理之道、政治制度,是以孝为根本而建立和发展的。

二、孔子论孝

《史记·孔子世家》载:“孔子之时,周室微而礼乐废,诗书缺,追述三代之礼。”孔子(前551—前479)生活于春秋末期,天下诸侯纷争,有关上古前代的诗书残缺。孔子潜心整理,教育弟子。孔子说:“夏礼吾能言之”,“殷礼吾能言之”,知道不同时代的礼如何省略与增益,因而主要是总结周礼。孔子总结前代的孝道,并作了不少的阐释与引申。

孔子曾回答多个弟子请教“孝”的问题,《论语》中有较详细的记载。

孔子回答子游说:“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养。不敬,何以别乎?”其意是,不仅要赡养父母,更要尊敬父母,否则与饲养犬马宠物有何区别?

孔子回答子夏说:“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以为孝乎?”意即是:家务杂事任其劳,好酒好肉先给父母吃,但是却摆着一张难看脸色,这难道是孝敬吗?孝敬,首先是由衷的尊敬。

孔子回答孟武伯说:“父母,惟其疾之忧。”当子女的要时时关心父母的健康,尤其是对父母的病痛要挂在心上,这就是孝。孔子说:“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家有年迈或健康不佳的父母,儿女不要远游久离别,即使万不得已,也要告诉父母去何方,几时归,并早早回家。

孔子回答宰我关于“三年之丧”的问题时说:“夫君子之丧,食旨不甘,闻乐不乐,居处不安……子生三年,然后免于父母之怀,夫三年之丧,天下之通丧也。”孔子明确回答“三年之丧”是为了报答子女身在襁褓时父母的三年哺育之恩。

孔子回答孟懿子如何尽孝的问题时说“无违”,即“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的周代社会中的这一道法规范。

孔子论孝曾强调:“事父母,几谏,见志不从,又敬不违,劳而无怨”;“父在,观其志;父殁,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对于父母,首先要尊敬。父母有不妥当行事,要心平气和地提出意见和建议。父母不从时,子女要更加尊敬,细心做好各种事情,不要埋怨,以亲情感动,再加以规劝。这一点,孔子对《仪礼》中“父至尊也”的说法作了新释,还原其人性,认为孝敬父母并非愚孝,父母的不当处也可以规劝和建议。其第二段,观其是否是孝子。孝顺父母要有振兴家业,光宗耀祖的志向;父母去世后,要谨守祖训,发扬传统。这样的人才是真孝子。

《论语·学而》载孔子说:“孝乎有孝,友于兄弟,施于政”;“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以孝悌推及于社会人群,就是“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这就是仁心与义行。如何将此推及于国家社会秩序?孔子回答齐景公问政时说得透彻,这就是“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各守其位,各尽其责,各用其心,天下就大治而太平了。

孔子论孝,除了《论语》外,在《礼记》、《孝经》和他删订过的书中、弟子编的书中也都有些记载。

孔子所代表的儒学是中国传统社会中的显学,其所言之孝道,并非只是学派之学问。先秦诸子对孝道均有一致的共识。

《孟子·梁惠王》载:“谨庠序之义,以之孝弟之义。”《墨子·兼爱》载:“居父母之丧曰孝。”《墨子经》上载:“孝,利亲也。”墨子指出当时天下大乱的原因:“臣子不孝君父,所以乱也”;“父之不慈子,兄之不慈弟,君之不慈臣,此亦天下之所谓乱也”。为此他大声疾呼:“君臣父子皆能孝慈,若此则天下大治。”

《庄子·外物》载:“人亲莫不欲其子之孝。”

《管子·牧民》载:“不恭祖旧,则孝悌不备。”

《吕氏春秋·孝行》载:“笃谨孝道。”

老子学说多论自然之道,偶及社会问题,认为天下乱是因为没有“无为而治”,人为逆行违背了天地人的自然法则。但他对当时社会乱象还是充满乐观精神:“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在危难之时,方能显出忠臣、孝子,老子认为他们会收拾残局。

荀子主张人性恶,若想育人成才就要教。他说,加强孝慈孝育就可使人“内可以知父子之义,外可以知君臣之正”,“尊先祖而隆君师之礼”。

韩非子注重法、术、势,主张以法治和强权维持国家政权和社会秩序。他反对儒家只讲仁义感化,不重法律制裁。其学说“归本黄老”。不过,他并不反对家事的孝,国事的忠。在《韩非子·五蠧》篇中他指出“直于君而曲于父”。他嘲笑孔子为逃兵辩解:“吾有老父,身死莫之养也。”孝与忠,有时矛盾,孔子认为孝至上,可以容忍父亲犯法乱禁,儿子为养老父可以被原谅当逃兵。

由上述可见,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对于孝道都是遵从的。“其为人也,孝悌。”事父以孝,事君以忠,已成为天下人的道德规范,其祭庙祀社和为亲尽哀的孝行已成为民风民俗。至于孝父与忠君发生矛盾时如何协调解决,当时并没有一个公众认可的说法。

三、以孝治国

孝始于事亲。舜孝父睦弟而齐家,显出非凡的德行与能力,被推荐继尧位,摄天下事。舜的经历,虽使其摄天下事,但还不足以完全以孝义治天下,与后来禹死启立的夏朝“家天下”时有较为显著的区别。

古代中国的国家社会结构是“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国是家的保护伞,家是国的基础,国、家一体。齐家的孝,被延伸、扩大后就十分顺理成章地成为治理国家社会的仁、义、忠。“家天下”的国家社会,帝王之家是天下第一家庭,有其孝道,其“齐家”是治国的重要组成部分;另一方面,视国为一家,帝王是天下人的“君父”,天下人是子民,应该尽“孝”,这个意义上的孝就是“忠”。“忠臣以事其君,孝子以事其亲,其义一也。”

殷商治国,似乎多祭祀于天,占卜于神,实质上“祀所以昭孝,息民,抚国家,定百姓也”。周朝不仅承袭殷的祭祖昭孝,而且实行周天子下的诸侯分封制度并创立宗法制度以严人伦之别,因亲亲之谊,从而以固封建制度,以安天下。宗法制度规定,天子国君,立长立嫡,是天下最大宗之子,以敬其兄之心敬其国君,以孝其父之情忠于天子,将家庭里、家族里的人伦孝道扩大而移植于国家政治生活之中。这正如孔子总结的:“君子之事亲孝,故忠可移于君;事兄悌,故可移于长,居家理故治可移于官。”

移家孝入于国事,各等级的人应有德行。《孝经》中有记载:周天子“天子爱亲者不敢恶于人,敬亲者不敢慢于人,爱敬尽于事亲,而德教加于百姓”;诸侯“在上不骄,高而不危;制节谨度,满而不溢……保其社稷而和其民人”;卿大夫“非法不言,非道不行……言满天下无口过,行满天下无怨恶”;士“以孝事君则忠,以敬事长则顺”;庶民“用天之道,分地之利,谨身节用,以养父母,此庶人之孝也”。

由上述观之,周代治国,移家孝于宗法、封建社会秩序之治理,将家族、社会、政治、道德、宗教之精神合而为一,助以安天下。这就是孔子总结的“昔者明王之以孝治天下也”。夏商周的孝,尤其是周代的孝道成为了后世“法先王”的典则。

孝与政治结合。秦汉以降,封建****主义政治制度确立,孝在国家社会生活中更加深化、扩散、加强。汉高祖刘邦开国,鉴于秦朝不重儒、孝之失,决定以儒孝守江山。叔孙通给刘邦讲“今天下为一家”,应行仁孝。刘邦准允,派他去鲁国招儒生三十余人,“采古礼与秦仪杂就之”,制定出汉朝礼仪,满朝文武朝会时,刘邦感到了天子之尊的愉悦。

孔子说:“君能上孝于亲,下慈于民,****忠矣。”汉高祖刘邦是至高无上的天子,是天下一家之“君父”,那么他如何孝于自己的父亲呢?刘邦见父亲不下拜,而要父亲向他拜,他说:“皇帝天子,人主也,太公虽父,人臣也,奈何令人主拜人臣?”孔子时代,人以父孝为重,而秦汉以降,以忠君至上。刘邦还是出于孝,给父亲上“太上皇”尊号。

关于孝与忠的矛盾,刘邦的行为已对先秦诸子的争辩作出了答案。汉武帝时,董仲舒倡言:“屈民而伸君,屈君而伸天。”但是,天下的儿子们对父亲的亲情实难割舍,不少臣子认为“不私其父,非孝子也”,甚至因奔父丧守孝而不顾及国事。这个问题,直到北周时,因王谦为父守孝的问题,皇帝手诏“夺情”才予以解决。古代子为父母丧守孝27个月(不计闰月),长孙为祖父母丧守孝27个月(不计闰月),其间不能做官、考试、嫁娶,这是规矩,叫“守制”。臣僚守制,有时会误国事。从此以后,国事为重,忠君第一,皇帝下诏“夺情”,即不奔丧回乡里守孝三年(实为27个月)。这是皇帝提倡的孝道。不过,历代宦海风波险恶,关于“守制”与“夺情”,曾上演出很多官场相互倾轧的故事。

《礼记·中庸》载:“夫孝者,善继人之志,善述人之事者也。”此指儿子要善继父母之志,嗣君要照皇考的既定方针办,传其道统,治理国家。刘邦说:“人之至亲,莫亲于父子,故父有天下,传归于子,子有天下,尊归于父,此人道之极也。”刘邦之后的刘家子孙皇帝,谥号中均有一个孝字。唐朝颜师古说:“孝子善继人之志,两汉家之谥,自惠帝以下皆称孝也。”例如孝惠帝、孝文帝、孝景帝、孝武帝、孝昭帝、孝宣帝、孝元帝、孝成帝、孝平帝、孝哀帝等。

同类推荐
  • 土眼洋事之总理衙门

    土眼洋事之总理衙门

    《点后斋画报》,它像一个巨大的橱房,既遇映射出西方的巨大投影,也反映出国人对西方文化的最初印象。人们从这份画报上可以看到有矣西方的种种事像:外国的总统和国王,贵妇与时装,天上飞的气球,地上跑的机车,水里走的轮船。当然,也有大最也不知道是谁编出来的“人咬狗”的奇闻怪事。国人也因此知道了,洋人也有男欢女爱,也有贪生怕死,也有凶杀和恶行,有一切中国人也能有的爱好和毛病。虽然,我们的画师画的无论哪一国的洋楼,都是租界的产物,画面上一股洋泾浜味。官方的战报也跟民间的战事传闻一样有着报喜不报忧的习惯……
  • 名字与文化

    名字与文化

    名字与文化密不可分,名字透射着社会秩序、礼节礼仪、价值判断、宗教信仰、群体审美等文化信息。一些人的名字简直就是时代变革和发展的关键词,透过他们的名字我们可以追寻历史发展的轨迹,体味不同时代的风貌。本书从文化的角度探讨中西人名,包括真实名字、绰号、外号、笔名、庙号、谥号、年号等。通过对名字的分析,我们可以从中看出中西文化的差异以及精彩纷呈的文化表征。
  • 中国人应该知道的风俗礼仪

    中国人应该知道的风俗礼仪

    中国自古就有重视风俗习惯的传统,丰富的风俗礼仪或由历代统治者制定,或由百姓约定俗成,构成了博大精深的中华民俗文化,成为了老百姓彼此沟通情感的纽带和彼此认同的标志。书稿精选收录了八大类280个经典风俗礼仪,涵盖面较广,兼顾了知识性、趣味性,又辅以相关知识链接和精美图片,更增加了它的可读性。尤其对于青少年了解传统习俗传统文化大有裨益。 这是一本雅俗共赏的明间文化大典。
  • 不可不知的文化常识

    不可不知的文化常识

    在人生的道路上,不知要经历多少的坎坷。每一次的成功,也许都要经历唐僧取经般的九九八十一难。如果我们的生命真有无限长的话,即使把所有的路都走一遍都无所谓,但事实是生命有限,人生苦短,人生真正能够做事的时间不过是短短的几十年。鉴于此,我们编著了这套《不可不知丛书》,作为读者朋友面对现实生活的一面旗帜,来感召和激励人生,共同朝着美好的未来前进。
  • 思棠心语:履职与创新(下)

    思棠心语:履职与创新(下)

    本书是将近年来的讲话、报告和言论汇集成册,记述着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甘肃教科文卫事业及其它改革和发展的历程。
热门推荐
  • 妃你莫属:王爷请娶我

    妃你莫属:王爷请娶我

    他是王爷了怎么了,只要她喜欢,他就得娶她,什么公主什么圣女,她都不要管,因为爱上了,谁也不能来阻止,哪怕是父王母后,哪怕是王公大臣,哪怕是三纲五常,只要她喜欢就够了,只要他答应就够了,爱是两个人的事,就算真的到了那个时候,她会嫁的,但那人必须是…
  • 都市修真:一念成仙魔

    都市修真:一念成仙魔

    狐狸魔神你别闹,冰山上仙吃醋鸟。沙弥也来凑热闹,鬼界公子来搞笑。妖仙大神很傲娇,花心学长说当神仙能长生不老?他也要来!我怎么吃得消~****天生灵体,导致样貌怪异,九岁在孤儿院被盲人收养。被同学殴打,带有梵文的碎片扎进她的眉角,生死一线,被狐狸魔神所救。教她修真,泡到美男,看似踏上人生巅峰,却不知道他其实有意而来,把她当作棋子报复她的前世爱人。爱她的她不敢爱,或是不知道爱,而她在意的却是无情的下棋人。是她前世作孽过多要让她今生负了这么多人,还是她.....本就是天理不容的祸害,留不得。迷雾拨开见天阔,强大起来的她是要拂尘去还是报了这利用之仇。
  • 嫡妃的三亩田园

    嫡妃的三亩田园

    爹死娘没种,仰人鼻息吃白食,日子真心不好过。沈香徕仰天长叹:穿越这门技术实在不好掌握,回头得多练练!眼下么!还是得抓紧给这俩窝囊娘当家作主,带着便宜弟弟奔小康。前有山,后有江,脑子里有现代农业新技术,荒难洼地全是宝,千里江岸稻飘香。(本文纯属虚构,请勿模仿。)
  • 无双狂妃:杠上狐狸太子

    无双狂妃:杠上狐狸太子

    追逐心爱之人,人没追到,最后却落得个落水而亡的结果,花痴无双,再次成为了整个京城的笑料。再次张开眼睛,性情大变,眼眸里波光潋滟,她已经不是原来那个她。废材怎么了,花痴怎么了,弃儿又怎么了,活该被人笑,被人作践么?面对昔日爱慕男子眼里的厌恶,她满脸嫌弃,大放厥词:“娶我?你配么?”
  • 宝贝宠你会上瘾

    宝贝宠你会上瘾

    “现在给你两个选择,一,我吻你,二,你吻我。如果你一个都不选,那么我就直接吃掉你。”他,是忘斯京贵族学院里最高贵的泉少,不把任何女人对他的感情放在眼里,却唯独只对她一片痴心。已经被他灌醉,并且带到床上的她,神志不清的说:随……便……你,还有,这衣服我穿的不舒服!”
  • 黑暗主宰者

    黑暗主宰者

    在世界上生活着一种奇特的种族,他们以人类血液为生拥有着迷人的外表----血族
  • 核爆黎明

    核爆黎明

    事情发生在未来,那时候世界,已经毁灭在了核武器下,而幸存的30万人,居住在地下城市,不过由于年代久远,地下城市的人,面临着一个问题,就是如何搬迁到地面之上,一方面是因为,地面的残留的辐射,一方面是以畸形人为首的敌人
  • 神佑异世

    神佑异世

    他是一个世界的神王同时也是另一个世界的创世神,他是个管理者又是一个创造者,就在他打算创造一个新世界的时候,遇到了他始料未及的事情,所有的努力,一切的汗水都付诸东流,所有的一切将会怎样发展,请关注神佑异世。
  • 自动售卖机的旅行空间

    自动售卖机的旅行空间

    想明白自动售卖机的真正意义吗?想真正的……渡假吗?其实…主神空间的真面目其实就是一超大型的自动售卖机外加旅行社…另外,本书其实只是打着主神空间名义,小队性质地穿越动漫的无限流小说。最后,作者以自己已经没有的节操发誓,本书是绝对的不定期更新,等待作者心情好的时候大概..可能..应该会更新的吧?(主角表示:请为作者加上蜗牛速更新的读者读者印象,感谢各位)P.S.1.这本书可能会有变身情节,纯属作者个人爱好P.S.2.此书内含恶搞,致使内容严重不足,不喜勿入P.S.3.本书作者文笔极为渣渣,战那啥力大概连阿米巴童鞋也比不上(阿米巴童鞋重申,躺着也中枪是可耻得,所以它一定会站起来中得,直到它膝盖中了一枪)P.S.4.书名与内容无关
  • 武魂梦不悔之尘世孽缘

    武魂梦不悔之尘世孽缘

    光阴如梭生命如水人似刀锋又比芦苇几回欢喜几轮仇悲笑对明朝武魂不悔世间太多传说不愿靠近你不代表不曾想你与其尘世道不清说不明何不此时选择开启那一段封存的寂寞已久的孽缘文章开始以两位姐妹的洞主之争为主体,逐渐引出了一段一男二女的生死绝恋、旷世情仇,这其中融合了精彩的武侠打斗和扑朔迷离的故事情节,看到最后定让你欲罢不能,也会对爱情、亲情有新一层的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