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5710100000018

第18章 肌肉猛男闯江湖

秦国中秧未元会、秦国常务委员会、秦国国伍院、秦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沉痛宣告:秦国久经考验的战士、秦国国家的卓越领导人、秦国国家的君主、秦国人民无比爱戴的秦惠文王赢赵驷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公元前311年X月X日X时X分在咸阳去世,享年46岁。

嬴赵驷同志十九岁继任秦国国家领导人职务,在这个职位上一干就是二十七年如一日,兢兢业业、勤勤恳恳、任劳任怨、鞠躬尽瘁。

嬴赵驷同志在位期间,北扫义渠、西平巴蜀、东出函谷、南下商于,为秦国的千秋大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赢赵驷同志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是光辉的一生、是战斗的一生。

嬴赵驷同志的追悼会在咸阳隆重举行。出席追悼会的有:惠文后魏纾、太子嬴赵荡、芈八子、张仪、司马错、樗里疾、魏章等。

楚国、齐国、魏国、赵国、燕国、韩国等各国纷纷发来唁电。

举国致哀!

秦惠文王是过劳死的,他把他的一生都完完全全奉献给了秦国。以至于婚后五年才有了第一个孩子,后宫那么多娇艳花朵他都很少采摘。

他是秦国第一王。他死后葬于咸阳北原。

秦惠文王去世以后,他儿子嬴荡继位,称秦武王。这一年,他也像他父亲一样,刚好十九岁。

这个名字好。按理,我国古人男的称氏,女的才称姓。例如惠文王,姓嬴、赵氏、名驷,所以按照古时称呼,应该叫赵驷,而不应该称赢驷,如果这个人是女的,才应该叫做赢驷。所以,嬴荡按规矩应该叫赵荡,而不应该叫嬴荡。但是不知从什么时候起,我们对大秦的各君主称呼在书上、戏上都用这种错误的称谓,虽然明知是错,但是也只能随波逐流了。

何况我也还是觉得嬴荡这个名字好听,不是一般的顺口。

惠文王忽然的离世,让秦国的政治格局忽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也让当时的国际形势也紧跟着开始风起云涌。

正所谓一朝天子一朝臣,秦惠文王的忽然去世,绝对是出乎张仪的意料的,这也让惠文王和张仪这两位君臣合璧谱写出的一篇华丽乐章嘎然而止。

既然在玩政治,就必然会有政敌。尤其像张仪这样的大政客的政敌就更多了,不仅有秦国国内的,还有秦国国外的。不少人都巴不得让张仪去死,并且死的越惨越好。这或许就是老人家们说的“树大招风”了。

惠文王死了以后,张仪失去了最强有力的政治后盾,而新上任的年轻的秦武王好像一直以来就和张仪不怎么和谐。或许也是因为张仪根本还没有把嬴荡计算在内,因为惠文王还那么年轻,等嬴荡继位怎么也应该还早的很,所以张仪和新任君主秦武王的关系不是很好。

这个时候,张仪的政敌开始群起而攻,不断的在新君主秦武王面前进言,说张仪是个小人,只能凭一张嘴到处招摇撞骗,根本没有真才实学,你看他欺骗楚王骗的跟傻子似得,这样的人在你的身边你能放心么?

再经常灌输一些什么一朝天子一朝臣,如今张仪权利太大,不除掉的话必定有后患什么的。天天说,三人骑虎之下,年轻的秦武王终于对张仪有了杀心。

张仪如此高段位的一名出色的政治家如何还看不出这些伎俩。他也明白,秦国不是他的久留之地了,再这样玩下去,说不定脑袋都玩没了。爷惹不起,还躲不起么?

秦国ECO秦惠文王的突然离世加上现在张仪和秦武王之间非常不和谐的这个新闻被媒体曝光之后,导致秦公司股票突然开始呈现断崖式的暴跌。原来做秦国跟班小弟的各个小国家纷纷开始明里暗里的远离秦国,背叛连横策略,又有渐渐开始合纵的趋势。

齐国开始首先跳出来火上加油,点名道姓的说张仪不是个东西,必须要将张仪杀之而后快。秦国若是不交出张仪,齐国就要联合其他国家攻打秦国,若是张仪离开秦国,谁敢接收张仪,齐国就打谁,不服来战!

在这样的环境下,张仪主动找到秦武王谈话:“秦王,现在齐国齐湣(min3)王点名要取微臣的脑袋,秦王不如让微臣去魏国,让齐国和魏国先打起来,这样的话,大王就可以利用这个时机攻打韩国,然后打进三川兵临周都,挟持天子,便可成就帝王基业。”

帝王基业是战国时期每个国家君主的梦想,年轻的秦武王也一样。一听到这个建议,立马就同意了张仪了建议,派了三十辆车护送张仪出使魏国,之所以把阵仗摆的这么大,就是想告诉全世界,张仪去魏国啦,谁要报仇什么的,赶快去啊,去晚了就没机会啦。

魏国老大魏哀王听说张仪来魏国了,急急忙忙找到张仪:“张大人、张哥,我的张大爷,您不要来祸害我小魏好么?如今我身体差,经不起惊吓啊。你可不可以去别的国家啊,我这里庙小,怎么容的您这尊大菩萨啊。”

“魏王放心,我这次来不但不会给你带来灾祸,反而会给你带来好处的。实不相瞒,我和嬴荡之间事情你们可能都已经知道了,这次我其实是离开秦国投奔你而来。”张仪说。

“张大人您别开玩笑了,您是不知道啊,齐湣王听说您到魏国来了,真的把军队都调集起来现在已经在开往我魏国的路上了,还是把眼前这关过了再说吧。”魏哀王说。

“魏王放心,我自有办法让齐湣王退兵。你等着好消息就是了。”张仪信心满满。

张仪在到秦国的路上就已经安排好了他的手下去楚国,然后找到楚国的关系说动了楚国的使臣到了齐国,见到了齐湣王。

楚国使臣说:“齐王,听说您真的要带兵攻打魏国?就因为张仪在魏国?”

齐湣王说:“是啊。本王早就说过,谁敢接收张仪,本王就攻打谁,小小魏国居然敢跟我对着干,当真以为本王说的是戏言么?本王的军队就这两天就会到达魏国了,到时候那魏哀王就会知道跟本王对着干的下场。你且静候佳音就是。”

楚国使臣说:“齐王,您真这样做的话,就恰好被那张仪小人当枪使啦。”

“放肆!本王早已恨张仪入骨,怎么还会被他当枪使?”齐湣王怒道。

“齐王您不知道?张仪之所以要到魏国,就是提前和秦嬴荡商量好的,张仪料定只要他一到魏国,齐王您就会出兵攻打魏国。秦王嬴荡就会趁这个时候出兵攻打韩国,然后挥师直达周都城,取传国重宝九鼎啊。您说,你现在不正是被那张仪小人当枪使么?您可千万别中计啊。”楚国使臣回答说。

“此话当真?你怎么知道这些事情的?”齐湣王问道。

“不瞒大王说,下官在秦国素来有眼线,这些消息千真万确,还望齐王三思。”楚国使臣说。

“这个可恶的张仪,居然又来算计本王,还好,还来得及。来人啊,速速传我命令,把军队给我撤回来!”

张仪就这样又不费一兵一卒让齐国退了兵,化解了魏国的恐慌。魏哀王又一次和张仪进行了详谈,对张仪是佩服万分。聘请了张仪作为魏国的宰相。

张仪离开了秦国以后,秦国的管理层也多有变动,以前跟着张仪混的一批骨干也跟着慢慢跳槽了。其中就有秦国大将魏章,也跟着来到了魏国。

秦惠文王手中靓丽的大秦国,自秦武王接手以后开始慢慢褪色。

秦武王执政第一年,公元前310年,蜀地因为天高皇帝远,又看到秦国朝政比较混乱,开始发动叛乱。

以前秦国派去的蜀相陈庄起兵开始反叛秦国想在这样杂乱的国际环境下在蜀地自立为王。

秦武王派司马错带兵杀到蜀地,平定蜀地之乱,甘茂大将军杀掉了陈庄。陈庄也是,当真以为天高皇帝远了?实力不行,自寻死路。平定蜀乱以后,秦武王又派兵攻打义渠,丹、犂几个小国家,继续收拾这些不听话的小弟。

秦武王执政第二年,开始整顿朝局。从秦武王开始,才有丞相这一个说法,因为丞相这个名称是秦武王设立的。以前都只能称之为相,但是为了方便理解或者说约定俗成,以前的相也都称之为丞相。

年轻的秦武王也是爱创新的。秦武王还是一个体育爱好者,并且非常崇尚武力,据说他本人就是天生神力,落在现在的年代的话,秦武王一定属于是那种浑身肌肉一块一块的那种猛汉。

因为武王崇尚武力,所以屡立战功的樗里疾和甘茂两位将军分别成为了他的左右丞相。

又因为秦武王特别喜欢大力士,所以任鄙、乌获等这些大力士都被秦武王封为高官。

这一年,也就是公元前309年,这时候张仪也已经在魏国做了近一年的丞相,忽然因病去世。张仪牛逼的一生,从此画上了句号。

张仪的墓位于开封市区东北七公里新曹门遗址,墓的形状像一个砚台,因为他的墓,后来才有了宴台河的称呼。

齐国的一条不知名的街上,人来人往中有一大汉身形高大,特别起眼,身上一块又一块的肌肉撑破了衣服,露出一条条凸起的青筋,他只是一个无名小卒,但是有一膀子力气,扳手腕什么的方圆之内从来未曾遇到过对手。

历史有时候也会因为一个很普通的小人物而改写,而这名肌肉大汉就是其中之一,他的名字叫孟说。

谁也不知道这个除了力气大以外一无是处的市井小民,就是因为他的出现改写了大秦国的历史。

而现在的孟说正在从齐国去往秦国的路上饥肠辘辘。

同类推荐
  • 新秦

    新秦

    21世纪,一个普通的少年杨欢在机缘巧合之下来到了秦朝,自此,他的人生就变得不再普通.秦始皇,张良,萧何,韩信,刘邦,项羽......一个个名动千年的历史人物在主角的身旁出现,但是各怀心思的他们,是否还将要继续重踏历史的老路呢?海外求仙,焚书坑儒,太子之争......一件件影响历史进程的大事不可避免的出现了,而身处秦朝的杨欢却成为了这些事件的帮凶,到底这些影响秦朝命运的大事真相如何?PS:本书内容纯属虚构,如有雷同实属巧合.
  • 中国通史

    中国通史

    本书以中国文明的历史发展时间为线索,以生动客观的语言为载体,收录了从盘古开天辟地起,历代王朝的重大历史事件及优秀人物的事迹,全方位介绍了历朝历代的重大事件、重要人物、科技文化的突出成就,内容涵盖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外交、科技等各个领域。本书以浅显易懂的文字和极具历史价值的图片,让读者对中华民族的发展有真切而直观的感受,非常适合青少年阅读和学习。此外严格尊重史实,公正评述历史人物与事件,注重故事的文学性、趣味性,使历史人物栩栩如生,读者阅读历史事件时如亲临其境,感同身受,既能从中学到历史知识受到教育,又能得到文学陶冶。
  • 黄粱梦三国

    黄粱梦三国

    在那算术用尽,纷争不断的年代,他因黄粱一梦悄然出现在此,三国,一个被世人熟识的年代,却诞生出了一个闻所未闻的经世之才,其文韬武略即使是孔明、吕布等俱都汗颜。风云变幻,一切都已超出命格,他为何出现?只待你去探索。
  • 陇东革命斗争史

    陇东革命斗争史

    《陇东革命斗争史》是一本较为系统完整地反映陇东革命斗争的地方史。它以丰富的历史事实为依据,以重要历史事件为主线。着眼于全国革命形势的大背景,真实全面地再现了陇东革命根据地从初创到成熟、最后全境获得解放的历史进程,书中对于重大历史事件、人物活动,以及根据地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建设,均作了实事求是的记述和评价,并将共产党培育形成的宝贵的革命精神贯穿始终。
  • 追昔抚今

    追昔抚今

    《追昔抚今》的书名“追昔抚今”并不是通常说的“抚今追昔”的笔误。今天,我们生活在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时代,复兴的基础是五千年的辉煌。复兴人人有责,这就要求人人懂历史、爱历史。遗憾的是,如今有的中国人,对中国历史所知不多,还说:“都什么年代了!”“追昔抚今”这个书名,把“追昔”换到前面,有意突出“追昔”,是友情提醒,更是郑重呼吁:“追昔抚今”还有一层意思,便是从“追昔”入手,把落脚点实实在在地放在“抚今”,强调昔为今用,不致读史写史沦为空谈。具体讲,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合乎逻辑而不牵强附会地让正反两方面的经验在时代前进中释放正能量。
热门推荐
  • 自然奇观

    自然奇观

    《自然奇观》讲述浩瀚无边的宇宙,诡异莫测的自然,神奇有趣的生物……千余个知识热点,千余幅精美图片,带领我们一起探索变化无穷的大千世界。
  • 马克·吐温短篇小说精选

    马克·吐温短篇小说精选

    一个赌徒身上发生的荒诞滑稽的故事,一只狗在弥留之际对自己一生的回忆,一张百万钞票映射出的人间百态,一个男孩制造的惊险刺激的滑稽剧,一家报馆编辑室里的硝烟弥漫,一笔大宗牛肉合同引发的讨债之路……在夸张和荒诞离奇的漫画化的故事中感受马克·吐温对当时社会的批判和严肃的创作目的。
  • 黑白斋序跋

    黑白斋序跋

    本书收入作者为40多部文学作品写作的序跋。包括“好汉不提当年勇——序刘林小说集《桃子脸,弯弯眉》”、“魅人的梦想:星空乡愁与航天文学——序李鸣生长篇报告文学《飞向太空港》”等。
  • 当纨绔遭遇精英

    当纨绔遭遇精英

    从小到大纨绔恣意惯了的秋阳甫一回国,就被老子强摁着头去相张“长期靠谱饭票以及刷不爆的保质金卡”。保质?靠谱?呵呵……
  • 十里春风桃花扬

    十里春风桃花扬

    在香法大陆,有2万位调香师,在亚斯洛禁地,又有着什么样不为人知的秘密呢,它就在故事中,请大家拭目以待。
  • 相公太坏太腹黑:驭狼

    相公太坏太腹黑:驭狼

    一人、一狼、一剑,行天下!哪怕如狼嗜虎的男人们,在阴谋阳谋中穿梭自在!惊艳!畏惧!要得便是这个效果!什么前情后债,通通与她无关!护我该护之人,爱我该爱之人!是圣女又如何?挑起责任又能如何?照样玩得转!
  • 花心校草快投降

    花心校草快投降

    她,及腰的紫色长发,诱人心魂的深紫色童眸,一张娃娃脸,纯真如天使般,来到了他们嚣张的世界。“喂,你这哪来的怪物。”第一眼,他无比鄙视的怒吼。“怎么了,不开心了吗,发生什么事了吗,还是他又欺负你了?”他温柔的擦干她的眼泪,宠溺的哄着。“乖女孩,听话......”来自异世界的她,在张狂的世界,能否生存下来?一次次打击,一次次陷害,她能否崛起,能否独霸一方?
  • 青春,一场追逐的疼痛

    青春,一场追逐的疼痛

    我没有在某个人身上停留太久,匆匆忙忙,也遭遇了很多怦然心动,那些诉说的一生一世,到最后仍然不堪一击,言羽熙的,苏瑾辰的,洛均翰的,个个追逐着,却触摸不及的梦,愿现世安好,我们的明天,不是结局,却胜似结局。
  • 文化视野下的近代中国

    文化视野下的近代中国

    《文化视野下的近代中国》展示了2007年7月1—2日由北京师范大学中国近代文化研究中心主办、北京文化发展研究基地协办的“近代文化与近代中国”学术研讨会所取得的丰硕成果。书中选录了参会论文中的五十二篇。这些论文大致分为文化与社会、文化思潮及知识分子类;学术、史学类;教育、艺术类;社会文化及文化事业类;中外文化类等六部分,作为《文化视野下的近代中国》的主体内容。
  • 仙神家族

    仙神家族

    西方的丹迪历经十三万年,国力蒸蒸日上,苍茫银河间的震颤皆跟随老人的双手而颤抖;南方的云娜进化完美,天生的神灵不允许比她更骄傲的存在;北方的创世族从未走出光和电的世界,他们利用古老的科技创下一片王朝;而东方的妖族早已觉醒了强大的传统力量,在分封的领地内随心所欲。小小的凤翔星迎来了一位访客;但银河间流浪的小种族又带来了战争;丹迪边须下的地球早已贫瘠难处,最后的探索者们又将为她带来什么样的希望。一个赤裸的小女孩顽强的从废墟中爬起,血水遮住浑身臊处的她,摇摆着走了第一步......血火铸史诗难述,儿女皆抒情常著;四方水火鼎中莹,待有龙啸归何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