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586100000054

第54章 西汉西郭宝墓衣物疏所见名物杂考(1)

马怡

西郭宝墓衣物疏,1985年出土于江苏省连云港市陶湾黄石崖一座西汉男性墓葬中,共两枚,皆木牍,是随葬衣物的清单。(参见连云港市博物馆:《连云港市陶湾黄石崖西汉西郭宝墓》,载《东南文化》第3辑,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88;石雪万:《西郭宝墓出土木谒及其释义再探》一文所附图版,见《简帛研究》第2辑,北京,法律出版社,1996。)因其字迹较为清晰,加之墓主的身份、官秩明确,故该衣物疏可为我们提供相当多的有关当时的风俗和制度的宝贵资料。本文是对其中所见部分名物的释读与考证。(本衣物疏所记名物,大致可分为衣衾、杂物(包括饰物和其他随身杂物等)两类。本文的研究对象是后者。对于前者的研究,参见马怡:《西郭宝墓衣物疏所见汉代织物杂考》,待刊。)

一、面衣

西郭宝墓衣物疏B第1栏:“□帻一。□黄面衣一。白绪巾一,节一具。”

“面衣”,服饰名。《后汉书》卷一一《刘玄传》:“其所授官爵者,皆群小贾竖,或有膳夫庖人,多著绣面衣、锦袴、襜褕、诸于,骂詈道中。”“绣面衣”,即有刺绣的面衣。《西京杂记》:“赵飞燕为皇后,其女弟在昭阳殿,遗飞燕书曰:‘今日嘉辰,贵娣懋膺洪册,谨上襚三十五条,以陈踊跃之心。金花紫轮帽,金花紫轮面衣……’”(《西京杂记》卷一,收于《汉魏丛书》,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1992。)由以上记载可知,“面衣”为汉代男女通用的服饰。

“面衣”可蔽面,以抵御风寒,略如后世的帷帽或风帽。《晋书》卷四《孝惠帝纪》:“行次新安,寒甚,帝堕马伤足,尚书高光进面衣,帝嘉之。”西北边塞汉简中亦见“面衣”,可与“行縢”(绑腿)和“单衣”(一种无夹里的外衣)并提。例如,《居延新简》E.P.T52:92:“面衣一枚。”E.P.T52:141:“行胜(縢)、帻、面衣各一。”E.P.T52:94:“白布单衣一领。面衣一枚。”(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等编:《居延新简:甲渠候官与第四燧》,233、238、234页。)由于“面衣”其实是蒙覆头面的帽子,而不是躯体所著的衣服,故此处用量词“枚”,而不与“单衣”一样用量词“领”。(单衣亦偶有用量词“枚”者,如江西南昌东吴高荣墓衣物疏:“故麻踈单衣一枚。”但未见有面衣用量词“领”的例子。参见李均明、何双全编:《散见简牍合辑》,91页,北京,文物出版社,1990。)又,《居延汉简释文合校》506.1:“木面衣三。承垒三。枪四十。”(《居延汉简释文合校》下册,607页。)此“木面衣”与“承垒”和“枪”并列,属守御之器,不是服饰。

以“面衣”随葬的例子,亦见甘肃武威旱滩坡19号晋墓所出衣物疏。该墓有男、女棺各一,男棺的衣物疏记有:“故白练尖一枚。故巾帻一枚。故练面衣一枚。”女棺的衣物疏记有:“故褐帻一立。故白襦衽一立。故黑袍□□百枚。故面衣一枚。”(《散见简牍合辑》,26~28页。)这两件衣物疏表明,面衣在晋代仍男女通用。《史记》卷四九《外戚世家》:“帝乃诏使邢夫人衣故衣,独身来前。”“故衣”即旧衣。可知上引两件衣物疏中的“故练面衣”、“故面衣”,是指墓主生前所著的旧面衣。而在西郭宝墓衣物疏中,“面衣”是与帻、巾、节(栉)等并列的,亦表明此物为头饰,而非仅为丧用。

唐代将遮盖死者面目的“幎目”称作“面衣”。《史记》卷四一《越王句践世家》:“(吴王)遂自杀。乃蔽其面。”唐人张守节《正义》:“今之面衣是其遗象也。《越绝书》云:‘吴王曰:闻命矣!以三寸帛幎吾两目。使死者有知,吾惭见伍子胥﹑公孙圣;以为无知,吾耻生者。越王则解绶以幎其目,遂伏剑而死。’”《新唐书》卷二〇《礼乐志·凶礼·诸臣之丧》记载:“明衣裳,舄一;帛巾一,方尺八寸;充耳,白纩;面衣,玄方尺,□里,组系。”从《新唐书》的记载看,唐时面衣是有夹里和系带的“玄方尺”,与汉代面衣的功用和样式皆不同。

原来的面衣或改称为“面帽”。宋人高承《事物纪原·旗旐采章部》“帷帽”条:“又有面衣,前后全用紫罗为幅下垂,杂他色为四带,垂于背,为女子远行、乘马之用。亦曰面帽。”(高承撰,金圆、许沛藻点校:《事物纪原》卷三,北京,中华书局,1989。)知该物亦用紫罗,与《西京杂记》所载“金花紫轮面衣”(“金花紫轮面衣”,四部丛刊本“轮”作“罗”。)有相似之处,且用于行旅。但该物大约已为女子专用。

二、粉橐

西郭宝墓衣物疏A第5栏:“相丸粉橐一。□□粉橐一。”“粉”,指妆粉,傅面饰肤之粉。《说文·米部》:“粉,傅面者也。从米,分声。”宋玉《登徒子好色赋》:“着粉则太白,施朱则太赤。”(《文选》卷一九《赋癸·情》。)“橐”,囊袋。《说文·橐部》:“橐,囊也。”《战国策·秦策一》:“负书担橐。”高诱注:“橐,囊也。无底曰囊,有底曰橐。”(《战国策·秦策一》,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或说“橐”无底。《急就篇》:“敝囊橐不直钱。”颜师古注:“有底曰囊,无底曰橐。”(史游:《急就篇》,四部丛刊续编本。)《说文解字系传》:“臣锴曰:按字书:有底曰囊,无底曰橐。然则橐今缠腰下者。”9徐锴:《说文解字系传》通释十二《橐部》,北京,中华书局,1987。0无论“橐”是否有底,“粉橐”当是装粉的袋子。而“相丸粉橐”即“缃纨粉橐”,是用缃色纨(一种淡黄色的细滑的丝织品)制作的粉袋。

妆粉又分米粉、胡粉两种。《释名·释首饰》:“粉,分也,研米使分散也。胡粉,胡,糊也,脂和之如糊,以涂面也。”(王先谦:《释名疏证补》卷四《释首饰》,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急就篇》:“芬薫脂粉膏泽筩。”颜师古注:“粉,谓铅粉及米粉,皆以傅面取光洁也。”制作米粉的原料,据《齐民要术》记载:“染(粱)米第一,粟米第二。”其加工方法相当复杂,要经过淘洗、浸泡、熟研、加水搅拌、澄清、过滤、脱水、曝晒等多道工序。因米粉的附着力较差,往往还需掺入一些胡粉,故曰“不着胡粉,不著人面”(贾思勰:《齐民要术》卷五《种红花蓝花栀子第五十二》《作紫粉法》、《作米粉法》,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胡粉即铅粉,亦称铅华,其主要原料是铅。《博物志》:“纣烧鈆(铅)锡作粉。”(《太平御览》卷七一九《服用部》引《博物志》,北京,中华书局,1960。)《抱朴子·内篇》:“愚人乃不信黄丹及胡粉,是化铅所作。”(王明:《抱朴子内篇校释》卷二《论仙》,北京,中华书局,1985。)《太平御览》卷八一三引范子《计然》:“黑铅之错(醋)化成黄丹,丹再化之成水粉。”铅粉因其细白、附着力强,且性质稳定,是历代久用不衰的化妆品。汉时男子有傅粉者。《史记》卷一二五《佞幸列传》:“故孝惠时郎侍中皆冠□□,贝带,傅脂粉。”《后汉书》卷六三《李固列传》:“大行在殡,路人掩涕,固独胡粉饰貌,搔头弄姿。”《三国志》卷二一《魏书·阮瑀传》注引《魏略》:“植因呼常从取水自澡讫,傅粉。遂科头拍袒,胡舞五椎锻,跳丸击剑。”《三国志》卷九《魏书·何晏传》注引《魏略》:“晏性自喜,动静粉白不去手,行步顾影。”这种风气一直延续到后代。《颜氏家训》卷三《勉学》:“梁朝全盛之时,贵游子弟……无不熏衣剃面,傅粉施朱。”《北齐书》卷四《文宣帝纪》:“(帝)或袒露形体,涂傅粉黛,散发胡服。”在汉代墓葬中,以妆粉为男子随葬品的例子,除西郭宝墓衣物疏外,亦见湖南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遣策:“粉付篓二。”(湖南省博物馆、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编:《长沙马王堆二、三号汉墓》第一卷《田野考古发掘报告》,65页,北京,文物出版社,2004年。该墓墓主是轪侯利苍的儿子,生前为长沙国分管军事的将领,葬于文帝十二年,年龄约30岁至40岁。参见同书第238~239页,267页。)

“付篓”,指小漆奁。又江苏连云港尹湾六号汉墓“君兄节司小物疏”:“粉橐二。镜及衣各一。道(导)一枚。”(连云港市博物馆等编:《尹湾汉墓简牍》,132页,北京,中华书局,1997。据随葬名谒所记,该墓墓主师饶,字君兄,生前为东海郡功曹史。)又西南昌东吴高荣墓衣物疏:“故粉囊两枚。竟(镜)一枚。聂(镊)一枚。”(《散见简牍合辑》,91页。据随葬名谒所记,该墓墓主高荣,字万绶,生前为沛国相。)有意思的是,在以上四座男性墓葬中,随葬的“粉橐”、“粉囊”或“粉付篓”的数量都是两件。晋代也有以妆粉为男子随葬品的例子,如江西南昌东湖区永外正街一号晋墓,其衣物疏记有:“故铜镜一枚。故白练镜衣一枚。故白绢粉囊一枚。”(《散见简牍合辑》,87页。据随葬名谒所记,该墓墓主吴应,字子远,年七十三岁。)

三、费节西

郭宝墓衣物疏B第1栏:“节一具。费节一。”“费节”是一种首饰。“费”,读为“髴”。《说文·贝部》:“费,从贝,弗声。”《说文·髟部》:“髴,若似也。从髟,弗声。”“费”、“髴”音同,二字可通。徐锴曰:“髴,毛发髴髴然似之。”(《说文解字系传》通释十七《髟部》。)《广韵·物韵》:“髴,妇人首饰。”(《宋本广韵》卷五《入声·物韵》,北京,中国书店,1982。0“节”即“栉”,《仪礼·士冠礼》:“赞者奠?笄栉于筵南端。”郑玄注:“古文‘栉’为‘节’。”(《仪礼注疏》卷二,北京,中华书局,1980。)“栉”是梳篦等理发用具的通称。《说文·木部》:“栉,梳比之总名也。”“费节”即“髴栉”,可能是一种插在头上做装饰用的梳篦,望之如毛发耸起。据发掘报告称,西郭宝墓共出土三件木质梳篦,“为二梳一篦,均作马蹄形,高8.3、宽6厘米”(《连云港市陶湾黄石崖西汉西郭宝墓》,载《东南文化》第三辑,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88。),但未作更详细的描述。而尹湾六号汉墓所出之“君兄节司小物疏”亦记有:“疏比一具。费节一。”该墓出土了六件梳篦,“皆长7.5厘米,宽6.5厘米,其中有一件彩绘漆篦,上绘数十羽人及云气纹”(《尹湾汉墓简牍》,132、164页,56页图31。)。这件精致的彩绘漆篦或即“费节”。

同类推荐
  • 宋朝原来是这样

    宋朝原来是这样

    《宋朝原来是这样》以纵横捭阖的笔法,书写了宋朝三百年波澜壮阔而又充满矛盾与纠结的历史。有对宋朝高度文明的政治、文化生态的褒扬,也有对其军事、外交败笔的解读、抨击,更有对大宋民富国弱的历史吊诡的深思。
  • 三国之宿命轮回

    三国之宿命轮回

    万世的轮回能否换来这一世的相遇?一笑倾国在笑倾城的绝世美人,一骑当千笑对万军的绝世猛将,运筹帷幄的智计谋臣已经那遍布山河的纷争战火共同铸就了这一场乱世的悲歌!应龙为寻找挚爱之人女魃在黄泉冥海散去神力堕入轮回,只是他不知道的是一直深爱他的黄帝之女雪若,水神之女洛水仙子凝霜白虎族圣女云罗都为了他一同散去了神力只为与他相见,那一世他未能与她们相遇。而她们也注定了在乱世之中夭折。这一世又将是怎样的开始和怎样的结束??
  • 大明朝之大泼才

    大明朝之大泼才

    李相之在穿越到大明朝之后,遇上了苏州唐伯虎、文征明、周文宾、张梦晋等吴中才子,且看他如何与他们玩乐大明朝!
  • 景泰与丝绸之路历史文化

    景泰与丝绸之路历史文化

    经过与甘肃敦煌学学会的共同努力,我们结集出版《景泰与丝绸之路历史文化》一书,旨在通过深入挖掘景泰的历史文化,使人们更好地了解景泰的过去;同时借此宣传和推介景泰,加快景泰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推动景泰文化事业的全面繁荣。经过与甘肃敦煌学学会的共同努力,我们结集出版《景泰与丝绸之路历史文化》一书,旨在通过深入挖掘景泰的历史文化,使人们更好地了解景泰的过去;同时借此宣传和推介景泰,加快景泰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推动景泰文化事业的全面繁荣。
  • 安歌行

    安歌行

    公冶仰起头望着云隙里散出的冷凉日光,微微眯起了眼,唇角弧线冷厉,清冷的嗓音在风里断续破碎:“苏祈年你还真是绝情。”——我的征途是九州
热门推荐
  • 天分阴阳

    天分阴阳

    万古神战,诸神皆陨人族势微,沦为低等莫修出世,可否带领人族崛起天分阴阳,又是怎样一个神术鲜血与白骨,将会给天神大陆带来怎样的恐惧回首红尘已无我,原来此生莫修凡
  • 幸福神来了

    幸福神来了

    你相信世界有神灵吗?当我们向神灵祈求,神灵们会向我们提供帮助吗?如果这世间真有能带给我们幸福的幸福神,我们是否只需一味的依耐?如果世间真有神灵,也要明白神灵们或许能帮我们一时,却帮不了我们一世,我们最终能依靠的还是我们自己。
  •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传外传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传外传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校花的贴身兵王

    校花的贴身兵王

    曾经双手染满血腥,他是绝顶杀手!有朝一日,回归芸芸众生,他要将杀人的功夫转化为救人的功夫,他要把充满杀戮的手变成一双救命的圣手。捍卫来历不清的美女老板,保护校园里的豪门千金,收服一群美女杀手,邂逅神秘万分兼美艳非常的蜡像馆女馆长……不管是杀手还是圣手,丁烁的生活就是这么多姿多彩。
  • 无上魔仙

    无上魔仙

    自身的疾病、外来的伤害和时间的流逝,是死亡的根本原因。想长生?那么就要无惧于疾病、无畏于伤害和无视于时间!长生之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无悔而求索!!!
  • 一分钟改变管理的弱点

    一分钟改变管理的弱点

    约翰·科特是管理行为学和领导科学的权威。在管理行为学和领导科学领域著作甚丰,他曾两度荣获颇具声誉的麦肯西基金会“哈佛商学院最佳文章”奖。他提出,在管理活动中,一分钟内改变管理弱点是目前全球各大企业所追求的、最有效率的改变管理弱点的理念,即需要每个管理者都能在极短的时间内发现自己管理的弱点和不足并迅速有效地改变,使自己企业的管理能在竞争激烈的环境中更趋完善和高效。
  • 春华秋实

    春华秋实

    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初,她曾是富家千金,城市的大小姐,一次偶然的机会邂逅了他,她毅然决然辞去了众人仰慕的人民医院的护士之职,她不顾父母、亲朋的反对,下嫁到农村,她和她的故事就从此展开了。她婆婆无数次的念叨着她的好,她是拯救他们一家的女神……
  • 晋江当代著名文艺家述评

    晋江当代著名文艺家述评

    本书对在全世界各地的晋江籍文化名人、艺术家的生平和艺术活动进行系统的评价。
  • 入大乘论

    入大乘论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十八空论

    十八空论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