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587500000005

第5章 第二课 一切烦恼都有解决的办法(1)

1.“空”是《心经》的核心

说到底,这部经里写的内容,其核心就是:一切都是空的,只要认识到了这一点,我们的一切苦难就可以得到拯救。

“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照见”,就是它的字面意义“看”。这儿重要的是“五蕴”。对这个“蕴”,我查了辞典,其本义是“包含、包裹”,要不就是“积累、储备、关在里面”,有这些用法。有的僧人把它译作“块”,我觉得还是理解为“包裹、裹着”为好。

那么,“五蕴”,就是五个裹着的东西,是裹在身体里的东西。我们人的身体里裹着什么?是内脏。什么胃呀肠子呀,都是。除了这些以外,还有心。也就是说,构成我们人的身体的器官,这些都可以理解为“蕴”。观音菩萨“看见五蕴都是空的,于是就把我们人从苦中超度出来”。这句是整个《心经》的主文,宣判词里不是也有主文吗?——“做以下宣判,判被告……刑”,这句就是宣判词的主文。下面说的,是做出这种判决的理由。这两种主文,形式上还颇有点相似。

说到底,这部经里写的内容,其核心就是:一切都是空的,只要认识到了这一点,我们的一切苦难就可以得到拯救。《心经》想告诉我们的,就是这个道理。

2.读懂了《心经》就明白了人生

我们每个人的人生,也是由起承转结构成的。首先是出生,接着是长大、上学、恋爱、结婚;有一天,人生出现了转机,丈夫突然辞职或是闹离婚,要不就是得了重病做手术——这些转机有点不好——最后是死去。

大家不妨把这部经看作一首诗。我们知道,中国的诗,都是由“起承转结”构成的。最初那句是起始,接下去第二句是承接,然后话锋突然一转,最后是结尾。

《心经》的结构,也是起承转结。依这个顺序分析的话,那么到目前为止我们讲的这几句——“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到此为止是起承转结中的“起”,共二十五个字。

接下去,“承”的部分就有点长了。我们先看开始的二十七个字——“舍利子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此处讲的是“事理圆融”,是至高至上佛理,即“华严之教”。在经文中是跳跃式地突然切入的。“舍利子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这二十个字,说的是用以解释中道实相的三论,为天台宗所推崇。继续往下,从“是故空中”到“无意识界”,共三十四个字。说的是物心皆无,即世上的一切都归于无。

属于“承”的部分还没完,“无无明,亦无无明尽,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这十八个字,是针对“缘觉”说的。所谓缘觉,是一种悟性的层次。我们知道,不同的人,理解事物的层次是不同的。这段话就是说给悟性达到缘觉层次的僧人听的。接下去的“无苦集灭道”,是针对声闻层次的僧人的,声闻比缘觉的层次还要高点。再往下是“无智亦无得”,这次只有五个字。天台宗里有“一行法”之说,这一行字,是在再一次说明一切皆空的道理。

以上是“承”,下面开始进入“转”。从“以无所得故”到“究竟涅”,是告诫菩萨层次僧人的。针对的悟性层次越来越高,从缘觉到声闻,现在又到了菩萨。从“三世诸佛”到“三菩提”的二十二个字,讲的是绝对的悟性。到这一步,已经诸法皆通了。这儿最难,说的是功德。即做到了这一步,就积下了成佛的功德。

现在,我们已经说到起承转结的“结”的部分了。所谓“结”,就是收尾部的结论。在此之前,经文一直在教诲各种不同层次的人,最后,在这个部分颂扬了佛的功德。而且教给了我们颂扬佛的功德时念咒的咒文。也就是说,只要像这样念咒就行。

关于这咒文,有一种说法很有趣。大凡日本的僧人都认为,《心经》是行六波罗蜜以渡到彼岸的教诲,是浓缩《大般若经》中的精华而成。我们都是这么学过来的。论其源头,是三藏法师玄奘的解释。玄奘这人去过印度,在那烂陀寺(古印度佛教最高学府)留过学,那儿有一万多学生,玄奘是其中最为聪慧的天才。既然是他说的,大概不会有错。于是我们就这样沿袭下来了。

可是有个僧人觉得,这些说法都是错的。他认为,这部经文里,根本就没有提到“六波罗蜜”。那么,这部经要教给我们什么呢?他说,没别的,就是让我们念最后那行“揭谛揭谛波罗揭谛波罗僧揭谛菩提萨婆诃”。就应这个看法的差异,他建立了自己的新宗教。这个人就是亲鸾。在那个新宗教里,人们只用向佛陀念一声“揭谛揭谛波罗揭谛”,就可以被救出苦海。

这种说法有个性,浅显易懂,也有它的诱人之处。可问题是,这个僧人是个凡事建立自己新假说的行家。他的话缺乏可信度。对别人说的话不囫囵吞枣,有自己的思想、自己的假设,这本身没什么错。比如小说家们,不都是在乱说吗?可那是小说,不是学问。学术上的假说,是要证明的,不能证明,没根据,说什么也没用。

对迄今为止佛学上的结论,我们总觉得好像哪儿缺点什么。可是,它毕竟是前人引经据典、经过学术上的研究从而得出的结论。为了弄清《心经》的内涵,无数高僧耗尽了一生的心血。这说明它就有这么难,以至很多地方,我们一直是似懂非懂。

为了给大家讲法,我也在不断地学习,不断地积累。总之我觉得,玄奘在解释这部经文的结论时引进“六波罗蜜”,大概不会有错。如果真的有错,在他的理解传给后世的这么多年间,出现过那么多才高八斗的高僧、学僧,他们肯定会提出不同看法的。事实是:没有。他们中没人提出过不同意见。大家一致认为,《心经》是取《大般若经》之精华而得。它教诲我们只有修行才能渡到彼岸——照这样理解就行了。

当然,我们至少要知道,曾经也有人提出过这样的看法。虽说我们说不清究竟谁对谁错,但是我觉得,还是相信传统的理解为好。

最后的“揭谛揭谛,波罗揭谛,波罗僧揭谛,菩提萨婆诃”这一行,不是译文,仅仅是把梵文简单地音译过来,配上汉字而已。如果硬是要翻译,可以翻译成“去,去,到彼岸去!”可是,除了字面的意思,这里面还藏着弦外之音。这就是咒,梵语称之为陀罗尼。

大凡信仰都这样——相信有佛的存在才会有佛教,相信有神的存在才会有基督教。我们人,知道自己的能力有限,于是就祈望有一种能超越我们能力所限的超凡存在以作为精神寄托。感到无助时就向它求助,这就是祈祷。“救救我”、“真灵验”——这都是祈祷。那么,是在向谁祈祷呢?佛又是什么呢?以前,我一直说,“佛”就是超越我们普通人的某种神圣存在。这事应该怎么讲才能让大家明白呢?为此,我冥思苦想,突然觉得眼前一亮——有了,就是它!它就是宇宙的生命!佛就是充满于整个宇宙的生命体——大家这样认为就行了。

我们每个人都有生命,对吧?可这生命,是宇宙的大生命赐给我们的——古代印度人,可真能想,竟然想到了这个!对宇宙的生命说话,用什么“你好”、“こんにちは”、“Goodmorning”这些,是没用的,得用只有宇宙的生命才懂的“宇宙语”才行。于是人们就想到了念咒。“揭谛揭谛……”,这种像蛙叫声的“咒”,大家可以把它看作是我们人向宇宙的生命发出呼唤的宇宙语。

这么一来,我们就明白了,所谓神或者佛——这话对哪个宗教都适用,对基督教、佛教,对伊斯兰教都适用——就是我们心中描绘出的宇宙的生命的意象。对这种意象,我们有人视它为耶稣基督,有人视它为释迦牟尼。释迦牟尼也好,耶稣基督也好,都仅仅是宇宙的生命展现给我们的一种现象,而不是释迦本人自身,也不是基督本人。在遥远的地方,有一个不同于我们的宇宙的生命,我们都能隐隐约约地感觉到它的存在。

作家中,有很多人去世时举行的葬礼,是没有宗教仪式的。不少日本人觉得,那些没有宗教信仰的人,是一种不迷信的有教养的人。我想啊,即便是这样的人,在他们离开人世的那一刻,心里也会问问“我这是到哪儿去呀”之类的。他们此刻想的,不会是“我的身体,全没了,会变成灰”,而是会闪过这样的念头——“我的身体被烧毁了,不过还会留下什么吧,我还有灵魂在吧?”——反正我是这样猜测的,当然啦,是不是真的有这回事,这还得去问那些已经死去的人。

同类推荐
  • 弗洛伊德本能的冲动与成功

    弗洛伊德本能的冲动与成功

    弗洛伊德是一个离经叛道的精神分析大师。他像一个幽灵在我们这个时代已经徘徊了很久,像人类历史上许许多多的人物一样,他们的出现都没有受到人们的欢迎,不是被视为“异类”,就是被视为“洪水猛兽”。他们的思想也往往被人们误解和歪曲,遭到世人的冷落和唾骂。幸运的是,并非所有人的思想都是那么狭隘那么虚伪和目光短浅,社会的进步给这位精神病理学家有了一定的发展空间,尽管目前人们还没有完全看到其学说的意义,但他创造的心理分析理论,作为现代心理学中的一个重要流派,因其在治疗神经官能症中的运用和广泛传播,得到了人们越来越广泛的认同。
  • 关心青少年心理健康(青少年心理健康指导丛书)

    关心青少年心理健康(青少年心理健康指导丛书)

    你也许对“心理健康”这个词感到生疏。人们在日常生活里,经常谈论和使用“身体健康”这个词语,而很少说“心理健康”;长期以来,人们只注意到生理上存在着健康问题,而忽视了心理上同样也存在着健康问题。比如说,在日常生活里,许多人都体验过在学习、工作、婚姻、家庭、人际交往等方面的许许多多的心理学问题,这些问题如若处理不当,就会造成人们的心理矛盾、情绪紧张、忧愁苦闷等等。如果人们对这些来自身体内部与外部的刺激,适应能力很差,那么,这些刺激便会成为恶性刺激,损害身心健康,并可导致心理上的失常,甚至会引起心理疾病。我们不能片面地理解“健康”的意义,只着眼于生理上的、身体上的健康,而忽略了心理上的健康。
  • 变态心理学

    变态心理学

    有病不可怕,可怕的是不知道自己有病,心理疾病尤其如此。你是否经常无意识重复同一行为?你是否每天郁郁寡欢、无所适从?你是否总是认为自己身体有问题?难道得了绝症?你是否怎么吃都觉得不饱,还是恨不得全世界的人都比自己胖?你有没有发现身边的他总是真诚地说着一个又一个谎言?你有没有发现原本熟悉的世界突然间变得无比陌生?你已经身处危机边缘,请对号入座。
  • 儿童人格教育

    儿童人格教育

    本书可以让家长和教师更重视儿童的人格教育,让他们学会分析孩子出现问题的原因。并从中获益,以寻求正确的教育孩子的方法。具有良好人格的孩子,一定也是勇敢、自信、独立的孩子。
  • 不可不知的女性心理

    不可不知的女性心理

    女人是一幅百看不厌的画,女人是一本百读不倦的书。学做男人先要读懂女人,学做女人先要读几本女人的书。
热门推荐
  • 御医天下

    御医天下

    秦易,一个医术无双的少年。因为自身的心理疾病回到都市,重返校园。此后,无论高官名流,亦或是贫民百姓,都和秦易扯上了关系。谁不怕死?秦易淡淡一笑:看你顺眼,一针救你性命。建了个书友群:61192729
  • 恶魔总裁:请撒手

    恶魔总裁:请撒手

    她有着无与伦比的美貌,有着高贵无比的出身,却沦落到舞厅跳舞为生,成为夜色王国里最神秘的舞女。他英俊邪魅,果敢有魄力,却因为父母双亡而不得不寄人篱下,却也因此遇到了让他魂牵梦萦的那个人。他们本该青梅竹马两小无猜,却因为重重误会导致他愤恨出走,而她家族破产。再次相遇,他已经是高高在上的暗夜之王,她却是风尘里一个洁身自好的跳舞女郎。他恨她,却更爱她,只想将她牢牢禁锢在身边,爱恨交加让他不停地伤害她。
  • 江湖系列

    江湖系列

    江湖人说江湖事江湖外的人想进江湖,江湖里的人身不由己古往今来,江湖一直存在它一直就在人们心中且看一段段江湖人演绎一段段江湖事......
  • 枕上欢:爱妾绑不住

    枕上欢:爱妾绑不住

    古代社会,三妻四妾,而文中所选的朝代,当政者无能,朝中腐败滋生,世风日下,男子往访花街柳巷,引为常事,在这样的风气下,男子家里家外在多个女子间辗转,痴情女子易找,痴情男子却鲜少有之,朝三暮四者多矣。五陵年少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她一朝为妓,注定堕落红尘。她是肉胎凡骨,拥有人类的痴怨爱憎。幻世迷情,最怕爱了怨了空惹伤心,她却义无反顾,纵使千疮百孔。佛曰:回头是岸;她仍旧,不撞南墙心不死。
  • 庶女逆天:废材四小姐

    庶女逆天:废材四小姐

    看女杀手素手乾坤,逆天拭神。
  • 乱贼

    乱贼

    前世他是一个快到三十岁的青年男人,碌碌无为,被朋友欺负,被女人蒙骗,谈不上极端善良,仅仅只是一步两步按着自己的足迹慢慢的在各行各业努力攀爬,那一刻的他,只想活着,活得更好,让那群冷眼旁观的亲戚与自以为是的上位者看看,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谁道少年穷,但是很不幸的在一场匪夷所思的事故中一命呜呼,等他睁开眼睛时,就已经来到这个陌生的地方,而且身为段氏一族的下任继承人,段峰。一个活了三十年的平庸男人侥幸死里逃生之后,穿越到从出生起,就被誉为天才的身躯里,这一刻,他很兴奋,很迷茫,权势与地位唾手可得之后,那是何等的幸运与危机?这里有所有经典小说该有的东西,爱情,友谊,权势,金钱,谋略,值得期待,也值得观赏,且看一代奸雄,仰天高呼,“乱世宁为窃,求生必为贼。”的霸气所在。
  • 素心织锦:但盼故人归

    素心织锦:但盼故人归

    闻人一族早已传承千年,到了左鸢这代,闻人族长将她送往了千年之前,左鸢发现,这竟是个历史上没有记载的朝代。
  • 都市修仙记

    都市修仙记

    他是一名无名小子,被血龙帮帮主当做了炉鼎,他带着血龙帮镇帮之宝盘古先天玲珑空间和坤元宝甲逃出仙界,在凡都市他得到仙界失传已久的盘古混沌修仙秘诀。自此重新开始了他的生活。
  • 漫长的东征

    漫长的东征

    穿越了?我草不会这么的凑巧吧,以前的时候只是在小说里面才知道自己是穿越了的啊?怎么现在自己玩着游戏竟然也穿越了?这是什么地方?《东征》?OMG,这个东征要多久?东征的尽头有没有仙界啊?
  • 流年盛夏染半秋

    流年盛夏染半秋

    她是全校公认的校花,一举一动,都是别人羡慕的对象;他是冷漠的校草,举手投足,秒杀了万千少女的心。也许校花与校草本该注定在一起,可他们却经历了异于常人的离别,当青春散场,当年华逝去,是否有人还记的,大学的那些年,一起走过的岁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