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宇文惠再次睁开眼睛的时候,老和尚已经不见了,自己跪伏在寺庙正堂之内,刚刚的一切,像是做了一场梦。只是他此刻面向的不是佛像,而是寺庙之外。其他人都闭着眼睛,满脸的虔诚,像是在用心感受着什么。
佛光散去后,西陵十三僧已经落于地,盘坐在一起,诵着《度人经》,进而西陵所有僧侣都开始诵经。
明道立刻就明白了发生什么事,也露出了悲伤之情。
当佛光消失之后,从南而来的老僧,加快了脚步,须臾之间就到了长安所在的中州地境。
突然,他停下了脚步,抬头看向远处,不是遥望西陵山,而是在他百里远的地方,横陈着一把百丈长剑。
剑非实体,由气凝成,凡人不可见。
老僧不是凡人,他是天台山真觉寺辈分最高的僧人,也是这个世界显世而出的最强高僧。但是在那把剑面前,依然他停下了前行的脚步。
他识得此剑,因为世间只有一个人能凝聚如此强大的剑。
老僧悲痛的面孔,此刻逐渐变的愤然。不是不服,而是不甘。
所以他要说话,“悟心师侄西登极乐,贫僧临北地不过是收其舍利,镇于天台山,让他回归佛祖怀抱。施主何苦阻拦。”
没有任何声音,估计是因为剑不会说话吧。
“难道临尘施主非要将佛宗与仙剑门对立起来吗?”老僧怒道,语言中带着威胁。
恐怕世间也只有老僧敢这样质问了。
仙剑门临尘,一生唯有一败,那就是败给了破天之前的魔宗宗主君凌天。君凌天蹬天之后,很自然他就是世间第一剑客了,也可以说是世间第一强者。
依旧没有得到回应的老僧此刻内心很是着急,担心悟心的舍利被旁人所得。
老僧起步向前。
剑动了,虽然看不到他的主人。但是它像带着意识一般,破云而来。
“阿弥陀佛。”老僧佛光冲天,浑身结印,继续向前。虽然不是迎着剑,但是却必然遇到剑。
“轰……”的一声,巨剑斩在老僧的身上,虽然没有尽数破除他的佛印,但是却把他逼的踉跄后退。
一退百里,直至身子落在了中州之外,他的身形才止住。
“你虽是世间显世的第一强者,但我佛宗底蕴若是尽出,定然也能与你拼个鱼死网破。你又何必苦苦相逼。”老僧说道,内心去世惊骇至极,以前只是知道临尘很强大,却没想到强大到如此地步。真身不现,一把凝气之剑就能把自己修行了千年的不坏金身破开,而且那剑似乎没有全力而出,不然恐怕此刻自己已退到了靖州。
天地之间响起一个声音,“佛祖临世,我尚有顾忌。你不过刚刚成就罗汉真身,即使用尽佛宗底蕴,也成就不了一个真正的佛祖。”
紧接着那个声音又传来,“回去吧。”
“佛宗圣物怎可遗留人间?”老僧说着右臂伸出,手掌撑开。天台山一道流光闪动,划破神州,顺间就落在了老僧手中。
此刻老僧手中出现一把长约七尺的锡杖。锡杖的杖身是由最为普通的杨木而铸,锡环也不过是一块青铜打造。但正是这一把最为普通的锡杖,陪伴佛祖行走世间,广结信徒,创造出了佛宗最辉煌的时代。
佛祖坐化消失之后,锡杖留于天台山,成了佛宗圣物。千万年来很少显化世间,但是却没人敢小觑这把集结了千万信仰的至尊佛器。
老僧挥动锡杖,天地为之变色,即使那把巨剑的光辉也暗淡了些许,但是没有散去。他没有再说话,浑身释放着金色佛光,直接向前跨去。
巨剑动了,临尘一斩。白色的剑气与金色佛光碰触,两种气息四散而去,把这片天地震的地动山摇。天空突然显现出一只巨手定住了这方时空,才免去这个地方生灵涂炭,但是整个中州乃至临近的定州和豫州的人们都感受到了天地强烈的震动。
待到流光散去,一切恢复平静,巨剑逐渐变的暗淡,并随之消散而去,天地恢复了一片清明。
老僧双手紧紧抓着锡杖,勉强支撑着自己的身子,虽然身子并没有受伤,但是此刻的他已经神力耗尽,看起来就像是一个处于弥留之际的老人。他带着惊恐,佛尊至宝都逼不出那个人的真身。
“一切都是他的选择。你回去吧。”声音再次在天地之间响起。
“悟心一生惟愿得见佛祖。回归的天台山乃是根本心愿,他怎会做此选择。”老僧沙哑的说道。
“若天台山之上真有佛祖,他早就回天台山了。你若不是这般愚痴,悟心也不会比你更接近佛祖了。”声音充满不屑。
“可是……”老僧带着不甘。
“没有可是,他的选择比呆在天台山希望更大。”
“那么是谁得到了他的舍利?”老僧问道。
“你若活得久些,自可见到。”
老僧细品着对方的话,有些激动的问道:“他找到了传人?”
“回去吧。”那道声音虽然依旧平淡,但老僧这次却听到心里了。
……
大陆中部,通天塔附近,一座大殿内。一名中年男子端看着北方的。
他身边站着一名老者,发须全白,但是神采奕奕。老者开口轻声说道:“就凭这一把剑,晋国不会亡。”但是三百年前,晋国终究还是亡国了,只是没想到天下苍生都不顾的仙剑门却在今日显圣了。
“即使锡杖在我手,也不一定有必胜把握,何况刚刚成就罗汉身的静觉。这神道舍利恐怕难归佛宗了。”中年人说道。静觉就是天台山现任的主持,此刻身临北方讨还悟心舍利的僧人。
“殿主可知那神道舍利被谁得去了?”老者问道。
“此时北地已被剑气封锁,不可窥了。”中年男子摇头。转而说道:“悟心的境界在佛宗虽然不是最高,但是佛法却是登峰造极。所以说他才是最接近佛祖的人。只是没想到因为一个微弱感应,舍去百年寿元而临未来一角,落得个生死道消。”
“什么?西陵佛光不是悟心坐化之景?”老者听后惊讶的问道。
“十一年前就已故去。虽然我不知他化道之时看到了什么,但从那时起,我也开始相信佛祖没有死,而是隐于世间了。恐怕天地会再有变故。”中年男子沉声说道。
“不会再出一个君凌天吧。”老者担心的说道。
“我倒是希望如此。只是怕……”中年男子没有说下去,“让殿中夜影盯好长安,最好能找到那个得到舍利之人,不惜一切……杀多少人都不要顾忌。”
“好,殿主我这就去吩咐。”老者退出大殿。
北方已经归于平静了。中年男子,依然盯着北方,像是在寻找什么。突然他轻轻退后一步,自语道:“哎!本以为突破了,就能追赶上他的身影了,却没想到此刻我连他在哪都不知道。”
……
中州边界发生的大战,对于西陵乃至长安来说,没人知晓,只是感受到了一阵地动山摇,人们只当是佛祖显灵,跪拜更加恭敬真诚,不断的许下自己的毕生愿望。
宇文惠此刻依旧跪在地上,只是他没有像其他人一般去感应佛光,他在感受自己。只是他的脸色越来越难看,逐渐成了失望,愤怒,除了精神好点,其他的没有任何改变。他立刻就觉得自己被坑了。
他直接站起身子来,想去找老和尚理论,却突然想到:“老和尚似乎也没提要求。是不是自己的要求太过分了,搞的一拍两散了。可是不对啊,他都把神物封入了自己的体内了啊。”
想不通的他,最后乖乖的坐回了原地。
……
正德二十七年,西陵圣僧悟心西登极乐。圣僧舍利化作佛光,普照世人。
当这个消息传出之后,整个大陆都为之动容。
天台山真觉寺主持静觉圣僧沉痛至极,传主持之位与悟戒,而他自封于金象塔内参禅不出。
大康感念悟心恩德,加上对佛宗的崇敬特把秋试推迟一月,以示哀悼。
……
宇文惠得知这个消息后,所有的怨气都烟消云散。
他想到了那日老僧对他说的话怪不得当日他在屋内丝毫感觉不到一丝生气。。“或许他真的早就死了。”
接下来宇文惠像其他士子一般,利用这推迟的时间,专心的准备着秋试。
只是当他再一次修行的时候,发现自己无论精力还是感悟都胜于往昔数倍。最激动的是,他对于天地之间灵气感知十分敏锐。即使没有灵石,他也可以不断的凝气,如此不到一个月就破入了凝气六层。而且他可以随意隐藏修为,从外表根本看不出任何。
“看来老和尚当日真的帮自己了。”宇文惠心里生出了一丝愧疚,当日他只顾着讨要好处,根本没来得及问如何帮助老和尚见到佛祖。“现在他都死了,自己怎么帮他见到佛祖呢?”
想不通的问题,就驱使着他不断去想,突然他想到了小说里边的夺舍,寄居。
“不会吧!”他的眉心不断冒汗,用心去感知,却一无所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