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683200000049

第49章 称帝篡位(2)

而那个最该死的酿成这次惨剧的祸首刘义真却逃脱了。他因为人小个子矮,战乱中躲进了一片茂密的草丛,没有被夏军发现。曾为南燕降将的鲜卑人段宏时任刘义真幕下参军,在大军溃散后单人匹马寻找这位小长官。段宏一边找一边呼唤,终于在草丛里将这个孩子找到,然后背着他,共骑一马,逃回南方。得保性命的刘义真对段宏感慨地说:“这次的事确实是我缺少算计,不过大丈夫不经历这样的挫折,怎能知道人生的艰难(说说而已,从刘义真后来的表现看,没有多大进步)!”

第二次青泥之战结束了,晋军的悲剧却还没有结束。接管长安的朱龄石也没有完全遵从刘裕的嘱托,随刘义真一同返回,也许他认为局势还没到无可挽回的地步,还想在关中搏一把。

不过现实很快粉碎了他的判断。已被晋军暴行激怒的长安市民,乘着刘义真与晋军主力撤出长安的机会,发动了大规模的暴动,并和城外的夏军取得了联系。兵微将寡的朱龄石部顿时陷入了暴动市民的汪洋大海,无法招架,只得放火焚烧长安宫殿后,突围向潼关方向逃走,被收复刚刚一年零三个月的长安城再次从汉人政权手中失陷。

但此时潼关因为守军被抽走,已被夏军赫连昌部袭占,朱龄石发现东出潼关无望后,移军向北,奔往曹公垒(地处潼关以北,隔黄河与蒲坂相望,是当年曹操讨伐马超时修筑的军营),与守将龙骧将军王敬先会合,已至蒲坂的朱超石得知,也强渡黄河与兄长会师。虽然会师,晋军兵力仍较薄弱,而且已失当地民心,进退维谷。

另一方面,夏国大将赫连昌得到了赫连勃勃派来的大批援军,很快将曹公垒团团围住,并切断垒中的水源,晋军大困。

眼看失败在即,朱龄石对朱超石说:“我们兄弟如果一起战死,父母该多么伤心?你还是悄悄突围走。只要你能活着回到故乡,我死也瞑目了!”朱超石含泪回答:“人生于世间,哪有不死的!我怎么可以在危难的时候,抛下兄长,独自逃生!”

不久,曹公垒被夏军攻破,晋军高级将领朱龄石、朱超石、王敬先以及刘穆之的侄子右军参军刘钦之等全部被俘,随后都被杀害。

曹公垒的陷落标志着关中战役的结束,潼关以西,秦岭以北,再无晋军。后秦的原国土以潼关为界,基本被晋、夏两国瓜分。有文章称刘裕在此次战争损失二十万大军或一无所得的说法并不正确,刘裕留在关中的北府精兵只有一万人,后秦潼关以东的领土仍为东晋占有。但相较而言,南朝所得不多,而付出的不少,是刘裕掌权以来干得最大的一笔亏本生意,尤其是大批名将丧身西北,是个几乎无法弥补的损失,由此直到南北朝终结,南方再没出现过刘裕北伐时这样豪华的将帅阵容。

在数千里外的彭城,刚刚得到青泥大败、刘义真生死未卜的消息时,刘裕勃然大怒,就像当初听说女婿徐逵之战死时的情形一样,不顾一切地下达******,要再次出兵北征。

谢晦再一次给刘裕的冲动踩了刹车,提醒说:“如今士卒疲惫,各项准备也不充分,最好等时机成熟再战。”

奉常(祭祀官员)郑鲜之则更加明确地分析了再次出征所要面临的各种实际困难:“现在夏虏已占地利,他们如果听说刘公亲自北征,必然以全力把守潼关,以如今已经削弱的兵力,要想一举打破赫连勃勃扼守的潼关,恐怕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如果刘公不攻潼关,只到洛阳,又何必亲征?夏虏虽然得志于关中,但畏惧您的威名,一定不敢越过潼关往东,即使您不去,现有的地方也不会再有危险。您亲征如果无果而终,反而会折损威名,让敌人生出觊觎之心,增加北疆的麻烦。何况我们后方并不稳定,大军出征,隐患重重,也不允许长期曝师于外。当初讨伐司马休之,就有盗匪袭击京郊的盐亭;往年伐燕,又发生徐道覆作乱,广州失陷的事。今年江南各地水旱灾频发,很多地方都发生了抗税抗差的民众骚乱,士庶均翘首盼望殿下回朝,不愿再打仗,如果又听到北征的消息,难保不发生变乱!”

刘裕很清楚,郑鲜之说的都是实情,真要北征,绝不是件轻而易举的事,要不然去年他也不会在刘穆之死后就急忙回来。正好,段宏保护着刘义真也回来了,冲动过后的刘裕只能登上彭城的城楼,远望着西北方向痛哭一番,第三次北征的计划随之取消。

正如郑鲜之所料,赫连勃勃得到关中已经很满足,并无染指河南的打算,晋(以及后来的刘宋)、夏两国达到暂时平衡,此后两国没再发生大的冲突。

【北伐之谜】

假如我们能够穿越千年时空,在义熙十四年的隆冬走上彭城的城楼,看见那位矗立于寒风中眺望西北,痛哭失声的身影,会从内心发出一声悲凉的长叹:刘裕老了!

关中失败的惨痛,正如城下那冰冷的泗河水,浇灭了这位精力已逐渐衰竭的五十五岁老汉体内那曾经如火焰般熊熊燃烧的进取心。从此以后,刘裕还活着,将由宋公变成宋王,再变成宋武帝,但那个气吞万里如虎的英雄已离我们远去。

这是刘裕一生中唯一一次重大失败,给后人留下了两个永远争论不休的话题:一、刘裕发起第二次北伐的主要动机何在?二、假如刘穆之不死,刘裕有统一中国的机会吗?

涉及此段历史的多数文章对第一个问题的答案都大同小异:刘裕为了篡位需要提升威望,所以借北伐立威,并无统一天下的雄心。不过,如果我们把眼界放宽一点,不要只盯着刘裕一个人,用相似的历史作一下对比,就可以发现,这种说法的漏洞很大。

刘裕要取司马家而代之是肯定的,但这和北伐没有必然联系,北伐成功对他建立新朝只是一个有利条件,绝非必要条件。假如刘裕的目的仅仅是一个皇位,那他完全用不着发动这次战争。

在北伐后秦之前,刘裕已经对内平定桓玄与孙恩、卢循之乱,相当于两挽东晋这座危楼于既倒,对外则攻灭了南燕和谯蜀两国,并用外交手段收复十三郡领土。这样的功勋实际上已超过了当年代魏的司马氏祖孙,即使把篡位前司马氏四代老板的政绩加起来,也不能与刘裕相提并论,平定淮南三叛在性质上仅与刘裕摆平刘毅和司马休之差不多,而他们对外也只灭掉了一个蜀汉。

再看看刘裕之后,无论是南朝的萧道成、萧衍、陈霸先,还是北朝的高欢、宇文泰、杨坚,论武功均不能望伐后秦前的刘裕项背。尤其是杨坚,这位大隋的开国皇帝在篡位前根本就没有任何值得一提的功绩,甚至还不如桓玄,但这并没妨碍他成为这群篡位皇帝中的最成功者。从杨坚的成功,我们可以作相反的推想:假如桓玄称帝之后的表现不是那样差,也没有倒大霉遇上刘裕这个煞星的话,楚朝完全可能成为一个正统朝代,堂而皇之地被写入二十四史。

如此,我们不难得出这样的推论:既然这么多道行不如刘裕的篡位同行们,都可以顺顺当当地改朝换代,凭什么功绩已经凌驾于众人之上的刘裕还得再灭一个后秦?

另外从刘裕回师后的具体行动也可以看出一二。刘裕东归后,他的常驻地仍是指挥北伐的战时大本营彭城,而非国都建康。他也没有在其北伐成功,声望最高的义熙十四年称帝,而是又等了两年,那时晋军已在关中失利,刘裕的声望已然受损。这些事实也可以说明两个问题:一、刘裕回来后并没马上把改朝换代当成第一要务;二、他要称帝,其实已不需要更大威望的支持。总之,刘裕回来肯定是要篡位的,但他并不是为了篡位而回来,就像人吃饭是为了活着,但活着并不是为了吃饭一样。

至于说刘裕不想一统天下,就像说某位穷人白手起家,打拼半辈子创立了一家公司,目的只是为了当老板,并不想赚钱一样,你信吗?对已经是国家实际元首的刘裕而言,假如能够完成统一,那么最大的受益人是他自己及子孙,故而仅从利益角度来说,他也比那些“渴望统一的广大人民群众”更有扫平列国的动力。

假设上天格外眷顾,让刘裕始终后顾无忧,放手于北征,他能开创一个统一的王朝吗?

对于这个问题,北魏崔浩给出了回答:不能。理由有两条:一是刘裕不能“行荆扬之化于三秦之地”,无法巩固占领的地区;二是由于兵种、地形、气候等方面的差异,晋军在华北作战将是以短击长,刘裕“不能发吴越之兵与官军(北魏军)争夺河北”。

这两条理由有道理吗?都有。但都无懈可击吗?恐怕也不见得。别的不说,就以崔浩服务的北魏帝国为例:当年拓跋珪称王于牛川时,北魏只是塞外一个落后的以游牧经济为主的国家,与中原在经济、文化和制度上的差异,较之江东与关中,恐怕只大不小,后来击败后燕,成功入主发达富庶的河北之地,并且站稳了脚跟,这一成功,难道靠的是“行塞北之教化于燕赵之地”?

当然,对于复杂的历史事件不能简单类比,要研究拓跋珪做到的事刘裕能不能做到,不妨仔细分析一下现存的资料,利用一些疑点进行推测,看看刘裕本来打算怎么做?

刘裕对关中人事安排的一大疑点是他明明不信任王镇恶,手下也并非没有其他将才,为何还将关中防务这样的重任交给此人?最常见的解释是说王镇恶在灭秦之战中功劳最大,所以这次任命属于论功行赏。

但这种解释,显然会在另一个重要人物身上说不通,这便是行政职务还在王镇恶之上的安西长史王修。按两汉至魏晋的习惯,长史为掾属之长,而且后来王镇恶被杀后,王修未经刘裕批准,就任命毛修之接任安西司马之职,也可见一斑。

令人吃惊的是这个地位如此重要的王长史,却在《晋书》、《宋书》、《南史》等史籍中都没有传记。只能确定,他并非出自瑯琊王氏和太原王氏这两大政治豪门,而且就笔者所看到的史料,在他被任命为安西长史之前,就没在史书中露过脸。这就奇怪了,这么一个要名气没名气,要功绩没功绩,要后台没后台的“三无”人员,怎么就能平地一声雷,跃居众多名将谋臣之上?

好在史书在他头次出场时提供了一点线索“(刘裕)以太尉咨议参军京兆(人)王修为长史”, 京兆,就是晋朝时长安所在的郡名。现在看出来了吧,王修和王镇恶之所以被刘裕选中的共同点在于都是关中当地人。

值得推敲的另一疑点是刘裕为何只给王镇恶、沈田子等人留下一万精兵?不管以哪个标准衡量,要守卫关中故土,一万人都太少了。需知关中周边,强敌林立,即使不考虑东北的北魏与西北的西秦、北凉等潜在敌国,只要出长安北行不过二百里外,就有赫连勃勃的夏国军队。

参考夏国以前的战争经历,赫连勃勃能够动员的兵力肯定不少于五万,而且多是些机动性极强的凶悍铁骑,如果中途不受阻拦,跑快点的话,他们只用一天时间就可以冲到长安城下观光!难道刘裕对自己的儿子和百战而得的战果就如此漫不经心吗?

有一条记载,从侧面解答了这个问题。在王镇恶被杀前,关中晋军内部出现他要杀尽南人,自立为王的流言。尽管这肯定是一条谣言,但一条谣言要能流传开来,应该具备最起码的潜在可能性,否则骗不了那么多身经百战的老兵。

这条谣言揭示了问题是怎么杀?且不说王镇恶的武艺是出了名的差劲,就算他是东方不败或者独孤求败投胎,也很难相信他能自己动手,杀掉一万精兵。因此,在此时王镇恶手下的军队中,一定有不属于一万北府老兵的新军存在,考虑到流言的内容和关中防务的需要,新军的数量上限无法确定,但下限应不少于一万人。

至此,综合这些零散的蛛丝马迹,也许我们已经逐渐靠近了历史的真相:

一、刘裕出台的政策是以关中人治关中。因此,他才会提拔了功绩、名声都不显赫的关中人王修,而不用有世家背景的谢晦、王弘等人,或与自己相识已久,关系更亲密的南方旧人张邵、孔靖等。换句话说,刘裕是一个明智的政治家,他并不打算“行荆扬之化于三秦之地”。

二、刘裕要进一步北伐,完成统一,打下华北以至塞北,仅凭现有军队,难度是很大的。因此,刘裕实际上已在北方人中着手编组新军,负责人就是在北方民众中拥有巨大号召力的安西司马王镇恶。假如不发生后来的一系列变故,刘裕仍是有经营北方打算的,那时他用于征战北方的军队,将不仅仅是“吴越之兵”。

三、结合上两条,崔浩预测正确的是结果,而非导致这一结果的原因。假如不发生刘穆之逝世和关中变乱,阻止刘裕统一的最大障碍可能是时间。此时夏和北魏都非国势混乱的将亡之国,刘裕不具备明朝初年那样速定北方的条件,只能采取稳扎稳打的方针逐个消灭。但要达成这一目标,起码先得把关中由占领区变成领土和后方基地,同时组建一支有战斗力的新军,特别是骑兵部队。这些事都不是短时间内能够完成的,而从刘裕离开关中之时,距离他寿终正寝之日,只有三年半了。总之,如果一切顺利,刘裕统一天下的可能性虽然存在,但非常小,估计超不过一成。

四、在刘裕手下,既有北方人望,又有大将之才者,唯王镇恶一人。这使得刘裕只要还存有攻取北方的念头,对王镇恶就很难做到“疑人不用”。但在权术硬币的另一面,一个既有能力又有人望,而且不太听话的下属,是让每个****君主(刘裕早已是事实君主)夜不能寐的病根所在,再考虑到自己崛起的经历,要让刘裕对王镇恶做到“用人不疑”,也是不可能的!正是这一两难处境,将刘裕在关中的人事安排逼上了一条危险的钢丝,并且最终因为一步失误,全盘皆输!

五、刘裕计划失败的关键是王镇恶与王修的被杀。王镇恶被杀,使组建新军的努力告吹;王修被杀,使稳固关中的设想破产。而且这两个人原先都是关中汉人心目中的骄傲,也是刘裕赢得关中人心的关键。然而,仅仅不到一年间,这两个人相继被害,而且还是被与刘裕一样的南方人杀害的,这一事实极大地打击了关中人对南方政权的认同感,而彼此的不信任又加剧了双方矛盾,于是北方人大批叛逃,南方人大肆抢劫。晋军与关中百姓的关系,终于由王镇恶入潼关时的水乳交融,演变成朱龄石出长安时的水火不容!其中的教训,实在值得后人深思。

至此,刘裕原先的一切宏伟设想皆成泡影,他再无统一中国的可能。他还能做的大事,只剩下了一件。

【革晋鼎】

义熙十四年(公元418年)六月,刘裕接受他推让了快两年的“九锡”和宋公爵位,向从权臣到皇帝的大道上迈出实质性的一大步。

同类推荐
  • 直至永远

    直至永远

    这是一个残酷的世界,也是一个美好的世界;你可以拥有世界,但却无法拥有永远。
  • 男帝

    男帝

    是个很罗嗦的主角性格养成文主要诉说一个相府庶子后罪人、外族奴隶和贵族在一个女尊世界创业的故事能接受长时间白水描写的就看吧
  • 景泰与丝绸之路历史文化

    景泰与丝绸之路历史文化

    经过与甘肃敦煌学学会的共同努力,我们结集出版《景泰与丝绸之路历史文化》一书,旨在通过深入挖掘景泰的历史文化,使人们更好地了解景泰的过去;同时借此宣传和推介景泰,加快景泰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推动景泰文化事业的全面繁荣。经过与甘肃敦煌学学会的共同努力,我们结集出版《景泰与丝绸之路历史文化》一书,旨在通过深入挖掘景泰的历史文化,使人们更好地了解景泰的过去;同时借此宣传和推介景泰,加快景泰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推动景泰文化事业的全面繁荣。
  • 汉骑

    汉骑

    东汉末年,黄巾乱起,汉失其鹿,天下逐之。刘聪,一个来自现代小人物,只想着守着一亩三分地,安安生生过他的平凡日子,却被卷入汉末风云诡谲的政坛之中,历史在这一刻发生偏转。坐镇东都,和董卓明争暗斗。征战中原,和曹操争夺天下。汉骑纵横,莫谁敢挡,各路诸侯,无不束手,叹曰:既生刘玄明,何生我等。刘聪怀抱美人,外战汉末群雄,内斗太平余孽,演绎了一段精彩纷呈的传奇人生。
  • 搏命之厚黑三国

    搏命之厚黑三国

    这本书就不要说了吧,如果你伤心,我肯定比你伤心!新书《儒巫》,沿袭非小白传统,可以成为智商高于30的同志们的粮草!书号:1225878,请求兄弟们前往支持,谢谢!
热门推荐
  • 奇书《山海经》

    奇书《山海经》

    《山海经》是先秦古籍,是一部富于神话传说的最古老的地理书。它主要记述古代地理、物产、神话、巫术、宗教等,也包括古史、医药、民俗、民族等方面的内容。除此之外,《山海经》还以流水帐方式记载了一些奇怪的事件,对这些事件至今仍然存在较大的争论。最有代表性的神话寓言故事有,夸父逐日、女娲补天、精卫填海、鲧禹治水等。
  • 他是个人物

    他是个人物

    中医药大学差点连毕业证都拿不到的陆风,偶然得到一本奇书,登上他的逆袭之路!
  • 冷漠王的天才妃

    冷漠王的天才妃

    她是杀手一场爱情使她成为将军的嫡女。父亲爱她如心肝,母亲要她消失,她是废材吗,上古神兽做保镖,极品丹药当糖豆。他是冷漠王传说无情无爱皇上对他礼让三分,皇后对他情有独中。你跟本王走成为我的妃天下任你行,云天龙你太自意为势拉,想要本姑娘的大有人在,请你排队。王爷王妃把皇后打拉,准备好算盘给皇后要王妃的劳动费,王爷王妃让你去卖,去准备一万两黄金给王妃说这是本王买给王妃的卖身钱。王爷王妃要嫁人。给本王准备好十里红装本王娶王妃
  • 末世妖瞳

    末世妖瞳

    一个无法修炼的废物,偶然觉醒自身天赋,得老者相助,从此踏上强者之路,修肉身,炼精神,夺造化。救挚爱,寻亲人,命运多坎坷。不知不觉末世再度降临,看他如何力挽狂澜,不再重蹈当年的覆辙。大战一触即发。“天要我亡,我偏逆天而行,来吧,炼狱一族!与我一战!不死不休!”
  • 魔法夏天

    魔法夏天

    一颗漂亮的流星划过天空落在史上第一渣的少年夏天旁边“嘭”发生了爆炸一旁被惊醒的夏天小心翼翼的走过去坑里有一本看似十分古老的书夏天轻轻的碰了一下……一段神奇的冒险开始了本作者只是个新人写的不好望指点
  • 轩舞江湖

    轩舞江湖

    一场腥风血雨的江湖大乱后,他是唯一留下的后人,放荡不羁的他拥有惊人的习武天赋,他见义勇为却一再的遭人诬陷,在凶险的江湖中寻到生命中的最爱,一朝名扬天下却失去挚爱,令他痛不欲生,江山美人,他最终该如何抉择?她是外表冷漠高傲的大小姐,内心善良勇敢,为爱执着付出生命,幸运的她危难之时总有人出手相救,一次生命的复活让她得到他的心,从此幸福甜蜜相伴,命运的安排他们再度分开,再一次相见她已是两个孩子的娘,而他的身边另有佳人相伴?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几度离别生死与共,他们的爱情会演绎出怎样的传奇?
  • 二十世纪十大经典战役·逐鹿中原—淮海战役

    二十世纪十大经典战役·逐鹿中原—淮海战役

    本书分徐州概况、聚焦徐州、全歼黄百韬、围歼黄维兵团、追击围歼杜聿明五篇介绍了淮海战役。
  • EXO之萌宠奇遇记

    EXO之萌宠奇遇记

    世界上的人们都带着无色面具生活伪善的嘴,孤独的灵魂……曾经彷徨过,迷惑过,无措过……却仍旧身不由己竟有如此幸运拥你一生原来真的应了那句话——“这辈子遇见你,竟花光我所有运气”不过真好,你都一直不曾离开穷极一生,你也是我无法挣脱的美梦
  • 世界很好,我们很糟

    世界很好,我们很糟

    疼痛,是我一生的命。薛嘉庆对影子般的姐妹顾北说。这个清冷美丽的女子,自那次受父亲暴打,逃到闺中密友凝安家里,痛之碎片于肉骨深埋。某日,年轻男子方染谷带她离开小镇,来到都市,只为与她恋爱。之后与精神科医生顾晏生邂逅,方知爱与被爱非自控,方知自己已经病了很久。痛的呕吐中,她清晰了出卖的含义。肉体像蝶,感情不过是茧,嘉庆再一次带伤离去。但感觉不到的痛最长久,无形的牢最可怕。放逐自我的烟火沉溺,寻找救赎的西藏旅行,拒绝痊愈的顽固病患……被生活紧逼,一路跌跌撞撞。烈性女子薛嘉庆终于承认:如果可以,我不会选择这样的生活。命运只会亦步亦趋。以痛为命,她的归途又将何在?尊敬的书友,本书选载最精华部分供您阅读。留足悬念,同样精彩!
  • 魔王宠妃:神医不能惹

    魔王宠妃:神医不能惹

    一朝重生,沦为废柴渣男贱女,轮流收拾炼药救人,该救的救不服?打到你服为止这么任性?依仗魔王宠,无法无天